座头市是日本历史传说中的民间英雄,根据这一形象创作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1962年,日本导演三隅研次启用胜新太郎作主角拍摄了《座头市物语》,并一发而不可收。
这一系列在十几年里共拍了26部,创下了武士娱乐片的一大奇迹。
北野武的这部作品取材于日本作家子母泽宽的随笔小说,在表现手法与以往的座头市系列影片可谓大相径庭。
这部影片浸透着浓郁的北野武风格,对日本传统的古装片提出了挑战。
整部影片建构与解构并存,符号消解与话语阐释同在,阴柔与暴力共生,于重重矛盾之中将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合二为一,平凡中突显伟大,真实中窥见荒谬,繁衍出话语权力颠覆之后的奇异而崇高的美感。
孤独之美 座头市是一位盲侠,"侠"在深层上意味着与生俱来而又挥之不去的孤独宿命,再加一个盲字,这种孤独就让人深感黑暗中的彻骨之寒。
影片的开头,座头市独坐于山野中的土道之旁,一脸的沉默与无助,以至于让匪徒误认为他仅仅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瞎子而已,于是指使小孩子去偷他那根漂亮的手杖。
可此手杖非彼手杖,它更是一把锋刃无比的武士之剑。
没有了剑,孤独的武士就没了魂,于孤愤之中爆发的强力让无以招架的匪徒落荒而逃。
孤独乃是人生的一大母题,人从一降生就注定要面对孤寂,甚至可以说快乐是短暂的,而寂寞是永恒的。
孤独既可以诱发消沉,也可以产生力量,座头市的孤独属于后一种,它产生于心灵深邃之处的原动力,即灵魂积郁而久的整体释放,是一种可以产生宣泄快感的循环过程。
座头市深谙此中道理,在拔刀相助之时将仇与恨酣畅淋漓地挥斥殆尽。
排遣孤独的另一剂妙药是寻找可依赖之物。
遗憾的是,影片并未牵涉爱情,座头市内心的情感状态也无从考证。
他所依靠的两个人均来自社会最底层,一个是以卖菜为生的农妇扶子,另一个是赌徒新吉。
自视高贵的座头市虽不甘心与此二人为伍,但结交过程带来的心理平衡感却让座头市像孩子一般乐此不疲。
他帮助扶子背起沉重的菜篮,一边走一边发出憨厚的笑声,并在扶子家里给她按摩,帮她劈柴。
此时,他已将杀戮抛至九霄,尽情享受着逃离孤独的畅快之境。
新吉的出现给座头市带来另一种他很少经历的精神体验,即同性之间的友情。
座头市十分珍视这一莫逆之交,在赌场上他帮新吉赢钱,在赌场下他则愿意听新吉摆布,甚至在找艺妓这一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也听之任之。
结识野子姐弟之后,座头市又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
座头市是一个浪子,他缺少家庭的心理觉察,却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晚辈的父亲情结。
他早已凭高深莫测的灵敏嗅觉知道野子本是男儿身,但他并没有过早地说出来,着意将这一秘密消解于内心深处,直到野子的姐姐拔剑之时,他也没有将这种爱心瞬间化为怨恨,而是巧炒地引导其讲出实情,以便帮助二人。
最终,座头市将野子姐弟的仇人杀得片甲不留,由此完成他这段异乎寻常的情感之旅。
最手他给口光老板的一刀,既是谢幕,也预示着孤独感的再一次喷涌。
片中有两大象征性符号,一是反复出现数次的稻草人,一是座头市永不离手的手杖。
两大符号充满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孤独之征,每个符号都隐藏着丰富的阐释话语。
稻草人和手杖在此片中可能看作是功能符号,"只要有社会,任何实用都转化为该实用的符号。
雨衣的实用在于防雨,但这一实用又与某种气象符号密不可分。
"①同理,稻草人与手杖的符号象征性离不开关联物的存在,因为一旦与关联物脱离,其便处于孤立地位。
稻草人寂寞地矗立在田地中,似乎毫无用处,以至后来被几个顽童拿来玩耍,玩之无味后又将之遗弃。
座头市的手杖则是一件双关物,具有拐杖和剑的双重功用,可是它仅供座头市一人使用,其孤独之意象在于专属性。
审美方式之一是心灵沉寂之后的思想升华,从一个个孤独体所能体会到的是一种独立寒秋、寒江独钓般的圣洁、纯净之美。
欲望之美 这部影片充分显现了个体对欲望的无止境的追求,武士追求尊严,黑帮追求金钱,野子姐弟追求生命的偿还,那个整日举着长枪狂奔的疯子或许也有着潜意识中的自我追求。
日本武士道崇尚欲望的满足,这种欲望指的是一整套道德体系的完备。
"武士道在字义上意味着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之道。
"②这一道德体系包括:义——合乎道义,履行义务,拒卑劣与狡诈远之;勇——具有勇气,勇于承担责任,不屈不挠,坚韧刚毅;礼——对人宽容,发慈悲之怀,讲究礼术与礼法;仁——宽以待人,富有爱心,同情弱者;诚——诚实可信,恪守诺言。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从座头市与服务源之助身上看到武士对于武士道精神的无限欲望与欲望满足。
与此同时,武士对于名誉与忠义的欲望诉求往往又导致悲剧性的后果。
服务源之助冷酷而忧郁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内心的焦灼与不安。
他被银藏势力所雇佣,表现上是为了赚钱给妻子治病,实际上更是为了实现他展现其高超剑法的欲望。
在这种猥琐的欲求支配下,以对主子的无限忠诚为契机,服部得以大开杀戒,慰藉其虚荣之心。
日本的武士剑法讲求一击必杀,而剑法后面的潜规则是满门皆诛,不留活口,所以服部对于无助的求生恳求显得无动于衷。
其后,他在某日痛苦的静思中,想起曾败倒于一浪人武士山路伊三郎的木制手杖之下,这对于一个如今已剑术盖世的高级武士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为了夺回名誉,他竟找到了浪人,并在要自己病重的妻子面前杀了他而一雪羞辱。
可现实情况是出乎预料的,他面前的浪人早已没有往日的意气风发、趾高气扬之态,而是成为重病缠身的废人。
此时,服部惟一能做的就是斩断那根写满屈辱历史的手杖。
在丢失颜面之时同样不能克己的还有座头市。
在一次赌博中,他揭穿了赌场的骗人伎俩,在被骂了一句"该死的瞎子"后积怨顿起,拔剑即杀,先是砍下了骂人者的手臂,随后又将赌场内所有的蜡烛熄灭,于黑暗中杀人无数,大有铲平赌场之势。
座头市知所以大发雷霆,被骂作瞎子还在其次,主要是他的武士身份未被认同,这种认同的缺失是令他难以接受的,为了名誉和尊严,他是无法坐以待毙的。
刀与剑乃是武士之魂,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神谕的力量、图腾的象征,在武士眼里是无与伦比的神圣的昭示。
难怪座头市为了保护好剑而时刻保持警惕,难怪愚笨的劫匪殚精竭虑地想着如何把一柄好剑献给酒井领主,难怪黑帮成员在锐剑的面前毫无反抗之力而甘于俯首称臣。
这种欲望追求的另一原因是政治上以德代法、以德治代替法治,只要合乎道义就不必拘泥于法理。
野子姐弟是座头市展开杀戮的导火索,因为替父报仇是那一时代主宰人心的金科玉律,且这种报仇方式不是横向的,而是纵向排列的,一直要追至元凶,杀戮的无尽动力也来源于此。
欲望追求的更深层原因则是日本民族的独特心理特质。
武士时代的日本禁欲主义盛行,而同时,日本人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趋使的窥视心理,并由此形成奇特的日本窥视文化。
于是,日本人具有强烈的两面性特征,他们"习惯于绝对服从集团意志而抹杀独立的个性"③,而窥视心理又使其善于打破各种规范,欲望也就无休无止。
规范与破坏的矛盾带来的是冲突性美感,它虽不符合工具理性,却符合生存的理性。
在欲望支配下,服部与他的妻子几乎同时死去,死得是那样凄美而不见痛楚。
座头市最终也并未剥夺口光老板的生存欲望,而是将他变成瞎子了此一生,将这种欲望变得更加惨烈。
在座头市看来,瞎子更能真实地感觉这个世界,至少在他的生命中,黑暗中的欲望期待更加动人心魄。
解构之美 北野武是一位解构大师,似乎林林总总的题材到了他手里立刻就有了鬼马精灵般的稀奇古怪之味。
以往的座头市系列影片都是以正剧形式出现,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主题也颇具正统性。
按陈旧套路拍摄新座头市电影绝非北野武所为,他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性态度颠覆了经典电影语言的话语权,将一个被巧妙解构了的座头市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北野武有着深厚的变异式座头市情结,他在《性爱狂想曲》一片中就有对座头市的解构式塑造,一位业余演员将座头市变成了一个搞笑的捣蛋高手,能尽无厘头式的幽默元素。
解构主义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背叛,它消除了二元结构对立,也使得文本终极意义无所觅处。
《座头市》的解构性在于它对观众思维定式中的角色性格的部分或完全否定,由此带来的是由陌生化反应形成的美感体验。
在影片中,座头市的一头金发最显突兀而又不伦不类,但这一造型设计与人物性格又相得益彰,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座头市拥有与众不同的头发颜色也就合情合理了。
影片中的多处搞笑场面乍看起来了无新意,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讽刺意味蕴藏其中。
影片开始时,行劫的武士在拔剑时误将旁边的同伙弄伤,加上后面段对武士嘲讽的镜头,这当中有着北野武对传统武士道精神更深层次的反思,即那一时代武士阶层的霸权性及武士制度的非合理性。
影片中有一段野子与新吉一同洗澡的镜头,新吉问野子:"化妆会让人更漂亮吗?
"野子答道:"不一定,得看脸蛋。
"到了影片后面,新吉对野子说:"你又可以成为一个男人了。
"野子则回答道:"我现在这样很好。
"新吉只有作无可奈何状。
日本文化中有"第三种性"的概念,在戏剧中扮演异性的传统由来已久,性混淆成为可以接受的事实,而对具有少女长相的男子的追捧今天依然盛行。
这段情节有北野武对一这文化现象的反观式批判。
北野武历来崇尚暴力美学,与以往不同的是,《座头市》的暴力更加渲染了与自然相和谐的交融式美感。
影片中有一段座头市与黑帮雨中大战的场面,战斗结束,雨水与血水相溶而尽染山谷,再加上无比凝重的音乐,悲怆之美更是无可遁形。
制造超强暴力下的超强之美,北野武对暴力美学的诠释又更进一步。
影片的配乐也尽显解构之美。
作曲铃木庆一将爵士乐、拉丁乐、日本民俗音乐等多种乐曲元素融为一体,整体曲风既显悠扬素雅,又觉玲珑可人,虽然现代音乐气味浓厚,但与影片风格极为吻合并恰到好处。
野子在三味弦伴奏下练习舞蹈的镜头极有奇味,在后半部分突然混入电子音乐,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并激烈对撞之下,更具震撼心灵的感人力量。
影片还数次把耕地、盖房等劳动场面与配乐结合起来,单调的劳动由此也具有了审美效果。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影片结尾的超级解构式踢踏舞,原来和服、木屐加打击乐竟是那般端庄而华丽,欢快而愉悦,激情四溢而引人入胜。
音乐戛然而止之时,座头市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调皮般地说了一句"即使我眼睛睁得再大,也看不见什么"。
影片以充满哲学意蕴的搞笑情境作为终结,一席解构盛宴也完满地散场了。
注释: ①[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第32页,三联书店,1999年6月版; ②[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第14页,商务印书馆,1993年2月版; ③武继平编译:《神秘的日本文化心理》,第96页,重庆出版社,1992年8月版。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04年8月6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座头市》所体现的那种矛盾元素,使北野武成为了日本当代最有趣的演员兼导演。
像往常一样,他饰演一个面无表情、寡言少语、且动作会突然爆发数秒的人。
他喜欢玩梗。
他有自己的准则。
然后是这部电影的风格,我们只能称之为音乐片。
北野武的艺名叫Beat Takeshi,他饰演的大多是现代硬汉,但在这部电影中,他冒险回到19世纪,饰演盲人武士座头市,他是日本史上两个最受欢迎的电影系列之一的主角。
座头市之前一直由胜新太郎饰演,他在1989年去世前出演了这个系列中的26部电影。
(另一个系列的主角寅次郎,有点像日本的杰瑞·刘易斯,由渥美清在1969至1995年间不少于48部电影中饰演。
)
北野武饰演座头市,有点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饰演Hopalong Cassidy(注:虚构的西部牛仔角色);这位明星带来了一个强大的角色,让他的角色变得不再通俗易懂。
他伪装成一位谦逊的流浪盲人按摩师,他的听觉和直觉是如此敏锐,以至于他比那些受限于视觉的人更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
他走起路来有点驼背,时而对自己发笑,抬起头侧向一边,从不显得紧张,而随后他的杖刀在一瞬间命中了它的目标。
从广义上来说,《座头市》是一部复仇剧。
这位盲人武士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对姐妹(其中一个实际上是男扮女装),她们在路边的休息站当艺妓。
她们的父母被无情的银藏帮杀害后,她们便成了孤儿。
座头市了解了她们的故事,虽然他从未表明自己打算做什么,但最终该帮派的成员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因为他们试图杀死他。
最后,一切都取决于座头市与犯罪头目以高价聘请的保镖服部(浅野忠信 饰)之间的一场决斗。
这个情节无论听起来多么传统,在北野武手中却表现得完全不同,因为他敏锐而独特的节奏风格。
对他来说,长达10分钟的港式武术盛宴并不合适。
在一个铺满石头的荒地场景中,座头市受到八个敌人的攻击,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逐个击杀,留下了溅满红色血液的灰石,别的不说,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抽象色彩图案。
座头市并不会每时每刻都出现在银幕上甚至每个场景中。
这部电影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银藏头目(岸部一德 饰)以及他与保镖的面试中,并介绍了O-Ume阿姨(大楠道代 饰)以及两位艺妓O-Kinu和O-Sei。
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生活,流言蜚语和猜测,并对这位好奇的盲人按摩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是关于音乐中的切分(注:指强调弱拍而非强拍)。
北野武经常将暴力与最出人意料的艺术探索相结合,而在这里,他编织了一条贯穿整部电影的打击节奏线索。
在早期的一个场景中,我们看到四个人拿着锄头,在田里松土,他们的工具以一种节奏敲击着地面,其声音与音乐微妙地切分。
后来,有一段音乐与雨滴二重唱。
再后来,那些拿着锄头的人又有节奏地在田里跳着踢踏舞。
在一个建房子的场景中,所有工人的锤子都是计算好时间的,以便创造出一段铁与木的组曲。
最后的谢幕与《第四十二街》相似,从一段大胆编排的踢踏舞开始——然后所有演员从侧翼走来,加入到舞蹈中,包括饰演一些年轻时候的角色的演员。
这部电影的这种元素几乎令人愉悦却又荒谬的,因为它完全不相关,也没有必要;北野武在一部原本可能是公式化的动作片中加入了有趣的幻想。
值得注意的是,与我一起看这部电影的一些人走出影院后会抱怨,就好像动作片本有一套僵化的模板,而北野武却违反了规则。
我既惊讶又感激。
北野武生于1947年,导演过11部电影,编写过13部,出演过32部(有些是重叠的)。
线上的维基百科中的一位专家表示,他还出版过50多本诗歌、影评和小说,而且他还是一个游戏节目的主持人。
他还主持过每周一次的关于不讲日语的日本人的脱口秀,而这些人从他们的外国视角来评论日本。
像许多有长期经验并获得持续成功的艺术家一样,他允许自己打破常规。
《座头市》不是原始系列的延续,而是一种转变。
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正在寻找这种电影,一部似乎充满活力的电影,因为它似乎有自由意志;如果在一部复仇悲剧中,它想为锄头和打击乐增加一段组曲,那它就会这么做。
虽然北野武在银幕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面无表情的,但我感觉他在剪辑室里会笑得很开心。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每次看北野武的片子,都会长叹一声,“这真的太北野武了”,他是一位非常有个人风格的导演,内核温柔,外显则大胆。
这部《座头市》是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也是日本武士片(剑戟片)中的一朵奇葩。
不同于《罗生门》的晦涩和《七武士》的悲壮,这部片子的底色非常诙谐,它以盲人按摩师兼剑客的座头市为主角,融合了侠义、复仇、江湖恩怨等多种元素,讲述盲剑客座头市来到一个被黑帮控制的小镇的故事。
在这里,他帮助艺妓野子姐弟复灭门之仇的同时,剑客服部源之助为了筹钱给妻子治病,接受了黑帮的雇佣。
座头市与服部成为对手。
最后,座头市在一场生死对决中击败了服部,并铲除了黑帮,随后他又远行离开。
我比较想谈谈这部片子里的暴力美学。
北野武擅长通过快速剪辑、慢动作和CG特效等手法,将暴力场面转化为一种美学快感。
他所传达出的暴力是具有节奏美的,常常是摒弃传统剑戟片中冗长繁复的打斗过程,反而采取“一击必杀”的技法,将暴力的行为压缩为瞬间的爆发与收束。
这种简化暴力的处理方式,会让暴力本身结束得干净利落,比如影片开场被秒杀的几个挑衅的混混,毫无预兆的动刀和kill,很好反衬出盲剑客深不可测的功力以及杀伐果断的行事风格。
有时候也仅以寒光和倒地声暗示杀戮,暴力的过程被高度抽象后就会呈现出“在沉默中爆发”与“在爆发后虚无”的禅意。
比如在赌场爆发的那场争斗,因为动乱规模较大,一些寒光剑影就可以衬托出乱斗的氛围。
而缩短暴力的过程,似乎也能将暴力本身去道德化地表现出来。
座头市杀戮黑帮时常常毫不犹豫,更大的善和更大的恶即是他遵从的道义,即使对待家庭窘迫所以无奈加入黑道的服部,他也是该杀就杀。
我想起北野武的另一部以黑帮为主角的电影《奏鸣曲》,也是极具暴力美学的。
黑帮火并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冗长的对白或铺垫,抬手即开枪,动作干净利落,非常冷静和克制,我都觉得枪不是热兵器了,有一种剑戟拼刺的冷冷的感觉。
但他拍出来的黑帮,也有童真的品质,这种品质托举黑帮的暴力行径产生荒诞的艺术性。
比如,黑帮成员在海边避难时,他们像孩子一样玩纸相扑、烟花大战、沙滩陷阱等游戏,甚至用真枪作弊,使暴力成为一种“娱乐”。
暴力被生活化的时候,人们也能从中感觉到美,人们非常擅长从生活中看到美,正如暴力就是黑帮成员的生活。
利落的剑法,喷溅的鲜血, 有人称之为暴力美学这让我想到了西索。。。
(汗!
)要是让他见着了 这么个场面不知道要多么热血沸腾了 乒乒乓乓,叮叮当当—— 节奏感的四人组贯穿始终, 是生活?
是复仇?
腥红色的拐杖,蛇一般的眼睛, 按摩师的眼睛睁开的刹那,我知道了, 看不见的眼睛更能洞察人心。
踢踢踏踏,踢踏舞的步伐, 踏出人生的华章, 当所有活下来的人一起愉悦舞动, pia!
tang!
座头市的跟头做了最秀逗的收场 人。
生。
如。
戏。
电影一开始,座头市走过四个农夫挥锄劳作的田间和结尾处真吉家建造木屋,配乐和剪接让人叹为观止。
斗剑的场面以静制动,以快打慢,一招制敌,干净利落,比起来,中国的武侠片打起架是永远的拖沓。
对了,除了何平的《双旗镇刀客》。
忽然想到,《双旗镇刀客》和《座头市》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妙处或许正是中国的侠义传统和日本的武士道之间的重叠和渊源所在。
我一直都很喜欢北野武这个半边儿脸常常痉挛的老头子,无论是警察还是杀手或者变态老师、科学家什么的,只要一看他的脸,就知道绝对是大哥级的超危险人物,却又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有点儿让·雷诺的意思了。
座头市将这种酷劲儿发挥到了极致,盲杀手佩手杖刀,对手是刀法凌厉、冷酷而又不失温存的雇佣保镖(浅野忠信),外加一群地方武装,俗气的对决,但永远吸引人。
结尾的两段鼓。
第一段带着面具的四个人在跳,节奏是咚咚咚加一个空白,四个人各自跳着各自的。
第二段一大群人在跳,节奏是沙沙作响细而密的,人们欢天喜地四处张望。
第一段属于座头市,鼓声的节奏看似慢实则有内在的紧,和杀人惯用的两刀快一刀补接着留一点时间喷出血优美的暗合在一起。
是孤独。
第二段属于所有人,和艺伎姐妹走路时快而细碎脚步里的仓皇,赌场里摇骰钟咕噜噜的晃动,邻居家疯子举着矛哒哒哒跑来跑去的傻乐,中后期那场稀里哗啦的雨一起暗合。
是生活。
这是电影独特的魅力,音乐画面和导演构成的节奏感,是书里表现不出来的部分。
这样才是看电影的乐趣啊。
本来长篇大论的写了一大堆,结果被豆娘吃掉了,就写个简短的好了。
座头市,看完了。
北野武的黑帮片是出血量不大的,尤其是更后期的极恶非道,干净利落,连之前被射左右晃的浮夸表演也没了。
但这个就是血浆横飞啊。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点是知道了原来月代头是扎出来的而不是剪出来的…一点都不喜剧。
北野武电影最后能让人回味的不是角色,而是北野武这个人,角色形象大同小异,角色特质都来自他本身,这可能就是他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没有那么好的原因。
他就像村里对联写的最好的人,你记不住他写了啥对联,但你能记得那老头。
与非常厉害的塑造人物的电影还是有差距,而且我本来也就更喜欢那种电影。
拿银狮实在是过誉了,如果北野武不主演这片子会更差…花火拿金狮我倒是完全接受,我能理解别人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但这部…随便举两个威尼斯拿奖的片子和座头市比,大师和圣殇,无论是摄影,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比这部强太多了…成天说罗德里格兹武戏满分文戏零分,这和座头市一次哪还说得出口啊…这武戏不行文戏更差啊…其实很像北野武很像漫威,为啥复联好看,因为每个角色都有几部电影撑着,它的角色形象已经建立完成非常丰满了,不用再花时间用各种细节塑造人物,随便打打就可以满足粉丝的需求了。
北野武也一样,它的形象戏里戏外已经建立了,无敌战神加黑色幽默,结局多是被杀就是自杀,这种强烈的既视感会给作品很多偷懒讨巧的空间。
3分。
《座头市》X#01 人物 北野武 盲人(生理独特)。
结局揭露自己扮演盲人,并非真盲(戏剧独特)。
衍生出赌博戏,展示极致听觉。
拐杖刀(道具独特)。
衍生出偷拐杖被杀,拐杖被真实黑老大碰掉的戏。
关心小人物命运(帮老妇背菜,暗中保护老妇的外甥,保护姐弟)。
武力深不可测。
保镖 为病妻替恶霸效力。
有仇必报。
砍断老师曾经殴打他的棍子,维护男子气概 姐弟 弟弟的扮女迫不得已,但却在某种程度上顺其自然。
弟弟与赌徒一起洗澡时并不忌讳自己的变性装扮,反而自称“需要脸蛋好的人”才能做到。
弟弟的性别模糊在整个保守主义的武士片中格外显眼。
而他对自我身份的笃定影响赌徒的行为,赌徒后续在房间中自画女装引发笑果,实则展现的是性取向探索。
她们无差别骗男人的钱,无差别试图屠杀前来嫖娼的男性。
赌徒 捧哏的角色,将角色置于危险能塑造北野武的形象。
酒屋反派二人 有趣的设定,破酒馆的老板是老大傀儡,真老大是酒馆老板的老帮工。
反派设定增强了戏剧上的反转,两个老大蜗居在破烂的酒屋里让人想起《绝命毒师》中的炸鸡先生。
赌场老板和他雇用的武士 长相极具电影感,武士脸上轻蔑疲惫的眼神,绝。
赌场老板下垂的皮肤和向下的嘴。
好戏 老大人物的出场,在后背进行推轨拍老大的后脑勺。
下雨物哀回忆戏,北野武姐弟各自回忆自己的经历。
姐姐弹琴,弟弟起舞,弟弟的身型不时在现实与儿童间切换。
结尾的踢踏舞,反派登场,喜剧基调爆发,武士片融合踢踏舞元素,如费里尼一般戏谑。
制作 酒馆戏的开幕,给了酒馆老板很重要的构图位置以及停留时间,表明他的重要性。
镜头很古典(来回推移,镜头起幅落幅),少特写,多中景&全景。
夜戏的光非常精致。
胶片颗粒感,调色非常古典,画面做旧。
(如何实现?
) OST与环境音形成某种互动(敲锤子)(弟弟跳舞戏,很奇怪背景音乐竟然与姐姐的琴声交杂)。
闲笔 稻草人和地里劳作起舞的戴草帽的农民。
神经兮兮幻想自己是骑士的围着房子跑的胖子。
(房子重建时,胖子围着房屋结构既然在环绕)。
反派之一的拿出一把突兀的手枪。
保镖战败死掉时,妻子也在另一个空间实施自杀,仿佛某种哀伤的宿命,让人想到《花火》中绝症警察的某种宿命。
北野武的座头市似乎被认为是对这个历史悠久系列的一种颠覆。
尽管从座头市大战独臂刀这种东西已经可以猜出这个所谓的系列估计本身内部也鱼龙混杂,但是北野武的座头市确实也是极其明显有很多反传统的,新颖的,甚至是实验性的东西。
虽然没有看过最初的座头市,无法真正做出一种类型片惯例和创新之间的对比,但是已经有很多讨论的趣味。
基本的偏好给我留下的印象和看坏孩子的天空时是一致的:单场景内的镜头调度偏好;场景/人物视角间剪辑是一个比较高自觉,偏全知的镜头逻辑;完整的叙述(即没有很多造成模糊性的间隙)中有许多似乎是不必要的独立段落,他们似乎落入了波德维尔引述的克里斯丁汤普森的“过剩”概念的范围内。
有些情况下这一概念有助于分析影片的形式表现,我认为或许就是现在了。
存在一个非常恼人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以上对北野武的偏好的认识,在本片中的具体形式表现和坏孩子里存在很大差异的。
要讨论这种形式和传统任侠片的形式惯例关系和在北野武本身作品形式惯例的定位,实际上需要先再看很多片,但是这个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于是只能先尝试描述本篇是怎么处理的。
首先,不少室外场景本身因叙事的需求就对长镜头调度提出了挑战,例如夜间有人埋伏于树后想拿座头市试刀那段,但是北野武基本都是选择了以镜头运动来完成调度。
而其他一些镜头,无论叙事还是风格上都使得必须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前景被部分人体遮挡的大体机位,比如赌场,比如黑帮老大接受汇报。
黑帮老大接受汇报是比较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大的身份是一个需要最后才揭示的悬念,在这个地方无数可以想到的拍法中,北野武采用了这么一个维持老大作为模糊不清的前景遮挡物,而镜头微微缓慢移动,在汇报的两个干部中间游离。
当然了,作为一个动作片,在实际座头市开始一刀必杀时,必然是非常短的镜头。
我大概估计动作部分的这种处理是来源于类型片惯例,但是至少在本片中和常态的镜头足以在对比中构成张力的。
同样本片也有实验性质的尝试,即座头市想象中的打斗模拟,采用了慢动作加CG模拟肢体的,虽然效果一般,形式上也构成了差异。
不过在最后和保镖的对决中,与想象中对决不同的实际对决扔如之前所有动作部分那样一瞬间结束,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而在场景/视角的剪辑上,由于本作同样涉及很多不同的人物视角,也有频繁切换的需求。
无论是单纯切换视角也好还是讲两个对应场景(例如座头市在赌场杀人,姐弟在跳舞)用剪辑联系起来,基本都切的比较干脆直接。
其次,本篇的叙事一方面是讲了一个很完整的,正典的故事,但是另一方面,但是在此之外,也有许多其他的零碎的片段,似乎只是一种单纯的实验或者趣味。
他们不仅在叙事上没有提供多少整个系统来说有多少意义的信息,同时也不是都能构成内部的风格变化,甚至大部分在影像风格上和其他正常部分是一致的。
他们似乎完全是叙述系统外的过剩,并且似乎也无法互相融洽的形成一个额外叙述。
1.开头的暴力场面蒙太奇以及随之后镜头切换并聚焦到的田野中的稻草人画面,让我以为是一种对时代背景的叙述乃至于对暴力的普遍性的“导演评论”,但是这些主题(包括稻草人这个意向)并无后文的发展,并且很难把他和最后的群舞融贯在一起。
2.而全片中有很多典型的北野武式“喜剧表演”镜头,无论是开头小兵拔刀撞到队友,座头市和农妇在屋内由于房梁前景遮挡和两人台词造成的一种“误解”情景,在qing lou 的单人喜剧表演,赌客在前景研究如何听到骰子的独角戏式表演,赌客后面以为自己懂了去赌博输的精光的部分,赌客和弟弟在澡盆里的对话,房子被烧后重造的情景,甚至最后的舞蹈。
这些部分是我喜欢北野武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们确实也是“过剩”概念的绝佳例子之一了。
延续之前坏孩子天空的评论的话题,我认为在单纯用一种艺术动机去分析外,似乎确实是叙述了一种对现实中的喜剧性时刻的确信(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暴力,悲伤,复仇的任侠剧中)3. 完整的各类舞蹈的展现,有日式传统的舞姬的舞蹈,比如弟弟跳的,把舞蹈整个拍出来这种做法很明显存在异质性和实验性。
例如雨天里泥地的舞蹈,其叙述指向是难解的。
片末的集体舞,更是极其大胆的颠覆。
4.各种实验性的风格尝试,除了模拟战斗部分的慢镜头加CG断肢外,盲人的两次主观镜头(第一次和保镖对决和最后),第一次提到赌客时,赌客赌博的镜头和当时镜头的叠化。
将他们列举出来后,更能看出互相之间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即使有一部分能纳入所谓北野武的一贯趣味,但是其他很多别的部分,目前来说只能认为他将本片作为了一种“实验场”。
这部电影的牛比之处在于,我看了2-3遍,如今也不能分清北野武是不是瞎子。太喜欢影片中快刀斩乱麻的暴力镜头,结果这么多年,依然只记得这部电影的刀是最锋利的。简直是无可超越了,起始源头好像是《用心棒》的刀砍人镜头,凌厉无比。
北野武暴力美学名作,音乐也很棒。好看!
北野武很帅嘛,面瘫了还能演戏。
我承认我最近看电影都不动脑子
北野武一直都蛮喜欢意淫他自己的,我蛮喜欢日本时代剧里面的暴力效果加入了很多3D成分,那血涌的很有动漫感
日本大片,娱乐一下
全篇只有两个笑点。一个是北野武戴“纸眼镜”的时候,一个是结局摔倒的时候。 - -。
白发北野武圆了一回武士梦,刀剑特效略假
北野武对胜新太郎的形象颠覆,和成龙对李小龙的处理方式,都是通过滑稽搞笑(或说错位与反差),把暴力电影变成了半娱乐片。这和北野武的搞笑艺人的身份有关。而表现暴力,不是以往黑帮片的现实美学,更像昆汀的血花四溅。回忆场面的频繁,内心描写过多,现代化的音乐的不伦不类等,都不喜欢。
一般,很一般,非哈日别看。
太失望了,故事结构松散,人物动机驱动薄弱,这些东西原本以为可以做到很好的,另外日本人假装害怕的样子过于搞笑
北野桑好帅气,杀人场面真好看,跟漫画似的,血乱飙
北野武DRIVE,最后一段!!!!!五星的理由:果然没有久石让就很棒!
北野武的暴力与浪漫舞台剧。血腥部分处理得很有戏剧感,残酷、利落又霸道!赌场之战、雨中之战、雨田鼓点、檐下雨鼓点,雨和音乐软化了暴力的硬度,而结尾的群舞更是看得人欢畅淋漓!好一个残酷又浪漫的北野武!
20191207重看@moma。北野武唯一古装片,是不是他第一次把加法做这么猛还开始做多线叙事,但仍有办法把沉重的东西轻松化,铃木庆一配乐提升现代感,山本耀司服装,30岁的浅野忠信完美的线条,帅得直流哈喇子
野叔集大成的一部!第一次玩古装,就玩出了黑泽明的范儿!刀刀见血,步步杀人,酣畅!酣畅!之前10部作品,还认为音乐功在久石让,看了这部,发现野叔才是幕后的王炸:“锄地组曲”,“泥地踢踏”,“盖房之乐”,“百姓欢歌”这四段激情的音乐搭配同期声所组成的阿卡贝拉的视听,简直是电影艺术力证自己多元的巅峰!!既然暴力是野叔的标签,那本部便玩到极致,利落血腥。but,溅血和中刀飘移的特效却有碍观瞻。剧情依然是在最后接连反转,但还是提前猜到了幕后老大。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这次野叔没有把亲手建立起的各种美好无情摧毁,而是罕见的Happy Ending,再加上末尾盛大的近代踢踏舞狂欢,很大程度削弱了反转的力量,和观众对剧情和年代的认同。但优点却是让人看出北野武这个“坏孩子”,把电影当做玩具随意把玩,不被约束。他就是他作品的全部!
可能是北野武演过对白最少的角色,废话没有,一言不合就砍人,流氓贼子纷纷倒地,血浆喷飞和刀剑贯穿皆粗糙电脑特效所制,令人扫兴出戏之至。唯赌徒跟班够搞笑,踢踏舞似打倒四人帮般是长久压抑后的狂欢。
座头市.Zatoichi.2003.BDRip.x264.AAC.x264.miniSD-TLF
没有胜新太郎的好看。
没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