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的感觉
The Sense of an Ending,谜情日记(港),回忆的余烬(台)
导演:赖舒·彼查
主演:吉姆·布劳德本特,夏洛特·兰普林,哈丽特·瓦尔特,米歇尔·道克瑞,马修·古迪,艾米莉·莫迪默,詹姆斯·维尔比,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比利·豪尔,弗雷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本片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获2011年布克奖。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详细 >
故事很尴尬…前后脱节,夏洛特演技不错
一套厉害的阵容,和一部无聊的电影。
变成了一首温婉的眷歌,苦涩的味道都被爱中和了。她送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徕卡相机,他便开了一间徕卡相机的维修店。前妻虽然说着you’re on your own now却并没有放开他。艾德里安磨人的哲学问题被擦去了。最后他在怀旧的忆思里tie up loose ends.
三星给一众演员,霉霉男友还是很会演戏的,古迪子的历史老师好帅,新闻演播室的女主演的妈妈也很棒,最搞笑的是古迪子和大小姐这对唐顿夫妇居然都出演了这部,而且剧里还有调侃唐顿庄园的reference...
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
三星半吧,把书改得非常简单,也因此重点比较突出,强化了“人对自我认知和过往历史认知的任意性”的主题,但其施加在人身上的很多细碎的、难以描述的影响,就没有展开了。
对于原著的改编并不出色。实际上影像化后挺噩梦的。 2.5
could've been better
非得用这么一个故事来讲记忆的利己、历史的失实,真相的难以捉摸吗?真相难以捉摸就非要用一个莫名其妙没头没尾的故事来表达吗……表达观点的部分和故事的部分,这两部分太割裂了
这二星都是给艾米丽的表演。我不明白其他演员和导演编剧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都是来挣快钱的?本片完美的避开了小说的优点,并选择了最完蛋的方式去呈现,你们的良心难道都不会痛吗?所以说,有的演员只能火一时,却注定无法得到观众长久的认可。
翻开重重迷雾后看到的还是迷雾
拜托让马修古迪演Adrian吧... 比利林恩太美式了 叙事也弱 中段两条时间线的气氛非常不合 巴恩斯的本子加这班卡司 实在不忍心给低分啊
大牌云集啊。有评论说和书的结局比起来电影的结局不太符合期待。不过书我还没看完,觉得还行。很奇怪Adrian的自杀,以及话语的杀伤力竟然这么强。可能跟电影对Adrian人物的塑造不够有关,他看起来是个有自信有思想的人,不像书里描写的shy。
烦恼太多,源于想的太多。P.S.电影到底想讲什么呀,也许书会好点。感觉是个不错的题材。
3.5/5
沒看懂男主的過去跟他們到底發生什麼事,安德里安跟薇若妮卡是兄妹?那兩位朋友怎麼會說是透過男主介紹認識?男主是跟薇若妮卡的媽媽有一腿?
太晦涩 太压抑了
本来很喜欢这种治愈系碎碎念的电影,只是这个悬念太弱鸡了,我还以为男主记忆中隐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惊天大秘密。
去curzon看了场电影。有些段落在电影技术上的蒙太奇,会让我想起看小说时那种记忆失真的状态。但整体太偏重于平静舒缓的伦敦生活,省略了对历史的讨论,也省略了原著中的严厉。记得结局没有这么温馨,也很有可能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
对Adrian和日记戏份的大量删减使得故事弱了不少,但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恰到好处地带出了应有的感觉。一大部分令人生厌的人永远都意识不到他们对自己的催眠,于是像这样晚来的顿悟也总比没有好。 能看出Ritesh Batra是个爱读书的导演,推荐他前年的那部《午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