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就火了。
又是莫名其妙,出了剧场版,还票房大卖。
那段时间,QQ上同学们的头像都纷纷换成了剧中的人物……犹豫间,就错过了这部电影。
记得曾经问过阿宝:这片子到底怎样?
他回说,绝对灵的,只有大人才看得懂……剧场版第二部快要上映了,突发奇想决定看下,补补课。
哈哈,好多网络流行语啊。
很多台词,确实不是一般小盆友可以理解的。
看到有豆友说,这片子会毁掉中国动画,说什么Flash都能上大银幕?
靠,中国动画就是给你们这种怪人搞坏的。
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难不成人人都要去弄3D啊?
没故事,一切都是空谈。
如果我是家长,我会带孩子去看“喜羊羊”,至少他比起那部丑到不能再丑的《马兰花》要强上许多。
故事简单,但至少温暖,其乐融融,老少咸宜。
中国电影缺的就是这种片子,三口之家的钱应该给他们赚。
祝剧场版第二弹,再度票房大卖。
10.01.24下午写于
我特别喜欢懒羊羊,他不是只知道懒,他是在知道安全快乐的情况下才会懒,其实就是非常善良单纯,他跟每一只羊关系都很好,是个可爱的小胖子。
美羊羊就比较嘴毒,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小美女,很多羊喜欢她,她却挺有个性,不喜欢的羊也有。
喜羊羊很聪明,长得挺英俊,我对他也比较喜欢。
软绵绵很温柔,是个温和的小羊!
突然发现凡是有动画上映我总是会很快乐地赶去电影院,尽管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在小朋友的笑声中无奈。
很好,这次是满足的。
片头很出彩,蜡笔画的感觉尤其童话。
是我喜欢的画风,圆润可爱,一反之前国产电影一贯有棱有角生硬的笔触。
虽然说,主题曲实在有点小傻,不过小朋友们喜欢就好。
虽然说,剧情依旧存在硬伤,不过动画好看就好。
虽然说,有些语句对于小朋友略显晦涩,不过我们却能会心一笑。
虽然说,澎恰恰和咚咚锵照镜子那段明显模仿garfield,不过能让大家快乐就好。
始终觉得整部戏的重点在于小灰灰,不太会说话的他当然台词不多,却都是点睛之笔,且在他老爸老妈模样的反衬吓分外惹人怜爱。
好想买个小灰灰的玩偶啊可是满街都是红太狼……嗯,坏坏的灰太狼一定会被打败的,聪明的喜羊羊好羊终有好报,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多好。
就在这短短一部电影的时间,心上不由自主开出了一朵叫做萌的小花。
p.s.有些时候要宽容一些。
可以让资深宅人和重症废柴愉快的精神食粮有很多。
据说动画国货除外。
胜于雄辩的事实一般总是血泪参半,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前阵子天天在卡酷频道上滚动的五色小人,还有把每日一问坚持上10年的蓝色猫类……而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内要将具有中华特色的动画事业进行到底的大佬们都已经把主意打到《唐诗300首》上了……真正令人惆怅的事情是,大佬们似乎很难明白,二次元空间里从来没有光靠“立意、主题、特色”先行得逞的成功案例。
诗三百或者三百诗,金木水火土还是贝京欢迎妮即使能背负或引伸什么大道理,也许还比不过一群包子脸的小绵羊。
主角是不是迷人的两头身?
头顶傻毛或面露腮红的那两个,关键时刻能不能整点脱线?
正义一方总得安插个貌似强悍的黑他雷吧,反派是聪明的发明家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这些无论对低幼观众还是所谓达人都发生作用的事情如果先一步做到,自然就会让某宅如我(尽管是过气货),找到看好它的理由。
人见人爱四个字写起来那么简单,却是从米奇妙到可美克走红的奥义,喜羊羊如果做到了,那么就算是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这一点上,是日货美货还是国货,从来都不值得计较。
新年到来前,看到了电影版的《喜羊羊》,纯国货。
颜色很鲜艳喜人,群羊粉面白毛像棉花糖加果冻;灰太狼有意坚持被扁的废柴性格已经二十年不动摇了,它穿牛仔装的样子看起来还算顺眼;细菌宝宝们还不够Q,建议如果做续集去参考《萌君物语》;声优里没有鼻音浓郁的某叔叔而代替了普通话不算标准的阿牛哥是聪明的选择;剧情以针对人群的年龄层考虑,已经算是很复杂的了……当然如果有心做2010电影版的话可适当再把90及00后小朋友的智商情商往高里设想一下。
应该说,作为动漫国货挤身精神食品档次的这一步,走得蛮正点。
08年暑假的时候,《风云决》拿到了3000万的票房,有了解电影行当的人说,3000万相比制作数年投资1亿而言,实在亏到血本无归。
说那种话的人,不会明白这件事在中国动漫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何况以卡通片赢利的标准模式——国内播映:海外播映:周边=1:2:9——来衡量,这个收益数字无疑是一个大胜利。
至少,它也说明,在还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漫达人前,中国的动漫市场蕴藏着多么大的潜力。
据说,文章写到最后才爱国是不肉麻的表现,那么最后一行就留着抒发对动漫国货的爱和希望:《喜羊羊》是日播剧,但愿电影映过以后,它能赐给更多达人宅人或者有爱的某人每日所需之“萌”。
不要拿你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一部面向小孩子的作品,这显不出你的智商。
就好像你崇拜周杰伦,崇拜那些所谓的明星,你爹妈一样会说你幼稚一样。
年龄阶段不同罢了。
喜洋洋与灰太狼是 一部非常好的动画片,是不是3D无所谓,并不是只有3D才叫优秀,动画片并不是比拼技术水平。
老版西游记跟新版比,比技术的话,根本没的比,不过我想,还是有绝大多数人认为老版才是经典。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面向小孩子的,可以让小孩子学到很多知识点,也具备符合小孩子接受能力的斗智斗勇,这些都是值得赞扬的。
其实我倒认为好莱坞那些3D大型动画片才比较差,除了技术,几乎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小孩子毕竟还是接受一些有用的知识才比较重要。
国内的啥玩意铠甲勇士,卡片,陀螺,国外的奥特曼这些才是真正的垃圾。
转自豆游网--5douyou.com
记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出来的时候还小,于是每天和妹妹一起看,简直百看不厌,不管白天晚上都在看,看了一遍还可以看第二遍,现在想想当年的自己,真的有那么几分可爱呢。
仔细想想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大火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呢人物性格参差不齐,各有特色,敌对分明加一些搞笑情节,既满足了小孩子的好奇心,灰太狼总吃不到小绵羊也让孩子们觉得开心。
当灰太狼遇上喜羊羊,什么都没有用了,棋逢对手,只能各自平安,然而总是找茬的灰太狼总是失败而归,那句我还会回来的每次都会萦绕耳畔,但灰太狼的坚韧也教会了小孩子一些精神,这不仅仅是动漫,觉得也是一种可以教育小孩子的人生。
八千万的票房不是因为超大的制作,不是因为大腕名导,不是因为炒作绯闻,仅仅就是因为我们单纯的喜爱,仅仅就是因为我们还在心里藏着一份童真和单纯......这个07年就闯进我眼里做工不算精细,情节也颇显幼稚的“小动画”,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我惊喜,也许,真得就是因为他能帮我们找回那种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单纯,那些随着我们长大被不断丢掉的东西。
电影和动画的成功其实就在于他给了我们一个名正言顺单纯的机会,更给了我们一个再次找回快乐的机会,其实,好的东西真的未必华丽,有真诚就够了.....
在《上海星期三》上看到的这句名言。
这个会搞搞小发明的新好男人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不是深谙IKEA组装家具DIY的那一型,那就是家里电灯热水器电脑坏了都能找他的理工男,跟着他生活应该很有情趣或很能依靠;这个想着老婆孩子还辛苦在外扒分的老实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争当草原霸主,在家被平底锅敲得头破血流没有半句怨言。
这个无时无刻不想着美食的小朋友有一种时下最流行的钝感,或者说冷,或者说有着“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甜瓜薯片棒棒糖”的豪迈。
他很会装,总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关键时刻最让人不用担心的就是他。
是不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卷入复杂的现实,喜欢那种游离世外的自在,但贪心地要求自己的价值被世人肯定,就好像懒羊羊始终是草原三剑客一样。
看在眼里,心知肚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好美妙的人生啊还要提提小灰灰,“老爸 你把我老公抓哪里去了?
”
600万的投资,现在已经奇迹般地收获了3000多万票房,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处女作不仅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成为国产动画的新宠,甚至还上了寸秒寸金的《新闻联播》,在这牛年将至的冬季真的“牛气冲天”了一把。
我想,在票房“牛气冲天”的同时,我们其实更应当冷静下来,看看喜羊羊究竟为什么能够牛起来,想想观众们的3000万到底是为了消费什么。
电影票本来是要买电影的内容看的,然而大部分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张艺谋的电影剧情烂是尽人皆知的,可为什么每每创造票房神话呢?
大家买的是张艺谋本人,买的是时尚和潮流,买的是同僚之间的共同谈资,甚至买的是对大家都看过而我却没有看过的那种离群的恐惧,但绝对不是在买他的电影本身。
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是如此。
大家去影院里买票看喜羊羊,买的是这个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了三年的可爱形象,买的是对这部国产系列动画片的全面肯定,买的是对它终于出了电影版的一种激动,至于它的内容怎样对于票房来说实际是次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评论说喜羊羊电影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注定好的原因。
同样是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投资的、成本更高制作更精良的《风云决》反而没有喜羊羊的市场号召力大,也是这个原因。
就是,这部电影的票房成功,绝不会单纯的来源于这部电影本身,而是来源于这部电影前期与之相关的一切历史条件。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的特点加以小结。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把这部电影跟日本的《狼羊物语》相比较,在我看来这两部片子除了都是关于狼和羊的动画电影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
从主题上看,《狼羊物语》是比较深刻的,探讨不同族群之间包容的可能性;而喜羊羊与灰太狼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贺岁剧(虽然有些情节不是很轻松、很愉快);从形象上看,《狼羊物语》经过了精雕细琢,让狼和羊看上去都像是经过了拉毛工艺处理有一种毛茸茸的质感,喜羊羊与灰太狼则是延用了系列动画片中那种活泼可爱、极具衍生价值的Q版造型;最大的不同是,《狼羊物语》是单独的电影,它的前期没有系列动画片、没有游戏、没有影响很大的漫画等等作为铺垫,而喜羊羊则已经有了400多集电视动画片,图书也已经销售了1500多万册。
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我觉得更有可比性的似乎是《猫和老鼠》与《哆啦A梦》两部经典动画片。
喜羊羊剧情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像猫和老鼠一样一对天敌的物种之间的矛盾,而自然界中的强者在动画片中却永远抓不到自然界中的那个弱者——猫老也抓不到老鼠,灰太狼也永远吃不到肥羊。
然而,与《猫和老鼠》不同的是,喜羊羊的剧情并不是通过狼与羊充满表演色彩和搞笑噱头的动作戏来实现的,追逐猎物的场面在喜羊羊的故事中并不常见也不是主流,反倒是借助各种道具、发明,灰太狼和羊村的小羊们进行着一场场有趣的争斗。
这是《哆啦A梦》表现想象力的模板。
喜羊羊与灰太狼实际就是在用《哆啦A梦》式的道具完成的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
它兼具了两者的特征。
把两个经典捏合到一起,虽说是喜羊羊这个故事创意的精妙之处,但它同时也失去了两个经典中各自最为闪亮的部分。
它失去了《猫和老鼠》中精彩的动作戏的光芒,事实上喜羊羊中人物的动作都是FLASH般相对生硬、幅度较小、夸张度较低的一些惯常的动作,它们并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想象力;此外,它还失去了《哆啦A梦》文本的深度,它借用各种发明、道具只是完成了某种游戏功能,而对使用这些道具背后所蕴藏的某种伦理的思考和人性的思考则全面抛弃。
当然,我们并不能下结论说失去了动作戏的光芒与故事的深度,喜羊羊就不是一部好的片子了;不能这样说,相反,喜羊羊能够巧妙地站在动画经典的肩膀上,创造了自己的神奇,这已经相当成功了。
在形象设计方面,喜羊羊这部动画片忠实地完成了可爱形象的三要素“圆、胖、Q”。
喜羊羊的身上充满了圆的元素,众多小羊以及灰太狼都不是瘦高型,而是敦实型,再加上Q的观感——所谓Q就是指比较大的头身比,一般人的头身比为1:7或者1:8,俊朗的角色往往设计为头身比1:9甚至1:10,而可爱的角色往往设计为头身比1:2或者1:1等等——这样的角色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心。
在颜色的选取方面,美羊羊作为女生的代表选择了心理学上女生最喜欢的粉色,而喜羊羊则选择了男生最喜欢的蓝色作为代表色,沸羊羊为了体现其生猛的特点选择了棕黄色,因为晒黑的皮肤往往给人特别健康和阳光的感觉等等。
这部动画片还特别注意了起名字的艺术,把中文中带“羊羊”谐音二字的词语几乎全部用遍,很容易让人记住。
对角色的配音也几乎达到了国内动画片的最高水平,其中张林对灰太狼的激情演绎,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总之,喜羊羊的动画在形象上的设计和包装可以说前所未有的明确和成功。
在叙事理论中,“扁形人物”是指只有一种或很少的几种特性的人物,“圆形人物”是指包括一些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特性的人物。
福斯特曾说:“一个圆形人物必能在令人信服的方式下给人以新奇之感,而扁形人物只有在制造笑料上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中国动画的人物往往是“扁形人物”太多,“圆形人物”太少,这或许来源于文艺理论中塑造典型形象的指导思想:哪吒、孙悟空,永远是刚正不阿的;葫芦娃、黑猫警长,总是惩奸除恶的;正面形象往往过于高大完美,没有任何性格上的瑕疵,这给人一种不真实和疏远感;同时,负面形象又永远无恶不作,没有一丝善意,这也让其信度和新意大大降低。
像《风云决》这样的作品,是一部成人化的作品,它需要有更多的“圆形人物”,可惜我们没有看到;但对于喜羊羊这类以幽默、搞笑为目的的儿童向作品来说,众多的“扁形人物”的出现反而使其人物性格突出、明确,从而增色不少。
可以说,喜羊羊巧妙地通过受众定位和剧情设计,规避了中国动画很少创造出优秀的“圆形人物”这个短板。
以上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的一些特点和优点,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它赢得了无数儿童的喜爱甚至还得到了不少青年和成年人的肯定。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喜羊羊的电影才能具有如此之大的票房号召力。
但是,就其动画电影《牛气冲天》本身来说,我认为还有不少值得改进之处。
比如:影片中感情的转场太突然而且比较做作。
其实,作为喜剧,情感的悲喜转场要尽量少,但是牛气冲天里却设计了不少悲情场面,如咚咚锵父母的死、红太狼看到灰太狼被吃掉后的伤心、澎恰恰的复仇心、喜羊羊的“牺牲”等等。
这种为了悲情而悲情的设计,和以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风格大相径庭,让人感到很不习惯。
逻辑不严密。
不要认为给小朋友看的电影,逻辑就可以疏忽。
现场看有一些情节明显让小朋友们感到不解。
比如一开始灰太狼来到羊村,之前没有交代它吃了变小丸,所以当小羊们从他身上踩过时大家都有些一头雾水。
此外,在喜羊羊化解灰太狼的坦克攻击时,它用了缩小药水,可是从天上喷洒的缩小药水却只让坦克缩小,并没有让白牛士兵或者黑牛士兵变小,很多聪明的小朋友都提出了质疑。
此外,从人物性格对电视动画片的传承这点上看,红太狼的设定不能令人满意。
一来她身穿一身紫袍出场,与其标志性颜色红色差之甚远,另一方面在面对灰太狼被澎恰恰吃掉的情况时,她所体现出的过于悲伤也似乎与我们所认识的那个红太狼有出入。
不管怎样,喜羊羊与灰太狼创造了中国动画的票房神话这点已经不容置疑。
我们从中可以吸取到的经验是“功夫在平时”。
以中国动画目前的剧本创作能力和演出表现力,想要用一个全新的故事、全新的世界观设定、全新的人物组合赢取理想的票房成绩是不现实的,《魔比斯环》就印证了这点。
而想要通过一个大家都已知的故事、熟悉的世界观、了解的人物组合赢取理想的票房成绩,如果没有先前颇具人气的动画系列片的市场检验和铺垫,也是难于实现的,《风云决》、《快乐东西》等等都印证了这点。
先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形象,再用合适的剧情包装,在电视动画的平台上扩大认知度和影响力,再改编成动画电影,即使内容上并不是十分出色,也可能获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无关于票房,就我个人亲身的感受,今年最火热的贺岁片莫过于《喜羊羊与灰太狼》了。
也许拿出票房的统计数据,《喜洋洋》和《梅兰芳》《非诚勿扰》等大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站在电影院候场大厅的那一瞬间,还没有看到电影,已经是种享受。
相对于面向成人的各色商业片,《喜洋洋》的观众群则要可爱和吵闹得多。
虽然他们的身边都有着大人的陪伴,但也绝阻止不了他们围着卖喜洋洋纪念品的小摊子又瞧又闹,指着大幅的海报甜笑着大叫“灰太狼!
”卖爆米花的玻璃柜前也排起长队,loli正太们捧着爆米花桶咿咿呀呀地边吃边撒,甚至去到厕所里都是满眼满目的loli,挂着“今天又拿到红包”的好心情,连看见我这个陌生人都会挂起酒窝甜甜地一笑。
入场时甚至要排好队伍。
虽然观众半数都是家长,但是检票员却不知不觉地端起了幼儿园阿姨的姿态,而有身边的小宝贝们在,平日即使是乱穿马路随地吐痰,甚至杀人放火的大人们,也会在孩子软软小手的牵引下,乖乖地排好队伍吧!
《喜洋洋》的候场大厅就是这么个让人愉快的地方。
难怪在买票时,初一的妹妹总是左顾右盼地说,“都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我有点不好意思!
”于是我鼓励她,“怕什么,有大学的姐姐陪着你。
”其实,我自己想看是一半的因素,而初一妹妹眼里露出的‘很想看’的气息才是我最终掏钱包的原因。
想看就看吗!
这又不是限制级。
而我在买里票后,她明显就开心里许多。
穿过一群好似来春游的小朋友走到我自己的座位,非常开心的是前排loli的身高还不足以阻挡我丝毫的视线。
在等候开场的十分钟里,妹妹告诉问那些小朋友们会大叫的。
果然,当屏幕亮起,从剧院的四面八方就响起里不少稚嫩又兴奋的叫声,“喜洋洋!
”“是喜洋洋!
”听着,比那不怎么朗朗上口的主题曲要顺耳得多。
当然,无关于剧情,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这电影的逻辑和情节都幼稚了一些。
但是笑点频频倒是真的,加起来我大笑的次数似乎比《非诚勿扰》还要多。
甚至播到中场,有一个小妹妹不知怎么挣脱家长的束缚,径直窜到大屏幕前,蹦蹦跳跳地用自己的剪影挡去电影里男主角正义凌然的脸。
当然,没人责怪,连嘘声也没有。
比起其他贺岁片的播映现场,这种遭遇倒是让我倍感新鲜。
而小妹妹在屏幕前的跳闹在我看来也比男主角的正气要可爱一些。
最后,大家一起回到里羊村。
灰太狼还是本性不改,喜洋洋又一次铲奸除恶。
羊村恢复了和平和幸福。
散场后我问妹妹好看不?
她说太好看了,全然忘记之前对于自己已经是初中身份的顾虑。
回到亲戚家,舅妈问看了什么,我说看《喜洋洋》,马上就有大人惋惜地笑,“怎么看了这个?
会好看吗?
”妹妹说好看,我也说好看,但似乎他们不太相信我说的话。
好吧,其实无关情节,只是觉得很有爱。
就像之前所说的,光是置身在那群孩子里,和他们笑在一起,已经是今年做过的最有节目气氛的事情了。
最后,听说买票有笔送的?
我怎么只拿到红封袋?
而且2张票子就只给一个!
欺负学生票吗?
初始阶段的国产动漫,这和电视一集集有什么差别啊,不就是在原先那基础上一集时间推长到90分钟么,还不如直接看电视了呢
一点也不好看,失望。
怎么个意思,这也叫电影。。。。
没看完
虎虎生威马上就要出来的时候姐姐才看的牛气冲天~ 话说真是部好片子啊!支持国产~ 你才是奸细,你们全家都是奸细,贪吃的奸细~想了想还是给了5星~看的我好欢乐~不错不错,虎虎生威是3D的貌似,一定要去看呀~
被逼无奈
太有爱了~!
进电影院之前真的不懂这部动画片不好意思。。。。
好吧。
可怜的灰太狼
红五星留纪念
我错了高沛芯 折一颗星星送给你!
我觉得小孩看看就好,不用过多去学剧里的情节
雷
我类个牛的,咋能是蜗牛呢。哪个傻逼说有FBB的。
还蛮搞笑的。
可爱的小灰灰……
不如TV版的
支持国产动画啊。这部不错。
很傻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