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呀 居然张睿导演 他自己接戏不长眼 拍戏还不错 真是太。。。
以后自己拍自己演 别那么不长眼 哈 说说剧吧 情节情怀都很好 就是案件太少 不够大 案件本身太小 是主角气魄大 能力大 却用在小地方 顾铭死后 伤心了很久 梦那会儿做的很好 总觉得好人真死的不应该 居然还是真人真事 哎 算15年为数不多的好片子 几个男主都很帅 喜欢硬汉
不知道中国的电视剧是不是也像美剧那样,有一个选择角色的导演。
刚刚看了一大半的扫黑风暴,也看过其他几个剧,难得有这么一个连续剧里面的演员选的都是那么舒服,是正常人,没有什么歪瓜裂枣橡皮脸。
如果给个俗套的评价,一流的演技,一流的导演,三流的剧本。
即使这样一个剧本,于和伟也几乎在所有会翻车的情节中让画面保持平衡,让故事多了可信。
虽然电视剧 就对家庭而言 找个人有技术的人才 把房子在没有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给了别人 一年到头孩子 妻子 不管不顾 (工作忙) 这种逻辑和三观 对么?
到头来人家要走 还在怪妻子 因为 没有这个人就没有这技术 当初妻子要出国深造 不是有更好的理由么 多钻精一门医术不能为更多人造福 救死扶伤么 都是借口
总体来说,这部电视剧剧情稍显拖沓,节奏有点慢,也可能是我自己误解了这部电视剧。
毕竟这部电视剧不像是刑侦片,更像是生活伦理剧,因为对它而言,案情的侦破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队长的舍小家顾工作的“敬业精神”。
所以,在最后一集的时候,很多跟我一样在看这个电视剧的网友们都评论说:编剧有问题,他怎么能是出车祸死的呢?
他应该是在工作中累死啊!
鉴于这个电视剧是根据真人的事情改编,我本来想要吐槽编剧的话又之后咽了回来,要吐槽,也只能吐槽一下电视剧主角的原形 —— 除了是个工作狂,还是个自大狂,大男子主义,英雄主义。
也许,这就是“优秀的中国男人”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极度热爱,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家庭,没有必要的时候,创造必要条件,牺牲家庭;在工作中,别人不能因为直觉失误,而自己,在没有头绪的时候,就可以靠直觉去部署人力物力。
当然,他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勇于承认错误,无论给谁道歉,都真诚又积极,反正,下一次还会这样。
对于剧情的拖沓这一点,看过《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等刑侦剧的人,可能会非常有感触。
重案六组有着自己的主线,但是仍然保持着几乎一集会有一个案件完结的速度,让人看得直呼过瘾又忍不住想要追主线的进展。
而《案发现场》像柯南一样,每集都有一个两个案件发生又结案,节奏很快,很有悬念,让人紧跟着剧情。
而《刑警队长》,在情感的渲染上要着墨过多,可能是因为编剧要突出这位刑警队长对于“命案必破”的执着,所以,在剧情中会对破案的难处有更多的表述,以及每个人陷入被动后的情绪有更多的表现,而为了突出刑警队长对于将新技术引进到刑侦工作所作的努力,将自己的刚分到还没住的房子给新来的实习生的时候,这段剧情,简直让人讨厌这样一个人。
为了工作,非要选择一种伤害家人的方法。
恩,如果真实的那位刑警队长是这样做事的,我只能说,这个人,真的是讨厌!
就不能给这个实习生租一个房子么?
或者在落实房子之前,让这个实习生先住酒店。
这些都是解决方案啊,何必一定要住到自己家里去,还要骗实习生说这就是警局分给实习生的房子,这难道不是坑蒙拐骗么?
如果,这个剧情只是编剧为了突出队长爱惜人才,不惜牺牲家庭的话,那我只能说,这个编剧真的是有些脑残,把这个人物性格塑造得极端,好似为工作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那么,问题来了!
工作真的需要你牺牲这么多么?
难道不是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在作怪?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包子只需要一块钱,你花三块钱去买,并不是表示你有多爱这个包子,只能表示你比较傻。
人家都知道用一块钱去买包子,你却非要用三块钱。
这就是我说的“不值得赞扬”的“敬业精神”。
因为你的工作并不需要你付出这么多。
你付出这么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
恩,比如,鉴定人员在鉴定的时候,队长真的有必要几天几夜不回家,等在警局么?
结果出了了,给你的一个电话,你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结果,知道了结果,也得等到大家都上班了,你才能开始行动。
那么,等在警局到底有什么意义?
是工作的必须么?
其实,工作并不是不回家,等在警局才能做。
等在警局,只是因为队长大人他心急难耐,想要在第一时间知道结果,都等不了人家打电话,就像你看不看着厨师,人家都是要用那么久才能给你做好,给你端上桌。
你当场盯着,做菜的过程并不会变短,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心情很焦虑,想要盯住整个做菜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盯着,你的专注,你的“敬业”对这份“业”其实毫无帮助。
恩,这部电视剧的拖沓就拖沓在对于个人感情的渲染过重,为了让观众感受到队长对这份工作,或者说事业的付出都有点过分了。
而且,在主线和支线的推进中,虽然主线交代完整,当初队长提出“命案必破”的那个案子,在结局时,终于告破,局长也在路途中车祸丧生,但是,结局对于支线交代并不完整。
临结局的时候,邱冰好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却发现,并不是,找到的是另一位父亲的女儿(恩,这个伏笔埋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最后,对于邱冰的妹妹就没有再交代了,而是,简单的以邱冰的父亲去世来结束这条支线。
与其说,支线是邱冰的妹妹走丢,不如说,是邱冰的心结。
但是解开这个心结的剧情,并不是妹妹归来,而是父亲去世,追求者身患重病,略显草率。
总体来说,这部电视剧,当刑侦局看有点拖沓,当人物传记看,人物性格渲染有点极端。
最喜欢看没有个人爱恨情仇、心理疾病,单纯破案的剧了!
这部剧也不仅是一个一个案件的紧密衔接,同时也展现了1995年到现在,刑警破案的变化。
从只能纯靠眼睛比对上万份指纹,到DNA技术两天出结果;从什么案子都归刑警,到刑侦、经侦分家;从“命案必破”只是一句个人理想,变成整个公安机关坚守的方向!
……剧里每个人物都很典型。
祖峰饰演的有能力但也有私心的老刑警;于和伟饰演的一心扑在案子上,无法照顾家庭;于和伟妻子代表的警察家属,为家庭牺牲太多的伟大的女人政委代表的为刑警队长保驾护航,队长专心破案,政委处理人际关系交警哥代表的职场上不满足于现有岗位想转岗的年轻人警队技术人才代表的在就业时脚踩两只船的大学生……但既是在面对选择时有犹豫、有离开,但最终还是为了刑警使命,一起聚集在了刑警队!
节奏紧密,案件典型。
从开头就埋下了两个悬案,南郊杀人案&女警妹妹被拐案。
之后都是不同的各种刑事案件。
中间还插入着职场关系、笑点。
张弛有度,非常不错!
《刑警队长》这部电视剧是由于和伟,祖峰联袂主演的一部好剧,他可以与《人民的名义》相提并论,全剧毫无漏洞,是由原型的一部警匪刑侦大剧,看完了全剧,我想对于和伟(顾铭)说:“你完美的还原了一位刑警队长。
"该剧在各方面都很好,只不过,有一个毛病,刚出场是90年代,哪儿来这么多现在的东西?但总体来说,这部剧是很不错的。
细节设计动人,全面还原了顾铭(原型顾瑛)作为一名奋战一线的刑警队长“命案必破,不破不休”的责任精神,并且着墨很多展现他丈夫、父亲、儿子多重身份的普通生活状态,与警察职业性的对比,也凸显出一份无奈感和使命感,使人物更加立体真实。
人物关系设置的很耐看,与同事的惺惺相惜,与下属的信任团结,与妻子的理解宽容,织起一张格局不大但颇为讨喜的关系网。
作为刑侦剧,在破案环节没有刻意神化虽缺一点戏剧性和商业性,但从早期的人工手动到后来的科技鉴定,也是让观众了解到真正的公安刑警的工作过程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这一点看,这部剧的初衷还是很真诚朴实的。
演员方面,大咖不多,但个个演技扎实,尤其是边角人物,罪犯、家属、证人等等,印象最深要数拐卖案件的泼辣村妇和顾铭的父母,这些配角的优秀演绎也是这部剧好看重要因素。
主角里最自然流畅的是祖峰,于和伟塑造的顾铭也很出色,但奈何人物注定与主旋律挂钩,与祖峰扮演的胡德强的人物层次感比起来是要吃亏些。
虽然这部剧的关键词逃脱不出“主旋律”,但幸运的是创作者入手的主题避免了被人诟病的问题,那就是去神化。
很多人物传记片喜欢歌功颂德,但偏偏观众就排斥这种强塞的“英雄式教育”,先以普通人视角去解构人物,塑造出的人物才是贴近观众,观众才愿意去深入了解,需由平视转仰视,而不是一上来就高的摸不到。
记得他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做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那个他抱着老婆哭说出这番话可是又感慨自己做的不够毕竟还是要食人间烟火放不下老婆孩子的情节让我十分触动。
他在破案中的睿智,冷静,以及执着都不必多说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感染了无数人,包括剧中人的英雄,却那样意外的离开了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什么刻意渲染的悲剧氛围,就好像他始终孑然一身而来,孑然一身而走,没有来过,没有带走任何,他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是顾铭。
案件接地气的警察故事。
正如片名,与其说是警匪片,不如说是类似纪传体的个人片。
全剧事无巨细的展现了“顾铭”的刑警生涯。
但是正因为如此,全剧水分巨多;更影响故事性的是,有太多不符合戏剧常规走向,太多没有必要的歧路出现了。
比如胡的死,不负责任地猜测就是单纯地调动观众情绪的编剧手法(我百度查的是胡德强并无原型 错了的话我道歉),这种处理一方面过于古早过于幼稚,另外一方面和主线剧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显得十分突兀而多余,颇有一种岸本写死日向宁次的既视感。
又比如最后的枪杀案,一个奥运期间的枪杀疑犯,个人认为不需要什么人文关怀了,编剧仍然要让“神性”的顾铭拿自己刚死的爹在口头上安慰疑犯,就为了下一步的线索。
过于反人类了一点。
而且全篇男主都是以超人的姿态来战斗,这本身无可厚非,电视剧里的刑警队长夸张一点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家庭生活就不需要一个神了吧?
人家原型的媳妇是干部,有充足时间照顾家庭,电视剧还得整个医生大忙人,槽点太多了,我建议给顾铭安排上影分身比较合理。
而且片名叫刑警队长不是家庭家长。
总之,该剧的总设计思路更适合纪录片,毕竟是真人事迹改编。
在电视剧里这些与主线毫无关系的冗余过于影响戏剧性。
其他都不变,去掉水分,一个案件弄一集,观感会好非常多。
是从林之华放队长走那段开始看的,觉得还不错,节奏快,人物有性格。
后来大学生出现,小心脏开始受不了了,买了个股票以为会涨,结果是套牢。
再后让房子的矫情、家庭剧的无情、情节变得拖沓、DNA的无聊,等等,心情如前几天的股票跌跌不休。
用视频App拖了下,原来一开始就有些无聊,哥们儿真偏执。
偏执狂才能生存?
或许吧。
演员不错,但编剧有点拖后腿啊!
陪老爸看电视,这部片子大概全程手提摄影机,尤其近景和特写,晃得跟鬼一样。
看完《我是刑警》找过来看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戏节奏奇慢,案情不够曲折,太想当然了,演员平平无奇,女主还是个网红脸,看了倒胃口,还有化妆师把所有男男女女的演员都涂个粉红色口红是什么意思?再说于和伟过于完美的人设不合情理,都2015年的戏了,怎么拍的像90年代的水准?镜头毫无理由不合逻辑的乱晃,想增加悬疑感把节奏拉起来啊!
挺真实
主要想看祖峰欧巴,顺带看看张宁江,剧情bug不深究,重案六组高纬度颤栗后很久没见过此题材还算不错的剧了,但是服化道具还原90年代的效果太差了,镜头不摇晃好像就不会拍戏了。
局长是最大最大最大的败笔
攝影師/導演想通過手持運鏡的抖動感強化懸疑氛圍,但運用得太差了!另外,很討厭強行要求女性犧牲自我的設定,男性自以為事後道歉就沒事了,但完全不知道這對女性意味著什麼,男主爆炸吧!
陪妈妈看剧之一。虽然是主旋律影视,但真人事件改编,加上演员演技在线,剧情设置也精巧,整体挺好看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角色都十分到位,推荐。
女警都是网红脸
剧本不错,台词扎实,祖峰演得好,近期看过最好的国产电视剧。
有些地方设置的太弱智了,还有男主也太辜负老婆了(心疼他老婆),自己婚姻都经营不善了,为了留住人还故意拆散别人家情侣。另外邱冰和林之华这俩角色就多余。。。
给看完了,节奏有点慢,将破案的太少。
比较无聊,一集弃
冲着于和伟来的.但祖峰更让人着迷.
很无聊的
看到房子,忍不下去了。
演技派自然没得说,但还是把警察医生教师都当成普通人吧……老用使命感责任心给人架上去不让下来俗称“道德绑架”。
看到他为了招那个用 DNA 检测设备的大学生而将自己的房子让出去后就不想看了...
对于大量用当年X 档案的片头曲作为插曲,不能忍!
对于和伟是路转粉,因为看了他的曹操;取材于真实故事,没有那么多的拖沓,刑警最终躲不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