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尼
Navalny,逆权斗士纳瓦尔尼,纳瓦尼事件簿(台),毒杀纳瓦尼(港)
导演:丹尼尔·罗赫
主演:阿列克谢·纳瓦利内,Yulia Navalnaya,Dasha Navalnaya,Zakhar Navalny,Maria Pevchikh,Christo Grozev,Leonid Volkov,Kira Yarmysh,Georgy Alburov,Anna Biryukova,Fidelius Schmid,Tim Lister,Clarissa Wa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俄语,英语,德语年份:2022
简介:2020年8月20日,俄罗斯反对派人物、反腐败活动人士阿列克谢·纳瓦尔尼身中“诺维乔克”神经毒剂后入院接受治疗。在从托木斯克(Томск)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上,他的病情极度恶化,生命垂危。飞机于鄂木斯克(Омск)紧急降落后,陷入昏迷的纳瓦尔尼被送往医院,两天后他又被转送至德国柏林的夏利特医院。康复期间,死里逃生的..详细 >
When can we actually be home? @barbican 不是bafta oscar 最佳纪录片都给了他?火山挚恋跑不上号?要我说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不要参加也不要入围!
呵呵
Propaganda with good intention. 伦敦的特殊放映 主创和主角的妻子和助理都在现场 每一个脸上紧绷着一种胜利的悲壮 影片到最后按捺不住对Navalty被捕的期待 仿佛只有失败电影才能成功 就像只能虚情假意才成其为政治 也只有那一刻与妻子的告别是忘记了镜头的 纪录片对创作者道德的要求、情感的考验实在是太铁面无私并且一览无余了
我相信今天的莫斯科也许会有奇迹。但愿是今天!!!
方法有点接近迈克尔摩尔,但实施者是纳瓦尔尼而非导演本人。这个时代,也许真的只有民粹主义才能以魔法打败魔法了吧。
我一向对任何形式上对单个政客的美化宣传甚至神化持反感态度。泼尿酸固然是个垃圾不假,但不代表这货也好,泽连斯基还有拜登也罢是什么好东西。稍微了解下这个人的基本政治生涯经历就知道其也是个政治投机分子。指望这货能扳倒泼尿酸(虽然也没可能)成功上位就能解决俄罗斯内部问题甚至和乌克兰欧洲的争端更是滑稽到不行。
有点自弹自唱
CNN大制作... 商业化,很燃很煽情。看似应该是个真实的事情吧? 主角出生长大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2公里远的小镇,所以,他算不算是个乌裔俄罗斯人呢?如此坚定的反普京,并不惜与新纳粹势力与欧美情报机构合作。3.5星推荐。这片,能获奖无数,还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反鹅反成了政治正确,脸都不要了。
俄罗斯至少还有个反对派。我们呢?一大堆皇帝等着登基
政治性很强 历史往往告诉我们 一丘之貉
远景以为他在看书没想到枪战游戏。一如既往他们非常害怕。下一场锤子沉闷声音以为是这一场他在演说中被枪击。惊人的喜剧精神,对普丁帝国无情嘲讽与蔑视。新媒体团队观看量破百万击掌,香槟碰在一起对死亡的荒谬态度。妻子宣言请求你们也不要害怕。可见反对派组织动员能力之强。回过头看或当时投毒即为战争准备之一项。克宫缺乏对时代困境的思考,只有一次次向非理性的堕落。
这片子浓浓的意识形态表达,无法判断
打电话给自己杀手诱骗对方讲出给自己下毒的全过程>>>> all spy movies
奥斯卡果然把小金人儿给了这一部,我只有冷笑3声。
在墙里呆的蛮久,看到他俄竟然能上街游行,还有这样的反对分子出现在社交网络上,井底的屁民深感悲哀啊…
看完心情复杂 this is a freaking crazy world
几点感受:1. 能够播放,不容易,说明我们国家真的在进步;2. 很多镜头都勾起我对近40年前的回忆,但我却很冷静,因为我不再盲从,我知道镜头会骗人,我知道普通老百姓不一定知道真相;3. 纳瓦尔尼在2021年前在俄罗斯那么自由,不知道是谁的幸运;4.影片剪辑得真好,故事性很强,甚至还用了倒叙,在纪录片中很少见;5.除了普京,如果能在片中让我们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就更像新闻纪录片了;6.那段重要的电话录音,如果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对方真是**就更好了!自由,真珍贵!无论在哪个国家。
真正有志于改革国内体制的人会这么迷恋于塑造自己的网红形象?很怀疑。
Don't give up (to fight). Navalny 返回俄罗斯,是他不能不选择的宿命。他是一道光,照亮黑夜。此后,有人等待大厦崩塌,有人默默反抗。
让人看到了一个孤胆英雄般的人物对抗政府后,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尤其电话取证更是证实了对手的愚蠢。但没有详细展示主角在反腐上的调查,难免难以共情,只能报以同情。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