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事
Post Mortem,尸档案(港),尸体会说话(台),命运解剖师(台),尸检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安东尼娅·塞赫尔斯,杰米·瓦德尔,安帕罗·诺格拉,马斯洛·阿兰瑟,马尔西亚·塔格莱,Santiago Graffigna,Ernesto Malbran,阿尔多·帕罗蒂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0
简介:55岁的马里奥在一间停尸房里工作,他有时也会写一点验尸报告。1973年中期,智利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政变。这段时间里,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自己的女邻居南希。南希是一家夜总会的舞女。详细 >
1973年9月11日,智利政变。美国支持叛军向总统府发射了24枚导弹,智利总统阿连德自杀身亡。美国在全球都欠下血债。
爱死里面的调调了,有几个定格镜头直击人心。四星。
太丧了……
!!!
🐃 局外人的视角,私人在巨大的政治背景下的所作所为。私人化: 堵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喜欢和别人睡过的女人。
有点闷,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性冷淡
20181013 脑子不断闪回《智利之夜》里卡纳莱斯大house里那个恐怖的地下室……
7. 结尾好。第二遍看,和<智利之战>连连起来了,那个解剖的尸体是阿连德。
8.5 外界对私人空间的逐渐吞噬,车作为了其载体,结尾的内部空间被封住也是另一种与前者互相呼应的“吞噬”。声音系统非常有趣,利用机械声引导情绪和建立部分情境——尤其是哭戏时外部不时的机械的开始与结束的声效。先前“雨水”被车所挡住,私人空间被完全占据后,环境音也成为了外部对于内部空间的侵蚀——水流声。
最后长达6分多钟的片段,一点也没感到压力情绪,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男主角物理没学好啊,果然是文职人员!
将小确幸置放于恐怖年代以制造反差,一方面有明确的揭露罪行的意图,另一方面又极力限制景框避免人物秘密被提早暴露。精确地计算审判时刻,面对一段已成定局又反复重演的沉痛历史,这样的处理未免太过机巧。
3.5。历史的车轮下无一幸免,它冷漠而残酷,它埋葬证据,埋葬生命,埋葬每个人心里仅存的生活向往。影片将一个时代的绝望放在一个普通甚至有点龌龊的人物上,是非常妙的一笔。
无论阿连德还是皮诺切特,不管游行或者政变,马里奥只想煎鸡蛋、撸管和操没别人操的X。补全Pablo Larraín的智利三部曲,看完还是觉得前面这两部好,No就开始好莱坞化了,可能也跟男主演Alfredo Castro个人表现有关,太适合这种道德模糊价值暧昧的角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让你在军事政变后给心爱的「前」总统做尸检…哎,美利坚扶持独裁政府推翻智利的民主政府,你说说这世道…
为啥颜色那么灰?原片不知道怎样的。
2/5
音效特别……那啥。见识了有史以来见过的最难看的长镜头。略微有点刻意吧,比如男主角不用留一头失败艺术家的发型……
论为何你要给自己添堵。
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