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初恋有病(港),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台),我、厄尔及垂死的女孩(台),我、厄尔和垂死的女孩,Me & Earl & the Dying Girl

主演:托马斯·曼,奥利维亚·库克,RJ·赛勒,尼克·奥弗曼,莫莉·香侬,乔·博恩瑟,康妮·布里顿,凯瑟琳·休斯,马特·本内特,休·杰克曼,马萨姆·霍顿,鲍比·J·汤普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剧照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2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4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5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6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4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5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6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7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8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9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20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剧情介绍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高中生格雷戈(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饰)性格善良却有点孤僻,他唯一的爱好是与死党厄尔(RJ·赛勒 RJ Cyler 饰)拍摄短片,改编他们喜爱经典电影,自娱自乐。有一天,格雷戈结识了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蕾切尔(奥利维亚·库克 Olivia Cooke 饰),乐观开朗的蕾切尔改变了格雷戈原有的世界,两人十分谈得来,格雷戈逐渐对蕾切尔萌生爱意,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就在此时,蕾切尔的病情加重,格雷戈意识到自己必须有所行动…… 本片改编自杰西·安德鲁斯的同名小说,影片剧本曾被誉为2012年的剧本黑名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在某处转生为第七王子,随心所欲的魔法学习之路第二季因为爱情有多美放送禁止ワケあり人情食堂十七岁的天空谋圣鬼谷子花月H是幸福的意思你是我爸爸绝对保险亿计划玩命追踪真·鬼娘子2自大狂一不留神义勇军魂天亮之前第40号城市约定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嗜人之夜爱过之后来临的流入山谷她房间里的云黑化游戏美食大战火线追凶之突然死亡陈翔六点半之拳王妈妈爱后余生少女☆歌剧RevueStarlightRondoRondoRondo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长篇影评

 1 ) 最好的男女关系,是即使沉默也不觉得尴尬。

你想象中的青春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看过《猜火车》,你一定记得那段酷到没边的开场白:“选择生活。

选择一份活儿。

选择一项事业。

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巨他妈大的电视机,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还有电动开罐器。

选择小心保养自己的身体、低胆固醇和牙科保险。

选择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

选择政府提供的低价而体面的住宅。

选择你的朋友。

选择休闲装和配套的旅行包。

选择用分期付款买回同系列的他妈什么织物做的三套件西装。

选择自己动手,然后在某个星期天的早晨问自己我这是在哪儿呀。

选择坐在那张睡椅上看让脑子发木脑浆被挤成稀屎状的体育节目,一边往自己嘴里塞他妈的垃圾食物。

选择在这一切的末尾烂掉,最后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家里遭儿女唾弃,当初你用精子弄出他们来代替你,现在对这些自私的、满不在乎的小子们来说,你只是一个老不死的废物。

选择你的未来。

选择生活。

但我是谁啊?

我会想去做那些事情?

我选择不选择生活:我选择一些别的什么东西。

理由?

没有理由。

有了海洛因,谁还需要理由呢?

”你看着麦克格雷格身手敏捷地翻过栏杆、跳上汽车、走街串巷,活像一只灵活的豹子。

他走进一间废旧的房间,跟他的朋友们high five,互相辱骂几句,开始抽大麻、吸K粉,醉生梦死,日复一日。

你想,他们一定觉得很酷。

毒品,脏字,离经叛道,不务正业,邋里邋遢的房间,混乱不堪的男女关系。

那么,疯是为了什么?

为了做点儿出格的事,为了与众不同,为了打发时间,为了跟长辈和老师们对着干,也为了结交一些拥有同种目的的战友们——好吧,这是顺带的。

所以,晚自习的时候非要爬围墙出去买杯奶茶,尽管没人在意你是翻出去的还是走出去的还是爬出去的。

所以,出门吃个夜宵非要在家吹头发抹发胶费劲地造个型,尽管一上摩的就吹得发际线都后移了好几厘米。

所以,学抽烟练就了一口黄牙,学喝酒吐了几升胆汁,学泡妞挨了好几个大耳刮子。

再往狗血一点的段位走,就如市场上一抓一大把的三流言情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们一样。

你发现兄弟泡了你前女友,你发现前女友怀孕了要去堕胎,你痛苦不堪,你情义两难全,最后你和你兄弟约在天台,肃穆的黄昏,叼着烟一言不发,片刻后,各执一砖分别开了对方的瓢,伤轻一点儿的那个去牢里蹲着,另一个被劝退,去探监的时候说一声“恩怨两清,江湖再见”,最后双双过上凄惨的生活,四散天涯。

啪。

我合上电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样的青春,听起来好累,好累,好累(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又要三角恋,又要打架,还要搞人流,性价比极低,毫无品质可言。

三角恋费神费脑费时间,打架搞得全身汗津津脏兮兮,搞人流就更别说了,摧残女性最残酷的手段之一。

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三个人一起坐下来喝杯茶,打打牌,捏捏脚,练练瑜伽……(对不起我年纪大了。

这些年,“青春”和“梦想”一样,都被玩坏了。

一个词一旦圣洁到了极点,被吹捧到了大街小巷都能念叨的程度,那它离恶俗和泛滥也就不远了。

青春虽然热血,但不代表折腾,比起这样轰轰烈烈几败俱伤最后还BE的青春,我愿意选择性价比高且舒适度高的那种。

就像《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里这样。

不说女主Rachel身患绝症这个设定,她与男主Greg的相处模式真正做到了许多鸡汤里描述的那样——最好的男女关系,是即使沉默也不觉得尴尬。

不少男女向往这种相处模式,我看书,你追剧;我听歌,你睡觉;我们可以不说话,我们也可以一起吃一盘新鲜切好的水果;外面下着雨,我们在屋里,一起看一场安静的电影。

听起来真是舒服得要命啊。

如果还有一只喵,那简直是极乐了。

人都有要独占一个空间的意识,如果愿意跟另一个人亲密无间地独享这个空间,必须达到心灵上较高的契合,也就是另一个被说烂的词——soulmate,灵魂伴侣。

而此处需要高亮,很多情侣并不是灵魂伴侣,他们只是因为寂寞和无聊搭伙过日子的两个貌合神离的灵魂。

我曾经以为我一定做得到。

开什么玩笑,这听起来非常简单啊,不就是待一个房里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嘛。

然而,当我和我的男朋友共处一室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会因为打游戏太激动而情绪暴躁,我会因为他打扰了正在睡觉的我而烦躁不堪,有时候约好一起看电影又因为有工作上的事没完成而无限搁浅,总之,状况百出。

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居然这么复杂,Rachel和Greg又是怎么做到的?

Rachel身患白血病,不久就要离世了,Greg被迫和她成为了朋友。

但是到了后来,两人之间更像是形成了某种羁绊,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很喜欢那个俯拍镜头,从夏到秋,穿着不同衣服的Greg走进Rachel家,上楼梯来到Rachel的房间,迎来开门的Rachel有时候戴着粉红色的漂亮假发,有时候戴着可爱的毛绒帽子,有时候毫不在意地露着化疗后的光头。

偶尔,Rachel有些落寞地蜷缩在窗台上,一回头就看到Greg推门而入,她的脸上一下有了颜色。

他们躺在一块儿看电影,对视一眼,Greg伸出胳膊,Rachel慢腾腾地挪过去,睡进他的臂弯。

有暖暖的午后,和软软的枕头们,时光真美。

Rachel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看完了Greg为她精心制作的小影片,泪流满面又带着笑。

豆瓣上有位网友说,如果生命只剩两小时,我会提前跟所有人告别,然后安静地,再看一遍此生至爱的那部电影。

他们不是情侣,却是真正的soulmate。

这部电影淡淡的,轻轻的,一如男女主的关系一样,让人感到舒服平缓。

但是却在Rachel离开之后的影片末尾,让人不知不觉满脸泪水。

这也许就是青春的神奇之处吧。

它是森林中的一条涓涓细流,它叮咚作响,伴随着鸟语和花香,好像永远都会在那儿流淌着。

却在某一天流尽之时,让人感觉到无限地怅然若失。

它消失地悄无声息,却让整个森林变了模样。

你想象中的青春是什么样子?

如果是这样,我照单全收。

 2 ) 爱非终点,死亡亦不是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隐隐觉得,在面对某些重大的时刻,人的情感能得到最大的渲染。

管他兵荒马乱,谁又在乎这倾国倾城。

有你在身边就够了。

想这爱,是浮世万千中能相互搀扶相互支撑,并排除万难走向终点的唯一。

我倒觉得,爱,并非是拯救你出艰难处境的奇迹,也并不是你抵御这个世界所谓恶意的盔甲。

而是,在我们成为一个完善独立人格的同时,锦上添花的一味甜。

每个人都难逃孤独,只是面对未知的以后,谁都渴望有一个人并肩。

在此之前,我看过活在当下,星运里的错,还有国内的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滚蛋吧肿瘤君。

可能相对这些温暖的故事,更喜欢像抗癌的我,绝命毒师这些稍微有些暗色的影片。

一座城的倾倒,两个家族的争斗,以及现在最常见的癌症,在这些原本平静生活里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人们的感情也变得丰富满溢,我想珍惜这最后一刻与你在一起的时光,是这世界不公平,总有理由将你我分开。

也是这般,给无数的影视作品一个很好的出入口,男女为彼此做尽了浪漫事,与苛刻冷酷的现实相比,这份爱如此高光又富满意义。

因此,我总感觉,这是一种莫名的讨巧。

平淡生活,更能现真情。

试想,撤销了这些藩篱,两个人只不过是在某天回家的凉风傍晚,街角恰巧碰到。

抬眼轻轻看,好像早早就认识了你。

看过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心里多少有些暖意。

很多人都把它定义为迷影版星运里的错,我觉得,可能不必跟星运里的错扯上关系。

一个高三的大男孩,他内向有点害羞,迷恋电影,尽力与学校的社团保持合适的距离,他的生活也会混乱,也会伤心绝望,但是他却无比真实。

他不去掩饰自己是被母亲逼迫才去跟Rachel做朋友,也在最后,切切实实走进了她的世界,感受她的喜怒哀乐。

整个电影,都以明亮的色彩,欢快的方式将这个简单却不俗的故事娓娓道来,虽然在Rachel离世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咯噔一下,但是,Greg心里早已背负起了她的内心世界,这个如花年纪里,有如小松鼠般活泼的女孩子。

顶着粉红色假发的Rachel,让我想起迷失东京里的斯嘉丽约翰逊。

而影片莫名让我难忘的一幕,是Rachel带着粉红色假发打开白色的房门,然后张大嘴巴满脸搞怪的样子。

葬礼过后,Greg离开Rachel的家。

从窗子我们看到他的背影,以及涂鸦的台阶。

我愿在天上保佑你,未来即使平淡也可以幸福。

不是为了感谢,不是为了肤浅的安全感,是在这段时间的陪伴里,你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生活。

想必你也会有同样的收获。

那么,就请一并带上我的梦想,勇敢的生活吧。

还好,这份感情超越友谊,但又没有刻意去深化所谓的爱情。

这段时间,我也正好走到了相同的境地。

生活中一位尊敬的长辈,被查出了癌症。

她的家人,包括我,从一开始被这份情绪浸染的无比悲伤,到现在慢慢明白,有些事总应该顺其自然。

起码现在可以每天陪伴,起码可以举起相机留下每一个开心的时刻。

事实是,每一个人都将走向灭亡。

活在当下,珍惜所爱,不是么。

总会有很多人,觉得套上爱的名义去为别人做一些事情,是神圣而有意义的。

也会觉得一句我爱你,仿佛是一生一世的约定。

要知道,爱并不是所有一切的终点,生老病死同样不是。

这些,只不过是浩瀚生活里,一个个小小的节点。

你不能奢求所谓的爱情可以帮你排除万难,也不能永远沉浸在某人离世的悲伤中,你需要担负需要面对的,远比这些要沉重庞大的多。

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也不曾孤独。

 3 ) 上一个看完这部电影的人死了

一个阶段做一件事。

下一个阶段又会换一件事来做。

下下一个阶段可能回头看看,从前做的事情,有时眷恋惋惜,有时如归故里般温馨自如,有时则是……被仅仅是一年前的自己噎得够呛。

看电影就是第二类。

即便丢开了很久之后,回过头来,一头扎进去,仍旧是很温暖的,很舒服的状态。

那种回到家的放松感,电影可以带给我。

今天看的是《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看完后又扫了一个三分钟的小视频,是导演与马丁斯科塞斯的对话,关于电影对经典的恶搞与致敬。

表象是恶搞,比如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变成了袜条橙(A Sockwork Orange),其实私以为,可配合格雷格与厄尔反复强调的那个单词,再演变成哇条橙(A Suckwork Orange).以及我提到的发条橙子,类似的海报和镜头还有许多。

对罗生门的恶搞也颇为有趣。

看完后又拉着进度条匆匆过了一遍,想数一数片中出现的经典改编片段有几个,竟然比第一次看时的记忆要多很多。

又仔细看了那传说中的42部作品,发觉导演大概很喜欢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以及开始时提到的马丁斯科塞斯,书架上那一层,许多都来自以上几位导演的作品。

厄尔和格雷格,包办了作品集的全部工作,导演,编剧,摄影,服化道,乃至演员。

如果说少了一环,那大概是宣发。

后来他们的队伍来一个自来水式的宣发。

就是那个邀请格雷格参加毕业prom的女孩,身上散发着成熟而清甜的橙子味的女孩儿。

她建议格雷格为蕾切尔拍一部电影。

并且在她和厄尔的努力下,这个计划被蕾切尔提前知晓——貌似也被班上的同学们渐渐知道。

格雷格想要做个隐形人的愿望开始破灭。

四个月,对一部短片而言,算不短的周期。

格雷格的“团队”在经历了外因和内因式的困难后,终于在蕾切尔临终前的十小时,将这部短片呈现在她的眼前。

而后她开始昏厥,然后死亡。

武断而不自信地说,格雷格团队的第43部电影,应该是他做的最好的一部。

一个让他愿意拿出来,虽然仍旧是whatever,但终于不是sucks的一部。

当格雷格,厄尔, 丹尼斯,所有爱着蕾切尔的人出现在银幕上,他们笑,喝饮料,做着寻常的表情与动作,还有流动的色彩,粘土,纸屑,布条,一切东西都和着旋律与节奏,一点点出现在你面前时,格雷格身为迷影人的身份,其所包含的对电影的热爱,开始具有了活力。

电影是时间的魔法。

去年有一部《少年时代》,今年是这部《我与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电影呈现故事,与此同时凝固时间。

银幕内外的两个时间彼此割裂又水乳交融,她让你忘怀,让你沉沦。

那个鼓励他们拍一部电影送给蕾切尔的女孩太棒了。

电影的魅力在蕾切尔摘掉假发的那一瞬间显得无比动人。

很棒的礼物。

绝症的题材,今年国内就有个大热门,就是前阵子很红火的肿瘤君。

肿瘤君的第一人称是得了淋巴癌的熊顿。

而这部的第一人称,也就是大部分旁白的拥有者,并不是白血病患者蕾切尔,而是极度厌恶自己的格雷格。

——因为这不是一个临终关怀的故事。

它不教育我们如何战胜绝望,不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的绝症患者。

它关心的仍旧是与时间密切联系的那个话题,也是始终不被电影放弃的那个话题——青春。

美国的青春片总是很招人喜欢。

或者不是青春片,因为他们表达的也不仅仅是对青少年的关注。

更多的是对一种状态,一种脆弱的悲悯与爱。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许多部类似的电影来,看的时候是无一例外的爱不释手,回味起来,也和每次点开一部电影时的心态大体类似:被理解与同情着的安全感。

青春期都难以定义。

记忆又总是偏颇地极不稳定,有时觉得大概阳光满溢,有时又会发现很多不无诡异的痕迹,如此间,许许多多曾被心魔占领的瞬间就开始从地下冒出来,宛若幽灵。

大多时候在阳光下都不会现形的幽灵。

能叫你产生共情的电影,就是能把幽灵现形,又可唱一首安静的歌,让那些黑色的影子变成珍珠白的电影。

格雷格极度讨厌自己。

这个之前已经说过。

后来他不那么讨厌自己了,在他穿上西服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接纳自己了。

这个转变其实和他与蕾切尔的第一次交谈一样,不是我帮你一个忙,而是请你帮我一个忙。

——如果你不答应和我一起玩,我妈妈就会念叨着我没同情心到我发疯。

蕾切尔一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她生活中被注定的那部分。

格雷格的参与美化了结尾,却让过程更为复杂。

这段在电影中小标题为“失败的友谊”,尘埃落定时,还是对格雷格帮助更多。

是蕾切尔帮了他一个忙,开始时让他免于妈妈的责骂,结尾时,让他走出自设的牢笼。

插一句,不懂格雷格为什么会不爱自己到如此地步。

导演竭尽所能地让我认识了一个非常可爱的男孩。

在格雷格给学校寄出自己的作品后,他收到了来自蕾切尔的礼物。

一张卡片,和一本书。

书的内页被掏空,做成了书雕,“我”,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坐在台阶上的样子。

他又在蕾切尔的房间里发现许许多多这样的书雕,每一本书打开都是一个故事,那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很有实感的故事。

就和电影一样,那些书雕也在对时间,这个宇宙里从不为谁停下脚步的存在施展着魔法。

他们努力着想要让已经离开我们的生命,仍然在这个世界里留下一些痕迹,让爱着亡者的生者,可以在时间轴上继续向前推进。

就像历史老师说的那样,很多人的生命,是在他死后被逐渐展开的。

导演在片尾写到,这部电影送给逝去的父亲。

想来,也是发现了这一奥秘。

在他死后的日子里陆续听到来自他的新鲜事。

算不算对逝去时间的补偿。

想到这一点后就没有办法不爱电影。

所以也会明白,为什么每次独自一人坐在电影院的中间,面对巨大的黑幕时也不会感到孤单。

同样知道,为什么在每一个阴郁的午后或夜晚,一个人点开一部电影,就着笔记本的荧荧幽光大哭大笑,若有所思,也不会产生什么自怨自艾的情绪。

反而像是被与母亲一样的温柔包围着的感觉,那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被理解,可以深深体会到共情感的体验。

因为那就是电影试图要做的事。

时间有限,她带给你的是时间的另一面,你没有来得及看到的一面。

伤痛不被治愈,却也不会被轻易遗忘的一面。

脑子又闪过电影中蕾切尔说过的一句话,他们总说我掉光了头发的样子不丑,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话叫我多伤心。

因为化疗而失去头发的青春无疑是丑陋的,这种丑陋不会因为多一个闺蜜陪你一起剪发而变得美好一丢丢。

始终是希望之殇。

蕾切尔的乐观就是从这些细节中透露出来,她皱着眉头笑,却从来不笑着哭——从不做出那种故作坚强乐观的可怜兮兮的表情。

绝症多狗血,可在这里,蕾切尔的一切都亲切如日常。

我们愿意接纳它为生活的一部分。

电影是母亲。

在你踯躅不前的壁花少年岁月里,给予你一方空间,在匆忙行程中可以落脚,可以回头,可以叹一口气,然后继续行走。

---又,因为这种慰藉,即便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也会欣欣然看着月亮说,千里共婵娟。

 4 ) 如果有这样的朋友

我还真信了Rachel会活到最后,就如你自己说的那样,你re really sucks。

厄尔,知你懂你,和你有一样的兴趣,何等幸事,你却仍把他当作是coworker,not friend,直到你神经般的和瘦脸朋克男杠起来,厄尔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冲进来,把他一顿胖揍。

厄尔说,everybody's stupid, white girls, thinking they're batter than everybody... you aren't like that. It's just crazy how patient you've been... Rachel, watching the 'sucks' films you've made with her patience every time. Like Earl said, nobody gives a shit about you. But Rachel is care about you. 你妄自菲薄,想活成真空人,但你只是在逃避,你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朋友,还有一个能和你一起安静的欣赏你作品的Dying girl。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was I talking about. But, 最后你走进Rachel房间的那段,我哭了。

曲子很熟悉,看罢查后才恍然,Explosion in the sky-- ,恰到好处,让你的情感在这段时间丰满了许多,也让我感动加分。

听了太多PR,记得住旋律却永远记不清曲名。

青春真好年轻的时候看的电影太少,如今只能哀婉作叹了。

PS,听后摇的人都是孤独的。

PPS,这不算作喜剧。

 5 ) 这个世界的美

比较久没看电影了, 幸而挑了这部。

看完以后,几乎重燃了对电影的信仰。

一部有力量的作品,无论成本高低,演员是否出名,一样的有rock to the core,melt the ice的力量。

真挚的情感,即使以笨拙的表达方式,也丝毫不会折扣光芒,这光芒足以照亮人生。

好的故事,源于生活真实的体验,它的升华部分,也必定合乎常态,使人感知得顺其自然。

人可以不愿意与世界进行交流,但当他找到一个可以接受讯号的个体,同时又能收到反馈,就迸发出真爱。

感谢这寂静的长假里美好的温情。

 6 ) 你终于哭出来了

看完电影时我只打了三星,因为当时觉得故事拍得实在是和男主性格一样的平淡寡味。

可是当我想到毕业前几年的自己时,我又滚回来打了高分。

第一次在影评里写自己。

在大学毕业那段时间,我和男主一样,处于一种对周遭的生活怎么都热情不起来、甚至是冷漠的状态。

毕业后我复习考研一次、回来找工作、换工作,不痛不痒地活着,蝇营而狗苟、迷茫又麻木。

完全没有其他同学走出校园,立刻就业,迫不及待为未来打拼的激情。

我对这种人人都觉得自然而然的新开始,充满着说不清的疑虑。

疑虑是这样的:我要找工作,那我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赚钱。

那我为什么要赚钱?

活着。

好,那我为什么活着?

问题来了,原来,我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我这样对自己的生命、身边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热爱和期待,又哪来为自己的未来去拼搏的热情。

大学专业我不喜欢也不擅长,找到类似的工作,自然由内而外的不顺利。

但彼时我也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或者除此之外我能做什么。

家人不停地给压力,也有亲戚开始指责我自私,但我只是越来越纠结、越来越抑郁,有时候甚至深感绝望。

我去读埃克哈特·托利,去跟基督传教士聊天,我甚至怕自己走向自杀去读心理学,偶尔进行一下自我心理干预。

两年下来,对生活的意义,仿佛略有所悟,又仿佛仍然不知。

后来我开始大量地看电影。

直到前年看到真实事件改编的《素媛》时,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9岁的素媛低着头说,现在终于知道奶奶那时候为什么总是喊“哎呦,要死了…要死了…”,因为那是人活在世的意义。

我抱着那部电影把二十几年的眼泪都哭干了。

这句话,那么轻飘飘地从那个受害小女孩嘴里说出来,却远远胜过我那几年在各种哲学著作、各大宗教教义里找到的答案。

感谢编剧。

到了今年,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乐在其中的做着。

开始自信,开始逐渐对生活有了热情,不再纠结,仍然有所迷茫,但不再麻木。

我开始学吉他、开始试着画画、开始欣赏摄影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期待。

像这部电影里,男主自始至终对周遭都麻木不仁,直到经历女主的死,他哭了。

我知道,他终于活过来了。

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有什么能比经历一场或于生死的痛苦,更有效呢?

需要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才能正常活下去的人是不幸的。

我希望所有不幸的人,早日……哭出来。

 7 ) 你我她的未完待续

美好的东西真的不存在吗?

其实是有的吧,只不过它躲在了生活的角落里,需要你去留心发现。

在我们的少年时期,伴随着我们的更多是青涩粗糙的友情,而非那哭哭啼啼死去活来的爱情。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以下简称MEDG)是一部很不一样的青春片,很多人觉得担不起圣丹斯的双料奖的荣誉,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的。

虽然一开始我是冲着Rachel的演员Olivia Cooke去的,但在看了原著以后,我喜欢上了这个独特的小故事。

不过电影比原著更正能量,而原著更现实,但还是不得不说,Jess真的是很不错的编剧。

电影的原名和中译都非常长,而又简单粗暴,告诉我们这是关于我,Earl和女孩的故事。

但我还是更喜欢台译的《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感觉翻译出了电影的精髓,虽然大大地剧透了一番。

至于港译《初恋有病》也真是有病的翻译,这是一个友情故事啊!

说回正题,这是一个青涩粗糙而又美好的青春故事。

而故事中的三个人更像是一种青少年的缩影,我们或多或少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与我们的相似之处,很容易产生共鸣:来自父母的「紧箍咒」般唠叨,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小心翼翼,对于异性的手足无措等等,都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

而在三个人中,我最喜欢的是Rachel,不论在小说还是电影中,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是我奥饰演的角色233。

Rachel是电影里最美好的存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Greg最美好的存在。

她是Greg第一个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的人。

Rachel看起来已经看透生死,但其实她其实只是更细腻,更敏感罢了。

她会做很多小手工,会记住你曾做过的各种小事,她不愿将自己的种种与人分享,她不愿意给别人造成负担。

她比任何人都更珍惜当下,这也是当Greg告诉Rachel蓝皮书像是人生未来的菜单时,她沉下脸,继续看小电影,未来对于她来说,太过微弱,太过渺小。

电影中Greg曾经去过Rachel的病房两次,第一次的Rachel只是睡着了,而第二次Rachel看着Greg为她拍的电影,五彩斑斓的画面,就像是她的小小世界。

这就像是一种小小的呼应,Greg也算是陪着Rachel走到了最后,Rachel也算是在Greg的臂弯里去世(其实这一段的感觉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总觉得有点联系,不过也有可能是我脑洞太大)而Greg在这短短的200多天里有了很多的成长,从那个自卑,愤世嫉俗的男孩,渐渐开始转变,当然也没有像那种狗血青春片一样360度大转变,Greg开始有了目标,就像Rachel在窗户上画的那个小楼梯一样,Greg开始向上了。

Earl的三白眼真素太酷炫了2333好酷的性格,也正是这样的人才会和Greg成为很好的co-worker吧~片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在三个平平无奇的高中生缩影里加入了许多成年人的个例。

「电影宅」和猫奴的父亲,喜欢调戏小男生的爱喝酒的Rachel妈妈,还有充满激情爱吃越南河粉的McCarthy老师(虽然Greg觉得他无比正常,但我觉得还是不算在这个画风里吧),他们也是承担了许多片中的笑点,以及那只暹罗猫233当然,片中最好玩的就是那些小影片,在上映之前我就把这些小电影的完整版全都看了一遍,可怕的脑洞们2333同时官方还与时俱进拍了一个《侏罗纪世界》的宣传片,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官方ins上有po电影里有蛮多很好玩的花絮的说,比如Olivia真的为电影剃了光头,RJ(Earl)是纯新人演员,Olivia和Thomas(Greg)在一起对戏试镜前吃了顿饭后就觉得这个角色是他们的(害怕极了),并且现在Olivia和Thomas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整个剧组的人都玩得很好,开拍没两天就一起去看了球赛。

Olivia去面试时已经三天没洗头了(因为这个逗比觉得这样有癌症患者的感觉233)PS, 电影里有休叔的独特客串方式233

 8 ) 告别

葬礼后Greg偷偷溜进蕾切尔的房间,躺在女孩的床上读完她留给他的那封信,数壁纸上的松鼠,翻开书本看镂空的雕塑,帽子,粉色假发,墙壁上漂亮的金色剪刀。

正对着门前道路的窗户,玻璃上有女孩画的小小涂鸦,等待他走过的背影重叠。

蕾切尔活着的时候没有那么想念她,两次被Greg的旁白蒙骗,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相信蕾切尔会去上大学。

直到猝不及防的结局,难以置信,毫无实感,看着女孩的房间,才慢半拍意识到永远失去蕾切尔的现实。

她留下的痕迹,比她真实活着的存在,更加让人疼痛。

《再见绘梨》和它有一点点像。

只有一点点。

两部作品存在很大的区别,《再见绘梨》男主拍摄的影片完全以绘梨作为主角和演员,用更加仰望的眼神在围绕着女孩。

而这部电影,不如说是少年Greg的成长故事,与蕾切尔的相处像一枚催化剂,Greg为蕾切尔拍的影片,我也实在没看出来到底在讲什么,出现的蕾切尔影像很少。

漂亮火辣的女孩Madison像一头麋鹿,每次出现、每次对话、每个碰触都会让仓鼠Greg感到被蹄子踩踏在脚下。

直到舞会前夕,在食堂里,仓鼠躲开了落下的踢踏。

它不再感到惊慌不定的心动。

蕾切尔的母亲Denise根本不关心她,不是真正的关心,总在谈论自己的事情。

Greg采访她问蕾切尔出生的情形,Denise大谈自己是个好母亲如何保护蕾切尔不要过早的成熟。

Greg继续问蕾切尔喜欢的玩具,Denise像没听到似的开始谈给Greg的忠告,沉浸在自己失败的婚姻里,在Greg的追问下勉强说是剪刀,说了一个丈夫离开她们时蕾切尔拿剪刀剪碎了他的所有藏书的故事。

要尽力克制住对Greg的腹诽,十几岁的年纪就和同伴拍了42部短片,哪怕是糟糕的耻于给别人看的烂片,也让人很难不说出歆羡。

他仿制的影片原片,几乎都是我没有看过也不曾了解过的作品,连梗都要加上详细注解才能看懂。

父亲是社会学终身教授,还有超酷的历史老师……算了,别说了,这些背景设定就不要细想了。

 9 ) 妙趣横生的小青春

可能完美地诠释了拍电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特别导演还是个影迷的时候。

当Rachel在五彩斑斓的影像前落下热泪,她似乎完成了每一个影迷的终极理想。

如果生命只剩两小时,我会提前跟所有人告别,然后安静地,再看一遍此生至爱的那部电影。

奥斯卡颁奖季没戏,妙趣横生的小清新青春片,没有恋爱,没有堕胎,没有狗血,有的是一个男孩的生活和烦恼,以及一些聪明的创意和对经典文艺片的爱。

做个高逼格的文艺影迷就是不一样,自觉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连生活都搞的这么可爱这么虐,看来日后只能以影会友了,认识一些品味相投的人。

今年圣丹斯大奖得主,有趣的白血病电影。

平平淡淡不煽情,丰富的电影语言和各种向老片致敬;可惜前半部分拍得太欢脱,导致后半部分有点脱节。

好在单凭男女主角打死不谈恋爱这个设定就已经把“星运里的错”pia到狗啃泥...

 10 ) 隨寫《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2015/11/4)《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2015)看片前只聽聞這部片在日舞影展受到矚目,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觀賞這部片確實是頗為享受,尤其是在國賓長春A廳觀賞,影片極盡花俏的鏡頭調度效果十足,假若日後這部片有機會上院線大概沒什麼機會在這麼大的戲院放映吧。

導演Alfonso Gomez-rejon拍電視起家,這部作家Jesse Andrews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描寫一位高中男孩成長的電影,在影像上立即讓人想到魏斯安德森的作品,調度上有別於安德森對構圖的偏執,而是在鏡頭角度和運動上用盡能事,其中戀物與經典參照則不遑多讓。

青春期孤僻少男的心事則讓人聯想到《都是愛情惹的禍》(Rushmore - 1998)的搞怪幽默。

電影其實沒有走上孤獨叛逆的路,穩當地待在少男尋求自我定位和陪伴絕症少女的通俗戲碼,劇本努力地讓劇中角色相處的橋段與對白不落俗套與政治正確,甚至主角的旁白有點後設地一再聲稱這不是觀眾想像如《生命中的美好缺撼》(The Fault in Our Star - 2014)那樣的電影,但卻同樣地牽動通俗劇觀眾的笑聲與淚腺。

於我而言臨門一角或許是主角和他的好友正是電影宅,家裏收藏了一堆CC版DVD,甚至他們自己也惡搞似地自拍經典電影的仿作短片。

看主角模仿荷索的德國腔,或是電影直接引用《四百擊》的配樂和《路上行舟》《天譴》的畫面,還有一堆沒法直接認出來的引用,更不用說那一堆搞笑仿作各路影史經典的短片,真是充滿了影迷之間的默契共鳴。

迷影的魔幻也在情節高潮處扮演了難以言說的角色。

在歡樂的兩小時後冷靜下來想想,其實也感到片名中除了Me之外,主角的非裔好友Earl在影片中角色的定位並不明確,至於Dying Girl也有點像是成就主角成長的悲劇配角。

這是青春羅曼史電影隨時代的更新同時披上了迷影的外衣,骨子裏雖然沒有太新鮮的創意但樂趣與誠意十足。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短评

水瓶座咯?行吧......迷影成分多给一星 @2015-12-31 13:07:36

8分钟前
  • Eureka
  • 较差

除了少数不甚重要的亮点,整体平庸。

13分钟前
  • Reset
  • 较差

Olivia Cooke 和skins里的Cassie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查发现,这姑娘果然也是英国人:) 表白圆脸圆圆眼睛的英国少女~

18分钟前
  • Pirouette
  • 推荐

做作

22分钟前
  • Ryûhei
  • 较差

略拖沓

26分钟前
  • Max
  • 还行

不俗套~这才是青春校园篇好吗

27分钟前
  • 坦荡快乐
  • 较差

2015.10.8-10.9 演员太木讷了,别说有灵气了,这僵硬的表演活活拖累了电影的整体质量。原小说形式还算有趣,故事单薄无聊了点,读到后半部分更是接近崩盘。电影拍出来本应该还好,虽不至于感到做作,但也没有很让人眼前一新。外加演员们毫无感情的表演和互动,真是辜负了期待。

29分钟前
  • 乐乐的le
  • 还行

so amazing,很有青春片总是让人过目就忘,故事完全没有记忆点(好吧,可能是我国产青春片看太多了),但是我想很久很久以后,我却还是会记得这个故事。前半段的幽默太赞。迷影情怀怎能不爱?镜头丰富俏皮,青春片就要这样。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很年轻的人在谈生死的时候 像在谈一件简单直接的事情 一次任务 一个结果 一种快乐或不快乐的感情 少了成年人那种繁复的意义 就显得相对轻盈了 这和片子本身的气质也十分匹配

35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美国玛丽苏 This movie is actually in Pittsburgh!!!

36分钟前
  • 穿波点裤衩的僧
  • 较差

导演一定是个很爱老电影且内心柔软的人。

41分钟前
  • 韶光尚浅。
  • 推荐

太闷,看睡着了,小清新文艺片

44分钟前
  • yadiel
  • 较差

49分钟前
  • 白开水
  • 较差

今年圣丹斯大奖得主,有趣的白血病电影。平平淡淡不煽情,丰富的电影语言和各种向老片致敬;可惜前半部分拍得太欢脱,导致后半部分有点脱节。好在单凭男女主角打死不谈恋爱这个设定就已经把“星运里的错”pia到狗啃泥...(墙上的四百击海报送我啊!)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啊…终于看完了,又烂又矫情。

53分钟前
  • demonk
  • 较差

一生太短了,一生太长了

55分钟前
  • 明安
  • 力荐

立意很棒,青春片没有落俗,特别各种致敬经典巧妙并讨欢心。后半段连贯性出现问题,但最后一刻钟的泪点、导演安排的小聪明连番轰炸,让人伤心又惊喜,最后落幕很棒,几段配乐也很贴切。

60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想看男主和厄尔拍的42部烂片。另外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部绝症电影后不会觉得很难过,因为女主没有死,她变成了一只挥着剪刀的松鼠w

1小时前
  • 紫苏バジル
  • 还行

不看导演年纪的话,你会以为这是一个聪明且活力无限的年轻电影痴迷者拍出的电影,尤其那些剧中剧致敬了那么多影片,只是主叙事还是非常主流化。

1小时前
  • hitlike
  • 还行

nothing special

1小时前
  • 汤头精灵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