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汝爱

Kill Your Darlings,爱杀达令(台),杀掉汝爱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戴恩·德哈恩,伊丽莎白·奥尔森,杰克·休斯顿,迈克尔·C·豪尔,本·福斯特,凯拉·塞吉维克,詹妮弗·杰森·李,大卫·克罗斯,大卫·拉斯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杀死汝爱》剧照

杀死汝爱 剧照 NO.1杀死汝爱 剧照 NO.2杀死汝爱 剧照 NO.3杀死汝爱 剧照 NO.4杀死汝爱 剧照 NO.5杀死汝爱 剧照 NO.6杀死汝爱 剧照 NO.13杀死汝爱 剧照 NO.14杀死汝爱 剧照 NO.15杀死汝爱 剧照 NO.16杀死汝爱 剧照 NO.17杀死汝爱 剧照 NO.18杀死汝爱 剧照 NO.19杀死汝爱 剧照 NO.20

《杀死汝爱》剧情介绍

杀死汝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年轻的学生艾伦·金斯堡(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因为一个叫卢西安·卡尔(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饰)的帅气同学而改变人生轨迹。通过卡尔他认识了威廉·S·巴罗斯(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饰)和杰克·凯鲁亚克(杰克·休斯顿 Jack Huston 饰)。在未来将写出《嚎叫》、《裸体午餐》和《在路上》等传世之作的垮掉文学巨匠们,当时还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他们因为卡尔而热心开展名为“新视界”的文化运动,结成了一个亲密的四人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之外,一个叫大卫·卡默偌(迈克尔·C·豪尔 Michael C. Hall 饰)的中年男子正用贪恋爱慕的目光打量进来。他是卡尔的老师、监护人、尾随者和...爱人?某晚当卡默偌的尸体在校园附近的哈德森河被发现后,年轻人发现他们被卷入一桩充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白莲花度假村第三季橙味爱情致命领养小叮当与失去的宝藏毒舌律师蓝色青春疯狂追击者贴身女保镖我们存在的理由拦截密码战不眠之夜2020绦虫遇见卡帕纳特种空勤团:红色通缉令夺命岛梅根Yes!光之美少女5GoGo!你的我的那场暗恋初音岛D.C.ifOVA爱,你想说什么致命关系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刀客背上歌声去远方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同伊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荒岛求生神探阿蒙第一季跨国大追捕:致命的光环

《杀死汝爱》长篇影评

 1 ) Allen Wonderland

Be careful!you are not in Wonderland.I've heard the strange madness long growing in your soul.But you are fortunate in your ignorancein your isolationYou who have sufferedFind where love hidesGive, share, and loseLest we die unbloomed小心!

你不是在梦游仙境我听见你灵魂深处滋长的奇异痴狂愚昧,孤独却使你幸运受苦的人去寻找爱之所藏给予,分享,然后失去唯恐还未绽放就已死亡(原翻勿喷)

 2 ) Hits the universe

Another love hits the universe, the circle is broken.Lucien Carr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5801059/先把电影OST搬上来,既然是Allen Ginsberg,怎么绕得过the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怎么绕得过那个迷幻,噪音,爵士乐充斥的年代,那个在战争背景下思想如疯草一样生长的年代?

看到电影最后才发现《在路上》的由来,不禁震撼了一下。

同样是诗人,作家。

我觉得再也不会有像六十年代的他们一样疯狂的人了,他们的生活才真叫like a rolling stone.毒品,尼古丁,酒精,摇滚,性解放,什么加速欲望的产生,什么 就被信手拈来放肆的消费。

沃尔特•塞勒斯说:“对于那个年代的青年人,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敬心理,而且对于他们的行为,我非常赞同。

”但很多人会觉得“垮掉的一代”的行为是错的,觉得他们在浪费生命。

不过,生活总是生活,人总是人。

现实生活中他们很多人后来也都成了中产阶级,成家立业,承担起来了责任,但谁没有个年少轻狂的青春时代呢!

但又不是谁都能像“垮掉的一代”那样活得轰轰烈烈。

我崇敬那些年轻人,我向往那个时代。

也不知道是本身就希望表达出那种深深爱恋却又因无奈而陷入窘境的状态,还是因为丹尼尔的颧骨,他的唇,时时刻刻都表现的像是快要哭出来一样。

他刚入校时几乎和《戏梦巴黎》里的男主角一样,只有一件拿得出手的西装。

里面是可笑的高领毛衣。

他几乎是在第一时刻就被长相俊美,思想与行为跳脱的Lucien吸引了,他喜欢他大胆露骨的言语,他喜欢他对文学诗歌的见解,他喜欢他的朋友圈子。

Lucien说:人生就是一个圆圈,我们像车轮一样由生到死,无限循环,直到有人闯入。

在他说出“你闯入了这个圈子,一切就都变化了。

”Allen是欣喜的。

但David提醒他,“就在你以为你真的做到了的时候,Lucien又会离开你。

”呵呵,又一个My own private Idaho(我私人的爱达荷)。

Allen喜欢他喜欢惨了吧,愿意找个和他长得相似的人上床;David也喜欢他喜欢惨了吧,自愿跳入爱的枷锁将匕首抵入心口。

你说这人啊,是不是都有点斯德哥尔摩症啊?

威廉福克纳曾说,“在写作中,你必须杀了你所爱的一切。

”这是训诫,不要过分依赖你钟爱的。

像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那段话:有些东西,一旦你爱上他们,就会永远伴随你左右,如果你试图放手,那也只是徒劳,最终还是会回到你身边,也将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否则他们会毁了你。

言下之意,你必须杀了你所爱的。

所以Lucien杀了David,Allen拒绝了为Lucien写辩护词。

William S. Burroughs说:这个放荡的圆终于走到了尽头。

-我果然还是不喜欢丹尼尔的长相...嗯,还是个毛茸茸的男孩呢,虽然饰演同性恋但不像啊不像啊要是让他知道大家还是管他叫哈利的话不知道他从恋马狂到现在的努力是不是都白费了啧啧...戴恩是很帅,不过比起他的脸我喜欢他的声音。

正中我红心的还是本·福斯特。

总的来说,不要让诗人住进你家才是忠告。

 3 ) New Vision

如果我      擁有一臺在圖書館內敲得拍拍作響流瀉一地靈感的打字機。

     擁有一間鋪滿印花壁紙卻捶滿鉚釘懸掛著撕裂詞組的公寓。

     擁有一雙寫滿慾望舔盡毒藥與甘露偏偏忘記逃走的眼睛。

     那我也一定會      選擇寫詩      或者      殺死你      愛人同志               其實并不新鮮,關於垮掉一代的電影與書籍,其實都肆無忌憚地雷同。

     詩歌、性、酒精、毒藥、同性的癡迷、與毫無未來的昨天。

     我經常好奇,在他們熱烈地犯罪,自相殘殺,或者討伐世界的時候,是否曾想過未來一次,僅僅一次。

     你知道的,我們的這個世代,其實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一樣迷失,一樣有屬於自己的時代的疼痛病征。

可惜,我們想著未來,如何畢業,如何掙錢,如何買房,如何結婚,如何體面地生存下去。

太多如何造成的疑問句,讓我們再也無法寫出一句肯定的詩,對世界嚎叫的詩。

     因為看著電影最後打著他們往後的生平簡歷時,如此燦爛輝煌,那些夜晚闖蕩校園,偷換展品,劃著小船,滾著酒桶的少年,通通變成了貼滿載盡時代史冊標籤的名字,好奇過他們曾否能夠預料如此的境遇,在他們最落魄的路上之時。

     他站在氤氳著安靜空氣的圖書館桌上的時候,如此勇敢,帶著邪笑。

     於是他的目光就此被深深劫持,忘記不了一個那個上揚的嘴角。

     整部劇內我們都可以用他,他,他,他,他.......來完成,女性角色少得可憐,僅作背景的鋪墊。

同性之戀,同性之愛,為何更有衝擊力,可能是因為少卻了女性體徵的誘惑,變得純粹。

想起“初學者‘里的畫,亞當與夏娃,世界上第一隊夫妻,卻不是因為愛而結合。

而我們以愛之名的同性愛戀,即便純粹,也依然多變。

     Carr一直是被寵倖的那個人,他用雙眼點燃了他們的眼睛,卻樂此不疲地從一個人的懷抱中逃跑到另一個人的懷抱之中,不經痛苦,不經留戀。

開始的時候,我是如此羡慕,他壞得安心,他們卻難過得自然。

寫滿驚雷的靈感,都是為他而作的詩篇。

     而後來的後來,卻突然發現了那一絲善意的暗示,上帝愛我,才讓我痛苦,那幾個為他飽受煎熬的男子,統統都成為了有志之士,用受盡癡迷、嫉妒、狂熱、自暴的赤誠之心寫盡千古名篇。

而我們的親愛的Carl,在謀殺案之後,默默地皈依平靜的生活,無名的孤寂。

     Ginsberg搓扁的紙團,在他睡醒惺忪面前說一句noting,在他什麽都不說收拾行囊前遞出瘋狂連續敲打的paper,屬上Lucien Carr的名字時,已是最美的情詩。

     抑或David帶著哭腔卑微的哀求,再毫無畏懼地將身軀迎接那一把小刀,鮮紅的血染透了紅色的lucky straike 。

我一直十分喜歡這個牌子的香煙,如果是被愛情命中紅心,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世人到此為止,還是無從解釋。

     片中大部份都是片段式的畫面,這是垮掉一代特有的詩意,因為沉浸幻覺,投奔靈魂,忘掉內衣。

爵士樂藏著火種,威士忌獨享呻吟。

用身體寫詩,用愛情立意。

     我們都過分渺小,只能稍稍,稍稍忘情一次,在屏幕之前,願永恆赤誠如一。

             題外:      第一次在愛爾蘭電影院看電影。

     看的不是新晉檔期的片子,是專播藝術電影的 Irish Film Institution      本是想看老聖誕片It's a wonderful life 誰知道錯過了時間 只能選此片      後來才發現大陸還沒有下載的資源 想抄回一些臺詞已經記不清   

 4 ) 恋童癖的悲剧下场及其造成的长久伤害

作为一个中年家长,我在这个电影中敏感的嗅到恋童癖跟踪狂的气息。

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一个网站新闻编辑和我的想法一致并且向Lucien的写小说的儿子征询了的看法,得到了Caleb 本人的回复,基本符合我的观点。

有兴趣的可以看原文,英语不好的可以用翻译软件看个大概https://dailycaller.com/2014/02/24/son-of-famous-beat-murderer-lucien-carr-disputes-kill-your-darlings-films-version-of-event痴汉David刚认识Lucien 的时候Lu 只有12岁,完全是个孩子,而David是个26岁的成年人。

随后他对Lucien长达7年跟踪和密切接触,Lucien转到哪个学校他都跟着,大学的教职也不要了宁可做清洁工糊口也要跟着Lu。

如果对象换成一个女孩的话他绝对会被认为是跟踪狂变态,同性恋的无辜光环不能掩盖他恋童癖的事实,更不会因为他是一个专一的恋童癖而洗白。

不能简单说David Kammerer就是个罪恶的变态,他对Lucien的迷恋可能有个看似高尚的出处- 给他们的关系甚至批上一层浪漫的外衣- 古希腊推崇备至的导师传统:古希腊男孩进入青春期后(12-20岁)会由一个成年男性进行“爱的教育”,传授成年人应具备的品质学识本领,精神上和肉体上。

这看起来还挺浪漫的,但看问题不能摆脱历史时期。

甚至Allen Ginsberg还发表过恋童癖追求小男孩不算犯罪的言论。

垮掉一代就是为打破传统而生。

同性恋非罪化了,为什么恋童癖不能呢?

有没有罪看伤害。

他们的关系在初期看上去很符合古希腊模式,David以童子军队长的身份接近单亲少年Lucien,在文学方面他也有足够的学识造诣教导影响吸引Lu,还带他单独(重点)去墨西哥旅行,填补了Lucien缺失的父亲的位置。

但是这个填补Lucien父亲空缺的人却怀着和他搞基一辈子的心。

插一句,童子军组织现在已被证实是恋童癖最好的藏身处,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青少年,物色他们的猎物而不引起怀疑。

Lucien便是David的猎物。

最终Lu用童子军刀结果了David,始于童子军,终于童子军刀,用他写推理小说的儿子的话来说:任何侦探和心理学家都不能把这仅仅归于巧合。

David坚称没有得到过Lu,而Lucien的儿子认为David对他父亲的虐待和性侵行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他们的整段关系,是长期而持续的。

“我父亲对卡默勒的矛盾的感情很典型,和早期虐待儿童受害者的感情一样,他不知道如何应对卡默勒的持续关注。

他一方面想要排斥,想逃走,另一方面却惦记和替身父亲的与性相关但却很亲密的关系,这是他从小到大从成年男性那得来的唯一亲密友善的经历,他无疑感到受宠若惊并深陷其中。

”-Caleb不管David多深情,当他对一个未成年人怀有性的诉求时(不论成功与否)更不用提多年的跟踪,就注定了带来伤害,在芝加哥大学Lucien18岁时自杀未遂就是明证。

不管Lu后来如何把轻生经历轻描淡写为“行为艺术”,我们有理由假设自杀的人在作出这一决定时必定是痛苦的,他在那一刻不堪重负想摆脱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摆脱David的控制,第一次以激烈的方式,第二次激烈的方式他杀了David。

我不认为Lu轻生是源于Allen臆想的迫于世俗压力不敢承认对David的爱,当然我也是基于推测,但轻生和伴随他一生的酗酒问题在童年受过侵犯的人中相当典型。

不管Lu的性取向是什么,他都有理由对这种从童年就开始的充满控制的关系和扭曲的感情感到痛苦并想要结束它。

结果是David把Lu救了回来,从此变得小心翼翼,Lu从此对David颐指气使。

如果没救回来,Lu和房思琪没什么本质区别。

Lucien的儿子十分反感影片中把David塑造的深情脉脉。

在我看来还好,影片中展现的更多是David的占有欲,通过代写作业把Lu拴住,这也证明了他通过多年调教有意无意把Lu培养废了,如果鸟儿不会飞就永远不会离巢。

他们的交流也是以互相讥讽为主,在酒馆探讨new vision时David一脸你们小孩瞎胡闹的态度,而和他同龄的William却给予足够的尊重,说“我听着呢”。

David可能在文学上对Lu影响很大,但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他们谈不上有共同话题。

所谓爱的卑微,只不过是不顾一切的对Lu的占有欲。

David对Lu和朋友们冷嘲热讽了大半部电影,Lucien翅膀硬了想一走了之时他才慌了,秒变忠犬。

影片一方面从Ginsberg的角度揣测Lu可能爱过David,另一方面也给Lu镜头控诉David:“我那时还是个孩子,而你将我拉进你变态的欲望中”。

导演不是当事人,这样拍已经算客观了,毕竟Lu自己不曾再提往事,而他的朋友们则写了又写。

Lucien的儿子对David Kammerer怨念很深,认为他父亲的家暴问题就是David遗留的阴影。

他认为虽然父亲在肉体上杀死了David,但精神上却不能与他了断,习惯了通过虐待(精神上或肉体上或两者都有)来建立羁绊。

虽然Lucien在工作中人缘很好,指导了几代新闻工作者,但在生活中却虐待家人和朋友(特指Ginsberg,谁让他对Lu也有超出友谊的想法呢)。

他成年以后专门做了心理治疗,治疗完毕后和已经是糟老头的曾经的美少年爸爸讨论了这个问题。

Lucien先是否认虐待指控,最终不情愿的承认,接着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之间有特别的羁绊?

Caleb形容当时他感到全身的血都冷掉,心想:不是这样的,这只意味着你和你的施虐者间还有些糟糕的未决的羁绊。

Caleb坚信他老爸是直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和Jack关系最铁,因为其他人都是“我当你是哥们/导师,你却想要睡我”。

Lucien出狱后开始留胡子,告别以前水光溜滑的美少年形象,估计也是为了减少对同性恋的吸引力吧。

影片中对Lucien的性取向也并没有明确,和Ginsberg除了那个吻之外,其他暧昧更多是Ginsberg自己的臆想。

甚至那个吻也可以理解为David调教下的条件反射。

影片一开头Lucien就吻了一个不认识的女人,证明一个吻在他而言不算什么。

Lucien的性向无论是弯是直都不影响他想要摆脱David的决绝,不影响他长大后意识到David利用他的信任想要占有他时坍塌的信念,也不影响David纠缠不休时他终于爆发的了断。

这段关系开始时带有的原罪(恋童)注定了它不会有圆满的结局。

不幸的是,无论爱过与否,David终究还是成了Lucien的一部分(become part of who you are),成为了一直笼罩在Lucien家庭中的阴影。

最后夸一下戴恩德哈恩影片中的扮相很有说服力,和历史照片对比还原度还挺高的。

美少年Lucien的儿子Caleb年轻时很帅,现在也是有气质的老头,有继承到老爸的颜值,通过心理治疗缓解了童年创伤,写的推理小说中经常探讨童年阴影对人的影响。

 5 ) 或死,或夜复一夜地杀死汝爱

据说我们是中国第一波被称为垮掉一代的,当时很多同龄人感到被嘲讽了,我们一小撮人很开心,因为我们知道垮掉一代意味着被本就是少数的年轻的我们时时标榜的自由,颓废,沉沦和无限期的萎靡不振被认可了。

上一辈人看不惯我们,仅仅比我们大一点点但有幸出生在上个十年的人刚好人生中第一次可以作为主导者,他们开始诋毁我们。

所以前几天看到有人批评《后浪》时我很理解这帮逼的心态,你的视角是前浪还是后浪决定了你的心情。

有一天我们有发言权了,我们当中有人抱怨,有人报复,在后来我们也有了后辈我们也成了那样的人。

我们最终变成了我们之前厌恶的人,看上去这是所有人的必然,这是一个圈,周而复始,最终回到那里时是白发苍苍开始。

极少数的人绕出了这个圈,他们成为了另一类异类,比如27岁俱乐部,比如诗人,比如真正的跨掉一代。

真正的垮掉一代死在他们的圈里,最后不是Lucien Carr想象的那个样子,至少有些不一样。

他是一个妖精,用巫术将这些人圈在一起,他不写诗,但勾连了一批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他诵读Henry Miller的诗,然后点亮他们的一盏小灯。

最后他回到自己圈子里,成为一个编辑,结了两次婚,有三个孩子,他告诉Allen不要在你的诗后面加上我的名字,其实他是再说:“麻痹老子是直的。

”后面的故事来自一本书,由Jack Kerouac和William S. Burroughs以各写一章的方式共同创作,《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在2008年出版,这本书是在60年前写的。

那时他们还都是无名小辈,没人知道他们后来一个人写了《在路上》另一个写了《裸体午餐》,并且影响了几代人。

2013年以这本书为蓝本由导演John Krokidas指导电影《杀死汝爱》,不过还是建议先看书,只看前言也行,因为实在是太八卦了,难怪要等60年,当事人都在世的时候发表这个分分钟就上法庭了。

《杀死汝爱》以Allen Ginsberg的视角讲述了跨掉一代压卷的几位作者nobody时代的往事,Lucien Carr将Ginsberg、Kerouac、Burroughs串联到一起成为他们的缪斯,最终以一起谋杀案结束,终结了他们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那些往事,并改变了所有人的人生轨迹,为跨掉一代和伟大的嬉皮时代打开了一扇门。

半个多世纪后他们之间的每一件小事仍然流淌在一代又一代文青的唇齿之间,被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咀嚼,他们的风流、才情和堕落一直没过时。

现实生活中这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们的圈子里兜兜转转,从少年走向中年,然后白发袭来,从放荡、颓废、反抗到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结婚生子,一代人就是一个圈子。

我们看他们垮掉,是在纪念自己的,然后我们在垮掉,是在循环往复,最后我们批判垮掉,是在我们的下一代成长的时候。

就这样走完空空荡荡的人间的路。

Allen Ginsberg疯疯癫癫的老妈跟他说:“结婚吧,拿着钥匙不要再吸毒了。

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台的阳光里。

”我看了看我家的窗台,阳光里的是一个相框,相框的玻璃前是自己的倒影,相框的玻璃后是20年前的自己,他俩相视而笑,彼此默认对方的存在,玻璃后的他停在那儿,没跟我一起往前走。

我知道他找到了自己的阳光,他就在那个光的里面。

于是我自己走,把他留在玻璃的后面,我也得找一个有阳光的,温暖的地方,能安静的发呆的自己的地方。

虽然今天阴雨绵绵。

仿佛我们总在比较那一代人更堕落,仿佛吃亏的总是最小的那一代,Allen Ginsberg的那首长诗这样说:“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挨着饿歇斯底里浑身赤裸,拖着自己走过黎明时分的黑人街巷寻找狠命的一剂,   天使般圣洁的西卜斯特渴望与黑夜机械中那星光闪烁的发电机沟通古朴的美妙关系,   他们贫穷衣衫破旧双眼深陷昏昏然在冷水公寓那超越自然的黑暗中吸着烟飘浮过城市上空冥思爵士乐章彻夜不眠,   他们在高架铁轨下对上苍袒露真情,发现默罕默德的天使们灯火通明的住宅屋顶上摇摇欲坠,   他们睁着闪亮的冷眼进出大学,在研究战争的学者群中幻遇阿肯色和布莱克启示的悲剧,   他们被逐出学校因为疯狂因为在骷髅般的窗玻璃上发表猥亵的颂诗,   他们套着短裤蜷缩在没有剃须的房间,焚烧纸币于废纸篓中隔墙倾听恐怖之声,   他们返回纽约带着成捆的大麻穿越拉雷多裸着耻毛被逮住,   他们在涂抹香粉的旅馆吞火要么去”乐园幽径“饮松油,或死,或夜复一夜地作贱自己的躯体,   用梦幻,用毒品,用清醒的恶梦,用酒精和阳具和数不清的睾丸,   颤抖的乌云筑起无与伦比的死巷而脑海中的闪电冲往加拿大和培特森,照亮这两极之间死寂的时光世界,   摩根一般可信的大厅,后院绿树墓地上的黎明,屋顶上的醉态,兜风驶过市镇上嗜茶的小店时那霓虹一般耀眼的车灯,太阳和月亮和布鲁克林呼啸黄昏里树木的摇撼,垃圾箱的怒吼和最温和的思维之光,   他们将自己拴在地铁就着安非他命从巴特里到布隆克斯基地作没有穷尽的旅行直到车轮和孩子的响声唤醒他们,浑身发抖嘴唇破裂,在灯光凄惨的动物园磨去了光辉的大脑憔悴而凄凉,   他们整夜沉浸于比克福德自助餐馆海底的灯光,漂游而出然后坐在寥落的福加基酒吧喝一下午马尿啤酒,倾听命运在氢气点唱机上吱呀作响,   他们一连交谈七十个小时从公园到床上到酒吧到贝尔维医院到博物馆到布鲁克林大桥,   一群迷惘的柏拉图式空谈家就着月光跳下防火梯跳下窗台跳下帝国大厦,   絮絮叨叨着尖叫着呕吐着窃窃私语着事实和回想和轶闻趣事和怒目而视的对抗和医院的休克和牢房和战争,   一代睿智之士两眼发光沉入七天七夜深沉的回忆,祭祀会堂的羔羊肉扔在砖石路上。

”最后我们纪念我们,我们蜷缩在地板上的床垫上,我们一起失去,一起看科恩兄弟的电影,一起看古老的纪录片,一起打呼、放屁、咒骂权贵,一起看《杀死汝爱》然后一起睡死过去,永不醒来。

生活是圆的,这是我们对它的破坏。

感谢:Allen GinsbergJack KerouacWilliam S. Burroughs老去的我们和垮掉的我们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梁记私厨转发请注明出处。

 6 ) 爱过,即是枷锁--《杀死汝爱 Kill Your Darlings》影评

"Some things, once you've loved them, become yours forever. And if you try to let them go, they only circle back and return to you. They become part of who you are. Or they destroy you. (那些你曾经爱过的,就永远的属于你了。

不要尝试去摆脱,因为他们总会回来。

会变成你的一部分。

或者,他们会摧毁你。

)" -- Allen Ginsberg我在爱着你,像Yeats的诗,每一句都让我血脉喷张。

于是我要不停的诵读,大声重复旋律韵脚。

我也想要你的和声,加重节奏直至主题,因为这些全是你,全都关于你。

你相信生活是一个圆,一种无可奈何的循环,爱,纠缠,再重来。

你说,你只想打破它。

那我帮你,帮你摆脱你厌倦的一切。

可你却抗拒,因为你厌倦的,是我。

没有足够的爱是撑不起恨的,而我恨你的尽头依然是你,你蓝色的眼睛,夹起烟卷的手指,和浮在黑夜里颤抖的声音。

你的水手梦从未实现,也没有看到被自由解放的革命,你亲手打破的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拷上的枷锁。

你说,这都是因为我。

我总以为只有拯救你才能给你自由。

后来才知道,那不过给了你另外一个牢笼。

你从来不是我的,像锁在图书馆里的禁书从来不被允许当众诵读,他们是你的圣典,于是我也一样把你熟记于心,这样才能永不失去。

你是诗的主题,是幻想,是不忍打破的圆。

我可以为你不眠不休倾尽所有,你是我的可卡因,我脖颈喷涌的动脉。

你可以踢走我脚下的垫椅,勒紧我脖子上的吊绳,因为在你面前我才是自己,因为死在你怀是我想要疯狂的浪漫,因为没有你才让我窒息。

而你的鲜血里从未流过我,于是我要杀死你,亲爱的。

一刀,你的心脏,我炙热的迷恋。

两刀,你扩张的瞳孔依然让我着迷。

你的血染红了我的衣服,浸满了湖水,而我和你在一起,沉进冰冷的湖水里,沉进你我无法摆脱的爱里。

“Life is round. That we're stuck on this wheel of living and dying. An Endless circle until someone breaks it. (生活是圆的,我们被困在生与死的循环之中。

一个无尽的圆,直至有人打破它)” 该死的诗人。

他骗了我们,让我们以为死亡才是永恒的自由。

其实我们从未自由,也从未被禁锢,直至爱人出现,直至你笑着对我说,我喜欢尝试喜欢复杂,那让生活宽阔且有趣。

凌晨2点17分的观影感受,关于《杀死汝爱(Kill Your Darlings)》。

两年前写给《超能失控(Chronicle)》的影评至今没有完结,这次也不会,因为对Dane DeHaan这个总在被我定义为“美式文艺片”里眼神忧郁然后一笑惊艳的少年的期待不会结束。

基片的噱头永远是床戏,此片并不例外。

台词大量引用诗歌除了有刻意煽情之嫌基本还算过关。

还有因为是真人真事的改编,附加的联想也算电影的成功处之一。

暗喻和节奏的把握不错,时间轴很清晰。

虽无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处理,但是镜头下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还比较有张力。

服装和音乐都在90分以上,歌词和诗句的暗喻都值得推敲。

整部片看下来,除去腐女的心态,对帅哥的花痴,和个人不矫情不成活的习惯,依然给这部电影好评。

值得观看度3星半。

是部假期可以用来打发无聊深夜的佳作。

P.S. 长大之后的Dane真是太迷人了!!!

他绝对是文艺片男主的不二人选!

 7 ) 杀死汝爱评论音轨 渣听译 重点听涵涵

打个广告先:翻译Allen巨巨的日记和信件 不断更新中【垮掉一代的八卦】Lucien Carr & Allen Ginsberg 【翻译】http://www.douban.com/note/410778739/【开头】DD:我花了整个晚上裸着呆在哈德逊河里。

超级冷。

监狱scene是第一天拍摄。

DD:我很紧张。

我还记得导演在拍摄不同take的时候尖叫了一声Fuck you.【Lu初次出场】DD:跳上桌子从来没跌下来,cancered cock那个是unscripted action,是自己想的。

导演:someone is in love.导演:拍摄的宿舍是Allen和Lu曾住过的。

【Allen和Lu初见】导演:Oooops there is trouble. 这音乐和之前他和妈妈跳舞一样。

DD:初见场景是我试镜的场景。

是我和Dan读剧本的第一幕情景。

初见这一场已经念过很多次了,所以现场拍很有挑战。

【“You are not anything yet.”】导演:Oh Dan…你陷进去了。

DD:陷入我的网。

(into my web)DD:全片我抽了太多烟了,还都是没过滤的。

【Allen追Lu】导演:是照顾母亲还是追随我爱的男人呢?

【Lu亲女孩】DD:Lu每次都能脱身,他会用最优雅的方式做很糟糕的事情。

【David首次出场】导演:one of your boyfriends.本来是打算让他丢酒杯的。

丹尼:he’s being a dick to me.导演:我们拍摄的酒吧是Allen生前喜欢去的。

【Allen和Lu倒在大街上】导演:这戏是在一所学校对面拍的,有200个孩子围观。

【小孩子的心灵受到了震撼23333】【Allen妈妈被抓】导演:本来写了3页的独白,最后只让他妈妈对他说了it’s all your fault,照应的是后面也让Lu对Allen说了这话。

【Allen和Lu坐台阶然后躺下】DD:我记得这天晚上很冷。

我手抖不是因为情绪上的而只是冷。

导演:只是想要一个独特的拍摄角度(指俯拍),因为这是第一次这两个人bond into each other。

【Allen和Lu伪自杀+一系列嗑药场景】编剧:这是来自Allen的日记,说他们在一起尝试自杀。

导演:这一段很多场景都是来自rehearsal的那一周,把Dan和Dane做的一些事情放进来。

丹尼:墙上的纸条花了四个小时。

DD:那些人是真的静止了,我记得我当时很confused。

【划手,编剧称为blood brother scene】编剧:这也是让大家认识那把boy scout knife(后面的杀人凶器)。

导演:这是一个亲密的时刻。

【Allen和Lu在公寓】DD:Allen确实知道如何take Lucien……Turn into power play。

丹尼:Allen很聪明,看穿Lucien虚张声势的表象下缺失着什么。

他就像那些自己有伤疤的人,知道怎么去伤害别人。

【吸手指】丹尼:等等安静一下DD&丹尼:And……Finger suck!

DD:导演老是惹得我们大笑,因为他在拍我们吸手指。

我们调整情绪好几次。

【Allen和Lu在Jack家】导演:(指那个Allen的脸刚好在Jack某个部位的镜头)这是one of the beautiful discoveries。

DD:猫咪最难搞啦。

编剧:‘可我写逗号和句号’是Dan即兴发挥的台词。

导演:那是拍摄的第三天,很开心看到你们俩坐在沙发上,有某种chemistry和bonding。

DD:走的时候说‘Allen’也是Dan的即兴。

【划船】编剧:Allen念的诗是目前所知他最早的诗作,在片中是写给Lu的暗语,充满对Lu的感情。

DD:Well done.丹尼:我只是看着Dane,那场戏,写诗和念诗感觉很脆弱。

【审问+挽留】导演:(Lu母亲看着Allen)我儿子到底在和谁鬼混?

导演:那场挽留戏是12分钟内拍的,当时哥大在赶人,镜头外我们剧组的人在和他们交涉。

摄影师就带着Dan和Dane跑到一个校园角落去拍了这个。

这一段未剪辑,就拍了3条。

DD:那段感情很强烈,如果有更多时间会更好。

【图书馆】DD:这是为数不多的拍摄的戏轻松愉快的日子。

我们在试着have fun。

导演:你们两个之间的chemistry……让我只要sit back and watch就好了。

编剧:(女孩强吻)注意看Dan的眼镜。

Dan你的接吻技术在拍摄过程中真的好了很多诶。

丹尼:那个是ambush kiss,我觉得Allen还没准备……(此时Lu出现了,丹尼说不下去笑了,大家都笑了)编剧:我记得写这个场景,导演说想看到一些从没见过的场景。

写sexy stuff总是不容易。

你爱着的最好的朋友要看着你……失去你oral的童贞。

(大家笑)DD:并且从很多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帮了一把呢。

(And in many ways, lend a helping hand.)【捂脸这句话太YD了】编剧:你看起来很骄傲呢,Lucien。

DD:这个很奇怪,不过到了那天,你必须拍的时候,就好像‘我今天必须拍这个,虽然很诡异,但是说不定我也能找到点乐趣呢’。

【偷书】编剧:Dane,你嘴里含着手电筒哦。

【有脸说!

】DD:就是为了do it fast。

……Dan,我记得我们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一起看的,虽然还没完全完成,但已经有这首BGM了。

我们都很爱这首歌。

【喝酒+和David分手】编剧:这是拍摄第二天,大家第一次聚在一起,令我想到电影是和camaraderie(革命友谊)和friendship有关。

导演:这场群戏是关于Allen和Lucien对抗David。

DD:我记得这场戏之前我们有做一个即兴的场景,就是Lucien把那条红色围巾落在David那里,对拍这个很有帮助,因为不仅是mental memory还是physical memory。

【救命你们到底干了啥】编剧:此时放的歌曲,Allen在日记里提到过,就在谋杀案第二天。

导演:这是一首Allen一直把它和谋杀案联系到一起的歌。

【吻戏】DD:这场戏是在天都快亮的时候拍的。

而此刻的些微光亮给这一幕添加了更多magic。

导演:这是我们拍的最后一幕了。

DD:到此刻为止都是梦幻般的场景,那些感情,似乎有什么泄露出来但你不知道那是什么。

这让你思考这个吻是在做梦还是真实。

(Up to this point it’s been all like dream sequences, their affections, the fact is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off but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 I mean it makes you think like is this kiss a dream or it’s real.)【Allen吻上Lu】DD:但这是真实的(But that’s…that's real.)【DD说这句话的时机简直了……不能直视】丹尼:That’s all real, that’s all us. 【太懂!

】编剧:No CGI there.DD: 基本上,导演给我们的指示就是一直亲,亲得越来越猛烈。

我觉得这是我亲的最猛烈的一条,也是导演最终用的这一条。

(And basically the direction that John(导演) gave us during the scene was to keep kissing more and more ferociously. And I think this was the most ferocious one I got, the one you used, John.)丹尼:对。

导演:拍电影,弹钢琴的时候大家就会想那是谁的手,而接吻的话大家就想看到充满感情的吻。

我们只有3分钟时间,所以……编剧:你是个浪漫派,John,你相信feelings,比我更相信,所以你相信那个时刻。

【Lu要Allen写作业】丹尼:而他就是这么残忍,这么快就这样。

导演:Dane你演出了那种残忍,演出那一刻他对Allen的爱有多强烈,还有他的歉意。

DD:实际上是,他有多么能控制自己转身离开。

我想他一直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会脆弱,什么时候必须要转身离开。

但那时对他来说这么做很难,我们想表现那种挣扎。

【Lu:Lu’s gonna use the loo】编剧:这是DD的即兴。

DD:用Lu来称呼自己。

编剧:best line ever。

【David来找Lu】丹尼:Lucien永远不会对David关上窗户,他只是离不开他,知道他不会做什么,这个时刻……编剧:He let him in。

其实现实中David确实把Jack的猫吊起来了,但那场景很难做,所以换成烤箱。

【Allen写paper】导演:前一夜他还在这图书馆里面搞revolution,现在只是坐在这像其他学生一样写paper。

DD:It’s a really beautiful moment.【告别戏】DD:这是另一场试镜的戏。

丹尼:这场戏导演把我们分别叫到房间两头说了一些什么,叫我们即兴来,给我们不同的指示,比如对我说Allen不想Lucien走,然后真的开拍时Dane和我都哭了,it’s amazing。

DD:这场戏我也和导演讨论过。

他一方面无情,一方面又有同情心,不想太残忍地拒绝让那些人恨他,所以是有同情心在的。

丹尼:Allen知道自己陷入了一种,他需要Lucien的境地,他不能让他走。

【"make life extraordinary”——“leave”】导演:这一段我只是不想开口打扰。

剪辑师说这是他见过的电影中最好的一个场景。

编剧:that’s nice,DD:that’s very sweet【这句声音可苏】导演:Lucien哭并不在剧本里,这一场也拍过好几种,最后还是决定想看Lucien shattered。

DD:这对Lucien来说很难做到。

【Allen和David交谈】DD:Mike(David演员)把人性化代入了角色,他本可能是个really creepy stalker,但Mike got to the heart of what’s going on。

It’s incredibly sympathetic。

编剧:我们的想法是,他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Allen Ginsberg,15年前的。

他只是在错误的时间碰到Lucien,他太老了,离他的生活太远了。

所以他们……在内心爆发了。

丹尼:这一幕对我来说也很重要,Allen感觉到Lucien对David这样,联想到自己……所以后面Lucien请求他帮忙时也有反映出来。

【David和Lucien见面】导演:这场戏,我们那天要拍7场戏。

我们每天都要拍7场。

Mike在这幕表现出的脆弱……丹尼:就在Lucien说我离开的原因是你以后还是说我会赶上你们的,那表情简直——简直是痛苦。

【“let’s take a walk”】丹尼:听起来还好,只是walk。

编剧:Dane,你的角色有没有计划好要(杀了他)DD:我觉得没有,他只是想逃离,被找到后想结束这段关系,但没有想到谋杀。

【Allen认错人+床戏】丹尼:That’s not Dane.编剧:你们就只是眼神交流(就约炮),我可不觉得那时候年轻的gay有这种勇气。

丹尼:(床戏)pretty graphic emotionally.导演:你采取了主动,因为整个片子中你一直渴望与Lucien有这样的亲密。

DD:这是我见过的最……嗯【此处停顿的时候刚好是丹尼和路人甲床戏kiss的时候啊啊真要命】最准确和美丽的gay sex scene,并非刻意引人注目,只是本来的样子。

美丽而现实。

还有一些事情在发生。

(That’s what I’ve seen the most…em accurate and beautiful gay sex scene that i’ve ever seen in a film. It doesn’t call attention, it just is what it is. Beautiful and realistic. And there is stuff going on.)丹尼:那只是一种绝望,他认为自己失去了Lucien。

这只是……希望你能忘记一件事的举动。

【Allen知道Lu入狱】DD:我现在比拍戏那会儿胖了20磅。

丹尼:这一幕的隐喻,Allen以为所有人都知道他昨晚做了什么,陷入内疚,恐惧,羞耻和担忧。

导演:(Allen走入监狱)这是第一天拍的第一个镜头。

那一刻我真的很兴奋,十年了又回到这个地方。

(注:导演花了十年筹备这片子,查资料时应该有去过这个监狱考察,所以拍戏是十年后的圆梦吧)编剧:对演员来说会很难吧,一上来他们的关系就陷入这种境地了。

丹尼:4天的rehearsal帮上了忙。

DD:而且拍完就不用再想(这沉重的东西)了。

我记得,我感觉到这是我第一次在真正的监狱里,但那场景真的让我不想去真正的监狱。

导演:别去真正的监狱。

DD:OK。

【艾玛这句可软】【Allen和Lu见面】丹尼:他对书写东西的恐惧……导演:Dane你也是的。

DD:对,我从不写任何东西。

我也害怕写作。

【论选角の精准】丹尼:Lucien是怎么掌控人的,就是通过给他们power和责任,让他们帮助他。

导演:(honor slaying)这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电影。

【Allen见Lu的妈妈】DD:她身上有Lucien的影子。

丹尼:你和她(演员)花了很多时间在一起,她似乎也懂得怎么去掌控人,怎么block out。

DD:我们并没讨论过这个,她也没来很久,所以确实是amazing。

【Allen发现David和Lu的前情+写作+监狱+交论文+结尾】DD:我喜欢这音乐。

丹尼:这段是visual story telling。

本来有一个设计是Allen亲临谋杀现场,和Lucien还有David一起,后来放弃了。

DD:影片开始时确实很像你在水下啊。

导演:那段David和Lucien对话是根据Allen出版的日记里面写给谋杀案的一首诗blood song写的。

DD:我喜欢David在他捅第一下以后脸上的表情。

导演:我们有想过探监这段在不在开头放,后来还是相信直觉了。

【算是知道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的来源了】导演:这整个影片的隐喻就是being a circle,when the circle breaks,you finally become your own self. 某一个时刻电影的名字是the night in question。

DD:当教授说要留着你的paper的时候你感觉就像你老爸发现你的porn magazine。

【什么形容!

】DD:那个报纸是真的新闻。

看电影的时候你会忘记这电影是和他们相关的。

 8 ) Oh my darling

看懂一部电影需要了解到电影的相关背景,任务,社会状态,导演的表达手法,镜头所控诉的内容,等等。

然而用感官去感受只需要视听则足矣。

前者我并没有去考究就看了这部电影,我是为了后者而来。

我以为两情相悦了,上床H了,其实不然。

电影的上半部分是美的,非常美,疯狂且美丽,他们疯狂极致地实践着自我。

我爱极了其中的一个镜头,原本嘈杂的小酒馆内时间突然停滞,卢西安带着艾伦将百态一一经过,最后则拿出一把水果刀,割破两人的手掌,然后手掌相握,血脉相连,那嘴边的笑简直美绝。

镜头切割,却是两人在大卫的房间里做着自幻药物试验,时间停滞是假,手掌相握却是真。

其实我有些不明白,这性暗示极强的动作,到最后被解释成一种并不对等的关系,向往与施舍。

想说说威廉,电影里的这个形象我真的是超级喜欢,不管他是个沉迷幻想与大麻的瘾君子,还是碌碌无为的中年大叔,他的冷静面瘫,说话时处处充溢着禁欲的味道,哪怕与年纪不相符的幼稚和冲动,他依然是个疯狂地实践家。

他们才华横溢,打破教条,他们是趋之若鹜的疯子,是垮掉的一代,实践着残忍的青春和年轻冲动的梦想。

其实同性恋只是一个看点,并没有触及电影中最本质的东西,它也不如我期待中有一个意欲明确,或酣畅或悲痛的结局。

他们依然在现实中匍匐着前进,他们还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解救自己,他们拥有光怪陆离的思想,流光飞舞的笔尖,然后还是被现实禁锢,人性现实残忍,一切看似癫狂浪漫,然而却以维护自我而出发。

影片拥有一个不像结尾的结尾。

但既是一切结束,又是一切开始。

 9 ) 从《杀死汝爱》到《在路上》--命运之圈,从未改变

The libertine circle has come to the end.Kill your darling.Go back to the beginning.即使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垮掉的一代”们和他们的风流故事,诗书才情,依然永不过时,绕在一代又一代文青和伪文青的舌尖,被一遍又一遍咀过去嚼过来。

  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抽丝剥茧谈事实,大概就是一个痴迷少年为少年摒弃一切的大叔被少年干掉,少年的新机油帮他收拾残局的事。

荒诞的是由于大叔的同性恋身份,少年不久便得以脱身,而新机油们,一个被未婚妻解救又抛弃未婚妻走上《在路上》的日子,一个一生痴迷于毒品与堕落,他们合写了一本书,非常隐(zhi)晦(bai)的写了少年和大叔的故事。

而另外一位与少年有着纠葛的基友,更是将第一本享誉世界的诗集,献给了少年。

  缪斯一样的卡尔,自己不写诗,却影响了一代诗人,在传奇一般的哥大,与几位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有了命运的际会。

故事太玄妙,真相虽不可考,却有诸多细节牵出点滴事实,更添了遐想的余地。

我们当然都觉得大卫的为之辗转不是一厢情愿,可是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个中真相由于其扑朔迷离,牵涉者又多在历史上文坛上意义非凡,对此事的揣度、想象、推理,从来就没断过,《杀死汝爱》只是其中之一。

电影中的解释是艾伦掺杂了自身感情的臆断,现实中那本《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也未可知是事实,无论从不愿接受还是并非事实的角度,卡尔都没有承认过。

夺去大卫生命的卡尔最终以编辑的身份安度一生,结婚生子,就这个事实来看,这桩命案的结局对就此消弭于人世的大卫多少是有些不公的,这份不公,给这故事更添了几分唏嘘与好奇。

There are always be someone in your life ,like Carl,inspired you ,but unfortunately,not just you.旧任绿魔演过金斯堡,新任绿魔来演卡尔,倘若这俩在同一部里出现,简直是世上最好的搭配了;不过可惜不是。

虽然《嚎叫》是一部结构奇怪的作品,但是詹姆斯弗兰科骨子里面疯癫文青的特质和鼎盛时期的容颜外加男神AT带着黑边眼镜陪演基友,使得整部电影感觉怪异得理所应当分外顺眼,以至于长期以来金斯堡的形象在我心里几乎和弗兰兰就是重合的。

所以即使丹尼尔换了眼镜改了口音弱(gay)气森森,也依旧有淡淡的违和感。

当然,弗兰兰如今在疯癫而非文青的路上越走越远,时而化作开黄腔的欧吉桑,时而蓄其胡子伪装硬汉形象,即便丹尼尔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也很难想象弗兰兰再演金斯堡了--多少年过去,大家都不一样了。

况且,对于丹尼尔来说,同一个经典角色演了八部十年,想改变是真的太不容易了。

脱不是重点,演gay也不是必要,不再哈利波特,才是真的。

这一点上,他是成功的。

可惜戴恩演绎的卡尔光芒太盛,以至于丹尼尔的用力也显得黯淡了,如此面容清丽,狂狷邪魅的少年,时而清醒聪慧,时而癫狂无助;在他身上有着一种神秘而不可测的气质,带着一种病态的美,捉摸不透却很想将其握在手中。

再等《超凡蜘蛛侠2》这种商业大片上映,想必新一代男神指日可待了(可惜男神已经和高中的女友结婚了,但愿好莱坞的浮躁不要改变他,祝福百年好合。

)夜深忽梦少年时,多少旧事变新愁。

《杀死汝爱》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成功的还原了垮掉的一代里的精气神,每个人的癫狂、迷茫和神经质,放荡不羁和没有原则。

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中,艾伦的线是贯穿始终的,故事由他入学开始,到他退学为止。

在哥大的校园里,艾伦遇见了卡尔,印证了“遇见一个人生命全改变”,终于一个由于家庭原因只是偶尔春花秋月犯神经的小文青进化成为了反叛传统的大诗人,最终成为“垮掉的一代”冉冉升起的新星。

与其说卡尔是缪斯,不如说卡尔真乃调教达人。

虽然艾伦是讲述者,但是无论从角色的复杂度还是迷人程度上来说,卡尔才是真主角。

最后东窗事发后,艾伦说了这样一段话【Somethings ,once you in love with them,they become yours forever.And if you try to let them go,they only circle back and return to you,they become part of you.】有些改变是无法转圜的,有些人出现了,那痕迹就抹不掉了。

无论是卡尔,还是别的什么。

所以悲剧是注定了的,大卫的执着与卡尔的魅力一样,都是刻在性格里的东西,这一切都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命运这东西就是一个圈,一旦起始,总会回到原点,这一生都不过是在重复,把这圈子,画上一遍又一遍。

Never come to the end.其实对于卡尔自己来说,自己是那么【无辜】电影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群男人,一群文艺的,神经兮兮的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情欲争斗,一点都不会比一群女人差--甚至不像一群女人的斗争总是围绕一个或几个异性一样--他们不需要女人的介入,就可以自己演绎的花样翻新,带上点血腥和暴力的色彩,让一段风流情事,最终成为文坛传奇。

现实当中,艾伦疯疯癫癫的老妈临终前给艾伦留了一段话,这段话与艾伦的诗一样,被广大文青奉为圭臬。

【艾伦,结婚吧,拿着钥匙不要再吸毒了。

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台的阳光里。

】可惜艾伦没有听话。

他又怎么会听话。

他是艾伦金斯堡啊。

人生多彷徨,谁又比谁更堕落么。

我们言之“垮掉的一代”,不过是相对我们“垮掉”罢了,如今我们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好好成家,好好活着,奉养父母,回报社会,每天读书工作看电影,赚钱养家生孩子,想尽办法让自己的人生“积极向上充满意义”,这样就不“垮掉”了么。

笑话。

一说看透,一说看不透,都不过世间一念,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高中的时候在自习课上看《在路上》,看到迪安在街角消失的背影,哭的不能自已,心里感觉空空荡荡,仿佛自己也走在那条走不完的公路上,一路开到天涯海角。

现在回想,觉得可笑,那个时候懂什么呢,每天看着二尺见方的书桌,做着做不完的习题,身边有三五好友,有点小爱好却身无旁技,会为某个人在心下暗自纠结,不过就是这样的人生。

未见世面,倒愿意畅想未来;未经残酷,却总为赋新词强说愁;彼时对《在路上》的迷恋,大概就出于这样的原因吧。

但是除了这个之外呢,总有些什么东西,让活在平凡生活里懵懵懂懂的我们,和经历文学浪潮社会变革的“垮掉一代”有了共鸣。

有些时候我们愿意做一些事,知道它是错的,或者说,知道它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错的,但是还是想做下去,也不是为了和谁不一样,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只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感觉有一点存在感,就那一点点存在感,值得我们活下去。

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他们的毒品、性爱、在路上,我们的努力、奋斗、看未来,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证明,也是寻找,寻找让自己心安理得停下来的东西,有些人找不到了,就一直走下去,有些人以为自己找到了,就停在那里。

早前看过一段话,【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

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在路上之于我们,便是为获得阳光。

虽然更多时候是阴雨绵绵,但是我们依然愿意去寻找。

那一刻的暖,足以抵挡路上的全部寒。

更或许,我们寻找的,就是寻找本身。

所以看起来违背了常理、道德,颓废、堕落、弃绝社会、家庭的”垮掉的一代”们,却数十年如一日的获得和抨击一样甚至更甚的追捧--我们为何不安分,是穷其一生都难以解答的问题。

但是这也没什么,就让我们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诠释一样不安分的灵魂。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引用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解释为什么读经典。

【苏格拉底临刑前,在练习一支乐曲。

有人问他,都要死了,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苏格拉底答道,至少在死之前,我学会了这曲子。

】其实这故事同样可以解释我们和他们为什么沉迷于那些【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人生,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意义--我热爱这一刻的自己,最重要。

  《杀死汝爱》是黑色的。

但是垮掉的一代,却是从黑暗和堕落里活出光的一代人。

这个圈,还是转回来了,形式变了,质地犹在。

真好。

 10 ) 垮掉前传

年长的教师A爱上年轻貌美的B,一路追随,B到哪儿上学A跟到哪儿。

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C,通过B结识好友D、E,C被B吸引但被其拒绝。

B退学欲与好友E一同去巴黎,A得知又要跟去。

在公园里AB二人发生争执,B杀了A沉尸河中。

这样一说剧情很普通嘛。

如果这是真事儿呢,嗯,你会有点惊讶。

如果这是同性题材,啊,更惊讶了。

如果告诉你这个故事里C、D、E是美国文坛“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你会不会更惊讶呢。

A大卫•卡默若 B卢西安•卡尔 C艾伦•金斯堡 代表作《嚎叫》 D威廉•巴罗斯 代表作《裸体午餐》E杰克•凯鲁亚克 代表作《在路上》更多的背景:1、这个事件发生在1944年,“垮掉的一代”这个说法是在4年后提出来的。

2、大卫小时候就认识威廉,而且他们是关系亲密的朋友。

3、在卢西安14岁的时候,大卫就爱上了他。

此后的5年,大卫开始了疯狂的跟踪,一直跟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4、当时的报纸报道:异性恋者卢西安出于正当防卫,杀死同性恋者大卫。

甚至有报纸认为这是“光荣杀戮”。

《杀死汝爱》短评

印象最深的就是爵士酒吧那场戏,他们陷入自我臆想,直到戴维的出现(太可悲了)把他们打回现实;其次就是高潮部分的完美剪辑;最后就是对性欲的描写,包括艾伦的主观臆想,在卢西安面前blowjob,以及最后与一个背影神似卢西安的男人约炮来满足性欲空缺。戴恩真是太有魅力了,感觉每个台词里都有表情。

8分钟前
  • RYZ
  • 还行

精华都在后30分钟,还原了那个年代的他们,三星升四星,给耀眼的戴恩,妥妥的新晋男神。

11分钟前
  • 解夏。
  • 推荐

文学流派的形成哪有这么简单,遇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比找伴侣难哪里去了

14分钟前
  • 進擊的EVA
  • 较差

把你的心放宽去看待所有人的爱恨纠葛,作为一个主流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去评判那些边缘人士的生活。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故事,佩服!

15分钟前
  • 散沙
  • 力荐

二战末期文艺大学生荒诞的生活,当年吟诗作对泡吧party沉醉在酒精里的生活无法给予垮掉的一代足够的慰借,于是他们暴菊乱交来寻找存在感,气氛烘托的很不错了,配乐也很赞,就是有一点用力过猛的感觉,dexter开场一分钟就挂掉了,哈利波特也相当卖力,但魅力都被lucien深邃的眼神夺走...

18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这种格式化的文青电影甚至比复仇者联盟、惊天魔盗团那种格式化的商业垃圾更像糟粕——故事里的天才看起来全都是一副粗鄙而且目中无人的臭傻逼相。

21分钟前
  • IIJM-IDNM
  • 较差

早就看评论说哈利波特没长着一张gay的脸,看完后果然如此

24分钟前
  • 消失了哦
  • 还行

被定型的演员

27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较差

!!!!

30分钟前
  • 一日三餐为续命
  • 力荐

今天叫了一隔壁寝室的同学跟我一起看这部同志片,很后悔,觉得她看的时候很受折磨,看到她很不舒服的样子我也不舒服,好不容易快进看完了她问我:这种看多了自己会不会也变成同性恋?我无语,明明都已经大四了,而且还是学心理学的。反正以后我是再也不敢冒然邀不熟的人一起看电影了

31分钟前
  • Evil freedom
  • 较差

诗人的世界我不懂 丹尼尔的演技和体毛我不懂

36分钟前
  • 羊羊羊
  • 较差

长得好看又敏感聪慧的Lu总有裙下之臣,有帮他写作业的也有为他写诗的,有因他丧命的也有帮他脱罪的,有人为了他变成跟踪狂,有人为了他开了后庭花……这是一部很有格调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Lucian Carr》。片尾曲the Libertines加十分。

41分钟前
  • 席德
  • 还行

哈利波特的成功转型,演了一名同性恋者,影片名会让人联想成悬疑片,不过总体算来还是文艺片,看了很多部这个时代说作家的电影都不是太喜欢,作家和艺术家都是抽空自己游走在神经病边缘的人吧

43分钟前
  • O
  • 较差

太TM文艺了啊,丹尼尔虽然长残了但是演技真的没话说。看小图以为是哈利和马尔福,233。

47分钟前
  • Tia
  • 推荐

没有多少惊艳。文学巨匠的青春期,是挑战自己身体和精神极限的冒险。反叛是最大的特征。才华是用来给离经叛道描上金色光芒的底气。哈利波特努力告别童年辉煌,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而电影本身,其实一般。

51分钟前
  • IRA
  • 还行

疯狂,沉沦,死亡,自由,颓然。

53分钟前
  • 二二です
  • 还行

我觉得拍的相当之好,本以为是借着“垮掉一代”的幌子谈情说爱,没想到这些疯癫的青年真有其人,重点是各个大牌,日后都在文学界掀起阵阵风潮,这片子和《在路上》一起看,有些局部会发现相似。另外,那个妖媚众生的卡尔最后居然结婚了?还有仨孩子?

5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哈利波特的演技真是差到不行,千人一面的感觉。男二号倒是还可以看看

1小时前
  • handso
  • 较差

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垮掉的一代,另一个是纯粹的爱情故事,脱节严重而且头重脚轻。但我就是喜欢垮掉派就是要给四星,来打我呀。丹尼尔是宇直,我看出来了。

1小时前
  • Ἀντιγόνη
  • 推荐

文青和绳经病就悬在一线间

1小时前
  • ChOseChOOs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