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
Kollektivet,坚离地公社(港),丹麦共居生活(台),The Commune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主演:崔娜·蒂虹,法瑞斯·法瑞斯,乌尔里奇·汤姆森,朱莉·阿尼特·旺,拉斯·兰特,奥勒·杜邦,海伦娜·赖因科德·纳曼,奥利弗·梅斯林·苏内勾,丽丝·科福德,马格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瑞典,荷兰语言:丹麦语年份:2016
简介:建筑学教授埃里克继承了他父亲在哥本哈根北部的别墅。他的妻子安娜提议可以在公寓中建立一个小小的群居公社,邀请他们的朋友一同前来居住。于是,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经过“面试”来到结束,群居生活却很快从一派其乐融融中生出了诸多不和谐的纠葛……详细 >
学校推荐的, 本来以为会着重反映人和空间的关系,这个特殊空间下空间对人的行为影响。谁知道剧情还是聚焦于角色本身,看的要睡着。
北欧无趣纪实
1. 结尾无力 2. 为了减少后半部分的荒诞感而套了个公社的壳子。。。
改编自导演同名舞台作品,以不少篇幅表现七十年代公社成员的魅力与缺陷,却无法形成清晰的情节结构,直到影片漫无方向地将剧发展为情感张力类似《家宴》的苦涩家庭肥皂剧,因此无法实现试图通过理想主义公社这一微观社会囊括人类总体经验的野心,对后者的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最终将实验背景完全架空。
很好意思讲无爱时代?
毕竟期待了好久,看哭了。Trine Dyrholm太棒。喜欢这种“天真地相信某种理想化而幼稚的东西,但最后还是要知道根本行不通”的主题。(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杀伤力最强的话,大概就是“我从小看你的节目长大”)
解剖乌托邦社会的一个切口,题材与主旨皆显陈旧,但切入点尚好。对财产与爱情的独占是身具动物性的人类无法割断的本能。
公社存在的价值
音乐好听,但是加在里面好奇怪
本届柏林最喜欢的电影。奇形怪状的一群人居住同一屋檐下,有种荒诞的乌托邦意味,但这种生活是否能够长久达平衡状态还有待疑问。爱情里一颗心有多大就有多窄,自己能接受的,和以为自己可以接受的,往往存在很远的距离。就像这公社生活一样,最先提出构想的是她,最先离开的也是她。影后实至名归。
粗鲁的人在定音鼓上敲打爱情。 温情的人演奏爱情用小提琴。
男权眼中的天堂
拍出《狩猎》的导演,你是被狩猎了吗?
中年白左无法理解的自作自受,在影射默克尔吗?
二十分钟弃。
无聊 没料
北欧的知识分子确是闲得无聊,丰富的资源让他们对集体与分享迷恋不已,对于生活总是有一种乌托邦的浪漫情怀。但现实总是很残酷,人性才是最真实的,群居群宿的生活,似乎也只适合于物质匮乏的原始社会。影片中的乌托邦是失败了,但这样的情怀却还在现实中,不时地冒出头来。
一闪一闪亮晶晶,温特伯格大花瓶
共产主义愿景。共享所出让的话语平等至失语与所有权赋予的话语掌控间的矛盾多次撼动成员的关系。婚外情置入公社环境之后,使私人的情感关系被迫群体公开化,围绕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当事人及公社成员间的变化是电影探讨的核心。
期望值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