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筱兀。
行业商业电视剧是个蛮有意思的存在,它兼容了纪录片的知识性与商业片的趣味性,成为观众接触并了解某个行业的敲门砖。
TVB电视剧最辉煌的时期,几乎拍遍了香港所有常见工种,律师《壹号皇庭》、飞行员《冲上云霄》、白衣天使《妙手仁心》、消防员《烈火雄心》等等等等,导致大批年轻观众看一部剧便多一份“职业梦想”,最终养成狗熊掰棒子的性格,沦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芸芸众生。
日本行业电视剧市场估计太成熟啦,总能另辟蹊径关注一些小众职业的存在,譬如《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卖房子的女人》等。
内地刑侦剧、律政剧、医疗剧、职场商战等也都是观众非常熟悉的行业电视剧类型,最近很火的《白夜追凶》、曾经火过的《人民的名义》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存在。
国产影视综艺作品创作总像潮涌一样,喜欢一窝蜂冲着挣钱的主题去,然后再被后浪拍死在海滩上。
可能拍死的次数太多,广电方面又强压着群起举动,最近渐渐流露出精工细作也有出头天的趋势。
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内容加真好看。
特别提到的行业剧,没有市场热度之分,只要满足电视剧好看的基本创作与制作,吸引到收视率与良好口碑,即可作为常青树一直威风下去。
毕竟“职业是外壳,生活才是内涵”。
说这么多主要是想向大家推荐国内首部交通救捞题材的电视剧《碧海雄心》,一部关于海上救援题材的作品。
该剧通过十七场大型救援、打捞、海上作战,向大众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海上救援队员们的战斗与生活,进而从他们的特殊职业展开,走进他们的事业、爱情与家庭。
《碧海雄心》没有采用一般行业剧的叙事方式来讲述行业生活,而是通过救援线和情感线一起来塑造人物,构建了多位主人公不同的立体人生。
不同于以往行业剧基于行业知识全新打造故事,剧中所呈现的十七场海上救援均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来,平均两集一个救援事件的快节奏,既保证了真实案例的完整呈现,又保证了故事的凝练集中。
在制作上,该剧注重案件的真实还原,斥重金在水下拍摄与后期制作上。
隶属于交通运输部的中国救捞部门也为该剧提供了大量历史救援资料,真实的救援镜头为剧情平添了一份儿紧张刺激。
无情的海水面前,人的生命之脆弱显露无疑。
这群海上救援团队的口号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对社会而言很英雄,对家人而言,很残酷。
该剧编剧将人物与事件通过强情节的紧急救援故事结合在一起,比单纯表现行业生活更具可看性。
海上救援队员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人生。
夫妻、情侣、战友、兄弟,如何平衡身居其中的矛盾与利害关系。
当家人需要你,你应如何抉择;当兄弟离开你,你要如何直面自己的工作;甚至,当你不顾一切去救人,还要遭遇被救人的误解仇视,你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人物特征,有优点也有数不清的小缺点。
正是这样一个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带我们了解海上救援队员的工作,走进他们的生活,从而审视自身的工作价值与生活内涵。
于危险处感受荣光,于残酷中认识英雄。
《碧海雄心》通过细腻的刻画,使得高尚不那么曲高和寡,自私也不至于人人唾弃,使得一部原本极难呈现的行业剧,透露出湿润的人性光华来。
本来对这部剧期待挺大的,看了两集果断放弃,7.8分我认为是很高的分了,怎么打出来的,导演花钱雇佣水军吧,如果我评最多4分,有人在海上遇险,这急救拍的跟儿戏似的,演员有说有笑,我知道这类戏营救场面戏肯定难拍,海上的戏我不要求太高,我理解,可是有些细节你总要完善一下吧,举个例子,刚从海上救上来,头发居然是干的,其他细节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问导演是你傻还是当观众傻,是你能力不行啊,还是根本没走心。
还不错,不过感觉是否和真实有差距,救援总感觉都是9死一生的感觉,如果救援情况不允许,现实生活中可能更多的选择放弃或择机吧!
不可能每次救援都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救助!
国家培养一个救生员也是很不容易的,并且救生员应该都是身体条件蛮有天赋才对!
以前好像这种题材的电视很少很少,挺有新鲜感的。
陈思诚自从报道出轨后,感觉在剧中绝对主角的他竟然没怎么宣传他,看来名人的公众形象特别重要!
正在山东卫视播出的海上救助题材电视剧《碧海雄心》,所呈现的海上救援惊险场景,给人一种在电视上看大片的印象。
该剧以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海上救援力量为原型,通过17场海上大型救援、打捞场面的描绘还原,生动塑造陈一诺、高亮、丁超、郑子航等一批中国救捞一线队员形象,在被“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感动之时,也激起对“平民英雄”敬仰之情和大国崛起的自豪之感。
题材自带可看性 场面惊心动魄海上救捞跟陆地上火警救险类似,都是在发生事故险情的时候队员出任务。
一旦发生海上事故,就是灾难性的;而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是否成功,则具有悬疑性;而由于环境的恶劣,在救助别人的时候,救捞队员自身也处于危险之中。
可以说,《碧海雄心》所聚焦的海上救捞题材本身就自带类型属性,具有可看性,是否能展现惊险救捞场景就是该剧是否能抓住观众的关键。
《碧海雄心》的主创当然知道这个关键点,不仅把展现海上救援、打捞场景作为主要故事线,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拍摄17个场景各异的海上事故救援故事,平均每两集就有一场大型救援场景的再现。
从刚播出十集里,就有矿山水面救助遭遇山洪泥石流、救援飞行器遭遇高压线,风球中心地带救助十余名乘船游客,游艇沉船事故,船员被杀、运油船翻沉事故。
每一场事故发生后,时间都非常紧迫,救生员在水里寻人、捞人场景看得人屏住呼吸,而大海上风暴中心船舶时刻被掀翻的场景十分惊险,场面拍摄制作逼真,看得人精心动魄。
由于有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在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主创人员有类型片的拍摄经验,所以《碧海雄心》在救援场面的还原上呈现较高的水平,不亚于在大银幕上看灾难片。
人物有成长 角色有血有肉海上救捞是剧中人物的工作,这些人回到生活中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情感和生活,该剧植根生活,对夫妻情、兄弟情以及年轻人的爱情都有涉及,与救援主线形成紧密交织关系。
以救援飞机机长高亮的婚姻为例,从侧面反映出海上救捞工作多少是影响家庭和谐,体现救捞一线队员的所面临的情感窘境。
高亮的妻子原本以丈夫是机长而自豪,但作为电视台记者的她在跟拍一次飞行救援,感受到丈夫工作的危险后,就有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不适反映,一方面是睡不着觉,做恶梦,各种飞机坠落场景不断在脑海中重现,另一方面是一听说丈夫出任务,去海上救援,就小腿痉挛抽筋。
这种情节,可以说是相当有“生活”,作为观众都能感受到他们工作不易和危险,何况他们的家人。
陈一诺和丁超,这对搭档在剧中也各自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陈一诺因为个人业务能力强,在队里有点桀骜不驯,之前下水有点依赖当时的搭档郑子航,后来在子航出事后,他义气的承担起照顾子航妻和孩子的责任,在和新搭档丁超磨合、以及经历联合训练演习、一次次救生后,他的人也越来越有成熟,成为队里真正的骨干。
而丁超,作为潜水学校的尖子生,初来救捞队有优越感,不服转业兵的业务,但通过各种突发险情他知道训练成绩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团队的“打压”下得到成长。
各方人员精诚合作 谱类型新篇我国行业剧的制作基本还是围绕着公安刑侦和医疗打圈圈,远不及美国、乃至韩国、甚至我国的香港地区那么丰富。
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牵头组织拍摄的《碧海雄心》对本行业题材资源的挖掘,对外展现海上打捞救助人员艰辛与伟大,也给影视行业跨界合作提供了参考。
《碧海雄心》是多单位、来自四面八方影视人合作的结晶,强情节戏有张力,生活情感戏细腻动人,是行业剧类型化创作的有益尝试和优良示范。
资深编剧张永琛、雷婷负责《碧海雄心》的剧本,在类型化和情感关系上做文章;总导演是拍过《亮剑》《仁者无敌》的陈健,联合导演姜国民是香港著名摄影师、导演,对于拍摄强情节作品他们富有经验;著名剪辑师周新霞、麦子善担当剪辑执导,保证剧的流畅性,周新霞还担当后期导演负责对后期特效把关;丁薇、林朝阳担任负责音乐,他们并没有用史诗性配乐强轰观众,而一个反复吹响的口琴乐反倒拨动观众心弦。
这些优秀的影视人联手,保证了《碧海雄心》制作质量,增强了观众对行业剧的观赏兴趣,相信后面播出收视也节节高。
娱乐码头/文每个人对英雄的解读都不同,有人喜欢漫威电影里高大全的英雄,有人喜欢当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雄,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和平年代的真英雄。
正在山东卫视热播的《碧海雄心》,是国内首部交通救捞题材的行业剧,以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海上救援力量为原型,讲述了一群默默无闻的救捞英雄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故事。
《碧海雄心》摒弃了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接地气是其成功的关键。
《碧海雄心》作为一部现代行业剧,将生命救援光荣绽放, 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
在打捞救援方面则格局更大,即能捞尸体,也能捞飞机黑匣子,更能打捞沉船古董,最重要的救人。
说到捞尸体,该剧给人最深的一个桥段,便是打捞一个英雄的尸体,潜水救生员陈一诺在泥石流即将来临的时候,毅然决然的下水打捞。
这个桥段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两位救生员冒着危险下水,也不是山体塌陷砸到陈一诺,而是陈一诺郑子航在水里向英雄的敬礼。
因为作为救援队的潜水救生员,每天都面临着生与死,他们的天职就是救人。
追剧近半,全剧最核心的就是救援精神,在救人与自我牺牲之间无限循环,这就是一部实打实的关于海上救援的良心行业剧,演绎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真英雄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很多人想不明白,郑子航为什么第二集就牺牲了,其实这只是剧设需要,事实上,我国救捞系统成立66年来,始终没有发生过救捞队员因公牺牲事件。
不论前方多么凶险,救人是他们最终的理想。
因为他们的口号便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陈一诺作为剧中男主角,几次救援都遇到了危险, 这是作为一名潜水救生员不能规避的风险,他们是为了老百姓平安的真英雄,他们的救援精神足以感动每一个中国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该剧最大的亮点,《碧海雄心》作为一部行业剧除了救援精神的展现外,在剧中人物的情感渲染的也十分丰富,不论是陈一诺与林越之间的纠结情感,还是高亮叶萱的半路夫妻,或是以丁超孔令雯年轻人的爱情观,以及陈一诺、郑子航、高亮、丁超等救援员之间生死与共的兄弟情,每个人物的情感都表达的十分真实。
这部由张国强、袁泉、王媛可、于小彤、丁海峰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行业剧,可谓是正能量满满,元气满满,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无论是游轮、货轮、各种渔船、人员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口号就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特殊的职业让他们总是经历惊心动魄,中国救捞默默无闻的付出了66年,终于电视剧《碧海雄心》开始聚焦这一职业。
作为中国首部交通救捞题材的影视作品,《碧海雄心》让观众开始慢慢了解和关注这一惊险的职业,相信你可能会在新闻中看过海上救援的场面,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支海上搜救专业团队——中国救捞。
这支队伍是中国唯一的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使命,同时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协定的义务,他是海上应急救援的“国家队”。
震惊世界的“马航事件”和512汶川地震,都有这支应急救援“国家队”的身影,由陈健、姜国民执导,陈思诚、张国强、袁泉、王媛可等领衔主演的《碧海雄心》,通过17场真实的救援故事改编而来,营救游艇遇险人员、潜入水下营救被劫的货船船主、打捞飞机黑匣子、舍生忘死撞船保桥、救援失火的万吨油轮、智斗海盗营救科考船员……每一场救援都惊心动魄,每一次集结都在与死神赛跑。
而每一次成功,都是那句“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生动的诠释。
了解任何一种职业,只有在展现他们工作的日常的同时再把他们的情感故事融入其中,才会生动、立体,才会让观众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电视剧《碧海雄心》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通过救援线和情感线双线并进,让所有的人物都变得生动,夫妻情、战友情、兄弟情等,贯穿在训练、救援日常生活中。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救援场面中,深刻的反映中国救捞队友们的思想、情感和彼此间的关系,从而让观众对中国救捞有一种敬畏之心。
因为是根据真实的案例改编,所以当我们看到每一场救援足够惊心动魄,巨轮倾覆、深海救援、直升机钢索救人等等,还原真实之为致敬,致敬那一群人,致敬中国救捞这一职业。
这是一堂关于海上救援的生动写实课,神圣的职业肩负神圣使命,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故事,但当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个自己。
其实,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拍摄会很困难,但这也会给观众以从未有过的惊险刺激的观感,据总制片人李语介绍,为了给观众一部很燃的好剧,光《碧海雄心》剧本就反复打磨修改了三年半时间,由经过了两年多的制作周期,足见该剧的品质。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电视剧会运用大量的特效镜头,一方面特效拍摄难道大,另一方面制作成本昂贵,但在《碧海雄心》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精致特效镜头,波澜壮阔的大海,惊心动魄的救援场面,每一幕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集都是大片品质。
文/杀手里昂在之前的中国电视荧幕上,还没有出现过一部以交通救捞为题材的电视剧,《碧海雄心》算是为这一题材开了一个先河。
从选题上来讲,这部剧的主创人员算是走了一步险棋,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却能够化险为夷,将之前无人触及的交通救捞题材拍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这也显示出了创作者的野心与气魄,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实地采访、体验生活,让整个故事从无到有,逐渐丰富饱满起来。
《碧海雄心》整部剧根据17场真实救援打捞的案例改编而来,营救游艇遇险人员,打捞飞机黑匣子,救援失火的万吨邮轮……平均每两集就有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戏,每场救援都像一部情节跌宕的大电影。
这种编排布局,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让故事在节奏上更紧凑,增强了故事的观赏性和可看性。
在拍摄方式上,《碧海雄心》采用了类型剧的创作方式,创作者无论是对剧中人物的塑造,还是对剧情的节奏感都有着精准的掌控,能够准确地找到触动观众的点。
在叙事上,该剧采用了两条叙事线,一条是救援线,另一条是情感线。
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成为推动剧情的两个主要动力。
救援这条线索,是该剧最具观赏性的亮点,每一次救援场面都能将观众的心紧紧悬着。
对于从事海上救援的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他们的每一次工作都在与死神赛跑,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性,“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他们的口号,也是他们的行事宗旨。
情感这条线索,则是该剧最为柔软的部分,救捞队成员在工作之外也会遭遇情感的烦恼,也有经历偶遇爱情时的怦然心动,人物形象因此而丰满,剧目节奏呈现出轻松明快的一面。
只是,由于救援工作本身具有特殊的危险性,这对于救援队的家人们却造成一种负担与不安全感,引发各种冲突与矛盾。
所以,当剧中救援线与情感线进行交叉叙事的时候,救援任务越是险象环生,情感线越是矛盾不断,这两种叙事线本身就构成一种潜在的冲突,一旦有导火索出现的时候,炸点便会引爆,形成很强的戏剧张力。
这种戏剧张力在救援队成员陈一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剧中,陈一诺被塑造为一个个性十足的人物,在工作中他虽然有着扎实的业务能力,但在出任务的时候总是不遵守规则,经常不按套路出牌,每次都逞英雄。
在爱情面前,陈一诺也爱充英雄,喜欢大包大揽,这种不羁的人物个性不仅让这个角色更具人物魅力,也让他将救援与情感这两条线索勾连起来,带来了足够的戏剧张力。
作为国内首部表现交通救捞题材的电视剧,《碧海雄心》拍出了电影的既视感,特别是那一场场惊险的海上救援,真实震撼,让观众手心里都攥出汗,既惊心动魄又欲罢不能,特别有代入感。
该剧还将镜头深入到现实肌理,对战友情与爱情、生与死、个人牺牲与集体大义进行深入探讨,充满了人文情怀。
《碧海雄心》播出了,拍的惊心动魄,气势恢宏。
人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忙忙碌碌,却不知道有这样一群平凡英雄。
或者说,如果没有这部电视剧,可能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海上救捞这份职业。
人类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在广袤的大海面前都不过沧海一粟。
像《泰坦尼克号》,又像《太平轮》,在灾难面前你才会知道往日里你所忽视的生命有多可贵。
过去看过一个海上救捞的纪录片,海水汹涌,一个巨浪便能覆船。
救捞人员在巨浪面前渺小的让人心疼,却又伟大的像个超人一样往前冲。
在纪录片里,所有被救的遇难者在踏上地面的那一刻都失去了理智,只会干一件事,就是大哭。
老人哭的满脸都是褶子,年轻人哭的丧失语言能力。
有的人一边大哭一边跪在地上用力的磕头,而他们的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那样的场面太雄壮了,以至于时至今日都让我刻骨铭心。
电视剧《碧海雄心》就是在讲救捞英雄的故事,立意确实感人,也许不必提前备好纸巾,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心会随着遇难者的尸体沉到海底。
生命易消逝,明日不可期。
救援人员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在用生命下赌注。
因为工作的危险性,家属的不理解,每次救援机机长高亮去执行任务,他老婆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最后无奈选择了离婚。
为了救人,陈一诺的战友死了,留下一个妻子和肚里没出生的孩子。
陈一诺不明白,“我们救了这么多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可为了救他们,我的朋友牺牲了。
”后来,队友又为了救人断了两根手指。
队友的死亡,队友断的手指,都和陈一诺有脱不开的关系。
所以陈一诺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他开始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坚持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我个人觉得袁泉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因为演员的责任,是诠释好角色,袁泉一直都可以做好这点。
并不是有意要捧她,上半年她在《我的前半生》里饰演的唐晶正直利落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有目共睹的。
这一次在《碧海雄心》里,袁泉饰演的是救援医生,观众也跟着袁泉的眼睛走近了这群平凡英雄,了解他们的事业,感受他们的情感。
编剧写这些内容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编剧也不可能想象的出这些海上救援故事。
因为无论编剧的段位再高,能力再强,他也想象不出怎么开飞机,怎么开船,怎么潜水,怎么救捞,甚至连压缩空气瓶和氧气瓶都分不清,到底直升机怎么跟船配合才能救援,救援船上都有什么样的职能和什么样的人。
所以编剧只能亲自体验生活,于是用了三年半才定下稿。
不仅是创作,拍摄和制作都极为用心。
每一个为电影付出的人都一身荣誉加身,在业内名声赫赫。
主演袁泉、张国强、王媛可、于小彤、石安妮、丁海峰、唐国强都是相当优秀的演员。
而后期特技量超过了460分钟,相当于16部电影的总量,甚至部分特效制作是送到美国去做的,耗时近两年。
这份精益求精的诚意就是其他电视剧所望尘莫及的。
我始终忘不了这一幕,救援英雄们热血的站在甲板上,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给他们做背景,他们穿着橙色的制服,晒得黝黑,背挺的笔直,像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一样:“你们愿意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吗!
”“愿意!
”“你们愿意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吗!
”“愿意!
”要知道,他们不是超人也不是军人,没有义务救我们,他们只是普通人。
他们的头顶没有光环,我却觉得他们是最应该被我们仰视的人。
不仰视,也至少该给他们多一些善意的关注。
谢谢。
官二代这个不够狠。
直升飞机接生那个,产妇有双胞胎,她不产检的吗?
虽然医生不能告诉男女,但有双胞胎是肯定要告诉的啊。
编剧没生过孩子。
还有,接生的新闻,好多剧中人都像约定一样在看电视,这也太假了,看电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看新闻的就更少,还同时都在看,真是神经病。
19集,广汽传祺的植入很赤裸裸。
22集,撞船这个有点小题大做了,一条拖船搞不定,不能多派几条,或者派条大吨位的?
要真为了保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那就炸船好了。
记得80年代有部国产片《特急警报333》,是有人英勇驾船撞上油罐,以避免油罐炸毁大桥危及群众生命。
陈思诚玩杰克苏跟三大女角多角恋就算了,连高亮也是人见人爱,前妻,白富美,想姐弟恋的女演员阿姨,女二未婚单亲妈妈都来了,服了直癌男编剧。
白富美就是个花痴,前一段追得陈思诚要生要死,开个飞机就爱上了高亮,还把个小鲜肉晾在一边。
编剧公司流水线的产品,真的大多数都只是应付投资方的水平。
张永琛、徐兵等少数“名家”挂名然后一堆枪手写作,垄断了差不多一半电视剧剧本市场,这对中国电视剧其实是一种伤害,比追逐IP不顾原创的伤害一样大。
这部名为《碧海雄心》的剧开始在全国播出,这是首部以中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海上救援力量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救捞英雄工作和生活的影视剧。
在开始播出之后引起了很多关注和热议,其中首次触电公开的中国救捞算是在公众面前展示了以往最不为人知的海陆空硬实力。
确切的说,交通运输部所属救助打捞部门(中国救捞),是中国唯一的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使命,同时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协定的义务,是海上应急救援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这支主力军自1951年成立至今已救助遇险群众74547人,救助遇险船舶5028艘,打捞沉船1775艘。
而《碧海雄心》通过对17场海上灾难救援救助的案例再现,这种类型片主要体现海上灾难和救助场面,需海陆空立体配合,得动用飞机和大小船只,还得有专业技术、专业场地、专业人员等等的全力配合,所以制作难度和挑战都非常大。
加上海上救助题材影视作品在国内没有拍摄先例,其创作及拍摄难度之大远非一般影视剧,拍摄过程中除动用救援直升机和救助船外,还联合东海、南海、北海三大海域部分应急救援队伍和潜水队,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诚意十足大制作了。
从首播的部分剧集中,可以看到《碧海雄心》主创也是含金量颇高,除了由《亮剑》导演陈健和香港导演姜国民联合执导,编剧张永琛、雷婷操刀剧本,保证了剧组的基础创作品质外,著名演员唐国强、王馥荔、冯思鹤、吕颂贤、高峰等也在剧中贡献了老戏骨们多年沉淀下来的精湛演技。
从大家关注的口碑焦点中,发现这部良心剧对高亮(张国强饰)、林越(袁泉饰)等救捞队员家庭、爱情生活的刻画,使这群无名英雄的形象变的可信丰满。
每两集一场救援事件的节奏设定,使观众几乎全程都在体验生死竞逐的跌宕起伏,既惊心动魄又欲罢不能。
据说《碧海雄心》加入了大量的特技制作,36集的戏份总特技量超过460分钟,仅A类特技就高达182分钟,相当于16部电影的总量。
而且,全剧重点救援戏的特技制作全部在美国完成,总耗时20多个月的制作周期,在首播开始就呈现出完全不同以往国产电视剧的独特精良品质,相信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该剧将会被更多人关注,而剧中一个个牵动人心的故事和爱恨纠缠直面生死的英雄人物都会成为备受关注热议的焦点。
题材还不错,但陈思诚演的什么玩意儿啊,发火大吼时台词说得都快断气了,演技不咋地还格外油腻于小彤演得也特别让人尴尬,参加金嗓子唱歌的时候画面尬得我好想静音
最近写相关小说的参考。我其实不太明白以这个片的先导性意义怎么可能收获这么多差评……
这里的袁泉太美嘞!!
中国救捞 赞
两星给袁泉和老七。编剧脑残。
看过 剧情还行。
卡大头假特效看得人太郁闷了,为什么本来是很好的题材,现在大陆剧拍得远远不如很多年之前的港剧
槽点无数
两星全给袁泉
最开头感觉不太好,但是到后面渐入佳境,很喜欢陈思诚演的陈一诺😃😃😃
还不错吧。虽然有点不合理。
陈思成满脸写着“我在演戏”。他是想到六十岁才开窍吗?
演技,剧情,真的一切都很尴尬
一分给陈导
只看袁泉cut都能看出剧情深深的狗血 星给小袁老师
为了张国强陈思诚高峰来看,导演应该是士兵突击粉丝吧……知道了情感结局就不想看下去了,性别的刻板印象比较严重…… @2020-02-11 10:35:09
题材吸引人,精神感人,演员都很好,但是剧情漏洞太多,特效比较假,细节不够用心,可惜了好题材好演员。为看陈思诚而来,给他加一分。他演得很不错,虽然还不是他自己的最好水平。片方在宣传和海报上拿掉男一号,幼稚也没必要。
立意挺好的,特效配音太不走心了,剧情也莫名狗血。
jb
成才和高连长,还是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