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单纯印度男人帮助巴基斯坦哑女与父母重聚的故事。
印度教教徒帕万(萨尔曼·汗 饰)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与母亲走失并有语言障碍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达(哈尔莎莉·马尔霍特 饰)。
在得知沙希达是巴基斯坦人后,帕万决定帮助她回家,可在回巴基斯坦途中却四处碰壁,遭遇领事馆冲突、被旅游局欺骗之后,帕万立志将不惜一切代价尽其所能带沙希达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
但电影拍得真的很好。
故事讲得好,很感人,某种意义上很真实(如果不是真的了解印度)。
歌舞片段很节制。
配乐烘托到位。
自然环境的呈现直追BBC。
能把主旋律拍成这个效果,堪称神作。
有两部宗教相关在前,还可以上升到核心问题。
是该片最成功的能量之源。
用温情、歧视、信仰和煽情包装的政治隐喻片。
折射的却是千百年来相似的问题
一直很想看这部电影,等着腾讯上映找着时间,前段时间看完了,真的笑点泪点都有,前部分娱乐开心,后半部分全是泪点,不知不觉就容易落泪,男主帕万历经艰难帮助沙希达回家,他们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地方,两个不一样的宗教,甚至彼此之间有着仇恨,帕万犹豫过,在女友的劝导下,放下了自己的宗教观,开始全心全意帮助沙希达回家。
这也是人性最真实最可贵的地方,把帕万描述的如此真实的存在,帕万的信仰是一个善良的宗教,他是最忠实的信徒,坚定的的守护着自己的信念,也许正是这份坚定最后打动了守边境的士兵,顺利到达巴基斯坦界内,有些人说帕万太傻了,但这是他所信仰的东西,他是如此的坚定,和后来他理解真正宗教的意义之后形成对比。
途中遇到了一个清真教徒,他们借宿于此,但帕万却介于宗教差别始终不愿进清真寺庙,那位长者却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帕万,让帕万理解到真正宗教的真谛。
爱可以感化一切,帕万对沙希达的爱也终于感动了巴基斯坦民众放下芥蒂,一起保护帕万。
爱和信仰原本没有什么界限,信仰的最高境界是在心里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现实形式。
我觉得这个电影值得每个人看,那些关于正义,宗教,信仰,信任,爱与被爱,在这部电影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些人有些事,那些困惑的,想不通的,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现在能看开放下了。
印度电影最高级的地方是敢于触碰敏感题材,拥有宽广博大的价值观,它告诉人们最普世的价值观是爱与善,在它们面前所谓国界,民族,宗教其实都不重要,世上没有不能被放下的偏见与仇恨。
阿米尔·汗曾这样评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部电影应该永远不下映,我还要再看至少十遍。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导演萨尔曼·汗是阿米尔·汗的好友,正是看到米叔的电影在中国受欢迎,才决定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带到中国。
豆瓣8.6分,好于96%的喜剧片,好于92%的剧情片。
电影讲述的印度男人帕万帮助巴基斯坦哑女沙希达与父母重聚的故事。
这一路是历经坎坷,千辛万苦,但是帕万至始至终也没有放弃让沙希达与家人团聚的心愿。
萝莉和大叔是电影里常见的搭配,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孤胆特工》《怒火救援》《大地惊雷》等等。
萝莉的稚嫩、大叔的成熟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强烈的戏剧性。
稚嫩会创造趣味,成熟会带来温暖,因此这类电影通常是又有趣又温暖。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趣味十足,有萝莉的地方就有乐趣。
电影中有两次“报地名”和“报站名”的桥段,一次是大巴乘客为了猜测沙希达的家乡,把自己知道的地名报出来;一次是巴基斯坦司机不断报站名,看有没有沙希达的家乡。
报地名和报站名的做法看似傻乎乎的,但就是这么傻乎乎的做法帮助沙希达找到了家乡。
这两个片段,第一次看只是觉得有趣,第二次看非常治愈。
帕万也是“傻乎乎”的,他“傻”到不会撒谎,他“傻”到试图用真诚打动世俗之人。
在这个说假话能骗取同情,发假新闻能获得流量的时代,诚实更显得难能可贵。
帕万懂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帕万这种傻傻的信念,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因为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帕万拥有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执念,也使无数观众落泪。
其次,本片也非常温暖。
帕万身为印度人,亲自把身为巴基斯坦人的沙希达送回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感动的事情。
当帕万把他送沙希达回家的故事告诉大巴售票员的时候,我们本以为售票员会报警,结果帕万得到了褒赞:我希望我们两国都能有更多像你这样的人。
就像电影中的记者说的:警察最多帮沙希达找一两天,然后他们就会把她送去孤儿院,只有你会倾尽全力地为沙希达找到家。
帕万送沙希达回家的做法,表面上不太现实,其实完全符合逻辑。
他把沙希达送到警察局,警察局不收留她;他去巴基斯坦大使馆求助,却遭到拒绝;他让旅行社送沙希达回家,旅行社把沙希达卖了……他屡屡碰壁,经历重重困难,遭受万千磨难。
于是,亲自送沙希达回家,成了必然的选择。
即便是做了这样的决定,但这仍然是一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
好在帕万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疆的大爱。
跨越国境之后,帕万没有偷偷离开,而是征求边防军的同意。
他遭到拒绝,之后又遭到毒打,甚至边防军扬言要击毙他,帕万始终没有屈服。
正是他的诚实、真心、对沙希达的爱,感化了边防军。
无独有偶,记者与帕万化敌为友,大巴售票员说“希望有更多帕万这样的人”,清真寺阿訇(相当于神父)帮助帕万躲过警方追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善良,是他们爱沙希达;另一方面是他们被帕万对沙希达的爱所感动。
换言之,原本帕万是没有丝毫可能将沙希达送回家的,是帕万对沙希达的爱,以及人们对沙希达的爱,克服了一切困难,排除了一切障碍。
当帕万要再次穿越国境、回到印度的时候,遭到巴基斯坦的百般阻挠。
在万千百姓的支持下,边防军大开国门,放帕万回家。
帕万能得到百姓和边防军的支持,是因为他得到了民心。
而他之所以得到民心,也是因为他真诚、博爱、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他没有把沙希达当成巴基斯坦人,或者仇人,而是当做一个普通的小女孩。
看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并非意淫,心诚则灵。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帕万心中的无疆大爱,和他的身体力行、不懈努力帮助他成功送沙希达回家。
就像记者说的:帕万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我们两国的孩子,要在爱的滋润下长大,而不是仇恨。
爱能让军人违抗命令,能让阿訇、记者、售票员与巴基斯坦为敌……爱能战胜一切。
故事的最后,沙希达看着帕万的背影,终于开口喊出来“叔叔”,也是出于爱。
没错,妈妈带沙希达去了一次神殿,沙希达没能开口说话;帕万带沙希达第二次去神殿,沙希达也没能开口说话。
让沙希达开口说话的,不是神殿,不是神灵,而是爱。
听起来很假,但事实就是如此。
“用爱发电”的剧情看似老套,但你完整看完电影就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毕竟电影是剧本、表演、剪辑、摄影等众多元素构成的,绝不是“用爱发电”四个字能概括的。
就像《泰坦尼克号》也绝不是“富家女和穷小子的爱情”所能概括的。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像一个童话故事,同时也有黑暗的桥段。
比如旅行社卖了沙希达,比如巴基斯坦将帕万关起来毒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坏。
岳父第一次看见帕万,本以为岳父会反对这门亲事,但他给帕万提供了机会。
帕万越过边境的时候,本以为边防军会枪毙他,边防军却放走了他;本以为大巴售票员会报警,他却帮助帕万等人躲避搜查。
本以为军人会执行命令,他却打开了国门……本以为清真寺阿訇会拒绝帕万进入,阿訇却说:这里欢迎所有人,所以我从不锁门。
我们总是看到一两件黑暗的事情,就以为全世界都是黑暗的。
其实,这个世界没你想得那么好,也没你想得那么坏。
这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情理之中的转折,非常治愈,给观众带来了美好和希望。
帕万坚持不撒谎,因为他觉得撒谎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但正是他教记者撒谎,说他们正启程去戈杰拉,才给他们送沙希达回家提供了充足时间。
这个世界不一定是对的,撒谎不一定是对的,凡事都不一定是对的,只有“爱”永远都是对的。
我们被萝莉沙希达的可爱、机灵、乖巧、稚嫩所打动,又被大叔帕万的信念、毅力、勇气、坚持所折服。
萝莉的柔,可以把人萌哭;大叔的刚,让人感到无比贴心。
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充满趣味和幽默,又非常温暖和治愈,可以说是感人肺腑,笑中带泪。
看完电影,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印度,能歌善舞的民族,除此之外,于我而言谜一般的国度。
宝莱坞其实也算高产,只是我看的印度电影屈指可数,其特点是华丽丽的印度歌舞,冷不丁地会冒出一段来,情到浓时来一段,开心了来一段,生气了也来一段,虽然经常觉得思维好跳跃好突兀,但还是默默接受了这独特的魅力;还有华丽丽的民族风,服装场景,让人眼花缭乱。
近年看的都堪称佳作,三傻大闹宝莱坞、额的个神啊,真的会带来不小的惊喜。
昨晚选的是2015年度最卖座之一,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说实话这片名译得不咋地,收了大半年,让人一直没有看的欲望,标签是“喜剧、动作、剧情”,挺适合一家老小一起观看。
建议看之前稍微了解一下印度的近代史,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关系,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隔阂,冲突的渊源,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不然真的会云里雾里不知所然。
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帕万,碰上一个眼睛会说话嘴巴不说话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达,至憨至愚,至纯至真的大叔被一个流落异国他乡的小萝莉跟定了赖定了,从此走上了帮助小女孩寻亲回家的漫漫长路。
个中滋味,曲折艰辛,冲破宗教信仰,冲破民族国度,冲破政治种族,不得不说是大爱。
萝莉遇上大叔,开启了喜剧模式,如果你沉浸在载歌载舞中,两个半小时不会让人觉得冗长,前半部分欢快诙谐、热闹非凡,后半部分,当猴神大叔近乎执拗地一根筋走到底,翻越边界铁栏来到巴基斯坦,也许这就是宝莱坞式的荒诞,也许这就是政治历史带来的荒诞。
你可以随意去到地球另一端,但是通过正常渠道却到不了隔壁,如同早些年,你要办个入台证得多难,那是仅隔一湾海峡达不到的彼岸。
最后半小时,当你看到帕万被当做间谍欲屈打成招,好多人都要泪眼婆娑了吧,那叫一个揪心啊!
心里明明知道按照剧情的发展,会怎样怎样,绝对走不出这个套路,但是当你跟随着沙希达奔跑的脚步冲向妈妈的怀抱,皑皑雪山、茵茵草地、牛羊成群,仿佛一片心灵的净土,喜从悲中来,好多人心都要融化了吧!
当你看到印巴两国的老百姓自发地齐刷刷地站到国境线两端,真爱无敌,人才是第一位的,分割的土地、对立的政治、迥异的信仰都已经不再重要,以人为本,什么政府什么宗教都要统统让步!
当你听到从未开口说话的沙希达拼尽全身力气,大声迸发出的“叔~叔~”,只为了换取帕万的一个回眸,铁骨铮铮的男儿也要为之动容、泪流满面吧!
被宝莱坞震撼到,但凡这种敏感的题材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哪怕沾上一点点,广电总局一般是不愿触碰的,所以我要说肃然起敬,勇敢的宝莱坞做到了!
道德良知带来的美好,让人性的光辉闪耀到极致。
猴神就不多说了,我来说说其他小角色。
到边境时,原本以为猴神和莫妮遇到强盗了,没想到听到猴神说他要送莫妮回巴基斯坦后,“强盗”主动为他们引路。
还有到巴基斯坦之后,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和乘客,清真寺院的阿匍,听到猴神来自印度,送一位与亲人走散的巴基斯坦小姑娘回家之后,没有怀疑,没有报警,而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猴神和小姑娘。
还有清真寺的阿匍,那位睿智的老人。
看到猴神不小心用伊斯兰教的礼仪表达问候而略显局促尴尬,他大大方方地问猴神他们如何表达,然后大大方方地用猴神的信仰礼仪表示问候。
那一刻,说真的,此前我听了太多极端的清真教徒的劣行,我都要对他们产生一种油然地恐惧了,然后这个举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想法——不因为一恶,而认为他们都是恶。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是由Aanna Films发行的剧情片,由卡比尔·汗执导,萨尔曼·汗、卡琳娜·卡普、哈尔莎莉·马尔霍特拉主演。
2015年07月17日该片在泰国上映,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单纯印度男人承诺帮一个巴基斯坦哑女与父母重聚的故事。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一开始就预言了,小姑娘最终一定会回到她自己的国家,并且将带来一个新的国家的和平。
虽然不知道这样一个国家是否能真正实现和平,但导演的意图无疑是非常动人的。
该片虔诚的印度教徒甚至是一个顽固的婆罗门,最终接纳了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伊斯兰世界的人民也以同样的热情和爱回馈了善良的印度人。
如果主角不是那么固执到甚至有点愚蠢的人,这样的接纳和回馈都不像现在所呈现的这样让人动容。
正因为他的固执,正因为他毫无保留地坦诚自己印度教的身份,才让这种接纳更有意义。
印度电影的一贯作风,歌舞音乐,情感细腻,萌态十足的小萝莉,让人心都化了……
本片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理应没有问题.萨尔曼·汗的确是印度版的"成龙", 如果你认真追寻他的旧片, 就会发现, 也是一连串的暴力凶残形象, 这种破天芒颠覆形象, 为亲情之爱而出演, 着实让人一亮. 难能可贵的还有小萝莉, 从始到终, 她表示出一个6岁小女生应有的性格, 演实自我, 充当本片颜值代表, 犹如天使. 全片只讲了一句话. 已经让人泪流满面. 当然, 以上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印度文明.大家都知道印度号称全球最多神, 最多信仰的国家, 如湿神, 罗摩神, 日神...., 众神如吻印度, 这就是让印度引以为傲的事, 在如此繁多的神面前, 印度政府的管理工作可想而知的困难, 你也可以看到, 中国为了方便统治, 是禁止神. 印度可谓集众神于一身, 而居之. 作为同样神化严重的中东地区, 却完全不相同, 中东就是神斗争的地方, 冲突不会因为欺负了你, 或者杀了你, 而是因为人家烧一本圣经, 或者不小心祼奔了一次, 就会引起数以十万牺牲的冲突, 相比之下, 印度文明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在印度文明中, 巴基斯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这跟中国&台湾, 韩国&朝鲜都是一样道理, 本是同根生,却拆分成两种制度.关于印巴两国的影片相当多, 最近的作品都似乎在鼓吹印巴两国文化同溶, 大家都是神的子民, 真希望见到再一个东方墙的崩塌. 印度电影难得可贵之处在于认识自己, 虽然片中热闹非凡, 兴奋欢乐, 但它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印度民间的许多基建设施不足问题, 如卫生间, 杂乱, 这是印度文明的优点, 终于敢于认识自身不足. 小萝莉给人的感动印度深刻, 当她第一次面对世界发出第一声时, 不是喊妈妈, 而是叫了叔叔, 让人泪流满面. 在最后, 更是振臂高呼了一句: 罗摩神万岁. 印巴两国人民估计心里面已经崩溃了, 小萝莉就是神. 这么简单一句话, 体现的是真爱. 当然, 我也同时想到了同志的话: 这是我交给国家的党费.
依旧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温暖佳作,虽然影片也有不合理之处,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嗯,怎么说呢?
就是把一个印度男人送巴基斯坦6岁小姑娘送回国的简单故事,拍出了“神一般的奇迹”。
猴叔就是个跟阿甘一样的人物,用片中的话来说:这个人不是有病,就是有胆。
在常人眼里,就是“彻底疯了”。
但看完影片,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相信这个设定。
尽管与现实相比,几乎是编导童话般的“一厢情愿”。
看海报以为又是一个超能大叔拯救小萝莉的故事,结果真是一部比《天将雄师》还主旋律的电影,三观正到以为成龙附体。
大叔配萝莉,干活不觉累,比如冉阿让与珂赛特,比如里昂与玛蒂尔达,比如本片的猴神与穆妮。
只有恶搞才能拍出喜剧?
只有露点才能吸引眼球?
我们总在斥责广电总局的剪刀手(截止今天,你懂的),这真的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桎梏吗?
《小鞋子》、《一次别离》、《三傻》、《我滴个神》,伊朗和印度电影的存在证明了某些镣铐永远不可能真正阻碍优秀电影的诞生,审核制度不过是卢瑟的借口。
随时随地的歌舞表演、动辄120min+的时长、上下部播放的传统是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据说是为了照顾那些没钱经常看电影的印度贫民,对他们来说,看一次电影就是一次狂欢,一定要值回票价。
猴神的出场就在一片歌舞中,结果被走失的小萝莉一眼相中,谁让你那么爱现,还边唱边教人自拍。
老爸想把他培养成文韬武略的奇才,结果猴神二十岁才上高中,高中毕业考试考了十一次才通过,没有正当职业,唯一的优点就是虔诚的信仰印度教。
有信仰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有了信仰便会心存敬畏,从而也会有所底线;因为信仰是指路的明灯,可以让我们不再彷徨;因为信仰可以让我们无所畏惧。
这是一部三观正到爆的主旋律电影,很俗气,很温暖,因为有些东西对人类来说是相通的。
不管你是印度人还是巴基斯坦人,不管你是朝鲜人还是韩国人,不管你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
就像影片结尾警官对士兵的问话:“如果这个人送回家的是你的孩子,你还会阻止吗?
”当然,巴基斯坦、印度问题,巴勒斯坦、以色列问题,以及诸如此类的民族宗教冲突,不可能像电影般美好,就让电影保留住一些理想国吧。
对了,六岁的小萝莉太萌了,孩子的可爱在于她的纯真,每个年龄应该有每个年龄的美,这比那些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好太多了。
虽说故事距离现实太遥远(印度教与穆斯林的冲突,社会安全状况),但电影拍得真的很好。故事讲得好,很感人,某种意义上很真实(如果不是真的了解印度)。歌舞片段很节制。配乐烘托到位。自然环境的呈现直追BBC。能把主旋律拍成这个效果,堪称神作。
在帅气威武的大叔保护下,萌化心的萝莉才能继续甜美可人。
少点慢镜头可以缩减半小时
宝莱坞主旋律,理想主义的阿甘式人物,克什米尔风光宣传片。一位善良守信的贵族男性主人公,可对标新好莱坞时代商业大片起步期的白人英雄。
从百万富翁到三傻,再到我滴神,这部算是最普通的了。小女孩太美了。笑起来一切都灿烂,大概就是说的她
既有家国情仇的复杂和艺术高度,又有着人性里善良的光芒,像极了影片里克什米尔一望无垠的沃土森林,让人赏心悦目
前面挺糟糕,后来踏上回归之路的时候开始精彩,高潮令人感动。最近几年引进的印度片貌似都会扯上的宗教,等级,国族问题在这部片中也都有体现。请原谅我仍然会因为歌舞片段而笑场。
作
这几年印度片忽然火了起来,但这是我看的最差的一部。我不排斥阿三的歌舞升平,但这CCAV新闻报道式的运镜和色调是怎么回事?两个主演的表现也是生硬得很尴尬,不要求演技多好,至少给点化学反应吧,忽然发现阿米尔汗演技确实好而不仅仅是靠挤眉弄眼。本片对于宗教冲突和政治矛盾的描写太幼稚太粗糙了。
印度电影长到犯规的毛病不说,最后小女孩开口说话的那一刻,让我感觉你们信教还不如去学点马哲呢。
世间是有这样纯粹之人的,为了一个简单的爱的信念,不惜深入险地,挑战一切恶法与藩篱。在电影里,这样的英雄总是赢得拥戴和荣耀,而真实世界中他们却只能在黑暗中孤独中被伤害被囚禁,连一个发出声音的机会都没有。是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而我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能说。
立意之高令人心惊。宗教国家敢于讨论宗教的边界,阶级社会敢于跨越阶级的狭隘。爱,人性,会成为无国界的通行证。这或许还不是现实,但至少在电影里被讨论,被歌颂,被传播。该不该反省,这样的胸怀,我们有没有。
世界因有神论而精彩。就像印度人发明数字0。借助它冲破一些边界。抵达一些无限。
导演那过度逢迎的姿态——萝莉与大叔、种族问题上的政治正确、真爱永恒善有善报——实在令人呕吐不已。
夹带私货的商业电影。
「关于恨的故事都卖得很好,可关于爱的故事嘛……」确实,写一句「从此光明肏你妈」转发好几千然后被删了,写一篇关于温和咖啡如何面对温和绿的,可能确实太温和了
配乐来说还不错啦,剧情上这回又扯上了宗教和政治,却讲成了主旋律般的圣母气滥好人,简直智商与情商的双双下线!越境那段以后官腔虚伪到让人憋屈恼火,简直要气到晕厥!看来看去,就剩萝莉挺萌,然而这设定还把台词都省了...【比起卖蠢,印度的房价也是感天动地...
成人童话 我没法信的 结局是摩西分开海水吗……
太好看了,中国肯定拍不出这种档次的娱乐+说教的电影来。
这电影本来可以只拍一个半小时,导演硬生生用1个小时的慢动作将其拉长至两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