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64年后篇

64 ロクヨン 後編,64:史上最凶恶绑架撕票事件(台),黑暗之心后编

主演:佐藤浩市,绫野刚,荣仓奈奈,永山瑛太,三浦友和,永濑正敏,吉冈秀隆,仲村亨,椎名桔平,泷藤贤一,奥田瑛二,夏川结衣,绪形直人,洼田正孝,赤井英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昭和64年后篇》剧照

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7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8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9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0

《昭和64年后篇》剧情介绍

昭和64年后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当年办案人员的失误,导致绑匪关键性的电话没有被录下来。相关人员承担责任,警方高层则将其视为禁区只字不提。三上义信(佐藤浩市 饰)与媒体苦苦周旋的同时,竭尽全力试图打破警方的窠臼,同时针对当年的案件展开深入调查。而就在此时,某体育用品商店老板(绪形直人 饰)的女儿遭到绑架,相关手法居然与“64案件”完全一致!难不成是凶手再翻案?三上和同侪全力奔走,警方也投入大量人力展开追查,结果竟然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密。昭和天皇退出历史舞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然而即使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有些事、有些人终究会被人久久铭记…… 本片根据横山秀夫的同名推理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福山雅治LIVE电影言灵之幸夏一座城市的距离圣诞之声北游记之仙魂下凡谜域之噬魂岭神与人之间列宁格勒若要君不知小楼的奇幻生活岁岁清明世界奇妙物语25周年春季特别篇人气漫画家竞演篇法国缉毒风云谋杀未遂谜证森林随处可见达科塔不朽的走廊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秘密部队第三季情难自禁日常警事哥们儿混出新高度午夜幽灵德里女孩第二季门神玩偶盒惊魂2金戈梨园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紫外线和黑蝎子

《昭和64年后篇》长篇影评

 1 ) 无冕之王最后的嘚瑟

1.泷藤贤一 : 还是这种,贱兮兮的职场中层适合你!

2.上下篇的整体配乐 : 很有在80年代迪厅里,微醺的感觉配乐!

但,酷我音乐、酷狗音乐、虾米音乐……都木有,但,网易云音乐有比较完整版的配乐,免费,可惜音质不可选……3.前后篇 : 超过四个小时,婉婉到来,虽然冗长,但看不到什么阴鸷的人物形象,只是传统套路的☞模仿犯14年后来复仇,"正义"的结局,不美丽……

 2 ) 难道现在日本推理电影只有社会派了?

整部剧没有侦探,所有警察都是一脸茫然。

到最后也是仅仅凶手自己说出来了,没有任何的实质证据。

对于前篇:杂乱的警察局权力纷争,失败的调查,没有推理; 对于后篇:杂乱的警察局权力纷争,没有推理,最后凶手自己承认了,没有证据。

本剧硬伤:1。

受害者父亲完全靠14年之前的声音记忆打电话来找罪犯,在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把电话放到电话簿上的时代,碰运气找到了凶手?

这是推理么?

况且这个现实中失败率很高且无法作为上庭证据。

2。

一个警察局花了14年来隐瞒录音机故障的错误有意义么?

每个人都像知道点什么,甚至还有个当事人把自己关了14年禁闭来忏悔,完全是神经病啊,有14年时间忏悔不如跳出来曝光事件对吧?

而且知情人不是为了职务隐瞒,就是为了良心隐忍,这个完全是神经病操作,还有个有良心的警察辞职不干换了3个工作,你要是这么有良知直接找媒体曝光啊。

剧中媒体是完全不会被警方控制的,想要真相的知情人随时有机会利用媒体翻出警方的失职。

3。

就算警方有失误,但这个失误并不是直接导致绑匪撕票的原因,该处分的处分完了继续积极调查啊,就此为了隐瞒案件也不怎么查了,这不是有病么。

4。

主角从头到位就在纠结一件事,到底要不要听领导的安排呢?

听了就昧良心,不听又没工作。

所以全程主角没有任何作用,除了内疚和纠结在要不要编制。

5。

对于案件本身没有任何直接铁证,完全是等运气,无推理,这是本剧最大问题。

 3 ) 昭和64—沉默的警察

看完前后两篇,感觉导演要传达的信息基本明确。

每一起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是真实而沉重的伤害。

警方掩盖不了,大众忽略不了,时间也遗忘不了。

前篇的主要冲突,是警方与媒体的较量。

围绕公开案件信息与否,具体到案发的地点和嫌疑人的姓名,这对于为了某些黑幕交易企图而遮遮掩掩的警方,和一心挖掘情报公之于众的媒体们,作为广报官的佐藤浩市一度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中,他最终的选择,是用真实的信息换回媒体人的良知,倒逼警方无法进行交易,尽快破案。

在警方的渎职的背后,是对案件当事人的漠视。

对嫌疑人的维护,和对受害者的伤害。

而一心爆料欲求轰动的媒体们,有着对案件乐此不疲的过度解读,这同样是对当事人的漠视。

会让公众的好恶,代替良心和法律的审判。

而佐藤的一席话,将案件真正地重点拉回到了对法律的审视和良知的关注中来,所以,他赢得了警界的认同和媒体的尊重。

在后篇中,昭和64案件在尘封14年之后,由于相同手法的案件的出现,再次成为故事的焦点。

令人发冷的是,受害人竟然比警方清楚凶手下一步的打算。

当他最终在焚毁的汽油桶下,发现捉弄他的凶手留下的一片纸后,整个案件的走向离奇地揭开了真相。

凶手正是昭和64案件的受害人的父亲,而受害人才是昭和64的凶手。

当年痛失爱女的男子,通过14年上万通电话的找寻,终于发现当年由于警方失误没有录下来的声音的拥有者,他将凶手引向了14年前的现场。

同样失去女儿的佐藤浩市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第二部显然在发掘犯罪真相上下了功夫。

但不可否认的是,警方的渎职同样如同第一部那样成为冲突的焦点。

一代代刑事部长的交接,昭和64案都成为了不能触碰的死案。

除了将录音失败的人和提交报告的人调离开除之外,警方没有任何动力来侦破此案。

如果不是受害人父亲十几年的坚守,如果没有广报官佐藤的追捕,当年的凶手只怕仍然逍遥法外,仅仅活在内心的噩梦中吧。

此片,将一桩被忽视的案件,通过受害人亲属的坚守,和警方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而最终让真相大白,凶手落网。

饶有趣味的是,昭和64年(1989年)仅仅持续了7天,但7天之短,也不能抹杀这个纪年曾经存在,这非常像这起看似淹没在辞旧迎新中不为人所知的绑架案,在无数重大事件中,一次毫不起眼的死亡和伤害,其实具有不可否认的痛苦和悲伤,对于当事人来说,历史不再是公众所知的演绎方式,历史关乎每个人的切肤之痛。

从影片中,那些演员用力过猛的演技中,我们可以明白导演的想表达的主题。

结尾处,佐藤浩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警方高层的厌恶。

因为他将一件本可以悄然抹平的假绑架案,变成了终结昭和64这起陈年旧案的大事件。

警方所面对的,不仅是对当年案件涉嫌渎职的指责,还要面对无数知晓真相的媒体们的进攻。

其实,扪心无愧的解脱感才是警察们最终得以自我净化的真实感受,因为他们可以再一次用警察这一刚正的身份从容平静的向媒体们提供一件件案件的情报和真相。

驻笔。

 4 ) 昭和64年 后篇

2017-7-19 19:13《昭和64年(前篇、后篇)》(2016)。

女儿惨遭绑架撕票,父亲历经14年,凭借仅存的绑匪声音记忆,一一拨打电话簿的住宅电话,成功锁定凶手并实施报复。

前后篇时长4个小时的刑侦悬案,强大卡司的精彩表演掩盖掉影片节奏、铺垫和一些细节交代上的欠缺,酣畅淋漓之后是精疲力尽的满足。

根据横山秀夫巅峰之作改编。

艰难曲折的悬疑过程,震撼催泪的结局和真相,改变所有人生轨迹的漫长14年。

相对于高分的剧版,更喜欢电影版阵容,佐藤浩市、绫野刚、瑛太、三浦友和老中青三代同场飙戏,胶片的色调和质感,非常值得一看的2016年佳作。

 5 ) 《昭和64》雨宫真实的可怜

虽是昭和64年发生的案件,但全片的剧情基本发生在平成年间,因为新的直属体制,警察内部冲突逐渐升级,结合即将失去时效的大案,再加上情绪高昂的记者们,相互之间共同推进了剧情的发展,很难说那方面情节占据主导,但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能难得的非常丰满当看完前篇紧接着观看后篇时,伴随着片头低沉的音乐配合前篇结尾紧迫的氛围,将我内心的触动与期待给直接推到了一个峰值,在此刻我知道不能完全割裂前后篇的联系来看这部电影,相比社会派推理的注重社会现象,本片所有的闪光点还是在人的救赎上前篇 前篇可谓伏笔众多,无声电话、父亲手指伤痕、公用电话厅、黄页等主要线索都出现了,这里有个细节雨宫推了一下地上的黄页。

但我们很难察觉到背后的逻辑所在。

下篇昭示之时虽匪夷所思,却又很难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角色的坚韧与无奈,当警方内部沉迷于权斗、记者热衷于争取新闻自由时,又有谁关注64案快过了时效期,凶手仍逍遥法外

地面上被雨宫有意推动的黄页对于影片中记者协会这个团体,最初还能赞其不惧强权,而后感叹原来也是吃人血馒头的一群人,其找回使命感的过程也算是其中一部分看点。

而片中日吉和雨宫的角色都有点超现实,但都没有偏向魔幻,他们的处境真实的可怜,当日吉最终等到他的救赎,走出来后对母亲说的第一话是:“辛苦了妈妈”,此时他对母亲的愧疚才能被放到首位。

男主三上前篇中一直在各个身份中迷失自己,因为女儿选择服从上司、因为案件和同僚结怨、在匿名权的争执中一直处于摇摆状态,在职责与道德的交锋中渐渐变得坚定,可以说三山在前篇的心理过程是处于脱变状态。

剧情最后的模仿案,攒动的人群和紧张的氛围将观众的心理给直接推到了一个峰值后篇剧情终于回到了案件本身,雨宫这个角色配合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为我们揭示了痛失爱女的父亲背后承受的孤独与隐忍,随着电话厅外季节的变化,内心不变的是需要记住一个不敢遗忘的声音,如果说时间能冲淡痛苦,那雨宫无疑每一天都在重新揭开自己的伤疤。

后篇中雨宫第一次哭是听出了犯人声音后的解脱,第二次车内的哭戏演技直接炸裂,鼻涕也自然而然流了下来,但并没有什么不适感,相反被深深带入了那种自责、伤感的情绪(我相信雨宫当应该是想报复凶手,但不一定是以牙还牙的方式,当被小女孩勾起了雨宫刻意回避的记忆后,为自己的善良而感到自责)

在车内宣泄式的痛哭凶手的犯案动机也是因为家庭,在得知家人安全后,瞬间露出了其狡猾、残酷的一面,最后主角三上和凶手的追逐戏,其实有点不明所以。

另外本片中最有印象的配角,非二科长莫属。

有个细节是头发随着会议进度越来越乱,案件结束后心力交瘁到睡着了,仿佛看到了初入职场的自己上下篇一起看完,除了后半部分有点乏倦, 节奏感还是很紧凑的,很多地方非常考究,例如最后雨宫烧掉达摩娃娃是为了表达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这种告别仪式让他终于有决心开启了自己的新人生

 6 ) 建议看过的和没看过的都去看看tv版

佐藤浩市演的不错但是根本不该选他,外形台不合格了。

三上在原作是相貌相对偏丑,女人嫌爹丑自己又像他才离家出走,佐藤浩市这脸哪个女儿会嫌他丑、tv版选皮埃尔泷其实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昭和颜。

警察官场斗争在原作和tv比重都很重,电影则更偏重64本身的案情,警务刑事不合、地方中央不合基本一笔带过。

泷,存在感很强的二渡也几乎轮为路人。

后篇最后半小时基本是原创了,多加的东西画蛇添足。

原作和tv最后是保护了犯人家属的实名的,电影全改了,甚至加了三上和犯人搏斗的情节,匪夷所思!

其他演员阵容很强大但槽点满满。

椎名桔平县警本部长,刚出现的时候场内几乎爆笑,泷藤贤一警务部长、三浦友和搜一课长、忍城修吾搜一刑事。

你们县警有好人么,都是变态流氓面孔。

总之本片抛开原作和tv的确是良作,和tv放一起不足就很明显

 7 ) 低于预期

看了前篇后很期待后篇画下个有力的句号。

可惜看了有些失望,节奏仍旧缓慢,缺乏高潮,没有期待的效果。

64案受害人父亲找到凶手的方法和执着是让人感动。

但零碎的叙述削弱了它的力量。

三上究竟是怎么找到这个公用电话亭的?

找到凶手后的模仿绑架事件是谁策划的?

多少人参与?

和警方高层来视察要取消刑事总监之间有没有关系?

还是正好赶上这个时间?

64案受害人父亲找凶手小女儿和三上找到凶手小女儿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模仿绑架案之前还是之后?

三上是怎么找到小女儿的?

反正故事讲述的让我头很晕,搞不清楚。

还有就是过多表现那帮只会找茬吵嚷的记者的镜头真的让人厌烦。

重点不该在这里呀!

而且就是看完了也不明白互相对立的缘由,记者和宣传室的对立,记者之间城里乡下的嘲讽。

记者和警方的沟通方式为什么是这样的?

那帮记者工作内容就只是听报告而已?

除了这一对立,警方内部的矛盾也是搞不懂。

每一方似乎都很不满,为啥都嫌弃三上呢?

三上从刑警变宣传到底是因为什么?

被排挤是因为做了宣传还是因为被排挤所以去做了宣传?

他上司老是问他要女儿的医疗记录又是打得什么算盘?

他拒绝是出于什么心态?

女儿讨厌他又是因为什么?

结尾说要去找女儿,但那个火烧的类似祭祀活动又是什么?

为啥最后要拍这个?

打来的公用电话想表达是女儿吗?

真是一头雾水。

总之是个看的很辛苦,到结尾也没有释放感,反而疑问很多的影片。

感觉还是去看原著算了。

 8 ) 普通人的故事:控诉还是反思?

自己并没有看过电视剧而是直接看了电影,谈一点自己的感悟。

前篇将故事展开,从普通人的遭遇延伸到警察内部的腐败与争斗,似乎给人一种推向高潮的感觉,但我个人觉得上篇最重要的并不在此。

在我看来,高潮部分是强烈突出了昭和64年中的这一天里,天皇去世受到众人关注而一名普通人家中遭遇额不幸却无人关心,而警察还在拼命掩盖自己的失误。

简而言之,上篇给人一种故事被“写大” 的感觉。

而下篇就有一种被“写小”的感觉。

可能会有人觉得后篇是在拖拉剧情,偏离重点,甚至是强心催泪。

电影院里,一些本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纠葛的对白,竟然有很动人听了之后发出了笑声。

当然,每个人对电影都有自己的评价,而且我觉得对后篇的理解可能争议会比较大,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对我这样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的人来讲,按照一般的逻辑,沿着上篇的故事发展,我一开始想着故事的结局可能无外乎是真相大白,进而牵扯到警察的腐败,当事人赎罪忏悔等等,但事实上是我想错了。

这个故事在下篇的发展与上篇的铺垫相比要“小”很多,一直围绕着当年的受害者、参与调查的警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设局抓住当年的真凶,本来以为会成为讲述中的上层斗争的“大”的内容成为了次要内容(可以认为是完全让位)。

电影这样讲述故事我觉得应该是与上篇的核心主题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即我在上文所写的,这部电影中的最大的对比是“昭和64年中的这一天里,天皇去世受到众人关注而一名普通人家中遭遇的不幸却无人关心”,“小人物”的遭遇往往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部没有讲述太多的警察内部的争斗,重点展现的是受害者,男主为代表的希望能后真相大白的部分警察的努力,也就是回归到上篇所讲述的主题,即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这一事件本身:受害者的遭遇和为抓住真凶的不断努力。

套用一句话,那就是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

为什么天皇的去世引人注意,普通人的遭遇却被遗忘。

更讽刺的是,14年后这个事件被再次提起,竟是东京本部为了加大对群马县警局的控制而提起的由头。

上层与下层的对比更为明显,从这方面看,似乎是一种控诉。

回到剧情中来,为什么我觉得这样理解下篇的“转向”是更合理的?

电影中的一些支线剧情可以作为旁证:1、男主一开始觉得科员对去世老人的调查不重要,后来发生转变2、与记者俱乐部的交涉中,告诉记者老人的故事这两件事,在我看来是展现了两个重要的点:1、男主希望昭和64年的事件真相大白的动机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开始更多的是警察的责任,后来,与受害者的交往,反思自己与女人的关系,幸田好不容易有了稳定的生活却毅然决然地参与到揭发之中等等,许多事情让男主更多以被害家庭的立场,以一位父亲的立场,来理解为什么要揭开真相,抓住真凶。

男主妻子说他认为他善于以别人的立场思考,女儿讨厌只把自己视为警察的父亲等等,也让我更进一步理解男主对身边事情的态度的改变。

也许最后男主说他对群马警局的感情也是其自身感悟的流露吧。

2、媒体长期对大人物大事件的关心,而忽视普通人的遭遇。

昭和64年关注天皇和改元,平成14年的交通肇事关注肇事者的高层背景,两起事件的受害者看似却无关紧要。

商业导向的媒体的报道倾向也或多或少表现了社会大众关注精英而忽视普通民众、身边小事的状态。

总而言之,电影中对受害者、警察、媒体以及背后的社会大众形象的塑造视为整部片子的核心紧密联系的。

上面我说到,这种上层与下层的对比似乎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控诉,但更对的其实是一种反思。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官本位的,上层精英本位社会必然为多元社会所取代,但最难转变的并非是这种看得见的社会特征,而是看不见的,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脑海中的定式思维,即我们不善于关注和关心普通人的遭遇和故事。

瞎联想一下,我们很多人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事件,以学术研究为例,即使是抱有一种揭发不公与黑暗的心态去研究,绝大多数关注的是大人物的是非功过,小人物的故事往往是一个个“没有情节的悲剧”。

即使研究者不带价值判断,但对很多人来说,看过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伤感迷茫,甚至是看不到希望,甚至有些人会幻想出现救世主,或者是回到某一个时代。

当然问题很复杂,也应该是没有答案的。

但我想,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大家对自己,对普通人的关注的缺乏。

举个例子,就事论事,媒体关注官员的腐败等等,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就会淡漠,因为这类新闻太多的,希望传播的某些信号其实力度是很有限的。

为什么会这样?

用大白话讲,那叫“事情没落到我头上,爱谁谁。

”换句话说,叫缺乏危机感。

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依靠群众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呢?

类似这部影片所反应的这样也许可以,即关注小人物的故事。

比如谁谁草菅人命,搜刮钱财,媒体,有关部门可以更多地去关注无辜群众是如何被迫卷入其中,平静生活是如何被打破的。

这一方面也是对每一个人,对事情真相的尊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能更多地去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套用一句话:“提升参与感”。

说了这么多废话,就跟以前做语文阅读一样的,大多是我的臆测。

但毕竟是蛮喜欢的,在此跟大家分享。

如果说的不好,请不要太直接喷我,毕竟我很脆弱(本人电影白痴,演技、镜头处理什么的无知)

 9 ) 短短7天的昭和64年

短短7天的昭和64年。

只有七天,一个名叫翔子的小女孩遭绑架遇害的命案湮没在人们对于新天皇继任的喜悦之中。

可是这个小女孩的父亲雨宫却无法忘记。

在这个世界上, 只有他一个人听过凶手的声音。

于是这14年来,他每天对着厚厚的电话簿,打几十个几百个电话,只为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当年杀害他女儿的凶手。

后来凶手找到了,他在公共电话亭里在听到自己永远也忘不了的声音的那一刹那,慢慢跌坐在地上,眼泪止不住地流,没有证据将电话那头14年前的凶手绳之以法,而且自己的女儿翔子也再也回不来了。

原本记录凶手来电的录音记录仪在电话铃响起的那一刻突然出了故障,众人都在手忙脚乱地检修仪器时,雨宫接起了电话,听到了凶手的真声。

没有记录下凶手的声音,负责此事的其余四个刑警对上级隐瞒了自己的失误。

后来,这场案件无疾而终,其中一个刑警幸田出于愧疚,留下了说明真相的报告,辞职离去。

可是这份“幸田记录”却被害怕负担责任影响仕途的上级隐瞒了起来。

雨宫找到凶手之后,幸田策划了和14年前一模一样的绑架案,绑架的对象正是”昭和64案”的凶手目崎的大女儿。

目崎带着一箱子现金仓皇赶到幸田最后制定的地点时,他发现自己14年前的事情已经败露,在警局里他拒不承认,不想承认自己失误的上级将他释放回家。

其实目崎的大女儿并没有被绑架,她的手机被幸田偷走了而已。

当年参与“昭和64案”的刑警三上是本片的主人公,也是警局的宣传官,在自私的领导和叫嚣的记者之间周旋,女儿也因为自己是警察而离家出走。

三上不能接受警局把有罪的目崎释放,他偶遇了目崎的小女儿,并打通了目崎的电话,告诉他他的小女儿在自己手里。

仓皇失措的目崎赶往当年放置翔子尸体的空地,14年前他就是在这片空地上将翔子勒死抛弃在汽车的后备箱中。

空地上有一台破车,目崎不假思索地想要打开这台车的后备箱。

可是三上帮他砸开后,里面空无一物。

三上质问他,我说的放置翔子的“小棺材”,你怎么知道是后备箱。

目崎被随后赶来的警察带回警局,跟着一起过来的目崎的小女儿似乎明白了一切,目崎对小女儿喊到“不要过来”,小女儿抱头痛哭,声音响彻整片天空。

目崎当年做下的孽,他的妻子和女儿却要被迫承受痛苦惩罚。

雨宫也想到过绑架目崎的女儿,也让他承受自己当年的痛苦,可是当目崎的小女儿坐上雨宫的车后,雨宫却留下了眼泪。

小女孩抱着书包告诉雨宫这不是她回家的路,雨宫哭着说,“对不起……对不起……叔叔刚刚走神了”。

他也许想起了14年前自己天真可爱的女儿也坐在目崎的副驾驶位上,那时她还不知道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了。

四个小时的娓娓道来,这是个沉重的电影、让人多次流泪的电影。

十四年的案子终于落下了帷幕。

失去女儿的雨宫会从记忆里走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吗。

三上离家出走的女儿也会感动于父亲的执着而安全回家吧。

目崎也许会在监狱里度过剩余的人生,他应该也很后悔自己当年所做的一切吧,他也没有忘记,用杀死翔子的手去抱着自己的女儿是什么感觉呢,这14年来目崎也是痛不欲生地侥幸活着吧。

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10 ) 毁在了编剧和导演的胡改

日本现在改编剧有一个通病,编剧和导演不忠于再现原著,而是有种迷之自信总要按照自己的构思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编,忘记了改编剧就是在大荧幕再现原著场景的根本。

这部就是此类型代表作!社会学派代表横山秀夫的64你们也配改,那不如你们写几部名著!我看采访时导演自信满满的说要重点表现小说中没写的起诉阶段。

事实证明观众根本不买账,改编的一塌糊涂,全篇皆是硬伤 节奏也变得松散废话连篇,全靠一群老戏骨硬撑,票房大败,毁了一部精彩的小说!

《昭和64年后篇》短评

1,这个阵容都不能用豪华形容了。2,有关记者这块内容还是先补好课再看比较清楚。3,那些细微之处啊,才是真的好。

7分钟前
  • 大心
  • 推荐

低配版的蒙太奇啊

12分钟前
  • 刹那。
  • 较差

后篇这个叙事方法就让人有点看不懂,没到中段基本就翻出了谜底,让整个后半段都没了悬念。而且相比前篇的照搬原著,后篇还做了不少改动,但感觉毫无必要,不仅完全偏离了主题,还让剧情变得拖沓,感觉是为了拖时间而拖时间,对不起横山秀夫的杰作。

16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较差

180830有些拖沓

19分钟前
  • 狄恭至
  • 还行

后集真破案。日本刑侦剧有一点很出彩的就是基本上都会有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角色会做一些很有毅力很有忍耐力的事(我说的事被害者的父亲),比如这个,比如嫌疑犯X的现身等,很大和民族了。

22分钟前
  • River L
  • 推荐

下部down掉了啊!

23分钟前
  • 胧月夜
  • 还行

看到结局,就知道肯定是优秀小说。然而,被导演拍烂了。庞杂的东西过多,记者与警署的关系,警署没有刑事部长不行,这都是什么鬼???

27分钟前
  • ForeverBen
  • 较差

剧情是前篇好看,解密靠后篇。选角蛮有意思的,电视剧版主演和佐藤浩市好像,会有一丝误认。所有演员总体电视剧版更好。有意思了。

29分钟前
  • 不吃青菜
  • 推荐

在平成即将结束时看这部只持续了7天的昭和64年发生的案件

34分钟前
  • 高小碗
  • 推荐

前半段就达到了剧情的高潮,二次绑架和无声电话的坚持很精彩很动人。然后,就莫名其妙又演了半部,二次抓人那段真是翻白眼。

38分钟前
  • syuu默
  • 还行

觉得还是剧好看,不过电影胜在有头有尾

40分钟前
  • 円山
  • 还行

后半段显得没有张力,完全是拖时间

43分钟前
  • 最后一页
  • 较差

雨宫、幸田的代入感比电视版更强,总感觉结尾稍显仓促。昭和64年在大部分人心中显得无足轻重,但在当事人中心却是一辈子的伤痛。

46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依旧无力

50分钟前
  • 酱油声
  • 较差

就是有点太长了

51分钟前
  • 尹地仇
  • 推荐

个人感觉下比上更棒,没看过剧,但感觉这样改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总体来讲仍然说得通,尤其是上下集分开,明显就是有转向的意思。所谓个人英雄主义其实也没有英雄到那里去吧!解密意外,没想到吉冈秀隆会横插一腿。很有社会派风味,不断想起砂之器。

53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力荐

真心欣赏不来日影。。。

57分钟前
  • Yag
  • 较差

编剧给原著磕个头吧,这么震撼的底拍的这么平淡。这分数完全冲原著给的。

58分钟前
  • sumooo
  • 较差

推荐观赏。三上这个角色的演员演的是真好。7031人在豆瓣评分。2023年11月26日。

1小时前
  • zj@99
  • 推荐

如果剧情更紧凑一些,剪辑更犀利一些,时间更精短一些,才能发挥电影点魅力,不然还不如去阅读原著。

1小时前
  • 荆棘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