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不拖泥带水,叙事干净利落。
孩子们无疑是愚昧的,他们的信仰坚定但客观上显得好笑且幼稚。
片子里除了黑人之外几乎看不到别的人种。
种族主义甚至部落主义的色彩甚是浓厚。
Johnny需要什么?
他有什么样的信仰和欲望。
在一开始General NEVER DIE给了他信仰,并用金钱诱惑,阅历不深的Johnny接受了诱惑。
而当Never die成为兵败成为政府军的一员的时候,Johnny的信仰破灭,钱也没有了。
然后他看到一个女人,并隐隐中萌发了爱的冲动,或者是强奸的冲动。
Johnny分不清强奸和爱情有什么区别。
正如那个失去爸爸和弟弟的无名少女所质问他的一样。
也许Johnny信仰的只有暴力,想要的就一定要拿到,且只能以暴力的方式得到。
穿着婚纱的‘爱的丽塔’被击毙后,Johnny守在她的尸体旁痛苦落泪。
也许Johnny在最后欲‘干’无名少女的时候是在寻找潜意识里所需要的爱情,想重温‘爱的丽塔’给他的温暖,但很不幸,爱是双方的,Johnny失败了。
圣经落在地上的时候,似是在说明,其实Johnny没有信仰,他空虚地很,可怜地很。
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人性,不了解自己。
他始终只是一条MAD DOG ,尽管有那么一个时刻,人性脆弱的一面也曾在他身上发出微弱的光。
这是一部由法国、比利时和利比里亚合拍的电影,一部直接表现非洲儿童军的电影。
在看过《血钻》、《乌干达天空下》等电影之后其实对非洲儿童军的现状已经多少有了些了解,在看过《疯狗强尼》之后还是被片中所展现的画面所震撼。
据联合国相关部门估计大约还有20万。
这个将自己的名字改为Johnny Mad Dog的15岁少校也许还能勉强算作少年,他手下那群比他还要矮一个头的小兵们只是孩子。
一群穿着裙子、背着蝴蝶装饰品,拿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孩子。
电影的片尾有一些由战地记者实拍的儿童兵肖像,抛开背景,不看那些枪,我只看到一双双非洲儿童独有的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他们对着镜头在笑,带着一丝羞涩,带着几分好奇,他们用最美丽最纯洁的微笑面对着照相机镜头。
一个孩子的微笑会有多美?
有谁能告诉我一个孩子的微笑会有多美?
只有孩子才会在端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对着人群扫射、抢走小猪和粮食之后还能在燃烧着的卡车着对着镜头微笑,在他们那已经被可卡因麻醉了的大脑里,他们是爆破小子,是少女杀手,是Johnny Mad Dog……是战士。
It is my will when I die Don't bury me , don't bury me You cut my dick in alcohol And call my wife and give it to her And when she cry , let her cry When she roll let her rock And what the fuck she think she is She fucking around with my GI dick Another man will counsel her Another man will comfort her Take my rifle and my bonnet Call my son and give it to him Let him defend or let him fight For his country ,for his people And it is my will...... 我不太想翻译《战士之歌》的歌词,稍有英语常识的朋友应该不难看明白歌词表达的含义,不能准确地说出电影中用童声演唱这首歌曲的男孩“蝴蝶”的年龄,严重的营养不良使得他从身高来看应该不满十岁,但在电影中表现了他对性的渴求看来,蝴蝶的年龄大约在十二岁到十四岁左右。
蝴蝶的名字来源于他在后背上装饰着一只巨大的蝴蝶翅膀,那种有个小背带的装饰品在我家楼下的一家精品店里买10元一个,如果到小商品批发市场去批发的话应该会更便宜,经常有一些小朋友缠着父母买一个,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的翅膀背在身上很漂亮,一张张幸福的小脸像天使一样微笑着。
很小的时候看到《动物世界》介绍非洲鬣狗,觉得傻傻的样子挺可爱,直到真正了解这种生物之后,非洲鬣狗就由我认为的可爱物种变成了一种我非常不喜欢的生物,非洲鬣狗几乎什么都吃,就连狮子嘴边的食物它们也会借着狗多势众冲上去就抢,鬣狗在兴奋时会发出一种类似“磁磁磁”的叫声,听上去很像人类在疯狂的笑,它们很疯狂。
《疯狗强尼》里的儿童兵真的很像鬣狗:肮脏、凶残,吃东西不吐骨头(鬣狗的颚和牙齿特别强健,是唯一能够嚼食动物骨骼的哺乳动物),它们群居,组织严密,杀伤力极强。
儿童兵虽然在体力和耐力上不如成年职业军人,但他们身材小,体重轻,在丛林中展开伏击战与游击战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战斗素质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他们杀人如同儿戏,扣动扳机的手指永远比大脑的运转要快得多,他们和成年军人一样烧杀抢掠,他们甚至可以去强奸那些比他们高出一个头的成年妇女,他们所顾忌。
电影中那个叫“没好主意”的家伙坚持着要扛着他的战利品一头小猪继续战斗眼神和另一个因为看中了另人的婚纱而抢过来穿到自己身上的表情出卖了这群战士的本来面目——孩子。
他们应该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而不是对着两位老人大喊大叫,给一个教数学的老师出“难题”;他们应该在操场上围着足球争抢,而不是在抢到一辆卡车为了是谁开枪打死了司机而争执不休;他们应该像所有十几岁的少年一样憧憬隔壁班的女孩快点看过来,而不给对方改个名字叫lovelita就将对方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
为什么儿童兵会如此疯狂?
因为他们无知。
过早失学让他们几乎都是文盲,失去了家长与学校的制约之后他们发现手中的枪可以做到很多手中没枪时能够做到事:抢劫自己喜欢的物品,拥有驱使别人服从任何只能用荒谬来形容的命令,人类的侵略性与占有欲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
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失控,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一個特別的關於戰爭題材電影,{瘋狗強尼}以近乎人類學田野調查的視角,將鏡頭對準非洲童子軍的生存困境。
影片改自真實事件(2008年Liberia內戰),採用非職業演員的本色出演,其粗糲的影像質感與混亂的敘事節奏,恰構成對戰爭無須本質的隱喻。
一、敘事策略:去中心化的暴力圖譜影片前半小時刻意消除傳統敘事中的主角光環,通過手持攝影與快速剪輯呈現童子軍群體的集體顛狂。
這種群像塑造並非技法缺陷,而是有意為之的創作選擇 --- 在導演構建的戰爭生態中,每個持槍兒童都是系統暴力的共謀者與受害者。
強尼作為“瘋狗”符號的具象化,直到中段才從混沌中顯影,暗示隔天在戰爭機器中的可替代性。
二、巫術信仰與輓歌電影最震撼的並非視覺暴力,而是其聲音系統的多重隱喻。
童子軍哼唱的戰斗口號與巫術咒語,構成意識形態灌輸的聽覺暴力;而廢棄大樓中吟唱的哀歌,則用復調形式結構了槍炮的轟鳴。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場景中鏡頭首次採用穩定構圖,暗示音樂成為短暫的精神避難所。
(這是一段我看文字卻難以理解的直白的歌詞,甚至在閱讀的過程有點掉san。
可能正因如此,這個是我覺得最記憶深刻的一段)三、困局:霍佈斯叢林法則的當代寫照影片通過兩性視角揭示戰爭對人性的異化:強尼在難民營維持秩序時重現暴力邏輯,證明槍械依賴已深入骨髓;粉衣少女從受害者到持槍者的轉變,則完成對“以暴制暴”悖論的終極叩問。
處於賴比瑞亞內戰時期的他們,是霍佈斯叢林法則的當代寫照 --- 當國家暴力機器崩潰,個體生存本能必然導向永恆的鬥爭狀態。
一個特別的沒有演員表的電影,其價值超越電影美學範疇,成為理解後殖民國家結構性暴力的視覺文本。
當觀眾為和平國度慶幸時,更應警惕影片的深沉邏輯:任何文明社會的穩定,都建立在暴力壟斷的有效性之上(文明社會的穩定既需要“劍”的威懾,也需要“秤”的公正與“書”的教化——三者缺一不可)。
這種認知或許令人不適,卻恰是電影作為社會鏡像的終極意義。
學點啥:1.從童子軍視角看這個畸形的世界2.掉san的口號和歌曲3.當國家暴力機器崩潰,社會將進入霍佈斯叢林法則4.一個沒有演員表的“真實”電影
太多的不应该,太多的不可能,太多的不愿意.可是,事情是这样的。
只想告诉自己,其实看到的都是杜撰的电影情节而已,可是不行,事情是这样的
1.作为在和平的环境中安逸了这么多年的天朝子民看到这样的片子的时候的第一印象就是非洲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之相比,我们确实很幸福。
2.战争的受害者肯定是平民,他们肯定是无辜的!
战争的策动者常常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一个小团体利益的人。
很多时候,普通民众容易被他们自用,或者干脆被他们胁迫,这种行为和动机肯定是无耻至极,那个‘将军’就是如此,他们的幌子都是‘自由’,‘人民’。
可恨,可憎!
3.当然,本片中联合国维和部队也是被嘲讽的对象,保护难民一时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不合时宜的退出与暴军的行为我认为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未满16岁的孩子,有的甚至连10岁都不到。
他们,都是亲手枪杀了自己的父亲或其他亲人后,走上了这条疯狂的不归路。
他们,都曾经用手中的枪逼迫过其他孩子在自己和亲人之间选择生死。
他们,没有统一的制服,有什么能穿的就穿,有什么能戴的就戴,他们的服饰若是放到所谓的文明国家,简直就是时尚潮流的领军派。
他们,手持各式各样的武器,当然,还是以闻名世界的AK47为主,他们中有的甚至还没有枪高。
他们,在一场宗教仪式后便入伍,成为一名战士,并被告知得到神灵护佑而刀枪不入。
他们,在战斗中疯狂得无所畏惧,狂吼着勇往直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怕枪弹,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后退只会被自己的指挥官就地击毙。
他们,在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的疯狂世界里,变得暴躁、易怒、歇斯底里、不可理喻,他们随意冷漠地向平民开枪,不加思考地判断他人的身份,嚣张而野蛮的践踏生命和道德,简单而坚定地构建着自己的杀人逻辑。
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军事训练,却可以有模有样的做出一些军事手语,可以彼此掩护交替推进,可以有组织地干掉敌人的狙击手,为什么?
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优胜劣汰,熟能生巧。
遭遇狙击手时,傻乎乎、慢腾腾地走在街上的孩子被射杀,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他们,除了必须服从上级指挥官的命令外,可以说是无拘无束。
他们肆意抢掠以积攒一些私人财产,为了有一辆汽车就可以随机地杀死一家人,他们轮奸电视台女主播,他们逼迫中年夫妇当众交配。
他们,终日不离身的便是自己的步枪。
因为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只有步枪才是这个乱世的最有利的话语象征。
步枪可以夺取他人的小命,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可以强迫他人服从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肆无忌惮地证明自己的存在与权力。
他们,其实并非如此强大。
当自己的女人倒在所谓“战友”的枪下的时候,看着比自己高大威猛的“战友”,他们胆怯了,退却了,流泪了;当成功推翻了现政府,他们以为可以兑现军衔和钞票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指挥官的呵斥和辱骂,面对着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的昔日“战友”,他们沉默了,软弱了,屈服了。
他们,不过是政治势力、军阀寡头手中的廉价战争工具,是最好用、最易操控的工具。
但是,当原先的叛乱者掌了权,变成统治者的时候,他们会毫无顾忌的抛弃这些工具,因为对于统治者而言,这些工具还是具有一定威胁性的,要立即使他们报废。
于是,他们就只能等待,等待另一股叛乱势力的崛起,将他们再次启用。
他们,就这样,不断地被集结,然后被驱散,然后再集结,然后再驱散,他们不停地退出历史和政治的舞台,又不停地重新登台表演,其间,他们中的很多消失了,又有很多加入了。
他们,永远是浑身散发着童真的稚气,永远是面带坚毅而冷酷的神情,永远是行走于枪林弹雨间而无知无畏,永远是在胜利的巅峰和遗弃的落寞之间飘忽不定,永远被人同情,永远遭人痛恨,永远活在战争中,永远如行尸走肉般没有明天。
他们,就是曾经存在,现在存在,未来还会存在的——非洲“童子军”……(2010年8月24日·深圳)
《疯狗强尼》。
7分。
让-史蒂芬-萨瓦尔编剧、导演作品。
过于残酷,像纪录片一样近乎真实。
未查资料,应该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又或者,在非洲这片欠现代文明的土地上,这样的故事时有发生。
暴乱、叛乱、战乱,从老百姓遭殃,到最终演变成遭殃的孩子。
“疯狗强尼”就是个10岁参战15岁已经打到了童子军小头目的那一位,他带着一群小孩子拜了一个成年人为将军,参与叛乱,一路攻占电视台和城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拿起枪被训练成杀人机器的孩子,是没有童心,没有人性的野兽——这句话写出来都觉得残忍,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以及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加残忍无法用言语形容。
100年来,非洲这片大地,到处看见的都是触目惊心,哪儿看得到希望?
一部带有纪录片性质的电影,用荧幕展现了非洲战乱地区那些拿着AK三观不正的娃娃兵们的战斗经历,以及为躲避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们。
全片没有太多情感路线可言,有的只是人们麻木的表情和草草埋葬死者时的无奈。
应该说全片始终透露着一种无奈的感觉,对于因战乱而处于无政府主义的地区,很难想象道德和法律能起到维护秩序的作用。
我甚至无力去谴责那些面目狰狞,杀人如麻的熊孩子们,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唆着去杀戮,然后茫然地发现敌人被打败后他们依旧是一无所有。
只有强大的,负责任的武装干涉,才有可能把这块地区从纷乱嘈杂的泥潭中拖出来。
但说实在的又有哪个国家愿意没事找事去趟这样的浑水呢?
又有谁能保证外来的的武装力量没有一点私心呢?
于是,混乱的状况还得交给当地的武装派系自己去摆平。
娃娃兵还会继续被黑蜀黍们煽动成为炮灰。
而老百姓只能继续表情麻木地在枪炮声的背景下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新闻中时不时会听到“人道主义危机”这么一个颇有学术性味道的单词,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绝望和无奈的状况啊(>﹏<)
那个背上翅膀的男孩 对着他同伴的尸体 唱的那首歌 歌词很粗俗 很无奈 但很生动IT is my will that when i diedon't bury me don't bury meYou cut my dick in alcoholAnd call my wife and give it to herAnd when she cry let her cryWhen she rock let her rockAnd what the fuck she thinks she isShe fucking around with my GL dickAnother man will counsel herAnother man will comfort herTake my rifle and my bonnetCAll my son and give it to himLet him defend or let him fightFor his country for his peopleITS MY WILL.......很可惜 我找不到这首歌在网络上。
当“不死将军”把事先除掉弹药的子弹射向那些被挟持的孩子时,他利用自己的知识蒙蔽了战火中的孩子。
强尼应该知道这个秘密,他上过中学二年级,读过中学三年级的课本。
这群娃娃兵的一个口号是打死那些杜高人。
在这部影片里出现了两次娃娃兵和杜高人的冲突。
第一次是在强尼带领娃娃兵攻下电视台后,另一次是强尼领着娃娃兵到一位高中教师的家里抢劫。
在电视台里,强尼和“没有好建议”堵住了一个惊恐的女人。
片刻之后,强尼认出她是杜高人,就是在电视上批评他们乱杀群众的女新闻人——塔尼亚·托友。
他们强奸了她。
在高中教师家里那次,强尼用枪指着两位老人问他们什么职业,女主人说自己是高中教师。
她立即被认为是杜高人。
强尼很生气地说,只有你有知识吗,我上过中学二年级,读过中学三年级的课。
强尼挑衅说你要回答出两个问题,就给她和她丈夫活路。
第一个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第二个问题算出来十的立方。
她说出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却没有躲避到被侮辱的命运。
在影片的结尾,强尼却拿出一本书对他心仪的女孩说,你要去读书。
强尼这种矛盾的态度,很令人费解。
尤其是在他凌辱了两位接受过教育的女性之后。
诶~
纪录片往往是人们最想看到的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它摒弃了所有的商业元素,留在眼下的只有赤裸的真实,这真实有些像彩虹一般绚烂,有些像腐骨一样煞人……
不多好,但是个话题。Joseph.Duo饰演General Never Die http://bbs.tiexue.net/post_3605055_1.html
一边在疯狂挥霍物质,而这边却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那一片荒蛮的世界里太过真实反而让人感到可怕
影片是分两次看完的,拍摄手法一般,但是内容实在是太震撼了!!
我觉得很牛逼!他应该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以及che的指导!
现实很残酷
听说这是部获过奖的片子,那些评委是瞎了对吧.一部好好的烂片评什么奖.要说关注当地民生,看纪录片更实在.
偏颇的刻意,熟练的镜头语言,粗鄙而深情的歌曲。始终坚信黑人就是受苦的人更需要呼喊。
看看什么是非洲90后的生活
UGLY,不忍卒闻
莫名其妙。
没看下去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疯子,疯子,一群疯子。
战争让人们失去人性 黑妞表情好特么像小毓 哈哈
真正的无政府主义娃娃们,如果没有能力建立,那就不要盲目的去推翻
与其说是纪录片风格的电影,不如说就是纪录片。几乎清一色的非专业演员,没有剧情的流水账,但胜在不评判,不说教,就那么赤裸裸地呈现,残酷且真实。
一场华丽的变装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