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片子,心情复杂但是没法表达,有时候人就是会碰到这些事情,互相矛盾,谁都没错,却没有出路,无法解决,出于各种原因我不想去看纪录片,因此也不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以下讨论仅仅是我看剧的感受,不针对原型人物和演员。
首先说剧本身,剪辑包括光影和色彩的运用都特别好,四星;对于编剧我觉得和nick的恋爱过程篇幅大了一点,压迫越强反抗越强我懂,她好不容易从妈妈的重重保护中找到一个小裂缝,肯定疯狂的享受外界的美好,但是整个网恋的戏份看到后面让我觉得有点无聊了,编剧三星;对于这个事件,很复杂,我应该会留空评分,说这是个好故事吗,这是个大悲剧,说这是个坏故事吗,分明现实有这样的情况,可以给一些,或者说大多数保护过度的父母们敲响警钟。
基于这是一个剧评,所以我按照剧本身的评价给了四星。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谁都没错,大家都基于好的出发点做了坏事,当一个好人出于好心而做了无法挽回的错事,大概就是悲剧了。
你能说妈妈是个坏人吗,她的女儿体弱,激起了过分的保护欲,入狱期间外婆的信息隔离,激起了她对女儿的独占欲,或许像第一次坐轮椅一样,她最初真的是认为要等腿完全恢复,但是那个年纪的小女孩坐得住吗,于是妈妈说 “你不坐轮椅的话会越来越严重” 之类的话,这就好像有些大人为了控制小孩的糖摄入量会说吃糖长蛀牙,为了让小孩不乱跑会说外面有人贩子有妖怪,但是这样吓唬小孩的话只能在很小的时候管用,而随着孩子长大,这位逐渐偏执的母亲慢慢编造出更多的疾病来圆谎,或者说保护(控制)女儿,最终演变成我们看到的样子,一个谎言,因为扯得太大而导致无法说穿,只能把这个谎言当成事实,用更多的谎言去完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就像一个怪圈,谁都走不出去。
我相信妈妈没有恶意,她是真的打从心里相信自己的女儿脆弱,真心的认为女儿只有在自己视线以内会安全,她的控制欲从女儿的穿着到食物到活动范围,可以说她对女儿的掌控力强过她自己的双手,但是她走得太远,忘记了她的女儿早就过了吃坏东西会吐奶,玩蹦床会摔断腿的年纪。
不合适的相处模式捆住两个人,两个人都累,于是妈妈的口头禅变成我为你吃了多少多少苦,但是这不是您的选择吗,我们本可以轻松的相处,是您选择的这样辛苦的相处模式不是吗。
我只说了母女之间,而没说她们对邻居甚至全国人民的欺骗,我认为起因是 ”保护“ ,手段是 ”控制“,具体方法是 ”编造疾病“,而成为模范母亲和励志故事只是副产品,不算妈妈的本来目的。
有些母亲是会炫耀苦难的,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她们会把苦难标榜成为自己的成就,会向别人反反复复的诉说自己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苦难史,我为什么说这是炫耀,因为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她们在诉说的时候眉目间不是祥林嫂的愁苦,而是隐隐的自豪,和那些炫耀成功的人一样。
自然,妈妈原本就不是乖乖女,小偷小摸撒谎编瞎话,还骗小男生,基本就是小太妹吧,但是我这里只讨论母女关系,她的本性不妨碍她对女儿的爱是真的,我更愿意把她最初对女儿撒的谎包括坐轮椅,爸爸不要我们之类的定义为几乎所有母亲都会做的吓唬孩子和说伴侣坏话来让孩子更依赖自己。
我实在不想把一个母亲称为坏人,虽然她小偷小摸还骗钱进监狱,但她依然是个好母亲,即便在我们看来她做的不好甚至很差,但她依然是出于爱,用自己的标准在努力的成为一个好母亲。
或许这还是和自己母亲的抗争?
外婆崇尚放养,妈妈就一定要证明全方位的保护和照顾才是对的, ”我要证明我比你更会当母亲“,大概也有这样的想法在吧。
我看有影评贴了事件原型的资料,推测妈妈是心理疾病,或者单纯为了骗钱,但是剧中的形象应该是心理疾病,如我前面所说,成为励志故事只是保护和控制女儿的副产品,或许妈妈也对欺骗大众心怀愧疚,外界资助的钱她都一份一份存着没有花,依旧靠偷窃度日。
对于女儿,最初是爱和受保护,但是随着成长和对外界的好奇,母亲的独断让她逐渐不再依赖,甚至逐渐的想逃离,是很可怜的吧,在母亲的哭喊中关上敞开的门,做一个好孩子还是做自己?
在前期她确实是一个可怜无助的女儿,想要自由,想要真实的人生,却又被母亲的爱绑架,但是后面我真的对她喜欢不起来,从被捕以后仍然装无知懵懂,到后面两次探监,不管是对父亲还是邻居阿姨,最开始都是楚楚可怜的,发现对方不站自己这边以后马上冷静疏离,以及和律师商讨如何让自己免于刑罚,她对母亲或许有爱吧,但我认为这种爱只是人性上的 ”爱母亲“,只是个口头上的概念而已,并不是真的爱她母亲这个人,被捕后的她,除了说过几句我真的爱我母亲,有什么爱的表现吗,没有伤心,没有愧疚,没有后悔。
她不爱任何人,包括父母、朋友和爱人,她在母亲死后冷静的洗着刀上的血,想到那些红色来自一个人,屏幕这边的我都感觉汗毛直立,而她在杀了自己的母亲之后还能欢呼雀跃的和nick计划将来,她在监狱里和法庭上,那么漠视nick,自私,而又冷血。
这大概是遗传了自己的母亲吧,用自己的标准做事,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像我们父母的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尤其是那些我们所讨厌的父母的性格,我们真的和自己讨厌的那一面一模一样,甚至我们都没发现,自己和父母这么相像。
当然母亲的冷血仅在于母女关系之间,她本人还是比较温暖的,从邻居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来,但是她对外婆那么冷血自私,对女儿也一样,gypsy晚上偷吃冰淇淋大瓶可乐和各种垃圾食品,家里有这些储备肯定都是dee自己吃的,她不许女儿吃却自己放纵,在女儿的眼中,多么冷酷,不吃不算刑罚,不给你吃还要吃给你看才是真正的刑罚。
你能说女儿坏吗?
似乎她的坏也是母亲造成的,母亲只是自食恶果而已。
nick可怜吗?
可怜的,女儿可怜吗?
可怜的,他们用成年人的行动力和未成年人的心智以及初出社会的判断力做了一件无法挽回的事情,而我为什么感触颇深,因为deedee就像我的母亲,虽然没有到把我捆在轮椅上的程度,但她对我的控制欲是我成年以后开始的,是她和我父亲感情破裂以后开始的,所以她不需要轮椅,20多年的儒家教育把孝道放在过于高的位置,她只需要是母亲,就可以控制我。
我常常会痛苦,教育告诉我要孝亲尊师,也告诉我要追求自我,却没告诉我两者冲突要怎么办,但是这样的痛苦也是流于表面的,因为真正的痛苦来源于不知如何选择,而我不需要选择,我母亲会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我只是慢慢活成只行动,不思考的样子。
而我对于父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更多的只是父母子女的既定事实不能改变而已。
妈妈确诊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医生在示范如何注射,妈妈盯着女儿说,看来以后需要你帮我了,i need you EVERY SINGLE DAY。
我看到这个眼神就想到我的母亲我一直说,孝道是一场道德绑架,经过几千年统治者改良的儒教已经不是孔子的儒教了,君亲师告诉你要尊重君亲师,上帝告诉你不信上帝要下地狱。
我记得之前在知乎看到过,答主的表哥,高学历事业有成为人谦和有礼,就因为不想结婚被定义为不孝,如果一场比赛的唯一评委和选手有利害关系,这场比赛注定没办法公平。
事实上,前文所说的您受苦是自己的选择,和子女哭诉苦难,和外人炫耀苦难,都来自我和我母亲的相处,一旦你有一点不顺从,她便从你出生开始哭起,而外人在见我的第一句一定是:你妈可真不容易啊,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她。
除了孝道的绑架,更可怕的是我知道她做这一切真的是出于爱,她想给我她认为好的东西,却不在乎我需不需要,想不想要,有没有因此活得更辛苦。
我之所以认为这片子过于复杂,正是因为这件事的结果过于极端,但是又普遍的存在,这是每个人都解不开的谜题。
“你还小不懂事” “长大你就会懂了” “我已经长大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不要你管” 这些矛盾存在于所有家庭,编剧虚构出一对母女邻居,不仅仅是为了分别作为deedee和gypsy的朋友去揭露一些事情,也是为了作为正常的母女关系去对比d和g之间畸形的母女关系吧。
生活本就如此,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与生活和解,与渴望独立的自己和解,与意图保护/控制的父母和解。
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都挺好》结局很美好,而现实中并不会这么好。
最近追了两集美剧《恶行》(the Act),如果要搞一个“世界最毒亲妈大赛”,苏明玉亲妈还不够狠,这部剧里的亲妈狠得让人窒息。
本剧取自真实故事——Buzzfeed爆文《Dee Dee Wanted Her Daughter To Be Sick, Gypsy Wanted Her Mom To Be Murdered》。
Dee Dee是一位看似含辛茹苦的单亲母亲,Gypsy是她的女儿。
母亲一直对外宣传女儿身患多种疾病,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母爱聚能环,赢得相关机构的巨额补助。
Dee Dee不做公关可惜了,贩卖自己的圣母形象,就能置换一套房。
家里堆满了各种奖杯,合影,Dee Dee在外人看来有着圣母般的光辉。
她把亲女儿Gypsy弄得跟白血病患者一样,剃光头,而且无法进食,只能通过管子注射流食。
这背后充满了谎言和阴谋,亲妈想让女儿生病,病得越重越好,这样才能打同情牌,赢得政府大额补助。
实际上,Gpysy是一个健康的女孩。
她成为了自己亲妈的盈利工具:为了营造出自己的病态,她必须放弃所有的人生乐趣。
就像有的职业乞丐,为了获得更多怜悯和金钱,故意把自己的子女手脚摧残。
最终,Gpysy受不了这种极端虐待,以弑母的悲惨结局落幕。
母亲Dee Dee这是患上了孟乔森综合病症:这种病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装病”博同情,还有一种是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指母亲对子女的致命虐待,也叫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
目前医学界对孟乔森综合病症的起因还在研究中,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缺爱导致需要在病痛环境下博取关怀和同情,也有可能是人格分裂。
而且对于孟乔森综合病症的目的性也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类患者是无意识的行为,是心理疾病,但也有学者认为在特定环境下,这类患者有功利性表现,比如“孟乔森工作综合症症状”,特指在“职场装病博上位”的人。
《恶行》里的母亲Dee Dee情况复杂多了,她功利性很强,具有极强的控制欲。
她对外把自己的形象包装得天衣无缝,对内,给女儿炮制了一套梦幻的谎言。
梦幻,是母亲对外对内的一种伎俩。
房子外墙是粉色,内部装潢也都是少女风。
从粉红蕾丝窗帘,到家里的各种粉色摆设。
Gypsy衣着也是走少女风。
粉色代表梦幻,在这个家,粉色更是一种粉饰。
除此之外,母亲Dee Dee非常擅长用“童话洗脑术”,每天睡前,母女都要来这么一段“天使对话”。
然后给Gypsy插上呼吸管道......
隔壁小姐姐过来送温暖,给Gypsy化妆,母亲Dee Dee在一旁窥视,神情相当紧张。
随后,母亲让Gypsy把妆容擦干净,她是用一种温和式劝导方法,外表并没有狰狞的表现。
温柔刀,刀刀致命,也可以用在这对母女身上。
Gypsy很听话,她稍微有一点点拒绝,但马上就表现出服从,笑容很有深意。
看到别人给Gypsy递可乐,Dee火急火燎地上前制止。
母亲带Gypsy去逛商场,看似是母女的欢乐时光......
实则是母亲小偷小摸案发现场......(Gypsy心知肚明)
这一切都被女邻居看到了......
母亲Dee Dee利用Gypsy踩了很多底线:骗政府福利、偷东西......她没有廉耻之心,为了给自己的偷窃污点洗白,Dee Dee在邻居联谊会现场发射“慈母导弹”:火速阻止女儿进食,注射药剂,送急诊。
这招“慈母流星拳”换回了邻居的理解和包容,小偷污点成功洗白。
这时候我很想采访Dee Dee:请问,你为什么让Gypsy单独晃悠晃悠这么久?
她偷吃甜食,是不是在你的预料之中,借机你就可以上演后面的“慈母光芒”?
他们家有一柜子的药,都是Dee Dee喂给女儿吃的。
Dee Dee自己只吃其中的安定药,可见她的情绪失控已经到病态阶段。
如果家里有了不速之客,Dee Dee会立马让女儿吃下安眠药,呈现出昏昏欲睡的样子,她不想女儿有太多表达欲,同时,她需要女儿对外人时刻展现出病恹恹的样子。
另一方面,女儿Gypsy的危机也慢慢浮出水面。
Dee Dee以为用谎言就能给女儿包装出一个童话世界。
Gypsy慢慢开始反噬了。
她是健康的女孩,却每天要接受白血病患者的待遇,日积月累,她必然崩溃。
从Gypsy的日常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她和邻居小姐姐说:我小时候能走路,我妈妈说的......
说完后,Gypsy的表情是这样,显得很心慌和不自然,她撒谎的本事还没有青出于蓝。
她晚上会偷偷爬起来吃东西,她很清楚自己的腿能正常走路。
她母亲也心知肚明,看到这一切,母亲立刻要求Gypsy切换到病人模式。
这说明Gypsy也患有孟乔森综合病症。
她习惯戴着“病人面具”,习惯这副病人的躯壳。
她更习惯被母亲控制。
她似乎背好了一套话术,口头禅里带着“我妈妈说的”,可见Dee对Gypsy的精神施法很成功。
然而,Gypsy逐渐也变得不可控,她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
她趁着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上网。
进入青春期的她,对友情和爱情充满了憧憬。
她会及时删除浏览记录,说明她主观能动性很强,有反侦察能力。
Gypsy依然偷偷地喝可乐,吃甜食,一口牙全蛀了。
母亲怕外人从中看出破绽(毕竟Gypsy是不能进食的,蛀牙和进食有着直接关联),强行带着Gypsy去牙医那把牙齿全部拔光。
Gypsy痛哭一场,这是她在本剧中第一次哭,哭得很崩溃。
她无法面对如此残缺的自己,小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有了爱美的需求,她慢慢在积累自己的本能。
之前面对母亲对自己的摧残,她都是强颜欢笑,这一次她实在笑不出来了。
母亲在摧毁她的本能,这很致命。
她开始懂得为自己去争取。
她甚至会试探母亲。
颁奖礼之前,母亲当着外人的面把假牙拿出来,Gypsy的潜台词是:这招又是你故意掐着点作秀的吧?
这时候的Gypsy,有点进退两难。
一方面,她常年戴着“病人面具”,孟乔森综合病症让她习惯这种病态,习惯被别人关怀,甚至习惯撒谎。
另一方面,她妈妈的洗脑已经根深蒂固,她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反抗。
就像医生已经开始有所怀疑,专业的诊断能推翻Dee Dee的谎言。
医生想让Gypsy喝一口可乐,看看有没有病变。
这时候Gypsy的神情很复杂,嘴里依然念着“妈妈为我好”,但双眼满含热泪。
孟乔森综合病症不允许她撕开自己的伪装,她得继续说谎。
她很清楚母亲的真实嘴脸,她也很清楚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但她选择隐忍。
面对母亲Dee Dee的极端虐待,Gypsy从最开始的顺从,慢慢到现在的隐忍,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情感。
隐忍是反抗的动因,这时候的Gypsy能量还不足以与母亲抗衡,她开始了韬光养晦。
只不过Gypsy的病态更多元。
母亲只是患有孟乔森综合病症,女儿估计还患有多重人格以及反社会人格。
她的第一人格是病人Gypsy,现在她在慢慢培养自己的第二人格——美丽漂亮的Gypsy,她渴望正常的社交生活,她更渴望冲破母亲的控制。
当母亲Dee Dee与第二人格冲突的时候,Gypsy才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反社会人格,这又叫无情型人格障碍。
后续剧情要慢慢展现出自己的反噬。
官方海报贴出了不断长大的Gypsy和她的网络男友,有了社交网络,Gypsy的欲望才能得到肆意成长。
这部剧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抛开病态的母女关系,其实也划出了一条家庭教育的红线:作为家长,不要试图控制你正在成长的孩子,你可以有一些干预,但绝对不要100%控制。
有的小孩情绪很敏感,如果长时间活在被控制的情感中,他的成长可能会出现各种扭曲。
不是每个人都有极强的自我抵御和自我修复能力,很多伤害是不可逆的。
物极必反,Gypsy承受的压力太大:伪装成病人,伪装成妈妈的乖宝宝,伪装成别人眼中的弱女子......但她却无法压抑自身成长带来的各种欲望:扮靓、友情、爱情......
Dee Dee以为Gypsy一直都是儿童的心智,100%的可控,却忽略了人性的成长。
当Gypsy忍无可忍的时候,这时候才是灾难。
(人人视频可以看)
当发现自己的人生是个巨大的谎言还是个无法摆脱的谎言!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
只看背影谁能想到这是女主啊?脖子仿佛是有点短
还好女主演技在线啊!故事线+叙事方式可以给4星但是感情线不够饱满!1.DeeDee和她母亲这条线。
DeeDee是孟乔森虐女,她不知道怎么当一个合格的妈妈,很明显是因为她没有合适的对象可以模仿学习和尊敬。
蒂蒂和她妈妈的这一条感情线不够饱满。
没有把蒂蒂母亲对她的荼毒展现出来,她妈妈是如何影响她,她觉得她妈妈没有照顾好她,她妈妈不爱她,而她,也不爱她妈妈。
所以她极力想要当一个好妈妈,对女儿Gyspy过度关心,捏造女儿的病情,因为她非常享受照顾女儿被女儿需要的母性大爆发的感觉。
如果感情线重心放在蒂蒂身上,把她对女儿的虐待从她母亲那里找到对应故事会饱满很多。
2.然后是Gypsy和父亲的这一条线非常突兀!
突然来探监才知道父亲其实一直陪伴了自己成长,这个一点都没有交代!
父爱的缺失和母亲的极力阻拦导致Gypsy青春期对男性抱有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这一点导致了她后面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
因为她也完全没有合适的对象可以模仿学习啊,怎么和男性相处,怎么扮演一个女朋友、妻子的角色。
感谢剧里面安排和Lancy和她男朋友作为楔子合理引出Gypsy的恋情😂后面她和Nike逃亡路上,Gypsy身上喜欢强行收拾烂摊子照顾别人的特质完全是从她妈妈那里传来的。
┌┄┈┈┄┈┄┈┄┈┄┈┄┈┄┈┄┈┄┈┄┈┄┈┄┈┄┈┄┐采访中说Gypsy说她很高兴自己终于摆脱了母亲的束缚。
但是剧里有一个场景,女医生本能地察觉出事情并不简单之后,惊喜安排一个局想要救Gypsy于水火,甚至都用上了肥宅快乐水的“诱惑”。
但是Gypsy说的是“My mom needs me.”那个时候,虽然是想摆脱但仍然是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困在那里。
而后面又是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女孩儿终于鼓起勇气要摆脱这一切?
被妈妈用爱囚禁的少女,挣扎着想要逃,可是却怎么也逃不掉。
最爱迪士尼动画,可也许并不是她爱看,是妈妈在有意无意引导孩子热爱迪士尼,保持一颗童心固然可贵,可是身体成年了心灵却仍然禁锢它的成长,同样是罪恶和虐待。
顺其自然很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爱包括放手,在适当的时期给予适当的照顾和空间,随着孩子年龄渐长慢慢教会孩子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去逃避。
才看到第四集,可是心里一直是很沉重的。
成年的女儿想要摆脱神经质妈妈的控制,可是又无法决绝离开,在母女俩一次次的拉锯战中,可爱的小天使开始长出爪牙,翅膀慢慢变硬,什么时候会是小天使真正露出獠牙的时候?
即使对着曾经最亲密的亲人?
爱是什么呢!
当我爱你,我会怎么做?
我该怎么做?
你会回应我吗?
我会一直爱你吗?
我该用爱囚禁你吗?
直到我们彼此成长为血肉一体身心俱疲却还挣扎着无法分开?
看完了《恶行》 一直在感叹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DeeDee作为母亲,那种对女儿的爱,是可以理解的,但因为自己和母亲居住时,没有得到自己母亲良好的教育以及及时舒缓自己焦虑的情绪,让自己的控制欲和爱变得越来越病态,让爱成了枷锁。
而Gypsy长期被母亲管制,限制人生自由,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对友情、男女之情、网络,都是充满渴望和好奇。
长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出门就可以享受“残疾”带来的优待,在自己和男友私奔后,因为正常人的身份,让旁人并不会对她“特殊照顾”而感到不适应。
自己与男友也从网络到现实,短短几天的相处,也让自己对男友大失所望。
虽然说Gypsy,在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残疾,是一个正常人,但是她并没有做出反抗,而是继续配合母亲的骗局,心安理得的享受世人的同情和捐赠,这里其实已经不觉得她很可怜了。
后面她去男友家,带男友偷东西、说男友的母亲不合格、经常歇斯底里的抱怨男友、以及最后自己否认杀人,其实她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和母亲一样,虚伪、自私、控制欲强、希望得到关注。
Gypsy真的可怜吗,值得让人同情吗,我觉得并没有,反而是让人觉得惋惜,如果她及时的站出来,告诉所有人真相,DeeDee会被逮捕,得到应有的惩罚,自己也会得到自由,最后也不会反正这种惨剧。
但是她害怕了,害怕自己成为别人口中的骗子,害怕自己再也得不到残疾带来的优待,害怕自己再也不受人关注。
把自己的母亲杀了,她的生活确实是自由了,但是她的情感,她的内心,真的快乐了吗?
至于男友,他对Gypsy真的是用情至深,因为自己的智力和精神问题,Gypsy把他当枪使,唆使他去杀了DeeDee,还以为两个人可以一起远走高飞,就算坐牢了也是一对苦命鸳鸯。
谁能想到Gypsy直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自己身上,还因为Gypsy被医疗虐待加限制自由可以酌情处理,自己却被判了无期徒刑。
可悲。
看完电视自己也有在思考自己和父母、家庭之间的关系。
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让人去愤怒去打抱不平,也是整个社会上一些家庭的缩影,或许自己的父母没有DeeDee那样病态,自己也没有Gypsy那样极端,但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点点相似的地方,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想想,自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呢,好好和父母谈一谈,知道双方的想法,让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越演愈烈。
2019年4月13日中国凌晨,现实中的Gypsy被其父亲证实已在监狱中订婚。
男方是通过监狱举办的一个笔友活动结交。
由于Gypsy执意保守秘密,她家人的朋友告诉媒体说不会透露男方的任何信息。
在与Gypsy保持书信同时,男方也会时常到监狱探访Gypsy。
Gypsy可以于2024年保释出狱,那时她的真实年龄将是33岁,并在2026年刑满释放。
Gypsy表示出狱后的她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她母亲所患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扮演女主的演员Joey King在访谈节目中说到,整个事件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
Dee Dee是疾病受害者。
Nick是受到Gypsy指使杀人。
而Gypsy这个角色本身很矛盾,稍后解释。
为什么说没有绝对的好人呢。
Gypsy的爸爸,邻居,社工还有医生如果能够花更多时间关注Gypsy的内心世界,悲剧有可能不会发生。
他的父亲曾在访谈里公开自责,虽然他努力工作,给Gypsy很多的生活费。
这里也再次体现当今世界的贫疾是内心而不是金钱。
Gypsy对Joey King的表演非常满意,但对于The Act的剧情准确性而言,Gypsy连同Dee Dee的家人及其好友Fancy Macelli表达了一致的不满。
首先现实中的Dee Dee在被害之前并没有向该剧描述的那样脆弱;其次Gypsy和Dee Dee相处的每时每刻都是受害者这一点在剧中后期也被淡化。
Nick一级谋杀被判终身,Gypsy二级谋杀被判10年。
第一次看到这个结果可能很难接受。
大多略知一二的民众表达了对Gypsy的同情。
的确在Dee Dee洗脑下Gypsy被社会完全孤立。
她被告知她的父亲不负责任。
告诉她这个世界上只有妈妈无条件的爱你,即使这种爱是病态的。
Gypsy神志健全,甚至非常聪明。
她知道她已经配合Dee Dee骗了大家。
如果她向任何人求救,这不仅会伤害世界上唯一爱她的人,也会让她无依无靠,因为此时Gypsy最害怕的就是被孤立。
Nick的出现扭转了局面。
Gypsy在监狱里接受了大量媒体采访。
她说到她把Nick看作了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会在视频聊天时满足Nick的所有欲求。
她不认为她对Nick有爱意之情,在Nick审判时她拒绝为Nick出庭说情,并表示永远不想再见到Nick。
Gypsy知道她的母亲与常人不同。
事实上她的祖母也是这样对待她的母亲。
她的祖母有多个孩子,她的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她的祖母只和她的母亲一起睡,而其他孩子睡客厅。
她的祖母会把钱都花在她母亲身上等等。
但由于Gypsy是独子,事情就发展的更加复杂。
Gypsy在采访重申她非常爱她的母亲,这个杀人的决定是经过很长时间策划,绝非一时兴起。
她认为只有杀了Dee Dee,才会让她和Dee Dee得到最大的解脱。
因为她知道Dee Dee永远不能离开她,而Gypsy更不愿意让Dee Dee被关到监狱蒙受耻辱。
Gypsy躲在卫生间里听着隔壁的Dee Dee被Nick一刀一刀的刺伤,虽然Dee Dee在呼喊着Gypsy的名字,但此时的Gypsy已经下定决心不想阻止Nick。
事后Gypsy帮忙Nick清理血迹,并和Nick回到自己的卧室里做爱。
为了避免车站的金属扫描,幼稚的Gypsy陪同Nick把凶器通过邮局寄回了Nick家。
躲在Nick家的Gypsy用了反常语气发布了Dee Dee被杀帖子。
被抓后Gypsy全盘否认得知Dee Dee的死亡,而Nick却承认了一切。
Gypsy对此的解释是,出于内疚,她希望能有人看到帖子并处理Dee Dee的后事,她从没有考虑过自己会被抓到。
Gypsy似乎继承了母亲聪明的头脑,借刀杀人顺便陷害Nick。
但她并没有像Dee Dee那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计划漏洞百出。
Dee Dee学过护士,所以骗过了医疗体系。
初审时Gypsy和Nick都是一级谋杀。
但由于Gypsy也是受害者,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最终被减刑。
Nick至今仍拒绝认罪,但他没能提供有利的精神鉴定结果以及他之前在公共场合猥亵行为的前科,令他维持原判。
Nick在采访时表示他依旧深爱着Gypsy。
但对于Gypsy来说,恰如全片的最后一幕,Dee Dee仍是她最眷顾的人。
或许Gypsy现在更需要的心里治疗而不是监狱。
带着这份沉重的牵绊,Gypsy将如何面对未来的子女呢?
令Gypsy难以割舍的母爱,无论它有多扭曲。
copyright @ hulu 2019
其实几年前貌似无意间看过这个案子新闻,当年我好像才高中吧,没什么感觉。
只觉得世界上什么变态都有。
现在我24了,偶然在百无聊赖得暑假生活中在人人上看了这个美剧,剧情其实不恐怖,就是让人觉得窒息的控制欲和母爱。。。
令人堪忧的就是十几年啊,医生,邻居,爸爸,这么多这么多甚至警察,都没发现猫腻吗?
还是各扫门前雪呢!
她只能靠网友Nick的帮助,Nick自己也是患有精神病,她变成了和她妈妈一样的人,利用别人操控别人。
结果现实生活里面他只用坐牢道歉33岁,而Nick一辈子无期徒刑。
第一集:Gypsy和母亲Dee Dee都生活在母亲精心编织的密不透风的童话般的病态的世界里,母亲为了优渥的生活一直自欺欺人地活着,对Gypsy而言,不管是偷窃还是装作瘫痪都已经成为了人生的一部分,她在无意识中就已经这样活着了。
母女俩的声音都充满了压抑,都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生命力,在母亲严厉的封闭式管教下,Gypsy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刻意的讨好,而母亲Dee Dee 则是为了扮演身负重任的单身母亲,一种示弱性的渴求他人同情的讨好。
Gypsy打扮的像个病态的洋娃娃,穿着明显比自己年龄小的服饰,整个形象真的很瘆人,她的整个世界被母亲压缩到只有她们俩,眼巴巴地望着她本可能触碰到的世界。
通过卖可怜,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母亲和一个身患重病的女孩竟然能够生活的如此优渥,尽管如此母亲Dee Dee 仍然偷窃。
当真利用众人的善意来填补自己的恶行以满足一己私利。
我本来以为Gypsy不知道真相,原来她只是把自欺欺人的欺骗错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在欺骗的环境下长大,自然以为欺骗是很自然的事。
(指瘫痪)第二集:确实于情于理Gypsy不会知道关于她的全部真相,关于瘫痪和对糖过敏因为她尝试就能知道,她还是以为自己有其他的疾病。
医生想要证明她对糖不过敏时,她说“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她需要我。
”难道这就是她配合母亲对外宣称瘫痪和对糖过敏的原因吗?
母亲就是她的全部,她不能也不愿意违背母亲的意志。
在调查中还提到Gypsy的秘密账号和她可能存在的男朋友,多半就是这个所谓的男朋友杀了Dee Dee然后带走Gypsy的吧。
第三集:Gypsy遇见的金刚狼很可能就是她的男朋友吧。
她还发现了自己的真实年龄:20,从1991到1993再到1995,可能是母亲一直不希望她成年,成年就意味着可能脱离她的“保护”,也可以看出她们的生活过于单调,Gypsy对网络的接触之少,以至于她不知道时间的流逝。
母女俩在漫展后都遇见了自己的金刚狼)这种对比也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性格:Dee Dee:保守、封闭,害怕他人知道自己的秘密 Gypsy:开放、接受,新奇地注册脸书交上可能成为男朋友的新朋友在Gypsy的世界里她就是在城堡(仁人家园)里等待勇士(金刚狼先生)解救的公主(灰姑娘)十九岁的Gypsy兴奋的像个十岁的小女孩,十九岁,对她来说才刚刚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开始对未来各种玫瑰色的美丽的幻想,但这美好的幻想看上去总像染着玫瑰的血色。
Gypsy第一次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大胆地去看她的梦中情人,她对止痛药熟悉的让人心疼。
我本来以为她没有试图逃离,而是在极度的愤怒中选择弑母,现在看来弑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最后Dee Dee还是找来了,Gypsy再次坐上了她最想摆脱的轮椅,轮椅应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她与母亲共同的病态的让她痛苦的生活,也许从这里开始反抗与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
第四集:Dee Dee 对Gypsy的管束愈加严厉,从天竺鼠到和朋友关于男人的对话再到Gypsy到走廊,强压下的反抗必定更加猛烈。
Gypsy利用母亲的不适去偷偷买了笔记本,可以看出Gypsy很擅长谎言(跟母亲学的)并且不再关心Dee Dee了。
Dee Dee 砸了Gypsy的笔记本并第一次对Gypsy动粗了,Gypsy表示反抗的决心,最后Gypsy在床下唱着歌谣(这时Dee Dee对Gypsy的主导地位已经逐渐失去)Gypsy在网上认识了Nick(这个才是真凶吧,也契合之前的推特)第五集:Gypsy本来就生活在病态的童话里,遇到了精神分裂者Nick和他喜欢的sm更加一发不可收拾,Gypsy甚至尝试要求Nck杀死Dee Dee。
但是在另一次通话中Gypsy和Nick又表现的像小孩一样,他们俩应该都有某种精神问题。
正式向Nick宣告计划时的场景有《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内味了第六集:Dee Dee年轻的时候那种刻意拿捏的语调和病态的执拗已经初现端倪。
她总是以为她可怜的小女儿有什么样的疾病,这就导致了后面一切的发生。
这种偏执狂母亲真的要让我疯掉,我最讨厌和这种人相处了。
是因为Gypsy,进监狱还是以前的什么事,Dee Dee似乎不太喜欢她的母亲,但她依然装作一副伪善的样子,一边做着伤害对方的事一边还表现自己的善意,和后来的Gypsy一模一样。
Gypsy本质上还是生活在童话里的公主,但这个童话充满了管控和压迫,她本能地服从于母亲,Nick成了她反抗的工具,她和Nick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反抗的心理被释放,加之于好的一面的Nick和当时的Gypsy一样无法反抗,结果Gypsy变得越来越像Dee Dee。
Gypsy一直试图逃脱那个牢笼,但当她真的走出来时才发现那个牢笼才更适合她,因为她已经被改造成在那个环境下适宜生存的人了。
这一集中Gypsy渐渐脱下她受害者的面孔了,偷窃、利用Nick时的讨好和成为共犯后的强势,其实她一直都是内心扭曲变态自以为是的小公主,只是母亲的压迫让她本能地去扮演一个天真无辜的小女孩角色,Dee Dee不仅给了她一个牢笼,也给了她伪善的面具。
这个面具只对Nick摘下。
第八集:虚假的破灭的残蚀着沾满玫瑰血色的甜腻的梦。
恶行是对真实事件改编的。
看完这部剧会对正确的亲子关系有更多的重视。
母亲控制欲的极致,对孩子从小的过度保护,略带畸形的母女感情。
小女孩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受压抑,因为和外界的很少接触,反而更加受诱惑,性格也可能会出现反社会人格,所以导致了最后的犯罪。
在讨伐剧中母亲是怎么恶毒的同时,归结到母亲的母亲,也就是外婆。
外婆对母亲是从小到大没有任何的爱和夸赞的,全是打压式的教育,而且漠不关心。
非常缺爱的母亲,坚定要给自己女儿最完美的爱和保护。
所以她对女儿类似禁锢,控制人生自由的行为,在她看来却是母亲的爱,所以外婆给予自己的女儿的爱也是非常有问题的。
在周围邻居眼里,彼此依靠的母女看起来非常美好。
母亲更是作为了模范母亲的榜样。
她把没有生任何病的女儿,变成了一个不能走路,只能靠轮椅行动的低能儿。
而且一直对外谎报她的真实年龄,让她一直都像儿童,得到外界对特殊儿童的资助福利。
对女儿也一直洗脑,说自己父亲从不关心她抛弃了她,让她认为只有母亲可以依靠。
也一直夸张的对她说,她的病情非常严重,不能吃任何甜食,不然会严重过敏。
说她唾液腺切除了,也不能从口中入食,每次还要在肚子上靠引流管输入胃里。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剧里面,女孩想吃披萨,她母亲把披萨和牛奶放入打汁机里面,再用针管输入在胃里,看起来是很反胃的一幕。
看完剧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实事件的纪录片,叫《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看完你会觉得电视剧的女主(乔伊金饰演)演的非常好,几乎和真实事件的女生一模一样。
希望这样的剧会让更多需要帮助,被伤害的人看到。
也给全天下在亲子关系里的人,带来了很多思考。
【 不是剧评 】 好几个月前无意瞥见美剧「 The Act 罪行 」的宣传照 -
好恐怖。
当时被海报就吓个半死,顺势搜了搜情节,瞠目,不敢看。
剧集题材有关女孩 Gypsy Rose Blancharde 弑母案,依照真实罪案改编,而编剧之一,就是三年前在 Buzzfeed 发布罪案报道的写作者。
作者 Michelle Dean 花了很长时间准备报道,读来一气呵成。
原文链接 :https://www.buzzfeednews.com/article/michelledean/dee-dee-wanted-her-daughter-to-be-sick-gypsy-wanted-her-mom 健康女孩 Gypsy 自幼被母亲 Dee Dee Blancharde 用药物和谎言控制人身自由与安全,以病弱瘦小、发育迟缓、生命随时有危险的状况示人。
几乎所有人都视其为爱心妈妈历尽艰辛抚养病重女儿的典范。
而 Gypsy 终于不堪忍受,同网恋男友共谋杀死母亲。
世间罪恶种种,亲骨肉相残害,令人难过。
这位母亲 Dee Dee,很可能患有 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孟乔森代理综合症,或称孟乔森代理诈病症候群。
此病症状,是即使依赖自己照顾的人明明没病,却用罪恶手段致其生病甚而致死,以吸引注意和关爱。
某些著名医院杀人魔,就是此类综合症患者。
最近忽然又想起这剧集,翻了翻演员表,发现一众女演员,从 少年时代 的 Patricia Arquette,男孩别哭 的 Chloë Sevigny(她当年在 男孩别哭 里的一段翻白眼高潮戏,印象太特么深了...),到 沉默的羔羊 的 Brooke Smith (她在电影里演的是被 水牛比尔 绑架豢养准备扒皮最后获救 的参议员高干子女)......阵容很吸引人。
于是壮着胆子看了一遍。
因为有心理准备,片子看起来倒是没那么惊悚了。
母女两位主演,表现出色。
观众看到了不惜一切代价制造假象控制女儿的母亲,和长期依赖母亲已经不愿意再挣脱囚禁的女儿。
( 最令观众感到失望的,就是 Gypsy 发现真相后本可以争取独立离开 Dee Dee,却没有这么做的时候吧 )演员以及剧集整体效果,应该都是以最大化地贴近与还原事件为目的,没有试图过多进行解释肇因,而铺陈两人的生活变迁细节,让观众自行论断。
个人印象很深的两个片段,一是 Dee Dee 被杀时,镜头闪回 Gypsy 出生的情景对比;二是弑母之后,离家之前,Gypsy 竟然与男友再度性事。
回到开头,剧集的宣传照,效果骇人,但总觉得眼熟,似乎哪里见过类似构图。
想啊想,终于想起来,在 佛罗伦萨 乌菲齐美术馆 看到过的一幅神秘惊悚寓言画 -
Allegorical Sceneby Emilian School1550记得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作时,我就吓呆了。
心问,这妈疯了吗,要掐死自己孩子咋地。
特么看了成千上万展品,哪一件也没有如此诡异多端恐怖残忍。
关于这幅画的资料很少,Uffizi Gallery 的简介称主题与作者都是个谜,在 1589 年库存说明里言其主题为「 a woman stangling a putto 」,即,一个绞杀小天使或丘比特的女人。
所以画中成年女人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妈妈,而我却第一感觉两人为母子关系,眼前就是一个把孩子的生命牢牢掌握于两手之间,将杀而未杀,充满控制欲的残忍母亲。
不知道剧集海报设计有否借鉴这幅画作。
无论有否,作品主题都呈现出了一种成年女性的扭曲心理。
真正忍心杀子的母亲也许不多,但想要完全地永远地将孩子置于羽翼之下掌控之中的妈妈,数不胜数。
2020.02.21 补充,还有一幅作品,构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述画作和海报:
Girl with a KittenLucian Freud Oil paint on canvas410 × 307 × 18 mm1947
吉普茜一点病都没有,母亲蒂蒂却到处说她有病,经常带她去医院看她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症,每天给她吃她根本不需要吃的药。强迫她坐轮椅,睡觉必须用呼吸机,一日三餐通过导管进食。不能和医生说话,不能上网,不能和其它人接触,防止她说出她根本没病的事实……有医生认为蒂蒂患有“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这是一种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吉普茜根本没有病,真正有病的是她的母亲。吉普茜根本不需要去医院,真正应该被送进医院的也是她的母亲。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戒网瘾中心,孩子却不能把他们送进戒酒中心、戒赌中心。孩子犯了错,父母可以管教他们;但父母不合格,却没有人能拿他们怎么办。然而孩子不一定都是熊孩子,父母也不见得都是完美的。我们常常说教育教育,其实比起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的是有些父母。
平淡如水吧 正好追了两个月 追完 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更进一步的东西 只能说小姑娘Gypse演技不错哦 演完不要留阴影
是得以挣脱的放开与畸爱,也是成长关系中失控的控制与扭曲。原型故事已经足够精彩的背景下,Patricia Arquette阿姨继续爆发“小宇宙”和挑战自己、力求转型的Joey King,用非凡的化学反应,让这部剧没有简单的如其他“真实罪案”剧集仅对案件作出复刻,而是演技高手过招,融入憎恶、牺牲与生命力的火花碰撞,堪称近年来荧幕上的“最强母女档”。而两位并非真实的角色“Lacey”和“Mel”作为另一对母女关系的加盟,更增强了剧集的看点。让仅仅是这个热门社会新闻的思辨,变成了一场关于原生家庭噩梦、亲情的现实寓言。背脊发冷,也难以呼吸。
c盘
有必要拍成8集吗???
以前看过这个新闻,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能给备孕父母组织一场考试,及格了才能生小孩多好,不然有些小孩太可怜了,出生没得选,摊上这样的变态父母。
我看 孤兒 的時候 和這個是一樣心情 魑魅魍魎都沒有人來的可怕
看这种片子就是“自虐”!!😭
父亲:“那时候我才17岁,我不知道怎么办,我送了你一面小旗子,你玩了几周后坏掉了,我还想要不要再给你买一面新的,结果,我忘记了……”女儿:“我也忘记了……”(好赞的台词)
每一集应该打上一段字幕叫“由于演员太到位而引起的生理不适请见谅”。
孟乔森综合征和利器相似 都是一个巨大又装修瘆人的房子里住着一个奇怪的母亲 用倒叙的手法 真实又引起极度不适
都不正常
特别不舒服。男女主找的演员让人看了就恶心不知道为啥!
3.5 学到一个新名词medical abusing。/节奏有点太慢了,看得有点累,而且母女两动不动就变脸了也看得人焦虑,可能在这种家庭关系中本身就只有焦虑吧。
两位主演有点厉害 表演出的声音简直堪比指甲划过黑板让人难受 尤其在她们一起说话的时候//”What happened to Bonnie and Clyde in the end?”
母女俩演员都挺强悍的了,还原这个本来就很病态的故事,而且从这种展现可以看出,病态的家庭简直是有传染的,姥姥出场很短,但明显和妈妈的关系就存在问题,妈妈再将更加有病的行为传染给女儿,Gypsy的犯罪和推脱甚至都不意外。
真实案件匪夷所思,但故事本身明显撑不起这么大体量的剧集,导致强加很多废戏,改成一部电影或者三四集迷你剧差不多就够了。
高开低走,从第五集开始剧情突然奇奇怪怪,女主男友出现有点生理性恶心…感到不适
演得太好以至于感到心理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