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人这种一点一滴精耕细作,就是日本电视剧、电影的品质保证。
整体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出精品有一定的比例,但不会给人太大惊喜。
但要想出烂片其实难度更大。
2.这个就是日本电影、电视的版图中,这些创作者的默契,今年是夏目漱石逝世100周年,日本的电影、电视、文学界不会忘记的, 各类作品,活动肯定以各种方式创新的出现。
3.此片开始两集比较挖掘他的家庭出身、童年经历,对他的影响,他的妻子镜子则是他人生的大救星,不计较的拖着他,让他走出低谷。
4.结尾不残酷,没有让他死,给了那么美好的画面。
《夏目漱石之妻》还原了日本大文豪的真实生活。
想知道回避型人格是怎么产生的,婚恋关系如何,子女关系如何,社交状态如何,这部影视剧都会给你答案。
两个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相爱,日常是有幸福没心跳。
两个焦虑型人格相恋,每天都是跌宕起伏的琼瑶8点档。
而当安全型或焦虑型遇到一个回避型,生活就好像糖中有💩,💩中有毒。
剧中演员的演技是极好的,细微的表情,心情演绎得很到位。
这位把“I love you”翻译成“今晚夜色很美”的夏目漱石君完美演绎了东方式含蓄。
并非完全因为浪漫,那3个字就如同伏地魔的咒语一样,永无可能说出口。
剧中有一段很有意思,夏目漱石从英国回来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症,摔东西、家暴,妻子不堪忍受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夏目不去接妻子,反而不断写信给老丈人要求休妻。
然而老丈人来借钱的时候,他却意外地筹措了一笔巨款支持,转头和妻子说“这样你就没有娘家可回了”。
多么熟悉的感觉,多么变扭的情感表现。
“我”可以各种暴力,各种冷落,但是“我”心里其实是不希望你离开。
夏目从小就是被家人抛弃的孩子,童年缺爱,一生孤僻,而妻子镜子则是用一生抚慰他,试图走进他的心。
与其说夏目对镜子有极为苛刻的要求,不如说他是在不断验证,不断索求,确认那种没有条件的不离不弃的爱,以弥补童年父母的缺位。
对外他是冷静自持的帝大教授,才华横溢的作家,对内,他是孩子们冷漠的养育者,是寄生在妻子情感世界里的巨婴。
这不是夏目漱石一个人的故事,也不是日本独有的文化,这是否也是一些中国式婚恋关系的写照?
不曾被爱过,所以面对爱意才不知所措,只会用恶言恶行推开它。
然而内心依旧渴望,却不愿意诉诸于口。
深藏着却又安心。
你不知道我爱你,我假装自己不爱你,这样我就可以推开你,也不让你伤害我。
看剧的时候几次都想给夏目一巴掌,然后每集都是虐心开头温暖结尾。
家庭是最不足为外人道的话题。
四集的《夏目漱石之妻》全部播完了。
最后一个镜头是镜子在绿意盎然的山顶和金之助说起小说《哥儿》里面保姆清的原型是以她为原型的。
金之助没有否认。
两人之间笑意盎然,温情弥漫。
整体氛围跟第一集前半段一样甜蜜。
似乎那个偏执、别扭、会家暴的作家变成了一个好丈夫。
也算happy end。
童年阴影毁一生,夏目也算其中典型。
因为从出生就不被亲生父亲所喜欢,长大后又被养父重新卖给亲生父亲。
重新回到本家受到的依旧是冷漠的对待。
而这个小孩本来就情绪敏感,心思细腻。
长大后有点偏执,心理有点问题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让人接受。
加上身体不好,长期疾病困扰,这样的人有心理疾病,加之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会给家人带来难以忍受的感觉,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金之助到底爱不爱镜子呢?
看完整部剧后还是糊里糊涂的。
有人说爱,不爱的怎么会选择和她结婚,不爱的话,怎么会生那么多孩子,只是夏目是个内敛而别扭的人,不知道如何表达,可是在看到第四集镜子质问夏目爱不爱她?
夏目迟疑的时候,突然对于夏目爱镜子这一观点不那么支持了。
如果爱,为什么会家暴,如果爱,为什么在作品中描写理想恋人的形象,如果爱,为什么对妻子那么严苛?
或许因为童年阴影,夏目无论和什么样的女人结婚都不会幸福的吧。
或许夏目根本就不会爱人,爱人其实是一项很难的行为,特别是生活中没有良好范本参照的时候,我们的爱总是那么残忍、丑陋,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为什么要纠结这个问题呢,只要镜子是爱金之助就行了。
毕竟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丈夫,自己占卜问道的结果。
她相信结果会好的,她也践行着让他们之间的婚姻变好的诺言就可以了,她为自己的话,自己的信念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至于另一方的回报,她似乎没有考虑那么多。
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有3个:金之助从英国回来后,整个人行为方式简直让人无法理喻。
镜子向相关心理医生咨询后,说因为夏目生病了,他才会那样,在医生办公室,不断告诉自己,因为夏目生病了,他才变得那么糟糕。
那种情绪好像在自我催眠。
夏目是好人,他对我家暴,只是因为他生病了,不断说服自己相信的镜子让人想哭。
第二个是镜子的父亲因为生意的需要,让夏目替他担保,在丈夫和疼爱自己的父亲之间,她选择了自己的丈夫。
放弃了自己的娘家。
因为社会习俗的关系,娘家对于一个出嫁女的意义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依仗,而镜子放弃了。
第三个是金之助的养父来家里要钱,大雨天,镜子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追出去和养父交换那张夏目幼年的契约时,大雨滂沱中的对话,怀孕的身体,那种为了金之助,切断他一切烦恼的勇气和魄力,让人不禁叹服,镜子真的是夏目的贤妻。
她为他挡掉了许多麻烦。
喜欢新婚时的镜子,单纯的快乐,还没有变成贤妻就这部剧而言,很喜欢,因为长谷川和尾野真千子的表演,因为黑岛结菜的旁白,因为那只带来好运的黑猫,因为随处可见的小幽默,因为那些真实细腻的情感。
PS:夏目的作品只看过《我是猫》,根本想不到他如此命途多舛,阴郁别扭。
镜子已经超越结夏成为了我心目中尾野桑最好的一个角色了。
看《夏目漱石之妻》的时候,几次愤怒,几次泪目。
对我来说,夏目漱石不再是写出《我是猫》《心》《虞美人草》《少爷》等名作的文豪,而是一个立体和丰满的人。
大四的时候开始看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是第一本,以猫的观点来写人,很新颖很讽刺,后面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大部分其他作品?
夏目漱石在日本被称为“先生”,在作家中是很少见的,如同鲁迅在中国也称为“先生”,他的书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都是关于知识分子的生活,可读性很强。
可是我只知道写小说的夏目漱石,而不知道真实的夏目漱石是何许人也(最多大概就是他的头像印在了1000日元上)。
通过看《夏目漱石之妻》才知道夏目漱石童年生活不幸,不受亲生父亲待见,被养父卖回到亲生父亲家,从此过生了黑暗的童年。
这段童年生活对他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使他不相信他人怀疑他人,最怕的就是和其他人交心。
和妻子镜子结婚后,又患有妄想症以及胃溃疡,对妻子施暴。
很难想象夏目漱石先生是这样的。
是不是搞文学创作的人都有一点这样的神经质呢?
不过幸好有镜子,就是夏目漱石之妻,如果没有她,那夏目漱石也不会是夏目漱石了吧。
第一集夫妻两人“交心”,第二集治疗患有妄想症的夏目漱石,第三集强硬的处理了夏目漱石和养父之间的关系,第四集陪伴患有严重胃溃疡的夏目漱石(这一集泪点慢慢)。
四集看下来看到了夏目漱石之妻的伟大。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今夜月色很美。
镜子,这可是夏目先生最想和你说的话?
一直以为,能写出“今夜月色真美”的夏目漱石,必定是一个内敛而又温情的人,他与妻子也定是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然而看了《夏目漱石之妻》,才发现,真实的夏目夫妇是这样的:丈夫家暴精分,妻子不精家务,又是历史著名的悍妇。
夫妻二人的生活总是争吵多于和睦的。
咔嚓,罗曼蒂克的幻想瞬间碎成满地的渣渣,用502也粘不回了。
按这种情况,两人应该尽早唱分手快乐。
可随着剧情的演变,两人的感情却在岁月的磨砺中日益深厚,少了闺房之中的画眉情趣,添了相敬如宾的无声默契。
最后,编剧一边鞭挞着你的玻璃心,一边告诉你骚年这就是爱情。
专业单身十八年的我,不敢妄言自己深谙爱情之道,但我固执地认为,炽热的情感,短暂的激情,无非是杂糅了冲动和盲目的畸形爱慕。
真正的爱情如人向阳而立,面朝和煦日光,背后拖着阴暗影子。
这其中有酸楚,有争吵,有七年之痒,有对枯燥生活的崩溃痛哭,有对对方缺点的指责埋怨。
到最后,才是相互间伴着无奈叹气的十指相扣。
失去了妻子的隐忍包容,以夏目如此的离经叛道,孤戾暴躁,怕是早已人间失格,更别提成为后世的一代文豪了。
君在侧,月才美。
夏目恐怕自己也明白吧,妻子固然不是极富才情的解语花,但二十载春秋走过,陪伴身边,一起看过春之草木,秋之寒鸦的,正是这个缺乏情趣的女人。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这,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吧。
本来想写一个标题叫做“出一个超越时代的天才是社会之福,出一个这样的天才之妻也是”,最后还是改成了现在的这个。
这种变动的纠结和犹豫,源自看片过程中笑与泪交织的情节,混杂着各种对时代背景、对真人真事、对艺术加工的浅薄的思考。
最后的定题,是看完之后得出的最终结论。
今年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辞世一百周年。
NHK的这部《夏目漱石之妻》听闻已久,也得知了种种好的口碑,不过下定决心刷是最近的事。
毕竟,根据真人传记改编,又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厚重感,又有近乎八卦的窥视欲。
对于夏目漱石我其实了解并不多,最有名的段子大概就是他把“我喜欢你”翻译成了“今晚的月色很美”。
书架上唯一的一本夏目漱石,还是因为看了sp《少爷》,因为确实很喜欢而入手的,然而读书如抽丝,至今未打开。
这么说起来,倒还看过一部sp《夏目家小偷绮谈》,讲夏目漱石家的小偷,就像一个小插曲,倒也觉得甚是有趣。
这次的视角是来自夏目漱石之妻夏目镜子,旁白来自镜子的表妹房子。
由于是根据镜子与女婿的夏目传记改编的,又是由NHK来拍,所以多了些正剧的厚重感。
剧情在大部分情况下,也绝非是什么快乐的回忆。
然而总是间歇性地响起欢乐的BGM,就像是种种深沉和苦难中一抹明亮的色彩,又或者可以说,回头看那些曾经如同悲剧般的存在,也可以笑着回忆了。
夏目金之助(长谷川博己 饰)和妻子镜子(尾野真千子 饰)的相遇是相亲结婚。
彼时镜子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富裕家庭的千金,喜欢占卜。
与夏目一见钟情,而占卜又帮助她更加坚定了他是她的如意郎君。
而那个时候的夏目,还仅仅是松山市的一名家境不佳的普通教员,换现在的话说,应该就是“凤凰男”了吧。
送女儿去熊本出嫁的路上,父亲心疼地问女儿,你真的下定决心了吗。
女儿一脸幸福的表情,似乎说明了一切。
从婚礼开始,镜子和夏目的婚姻就充满了各种矛盾与困难。
谁能想到,排在首位的,居然是镜子没有办法早起给夏目做早饭!
这段有趣的对话已经被各种营销号转烂了,我觉得我再贴一次也应该不影响它的有趣性吧:
生活与婚姻远没有镜子想象得那么简单,夏目也远没有镜子初见时所感受到的那么好相处。
夏目的工作、怪癖与坏脾气,使镜子渐渐力不从心。
在过度操劳中,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不幸流产;被丈夫无视和冷暴力之后,镜子选择了自杀。
在这样的镜子面前,夏目第一次向妻子表露了自己的心意,告诉了她他的原生家庭的悲剧,还有他想当小说家的理想。
夏目去英国留学归来与长女的出生,是镜子家庭生活的转折点。
留学期间得的严重的神经衰弱,困扰了夏目一生。
而“家暴”这个词语,在这部剧里无疑是沉重的。
一度回到娘家的镜子,在得知丈夫所得的是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的情况下,毅然回到夏目身边。
镜子说,丈夫说的每一句话,都像子弹一样向她打来,仿佛在试探她一般。
她的高情商和坚强,还有她的坚定,让她努力地生活在这样看似毫无希望的生活中。
这段我差点要看不下去了,然而历史上的夏目漱石,确实是终生为身心的疾病与随之而来的暴力所困扰的。
《我是猫》的写作灵感,是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一只不知道从何而来的黑猫,慢慢在夏目家安了家。
没想到这只猫彻底改变了夏目的一生,他观察它,写它,朗诵成文的作品,并且发表,一时间好评如潮。
治愈系的动物的魔力,大概还在于不知不觉间缓解了主人的神经衰弱,夏目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女仆说这是一只福猫,多年后知其深意。
镜子的小家庭渐渐有了起色,儿女围绕,丈夫教书写作,其乐融融。
然而娘家家道中落的苦难,才渐渐开始。
她狠心拒绝了父亲要求夏目借款担保签字的请求,只是为了让丈夫能心无旁骛地工作。
后来面对夏目养父的无赖请求时,她照样替夏目做出了拒绝的决定,尽管被夏目认为冷血无情,也只是默默地流泪。
镜子自己选择的婚姻,她自知艰难却必须走下去,生为天才之妻,外界对丈夫的尊重与赞誉,并不能成为她婚姻幸福的理由,又或者需要付出更多包容更多隐忍更多。
在这一点上,镜子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妻子。
夏目辞去教职开始专心写作。
这个明治时代的文豪,尽管他的写作生涯只有短短十一年,然而带给日本和世界文化的精神财富是异常丰富的。
他写他身边的人与事,写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写自己的家庭生活,故事里都有他与妻子的影子。
可以说,家庭带给了他无尽的灵感,也带给了他专注于写作所必要的安全感。
毕竟,这个原生家庭并不幸福的人,对于幸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镜子问夏目,你写的《少爷》里那个一直袒护少爷的奶妈阿清,虽然她性格一根筋,有时候像个男人,但是很体贴,给去了四国的少爷写了一封像情书那么长的信,教他这个教他那个,那个人是我吧?
夏目说,清是我,你到哪里都还是你。
就当是这样吧,清就是你。
最后的这段对话终于甜了。
-打个广告,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池琪看日剧
最早知道夏目漱石是因为那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当时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文老师的时给学生出的一篇短文翻译,要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时男主角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
学生直译成“我爱你”,但夏目漱石说,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说的,应当更婉转含蓄。
学生问那应该怎么说呢,夏目漱石沉吟片刻,告诉学生,说“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够了。
剧情没有什么好赘述的,灵感来源于夏目漱石妻子夏目镜子和女婿松冈让合著的散文集《漱石的回忆》。
从夏目漱石结婚开始,到创作《我是猫》成名,陆续写了几部作品,最后一个镜头是镜子谈论《哥儿》,没有讲到夏目去世,这很好。
其中父亲的角色很有力,镜子的父亲,夏目的养父。
学习家务的房子也很可爱。
现实中,月色可没那么美。
这位被印在1000日元上的男人被神经衰弱折磨得很痛苦,对家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孩子不愿意亲近他,多亏了妻子的陪伴与照顾。
第四集,夏目生病,去修善寺休养一段。
镜子收到了紧急电报:夏目病重。
夏目对着镜子艰难的发出声来,却是一句:我......没事。
蚊帐帐勾,偶尔摇动,乃今朝之秋。
医生刚走,夏目就开始吐血,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内人呢?
目光四处寻找妻子,艰难的转过头来,然后低声对她说:我......没事,别......担心。
之前询问夏目爱不爱镜子,当时的回答是“无法回答,满脑子只有小说”,从这来看,不是爱么?
夏目漱石的孙女回忆道,自己的奶奶在晚年常常会对儿孙们说:“我一生遇到了那么多男人,最爱的果然还是夏目金之助。
”君在侧,月才美。
不得不说,演员演技真的是太好了!!
1-2和3-4看的时间隔得有点久,镜子怎么对夏目金之助一见钟情的事好像很久远,毕竟中间隔了抚养五六个孩子的光景,然而在收到寺庙的电报,那一幕幕回忆过去……金之助啊,是一个性情别扭的人,面对爱和不爱的问题,最后只是用“今晚月色真美”来回复。
如果爱意不能说出口,也只能祈祷对方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可夏目不是,更多是加上不自觉大男性主义的傲娇。
抚养七个孩子的光阴,性和爱就不能明确地分离了吧,金之助对镜子应该是爱的吧……也许在金之助的回忆里,更多是和镜子怎么斗智斗勇,然而镜子到最后还是在回忆这个跟他共度一生的男人。
男人可以一辈子想着红白玫瑰,但女人分娩后再怎么有怨也还是会优先考虑孩子和丈夫,很伟大却又可怜。
最后长谷川叔和真千子互飙戏真的看得我泪眼朦胧。
基友说如果有女朋友跟我的相处模式一样,他会很舒服。
然而我理想中的相处模式是长谷川叔和真千子的相处模式,爱好不见得一致,互相嫌弃又护短,爱不爱什么的在婚姻里真的不那么重要,只要两个人能互相扶持得过就好了。
#夏目漱石之妻04 完结 斗智斗勇的夫妇#
对于伟人身边的人来说,众人经常会有一个疑问,是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但永远默默无闻好呢?
还是生活不太幸福可是借助着伟人而名扬天下甚至流传千古好呢?
当然要是伟人又是一个完美的人就两全齐美了,问题这可能性过于微小了。
夏目漱石之妻镜子就是成为了后者,镜子出身官宦富贵之家,却一眼相中出身平凡的夏目漱石,并与之结为夫妻。
在我们现在看来,身为妻子有些不幸,生活一直异常困难,流产以及不断生下儿女,还要忍受着丈夫的暴力以及疾病,可是要是她嫁一个平凡的好丈夫那世人谁又知道镜子是谁呢?
当然这种所谓的“选择”即是旁人无法置评,怕也是当事人无法真正理解的,谁又能知道夏目漱石会成为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学第一人呢?
还被印上钱币之上,这在世界文学界也是很罕见的。
本作品根据镜子的作品改编,倒是相当规模上幽默浪漫化了两人的生活,想来两人的生活是苦的,但能够相濡以沫一生也算不容易。
尾野真千子和长谷川博己都算是日本中生代演技派人物,所以在剧中表演得都非常精彩,只是想来已经艺术加工许多了。
为何评分这么低!难道叔还没有演出夏目漱石各种阴暗缺爱文人酸气和大男子主义吗。难道没有让你感到这股浓浓的糖里有屎屎里有毒的气息吗QAQ。
选角好评 ! 尾野姐姐尤其好 小表情真得是自然又恰到好处!
夏目漱石是家暴狂。。。整片就在发疯,受不了
打着文艺的幌子逃避家庭中作为丈夫的责任,只能说女性太伟大了。今晚月色真美不如直接表达爱意!
真的不知道这些含泪的分是怎么打出来的……
NHK出品,不捧不黑不猎奇。文人这种职业,真是把自我揉碎了再献祭给世人。片中夏目漱石似乎最后也没有和自我和解。尾野真千子很适合单纯而坚强这种女性角色。
爱是伤害 爱是痛 是按在心底的坚毅
夏目的依恋类型一定是疏离型……加上女性地位的时代性,这样的男人我一分钟也忍受不了。
典型的东方式夫妻,男人不是在寻找妻子,而是在寻找缺失的母亲。尾野真千子哭戏好到,我若是导演,都不舍得她去演喜剧,和长谷川的对戏甚是精彩。进而提升了剧集的品质。
弃
高等游民这次演了文豪,镜子和结夏的感觉是一样的只是更贤惠隐忍,理想主演演技满分但是real boring ,有童年阴影的男人结婚是为了找个能包容自己的妈?这婚姻太苦涩,所以最后那把狗粮我是不吃的。
她和她的间歇性被迫害妄想症丈夫
「俺は神も占いも信じない。 親に捨てられて、子供の頃にそう決めたんだ。だから、俺達は…もういい…疲れた…」看的时候常有种“这绝对是真实的夏目编剧不可能拥有这份残忍和洞察”的真实感,也因此看得很疼。幸好是尾野来演镜子,她的愣与韧让人由衷相信这句未说完的「俺達」中蕴含的认定。
看了一半弃了,琐碎又没太多生活细节
you'll never know日本人是有多喜欢在那些个精分而又充满才气的文豪的私生活上添油加醋。虽然从史实的角度说编剧对角色的拿捏显得模棱两可了,不过单就剧集来说做得还不错,塑造了一手细腻隽永、附于俗世而又离于俗世的夫妇情谊。
夫妻间的日常斗嘴很欢乐,但是听说真实历史没那么美好。
演技不行
我叔演得傲娇 任性 又可爱。最后一集看到落泪。几位演技都太好了~
女主最佳
虐。越来越烦夏目漱石这阴虚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