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汤姆
Tom of Finland,汤姆的电影,芬兰汤姆(港/台)
导演:多姆·卡如库斯基
主演:佩卡·斯特朗,塞马斯·F·萨金特,Chris Myland,Alf Myreen,Fabian Puregger,劳瑞·提卡宁,Roope Karisto,泰斯托·奥克萨宁,Emanuel Claesson,Henri Keränen,Jessica Grabowsky,Siim Maaten,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瑞典,丹麦,德国,冰岛,美国语言:芬兰语,英语,德语年份:2017
简介:Tom of Finland 的同志情色插画,相信不少人都欣赏过。硕大的肌肉、壮阔的广膊、下体大大的一包,连黑色的皮裤都遮盖不住。电单车、制服、一组组激情动作连环图,教一代代同志血脉沸腾。这是 Tom of Finland 的 传记故事。他本来是一名军官,二次大战时为国家拼死奋战。战后回到芬兰,却因为同志的身份,..详细 >
流水账一样整部电影就停留在了故事表面
总觉得像是LGBT版本的波兰爱经 但远不如后者好看。
love is love!
叙事混杂,主题模糊
每个城市都有(类)森林渔场芬汤笔下的Mr Leather一定程度掀起了健身潮流吧
看完才发现是真人传记。整个电影叙述的阴冷平淡,情节零落,看完有点佩服我自己。
传统的传记片,难怪变成了芬兰建国100周年的纪念影片,也得到了芬兰官方机构的推荐。也许用另外一种拍摄手法,可以既大胆奔放,又自由绚烂,就好像他的作品一样。
走马观花。
最终沦为亚文化群体的小型纪念和狂欢,而九十年代以降的消费文化对皮革文化的消解和收购则完全没有提及,又是一个“我们持续抗争几十年终于迎来了可喜成果”的线性叙述陈词滥调而完全忽略了这段历史过程中的反复与异质性部分。
电影里主角和男友走进军官家,众人回头的一刻一下戳到我。小心翼翼的拉上窗帘罩上台灯互相交换画作,这一切就是文化诞生的过程。电影的最后“谁可以成为汤姆的人,任何人都能成为汤姆的人。感谢图科•拉科松南先生”更是说出了芬兰汤姆的精髓,让每一个喜欢芬兰汤姆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空间。
「We are the children of beautiful mother nature. Straights and gay. All yearning to love.」
文化icon
这么好的母题,却呈现成这样。故事取材不典型,剪辑零碎
感觉还是不够大胆吧...上次错过了英文字幕的放映,这次赫尔辛基电影节终于看到了,结束还有导演的Q&A,可惜约了乒乓没继续听。
入手一套邮票吧~
主旨生硬和肤浅到让我一身冷汗,就:“这,这也行?!”酱。算了 what the hell,起码大概了解到原型是这样一个故事,以及更衣室搭讪顺利到让人掉下眼珠还是对这个结局忍不住微笑。【强行再加一两星
有手艺才有自由
时间跨度很长的电影了,应该是个自传吧算,观感上还是比较舒服的,过度比较流畅
四平八稳,依旧喜欢。
回顾了Tom的人生,从战争的悲叹,到生活的压抑,从漫画中释放压力,到去美国释放自我,经历了艾滋的爆发,隐忍了深藏柜中的抑郁,通过绘画这个窗口,他不仅表现了自己,还向全世界展示了同志情色之美。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插画,满足了多少人内心的幻想,成就了多少同志少年对于爱的渴望。那样的时代,这样的画笔,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