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键四分钟

Vier Minuten,四分钟,琴键四分钟,4分钟,Four Minutes

主演:莫妮卡·布莱布特罗伊,汉娜·赫茨施普龙,里奇·穆勒,贾思敏·塔巴塔拜,施特凡·库尔特,维蒂姆·格洛纳,纳嘉·乌尔,彼得·达沃,安柏·本加德,迪特里希·霍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06

《情键四分钟》剧照

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2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3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4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5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6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3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4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5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6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7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8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19情键四分钟 剧照 NO.20

《情键四分钟》剧情介绍

情键四分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届八十的克鲁格夫人(Monica Bleibtreu)有极深的钢琴造诣,因为藏有不为人知的青春秘密,她六十年来如一日地在一所女囚监狱教授钢琴,不在乎有无薪水,也不在乎学生的多寡。费劲周折将一架崭新的钢琴搬到监狱后,她的钢琴课却因一名学生的自杀面临被终结的危险。 替人顶罪的叛逆女孩杰妮(Hannah Herzsprung)要求学钢琴,但因举止粗鲁遭到克鲁格夫人的拒绝,前者自顾自地弹下流畅、激情、放肆的音符,后者发现她在音乐上不可限量的才华,定下苛刻条件答应教她,又强迫她去参加一个专门挖掘21岁以下的天才钢琴师的大赛。慢慢地,音乐冲破了两人巨大的年龄差距,她们曾受过深重创伤的心灵也渐渐通过彼此获得慰藉,然而,一切并非表面般风平浪静。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胜利的法庭式苍狼雅各布之妻深渊汉娜·蒙塔娜第二季亿万少年的顶级机密关于路易莎罪恶黑名单第十季病毒抗体唐璜赵云传之莫问少年狂第二次被异世界召唤甜蜜湾之恋暗刃潜行吧!奈亚子(新TV版)钢铁斗士至上之法清理门户别逼我动手跨越8年的新娘冰川时代4杀死比尔2不可饶恕待到雨停时暴走财神2鬼女艾拉焦点悬疑文森特与世界的尽头待嫁老爸搜索

《情键四分钟》长篇影评

 1 ) 四分钟的生命

禁锢的身体,自由的灵魂。

当灵魂有所寄托时,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当被束缚的心渴望被释放的那一瞬间,当手指与琴键接触的一霎那,流淌出的音乐仿佛生命在燃烧,璀璨夺目,光芒万丈。

克鲁格夫人带给珍妮的是自由驰骋的音乐天地,是生命中的那束光,一旦看到了,将意义非凡。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生来都有自己的使命。

……你的使命,非常显而易见,让世人看到你的天赋!

”当舞台上响起《A小调协奏曲》,台下是随时候命抓捕她的警察,珍妮肆意的释放着自己的艺术激情,狂放与优雅、激烈与柔情,舒曼与黑人音乐的结合,珍妮弹奏着生命的自由与奔放,她的愤怒与呐喊、疯狂与宣泄都化成琴键上重重一击。

珍妮叛逆的表演结束后,她用最传统的方式谢幕,面向观众席上的克鲁格夫人……有些鸟儿是管不住的,因为它每一片羽翼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2 ) 一瞬燃烧一生的华丽表达

无意中发现的一部德国的影片,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上面的电影宣传画,钢琴、镣铐、女孩构成了一种奇怪的气氛。

使得人想了解那女孩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觉得影片的最后部分堪称精典,也就是杰妮在克鲁格夫人的帮助下,越狱来到德国歌剧院参加钢琴比赛时的那段。

杰妮在局促中缓缓地走上了舞台,在拘谨中静静地坐在琴凳上,开始了她“四分钟”精彩的华彩乐章”,在台下观众的注目下,在随后赶来的狱警的包围中,忘我投入地真情演绎了经典的钢琴曲目,并即兴地加入了老师克鲁格夫人所不喜欢的黑人音乐元素,把整台钢琴都当成了演奏工具,琴弦、琴板,加上自己的皮鞋。

如果人生有绚烂如此的四分钟,即使搭上所有的庸碌平淡悒郁晦暗又何妨?

烟花之绚烂,要得就是那一瞬间冲上云霄,撼天动地,虽然终了落得个粉身碎骨,又算得了什么。

 3 ) 艺术大师

艺术大师,导师是天使,很崇拜,为了音乐,倾其一生,最终她说了谢谢,多么的桀骜不驯,对其确是崇高的敬意。

多少人为了理想,一生所追求不求名利不求回报.天才被她挖撅故事的女主角在我看来,老师胜于一切她默默地付出,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及简的生活确为了艺术从不放弃关于钢琴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家,四分钟。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都是非常美好的

 4 ) crash

電影非常棒,但我堅信,音樂不能救人。

音樂能影響人,但不能改變人那樣濃烈的情感屈膝禮舒曼鋼協,曾經要了我半條命的曲子

 5 ) 高潮过后尽是空虚

豆瓣上的评分总是有些偏激,有些片子离奇的高,有些片子一水的低,过度“文艺”和鄙视商业,偏爱冷门并贬低大众,倾向海外瞧不上大陆,种种作态已经到了有些让人受不了的地步(当然我也多少有这个问题)。

这个片子在IMDb上的评分是7.2分,共3128票,而在豆瓣上是8.5分,包括我共4203人评分(截止2012年3月5日)。

如果这些人都再上IMDb评一次,评分也许会冲到7.8左右。

随便列几部IMDb得分7.8的影片(这几部在IMDb投票数都大于5万)及其[豆瓣得分]:《当幸福来敲门》[豆瓣8.8]、《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豆瓣8.7]、《赛末点》[豆瓣8.0]、《幸运数字斯莱文》[豆瓣7.4]、《蝴蝶效应》[豆瓣8.6]、《东方的承诺》[豆瓣7.4]。

以上的片子得到7.8,我表示都能接受。

但要是这个片子在IMDb得到7.8,我就会觉得不爽了。

因为这么好的材料,才炒出这盘菜,实在是可惜。

有二战、迫害、拉拉这些政治敏感元素,有乱伦强奸未成年少女、监狱、自杀、流产这些人伦敏感元素,还有昔日钢琴家拯救迷途罪犯、天才钢琴少女重新焕发光芒、底层狱卒突破自我追求文艺这些人性敏感元素。

大概就是料太足,导演挑花了眼,难以取舍,最后胡乱纠结了一通还是没能理出主脉,只是用教琴、比赛的毛衣针穿起了一个满是疙瘩的毛球。

(当然很有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我猜是野心重些了吧。

女老师的部分,年轻时拉拉的经历及爱情不幸与现在要教女孩琴有何关系,为何要不断插入回忆?

除了说明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背负着沉重的记忆,徒然老去且无所依以外,教琴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女孩的部分,极度自我和强硬的态度是因为幼年的痛苦遭遇和少年时的被欺骗和抛弃,拒绝他人是因为外界一次一次摧残了她。

但弹琴是为了什么呢?

重生?

解脱?

向世界控诉?

因为包括柔软内心的坚硬的壳被女老师融化?

可是到最后不也是既没有放下也没有得到救赎?

狱卒的部分,诚实而谦卑的人却因为天资不好而遭到冷遇和蔑视,期望获得肯定而不断努力最后却还是没有换来成功和认同,反而因此而失去理智。

反而这条线倒是说得清清楚楚,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而向狱卒这种普通人终究还是逃不开悲剧收场,参加节目失败没有获得任何安慰,到头因感到被人轻视而失去理智犯了错还要自己反省,并以扛着丢掉饭碗的风险去协助越狱来补偿。

所以它是在说世界就是不平等,没有天分的人就该被唾弃?

女老师正直而富有同情心,还在为当年没有敢于承认自己与同性女共*党的恋人关系而忏悔,甚至因为得知少女的“罪行”而毅然决定放弃对这个天才少女继续教学。

可她就是不肯正眼看狱卒,甚至对她的女儿也同样刻薄。

而影片最后,少女向女老师行屈膝礼,不正是在说明,这个老女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歧视他人的人么?

她坐在教堂的高处歧视下面的罪犯,用莫扎特、舒曼歧视黑人音乐,用对教琴的全心投入歧视没有天分的狱卒,她就这样,傲慢地歧视被她认为是劣等的一切对象。

这个老不死的,人生的高潮在二战时就终结了,只剩下无尽空虚,无处宣泄。

如同这部电影,刻意营造的高潮结束后,也就是观众散场,少女被抓,剧院重新归于平静。

 6 ) 剧本差劲的原因

1.交代老太太的过去,在这个故事里减分,因为这不是一部关于老太太的电影,要讲老太太和女主的交互,就必须聚焦在老太太和女主的交互上。

2.女主为何热爱音乐?

完全没说清楚,加的人设,被强奸,杀人,对她有何影响?

和音乐有什么关系,没交代。

剧本的缺失。

3.二战那个莫名其妙。

不是必须和战争扯上关系,才叫深度。

4.喜欢爵士就要反古典?

显然对音乐缺乏审美和理解。

女主既然是音乐天才,她显然对古典也是能够欣赏的,只是她更喜欢爵士,并且她绝不会因为喜欢爵士就去贬低古典,因为古典音乐也是可以自由的。

音乐本身就很自由。

5.老太太在对女主的琴技的教化上,好像没起什么作用。

因为女主最后的炫技都是她本身具有的能力。

那么整部剧变成了“我弹琴好屌,有个老太太来教我,但没啥用,我的屌和她无关”,那么她俩的互动有何意义?

如果老太太是对女主心灵上的教化,这能说通,但电影显然没有拍出这一点来,莫名其妙地闪回弱化了最后鞠躬的力度。

6.导演显然没想好要拍什么,没分清主次。

是想拍女主的心灵自由?

那么她的自由表现在生死攸关的比赛上,炫技(瞎胡闹)?

(虽然不叫瞎胡闹,但女主显然没把这个比赛当回事)是想拍老太太对女主的教化?

理由看上一段。

7.弹完琴,观众愣了几秒钟,鼓掌——太老气太过时太俗气的桥段。

看看爆裂鼓手。

而且在当时,观众的反应根本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老太太的反应,镜头应该马上给老太太,观众的掌声可以由声音给出。

 7 ) 四分钟,生命的宣泄与释放

《四分钟》是偶尔淘到的片子。

看完了,浮在脑子里的就是许巍的《两天》,一天是为了生,一天是为了死。

而德国导演克里斯·克劳斯把这两天浓缩到了《四分钟》。

  《四分钟》是部德国电影,描写的是80岁的同性恋钢琴教师和狱中音乐天才Jenny的故事,Jenny从小远离父母,替流氓男朋友顶替杀人罪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又失去腹中胎儿。

  钢琴老师尽管3年没有领到薪水,但是对音乐的爱激励着她继续教授监狱囚犯,直到遇到了Jenny。

这是两代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古典音乐与黑人音乐,文静与粗鲁,冷静与疯狂。

她用钢琴将Jenny一步步引向了德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给了她难得的四分钟和舞台,向世人展现她的天赋,她对音乐的爱和梦,以及她对传统的反叛。

  影片有着德国电影特有的冷静和理性,但是也能感觉到导演对艺术自身的探讨,思考和追求。

如果说这是个试验性的电影也不为过。

  影片中最精彩的是最后的四分钟,当她奔向舞台的时候,没有了舒曼,与之对立的是融合了黑人音乐风格的疯狂演奏,她发挥了现场所有可以用的包括钢琴的键盘,踏板,琴弦和共鸣板,以及她的皮靴,还有来自内心愤懑发泄的砸琴响声,恰到好处而又淋漓尽致,在这四分钟,你会甘愿随着她堕落和愤怒,颠覆和呐喊。

  在这一刻,正如钢琴教师说的“我只关乎音乐”。

不关乎背景,音乐在这一刻打动的是每个人的心灵,而不是演奏者的个人背景。

  

 8 ) 四分钟:欧洲出品

最近喜欢的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在监狱里的教钢琴的老太太——克鲁格夫人和弹钢琴的女犯人——杰妮,情节简单,每个人物却都有丰丰实实的个性,欧洲片范儿。

镜头里同样有电影人的梦想,却一丁儿也不闷。

难得的好电影,写东西给她。

第一分钟:如果这样一个故事,如果给美国人拍。

电影的着重点该是少年的叛逆以及神奇的天分。

监狱里的少女,才华出众、性格叛逆,但个性一定要勇敢、坚韧,最后一刻,她用勇气、毅力、友谊以及智慧赢得了比赛,沉冤得雪——一场伟大的美国梦翻版。

如果给日本来拍。

电影会讲奋斗、讲师生情。

教钢琴的老师需得找个帅哥才好,然后是奋斗,aZa aZa Fighting,中途可以插进一个监狱长的女儿之类的反面角色。

结局可以是完美的圆满,也可以有个人得个绝症什么的。

励志或是催泪,看导演和编剧的安排了。

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极擅长讲那些情节简单、人物单纯,却激励人心的故事。

一部电影,要有清晰主题和主线,讲一个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描述的故事吧,不要给写内容简介的人制造麻烦。

能把故事讲好,已经足够作为流水线电影工厂里优秀的专业人士了。

可是,拍这个故事的,是个德国人。

于是,女孩杰妮个性孤僻,却对钢琴感情热烈、无法自控,或者,她压根不想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实上,她根本不需一个老师循循善诱——钢琴是她表达感情的方式。

甚至,她的音乐,电影内或是电影外的观众会否喜欢,她已经懒得考虑。

我喜欢这里面隐含的价值观:不讨好什么人,只是为自己的感受张扬地活着,即使只是个女囚。

钢琴教师克鲁格夫人个性孤僻,却是极好的老派规矩。

用钢琴曲的名称对话;矜持、保守,扣子扣到颈下最后一颗;见到小姑娘的第一句问话是:“能摆个妙极的屈膝礼吗?

”;极度鄙视年轻人的音乐,她说:“黑人音乐不值一提”。

做杰妮的老师,她“不是教你做人”,仅仅因为她认为这个女孩有才华。

却也会在大赛前劝杰妮:“你的工作,清楚得像明朗的天。

”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德文原话感觉如何,中文译过来,端得是味道十足。

我总在回味,杰妮最后四分钟疯狂演奏结束后,克鲁格夫人的表情:乱七八糟却层次感异常清晰,她的眉头先皱起来;而后随着大家起立鼓掌,她眉头舒展开来。

是终于接受“黑人音乐”了吗?

就像她自己也曾说过的,“黑人音乐不值一提,但他们,不同寻常”。

当然,为了不让克鲁格夫人变成太过寻常的老学究,导演特意安排她,年轻时候,作为一个同性恋。

可惜,在我看来,这个安排,仿佛可有可无。

再举个优点罢,电影镜头的运用:主角与人打斗,要体现其暴虐性格的时刻,镜头切给一只飞蛾。

一粒葵花子大小的飞蛾,飞不起来了,在光洁的钢琴面上拼命振动着翅膀。

垂死的小虫子,是个隐晦的小小譬喻。

第二分钟:开头、结尾开头:天空,飞鸟,镜头下拉,电网,昏暗的房间。

监狱的栅栏门,一个女犯吊在门框上,同室的狱友无意中醒来。

看了尸体一眼,正欲继续睡,忽然想起来,摸女尸的口袋,掏出一支烟。

闻一闻,这才起身按铃叫看守。

这间牢房里活着的人是杰妮,等看守的空儿,镜头打给了窗户旁的杰妮,上翻的嘴唇,嘴角和额头都带着血痕,目光中是麻木和不耐烦。

很不错的开头,有悬念,味道十足,但我找到了一处小小的bug。

杰妮摸女尸口袋时,穿的是蓝黑囚服,等镜头打到她脸上时,她身上变成了蓝绿格子的衬衫——影片中,她通常穿这件。

两件衣服的出现,时间间隔太短,换衣,仿佛来不及。

结尾:杰妮与克鲁格夫人对视,杰妮温婉地笑,这是她在影片中惟一一次。

穿件黑的露背小晚装,两条细黑带子搭在后背的蝴蝶骨上,杰妮右脚迈出,行了个妙极的屈膝礼,谢幕,弯腰的一刻,两名狱警上前,为她带上手铐。

我喜欢这个结局。

努力,经受了诸多的苦难,这样做,大多时候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偶尔,却只是为了梦想,为了心中的骄傲。

这种时刻,值得记录。

第三分钟:配角丰衣足食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长大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里,每一个人物都有机会蓬勃地生长。

每个人物都只是他自己,而不是某一类。

这样的电影,主题也许会略显隐晦,气场却辛辣、强烈。

胖胖的看守莫兹,却有一颗附庸风雅的心。

与克鲁格夫人用曲名对话,虽然对不上来是寻常,却从不懈怠。

我喜欢这样憨憨的人,也许不能够真正理解音乐,却对那个世界有纯正的崇敬。

莫兹被杰妮打伤的那次,在医院躺了很久。

他不是没有忌恨,那个伤过他的女孩——那个垃圾,却极被他崇敬的克鲁格夫人看中。

他忍了又忍,把钢琴锁上,在狱友整治杰妮时保持沉默。

最后一刻,却还是他他,偷偷把杰妮带了出来,让这个女孩得以在4小时后去参加钢琴比赛,剧情得以发展。

克劳拉,仿佛是莫兹的女孩,梳着小辫儿的极小的小姑娘,却坚持不行屈膝舞,她不喜欢克鲁格夫人,那个古古怪怪的老太太。

杰妮最后四分钟的疯狂表演结束,观众先是沉默,然后起立、掌声甚至有口哨,现场的情景,绝对不是古典音乐会上整齐的掌声,更像一场流行音乐会的狂热的结尾。

监狱的官员们,在会议中,他们问克鲁格夫人。

“杰妮如果获胜会如何?

”答:“那是伟大的胜利。

”“对于你,但是。。。。。。

”这个关于本故事的譬喻,一个女囚,即使她能取胜,又如何?

对于两个主角自身毫无意义,也许,这个故事最大的意义,仅仅是打动了听到这个故事的人。

第四分钟:音乐音乐 ,这是我不了解的东西。

我只想说,这部片的音乐不是单弱的美,更多的是震撼。

就这句话罢!

 9 ) Das ist eine Aufgabe

人们把自己分类,一劳永逸。

一个同性恋没有爱人存在于这世上时,她是同性恋么?

一个没有行凶的人被关在监狱里,她是罪犯么?

电影是一个关于同性恋和罪犯的故事。

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曾爱过一个姑娘,这姑娘被纳粹绞死了。

行刑地的原址上盖起一座监狱,五十多年后一个年轻姑娘就在这儿坐牢。

五十多年里,老人一直任监狱的钢琴教师。

同性恋和囚犯──都是与世隔绝的人,勉强存活于自己的虚妄里。

老人要妥协的对象死了,罪犯不剩什么能妥协。

所以这不是一部与什么斗争的电影,只是说出一个真相──每个人都各活各的。

我喜欢没有对立的电影,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的感情和方式永远最有力量。

我也喜欢只有高潮的电影,因为开始和结束难免相同,电影的责任是把一个激越的时刻浓缩再放大,而永恒只有在这里才能找的到。

电影叫四分钟。

囚犯在钢琴比赛上的报名曲目是舒曼的A小调钢琴奏鸣曲,演奏时间四分钟。

影片最后女孩在德国歌剧院举办的决赛中将她一直以来可寄托灵魂的黑人音乐与舒曼贯穿在一起,完全释放了自己。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片段,仅仅是边弹琴边拍打三角钢琴的琴盖已经令人血脉贲张,加上老人连饮红酒的特写,的确淋漓尽致。

不过这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不是么?

有一个舞台,做自己。

打动我的片段则是没有空间做自己的时候。

她的双手被反铐于背后演奏,她在牢房的木头桌子上刻钢琴键盘。

那种通过打磨与否来表示黑白键的乐器平面而无声,因此她的投入令我无比动容。

要在这个庸碌的世界上掘一个洞给自己,向着死亡生活。

一定要坚持。

钢琴教师的形象和伯格曼《秋天奏鸣曲》里的女儿几乎一模一样。

梳得十分紧的头发,巨大的额头,古板的眼镜,没有光泽仿佛削过一样的面庞,以及对温情的渴望与躲闪。

她是个踽踽独行的人。

她毫不讳言她的自私,爱人死了,只剩音乐,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或者说是临死前的事情。

她怀着歉意颤抖着但直白地告诉囚犯:我从一开始就说了,我不是为你。

因此她不能接受黑人音乐,不能接受对她和钢琴的不尊重,不能接受对于她过去恋情的轻蔑。

然而,她偶有吃力地妥协的时候,会被小姑娘搂着局促地起舞,会为最后那段黑人舒曼落泪──这两个人只是在各自的道路上有几点交集,那些瞬间完成了永恒。

我说过,自然而然的发生总是最有力量。

这个世界是为天才准备的,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即那些最纯粹的东西。

电影中最好的一部分就是所有平常人的出现,他们是幸运的,他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为自己的愤恨报复,他们的世界总是大而宽敞的。

导演的小花招随处可见,可他那么真诚地跳着舞,让我无法讨厌他对电影的干涉。

 10 ) 再有天赋,不努力也是白费

不喜欢这种电影,女主角虽然有极高的音乐天赋。

可是冲动、放荡不羁、骄横、不自爱。。。。

种种恶习。。

对于我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任。

这种人不配有这样的天赋,真应该早点死。

看的时候我就想狱友怎么不弄死她呢 ?

我们同情弱者,但是不同情不努力生活的人。

试想,如果没有遇到伯乐,她就这么在监狱里待一辈子了,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性情,自己的选择买单,这样的人真的不值得同情?

所以看到一大半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鲁迅先生评价润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人生有很多选择,她可以选择不去替别人顶罪,可以选择和狱友和平相处,可以选择接受爸爸的帮助,但是她都没有。

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要不是抓住最后一次比赛的机会,也许真的没有机会了。

好在她抓住了。

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此片给我最大感觉就是:指望破鞋扎了脚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不是我恶毒,这是真实感受。

《情键四分钟》短评

如果不是最后掌声雷动,应该可以打四星。

9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德语对白,字幕不给力,看的很昏迷

10分钟前
  • 多多
  • 还行

112m一点也不漫长,和着钢琴声的长镜头上来就把我震撼了,接着和风细雨下的暗涌激流。四分钟戴着手铐背对演奏的爆发,四分钟不按常理出牌天才式的爆发,完美屈膝礼的寓意,两段错线的故事交叉,杰尼的眼睛,一切都太引人入胜,即使已经过了一夜,心还在颤抖,太后悔让这么好的片子一直在硬盘躺着

15分钟前
  • dum没头脑
  • 力荐

I don't give a shit about my life, but I did it for you

16分钟前
  • Ambrosio
  • 推荐

战争夺去她的巅峰,她于是有了偏执的理由,堂而皇之利用他人并宣称不在乎人性救赎。附着于他人,她最终得逞,为非自身的成功而骄傲,与当年被纳粹审讯并抛弃爱人的那个自己没有任何不同,仍然是个可以谈论古典高雅,却目中无人的躯壳,她的艺术没有人味。拖沓,作呕,乱晃,奇葩的虚化,演技好。

20分钟前
  • 我不在这
  • 较差

真不喜欢德国电影

24分钟前
  • Orpheus
  • 较差

钢琴教师发现女囚竟然有天赋异禀的杰妮,但杰妮性情暴躁难驯,相处的过程逐渐相互了解,闪回钢琴教师年轻时女恋人被纳粹行刑交代为何一直留在此处,也发现杰妮并非真正杀人凶手,而是替男友定罪,还被养父强暴过的经历。汉娜演的很好,那种愤怒表达的淋漓尽致,据说片中solo是她自己完成的,敬佩。

2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通篇就是为了最后四分钟的演奏,电影告诉我不要试图和罪犯讲道理,更不要尝试去改变他们。

34分钟前
  • 邪恶兔
  • 还行

评分8.5,虚高

37分钟前
  • 我爱小宏
  • 较差

用得来不易的四分钟演奏出心灵的声音,饱受折磨的灵魂在音乐中得到救赎。

41分钟前
  • 龙猫
  • 还行

《情键四分钟》是被海报吸引去的,倒叙、追忆穿插的时时刻刻,打乱了女钢琴家的晦涩欲求。“我们不在乎对方,只是音乐。”朵拉着脸的时候回头想想,忠于一人一点不坏。

46分钟前
  • 黑水你个大妹只
  • 还行

没有达到预期,可能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来感受。喜欢拍法,但感觉人物上并未完全立好,包括克鲁格夫人和杰妮,两人的故事对于其选择都没有太好的补充和推进(也可能只是没有打动到我),最后的演奏之后的行礼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琴键四分钟竟然真的以这样四分钟收场。

50分钟前
  • 苦焰
  • 还行

文艺片,一个执拗老人心灵的救赎,一个叛逆少女寻找慰藉

51分钟前
  • 苍耳
  • 还行

= = 老师年轻时候搅基和她喜欢老师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清不楚的 看着心烦

54分钟前
  • Fishman
  • 还行

严重过誉,剧情支离破碎又不能突显主题,女主角从头到尾未能引起我的共鸣,只能理解打高分的都是冲着最后四分钟的

58分钟前
  • 青木凛
  • 较差

结局妥妥的看哭了,最后那个定格的画面很值得仔细品味

1小时前
  • Melisa。
  • 推荐

基友好眼力,买了这张票。影罢居然有导演交流环节。翻译妹子怕是个半调子,连lesbian都翻成homosexual。获得惟一一个提问名额的宠儿大大咧咧问,这影片里加了百合有必要么?Kraus轻轻微笑,说:“爱有很多种形式呀。”于是那最后四分钟消解一切的迷狂演奏、前辈举杯后辈致敬的一刻怕要永留脑际了。

1小时前
  • 亲爱的猥琐猪
  • 力荐

又一部有关钢琴的作品,但稍欠火候和张力。小品级别。

1小时前
  • mmpip
  • 还行

堆砌式地把一些看似深刻的元素聚拢在一起,目的性太强以致根本不流畅

1小时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还行

虽然是双线穿插,但整体故事讲得很生硬,特别情感转折点的牵强,欠却抓人的细腻,略点了一些支线情节,更专注于两个人交往的碰撞与火花上,塑造的人物却比较单薄,激化的矛盾始终构建在难以忘却的过去和痛苦的回忆中,堆砌的符号元素太芜杂

1小时前
  • Y字头上一个V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