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枪手》这部电影曾经刷屏了很长时间。
当然,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主角们的思维套路: 这个世界如此不公,再是个天才也只能给富人打工。
这种思维套路像极了国内的"读书无用论": 读书有什么用?
还不如一个卖煎饼的赚的多。
事实上,受教育程度与成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平庸的人各有各的平庸,而成功却有相似的套路。
这也是《亿万少年的顶级秘密》要给大家上的一课。
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简单,它以泰国海苔大王伊提帕·柯彭温奇为原型,讲述了一个辍学少年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那么,一个成功者究竟有哪些秘密呢?
01少年伊提帕偶然一次卖出自己的游戏装备,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他用赚到的钱买了一辆车,四处用钱找人情,那叫一个人生得意马蹄急。
尝到了赚钱的快感和成就感之后,他从此走上了做生意之路。
然而,社会对他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他贩卖DVD游戏机被人用假货骗;偷卖老爸价值几百万的古董佛牌,因为不懂行情被人低价收去;卖糖炒栗子被商场赶出去......几次做生意都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而失败。
可我们看看少年是怎么做的?
一条路走不通,他就去找另一条路。
他是一个problem killer(问题解决者),遇到困难就去找方法,将困难一个个趟平。
以糖炒栗子为例,为了找出一种最佳口味,他跑到市场上去观摩学习,如何选栗子,如何翻炒,如何喷水,他把从别人那里学到的经验总结在一起,不断实验,最终炒出了好吃的栗子。
到了促销的环节,他又跑到市场上学习别人的销售技巧,拿着小本子一点点记下来,并实际应用起来,糖炒栗子一度销量极高。
做海苔生意,一遍又一遍的调试口味,跑7-11谈合作,听取别人意见,重新设计包装,用2个月时间建工厂,一点点改进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终于成功。
成功秘密一: 成功者找出路,平凡人找退路。
换句话说,成功者都是问题解决者。
02当你选择了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时,身边总会充满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比如少年的父母和女朋友,他们总是希望少年回到校园好好读书,毕业后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这在他们看来是最稳妥的人生。
少年是不同意的。
他心里清楚,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所以,考试中手机铃声响起,他稍作犹豫便离开了考场去打理自己的生意。
唯一支持他的是唐叔。
唐叔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他做生意,后来全部砸进去了也没有离开他。
在海苔生意又一次遇到挫折时,塔沮丧的说,如果我们走失败了怎么办?
唐叔说,别想那么多,没人知道以后的事。
塔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想清楚。
唐叔却说,那是好事。
如果你想太多,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是啊,如果人总想要一个两全之法,找到最稳妥的一条路,那么行动一定是受限的。
如这个故事的原型人物伊帕提所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你必须相信自己办得到,并愿意为它挣扎。
假如等钱都到位才创业,也许我根本不会再有如此大好的机会。
”成功秘密二: 成功者都是敢于冒险,善于主动出击,勇于尝试的行动派。
03《天才枪手》里的穷学生只看到社会不公平的一面,但如果放到更大的一个时空纬度,他们会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公平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
在《亿万少年的顶级秘密》里,塔给所有抱怨社会不公的人上了一课。
塔虽然是一个富二代,但是他的创业过程却未用过父亲一分钱。
他是白手起家,资金问题都是自己解决的。
塔做生意也是一个人慢慢摸索,一次次被欺骗,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自己站起来。
父亲破产,欠下巨额债务,父母跑路,只有一个年老的唐叔陪他留下。
碰过多少壁,吃过多少苦,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挣扎了多少个日夜,才等到拨云见日的这一天。
恐怕这是那些平凡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承受的艰辛。
所有人都嫉妒别人成功,但是人家来时走的路换他走一遍却不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苦难和挫折的滋味并不好受,但能够承受这些风险和压力的人,才配享受成功的富足与荣耀。
塔的创业史十分艰辛,遇到的每一次打击足以让普通人半路放弃。
但是塔没有被击倒,他以失败与挫折为汲养,并从中涅槃成长,迅速成长成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人,26岁即问鼎泰国顶级富豪。
成功秘密三 : 足够坚韧,经得起挫折磨难,才等得起成功莅临。
04当然,成功是很多偶然与必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电影中,我们也能找出更多线索。
总归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然而,这部电影要传授的顶级秘密却不是以上三点,而是一种创业思维。
想要做一个顶级的成功者,一定要有创业思维,而不是打工思维。
塔之所以年少成功,在于他放弃了学业,一头心思专注创业做生意,因此才能发现商机,走上致富之路。
《天才枪手》里BANK走上歪路,企图将作弊做成一门生意,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业思维。
不过这生意却是不正当的。
在《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里提到,想要具有绝对的竞争力,就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创新,从0到1,从无到有。
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讲的其实也是一种创业思维。
这种思维如此重要,以至于让其他因素都变成了成功路上的陪跑。
细数世界上的顶级富豪,无一不是具有创业思维的成功人格。
所以,如果我们一定要从成功者身上学习什么,那一定是先转化思维。
当你有了创业的想法,才能自动转换思维模式,不是吗?
05最后再说下这个电影。
这部电影其实有些细节演绎的并不完美,甚至有点烂尾。
电影的故事是倒叙模式,从主角在银行借贷开始回忆自己的创业过程,是倒叙。
直到接上了借贷时的时间段,故事差不多已近尾声。
这一点如果放在现实中,却有点不现实,很突兀。
再者,讲塔的创业史时,前面的每一步都有讲清楚。
而到了让塔功成名就的海苔事业时,就明显加快了进程,在卫生安全环节直接跳到了成功的结局。
如果不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简直让人以为是主角光环加身,剧情硬凹成这样。
细节处理的不够好,导致前重后轻,故事走向疲软,甚至高潮来临时,让人没有一点期待感。
也可能是创作团队觉得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够励志了呢。
佛曰,不可说。
-END-
这部电影是描写一个19岁小男孩,拥有着天赋异禀的创业头脑,通过不段的努力和不畏面对困难,最后成功的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并替父亲还了4千万的债务,其中不乏温情感人的镜头,对于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很适合去看这样一部片子,创业的艰辛是可以想象的,但能否坚持就要靠实际的毅力和魄力。
我看过的描写创业的片子,最后都是得出同一个结论,恒心和头脑俱佳才能成事,面对商机不能盲目,要靠充沛的知识和稳健步子去实施,最重要的也要有创业的激情。
近几年,我国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找工作难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
既然找工作这么难,换一个思路,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不就可以了吗?
《亿万少年的顶级机密》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影片中的男主在19岁的时候,通过卖海苔成为亿万富翁。
通过这部影片,年轻的创业家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以便自己将来更好地创业?
以下6点建议给大家做参考。
1. 如果你觉得可以致富,你就一定可以致富;如果你自信可以成功,你就绝对能够成功。
如果把社会上的人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这三类:商人,公务员,工薪阶层。
这三类人有着很明显的性格差异,比如说挣钱,商人第一想法是看看现在市场上还有没有空缺可以填补,如果有,就根据市场需求创办公司。
公务员大多是进入国企,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然后再在体制内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反正不会离开公司。
工薪阶层就更简单了,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整体收入也普遍是最低的。
这么多年与商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商人哪怕是在最穷的时候,也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变成富人,就是这股毅力,让商人在社会中不断地受挫,不断地进化,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起爸爸小时候卖水果时,有一个老外拿着美金买水果,由于水果摊的老板们都不认识美金,都不愿接受,我爸就接受了,并且一美金当作一块钱结账。
你看,哪怕财富就摆在你面前,你不认识他,财富最后也会选择离开。
2. 永不放弃(Never Give Up)这个世界上的有钱人永远是少数,是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你努力了,你就会获得成功,但是,不努力,你就肯定不会成功。
每当我陷入低谷的时候,我总是拿麦当劳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告诉自己坚持下去。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 克洛克在52岁的时候发现当时麦当劳兄弟的运营模式能大获成功,在1961年,克洛克最终说服麦当劳兄弟以270万美金的价格将餐馆转让给自己,从此开启了麦当劳全美甚至全球开店的浪潮。
克洛克去世之后,人们从他麦当劳总部办公室的座右铭里,发现了这样几句话:"才华"不能: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
"天才"不能: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
"教育"不能: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
只有恒心加决心才是万能的。
3. 如果想太多,就走不到这一步了。
这世上有两种人代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莽夫,他们做事很积极,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从未考虑过自己能否承担失败之后的后果,俗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另一种就是懦夫,他们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深思熟虑,要把每一步都想清楚明白,没做好准备之前绝不轻易行动,这种人不会犯什么大错,但也很难取得很大的成就,因为在你还在思考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行动并走在你前面了。
之前上亚马逊课程的时候,老师常说这么一句话:“朦胧的正确要比精准的错误好。
”在亚马逊上卖产品,最重要的是选品,选品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随着亚马逊的不断发展,亚马逊卖家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大部分想要在亚马逊上做事业的人,都会选择FBA模式——也就是先把货送到亚马逊仓储,然后再在亚马逊上销售。
这就有一个隐患,一旦产品销售不出去,卖家将要承担巨额损失。
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许多卖家在选品上精挑细选,尽量避免任何错误或疏忽。
但如果一个人小心翼翼过头了,就容易犯一个毛病,总是想太多,并且越想越恐怖,最后就卡在选品上面,迟迟不敢走下一步。
所有创业者无一例外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你连一点抗风险的能力都没有,那你还是乖乖回去上班吧。
4. 把所有的挑战都当作“机会”。
人在什么时候成长得最快?
逆境还是顺境?
我觉得是逆境的时候。
当一个人处在顺境的时候,他往往会有一种幻觉,总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做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傻逼,做什么都是错的。
当一个人处在逆境的时候,他开始学会反思,总结自己以前过往的经验,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有待优化。
这个时候的他开始怀疑自己,小心翼翼地在现实中验证自己的想法,虽没有了当初的冲动,但多了一份成熟稳重。
创业是一条铺满荆棘的道路,前行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成功之后就是天堂乐园。
大多数平凡人不愿承担过多的风险,总想着安安稳稳,平平淡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虽然羡慕有钱人的生活,但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
我国的高考严格按照高考成绩来排名,以前觉得这样做太片面,现在觉得这么做有一定的道理。
我相信每一个优秀的学生,总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学科,面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学霸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弱势学科,最后整体成绩还是名列前茅。
工作中也一样,我们不可能喜欢职场上的所有事情,但如果你一遇到挫折就放弃,那你就不会成功,最后成为平庸之辈。
5. 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
很多人在读书期间,有这么一个毛病,就是平时考试都考得很好,一遇到重要的考试,总是考得比平时差。
这就是心态问题,人在紧张的时候,总爱出错。
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的犯错成本有限,或许一次失败就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衰落。
这在创业领域更加明显,我们从零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5-10年时间,但是一个企业从遇到危机到最后破产,往往只用1-3年。
以前我就一直好奇,为啥将军比士兵重要?
那些冲锋陷阵,走在第一线的都是士兵,他们随时随地冒着生命危险,可是他们的地位不如坐在后面的将军。
直到长大后才明白,一个士兵可以短时间内培养,而一个优秀的将军则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实战经历。
而一个国家的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最终依靠的都是背后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他们保证了整个国家和企业的基本运营。
6. 做生意就像打电玩,要一关一关打上去,想成为最高等级的赢家,就必须持续玩下去。
凡事都离不开坚持,小时候我们就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小兔子最开始跑在前面,总觉得乌龟跟不上自己,就跑到一边睡觉,结果乌龟慢慢地跑上来,最终超越兔子并赢得了比赛。
爱迪生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虽然那1%的灵感至关重要,但你光有灵感,什么都不做,就坐在那里干想,你也做不出什么事业。
我会中日英法四门语言,知道的人都说我厉害,但这其中的坚持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日语N1(最高等级)考了5次,前四次都失败,最后一次才成功。
如果我在前三次就放弃了,那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日语老师。
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之所以越到后面越难,我想是因为他们满足了,在创业初期,因为穷,想要挣钱,所以逼迫自己努力上进,后来挣到钱了,特别是有房有车之后,就想过安稳日子,享受生活,但因为中小企业原本抗风险能力就不够,所以一遇到什么金融危机,中小企业也最先被淘汰出局。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之前君君看到过一条新闻:卖皮肤一天赚1.5亿。
这不免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得扒多少皮啊?!
看来向金钱低头的人,并不只我一个啊。
结果我点进去一看,才知道那个人卖的是王者荣耀的皮肤……
好吧,这也并不奇怪(卖人的皮肤才奇怪好伐)——毕竟越来越多的人,都靠网络游戏来消遣时间了。
君君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主人公也是在游戏中发家的;只不过,他把游戏戒了以后,成为了亿万富翁:《亿万少年的顶级机密》| 2011豆瓣7.4
不要以为这部电影只是一碗励志鸡汤——它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讲述了穷屌丝伊提帕·柯彭温奇,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最终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
(伊提帕·柯彭温奇本人照片)影片一开场,男主就展现出了他“坏学生”的一面:上课打网游,
课本直接用来垫鼠标,
(相信很多人都有拿课本垫电脑的经历吧,就算没有垫电脑,也一定压过泡面!
)而男主,马上就靠着打网游卖装备,月入40万,发家致富,还买起了豪车。
就连犯了错被学校老师请去“喝茶”,都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犯了错还想贿赂的老师,逃避学校追究责任。
(你这么叼,你家里人知道吗)不过常言道“秀死快”,果然好景不长,男主的游戏账号因为倒卖装备,很快就被封了。
断了发财之路后,男主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屌丝:高中就辍学,没有文化,更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甚至三天两头被人骗。
他想倒买倒卖DVD机,却拿到了500台山寨货,黑心的商家不仅不提供售后服务,还扇了男主一耳光。
他想卖炒栗子,不仅用自己剩余的钱,租了一台炒栗子的机器,
还跑了各个店,一家家地学习如何炒出好吃的栗子。
一切都筹备完善,他的炒栗子摊位终于开了起来,生意也相当不错。
当我们都以为这次男主就要成功的时候——因为炒栗子时产生的烟雾,影响到了商场的天花板,男主的摊位被商场强行关了……
祸不单行,父亲的生意也在这时候失败,家里破产了。
父母因为欠下巨款,不得已要逃到我们大天朝来了……
或许放在以前,男主还可以仗着家里有钱,不在乎投资失败;但是这次之后,他不会再有任何退路了。
但他也不会因此退缩——他想帮父母还债,想把父母从国外接回家,这一切,都需要靠他自己来实现了。
于是他又寻找了另一个商机——海苔零食。
他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甚至卖掉了用来打游戏的电脑,不断尝试炸出好吃的海苔……直到手臂上全是油水烫伤的包。
在数万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炸出了又好吃又不油腻的海苔,克服了海苔保鲜的问题,取得了与便利店7-eleven的合作……
当便利店那边决定考察他的海苔加工工厂时,他临时利用父亲的工厂(已经被银行查封、没收),进行了简单的装修。
甚至在检查人来的时候,油漆都还没有干……
当最后工厂被检查方通过,男主连夜把海苔产品做出来,在凌晨送往便利店仓库后,他留着鼻血,面对着朝阳,给父亲拨通了电话:你和妈妈可以回家了!
是的,他有能力偿还父母的巨额债务,父母再也不用躲在国外了。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确确实实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男主的原型就是“小老板海苔”的创始人,伊提帕。
和影片剧情一样,他17岁沉迷网游辍学在家,18岁家里破产,19岁开始自己创业,到了23岁,他还清了家里几千万的债务。
并在26岁,就成为了亿万富翁,成为了全泰国最年轻的老板。
但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或有才能,也不是靠天时地利人和就能做到的,而是他的坚韧和忍耐。
正如影片中所说的:我才不会因为这点苦就轻言放弃。
也正是这份不放弃,让他能在一次次失败后,立马找办法解决问题,没有一丝抱怨。
比如便利店指出他工厂存在的问题时,他也当场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便利店说他的产品包装太大之后,他连夜找人改,第二天就将改良的包装送到合作商面前。
因此,伊提帕今天的一切,都是通过不断的失败、学习和改进得来的。
也许你在看电影前半段的时候,会觉得伊提帕很傻很天真,总是被人骗,什么事都做不好;但当你看到后面,你会被他感动;到影片结束,你会思考,思考自己这么多年来,又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不需要伊提帕主一样拼命创业,也并不是每一个拼命的人,都能取得成功。
但我们至少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否则,我们永远都只会在原地踏步。
#马特焕新#之钱钱狗计划第二周的任务,先看完《富爸爸财务自由》,再回头看这部电影,颇有感触。
小塔应该算是B象限的人,他开办了自己的海苔加工厂,并借助7-11的网点把它卖到泰国各地。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B象限的人有哪些特点。
说实话,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小塔是典型的学困生。
对于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没有大学录取,最后只能进入昂贵的私立学校。
即便如此,他真正在教室里听课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
按照传统的观念,我还特别希望他能在创业挫折之时,安下心来,认真地听听教授们的课,再把它用于自己的实践,这样也能皆大欢喜。
不过,我错了,正如富爸爸所言,学校知识并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小塔没有在教室里学习,他在外面所做的,却是切切实实的实践版。
比如:老师教导学生要进行市场调查,小塔所做的则是亲身去到市场里,看别人是如何叫卖的,如何招揽顾客。
这其实就是书本知识的升级版。
小塔身上值得我学习的个性特征有:1. 善于发现并敢于尝试。
小塔的几次创业,如DVD播放机、栗子、海苔,都是因为机缘巧合。
他想贩卖DVD播放机,因为他自己购买PSP的经验;栗子机,是因为他女朋友爱吃栗子;海苔,也是他女朋友从外地带来与他分享的。
只不过,我们对一次次机会漠视的时候,小塔想的是如何从中赚钱。
2. 不轻言放弃。
初入生意圈的小塔碰了好几次壁,比如DVD播放机全是坏的,栗子机把商场的天花板熏黑了、价值三四百万的佛牌只当了10万、海苔的保鲜时间不长……但是,面对所有的挫折,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重振旗鼓,从头再来。
反观现在的自己,总是太在意得失,太害怕失败。
其实,本没有什么资本,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了!
3. 虚心接受意见。
还在卖栗子的时候,小塔就走街串巷,向卖栗子的小贩学习,如何区分栗子的好坏,选用什么样的石子,添加什么配料……因为细心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他最终做出了可口的栗子。
而在海苔的保鲜问题上,他更是请教了农业大学的教授,跟他八杆子打不着边的人。
他诚恳的态度感动了对方,硬是不吝赐教。
对于7-11的普女士提出的意见,他也照单全收。
没有辩驳,没有解释,有的只是实际行动。
最终,7-11的大门向他敞开,他也能自豪地告诉父母:“你们可以回家了!
”与小塔对比明显的是他身边的人。
1. 小塔的父母:典型的老鼠赛跑。
本来家境殷实的他们不得不向银行抵押了自己了房子,最后沦落到投靠远在中国的儿女。
2. 唐叔。
感觉像是小塔家里的管家,无条件地帮助着小塔实现他的梦想。
虽有异议,但碍于身份,没有太多的抗议。
唐叔可以算是忠心耿耿的员工。
3. 女朋友。
也是典型的E象限中的人,总是劝小塔去上学、去学点知识、拿个文凭、找份工作。
“做生意就像打电玩一样,要一关一关打上去,想成为最高等级的赢家,就必须持续玩下去。
“ 这是电影主人公的原型”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说的。
从《社交网络》到《中国合伙人》,总有太多的成功人士的故事被搬上荧幕,它们是励志鸡血正能量的代名词,但看到最后怎么都觉得是时势造英雄或者是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在里面,可是这部电影不是这样。
它那么接地气,主人不是出自哈佛北大这样的名校,也没有一群智商超群为他出谋划策的朋友,甚至他的事业都是传统到不行的零售业。
他不是凭借创新一鸣惊人,他也没有什么想改变世界的宏大愿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会让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让你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努力就会成功。
也许我们都曾经有过颠覆传统的想法,都曾经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最后我们都输给了社会固定的模式,或者说输给了自己的脆弱更贴切。
我常常会想,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不是才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
可在困难面前,谁敢孤注一掷?
从5岁开始学钢琴,曾经我以为就这么一直弹下去也许终有一天就弹到卡耐基音乐大厅了,可是啊这个梦想在9年后因为中考就戛然而止了。
因为父母说艺术这个东西太不靠谱还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学校,以后才能有个好出路。
那个14岁的我甚至连反抗都没想过,就放弃了。
从此钢琴成了家里的摆设,直到高考结束,都没在碰过。
是的,父母说的没错,好好读书考上不错的学校然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很靠谱也很稳妥的生活。
可是我却总在想,如果当初能勇敢一点,会不会有一个不同的人生呢?
但是看完电影后,我知道就算时光倒流,还是会选现在的路。
因为我抗不过,当所有人都不认同的时候我扛不住孤独,当可以预见和不能预见的困难纷至沓来的时候我扛不住失败。
当命运可以让我选择的时候,我会选择最保险的路,所以,我只能羡慕,羡慕像主人公一样的敢于孤注一掷的人。
他们受得住被世界拒绝,就配得上被世界尊敬。
You're going to fall down,but the world doesn't care how many times you fall down,as long as it's one fewer than the number of times you get back up.
这是我第一部快进了好几次看完的泰影。
男主角Top沉迷游戏结果荒废了学业。
明明不要读书还非得去高学费的私立学校,而此时家里已经出现了经济危机。
他爸给他10万泰铢当学费,结果Top倒很硬气的拒绝了。
那你硬气就硬气吧!
可怎么硬气到偷老爸价值几百万的佛牌去当掉,还当了个10万???
富家子弟居然一点都不识货的???
终于进入私立学校了吧,又不上课,白白浪费了学费。
游手好闲的想着干什么发财,听到卖炒栗子机器的说是第一家马上头脑发热买了下来,此时的Top连怎么炒栗子都不知道。
接着商场里租来了店面就让大伯辛苦吆喝了起来,而生意刚好的第一天就想着开连锁。
最无语的是当Top被投诉天花板被熏黄了的时候,居然不顾正在营业的周围一圈店铺,什么措施也没有直接去刷天花板了,所以最后被周围店铺要求赔偿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经过炒栗子、三无DVD机失败的经历下,又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决定做海苔的生意。
当然Top也是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一点点学,做海苔的那个人还是Top的大伯,在浪费了10万泰铢的海苔后不当心摔了跤进了医院(多少箱的海苔啊,怎么炸都不好吃那果断得想别的方法啊,就这么白白浪费)最后Top决定自己做,那包泡过雨水的海苔终于让他成功做出好吃的海苔。
然后又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让他决定要让自己的海苔进入7-11的货架,又是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不断改进自己的包装,办了工厂并使工厂达标。
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他成功的原因除了鲁莽,有点小钱,不放弃,更多的我觉得是他大伯的帮助。
虽说是励志片,但是要泪点没泪点,煽情部分又过于刻意。
整部片以Top去贷款并诉说自己的历程为过程,手法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出一辙,但是没有后者给人的印象深刻。
本该很励志的故事却拍成这样真是糟蹋了,另外男主角除了皱眉头还是皱眉头,大部分都是面无表情,演技真是有待提高。
看了几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1、轻易得到的,也会轻易散去。
2、自己核心能力绝对不能外包,否则你可能随时嗝屁。
3、谈判时,一定要让对方先报价,并对对方的报价感到惊讶。
自己的报价一定要远高于自己期望值。
4、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销售亦然。
5、初创业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成本,仔细考察市场后,再做定夺。
6、认准了目标,全力以赴。
6、收集经济数据时,以市场为准。
7、家人的支持、内心的信仰,都是你前进的动力。
逆境的存在,是为了新的突破。
8、好的产品,加上新奇的营销手段,才有市场。
9、生意就是生意,创造价值,获取利润。
永远不做没有回报的投入。
10、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不要拿你自己的去评判别人的,这是尊重11、金钱是好东西,但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活着的唯一目的。
12、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有时候你只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摔了一跤。
13、失意的时候通常都会有连锁效应。
好生养着,事情总会有转机。
13、推销你的理念时,要尽量得到对方的肯定。
14、激励并照顾好你的员工,永远不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落寞。
15、坚信、坚定、坚持,永不放弃,你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绝望的尽头就是希望。
你希望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
这部电影是描写一个19岁小男孩,拥有着天赋异禀的创业头脑,通过不段的努力和不畏面对困难,最后成功的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并替父亲还了4千万的债务,其中不乏温情感人的镜头,对于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很适合去看这样一部片子,创业的艰辛是可以想象的,但能否坚持就要靠实际的毅力和魄力。
我看过的描写创业的片子,最后都是得出同一个结论,恒心和头脑俱佳才能成事,面对商机不能盲目,要靠充沛的知识和稳健步子去实施,最重要的也要有创业的激情。
不太懂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商业励志题材的电影,明明可以燃一些,为什么导演Yong要拍的跟文艺片一样,时长131分钟,叙事那叫一个沉静缓慢,很多地方连配乐都不用,看着想打瞌睡的绝不是我一个。
豆瓣打分7.4,感觉换成《天才枪手》的导演拍,会成为冲上9分的神作不过Yong还是巨有才,又当编剧又当导演都有神作,拍的《小情人》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鬼宿舍》是我唯一完整看完的鬼片也许他的风格就是这种细水长流娓娓道来吧,但是我感觉跟这个题材不太兼容尽管如此,看到后来还是情不自禁为主角打气,看到最后还是眼睛湿润了,(看同类型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时我就没有这种感觉)里面有一句我很喜欢的台词(照理说都往走心里拍了这种内蕴深刻的台词应该比比皆是,然而并没有):“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想清楚。
”“那是好事,如果你想太多,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
故事是好故事 就是节奏太慢了 男主演技也是业余到醉了 看了三次才看完……最好评的就是唐叔 一直默默无闻不离不弃的角色
没有感到出彩得地方。
评分太高了
把成功路的每一步都描述的比较具体,只是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做,尤其是关于学业的反复挣扎,以及乏味的爱情线。
一般美国片喜欢渲染暴富后的扬眉吐气,泰国片则着重讲述创业初期的艰苦,商场得意则轻描淡写。后者更偏重事实。创业初期都败家,砸钱砸得心惊肉跳,太考虑不周。一样的,500彩票网创始人罗昭行昨天纽交所IPO,这个武大生物工程毕业的创业者初期挥霍无数家产,涉猎过很多行业,也经历过千辛万苦。
创业和女友不可兼得。
不如你直接说是个海苔广告咯?买游戏道具买车?你真当我没玩过游戏?
感觉演的一般,而且很多设置也一笔带过,拍得很粗糙,缺乏让人真实可信的细节,不过整体而言还看得过去。
比奇迹笨小孩好点儿有限 但是这里面演员演技都太差了吧 演技还是中国演员卷点儿
怎么会有如此拖沓冗长的剧情……两个小时像四个小时那么漫长……
3.5星。制作虽然简陋,但白手起家懵懂成事的剧情有些可看性。这类商业成功的案例非常有趣,但很难去复制,因为凭的仅是一腔热血和实干,和在机遇面前无休止的试错与容错。励志的效果上佳。情感方面,一直不离不弃支持他到最后的居然是家中的老“管家”,让人感慨不绝。
每個成功案例的背後其實就是just do it!
这种,想到就去做的行动力,70%注定了总会成功的,这份勇气就很难得了。不过之前卖佛牌,卖游戏机,炒栗子这些经历……真的看不出有什么经商头脑,不过可能也是一点点在学习中碰的壁的含义?但是小老板真的有点贵……啊。
7.3/10 真人真事加一星(真人是什么运气啊,不,应该说气运)完全就是爽文,一直莽到头,干就完了,成功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优点是行动力max,缺点是行动力太过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先干后想办法游戏卖装备太熟悉了前面的卖炒栗子还在学习各种经验,最后失败也有点不可抗力的因素,问题是商城不让卖,不能上街卖吗?泰国不让摆地摊?剧情处理的有问题卖海苔真是全靠运气,雨水打湿了最后一包才做成功建厂也是莫名其妙,100w钱哪来的?明明质检出各种问题,他却迷之自信让先生产,完全不怕赔本的样子,结果真让他赌对了,质检合格,真是离谱。。。。他上辈子看来没少积德ps:吃瓜果然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放贷经理愣是听了一上午没赶人主角还是年轻,不懂得给前台MM留一箱海苔试吃,送人情啊
无聊透顶,凭着小聪明和好运气获得成功
创业中遇到的小问题小细节,都描写得很仔细。
结尾字幕部分我竟然哭了
海苔好吃~。~
小老板海苔不知道什么味道,想吃......PS,特地去吃了小老板海苔,味道不错哦
一直很平淡,作为传记,可能就这样。现实生活也不可能像电影一样大起大落,看完没有想创业,只想买一包小老板试试,看看他为什么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