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边几点

你那邊幾點,你那边几点?,What Time Is It There?,7 to 400 Blows

主演:李康生,陈湘琪,陆弈静,苗天,叶童,让-皮埃尔·利奥德,Chao-jung Chen,Guei Tsai,Arthur Nauzyciel,David Ganans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中国台湾语言:英语,法语,汉语普通话,台语年份:2001

《你那边几点》剧照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3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4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5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6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3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4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5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6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7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8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9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0

《你那边几点》剧情介绍

你那边几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父亲离世后,来到天桥摆摊卖手表的小康(李康生)同母亲一样,虽自觉与其并无多少情感,却无法摆脱其在精神上的无处不在。因为一块可以显示出巴黎与台北时差的手表,小康结识要去巴黎的湘琪(陈湘琪 饰),自此,精神抑压的他以为同巴黎(湘琪 饰)取得了某种形式的关联,获得某种虚空的安慰。 当小康通过把时钟调慢7小时、观看电影《四百击》等形式来表达他对湘琪暧昧的思念时,远在巴黎的湘琪也并没能从生活中找到多少积极的意义。无论同性(叶童)还是异性,她均无法从他们身上得到想要的温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霹雳娇娃山田君与7个魔女OAD2梦回青河抢来的新娘平原枪声赏金猎人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十一季完美男人死亡契约狎鸥亭报告惊情谍变训练日蜡笔小新外传3带家之狼简爱权欲第二章第四季龙道双面复仇者考拉大冒险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五季篮球部落谁?异能者勒克瑙之花恐怖星球地下凶猛威龙杀手卡壳潜行吧!奈亚子(新TV版)瑶山大剿匪优秀巫师贾斗心猫:看见死亡的双眼扫毒

《你那边几点》长篇影评

 1 ) 寂寞雾

蔡明亮的片子,你会想到什么,长镜头,闷,很少的台词,还有寂寞感情的无法表达分离。

小康是沉默的卖表小贩,琪买走了他父亲留下的手表,也带去了一份思念到巴黎。

他试图开始了解关于巴黎的一切,从“四百击”开始。

小康父亲去世,母亲无法接受离去的事实。

琪在巴黎陌生的街道、公寓、餐馆,语言不通,孤寂无人倾诉,也是冬天清冷的天气。

一个夜晚过去,每人都得到安慰,生活继续,寂寞的情绪还在。

你那边几点?

12:12,还是17:12,又或者是4:12?

 2 ) 过你过的时间

“看你看的画面,过你过的时间”。

——无印良品 《身边》1作为逃逸的策略,“过别处的时间”本身就是个悖论,因为一当你进入别处,时间也就成了此处的时间。

这很像这样一种经验——一旦你得到了你追求的,你将立即不再珍惜,而只有那求而不得的,才被你视作珍贵。

当逃逸变成了虚妄,倒不如抵抗,就像蔡明亮,借影像戏耍生活。

因此,当电影的作者论违逆了观众对影像的凝视,它呼唤的其实是创作,而不是认同。

2渐渐形成了对长镜头和丰富的场面调度的偏爱,倒不是如学院派言,与现实谋和(其实,电影从根本上讲都是泛蒙太奇的,再长的镜头也会有跳转,就像《海上钢琴师》所言,“再好的故事也终会续无可续”,影像直接敲碎文字的逻辑性,并同时封闭单维思辩的通道),而是学习怎样客观的观察和模想现实,就像清少纳言手把手教我们什么是“有趣的”,什么是“可憎的”。

看多长镜头,你能轻易的辨识出生活中的电影性——从而混淆虚实,不辨梦醒,自然奇妙。

当然,各地各人各时的趣味观都不尽相同,而这就更加有趣了。

3蔡明亮可曾研习过安哲罗普洛斯?

最后那个漂流水箱和摩天轮的场景,实在很安哲。

剔除掉多余物使场景纯粹,需要胆量,因为当你迫使观众长达数分钟的凝视画面,你必得使每个物品,每个调度,甚至人物的每个反应,值得推敲,玩味。

4蔡明亮似乎把性看的很重要,重要到差一点儿就成为边缘小人物的必要条件了。

也就是说,凡边缘如小康和湘琪者,皆定有同性恋的潜能。

也许,蔡明亮急于加入个人经验,是为使叙述更丰满,可信——哄自己相信,但也必然多少影响到了观众的认同。

边缘何必同性相惜?

既然终究都是匆匆过客,浮萍聚散。

这其实关系到同性恋的成因,是天生,还是文化建构,两者又是否纯然自足,或者彼此交错,蔡明亮显然是倾向纯粹的文化建构的,亦即,同性恋们实际上是在“扮演”同性恋,如波伏娃说,女人实际上是在“扮演”女人。

3提请你们注意鱼缸。

鱼缸在小康第一次摸出房间时(然后回房对着塑料袋撒尿)出现,其后不断再现直到吞下被小康母亲称作小康的父亲的那只蟑螂,象征性立显,而后,小康阻止母亲封窗子,画面的右半,给鱼缸让出了长达数分钟被凝视的荣耀。

鱼会因断电而死,小康们呢,在这压抑的意识形态下,何处求死?

抑或苟活?

那么,悲剧性又如何在苟活的细节中展现?

2手表。

我们知道,一个群体的共同经验,是靠媒体,教育,历史,等等形成“想象共同体”的。

蔡明亮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形而上的指标——时间。

过“别处”的时间,仅仅是在想象中,也足勘慰藉。

而湘琪又打碎了这个慰藉——无论我们走到哪儿,都越不过时间的栅栏,栏外风景始终只能是孤寂青春的艳丽投影。

如此,当青春被时间放逐,我们又是否能游出意识形态的羊水,又将怎样游出?

这才是最重要的。

1我说“逃逸”,这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是联结可爱又可悲的边缘者们的梦之浮桥,但我不做释梦者,是为不打碎你们微薄而美妙的异想。

对于边缘者们来说,梦,是他们唯一的精神交媾场。

而我,我明白小康为什么在哭醒后看《四百击》,你若不明白,就请你哭泣。

如虹影诗言,“直到我也成了瞎子,我才看清了你黑的世界”。

 3 ) 亲爱的,你那边几点?

有时想想,如在三更半暝,辗转反侧时,能发短信或者致电某一个人,只消问他,那边几点,在得到确切答案后,沉沉睡去,也颇好。

《你那边几点》简直一帖寂寞毒药。

未服用前,内心自是空落落,服用之后,荒凉更是如虎添翼,令人无处可逃。

啊,我和你,以及他和她,都那般寂寞。

我看着李康生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恶狠狠流泪。

我看着他把每一个手表,家里的闹钟,以及钟表店里、公共场合的闹钟全部调成巴黎时间。

我看着他孤独地在手表摊前,拿着表链,甩向身后的栏杆。

他的沉默,令人生疼。

他的落寞,更是让人不忍。

仿佛有一种让人想站在他身边,一起对抗那无边寂寞的气场。

我差点爱上他。

啊,我就是这般热爱沉默内敛心有创伤的纠结男啊。

他和爸爸的关系似乎并不热络。

电影开头,苗天唤他吃饭,柔软的闽南语让我几乎飙泪,嗯,宛如乡音,即使只是相近而已。

断肠之时,又何须讲究太多?

只是他并不曾出现。

而苗天兀自叹气。

之后,便是他捧着爸爸的骨灰,经过隧道时,温柔召唤爸爸要跟上。

语气恳切,如哄小孩,更是让人愁肠百转。

我好怕,这样刻骨铭心的爱以及思念。

那个去了巴黎的买表女孩,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陈湘琪执意买下他带过的手表,不介意他正在守孝,更不介意他所说的会衰的说法,执意带着他的手表去巴黎。

由此小康开始一段莫名其妙的暧昧思念。

他把所有的手表、家里的闹钟、手表店里的钟表及公众场合里的钟表,通通调成巴黎时间。

他看法国黑白电影。

他想让自己和法国有关联。

或许,他想她吧?

彼时她买下他的手表时,余温尚在呢,而思绪,居然随着手表跨越重洋。

多么不可思议。

多么顺理成章。

我似乎能理解他莫名的想念。

失去父亲后,越发神经质的妈妈,十足让人崩溃。

其实他也思念亡父的吧?

要不为何在午夜恶狠狠流泪?

内心郁结,无处排遣。

也许只有看似变态的行径,聊以慰藉吧?

至于陈湘琪又何曾好过?

语言不通,她的英文也并不能次次帮上她的忙。

孱弱的她,在人流里穿梭。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和她无关。

乃至于匆匆经过的人,都沦为人肉背景。

她的孤独,沁入骨髓。

在地铁等车的她,更是让人萌生保护欲,即使,或许她并不真的需要。

有时觉得她像孤魂,兀自游荡,欢乐的神经似乎早已抽离。

这么年轻的女孩,这么沉重的心事,以及来到巴黎的神秘原因,组合诡异,却又配合得当。

好吧,我多么热爱这些无需太多台词,就能让我静默,好好看片的演员们,多么伟大呢。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传递无数情感,多么剽悍。

我一直颇庸俗希望两人会有交集,比如某个深夜,陈湘琪拨通小康电话,问他那边几点?

而后静默。

可是,蔡明亮导演偏生粉碎我这般无聊的梦想呢。

那些关于巴黎的念想,无外乎小康的想太多一场。

好吧,都是寂寞惹得祸。

他终于受不了妈妈的神经了。

吃住都在车里,更扔掉陈同学送给他的已经发馊的蛋糕。

他嫖妓,他在车里沉睡,妓女偷走他吃饭的行当。

他一无所有。

他只好回家。

她丢了小康的名片。

在公园的椅子上,她行将抓狂。

所幸一法国男人给她一电话号码,她方才安静。

她遇到叶童,短暂的亲密,换来更多虚空。

她拖着自己的行李箱,默默离开。

她好似够勇敢。

却让我无比心疼。

啊,我多么害怕看到这样孤苦无依,兀自坚强的场景呢。

总要联想无数,自己愁苦便要和她人重叠,更觉万念俱灰,恨不能得到一个盛大拥抱,当即抱死好了。

电影结尾并没有给故事更加明白的交代。

很好。

我从来不排斥结束得这般暧昧的结局。

太过明朗,有时会让人太过失望。

正如,暧昧更容易给人念想一般。

我觉大龄孤独男女如我,都会憎恨而又爱上这部影片。

孤独无需咀嚼,便兀自反刍,不把人折腾死,决不善罢甘休。

而这,就是狗屎一般的人生了吧?

嗯,亲爱的亲爱的,告诉我,你那边几点?

 4 ) 我看的,是自己

高中时开始我就一个人住了。

在长期孤单后,孤独感来得也就自然而然。

我一个人吃饭,看书,看电影,一个人写日记,写我无聊的日常和没有对象的话语。

小康虽然住在家里,但是大部分时间他都呆在房间,看四百击,拉尿,尿到塑料袋里面然后拿到窗台边浇花。

而在异国的她(我忘记她名字了),一个人喝着瓶装水,吃膨化食品。

当我自己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孤独感并不是那么强烈。

可是当我看着电影里的她吃东西时,时间的流动仿佛却变得很慢。

她吃东西的动作和吞咽食物的神情,都像是被孤独训练得格外小心。

我吃东西时就很怕弄脏桌子或是地板,毕竟收拾的还是我自己。

不是怕麻烦,而是觉得一个人收拾东西也好忧伤。

康妈的孤独又不一样了,他丈夫过世了。

她显然对他念念不忘,比如吃饭老是乘三碗。

后来她穿上了那件暗色的旗袍,这时我看到的她像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周围孤独的气氛。

一切都静默不语,除了那个走错时间的钟。

人总是会产生习惯的,当我们习惯有人陪在身边后,转换成一个人孤孤单单是很苦涩的一件事情。

看电影里面的人物一个人的时候,真想嚎啕大哭,像是要哀悼我所有一个人的时光。

另一面我又带些侥幸,想着一个人如此寂寞地活着,无聊也就无聊吧,反正世上那么多人,肯定有人和我,和电影里的人一样,一样地孤独。

 5 ) 填补时差的是寂寞

有一段时间自己的手机上有两个时间。

那时候他对我说,你看我们以后的日子就是这样黑白交错。

把表往后拨12个小时,吃饭的时候睡觉,睡觉的时候吃饭。

夏天的夜里蝉声巨大,我想你是不是也听到过这个声音。

有的人离开了。

装满手表的手提箱被偷了。

和陌生人睡在一起。

把整个屋子所有的隙缝都封上让屋子变得极为黑暗。

你说为什么我们都如此的寂寞。

蔡明亮说这部电影是给父亲的。

沉默的父亲,什么都不说。

这种男人的属性就像燃起来的香烟,缓慢地消耗着。

男人身上到底背负了多少寂寞的沉默呢?

 6 ) 相逢何曾相识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徐志摩《偶然》一人与人的交流何以可能?

这个存在主义式的问题,是蔡明亮几乎所有电影的主题。

老蔡的回答也一以贯之:人与人的隔阂难以逾越,或者说,人与人不可能达成真正的交往。

这一主题在《你那边几点》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小康在台北车站旁的过街天桥摆摊卖手表,陌生人湘琪买下他戴在手上的能同时显示台北和巴黎时间的表,然后去了巴黎。

小康莫名地想念湘琪,把他身边的钟表都拨慢七小时,体味巴黎时间。

小康父亲去世了。

小康妈妈固执地认为丈夫的灵魂会回家,用布帘把家里包裹得严严实实,不见一丝光亮;对着鱼缸里的大白鱼喃喃述说对亡夫的思念。

湘琪在巴黎孤独地活着。

不会法语,没有朋友,想打电话始终打不出去;在公园的长椅上默默流泪。

三人都生活在焦虑中。

湘琪躺在巴黎的黑夜中听着楼上的各种声响;小康妈妈把自己包裹在黑暗里,随时检查亡夫有没有吃自己做的食物;小康则害怕黑暗,夜里不敢上厕所。

大量的固定机位加长镜头,使观众像一个漠然的旁观者,观察着片中人物乏味、压抑、毫无意义的生活。

人物对白非常少,两个人物很少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

他们所处的空间常常是屋角、过道、门框内,昏暗而狭窄,就像那只反复出场的大白鱼——在狭窄的玻璃缸中漫无目标地漂动着。

二存在主义的老祖宗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说,每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包含着欢娱、愤怒、痛苦、欲求、胆怯、恐惧等等,这些情感只能由每一个人自己去领会。

我们无法通过语言、符号、逻辑、推理等,把我们自己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

就好比一个恋爱中的人,他/她的甜蜜、焦虑、幸福或忐忑,只有他/她自己知道,别人是无法领会的。

再精妙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出每一个个体的独特和丰富,每一个人的真实存在。

这种观点可以很自然地推论出:本真的人是孤独的,是无法与他人交流的。

在《你那边几点》中,几个人物都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自闭中。

对于周围那个熙熙攘攘的都市来说,他们只是“局外人”、“边缘人”。

小康从逃学的高三生(《青少年哪吒》),到骨灰盒销售员(《爱情万岁》),再到摆摊卖手表,一直没有在城市中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位置。

湘琪原因不明地只身来到巴黎,却不会一句法语,不认识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中漂泊着,不知如何能扎下根来。

小康妈妈则整天把自己关在黑暗的家中,与遗像和鱼缸为伴。

但人是害怕孤独的,他/她渴望摆脱孤立无助,渴望在荒诞的世界中找到确定性。

影片中的人物都渴望爱,都在主动追求爱。

但他们的情感,终究是单向的投射,没有任何回应,所谓“多情却被无情恼”。

小康自遇到湘琪后,就思念不已,打电话给电信局问巴黎的时间,然后逐只将他卖的手表拨成巴黎时间,后来甚至爬到商场顶上,拨慢楼顶的大钟。

为了解巴黎,他去租来特吕佛的《四百击》,在静夜中独自观看。

而这一切,湘琪一无所知。

小康妈妈思念亡夫,每顿饭为死去的丈夫留个空位,为丈夫添饭和加菜,还把晚餐推迟到午夜,以便丈夫的灵魂能回来一起用饭。

湘琪在巴黎的餐馆里遇到过一个法国男子帮助点菜,在地铁站里与一个华人男子(陈昭荣)对视,在咖啡店里与一个香港女人(叶童)短暂相聚。

经过简短的交谈、对视、或身体接触,他们仍然是陌生人,以后也许再也不会相遇了。

邂逅而不能成为缘分,这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秦可卿出殡一节,在往铁槛寺途中的一个村庄,宝玉邂逅村姑二丫头。

二丫头不知规矩地阻止宝玉动她的纺车,却让宝二爷怦然心动,情不自禁。

可惜,离别就在当下,“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

”宝玉虽然“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但也无可奈何,“怅然无趣。

”蔡明亮的世界似乎比《红楼梦》里更加无情。

宝玉虽然“怅然无趣”,但总有美好的东西在心中留下。

而小康等人,在相遇之后,得到的是无尽的荒谬。

三人对爱的追求得不到回应,欲望被压抑,只好以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方式去宣泄。

小康与一个妓女做了“车床族”,湘琪吻了陌生的香港女人,小康妈妈则对着亡夫的遗像自慰……加缪说,荒谬是“一种遭遇和一种无休止的挣扎”,它“产生于人类的呼唤和世界的无理的沉默之间的对立”(张先云、乔东义《新生代电影的“ 焦虑” 与“选择”》)。

“你那边几点?

”小康等人呼唤了,但一片沉默。

三台北与巴黎,这两个符号般的城市,象征着两个无法沟通的世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语言,甚至是阴阳之异——小康死去的爸爸出现在巴黎。

剧中几个人物,至少遭遇着两种隔阂。

小康与湘琪之间是时间的分隔。

有现代交通工具,空间的分隔已不成问题,但时间仍然是个问题,这不仅仅是说巴黎台北间的那七个小时时差。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评述他的《三色•红》时说,“纯粹的爱情只能是同一个苹果的两半重新再合,可是,一个苹果被切成两半后,分别被生命的无常抛到无何他乡,一半遇到(哪怕一模一样的)另一半的机会已近于零。

”在《红》中,瓦伦婷与退休法官像被切成两半的同一个苹果,但他们却相逢在错过的时间中——老法官比瓦伦婷大40岁。

所以,基耶斯洛夫斯基认为,“完全相契的个体在爱欲中相合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刘小枫《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时间之隔隔开的是两个本来天生一对的人。

也许小康与湘琪正是一个苹果的两半,影片数次告诉我们他俩在冥冥之中的联系。

小康的表戴在湘琪的腕上,伴随着她在巴黎孤寂的日子。

湘琪数次试图打电话,我们不知道她会打给谁,但我们记得小康曾给湘琪留过电话号码。

思念湘琪的小康想看一部关于巴黎的片子,就在黑暗中观看《四百击》,片中的小主人公Antoine在逃学和偷牛奶。

而湘琪在巴黎的一个墓地彷徨时,竟遇到了Antoine的扮演者Jean-Pierre Leaud(值得一提的是,小康看到的是青少年时代的Antoine,而湘琪遇到的是中年以后的Jean-Pierre,再一次提醒观众他俩在时间中的错过)。

在片子快结束时,两人都丢了箱子。

小康那装满手表的皮箱是他谋生的家当,而湘琪的旅行箱则是她在巴黎的全部财产。

两人同时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他俩漂泊无根的共同命运?

小康妈妈与小康爸爸则是阴阳相隔。

除了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外,小康爸爸的出场就是一副遗像。

但影片暗示我们,阴阳之隔与台北—巴黎的时间之隔,实际上是同构的。

小康妈妈为了与亡夫一起用餐,坚持要在午夜开始晚饭,说是“配合一下你爸的时间”。

台北的午夜,正好是巴黎的晚餐时间。

“你爸的时间”,原来与湘琪的时间是一致的。

影片最后,小康父亲出现在巴黎的公园里,出现在熟睡的湘琪附近。

时间之隔就是阴阳之隔。

小康和妈妈在台北,湘琪和小康爸爸在巴黎。

两个城市,两个世界,把一对潜在的couple和一对曾经的couple分开。

虽然小康拼命地把身边够得着的各种钟表改为巴黎时间,虽然小康妈妈尽力在巴黎的时间吃晚饭,他们却无法逾越那无尽的隔阂,达致自己思念之人。

四就算跨越了两个世界,又能怎样?

在蔡明亮的下一部电影《天桥不见了》中,湘琪回到台北去找小康。

车站旁的天桥已经拆除,没人知道表贩小康的下落。

湘琪在烈日下漫无目标地寻觅时,与去应聘做A片演员的小康擦身而过。

双方谁也没有认出对方。

“纵使相逢应不识,”这是比不能相逢更大的悲哀吧?

小康妈妈对着亡夫的遗像思念无比。

但在小康爸爸生前(在《河流》中),这对夫妻已形同陌路,同在一个屋檐下,几乎没有话说;妈妈有外遇,爸爸则在外寻找同性恋伴侣。

就算两人能跨越阴阳再次相会,又能怎样?

片末,死去的小康父亲神奇地出现在巴黎。

他向着一个巨大的转轮走去。

那转轮,既像一个巨大的时钟,又令人联想到灵魂的转世,人生的循环。。。

人生相逢却未必相识的宿命,还会一圈一圈地轮回下去。

 7 ) 思念

父亲的幽灵就附着在李康生送给陈湘琪的那块手表上(这也是父亲为什么最后出现在法国)因为最后那只手表去了法国。

他将台北所有的时钟都调成巴黎时间表面上是在思念陈湘琪,实际上是在暗合父亲灵魂依附的手表上的时间。

小康可以毫不犹豫的丢掉陈湘琪送给他的蛋糕,却不肯再带上任何一支新的手表。

你那边几点?

是蔡明亮向父亲发出的一声轻柔问候。

 8 ) 人心是孤岛

如果把我们普通人日常的生活拍成电影,放大在萤幕上,会不会也这样的闷,甚至更闷?

但平凡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一个人的世界很长,一群人的狂欢很不真实,因为很快又是一个人了。

这样的影片用什么的视角解释都不过分,它的主题可以关于寂寞,也可以关于亲情,还可以是对生活的解读。

感动的细节很多,看到老太太跟鱼的对话,饭桌上多盛的一碗饭,母子俩个对用纸糊门遮光的冲突,这些场面尤其刺中我,眼泪更无法抑制不住的流个没完。

人心是孤岛,不知道什么时候心底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就被触动了。

不多说了。

 9 ) 梦幻联动特吕弗,《你那边几点》结构解析

我们做了一期节目,欢迎来康康!

本视频出现的蔡明亮电影片段得到了©Homegreen Films/汯呄霖電影授权,感谢蔡明亮导演工作室。

《四百击》对蔡明亮有什么启发 《日子》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

什么是手工电影?

为什么说蔡明亮是剧本结构大师?

《你那边几点》的结构详解 《你那边几点》里的“四百击彩蛋”揭秘 为什么蔡明亮的电影必须在电影院观看?

美术馆是不是未来艺术电影的新出路?

为什么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前蔡明亮确信自己会得奖?

如果看不懂蔡明亮的电影怎么办?

微博观看:https://m.weibo.cn/1221545754/4580762147882875油管观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nsmu9hwF5s

 10 ) “我的思念在你的时空流转”-你那边几点

蔡明亮看起来是个平和得有点闷的人,总是慢慢的说话,带着重重的鼻音。

两三年前因为名字第一次看《你那边几点》,可当时浮躁的心情让我只看了个开头。

这几年越来越适应和喜欢蔡明亮、杨德昌和早期李安这些安静的慢节奏。

就像我们的生活,只面对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喧闹嘈杂,只有思维情绪在大脑心脏中暗涌。

故事的开头,小康(李康生)的父亲(苗天,实际上这也是蔡明亮御用的演员苗天的最后一部作品)去世。

小康是在天桥上摆摊卖手表的小贩,一个女孩要买一块可以显示两个时间的手表,她看上了小康手上戴的那只,执意要买,小康说他家里正在办丧事买他戴的表会带缞,但女孩坚持,她马上要去巴黎,需要这样一块表。

小康给女孩算七折把表让给了她。

小康开始想了解巴黎,查时差,看法国电影,强迫症地把所有能看到的钟表调到巴黎时间,自己的表,自己卖的表,家里的挂钟,路边店铺的闹钟,地铁,电影院,街道建筑物顶端的墙面钟……家里挂钟时间的变化让小康的妈妈觉得是丈夫又回来了,来提醒他是活在另一个时间里。

从此家里在半夜吃晚饭,过着父亲的时间,在白天里用床单被罩把所有透光的门窗挡起。

吃饭的时候母亲会先给父亲盛一碗,然后给他的碗里夹满好吃的菜,她还在等着她爱的男人回来吃她亲手做的饭菜。

深夜里母亲在父亲的鱼缸边,守着嘴巴只会一张一合不会说话的鱼问着:“你会回来看我吗,想不想我…”哭起来。

小康也会在梦到父亲的夜晚哭醒。

女孩在巴黎是一个语言不通的外来客,寂寞、自我封闭,胆怯、小心翼翼,一个人喝咖啡,没有交流,走时把小费放在桌上;安静地等地铁挤地铁,广播里播放了什么,听不懂,很多人叹气下了车,还以为终于人少了可以坐下,发现所有的人都下车了,只好跟着走;餐馆里忙碌的服务员无暇照顾看不懂法文菜单的她,就算知道想吃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一个人去便利店买方便食品,晚上街上没有行人,终于等着有其他的女孩路过,才敢紧紧跟在人家后面飞快地走回旅店……三个人的生活就这样分别相继交叠地展开。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寂寞的人,和各种各样抵御孤独的怪癖。

在生活里穿梭的,是不停的离合变迁,有人离开,有人出现,有人回来,又再离开,没有时间去准备随时出现的变化,保持原状的惯性永远大不过生活中随机因素的推动力。

所以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分裂的,需要在另一个时空里继续被现时扭曲了的自己的另一部分的梦想、情感、言行或其他。

在这个时空里,有你在乎牵挂和放不下的种种,只有这些东西有力量趋使你的一切反常,来填补所谓正常状态里缺失或者无力填补的洞。

潜意识里,怪癖牵动的是你最敏感在意的事情。

距离感好像是现代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又或许它早已经存在,只是越长大这种感觉越明显。

最美的总是出现在最适当的距离,哪怕根本是同一样事物。

你那边几点,未知和不确定总是占据着我们太多的注意力,其实每个人的贱毛病都一样。

时差把人们的距离拉远,有时候又把心拉近,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太多变,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想起了就是思念吗,也许你我只是需要缅怀一下当初适当距离中的美好来调节现在的过近或过远。

直到最后也分不清楚,不可思议的究竟是生活,还是我们自己。

片子里所有细节的处理和情节的设置都有极强极强的表现力,好像和我们生活同步的节奏,波澜不惊,从镜头里看着一个个的表从容地走秒,故事却在平静中越来越生动鲜活。

结尾时小康父亲的形象出现在巴黎让三个主人公更微妙地联系起来。

他走向那个大大的摩天轮,告诉我们每时每刻我们在变换位置和视角,但终究是在一个轮回里高高低低。

后记:细想一下,小康父亲最后的出现也是一个光明的结局,为小康妈妈的思念找到了最好的依托,也许那些人真的没有走远,他们还在另一个时空存在着,庇护着他们爱着的人。

所以小康爸爸帮助陈湘琪拿回行李,实际上是在帮助小康。

上面是06年12月写的,两年后又再看这戏,它已经像蔓藤在心里遍布,快要吞掉整个生活。

有人说小康因为怕不敢去洗手间,也许对,但我始终觉得那怕不是因为父亲的离去,而是对自我世界的固守,不想在沉溺的时刻走出包裹自己的安全的四面围墙,怕走出去会带来惊扰,会有无可躲避的无关交流,或不知如何交流却逃不脱的尴尬处境,那是一种久有的习惯,圈起自己的习惯。

小康在睡不着的时候看四百击,算是蔡明亮对新浪潮和特吕弗的致敬,与其说致敬,不如说他在讲四百击对他的影响。

小安东尼是会“犯错”的小孩,用敏感的天性在本该用正常方式爱他的父母那里犯了错,不晓得他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得到,所以想要去找,于是在老师那里犯了错,在父亲的公司犯了错,在凌晨的牛奶铺犯了错,却会在和朋友一起被大转盘转来转去的时候笑得世界也听到,可能我们都是或曾是这样的小孩,迷失,寻找,犯错,在有朋友陪伴的时刻为最无聊的事开心地心无旁骛。。。

所以小康在睡不着的晚上看那个无聊的小孩在街头游走,其实看见的是谁,每个成长中的小孩都会有答案。

《你那边几点》短评

早期起码对影迷友好的一部,静止长镜头景深丰富,也有些许镜头内调度和打光的讲究,以较容易感受到的方式表现人的疏离和孤独感。元素的隐喻浅显可见,时间的悖谬突显隔离感,平行接近却不可触碰,水是欲望出口,却解决不了漂浮的无力。说不出口的“你那边几点”

8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天堂电影院。第二部蔡明亮。大闷片,逼仄昏暗的长镜头,如果不是在影院观看恐怕早就退出。“把所有钟表调慢7小时”,挺有意思的,也算是行为艺术吧。 把无厘头的行为艺术作为一个故事的动机,挺精巧的,值得学习。无端想到郑渊洁《魔方大厦》里的一个情节,某小镇的日历制造商少印了一日,于是发明一个酒精大炮,计划让全镇人民醉倒一日。在无厘头上更胜一筹呀!

13分钟前
  • 别京栩
  • 还行

161st 离《独立时代》也才过去7年,陈湘琪怎么衰老欧巴桑味这么重。蔡明亮电影真的需要有很强信念感才能演,叶童出现很惊喜也不违和。

15分钟前
  • 93个Aguilera
  • 还行

十四年前看的了……现在想来,是个孤独的故事。从开始无人应答的郎雄,到拨钟的李康生,到女主角,都孤独。地铁站台上的彼此凝视,我自己也在巴黎经历过了。结尾杜伊勒里花园那幕,是蔡明亮最后的温柔。以及,叶童的妩媚性感女人味,真是被低估得过了分啊!!!

19分钟前
  • 张佳玮
  • 推荐

你不在我眼前,可我对你的思念却无处不在。一个人时不寂寞,想一个人才寂寞。

22分钟前
  • 益暄
  • 力荐

可能未到年纪,可能不够寂寞,或者还不懂寂寞!

26分钟前
  • FriesKiller
  • 还行

哈哈,我不喜欢

30分钟前
  • 鱼块生活
  • 较差

因为这片子,爱上的《四百下》。这告诉我一个常识:要想爱上法国电影,须先爱上台湾电影。然后一起强烈地热爱台湾和法国电影。

34分钟前
  • 梅生
  • 推荐

看蔡明亮看得最投入的一次,男孩看了会沉默,女孩看了会流泪,不给好评不是特吕弗粉。

36分钟前
  • 骞人
  • 推荐

拍的莫名其妙,看的压抑

39分钟前
  • 王浩儿
  • 很差

沉闷!难以理解!

42分钟前
  • Woolio
  • 很差

1.每一个的寂寞都不一样,却都是一样的沉重和哀伤;2.拿着枕头自慰的寡妇,思念送自己蛋糕的女人却跟陌生女人做爱,在异国他乡的女人亲吻了给予自己温暖的同性,然而生活的寂寞却依旧如影随形,无法摆脱;3.七个小时的时差,那是思念的距离;4.死去的人没有回来,而是往不停转动的摩天轮徐徐走去。

4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不想去管导演要表达什么高大尚的思想,反正他就喜欢夸张的手法去讲孤独和空虚。我反正觉得故事很无趣很闷很慢,两倍速加跳帧看,男主这就是有病呗,做的事那么莫名其妙,人家买表的女的跟他也没什么,而且男主的妈也有病,男主还叫他妈不要发神经,实际上两个人半斤八两,孤独的人就一定要这样吗。最后老头子把箱子从水里捞出来也没看懂。马上再去看看后续《天桥不见了》和《天边一朵云》。男主家怎么把战船招财鱼和金鱼养一起,一个冷水鱼一个热带鱼,而且它们不会打架吗?另外我想问什么手表这样砸都不坏?

47分钟前
  • Zack Zhao
  • 较差

我最常和晓端说的话就是``你那边几点?

49分钟前
  • Katarzyna
  • 推荐

idk man 看得我生理不适了

54分钟前
  • 较差

我是真没看懂啊

56分钟前
  • 猫儿腻
  • 较差

很长,几乎没有台词。但我看的很好,很安稳。

60分钟前
  • 江湖挨刀狂™
  • 推荐

符号太多,剧情很弱,蔡明亮也就孤独迷茫里各种转了。清晰度太低,求求了啥时候修个复呀,眼睛要瞎了。

1小时前
  • SpyLiu
  • 还行

很闷很无聊的电影!

1小时前
  • Bigbooker
  • 较差

蚀心刻骨的寂寞,铺天盖地的孤独,痛苦的很矫情。

1小时前
  • viole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