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5我的天,女主居然是摩洛哥女孩的主演!
我的娘啊法国人就爱这种伤风败俗的东西,还俗称为有多浪漫,有多迷人……低级下流就是低级下流!
这部影片居然还是吕克贝松导的!
虽然几乎没有色情戏份,但女主给我的感觉就是骄傲又自大……完全没看出那是自信,倒是自大过头的表现!
为了救自己的妹妹居然要牺牲教授唤醒科学家……算了,这也算是一个故事,而且还将有续集……具体的如何不符合现实就不深究了,反正是漫画改编的,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總體說來,我看到了《盧浮魅影》、《侏羅紀公園》、《奪寶奇兵》、《古墓麗影》、《木乃伊歸來》、《阿凡達》、《泰坦尼克》等等的影子,據說最後還有向金剛致敬的鏡頭?!
大叔歸來就弄了這麼一部很有愛的作品,只是爲了一個簡單的姐妹情深故事,所以科幻元素在這裡徹底淪為配角,一切都看著那麼荒謬但又顯得合情合理。
我膽兒不大,所以看到探險又是陷阱又是木乃伊的老套情節的時候,我還是會擔心下一秒的鏡頭會嚇我一跳。
不知道多少人忍心去看妹妹被釘帽扎的鏡頭,我……是為了不錯過鏡頭的任何一點一滴,所以勉強偷眼看完了。
同伴小聲嘀咕:這不是《死神來了2》么?
有點那麼個意思,這裡再次提醒大家生活細節多多注意,不然你的親人就得痛苦5年還不知道有沒有一個像阿黛拉這樣厲害的姐姐。
一切一切都要以木乃伊蘇醒為前提,當他就那麼天真可愛的以核物理學家而不是阿黛拉想要的醫生名義下凡的時候,我震驚了!
怎麼可以有這麼萌的木乃伊,讓我想起了《聖誕夜驚魂》里會唱歌的“南瓜王子傑克”, 大愛啊!
雖然你不是最終這個簡單的故事可以終結的元素,但是你已經帶領我們離它很近很近了。
當一系列萌版木乃伊出現的時候,我發現我都忘記喝水了!
最後的最後,我希望木乃伊不是真的要從巴黎走路到尼儸河,那真的有點遠哦!
不是科幻?
不見得,也許多年以後你我都作古,我們還可以被教授發現的靈魂共同頻率所喚醒,到時候我們會告訴後人,我們以前就知道會被喚醒啦!
因為有個叫呂克貝松的叔叔拍了一個這麼好玩而又有愛的電影過!
翻篇旧文出来贴其实坦白说,对这片子并没有太大的惊喜。
不过那次看完之后又硬性观后感要写,于是就产生了下面这篇非主流观后感。
笑。
不过我当真觉得阿黛拉是白羊姑娘————————又名,一个白羊姑娘的非凡冒险。
我知道这并没有官方的证实,但,童叟无欺,阿黛拉一定是个白羊姑娘。
在星座学已经成为了不少人出行,恋爱,甚至婚嫁的必修事宜的现在,普及一定的星座学自然是大有必要。
今天的feo星座小讲坛,就要以阿黛拉为例,告诉大家解读一个白羊姑娘的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傻劲证据:安德烈事件。
虽然我不知道原文,但从中文翻译中,也可以简单的一窥一二——“安德烈,热烈的热。
”白羊姑娘经常会不小心脑子秀逗掉,做出一些傻到匪夷所思的事情,自己还怡然自得,一点都不会察觉到。
白羊的傻,应该是众星座中出了名的吧。
关键词二,意外性证据:秘鲁与埃及虽说女主角阿黛拉去埃及是为了救她亲爱的妹妹,可能是早有计划,但事实上,对于一个白羊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常见的状况。
打算吃冷面结果临到最后一刻却突然变成了冷馄饨;又比如,想着要去杭州的,可能N个小时之后,她却出现在去南京的车上。
可以这样说,白羊的姑娘的生活注定动荡。
她很容易按着直觉行事,往往到了意料之外的目的地,才会无奈的笑笑,称总有一天自己的冲动害死了自己。
但实质上,却无比享受这种充满着意外的状态。
按部就班对于白羊座的女生来说,比什么都痛苦。
她或许也渴望安定,但天性注定了她很难真正消停下来。
关键词三,不顾一切证据:逃亡。
女主角阿黛拉点燃了地上的石油,一路狂奔,扑向木乃伊,然后顺着地下水道逃亡。
这样轰轰烈烈的场景,除了形容太白羊了还能说什么呢?
片中的阿黛拉面对骆驼的不理不睬果断实施威胁,遇到危险时的随机应变,为了自己的妹妹甚至蛮横的要求科学家先不要死……不计后果。
不求回报。
清醒却天真。
这些矛盾的特质在白羊座女生中得到了最恰当的体现。
关键词四,顽强证据:劫狱相信看过影片的人,一定会被那一段换装劫狱的情节所深深吸引。
白羊姑娘通常都很顽强。
锲而不舍对她们而言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
这种顽强诚然是件好事,但坦白说,再更多的时候,也害苦了自己。
只是天性里的东西又哪会那么容易被磨灭?
于是白羊还是继续着自己“打不死的白羊”这样的称号,继续奋斗下去。
放弃是她最不愿意承认的,又或者,在她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这两个词。
关键词五:自责证据:妹妹阿黛拉的非凡之旅是为了她的妹妹,而对妹妹的感情,这也是整部影片的主线。
日复一日的谴责,习惯性的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全然不顾他人的反感,觉得应该自己承担,觉得自己应该先做检讨。
——这也是如此明显的白羊特质。
阿黛拉无法原谅自己对妹妹造成的一切,于是才有了这部片子的“非凡冒险”。
这样的内疚可能导致两个极端,一个是陷入自己的世界不愿意出来,而另一个,则是积极的改善。
这两种情况间或出现,从而也导致了白羊姑娘的瞬息万变,无法捉摸。
好了,今天的小讲坛就到此为止。
谢谢大家的捧场。
再见。
=V=
法国电影《阿黛拉的非凡冒险》用离奇情节描写了阿黛拉无视别国主权和法律,抢走木乃伊,烧毁法老墓,杀死别国警察的“英勇”行径,而把保护本国法老墓地的埃及警察描绘成一帮愚蠢丑陋、猥琐狰狞的小丑。
“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法治”是法国流行的核心价值观。
然而,这部法国影片却使人想起近代法、英等国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屠杀当地人民,抢夺别国财宝的罪恶行径…… 西方中心论”、“白人优越论”、“有色人种劣等论”之观念在一些法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在他们眼里,抢夺别国财宝,用别人的血救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英勇壮举。
历史上,殖民主义罪恶累累!
今天,殖民主义害人害己!
“白人优越论”和“种族优越论”该唾弃了!
看了海报我觉得像一个电影,看了影片开头我还是觉得像一个电影,看完了影片我终于确认这确实像那个电影。
我就不说是像哪一部了。
我满怀期待想要来点反差的感觉瞬间消失了,说实在的,真是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卖点在什么地方。
奇幻?
特技?
搞笑?
情感?
无论是哪个还是只有“不那么成功”作为结论,全篇所有的包袱都那么“烂大街”,sorry我用了这个词,看完之后我的感觉就是这个非凡的冒险真是不怎么非凡。
觉得这部电影就到了末尾还可以,之前都很幼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语配音和翻译的原因,也没有觉得搞笑,总之感觉不像是吕克·贝松的电影,之前看过的一些都觉得节奏感很好,也很有独创性,这部片子除了一些元素还不错之外,整体都很俗套。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法老的那段,暗暗下定决心还是应该多去卢浮宫逛逛,看了好多电影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了。
法老的那句“这里应该建个金字塔”可以说是这电影里最搞笑的一句台词了……然后最后突然的结束也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看了别人的决定说泰坦尼克号下沉就是因为船上有一个法老,难道是Adele带上船的?
还有人说Adele从死神手中救出了她妹妹,为了自然界的平衡她就必须自己去死……一下子变得神神秘秘了……
很高兴看到阿黛拉是一个如此有个性的女性,但着实有一些个性的语言和做法让人无法认同:1.为救自己的妹妹就可以公然偷盗埃及的文物么?
强盗的理由多半是为自己的一己之利。
2.为救自己的妹妹,丝毫不顾已身负重伤的老科学家的生死,自私,不人道。
好歹应该先救了科学家,再救妹妹也不迟啊。
3.对于引导自己一步步找到法老医生的木乃伊,看似冷幽默的话中却透露出不尊重他人的气势。
什么年头啊,木乃伊当好人还要挨骂:(建议小孩子不要看了,怕看了思想品德都被影响坏了。
评一星的理由 是因为没有无星的评价怎么说呢,看到电影院里有法国片,小激动地买了票就去看。
位子是第一排可能也是个原因,因为实在场次火爆,被迫仰着头看下来,心中稍有不顺。
电影开头时,我想我是被阿黛拉性感的嘴唇迷倒了,尤其是她指着一本书说:“两个办法,做埃及人或者看书”时。
但好感只是暂时的,随着电影的进展,很多强插人物的加入,导致电影偏离了原来的主线,已经有些被导演绕晕了,这究竟是想表达什么。
最可悲的是这部电影让我彻底讨厌女主角。
当博士心力不支倒地时,阿黛拉冲了过去抱住博士。
按道理来说她该哭着拼命给博士推拿,然后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着博士您千万别死,您死了我会很伤心之类的,女人嘛。
可她竟然在说:博士您现在不要死,再坚持一会我真的从心底里佩服编剧……从头到尾,只是讲一个极度自私的女人,为了拯救因自己弱智加RP低下的死亡的妹妹,去不停在伤害男人中得到快感的故事。
当然,亮点还是有的,最后在泰坦尼克上撞到阿黛拉的两个小姑娘还煞是可爱的(忽略阿黛拉恶心的呻吟)。
是讲阿黛拉这个能文能武的美颜奇女子历尽曲折去救活脑壳穿过一根发簪的妹妹然后里面有如何唤醒木乃伊、如何驾驭翼手龙(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好投机)故事奇奇怪怪的,元素拼贴也有点脱节的样子但是台词还是有点意思,蛮轻盈的感觉露易丝.布尔昆美到不行,一帮特型喜剧演员好法式不过这个片子有一种独特的、黑色的、乱来的调调我很喜欢一种特殊的文艺风格阿黛拉为脑袋穿过发髻还活着的妹妹抹上丑得很可爱的胭脂那里那么暂且理解为本片最有情怀最感动的镜头好了
无论是翼龙、木乃伊还是神秘的复生魔法都比不上路易斯•布尔昆胸前粉红的两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估计国内公映时会把这轱辘给掐掉,这就是看试映场的最大好处了吧——当然,从情节上来看,剪掉两点丝毫不影响剧情的叙述,反正就是泡在浴缸里看看信,也就我这种低俗的人净往歪处想。
影片从一开始就让我想起《天使爱美丽》,画外音把同一时间里不同空间内的人物勾连在一起,不过反正是漫画改编,画外音的使用似乎天经地义——这也极大降低了吕克•贝松的叙事难度,对女一号阿黛拉的前情交代便通过生硬的插叙展现给了观众——有了画外音这个“大影像师”(借用法国电影叙事学的术语)的操控,这一切显得是如此自然。
我一直很佩服能拍好女英雄故事的男导演——特别是异性恋男导演,吕克•贝松自然是个中翘楚,《尼基塔》、《第五元素》、《圣女贞德》,甚至包括《这个杀手不太冷》——谁敢说娜塔丽•波特曼不如让•雷诺鲜活?
当然,《阿黛拉》本就是漫画英雄,从剧情来看,这是位个性十足、妩媚动人、情真意切的女版印第安纳•琼斯,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危险,只要阿黛拉一出,登时百无禁忌。
所以,犯不着指责这个人物的脸谱化——商业片嘛(如果我们一定要用“商业片/艺术片”这样粗暴的二分法的话),看得热闹养眼,值回票价足矣。
没看过雅克•塔蒂的原著,从吕克•贝松亲自操刀的改编来看,片中充盈着机械架空幻想的氛围(故事发生在一战前),于是,这又让我想起了《大侦探福尔摩斯》和《漫长的婚约》,这种“电气朋克”(沿用“蒸汽朋克”的术语,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格的作品估计会在《丁丁历险记》上映后进一步大热世界影坛。
吕克•贝松向来长于奇思妙想,由他来执导此片完全符合逻辑,不过真要跟好莱坞比起来,贝松讲故事的能力还是稍逊一筹,故事的高潮来得有些平,特技——尤其是核心道具翼龙——出现在银幕上还是假了一点,不迷信3D是对的,但有时候不敢用3D恐怕还是技不如人的缘故。
《阿黛拉》就像是一份集合了《远古入侵》(一部英国电视剧集)、《夺宝奇兵》、《哈里•波特》和《木乃伊》的法式拼盘,不无遗憾的是,在哪一点上吕克•贝松都没有完全做到位,这也导致了《阿黛拉》很难成为一部经典:《远古入侵》的翼龙特技很耐看;《夺宝奇兵》把古代传说的渲染和巧妙的机关设计推倒了顶峰;《哈里•波特》里的魔法展示则让教授的起死回生大法彻底沦为了寒酸的法国茅山术(还不如美剧《邪恶力量》过瘾,那个教授的造型倒很像茂瑙版的诺斯费拉杜,不知是否是原作的设定);《木乃伊》里贯穿了五千年(或者更长?
)的爱恨情仇,再辅以浓郁的埃及风情——《阿黛拉》在各方面都浅尝辄止不禁让人略感遗憾(阿黛拉骑翼龙的情节则直接引发了我的《阿凡达》后遗症)。
至于悬疑色彩,吕克•贝松最后完全将之解构了。
且不说那群古埃及木乃伊(领头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拉美西斯二世)复活后就操一口流利的法语(反正好莱坞已经让古希腊众神都说英语了),而且第一位复活的哥们竟然是位核物理学家?!
最后一段观众们本来屏息凝视的看着木乃伊们纷纷踱出棺椁,结果情节流转迅速喜剧化为《博物馆奇妙夜》。
末了,这群在巴黎看夜景的木乃伊们还恶搞了一把贝聿铭的卢浮宫设计(与片尾的泰坦尼克号收到了同样的无厘头效果)。
爱情在片中也被解构了,阿黛拉对自己失手将之变成植物人的孪生妹妹阿加特一直心怀愧疚——阿加特脑门上插根簪子一动不动的造型很伊藤润二,以至于我一度误以为吕克•贝松想弄个《三更之回家》之类的套路。
于是,对阿黛拉苦追不舍的青年科学家安德烈只能独自享受(奇怪,我为什么用“享受”?
)暗恋的感觉。
但是,当阿加特醒来后,阿黛拉重新上路,安德烈却“顺理成章”的享受(奇怪,我为什么又用了“享受”?
)与阿加特的幽会。
姐姐不成妹妹在,果然是自产自销,肥水不流外人田。
故事显然还没结束,雅克•塔蒂的原著本就卷帙浩繁,吕克•贝松说拍成三部曲还是简装版的,认真拍下去,搞成法国版的《夺宝奇兵》系列也未可知。
吃惯了美式爆米花,偶尔来点法式甜点倒也不错,不管怎么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瞬间就被打发了。
真的是粉红色的。
(刊载于《南方都市报》2010年8月7日 )
吕克贝松不是烂片王,是两星片之王。
女主角不怎么好看,木乃伊长得真可爱!
大制作的娱乐片,周末看着玩的。实在不懂旅客贝松干嘛要拍这种片。
说实话 真有点雷 对于死了千年的木乃伊开口说法语这实在无法接受。。。
。。。
这是一场另类的奇遇冒险。
這貨是鬧劇
又拍?转型了?
作为类型片还是很不错的,国内版很XX
挺搞笑的 很随意 可惜魔幻意味成了搞笑的陪衬
笑点好低 看到最后居然是吕克贝松的。。。
爆米花。电影。。。
冲着吕克贝松的名字去看,结果发现吕蜀黍把《木乃伊》和《博物馆奇妙夜》搬到巴黎然后顺便认识了一位法国美女......
最神奇的莫过于一群木乃伊走在法国的大街上。结局的泰坦尼克号是亮点。
突然发现小学那会看过好多吕大忽悠的片子...
好在中文配音还是比唐山话强些
最近看多了国产电影,吕克贝松很给力!最赞的是在一个半小时内就可以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想想唐山大地震两个半小时也不过是部家庭伦理剧就可以看出功力了~有续集的苗头诶~
看完我以为是山寨版吕克贝松
只有金字塔冒险一段勉强可乐,翼龙的线索简直是硬加上去的,别的细节处处交代的过度详细,唯独法老医生为何能治病绝口不提,是软肋,主角的设定尤其不可爱,装腔作势到近乎反派
光电剪的啥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