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过程中一度感觉太繁琐,太絮叨,但仔细一想,这不正是我们的真实生活吗,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事所烦恼,所开心。
然而最后T中枪倒下,Z死在T身上,天天在一起工作、生活、玩耍的兄弟突然就这么死了,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
那几幕画面看的是相当难受,真想TM上去把那几个人渣立即打死!
所幸最后还是被乱枪扫死,但是警察TM为什么总是到最最后才来?!
葬礼上,还带着伤的T致辞只有一句话:他是我兄弟!
把我一个大老爷们整的都想哭出来了。
大概一个月前看的这部电影,全片扎扎实实地贯彻了老美F不离嘴的风格,墨西哥小混混团一出来更是失控了的anger与scream看得头皮发麻,两警察开得一些重口味色情完全因为没字幕也没能完全看懂。
一切的一切,却丝毫不减少此片带来的震撼。
坐在影院,此片很快另外联想到今年早些看得两部片子,The Dictator和ted,不是说题材相思,也不是说风景地域雷同,不然我最先想到的应该是Savages,可惜该片真的纯粹就是走过场,若不是blake美轮美奂的肉体吸引,以及香艳的3P戏份,估计都没人去看了。
回归主题,联想到D和T这两部片子完全是因为这三部片子都毫无保留,见缝插针,从始至终的放出各种dirty words,三部片子也都在嬉笑怒骂中阐述了一些沉重的东西,普遍意义上来讲,生命的逝去最易让人唏嘘感伤,我亦如此,这也是为何我会认为此片带来的震撼是三者中最强烈的。
这样的对比大抵只是因为观影时间上的临近吧。
伪纪录片一直不是我爱的类型,类似女巫布莱尔,如此经典却不能被我接受,此片才开始不停乱晃镜头的时候。
我承认是波斯王子姣好的面容与身躯抑制住了我的抵触情绪,外加洛杉矶熟悉的风景,代入感倍增,当然最最重要的,我想是因为片子无处不在的仿真感,一种让你很快被带入的感受,好像是他们在路上追逐车辆,亦或者说是抄牌照。
当然这和我前段时间认识一些在湾区这边做警察的朋友有关,在美国做警察就是这样,巡逻时时刻会有丧命的可能,并不是说中国的警察不是,只是我不认识在中国做警察的朋友。
美国不禁止私人持枪(好吧上周五写到这儿,这周五又来。。。
)要是住在不太好的区,大晚上观赏下枪战就是分分钟的事儿,这也是为何过来之后,天一黑我绝不一个人出街。
我住的这个区算是三藩附近最安全最“白”的一个区了吧,且不说洛杉矶,往三藩市downtown的黑区走都感觉整一个腐朽落败,再往奥克兰走就真是哪怕住富人区大晚上都可以听见枪声。
记得有次在San Mateo 3街还是5街和我那个警察朋友喝咖啡,他就会指给我说这是谁谁谁,之前被他抓紧过监狱的,某某帮派,认识他之类种种。
好吧,我承认我们社会主义的花朵朵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太和谐了,当时真给我吓住了,后来就明白,无非只是人口密度变小,碰见的几率才变高,大家其实也都是各活各的,不该去的地方不去,长命百岁啊好吗?
但是警察就不行了,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和这些渣人天天“唠嗑”,所以这边的警察痞气都还蛮重啊,转回片子本身,他们的很多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好吧又有工作要做了。。。
改天再写。。。
)
1,其实剧情很简单,两兄弟搭档街头巡逻外加破点小案子的故事,最后被黑帮枪杀,死一个的故事2,故事线索很稀疏平常,开车上街巡逻,生活娱乐吹牛批,开车上街巡逻,破个小案子救个人,开车上街巡逻,跟街头混混互骂…3,全片都是f**k的用词,捎带着全家都问候了,注意,不是反派,警察满嘴都是这些话,你们信不信,但凡国内照着这样拍,只说一次,哪怕一句,喷子能给你刷到1分,这个剧竟然到了近8分的成绩,牛批牛批!!
欣赏水平因国籍而异,牛批牛批!!
4,两兄弟连警局自己的同事搭档都戏弄,同事很明显也生气,不接受这种玩笑,纪律部队是这样的?
牛批牛批!
5,最后两兄弟牺牲一个,表达的就是兄弟情的故事,亮点一般,节奏一般,六分多撑死了6.5/10
片子从拍摄手法上,有意想引入一些纪录片的手法,所以让主人公还有黑帮分子都喜欢拿DV还有手机进行拍摄,这样在视角中就引入了一些主观观察者的角度,让片子显得更生活和真实。
在此基础上,很多剧情设计就显得有些纪录片化,例如两个好基友(好兄弟)大量的日常对话,两个家庭之间的聚会和家庭发展,让“剧情”片的元素看起来更加生活和平民。
这样的好处是在最后的结局到来前,观影者有一些代入感,会替两个主人公开始暗暗着急开始祈祷,最终的结果也更容易感伤和共鸣,缺点就是相较典型的剧情片,传统所谓的剧情推进会比较缓慢,内容稍显拖沓和多余。
但这种质感的剧情片现在所见比较少,拍摄手法也很新颖,值得推荐。
最近看过的国内的《解救吾先生》也有类似的视角处理,有意摒弃了很多花哨的剧情片套路,更加接近于真实办案的过程,因为真实,所以显得没有那么火爆,但气氛的营造让人感觉更紧张,因为就像”吾先生“说的,所谓的剧情片,都是假的啊,绑匪案是真实的。
在逮捕罪犯那个环节,没有传统剧情片的枪战,追逐和打斗,只有恨平时的接近绑匪和用力制服,但绑匪手上是有手榴弹啊,真实警察面临的危险和背负的压力远远大于拍戏的明星。
渐入佳境的流水账,内核还是一贯主流的思维,家庭、职业、社会关系。
并非独一无二的视觉风格,但没有为了风格,以削弱应有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为代价。
这是一部侧重于描写警察生活的警匪片,有别与好莱坞那种模式化的血肉横飞炸汽车街头巷尾追逐的警匪片,所以能打动人心。
墨西哥裔警察和吉伦哈尔之间的插科打诨,以及吉伦哈尔的谈恋爱结婚,都让片子在紧张之余多了很多温情。
镜头运用得很好,每当他们持枪进入一个房间时,我都绷紧神经害怕哪里突然飞出一颗子弹。
吉伦哈尔和GF去听乐团演出的路上和他们结婚的时候,都很欢乐,是亮点。
吉伦哈尔和佩纳都很出彩,吉伦哈尔专注的眼神很迷人。
我不喜欢故事的结尾。
最后的彩蛋说的是他老婆的爸爸喜欢菊花,哈哈…………………………………………………………………………………………………………………………………………………………………………………………………………………………………………………………………………………………………………………………………………………
对于Jake Gyllenhaal 的好感,大约是在Love and Other Drugs里面形成的,非常好看的爱情剧,他和我大爱的Anne Hathaway一起呈现了非常有肉感而又很真实的表演。
而在这部电影里面,我又发现了一个很欣赏的演员,哈哈。
这部片子,自从上了我的TOP1000补全计划以后,就一直想看,下下来很久了,没想到居然拖到现在。
一言以概之,这是一部非常脱离常规的警匪片——伪纪录片风格的摇晃镜头感,加上不时使用的第一人称镜头,无疑是增加真实感的最好方法之一,但这东西有相当一部分人却不能接受,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种镜头附带的廉价感不符合一般电影给人留下的高大上拍摄手法的感觉吧。
为了增加真实感,这部片子居然连个贯穿整片的连续剧情都欠奉,而是把一个个简单的,或娱乐性强,或惊心动魄的“任务”,用主角间的插科打诨和一点点的剧情推动做调味品串联起来,居然也能让人感觉这道菜味道很是不错。
在剧情的推动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男主的恋爱结婚过程和男配的喜得一子,而前者又比后者的戏份多得多。
在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我很喜欢的女演员——没错,就是女主Anna Kendrick。
这女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长得非常甜美,而且是有些柔弱的那种,但又不会弱到给人林黛玉的感觉(说实话好莱坞也几乎没有那种感觉的女演员)。
眼睛很有灵气,而嘴唇有好看的弯曲角度,笑起来露出一排很白很整齐的牙齿。
于是看完后去IMDB搜了一下,发现早在2009年的Up in the Air里面就担当了女主,可是我却几乎没有印象——可能是因为George Clooney 的气场过于强大了,而且那部片子也不是一部爱情片的缘故。
但是此君除了这两部片子之外,选片水准确实一般,于是眼缘有限。
她和男主结婚时的跳舞桥段可谓是艳煞旁人,一小段舞蹈跳得无限性感的同时又非常有青春活力还带点调皮的感觉,非常难得。
正如几乎所有的写实风格片子一样,这部警匪片也没有刻意凸显出警察心理上或者道德上“正义”的感觉。
而相反,在一开始的与黑人奋身肉搏,我们看到的是两个非常接地气的警察,但到了后来的冲火场,男配毫无疑问的带头冲进去,又仿佛让我们看到正义已经深深埋藏在他们的心中,从表面上无从得见。
这是一部风格少见的警匪片,而且再加上女主的出现,就已经值得回票价,给8分。
吉伦哈尔电影都很喜欢,每一部都要看,一直喜欢伪纪录片拍摄手法,能大大能够拉近电影和观众距离,仿佛事件就发生在前不久自家街区内的事情,让观众有身临其境感受,但这类电影受众始终小部分,原因在于虽然能拉近与观众距离,但是镜头要求不高,镜头会长时间处于摇晃状态,给一些不适应观众看了就很难受。
男二号在《狂怒》中扮演的墨西哥驾驶员也是有情有义的性格,和本片中的COP性格相似度极高,只不过场景搬到洛杉矶警察局。
在电影中,杰克和迈克调侃身边的一切,就像学校隔壁班的两个无恶不作的捣蛋孩子王,在自己管辖的街区内,因为黑帮小黑哥一句话,就和小黑哥打架斗狠。
但是在队友范豪斯巡逻组发生危险时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拯救了队友,在别的巡逻小组都嘲讽新来警员时,两人都面露苦色,关心队友安危,理智,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电影前中部分大概描述的是警察的日常,作为隔国如隔山的我们来说能了解米国的警察日常工作生活,不算枯燥,些许新鲜。
并且迈克和杰克在剧中各种嘴炮,电影前中段也显得不那么枯燥乏味。
前中段也为片尾的街巷战高潮做一个铺垫,被墨西哥帮埋伏,舍命突围,紧张无尿点。
个人不清楚米国洛杉矶的夜晚白天到底是啥样的,但是,当夜幕降临,迈克和杰克突围时,仿佛整个洛杉矶街道都是墨西哥帮的世界,明明都已经走上街道,看似脱离了危险,但是依旧没能跑出墨西哥帮的包围圈,而且,又因为电影是以伪纪录片手法拍摄,所以,夜幕突围给观众很大的恐惧感,为什么还是在墨西哥帮包围圈里。
剧情散但是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剧情,作为伪纪录片,这类电影也应该这么拍,不然就不像伪纪录片感觉,更像是剧情片,层层递进,缺少伪纪录片感觉。
Mike:GOD BLESS COP
作为警察,在美帝面对的治安环境要差很多,国内的一线工作更加琐碎。
美帝民众普遍持枪,所以他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任务会遇到什么危险,也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人。
片中呈现的众多任务,也是大小高潮不断,很精彩,也跟我们日常所见很相似。
救火那场戏很感人,节奏没有没有拖沓和夸张,非常真实有代入感,想到自己拼命救火后发现屋内还有个燃气瓶的后怕。
片中脏话不断,也有喜剧的成分,特别是结尾插入的喜剧元素,淡化了结局悲情。
有些职业,真的需要一点信仰去坚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油吧!
Ps.影片开头的独白很感人:“By the law,I am unable to walk away.I'm a consequence.I am the unpaid bill.I am fate with a badge and a gun.Behind my badge is a heart like yours.I bleed,I think,I love,And yes, I can be killed....We are the police.”
赞
镜头乱晃的最恶心,神剧情都看不下去。
LAPD之日常。年度最佳警匪片备选。
Anna Kendrick is Smoking hot!纪录片的形式讲了个颇真实的故事,情感很真实,吉伦哈尔的主角光环啊,算是今年比较好的警察片了,不过脏话有点多...
手持摄像机看久了就累
真尼玛乱
太晃了。。爱jake
我不在乎这片表达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要是这里面没有Anna Kendrick,我只给2星
其实挺好看
一曲献给警察的悲歌,结局让人潸然泪下。虽说没有逃出美国警匪电视剧常用的桥段,可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让观众感同身受,剧本不能说不出彩。伪纪录片拉近了观众与犯罪第一现场的距离,俚语充斥、大量脏话显得如此真实,两位男主表演都很赞,爱得如此深沉如此不容置喙,今年银幕最佳拍档。
这片让我想起了HarshTimes,都是脏话连篇都是男男戏为主(一个白人一个墨西哥裔),但这个明显更青春更温馨(婚礼上新娘新郎的舞蹈很有爱.DV增加了亲和力却也影响了视觉效果,剪辑还算不错了仍觉衔接不太流畅.看到结局心理咯噔了一下死的竟然是好基友Mike这不又断背山了,看到最后发现沉重感消失殆尽
纯粹的男人戏,对话量过大尤其是挂在嘴边随时不忘的fuck,有点琐碎但非常感人,并且越来越喜欢安娜肯德里克了。
不喜欢这样的悲剧,四星半
7.0/10。开头的讲词绝对是全片里最high的部分,哪知之后内容便急转直下,不热血、不基情、不感人、倒很主旋律,不过相比同类那些小成本伪纪录片主创们的诚意已足。
美利坚主旋律啊
非得弄成伪纪录片
我就不信少两句粗口少晃点镜头能影响剧情了,整个观影过程极不舒服
一部类似于纪实的警察故事。
this is sin city
摇的我头晕,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