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顺序有点凌乱😅我是先看的2021年的《追虎擒龙》,后看的《反贪风暴5》,嗯,这个系列我的开始即大结局(多少有些尴尬),里面的人物也是非常的熟悉了,林家栋先生在《追虎擒龙》里扮演的是充满正义感的廉政公署白松安,在《反贪风暴》里却是饰演的贪污腐败的黄警官😅于是我又暂停了电影去查看这两部的时间,才发现《反贪风暴》是2014年上映的,也能解释为什么人物跟我最先看的《追虎擒龙》差不多了,《追虎擒龙》算是对廉政公署最初成立时的一个过程记录(这又要追溯到风云人物跛豪那一个年代了)😂所以正确的观影顺序应该是《追龙1》☞《追龙2》☞《追虎擒龙》☞《反贪风暴》系列(这样就可以把这整个时代背景整明白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2018年的扫黑除恶,反腐倡廉,尤其是电影台词里的那句“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个我太熟悉了,高考政治经常背😂 看完不禁感慨,在资本的恶势力下普通人就像是一只蚂蚁一样能够轻易的被捏死,哪怕你是遇害也可以被伪造为自杀甚至意外,而公众对这一无所知,但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任何一件细微的事只要有人坚持发声,这件事就一定会慢慢发酵,最终推到世人的眼前,再在舆论的压力下迫使这件事的真相得以浮出水面……每次看这种题材电影的时候也不禁感慨还好自己站得不高,这些阳光下滋生的黑暗目前还看不到,当然,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我深知它们的存在,人性是最复杂也最无法直视的,很多事情如果去深究得太多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向往的。
经典台词摘要:1.“哪里有贪污,哪里就有廉政公署;一天有贪污,一天就有廉政公署”。
2.“如果我们廉政公署办事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话,那香港就完蛋了,廉政公署不是政治工具。
”3.“但这钱从地球上走一圈只需要八秒,八秒钟啊,让你们查十年都查不出来,动动脑子。
”“黄警司,你不是说钱从地球上走一圈只需要八秒吗?
你怎么这么笨,收现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忍不住笑了,太杀人诛心了hhhhhhhhh)
首先说明,这是一个半小时超长的香港廉政公署宣传片。
整体故事设计、画面和配乐都比较精致,与宏大叙事相比,影片从一件案子切入,从不法商人、警方、会计师、廉政公署几方的视角展开,发生时间段也仅有短短的几天,较为完整地讲述了一个办案故事。
不过影片在最后案件取得突破的处理方面有点儿戏,不法商人做局多年,仅仅因为女孩撞破自己鬼混就暴怒失态,全盘托出自己利用女孩贿赂警察和政府官员的阴谋,如此因小失大,哪有一个这么大的厉害人物在关键时刻犯这种错误?
同时,廉政公署仅仅因商人的几句话就算“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也是对香港法治精神的一种背离,因为在香港不会因为某人的几句话就会“因言获罪”,而必须基于铁证事实为基础,至于收集到的那几张照片,和完全不了解基金情况的女孩的可能的供词,不法商人应该是可以脱罪的,警察和政府官员也可以不因严重的职务犯罪被定罪。
这些似乎都应再有所交代才算合理和完整吧。
至于演员们,似乎表情都过于呆板,而非严肃,可以说完全没有亮点,相对来说,只有林家栋的表演稍微及格。
最后摘录几句宣传片台词让大家热血一下:“法治是香港最宝贵的核心价值,如果执法部门出了什么问题,香港就完蛋了,我们廉政公署,负责把最后一关”。
“哪里有贪污,哪里就有廉政公署”。
最后,连古天乐从剧里剧外都说“长官,你又卖广告啊?
”。
小时候就被各种港剧中ICAC、O记等各种部门简称搞得又混乱却又迷恋,他们各司其职、职业化程度之高,远高于当时的大陆影视剧所呈现的职业化角色。
港剧和香港电影之所以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让人难以忘怀,除了让人心惊肉跳的卧底匪战等,更在于其人性的刻画、剧情的张力,张弛有度。
剑拔弩张背后的清朗之感,会吹来独特的沉思之风,让观众融入紧张剧情的同时,又引发思考。
《反贪风暴》 作为近几年的代表系列港片之一,剧情设定围绕经典的ICAC与警队的立场对立甚至斗争,ICAC与利益集团的矛盾来推进,设定套路相对固定,观众看起来会更容易入戏并理解。
在剧情上,延续香港廉政警匪片的一贯作风。
作为ICAC公职人员们,不都是执法人员,却监督执法人员的灰色地带,这是内地在当年并不敢触碰的敏感点。
在演员上,香港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除了主演和戏骨,还有演戏非常认真的配角。
即使是配角,他能够在电影中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带给你不同感觉,完全不会因为角色小而出现对电影表演呈现的割裂感。
他们也许不是极具天赋的,但是在不断地历练中,也都有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让角色闪现出自己的光芒。
陆志廉因妻被偷工减料的大厦电梯坠毁而亡,内心痛恨贪污受贿,他极力追捕经济罪案真凶,开场布满发展支线,但去伪存真的过程中人物接连出场,角色毫无悬念,败露出了支点不强的求稳发展。
作为影片男主角的古天乐,在戏中的表演可圈可点,分分秒秒都是演技,微表情,细节动作等。
林家栋虽然演的反面角色,但是演技十分赞,将这个黑警诠释得很成功;对于看着香港电影一路走来的观众而言,中规中矩又稳中有进。
从感官上来说,这部影片带有一贯的香港警匪片风格,但事实上或者更能称为“香港廉政公署”的宣传片,刚看完却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影片讲诉的是因为电梯安装人员受贿使得妻子死亡的廉政公署主任古天乐正义凌然,带着手下一帮干将追查案件。
本片的案件毫无新意,作为反派的林家栋没有更大的发挥,而大boss王敏德的手段也只是通过美色诱人,最后的抓捕也没有任何惊心动魄。
不仅情节拖沓,连视觉观赏性也大打折扣,可以说本片连警匪片最基本的打斗情节都寥寥无几。
印象中没看过林德禄的电影,但看HK这类题材的,很容易让人与杜琪峰作品比较。
由于整体人马都是那些人,不看介绍很容易理解就是杜SIR作品,但看下来就明显知道,导演的确很重要,在把握节奏和整体布局上,导演之间的差异还是很重的。
比如,扮演古天乐上司的张兆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到片尾的HK一天有犯罪,一天就有ICAC等,虽然体现正能量,难作为电影应该艺术化而不应该照搬,说白那不是你有资格去模仿的。
如果在内地发行,明显内地观众不买账,在HK发行,估计HK观众也不会买账。
说回电影,这边片子题材是很不错,但由于类似好莱坞作品的限定日期破案或者找出真相的题材,本身就需要过程很紧凑,这样就需要剧情很具有逻辑性和紧密性,但很明显,HK电影最珍贵的就是对白,只有好莱坞动作片才能做到精彩和简短对白,林德禄在这方面在这里太过于想保留对白,但又想模仿好莱坞犯罪片的紧凑,结果两边不讨好。
相比起另一个类似题材《窃听风云》,真是差太远,这远远不是因为没有刘青云坐镇的缘故。
我以前一直认为,只要有好的演员,电影肯定卖座,现在发现,是否卖座,与当时观众的情绪,社会经济和关注点,有很大关系,真正豆瓣评分,才是一部作品比较客观的参考标准,发现原来我的评分和豆瓣的都一样的。
可见,真正关注电影本身的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这么多大咖云集的电影拍成这样,的确不应该。
结果,就出现了后半段,王敏德救了无知少女一命,就操纵对方陪侍两位关键人物作为性贿赂,而女的本身是绝症几年后,就转头变成美艳少女,原来绝症这么过瘾,谁信啊?
这本来可以花钱找位风尘女子就办到,却找身边纯情少女去做,而且还很老套地骗对方将来结婚,环游世界等黑白片时代的渣男套路,真把观众当傻子了。
杜sir肯定不会这么拍。
所以,在案情最后两天,搞这种垃圾感情冲突的180度大反转,的确有点让人作呕。
看在杜琪峰和周润发都说HK电影已死,这部2014年,也就是说10年前,估计还没死的HK本土电影,还是这么多明星阵容,给两颗星有点对不起他们,就给三颗星吧。
这电影简直是不知所谓,说好的150亿贪污呢?
也就嘴巴放炮,杀个人放一次水就一千万一千万的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部电影讲贪污钱多,不过整部电影看到钱最多的一次就开头几叠钱了。
吹牛讲故事谁不会啊?
下次干脆用网络余额,一下显示几十亿,多牛逼!
还说什么庞大关系网,什么下岗工人,什么退休高官,什么什么政府人员参与贪污,我还以为有多少多少人呢,到头来就抓了三个人!
因为也只有四个人的贪污集团,我叉了!
老大国外指挥,三小弟国内骗钱,还雇杀手一千万一千万的杀人,不过也才杀了两个人!
还说什么场面宏大,爆破场景惊人,也就一场枪战,几把手枪对射几次,爆炸场面就一辆破面包车爆炸。
你还刚再坑多点吗?
这是古天乐拍过最烂的片子,没有窃听风云一半好看,不,应该是没有三分之一好看!
为了美化香案廉政公署,简直脸都不要了,是不是看太多抗日神剧了啊?
脑门被挤了吧?!
最后,微信的广告也太牛逼了,导演为了钱也是毫无底线,我给跪了!
这电影简直是不知所谓,说好的150亿贪污呢?
也就嘴巴放炮,杀个人放一次水就一千万一千万的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部电影讲贪污钱多,不过整部电影看到钱最多的一次就开头几叠钱了。
吹牛讲故事谁不会啊?
下次干脆用网络余额,一下显示几十亿,多牛逼!
还说什么庞大关系网,什么下岗工人,什么退休高官,什么什么政府人员参与贪污,我还以为有多少多少人呢,到头来就抓了三个人!
因为也只有四个人的贪污集团,我叉了!
老大国外指挥,三小弟国内骗钱,还雇杀手一千万一千万的杀人,不过也才杀了两个人!
还说什么场面宏大,爆破场景惊人,也就一场枪战,几把手枪对射几次,爆炸场面就一辆破面包车爆炸。
你还刚再坑多点吗?
这是古天乐拍过最烂的片子,没有窃听风云一半好看,不,应该是没有三分之一好看!
为了美化香案廉政公署,简直脸都不要了,是不是看太多抗日神剧了啊?
脑门被挤了吧?!
这部电影的导演,我对他可谓是一无所知,借助网络搜索,才知道他曾经拍过哪些作品。
林德禄的作品,算上《反贪风暴》我看过的只有三部。
另外两部《武状元苏乞儿》和《A计划续集》又因为主演太强烈的个人特点,而使得电影本身的风格被掩盖。
这一部又有些“旧情重演”,电影的风格痕迹是模糊的,倒是其中的几个演员更加容易令人深记。
《反贪风暴》单从故事本身来说还是很有些看头的,我更觉得有几分“窃听1”的劲头儿,不过在整体布局上就不能跟“窃听1”相比了。
本片在线索的连贯上值得肯定,整条线一气呵成,有旁观者清的紧张,也有暗埋着的一丝悬念,即陆志廉妻子那条线。
虽然前面已经明示暗示的告知观众不少线索,却终是吊了一段时间才将真相展示。
另外,在整体设置上,既有案情又有爱情还有兄弟深情,导演很明显在用心让整个故事的厚度加深,不至于显得单薄没内容。
由此,即便整个故事尚有不少缺陷或者说小漏洞,但是已经可见主创的认真。
这并不是一个基调明朗的故事,所以电影的主题色彩一直是一种清晨未天明的严肃冷清,甚至带着几分墨夜的黑暗,这份晦暗冷涩甚至渗透于演员的着装之中。
而与此成为反相对衬的,则是剧中角色的“暖”。
陆志廉是暖的,无论是对于逝去妻子的感情还是他对工作的那份投入,这个男人的身上有“情”有“理”。
陆志廉的出场,毫无让人忽视的理由。
演员本身的气场和角色的融和,让他在出场的一瞬间就给观众一种由外到内的冲击。
从剧情到表演,这个角色都很细致。
对狡诈的对手,他可以柔韧可以锋利,掌控全局的游刃有余昭示着他的能力;对身边的同事,他细心到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去要不同的外卖;对意外离世的妻子,他深情未改,一番讲述,痛了自己“动”了他人;与上级之间的言语交锋,不卑不亢中不软不硬的反将一军,着实令人不可小觑。
卢海鹏扮演的罗德永是暖的,虽然他行止有失,但追溯他犯错的源头,却是因为一份令人湿了眼眶的夫妻深情。
利益当头的时代里,连感情都变得可以用金钱称换。
只是,越匮乏的便越是该要珍惜的,也越发想要去拥有的。
人人都在抱怨没有真爱,却人人都在渴望拥有一份真爱。
一首《牵手》,唱透彻了夫妻两个字。
路过你的路,苦过你的苦,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
罗德永为情犯错,却终究不被命运原谅。
这个人物的结局,有着几分杨真的影子。
只是,杨真还有的机会舍命一搏,与仇人同归于尽。
罗德永却只能含恨离开,双目难瞑。
陈静扮演的角色是暖的。
这个曾经身患绝症却与之坚强相抗的女孩子,虽然在里面的身份并不光彩,却只是让人怜惜而不让人厌恶。
因为对生命的感恩,她做很多义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只不过就是一个坠入了爱河的傻丫头,轻易的就信着那一句句谎言,只因为那是自己爱的人。
可惜的是一颗真心给错了人,梦醒回头的那一刻,她曾经有过的坚强让她做了正确的选择。
陆志廉的那帮同事是暖的,不管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手下还是总在背后支持着他的上司,那种沉静中不失热血的情义,让心里恍然间便开了一丛丛的春色。
(看来“头儿”果真是个好领导,“小良”都从“窃听2”中跟过来了O(∩_∩)O)现在的电影情节设置中, 已经很少有让你觉得纯粹的坏人了。
《反贪风暴》中却给出了这样的角色。
在王敏德的胡志勇、林家栋的黄文彬、骆应钧的徐怀景身上,有的只是被贪婪掩盖住的道貌岸然。
尤其是胡志勇,真可谓是无耻出了一种境界,与“窃听1”中的那位终极反派BOSS可谓坏得双绝。
王敏德的坏人,大多是彬彬有礼的斯文败类;骆应钧则跟“窃听3”中的高官一样,一脸的温文尔雅,受贿受得气定神闲,颇有几分黄老怪的世外高风;林家栋演这种恶警察已经算是驾轻就熟,哪怕只是轻易的重复也可以很好的完成角色。
只是黄文彬连降三级,第一次降职还在情理之中,再一次变成路边设置路障的警察头头,就觉得是刻意为推动剧情而做的设置了。
细说到这部电影中演员的表现,只能说,在我的感觉里并没有哪一个是热别出彩,大多是不过不失。
对手,是相当重要的。
东方不败,穷一世但求一败,求一个好对手而不可得。
演戏来说,一个好的对手,绝对可以让演员的演技提升甚至小宇宙爆发。
所以很多时候,几个好的演员配戏,起到的是“1+1”不等于2的效果。
古天乐的个人戏都处理的非常细致好看,但对手戏却没有“大于2”。
跟王敏德之间的戏本来该非常不错,但是从头到尾导演几乎没让他们俩面对面。
一场台上台下,一场基本等于过场。
从我个人感觉来说,《反贪风暴》最输的是节奏。
节奏上逊色,不是会让观者有突然断档的感觉,就是有推不动的无力。
甚至于我觉得电影中有几场短戏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有了反而拖慢了整体速度进展。
一大堆的TVB熟面孔和耳熟的配音,节奏不适当,就会很容易让我觉得在看电视剧。
电影第25——45分钟这一段节奏和剧情还是非常不错的,然后到65分钟以后,节奏和剧情很抓人。
我身边那个小观众在前半场让着“好难看,难看死了”,但是最后30分钟的时候,小家伙坐那里双眼紧盯屏幕,没了一句话。
导演在情节设置上,这部电影中的“反派”有“教父级”的会计师,有高官、有大律、有高级警察,再加上关系到全港民众的150亿巨额资金,布局不可谓不大,“风暴”有着不错的先决条件。
但从成品来看,也只能说一句“势头虽有,未成风暴”了!
剧情较为简单,主要就是围绕着廉政公署,警队和利益集团的矛盾来推进剧情的走向。
虽然整部的剧情发展不会让我有太多高潮迭起的感觉,留下的悬念也不太多,但香港电影紧凑的节奏感方面还算是及格的⋯ 如果是习惯性地把这类型的香港电影当作警匪动作片来看,那震撼感的画面绝对没有预想中的多,甚至会非常失望,因为“港味”实在太少;但如果观影角度是以廉政公署、法治、或者各种商业手段作为出发点,那其实剧本的设定是绝对过关的,而且这部算是这系列里最符合题材的了。
角色的设定颇为单一,实属于单线发展,所以每个角色的结局发展都在意料之中。
主要人物都是老戏骨,所以演技绝对在线,但总感觉立体感不太够。
整部剧除了古天乐饰和林家栋塑造的角色气质和气场非常强大之外,其他的演员的角色就真的没有太明显的对比或者反差感,而且剧本的角色设定实在对这些老戏骨来说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发挥空间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一些陪衬的配角有可能是因为新演员的关系,所以演技较为生硬。
然而有些片段想带出廉政公署同事间的相处模式是融洽和合作无间的,但其实观感觉得有点勉强,感受不到那个氛围,会不会是演员间的熟悉感还不够?
整体的感觉就是主要人物也没有哪个可以让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瞬间。
(感觉问题还是围绕在剧本和台词的部分⋯)道具场景低成本,音效方面也还可以勉强过关⋯ 一直都觉得华人电影市场的配音有待加强,有些配音员的台词功力真的不太自然,甚至还有点突兀⋯ 有些影评说电影太狗血,但我想表达的是⋯我宁可这部电影可以多点狗血,内容可以再大胆点,甚至可以再更深入地钻研各个话题来推动剧情的走向并制造更多的矛盾点。
这样一来至少电影本身的话题讨论度就会更高,口碑也不至于那么差⋯毕竟“正义永远不会迟到”的老套噱头⋯ 真的已经骗不了多少观众了⋯
个人觉得一部电影拍的好不好,是根据能不能把观众带入到电影,与电影产生共鸣来判断的。
虽然香港的反贪电影我都基本看过,但这部电影依然能让我深入其中,引导我随着节奏前进。
情节3星,无过多创新点;和其他反贪片基本一样,廉政收到举报有人贪污了,结果一查发现有公务人员牵涉其中。
犯罪团伙发现被查,便于廉政发生激烈冲突(枪战),最后廉政赢了。
演员5星,老辈演员角色扮演到位;古天乐、林家栋、王敏德、卢海鹏、骆应钧等都是港台老一辈演员,且以前经常出演警匪、反贪类型的电影和电视剧。
以古天乐为例,电影中成熟、严肃的神态和端庄、灵活的行动,把廉政人员的尽职、公正、矫健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节4星,部分不合理;有些细节不知道是为了故事后续发展还是怎样,感觉不太合理。
比如电影一开始警察查楼,黄文彬直接把罗德永的笔记本扫到垃圾桶,这样就完事了?
这不挖坑给自己跳吗?
还有罗德永被人从楼上扔下去,刚好砸到陆志廉车上,为什么陆志廉下车后不抬头往上看一下?
这应该是人的正常反应吧?
总体虽然有情节无过多创新,细节有点缺陷,但电影总体还是很有层次感的。
就像以前的警匪片一样,希望香港的反贪片也能再展辉煌、永承经典!
林家栋存在感太弱,剧情没有新意缺少转折。浓浓的TVB即视感,完全成了一部香港主旋律廉政公署宣传片。
机关算尽,败在一个女人手里。
古天乐的脑残粉~用Ipad看的(喂,不是粉吗怎么不去支持票房!?),感觉比在电影院看好,古仔脸上的表情看的很清楚(虽然老了....( ╯□╰ )),感觉演的还是蛮认真的,真的没有面瘫,微表情,哈哈。但是那么恶心无聊的台词古仔你是怎么说出口的?吼哈哈~
林德禄在ICAC工作过很多年啊,拍个ICAC的宣传片其实也能理解,但是完全搞成了流水账这就不太对了.......
最后一段比较紧张和激动人心,其他就……
噢!
请问港片这是要完蛋了吗……简直像是小学生拍的,神马玩意。亏我那么喜欢林家栋。
古恩来的六个昼夜
不疼不痒…剧情没有新意…
情节老套,演员阵容倒是很强大。#20140825
未完待续……
法大还是权大,谁能说的清呢?
剧情太弱了,也就古仔的演技能看看,那个女主一副扑克脸,林家栋一出来就知道是反派,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悬疑片!
就当练习在学听广东话。
ICAC剧场版
我其实是被里面那对老夫妻感动的。妻子中风偏瘫,老公不离不弃,偏偏老公还超有钱。即使太太人都痴傻了,老公还是每天都是情人节!我看的时候不停的问我老公,真的有这样的爱情吗?
常规警匪片 还不错吧 演员的质素都是很棒的 剧情嘛就没啥特别的了
林德祿先生可謂王天林大師大弟子,杜琪峯林嶺東王晶眾高人都得叫他大師兄,雖說師弟們青出於藍,按說他加入公門,六扇門,不做四大名捕,做了ICAC宣傳大員,成就金漆招牌.本已退隱,但上峰最近打貪,請回長老以借東風,再使出當年頻頻越界(法之封印界)絕情絕招,配上"繾建"奇門兵器,三個字,無得輸!!
结尾古天乐那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简直亮瞎双眼~~~
古仔近年的慈善电影大项目之一,不知不觉已经5年过去,如今简直成了众港片中占有一席之位的“大”IP,当然这里说的不是警匪类,而是教育类。值得鼓励的是,比起林德禄大部分让人看完就忘的片子,本片起码能让人说上几句,虽然整体不过是泡注水严重的催眠剂,但在温故过后我忽然意识到,这个系列真是聪明无比,先是迎合那几年热潮的[反腐]作主题,然后以绝对商业化的姿态来传达绝对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保证了票房收利,还能讨好各方上级人士的口号需求:“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实话说当今世代有人这么一本正经的讲这话,我都有点不知该怎么反应,但直白点说句,这就是观众和市场一直都需求的影片。不过就林德禄的平庸水平也只能混这种饭吃,他当年那部《廉政第一击》完全有着该系列的缩影。而在港片彻底没落的时代,也只有这种东西能出来维持一下存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