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对历史的喜爱,对一代高僧玄奘法师的崇敬,支持了票房。
然而,虔诚的心被刷的洼凉洼凉的,并没有期待中那个德高望重的法师的出现。
先说说我对高僧的解读,慈眉善目是本分,温文尔雅是修行,举止优雅是德行,轻言浅笑是心性,不卑不亢是气魄。
影片中的风光是美好的,教主的演绎是努力的,慈眉善目是路人的,温文尔雅今生没见过,举止优雅课本里没学过。
轻言浅笑,不卑不亢不如满脸的喜怒哀乐,抑扬顿挫。
我痴,我笑,我哭,我泪,说好的德高望重,却掺杂了满目的世俗,人间烟火味儿。
我悲,我嗔,我跪,我拜,还我的东土高僧唐玄奘。
五一去看了并不卖座的电影《大唐玄奘》,由于美术指导王家卫的出马,电影画面绚丽宏伟,但是剧情本身并不如《大唐西域记》原著精彩,且被一些高人发现细节不符合史实及佛教戒律。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宗教题材的电影能在电影院播出,即便不能让普通观众领悟“佛法僧”“一刹那”“大乘小乘”的真谛,也算是看到了信仰复兴的曙光吧。
玄奘大师,被唐太宗称为“沙门之领袖”,被鲁迅称为“民族的脊梁”,被印度人民称为“解脱天”和“大乘天”,被印度国王赞为“解行渊深”,被西方人称为伟大的旅行家、哲学家和翻译家。
在那个年代,凭着坚定的信念完成千古传世的西行之路,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回顾玄奘的一生,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取经。
然而这一件事,不仅是对肉体的磨砺,更是对信念的考验。
“取经”坚定不移,敢于发大愿。
当年玄奘发愿西行,却并没有获得官方准许,然而他为了获取佛学上的突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向苦难屈服。
西行途中迷失沙漠,遭遇死亡的威胁,他发下“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的誓言;不被富贵所动。
面对高昌国王重金“聘请”,西行之心坚定不移,宁愿以绝食抗议,仍无贪恋之心;不被名誉所困。
即便抵达天竺国后受到百般礼遇,获得至高的荣誉后,依旧不忘初心,最终完成了取经的大愿,其对使命的执着可见一斑。
“学经”精进勤奋,跻身学霸行列。
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一住就是五年。
当时寺中僧徒各个才智杰出,学识渊博。
因此许多驰名天下的外国学者,都想来这里解除疑惑。
想入寺的人,都得经过一番辩论较量,十之七八会失败而归。
而玄奘以超人的天赋及之前在语言和教理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很快就跻身于受持五十部论典的十大法师之列,并获得了极其尊贵的礼遇。
他被安置到护法菩萨北面的上房里。
在万余人的那烂陀寺,享受这种待遇的仅有十人。
“译经”追求极致,重塑行业标准。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入长安弘福寺译经。
当年三月,由梁国公房玄龄发文征召全国上下所有寺院中擅梵文通佛法、持戒无损的高僧大德同集长安助玄奘译经,在严格的筛选之后,组成了阵容极为强大的译经团队,并形成了极其严谨的译经流程,包括译主、征义、征文、书手、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及梵呗等环节,玄奘之译经成为了我国佛典翻译史上的一大分水岭,后人称玄奘之前历代所译之经典为旧译,称玄奘开始之译作为新译。
坚定、踏实和追求极致,这种品质看似简单且愚笨,却是这个纷繁世界里难能可贵的珍宝,唯有单纯且坚毅的人才具备,时下称之为“匠人精神”,其中集大成者终将成就“大师气质”,也是一名高僧对佛教修行的完美演绎。
PS:联想同一时期火爆的电视剧《欢乐颂》,本来还对安迪给樊胜美“办公室油子”的评价不明就里,现在终于恍然大悟。
所谓普通和精英,平庸和杰出,凡人和大师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左顾右盼,而他们专注一心;我们瞻前顾后,而他们义无反顾;我们患得患失,而他们舍身取义。
怀着虔敬的心情把电影看完,有些失望,如果单单拍成风景片,此片勉强合格,但导演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信仰的虔诚、西行的凶险、大乘佛法的精妙、娑婆世间的苦楚、玄奘的智慧与慈悲…导演似乎要向所有人掏心掏肺的表达这一切,可整部电影叙事手段平庸,所有情节都止于蜻蜓点水,没有九死一生的痛苦,没有引爆泪点的冲击,没有醍醐灌顶的开示…… 但凡勇于选择文化巨人并斥巨资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必定有着几分人文情怀。
所以很可惜,《大唐玄奘》的导演尽管有心,但实在没有能力去驾驭玄奘的传奇,或许玄奘的事迹人格有如光辉之皓月,相对于烛火般的你我他来说,过于辉煌了。
导致这部关于玄奘电影,貌似什么都有,实则一无所有与。
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的坚定、执着和慈悲,同是心怀黎明苍生者,黄晓明塑造的玄奘在人格丰满程度上远不及刘德华《墨攻》中演绎的墨者革离,甚至不如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忽然间,有种暴殄天人的感觉。
大哉玄奘,以高洁信仰直面凶险人世,血肉之躯对抗天地蛮荒,他曾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中断水多日,肉体早已到达痛苦的极限,他在最绝望的时刻向佛顶礼:宁可西行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读罢《大唐西域记》,看罢《大唐玄奘》,此时此刻,很想去供养一位法师:-D
本来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相关史实也很有趣,大唐西域记简直唐代游记啊,哪怕流水账也认了。
看到评论不死心还是去看了,然后发现评分低真的有理由啊。。。。
纪录片都不合格好吗!
玄奘沙漠中那段本来应该很出彩,完全感觉不到,人家不是第一次出门的菜鸟,那时出远门都是强人啊,情节设计好尴尬啊!
总是用仰视镜头,这样就显得人物伟光正了?!
情节流水账我都能接受,但几乎所有女性角色都很尴尬啊,还有蜜汁口音。。。
后面回长安的人物特写镜头还行,然后又来个尴尬的背景。。。
开始的江流儿。。。
什么鬼,后面不是说的很明白了吗,母亡父亡十三岁出家,没有其他台词可选了吗?
有些台词尴尬的我强烈建议改文言文吧。。。
本来觉得教主被黑有点冤,因为这几年就看过合伙人,还有点偏路粉,毕竟除了ab新闻不多,还被黑的很惨,我错了,合伙人真的是特例。。。
好失望啊… 这《大唐玄奘》拍得太一般了。
编剧枯燥无味,导演不会讲故事,黄晓明的表演依旧生硬,也就只有王家卫的美术功夫在撑场子了… 唉… 一部关乎一个宗教的大片,且关乎好几个佛教国家的历史和智慧经典,更加应该有责任把它拍得深刻动人且经得起世界不断地寻味考究,而这部片的撩人力还不如几十年前人家的《阿育王》… 玄奘法师是中国著名高僧,明明大陆终于有机会可以展示自己对佛陀千丝万缕的感情了,却还是变成了可惜……说多了都是泪… 🍃
风沙,饥渴,杀戮,艰苦卓绝的绝境,一个人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渡过,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其实两条路,要是一个真正成佛的人,肉体的折磨只是他成佛的手段而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就如在石头上掠过的流水,了无痕迹。
这个人的精神层面已经超出了我们这个世俗的层面,表现的应该是冷静的眼眸注视着这个世界。
其实这种人这个世界有没有我们是不知道的,恐怕没有吧...成佛成圣啊。
那么就用凡人的心态吧。
这就是一项事业,我们经历的磨难,都是值得的,我们付出的,都会得到超过预期的回报....可惜,我觉得这个片子,晓明哥就用干事业的心态,要去装一个圣人。
我看了觉得,真的装得不像啊。
面对苦难折磨,似乎都是装出来的...
对这部电影,我个人是很喜欢和推荐的,无他,淡如菊,却香入心。
平淡的铺陈直叙,因为大家都知道的结局让偶尔泛起的涟漪都显得很渺小,然而就是这样的安静的,淡淡的给了我力量,甚至于有时候我都忽略了声音,只是沉浸在这个西行的脚印里,几次眼泛泪光,数次泪水滑落,现在我在屏幕前,莫名的眼泪都会流下来,行走的力量,不仅仅是这样西行路途凶险的修行,更是在这些历练中修心。
这是一部诚意之作,不同于任何的电影类型,如果你是向佛之人,如果你喜欢思考,如果你喜欢安静,请去看看这部电影。
5年,5年,5年,4年,19年,坚持的力量;知名的官府之人,不知名的路人各种相助,老马的相守互助,行善的力量;无法言表,大爱在心。
身边的朋友不太有热情去看这部片子,但又对它讲了什么还蛮好奇的,所以唆使看过了的我写这篇影评,斟酌一下再去看。
既然写了不如就发上来供众人一乐。
该影片为人物传记,也没什么悬念所以就不顾忌剧透不剧透畅所欲言了,介意的朋友请慎入本人对佛教并没有什么了解,单纯是一个对这段历史有点好奇的路人,有什么无知之错请大家多多包涵。
首先,实景拍摄的大好风光给一百个赞,看惯了影视城搭景与CG特效,这种真实的,壮阔的风景的确震撼。
玄奘自长安,途径哈萨克斯坦等国,最终达到印度,每一个地区百姓的不同口音,不一样的服装、建筑风格,不一样的地理特征,配合每个地域特有的民族风情的配乐,非常细致有趣。
重点感慨下长安城的几个街景,如果我没认错的话应该来自横店最著名的一条取景街——清明上河图一进门就是,一个在各类雷剧古偶中用烂的景居然能拍的那么诗意缱绻,也是摄影师技术逆天。
喜欢剪辑视频的朋友请务必在硬盘中存一部该片,110分钟左右的电影你可以剪出约60分钟美轮美奂的空镜,涵盖各地风光。
赞美的话说完了,进入正题。
首先,我个人觉得,该片的选角真的很有问题。
不谈教主演技或给大众的印象,他的长相真的太让我出戏了——他长得真的很深目高鼻大宽双眼皮,配合裘德洛式的欧米伽下巴,和西域人站在一起。
完全很融入他们嘛!!!!!!
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从中原来求学的留学生嘛!!!!!!
我觉得你和歪果仁画风很相同啊教主!!!!
(摔)我心中的玄奘法师,应该是一个五官轮廓没那么欧化,俊朗(据记载玄奘长得也蛮帅)温和的中原男子,他带着大唐的气魄,博学游走与西域各国之间,为他们带来大国的治世之道,却又心怀故土,格格不入。
而不是一个长得跟你们超级像的混血帅哥啊喂!!!
然后讲一下蛮多人都吐槽的配音问题。
我感觉教主真的很努力了。。
但是有些时候觉得他真的太。。
抑扬顿挫了。。。
大和尚讲经和悟道时应该没那么多喜怒哀乐吧。。。
OTZ,他极富感情的语调与静谧的,广阔却又孤独的大好风光有些格格不入,有些世俗的烟火味儿。
还有,影片后半段在印度的情节,所有演员说的都是叽里咕噜的梵语……教主的口型,完全没有对上配音。。
因为口型与配音极大的不吻合,导致后半段的镜头很多采用不走心的全景、远景或者拉背,情节的重点又都是佛法的论道,导致本来就听不懂叽里咕噜讲啥需要费劲的看那些诘屈聱牙字幕的我,也没法舒服的感受影片画面,全程懵逼脸。
我个人觉得,后半段在印度的情节,其实不妨全部删掉。
自影片后段可看出,《大唐玄奘》这部片,想向大众传达佛教中“小乘”与“大乘”的奥义。
“乘”就像渡河,“小乘”渡自己一人,“大乘”渡世人。
前半段玄奘的西行,一个人寂寞的旅程,是他的小乘,后半段在印度的学习,普济世人,将经书带回故土,是他的大乘。
这个情节的设置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影片的节奏。
玄奘西行时遇到无数苦难,途径各国,见到各地百姓,官员,每一个地方都花时间写却又泛泛几句对话,反而有种让人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不如他在莫贺延碛沙漠与马的那段独戏让人动容。
到了印度那烂陀后,他的学习,悟道,在印度去各种很美的古庙参观,莫名其妙的救助了一个还蛮帅的人设很有忠犬肌肉受feel的男奴,开外挂般受到印度人膜拜,因为太多的佛教术语以及我之前说的配音and镜头问题,食之无味,让人坐立不安各种开小差。
这部影片,在剧情上有太多的碎片,碎片之间联系太少,缺少一个动人心魄的,激烈的转折点,明明有着广阔的山河美景,有着或激烈或宁静的美妙配乐,却居然没震撼观众心弦的情节,实在可惜。
倒不如删掉印度那一段,将“小乘”放在玄奘一人一马独自走过沙漠,失控,癫狂,却又最终感悟的人生修行上,将“大乘”放在他途径各国,传播文化,教导慈悲以待世人,以及为将真经带回大唐,舍弃安逸生活,一路不回头的执拗上。
如果这样,或许像我这样对宗教一无所知的普通路人,或许会比较容易理解玄奘这段旅途的意义。
毕竟在我这种俗人看来,玄奘这一路,除了对佛教的传播有着深远影响外,更多带来的还是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带来的是文化的交流,他最广为流传的著作非佛经而是《大唐西域记》,而他最深的感悟就是他走过的路。
如果影片的重点放在玄奘一路西行,自我的成长成熟顿悟,将讨论的中心放在文化交流而不是高深的佛教教义上,会不会对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佛教,要更加容易一些。
毕竟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如同玄奘的一生一样,将美好的信念从高高的神坛上摘下来,传递给千万家。
公元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一个年轻,高大,英俊的中原僧人踏上了一个人的苦行,当他回来时,已是四十三岁,满面尘土的中年人了。
我就问一句,为什么没给黄晓明画皱纹和白头发?
他看上去并没有像过了14年的样子啊?????
<图片1>每到周五都是众片云集的日子,也是吾等压上人品和审美用绳命去看片儿的日子。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烂你为何看?
我的回答是,我不看难道等着你们去看?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我们电影咖对大家做出的承诺!
这部深深伤害我的烂片叫《大唐玄奘》,再次强调,要不是为了让大家识破它的真实面目,骂我懒得骂它。
下面我们就来解答一下大家最关心的一些问题:▽ ▽Q:《大唐玄奘》好看吗?
A:这个问题比较泛泛,如果泛泛回答就是不好看。
细致点儿说:人物、悬念、情绪、剧情统统平平。
人物上只有一个玄奘,没错,没有白龙马,没有孙悟空,没有八戒沙僧,什么都没有,人家本来就不是神话片嘛。
但一个真实玄奘,却怎么也不能让人感受到血肉丰满,不管是他佛教徒的身份,还是他旅行者的视角,你让一个个灯红酒绿的现代男女如何理解一个远行的和尚。
至于悬念,我们都知道他成功了嘛,结果悬念是没有的,过程悬念相对也就被削弱了很多。
情绪上,黄教主的表演细腻不足,使得情绪爆发力衰弱,豆瓣上已经就这事儿骂开花了,不多说了。
最后是剧情,剧情原本是有希望扭转人物疏离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们也许很难理解玄奘,却可以在他徐徐展开的经历中印证什么,获得平静、感怀信念、慨叹旅途……但是,空洞贫乏的剧情除了让你睡个好觉,真的不能帮你更多了。
▽ ▽Q:我听说这片场面很美丽,很壮阔,很值得一看?
A:场面的美丽呢是一点点,更多是无聊。
毕竟你不是想看风景片对吧,毕竟新疆人说汉语也没有很少见是吧,毕竟这儿有3D长安人家狄仁杰系列电影还有3D洛阳呢!
所以,大家要注意,如果想看场面,看看预告片就好了,反正好看的场面都剪进去了。
还有就是五分钱的特技,反正片方都没猛力宣传,咱也就别重点批评了。
▽ ▽Q:有没有很深奥,唐僧是不是经常谈佛理?
A:并不深奥,里面勾勒的大唐高僧玄奘,看起来也不比朝阳鸡汤仁波切高明多少。
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 ▽Q: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是不是特别感人至深?
A:没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没有妖怪想吃他,没有女妖怪想睡他。
路程挺艰难的,但基本艰难在自然环境,碰见的人都是大好人。
唐人不用说,就连高昌人都特别善良。
殷勤挽留玄奘,玄奘执意西行以绝食明志,高昌王也就哭着忏悔放行了。
总是天灾,没啥人祸,这么单调的套路你猜能有多感人呢?
▽ ▽Q:这电影是不是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精神内涵,我看了逼格能平地起高楼吗?
A:这些都没感受到。
精神内涵上,有一段似乎在说佛让大家停止争斗,过上美好生活。
这话没有错,但电影同样说佛教大家解脱。
这个停止争斗,过上美好生活,应该是修习佛法所能得到的结果之一,你在精神世界解脱了,自然不会再去热衷穷争恶斗。
直接提炼出一个结果来代替众多结果,这精神内涵有点儿不圆润。
文化内涵上,蒸蒸向上的盛唐风情展示有限,影片着力勾勒玄奘西行的地理发现与记录意义,却有意忽略了一个问题,玄奘本人是虔诚的佛教徒,除了地理风貌也会记载一些“怪力乱神”的故事,这些都没有表现。
我们感受某种文化的魅力,一定是尽可能全面的去了解体会之后做出的判断,这样直接吃嚼剩馒头的事儿,没什么值得欢喜的。
▽ ▽Q:听说电影音乐很好?
A:主题曲是韩磊演唱,片尾曲是王菲演唱,两个人唱得都很棒。
可能是片尾曲太长了,足足6分多,为了让屏幕不至于空白,片方把会计的名字都挂上去了。
▽ ▽【总结】1、都没人看,就我自己一个,享受了包场待遇。
2、可能是因为我心存轻慢,手机差点儿丢了,散场后我自己傻呵呵的找了好久。
3、我真不想对这么“神圣”的片儿说三道四,可看到那些人五人六的桥段,就想把它手撕得七零八落,可能是这股气儿太强劲又无从发泄,于是反逼肠胃,刚散场我就拉肚子了。
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了等于没看。
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实在要看就看吧。
6、个人评分:一星(实在找不到多给一颗星的理由)▽ ▽【适合谁看】唐僧粉,小明粉,风景片爱好者,新疆口音恋声癖,长期失眠患者。
▽ ▽【不适合谁看】除以上人群,都不适合。
祝大家观影愉快,白了个白!
欢迎关注“电影咖”公众号
前期模糊的场景,全场无任何跌宕起伏索然无味,一个电影平淡到这种地步也是没谁了,国产电影果然有毒,硬套的佛教理论还不如抽空多读点佛教的书籍这是吐槽导演的。
其二这个这样的角色来演绎玄奘你确定能给我带来真实的感觉?
场景渲染成古老破旧的感觉人物还是一个现代艺人风格莫非在搞笑,我是一点都没看到一个一心向佛的人去取经的故事。
一分给群众演员的,国内的影片越来越垃圾,终归腐烂在时代潮流中。
没有永垂不朽的核心理念真是悲哀。
对佛法的执着,历尽艰险,矢志不渝。在那烂陀,受万众敬仰,深谙大乘小乘之别,毅然决然回到大唐,希望普度众生。
这部戏,你坚定着,绝望过,高兴过,欣慰过,也思念过。你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着表达这每一个细节。这一路,你不因为多一个陪伴而高兴,也不会因为离开一个人而停下脚步。当看完之后,我才知道,我已经不在是为了黄晓明,也是为了这段历史,为了玄奘的执着,为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而看的
玄奘这个角色太难演绎了,沉默并不代表力量,黄晓明实在没有表达出这种悲悯的能量感。
行脚片
看过了,感觉还不错,景色非常优美,用心了呢,怎么多是差评呢,人物描绘的不错!
五星 有一星給了驚喜 可能我沒抱希望看的情況下反倒是沒了偏見 黃曉明蠻好的 不是原來會說他演技假嗎?表情僵硬嗎?哦絲毫不會 他應該很努力吧 我覺得蠻好的 超出預期 劇情也很平實 沒有那麼誇張用力過猛的去表現 我真覺得挺好的 雞蛋挑骨頭我也不想挑 那你們這麼挑的話 實在是過分了
黄晓明的电影与一星更配
看着难受,昏昏欲睡,黄晓明演技还需努力
摄影,音乐,都没得说
张掖、鸣沙山,看着自己曾走过的路,好亲切!其实爱旅游啥的,不都是多走走,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就是曾经去过的地方,感觉很棒嘛,嘿嘿。
很质朴,很真实,一帮朋友去看,中途没人说话,这么好的电影适合自己慢慢品味,少了喧哗。
实景壮观。
我不清楚为什么有人28日就开始黑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真的很好,今天看的,虽然黄晓明的脸是笑脸,演什么都和在笑一样,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制作精良,我希望这样的影片可以成为一种传统,在浮华快节奏的生活中有这样一部大电影真的很难得!赞赞赞!五星!我去电影院刷了两边。
6.0
黄晓明有认真在演,但演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教主不适合这种片子= =啥时候玄奘都带霸道总裁风了么?那苦大仇深的表情,还真是……霸道总裁苦大仇深的标配。
因为信仰的原因不忍心吐槽。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有槽点很多细节不耐深究,但是毕竟印着前人的足迹。这走出的取经之路于我不是震撼可以言表的了。
精美 深刻 写实。挺好的
民不聊生,才会有那么多人与浪漫主义为敌。
其实没有那么糟糕,是用心认真拍的片子,可惜影院里观影者寥寥数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