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部电影挺失败的!
选角失败叙事方式失败,第一陈坤张雨绮外形不符合,第二张雨绮的嗓子能扮演歌唱家?
第三流水账拍摄。
着实无奈¬_¬`但怀着对钱老的尊敬,还是看完了整部电影,不过颇具讽刺的是,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刻且打动我的不是演员所塑造的某段情节,而是电影结尾掺杂的那段纪录片,蒋英被后人搀扶着贴近钱老脸时,那一刻我泪目了,切身体会到,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是相知相惜相濡与沫!
本来只打算给一星的,后来因为最后纪录片那个画面,加多两星!
就酱(❁´◡`❁)*✲゚*
今天看了钱学森,感觉很不错。
作为一个人物传记电影,故事叙述很明确,让原来不清楚钱学森的人能够了解他,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令人尊敬的事。
比如,他在美国教学生这一段,年轻气盛。
你听不懂,我还不讲了。
但回国后面对基础更差年龄更大的学生时,一遍听不懂可以重头在讲。
还有美国先是要驱逐他,他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国,后来又被监视软禁,他还是坚定决心要回国。
而整个过程中,陈坤的表演都很到位,无论是不同年龄是应该表现的气质差异,还是面对不同人时表现的态度差别,都表现的很不错。
顺带的说,周总理的天津腔,一讲话就让人想笑,有点像听郭德纲相声的感觉。
印象较深的:一,在美国大学执教的钱学森,黑板满满的公式,下面的同学完全不明白他讲的什么,钱说,这种问题没有必要向你们再解释,潜台词的意思是,来上我的课应该对这些公式问题应了然于胸,要研究我研究的领域这些公式问题必然是要懂的,即使我们不是站在同一个秤上对话,怎么你那也不能缺太多两。
下面的另一位中国学生记住了这个场景。
回国作为院长为大家引领讲解导弹装置图,钱看出同事们并非真懂但为面子及对钱院长的尊重崇拜却依然说懂,钱意图讲解大家未解的问题,每次想到大家却说所有的都不懂。
看着又是满满的图和公式,时间的两条平行线在此交织,回想到了在美国的那堂课。
钱放下天才般的傲气和自尊,不怕费事重新讲解,当年的中国学生现在的中国同事会心一笑。
二,钱为祖国和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罗布泊默默耕耘时,吸引来了新来一批的年轻工作人员,他们带着仰慕好奇的心情来看望钱,只要看一眼就对他们是莫大的鼓舞,钱走出小泥房,鼓舞大家,几句轻声的鼓舞和恳亲的眼神,对仰望自己的人就是巨大动力和鼓舞,时间再一次倒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美国求学在自己仰慕的世界级科学家手下读书,回国前,只说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动力。
(谁不是啊?
自己喜欢尊敬的老师如果对自己轻轻鼓励那都是巨大财富和动力啊!
所以好老师的影响非常重要)三,结尾处钱问妻子会不会后悔嫁给自己,辛苦一生,蒋英说,记者问丘吉尔的母亲一生有没有什么遗憾,其母答,我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我为英国生了丘吉尔,也许这个比喻不是那么恰当,但是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钱学森你这个科学家。
感动...四,现实纪录蒋英教授走到钱老的灵柩前,脸贴着脸,动情。
什么事是相濡以沫什么是执子之手,谁能不动容。
五,在讨论会上,那位原来的院长虚心学习不断努力在会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钱没有因为从前他的顶撞和不服气就忽略或埋没他的想法,而是鼓励发现别人的进步,不计前嫌。
作为爱国片还是很全面的,坤儿的演技进一步提升。
演聂帅的一出场就有点笑感,但是人家是四川人,没办法。
配乐有时让我有好莱坞战争大片或阿凡达的感觉,还是很贴切。
感慨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如此高寿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艺术细胞及妻子的音乐熏陶分不开,才子还不偏科。
因地制宜,不钻牛角尖,回国在国内没有相应的技术和工厂条件下,因地制宜而不是直只拍桌子喊没有基础相应材料怎么可能做出来,利用现有的条件不等待美国的数据也不仅仅依赖俄罗斯老大哥,自己自力更生创新。
时时保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在如此的压力下,能够把它转化成动力,调节能力是多么的厉害,这和之前经历过大风大浪分不开,善于积累经验,把过往的失利不利化成以后前进的动力和家底。
值得学习!!!!!!
感动!!!!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凭借清华大学的庚款公费留学项目前往美国留学。
1936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航空工程,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
1939年:获加州理工博士学位,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早期核心成员之一,是美国火箭和导弹研究的先驱。
1947年:被授予美国空军上校军衔,并被称为“火箭之王”“美国航天之父候选人”。
1950年:因受到麦卡锡主义影响,被指控为共产党同情者,美国政府限制其自由,软禁在家。
1955年:在中美外交交涉下被允许离开美国,回到中国。
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仿制苏联P-2导弹)。
1964年:在钱学森等人指导下,中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中程导弹。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钱学森是技术总负责人之一。
1970年代-1980年代:提出系统工程、工程控制论、思维科学等理论,推动自动化与战略武器系统发展。
1980年代:倡导知识统一论、军事战略学发展,支持载人航天计划。
1991年: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与世长辞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忍不住感叹:一个人的一生怎么可以这么丰富?!
怎么可以做这么多轰轰烈烈的事情?!
怎么可以改写一整个国家的命运?!
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己,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red China放弃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
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
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
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面对外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现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者?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
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可以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
”如果我们意识到现在还算美好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2012年2月24日,我走进了中影电影院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之前我只知道钱先生是“两弹一星之父”,坤哥为了演好钱先生在妆容上、英文、公式、演技、心理状态等下了功夫,因为坤哥哥对这部电影对这个角色的认真和执着,所以我也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无限期待。
现在,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颇多,首先是坤儿的演绎,感觉非常好,那种对梦想的执着,那种钱先生面对种种境遇表现出来的神态都把握的很好,整部电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基调,会让你觉得一起内心澎湃,你会羡慕他们为梦想的执着,你会佩服他们克服重重难关获得成功,你会觉得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
不得不说,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很聪明很厉害,学术的造诣极高,这是我们所佩服的,与此同时他也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坚持理想的信念,在面对回国的这一问题上,他从未妥协,当美国当局拿出那些条件来诱惑钱先生留下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却只有回国的坚定,说实话抛开过度而言,那些条件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确实是极高的诱惑,但是,有梦想、爱国的钱先生确为了祖国抛弃金钱,因为为了梦想,锦衣玉食、华裳彩服就都算不了什么,这是内心的伟大,是对理想的执着,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回国之后,面对完全没有科技基础的中国,钱先生在党的支持下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战友们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研发,不得不钦佩他们的才华和毅力,那份精神值得我们永久继承,看到他们为了梦想牺牲一切的时候,你是多么羡慕他们,希望自己这一生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希望跟着一位拥有梦想的梦想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这部影片看完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一点点反思,其实人生和职场又何尝不是追梦的缩影,又何尝不是需要我们有一颗执着的心,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过得开心,自己的事业有成, 偶尔我们也会认真思考,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实现他们,我们希望自己努力地时候,也可以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一个好的引导者,所以我们不停地在努力,不停地在摸索,我想,我们不放弃努力的时候,梦想就不会放弃我们,这一生或许不会像钱先生一样创造载入史册的历史,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我们的人生精彩。
PS:很羡慕钱先生有一位伟大的太太,真的真的很好,祝福钱先生和钱太太另一个世界幸福。
也感谢豆瓣给了我提前观影的机会!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从盒子里面挑的这部电影ॱଳ͘冲着张雨绮和陈坤看的,但中间我有好几次热泪盈眶(つД`)陈坤也是我喜欢的有眼技的男演员,张雨绮在这样的电影里面,难得丝毫不显得弱势,尽管戏份很少,但能从她的演绎当中,感受到两位先生的深厚爱情ᐕ)⁾⁾我感动的地方有三个,第一是钱先生对他的同事说,我只想着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第二个地方当然就是成功发射啦,第三个地方是他想起归国前说过,只要回到祖国,种苹果也愿意(つД`)以前课本上为先生的爱国之心,献身精神所感动,但只是很初浅,知道美国不让他回来,但从未想过,就算先生理论水平再高,国内落后的工业如何生产零件(;д;)电影着墨不多,但足以让我看到那一代航空航天人的初心ヘ(;´Д`ヘ)我爱我的祖国
这不是影评…… 电影特别适合带孩子一起看,但影片事件线长,涉及的重大事件较多。
鉴于影片时长的限制很多信息都有提及,但一笔带过,或通过暂短镜头或通过简单字幕。
若能通过电影捋一下时间线能拓展很多知识内容,对于了解建国后的国内国际大事件很有帮助。
——传记人物——钱学森:……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电影概述——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传记电影,于2012年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钱老年轻时携夫人赴美工作,但一直心系祖国,在新中国建立后仍立志回国投身建设。
恰逢此时美国国内政治极端化对其进行迫害,更加坚定了钱老回国的信念。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国家领导人的安排下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11个美国飞行员将钱老换回。
回国后钱老肩负使命,面对国内百废待兴的不利局面以及中苏关系破裂的国外局势,带领科研工作者在“天灾人祸”(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下完成了祖国赋予的使命,使中国在美苏两大国对峙的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时间线梳理——191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最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上世纪30年代留学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火箭研究,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机会参与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1947年,蒋英(张雨绮饰)接受钱学森的求婚,随其赴美。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终身教授;1950年,钱学森因“麦卡锡主义”被迫中止尖端技术研究并被责令出境。
在钱学森决定回国之际,美方又考虑到钱学术方面的重要性阻止其回国,甚至以间谍罪逮捕他,最终宣告无罪后被长期软禁在家;1954年,软禁期间《工程控制论》完成,43岁;1955年,钱学森通过写信与祖国取得联系,国家11名美国战犯飞行员换回了钱学森;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钱学森又承担起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1966年10月: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9年10月31日,钱老去世,享年98岁。
——国内外大事件——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过长江1950年10月——1951年6月,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1958年——1960年,“大跃进运动”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之间的专家合同整理于2025年3月4日
@亲王1955年9月1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迪那港。
帕萨迪失去了往常那种旖旎的风景,海滩上惬意懒散的度假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战争逼近时特有的压迫感。
这种压迫感属于阿拉曼、斯大林格勒、诺曼底和易北河,但不应该属于帕萨迪纳。
也许今天会是个例外。
在海滩和市区里,慵懒的游客早已不见踪影,到处都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回奔跑,他们扛着油光锃亮的加兰德步枪,唱着属于自己连队的粗俗歌曲,仿佛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值得他们畏惧的。
成队的M4谢尔曼轧过为游客修建的棕榈便道,沉重的履带挤压着不幸的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它们巨大的钢铁身躯在市区略显臃肿,不过驾驶员高明的技术弥补了这个缺憾。
几十门155毫米榴弹炮在市内各个临时构筑的发射阵地高高挺起,漆黑的炮孔对准了进入帕萨迪纳的3号海滩公路。
在更远的地方,是成片的铁丝网与沟堑;那些貌似平坦的野地里,数万枚地雷平心静气地埋伏在地下,期待着有大发雷霆的一天。
一阵低沉的轰鸣划过维克多。
欧文的头顶,欧文抬起头,辨认出这是一队B24轰炸机,它们摆动着宽大的机翼,腹部微微倾斜,在天空划过一条斜线,随即飞远。
欧文不禁心想,在帕萨迪纳附近部署这样的大家伙,白宫那些人以后不打算来加州度假了吗?
在他的身后,一个“麦琪与麦克”冰淇淋店被临时征用作为指挥所,繁密如蜘蛛网的电话线顶替了奶油松仁冰淇淋的位置,和蔼可亲的店员被一大群严肃的参谋们取代,他们在作战地图上不停地标记,然后抓起电话大吼,确认每一个单位是否进入指定位置。
冰淇淋店再向前五百米,就是名闻遐迩的帕萨迪纳港,也是本次作战所需要保卫的目标。
此时港口里空荡荡的,只有一条大客船懒洋洋地飘在码头旁边,就连船上的星条旗都显得萎靡不振,船舷上写着“克利夫兰总统号”几个字。
“欧文少将,您的电话。
”一位参谋跑过来。
欧文把烟卷从嘴边挪开,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老维克多,好久不见啦。
” “嗨,威斯德克。
”欧文淡淡地回答,顺便吐出肺里的最后一口烟。
“这次你们第三装甲师也来凑热闹了吗?
我看到你们的番号了。
” “不只是我们,你还会看到更多的老朋友。
第六、第十二、第十六装甲师,他们都来了。
” “我的天!
这是一次老兵聚会吗?
你看到雨果和理查德他们了没有?
” “没有,他们大概是被部署在了更前沿的地方。
这次我们第三师是总预备队,兼港口防卫队。
” “就象对付德国人时候一样。
”电话里的声音哈哈大笑,然后忽然压低了声音:“你觉得这一次我们是否有胜算,毕竟这是在美国国内作战。
” “谁知道呢。
”欧文回答。
“你们得加把劲,可不要让我有出场的机会。
” 其实他说了谎,没有人比他知道的更清楚。
在这次作战之前,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特意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善意地警告他这次作战的危险性。
金贝尔委婉地表示,陆军的这次举动愚蠢而草率,出于私人友谊,他不希望欧文也被卷进来。
一位海军高级将领给一位陆军少将打电话,这是非比寻常的。
但是金贝尔也说了,这次作战本来就是非比寻常的。
挂掉电话之后,维克多心情变的更加糟糕。
即使是十年前在莱茵兰,罗丝师长的意外身亡也没让他象今天这样心烦意乱。
巴顿将军已经死了,麦克阿瑟将军已经退役了,只有艾森豪威尔将军脱下军装,变成了一位政客。
在这个老兵们纷纷凋零的时代,碰到这么一场战争,不知道该不该诅咒命运。
一枚信号弹从远处袅袅升起。
“敌人来了!
”一位参谋声嘶力竭地喊道。
仿佛为了回应他的话,前线开始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
不同口径的火器同时爆发,数千条火舌朝着海滩公路的入口喷射,钢铁暴雨倾盆而下,数万吨爆炸物被抛射到了预定地域,引发的震动与烟尘比起原子弹不遑多让。
整个帕萨迪纳立刻被烟火笼罩,刺鼻的硝烟弥漫到了任何一个角落。
指挥部里铃声大作,各个观察点的情报开始朝着这里汇集。
欧文把香烟揉碎,丢在地上,把身子俯到作战图上去,试图想通过地图看清敌人的打算。
“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
敌人继续向前移动!
”参谋报告。
欧文楞住了,这开战才刚刚三分钟。
在那里的是威斯德克的第五装甲师,他了解这支部队,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用三分钟就突破威斯德克的防线。
那些铁丝网和雷区都是摆设吗?
欧文不禁咋舌。
但突破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补救。
欧文迅速地下达了几个命令,同时祈祷自己的老朋友最好能扭转这个局面。
自从朝鲜战争之后,美国人都不大愿意接受失败。
战争持续了一个小时,欧文听到的全是坏消息。
第六、第十二和第十六师的防区先后遭到了毫不留情的突破,通讯线路里一开始简直嚷成了一片,但正在逐渐变得安静。
那些通信员一个接一个地陷入沉默,每一个呼叫频道的沉默,都代表一支部队的覆灭。
当步话机里最后一个人的声音消失的时候,欧文知道,前面的部队已经全完了——四支装甲师,只用了一个小时——现在防守港口的第三师完全袒露在了敌人面前。
三架B24轰炸机开始了俯冲,然后准确地把炸弹倾泻到了。
投弹非常精准,没有一颗炸弹落在第三师的阵地上。
欧文和第三师的全体官兵目睹着眼前的三栋大楼被炸弹炸得粉碎,巨大的冲击波让第三师在最前沿的几个观察哨都受到波及。
当烟雾散去之后,他们看到了一个人。
只有一个人。
这是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他的额头很大,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白色的衬衫上是一道道黑色的烟熏痕迹,脸上还带着几丝腼腆。
刚才的轰炸,对他似乎没有任何影响。
在这个人的身旁,是许多冒着黑烟的战车残骸,扭曲的炮管和碎裂的车身悲凉地躺在地上。
欧文经历过许多次战役,但他从来没见过一辆战车会变成这种形状,好像是被一只巨大的大手握住,然后被狂暴地撕裂。
整个阵线就象是被顽童蹂躏过的模型沙盘。
亚洲人对第三师的防御阵地熟视无睹,继续朝前走去,步子不快也不慢,手里还提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
“开火!
开火!
” 指挥官对着部下喝骂道,整个第三师都陷入了歇斯底里地狂热攻击。
在港口和亚洲人之间的有限空间,立刻被热能与子弹充满,即使此时上帝在这里,也会被窒息。
欧文觉得自己的两片嘴唇变得冰凉,金贝尔说的对,这次作战是愚蠢而草率的。
第五、第六、第十二和第十六师都挡不住的怪物,欧文不认为自己的第三师能作的更好。
亚洲人拎着行李箱,纵横在枪林弹雨之间,并不时伸出瘦弱的手臂,去拨开那些高速飞来的穿甲榴弹和高爆弹。
“绝对不可以让他接近港口!
我们是最后的防线了!
” 数十辆坦克冲了过去,试图用身躯去阻挡,用履带去碾压。
可那些不可一世的钢铁怪物战车只要一碰到这个卑微的人类,就会立刻高高弹飞,然后被撕扯成两半,科学家们精心研制出来的合金装甲在这个人手里,比弗吉尼亚州生产的棉花还要柔软。
亚洲人选择了一条距离港口最近的距离,走一条直线,任何力量都无法让他偏转哪怕一度。
一架恰好放置在亚洲人路线上的155毫米榴弹炮改成了平射,炮口顶在了亚洲人的胸口。
亚洲人没有丝毫犹豫,继续仰着头,挺起胸朝前走去。
榴弹炮发射了,炮弹在刚刚射到炮管之后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它弹回炮管,然后剧烈地爆炸。
整个榴弹炮和炮兵班都被炸上了天。
而亚洲人仍旧在继续前进。
在这条直线两侧的第三师官兵们,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他们手里的武器已经失去效果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该依靠什么东西才好。
已经有人扔掉了步枪,开始跪在地上祈祷。
欧文冷静地下达了最后的指令:“停止射击,放他过去。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作更多事情了,即使事后要上军事法庭,他也要坚持如此。
这场战争不能持续下去。
亚洲人看到对方停止了射击,朝着指挥部的方向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迈步走到港口,在第三师全体幸存者的注视下慢悠悠地踏上克利夫兰总统号。
克里夫人总统号的大副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纳闷地望着这个亚洲人。
“你好,这是下午三点启程去香港的船吗?
” “是的。
” “总算赶得及,这是我的船票和护照,一等舱。
”亚洲人露出笑容,把行李箱搁到甲板上,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我从特米那岛过过来的,这一路可真是累死了。
” “长途旅行就是如此。
”大副嘟囔道,对刚才港口外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欧文一直目送着克利夫兰总统号离开码头,消失在太平洋的远方。
他把搜寻其他几个师幸存士兵的工作——如果有幸存者的话——交给副官——自己则在帕萨迪纳市废墟找了一个还没被摧毁的公用电话亭,投入几枚硬币,拨了一个保密的号码。
“喂,金贝尔吗?
” “嗨,维克多,帕萨迪纳那边进展如何?
”对方似乎早就在等着这个电话。
“你说的是对的。
”欧文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继续说道,“钱学森这家伙,一个人能顶五个装甲师。
”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本是可以作成史诗的。
加州理工,冯卡门,喷气式飞机,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世界航空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勒令遣返,无端扣押审查,战俘交换,随便抽出一个头绪,就可见二战结束后冷战的漫天阴霾;国家领导人前的军令状,近乎白手起家建立航空工业,大漠深处的两弹一星工程,随便一个,都是这个国家成立之初如履薄冰的步伐。
激荡的历史风云慢慢远去,留下一个中国男子的内心坎坷挣扎。
一个秀丽杭州的聪敏孩童,庚子赔款留学的青年才俊,加州理工,全美也就是全世界航空届的佼佼者。
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上一路狂飙突进,知道突然而至审查迫害让一切戛然而止。
而后,现代都市里贵族西装换做大漠深处中灰暗中山装,连手插裤兜也换做以手撑腰。
以前加州理工校园里那个上课不屑言语,一黑板一黑板书写公式的严厉冷酷钱教授换作了听不懂还会重新来一遍的钱院长。
面对竖立着的东风二号导弹,在心底里默念对美国同行的告白: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
回国多年后面对美国受奖邀请时,以美国欠他一个道歉作为拒绝理由时,依然可见他那一身的傲气,正如年轻的他向夫人求婚时,只说跟我走这么一句话。
刻意压低的讲话音量,总显湿润的眼眶,是美国梦想破灭后的隐忍,还是家国情怀深沉的爱?
good 我觉得陈坤演得挺好啊,换个人不一定能演出更好的效果 科学会堂
电影没想象的好,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什么的并没有太多亮点,算得中规中矩。不过还是很感动,有爱国主义的热血沸腾,也有为感情戏的动容。几位领导人的配音都是搞笑的吧…影院各种笑场。坤哥表演得还好,英语也可以。@中街光陆影院 3.3 影院挺垃圾的……
也许是坤姐的原因,虽然不是厂花状态,但觉得还能看下去,还不错的,比看之前想的好。蒋英到后来也还是一个挺好看的老太太。嘛,人格被捧得很高这种事是难免的(在纪录片评论中看到有有缺点,但这才是人了摊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缺点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几分钟真是大败笔。张雨绮真不适合这个角色。
呵呵
我觉得这个是主旋律和谐片里拍的比较好的一个了 谁让我那天没带家里钥匙。。。。不过小眼睛不愧是军人出身 聂帅演的真大气 除了酒桌上 很久没见过这么有激情的中国军人范儿了。。。
=^= NC粉刷评分
张雨绮几乎没有演技,陈坤有一点点,后半段稍好点,前半段简直是非黑即白的脸谱片
最近很喜欢陈坤
陈坤的英语说的还是很地道的,张雨绮的英语就很无语了。。。这部以红色为主题的电影还是很到位的,个人认为陈坤在这部戏的表演比较出色,比以往那些浮夸的少爷角色更深入人心。
阿玛变主席,口音很标准嘛!
电影《钱学森》各种洋气啊~发射导弹、沙尘暴、气球绑个摄像机神马的简直《碟中谍4》啊,导弹基地的内饰以及女王坤白刷刷的脸就是《龙门飞甲》啊,钱氏夫妇船头拥抱那绝对《泰坦尼克号》没跑儿啊!顺便吐槽下为毛木有氢弹试验那段儿啊,当年我皇爷爷开灰机往下扔也是冒着生命危险超伟大哒好嘛!~@VIP
最打动人的 是追寻理想时的纯粹
虽然表现手法平庸,但总是好过无数的无聊
这么平白直述,直接拍纪录片不就好了。
这种类型的片子。。。格调说高不高,难受
陈坤在这里面表演痕迹还是有点重了,可能还是自己太帅的缘故吧哈哈...
伟人的方言太搞笑,真心觉得陈坤的英语不错
平铺直叙乏味寡淡的流水账。陈坤演得也烂,气质也不合,中途终于把科学家演成领导了,当然这可能是事实上的变化也未可知。
尼玛这一颗星是给骂给导演看的!虽然故事家喻户晓,你也不能这么玩呀?又不是拍纪录片!陈坤和张雨绮演得很不咋的,歌颂天朝洗脑无逻辑2X剪辑等等这都无所谓;关键张建亚你丫还是不是科班出身的呀?钱学森被移民局拒签这样的“晴天霹雳”居然还用暖色调低角度?你意思钱教授愿意被抓?马屁拍过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