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說《分手信》的票房終結了《阿凡達》,於是對我產生了吸引,我想要看看撕扯到底看到真相。
慢慢的,分手信緩緩拉開序幕。
開始是一大段的話癆,我開始失去耐心,一起看的室友已經開始打起了電話離開了觀看的位置。
這個時候我就想要刷牙洗臉睡覺了。
誰曉得,編劇筆鋒一轉,開始犀利。
興許也只是我覺得感人。
從john返回戰場以後,我就開始被吊住了。
他和她之間一封一封來往的信件讓我想起了一些什麼,或許沒有,但是真的有被觸動到。
從某些脆弱的地方來上的一擊。
最後,是她的分手信,她說她不能適應沒有他的日子,然後開始各種殘忍,他感到失望開始自暴自棄差點死掉。
燒掉她的信,無限制的拉長自己的服役期。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有交往障礙的老爸多年來的中風發作,時日不久。
他被趕回了老家,處理完後事以後去見了她。
才知道了錯過了一段的戀情真相。
在夜晚,車子裡面的悔恨,出現在聲聲敲打的方向盤上。
啊…. 錯過的戀情,錯過的人物,錯過的時間。
時隔不久以前蹲在陽台的地上,無論如何。
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能夠引起平常普通美國人共鳴的片子,所以大概能解釋他的大賣。
從2001到2009年的時間維度,也許不對,不過我就是個大概。
涵蓋了911、阿富汗戰爭、金融危機……在美國特殊的時期有一群不太特殊的人們演繹他們的故事。
他們有交往障礙,有自閉兒童,有年輕女大學生,有軍人,有離異的單身父親……相對於《阿凡達》,唯有勝在真實了。
另外,同樣的,我要推薦《紐約,紐約》。
以印度移民的視角觀察如上時期。
果然,能引起共鳴的無非愛與和平。
The end。
美国大兵纯纯的爱情故事。
我比较喜欢原著,因为我喜欢原著中同样被深刻描绘的父子之情。
介于电影时间的限制,父子亲情表现得没有原著中动人,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爱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患有忧郁症的单亲父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抚养自己的孩子,儿子开始不能理解为什么父亲不能给他更正常更有温情的生活,当他在女友的指引下开始了解父亲已经不是不愿这样做,而是尽最大努力还是做不到时,他开始理解父亲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爱着自己。
建议看了电影的去看看原著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好评那么少,还被贴上了,美国式,notebook式的标签,我后悔看了这部片子,不是说不好看,而是看完,被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扎到了。
从头到尾一滴眼泪都没让我掉下来,但有种深深的无力感萦绕在心头。
我想,没有戏剧冲突,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绝对合理的解释,这就是现实,对待生活,亲人,爱情,我们都在不断地迎合现实,这正是我平日里的感性方式,他们传达心声表达情感的方式恰恰离我的心最近。
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看着同一个月亮,感触太深了。
那何止是难捱的等待?
等待二字又何止从嘴里说出来这么简单?
女孩一个人,一个人只抱着思念的爱情,终于在现实的冲击下支持不下去了,真的可以理解。
但她始终永远无法理解男孩为何不能陪在她身边。
男孩的那句“you can‘t understand”太真实,真实的有点刺痛了。。。
记得男孩那句决定要做一辈子军人。
我忽然对军人肃然起敬,他们也是人,却不是“正常的人”。
这是一部缓缓道来的残忍,一丝丝渗透内心的震撼。
happy ending 其实很牵强。
因为现实John 的一句goodbye 等于彻底的让两人故事成为过去。
有故事,就好。
何必费劲千辛万苦要在一起呢?
原著要比电影细腻完整很多,电影则改掉了不少关键的地方。
毕竟一百分钟想要都交待清楚很难。
或许我们该苛刻点说是导演没能抓的住。
“分手信”其实就是这本小说的中文译名,还是很合主意的。
小说中沙文娜寄给约翰的那封信被团成球,但最后并没丢掉、烧掉。
约翰一直保存那一段段皱巴巴的文字。
原著中的沙文娜嫁给提姆并非突然,沙文娜也同时爱着提姆,只是没有像对约翰那样的电光火石罢了。
提姆是沙文娜的邻居,从小一起长大。
提姆一直是沙文娜的港湾,尤其在沙文娜几次情感上的低潮期更加明显。
(还有艾伦不是提姆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
沙文娜爱上提姆是在一次夺取了蒂姆父母生命的车祸之后。
就在沙文娜寄去那封分手信后几个月。
)如果主角是提姆的话,那故事就变成一个对女主角默默付出的邻家男孩,在长达十几年的执着后终于获收芳心,甚至得到了情敌的认同。
如此约翰就成为了沙文娜生命中一耀而逝的烟火,提姆才是那盏长明灯。
但主角是约翰,重点就变成了为真爱选择离开的真挚情感。
在小说中Nicholas Sparks(尼姑拉屎*星巴克)写到懂得离开才是真正的爱,并通过两个男人的放手来表达这个主体。
之前是提姆为了沙文娜的幸福甚至是撮合沙文娜与约翰,而后在自己身陷不治的时候恳求约翰与沙文娜继续下去。
约翰则是了解到沙文娜也爱着提姆,他不愿以一个不幸来促就与沙文娜感情的回拢。
在经历了这么多后,约翰不愿再看到沙文娜再次失去爱人,所以选择将父亲收藏的钱币全部卖掉以帮助提姆进行治疗。
这是约翰的放手。
提姆与约翰在关键时刻都是通过离开的方式来爱。
虽然有所牺牲,但是提姆的做法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约翰的离去则会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是对“离开才是真正的爱”这一主体的升华。
这使得小说想要表现的主体有了层次性。
电影中这些背景都一概不提显得主体较为单薄。
小说的结局是提姆的病得以痊愈。
沙文娜、提姆、艾伦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在一个明亮的夜晚,沙文娜走出屋檐的遮蔽。
她好象看到了什么,巡目片刻却一无所获,这安静的夜里干净的只有满月的光。
当沙文娜双臂环抱凝视着圆月,其实另一人在凝视着她。
-完-
从小就有读信情结。
小时候听喜欢的电台节目,就隔三差五地写信,希望可以听到我喜欢的主持人用我喜欢的声音读我的信。
后来初中高中也一直和朋友有写信的习惯,我喜欢打开信箱的一瞬间的喜悦,喜欢看到别人的字迹,也喜欢亲手写我想说的话。
很多人说我的字很好看。
所以这本片子的叙事手法是我最喜欢的类型,记得大学上编剧课老师总会很唾弃独白的叙事手法,因为他们总会觉得对于电影来说,画面才是灵魂,才是最重要的叙述单位和最佳手法。
那天,一个人晚上看《DEAR JOHN》,结局恶俗又让他们遇见,我不相信这样的安排,但是等待的时候每一天都那么那么的相爱。
每个人都曾经等过别人,也被别人等过。
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宁愿忍受孤独。
最近重新读了《山楂树下的等待》,听了周董的新歌《烟花易冷》。
等待是一生的主题。
我和朋友说,我一直想不通,女主角为什么就因为帮助别人就不等男主角,就和别人结婚了。
我想不通她就不打一通电话,只是一封信就算是分手。
我更想不通,有好结果可以等到干嘛要放弃,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都在等一场空欢喜却还是傻等,她那么幸运可以等到出头天却不等。
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开心的事情是随处可在的:比如天气爷爷晴累了下雨,雨过了天晴比如听说奥利奥新推出了抹茶味比如抱得一本喜欢的书入睡比如世界杯又要开始了比如期待这个夏天的澳洲之行……有得等就很好不是么?
所以亲爱的你们,即便这是一个人人都在找软柿子捏的世界。
但我们还有绿色,有抹茶,有世界杯,有晴天……有等待还有什么让我们伤心呢?
We deserve much better,let it be你也去看看《DEAR JOHN》吧,看看你是不是也流了一滴温柔泪。
等待的力量与爱同欢。
我要怎么评论这个电影呢?
看之前我被告知这是一部romantic movie,我已经做好了12万分的准备,这是一部实打实的romantic movie但是当我 走出放映厅的时候,我还是斯巴达了,完完全全的斯巴达了。
如果你是一个解风情且浪漫的人,也许你会喜欢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个玛丽苏,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幻想,也许你会喜欢这部电影。
但是我只是个普通的奔三的大龄女青年我不能理解,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子,怎么会对一个女子如此的纠结,纠结到不结婚不敢别的,光打仗,人家都结婚了还死乞白赖的等着,而且他们就一起共度了2个星期的快乐时光。
当然我相信会有这样的人,但是我绝对遇不到,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也遇不到,我只好摊手一笑。
我还想说,这部真的是灰常灰常纯洁的电影,纯爱电影,纯的木有出轨,只有一次ML,镜头语言运用的如同所有纯爱小说里描写的一样美好,甚至让观众看不出欲望(我都觉得自己ED了= =)看这部电影之前,您一定要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如果您不是一个特别特别CJ和矫情的人,那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2012-03-11 3星一般般吧,不明白為什麼病了就要嫁給人" 不過男女主角都好喜歡 3年後今次再看,感受太不一樣了。
其實我原本就真的只是想下載來重看一下Channing Tatum的青春肉體,畢竟覺得他後來變胖了....也重看一下這對我滿喜歡的CP。
但意外的覺得比我第一次看好看多了。
高中看的第一次,還記得當時就一心想看兩人的各種甜蜜互動,還覺得那條父子線好多餘(以前比較腦殘) 而且那時侯也覺得阿曼達嫁人嫁得太奇怪了,但再看也懂了男配的那種無奈。
父子情真的太感人了,兩個都是不太表達感情那種人但最後也是大爆發。
我跟我爸其實也是醬,看的時侯我還給我爸發訊息真情表白了艾媽,真的珍惜眼前人啊。
從青少年演到長大,之前看總覺得好無聊但現在真的就都看懂了的感覺。
《分手信》根据美国纯爱小说畅销作家Nicholas Sparks的同名作品改编,褪去《克洛伊》的性感抚媚,Amanda Seyfried 化身清纯可人的Savannah于春假的海滩相识Channing Tatum 饰演的大男孩John,二人迅速坠入爱河,两个星期的相处已让他们如胶似漆不能分离,两个小宇宙激情碰撞,欲罢还休。
海风,吉他,阳光,旖旎的小镇,一曲恋歌娓娓道来。
很多年以后你还会想起她,想起那个夜晚,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紧张,那么笨,踩到了火,烧到了脚,走在洒满月光的路上,你一瘸一拐,微凉的海风拂过你灼热的面颊,你咧嘴笑了,想念她温软的声音,粉嫩的唇,明媚的眼角,想念与她有关的一切一切。
爱情微醺的季节,春风沉醉。
莱塞.霍尔斯道姆似乎从来都不如他的电影出名,他的作品不张扬,就像他的人一样。
但是那些一个个温婉动人的关于情感的故事,在他的导筒下总能让人有别样的回味,他最近打动我的一部电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
我对查宁.图塔姆和阿曼达.赛弗里德一丁点都不感冒,只想知道莱塞这次怎么讲一个分手的故事。
在海边,在阵阵悠扬动听的吉他的背景音乐声中,故事开始了,男女主角相遇了。
音乐、大海和年轻的生命,这完全符合浪漫爱情故事的必备要素。
有些电影就是这样,没有特效,没有激烈刺激的画面,甚至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但就是能吸引人看下去,《分手信》就是这样的电影。
我是不喜欢单靠没有节制的煽情和不着边际的浪漫撑场面的伪爱情片的,因为没有那样的经历,因为感觉离我太过遥远,无法引起我的共鸣。
而《分手信》让我把唾沫淹到了肚里,尽管根据影片原著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斯作品改编的《恋恋笔记本》是我不是很喜欢的爱情电影,但是《分手信》却让我有了不同的感觉。
因此,时间地点不同,心情就不同,心情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爱情观,而所谓的爱情往往只是一种偶然的感觉。
记得《秒速5cm》的主题曲,也能够说清《好久不见》的旋律。
所有这些所想表达的,是一种明白。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天还是蓝的,风温柔的吹。
下雨时不由自主的想念或者等候。
这是我们的生命纯真的泪水和笑容。
我们向往或躲避着爱情,树立起许多原则,反复打量,然后猝不及防,陷入某一个表情,身不由己,欲拒还迎。
于是之后,我们了解,这便是人生最初的不知所措,最美的小心翼翼,最难忘却的亦步亦趋。
我们不会发现,也不会明白哪一个影子在自己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直到分别。
所有的眼泪最初都是直接的,无助或者悲伤,不加克制,不加躲藏。
所有的笑容开始时都会失控并且羞涩,不无尴尬,不无遗憾。
因而,不假思索的年岁里不假思索的爱情,教会了我们,成长。
我爱你,所以这个世界是存在的。
我爱你,所以我有那么多的承诺想给你兑现。
我爱你,所以我是无知的。
可是人生就是要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现实。
当每一层感受都需要历经痛苦和酸涩的过滤之后,再次微笑,现实就已经在曾经无敌的幻想中制造裂缝。
每个人,为另一个人,忍受着时光,忍受着现实,却又不肯说出我很艰难。
直到有天,其中一个听到“我有件事想告诉你……”“先答应我你不生气,”诸如此类的开场。
Dear John, I have something hardest to tell you. 我们不能理解,甚至是不能接受她的告别。
只是后来,那些时光要一个人去面对,带着遍体的伤口,一脸镇定。
然而,她呢?
被认为无情的那个人,她很好吧。
这真的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啊。
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世界只有我们,别人的感受与我不同。
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其他的人,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支离破碎,破碎不堪。
只是,只是,他们都也和我们一样,坚定地告诉了自己,我不能让人知道我曾悲伤,我不能在他人的目光里那样脆弱。
有天你意识到了,心中竟然不胜唏嘘感慨,这就是你早该明白的。
所以,过往种种,竟也顺理成章,可以原谅。
甚至会希望她很好,而不是那样的糟糕凌乱。
我们不能理解,甚至是不能接受她的告别。
只是后来,那些时光要一个人去面对,带着遍体的伤口,一脸镇定。
然而,她呢?
被认为无情的那个人,她很好吧。
这真的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啊。
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世界只有我们,别人的感受与我不同。
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其他的人,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支离破碎,破碎不堪。
只是,只是,他们都也和我们一样,坚定地告诉了自己,我不能让人知道我曾悲伤,我不能在他人的目光里那样脆弱。
有天你意识到了,心中竟然不胜唏嘘感慨,这就是你早该明白的。
所以,过往种种,竟也顺理成章,可以原谅。
甚至会希望她很好,而不是那样的糟糕凌乱。
岁月是彪悍的,漫长的时光里,谁也不会获知对方经受了什么,遭遇了什么。
只是凭着自己一声叹息的自语宣告他们都安然无恙。
在期待相遇和但愿永别中矛盾。
有时夜里,一个人,蓦然想起,大概也只有很是牵强的,说,原来你也在这里。
接着,并不明白,自己这一次该如何抉择。
存在或者离开,犹豫不决,一步行进,一步后退。
干瘪乏味的对白。
说到过去,之后,每个人都不想提及,然而终还是要怀着满腔的愤慨,再次失控。
然后,有人说,对不起,接着离开。
故事的再续,本不该如此的,本不该——但确实,我们有一次败给了自己。
只有逃跑,只有离开。
只有这样,才是安全。
过去的故事,不必再提,往事随风,若你愿意,请一页掀起,这样至少还有问候。
我还爱你,可惜只能说给自己。
这是每个人都要拥有的结局。
爱是什么,我已分辨不清。
不想触及。
爱,渐渐不同。
掺杂了物质,欲望,爱情好像变质的咸鱼。
曾经有过的怦然心动,脸红心跳,手心冒汗,还有曾经做过的那些傻事,都被时光带走。
只剩下我们。
无能为力。
微笑致意。
当你再开始相信感情的时候,那么你成熟了。
一个人的生活也是生活,并且将是人生最常有的生活。
而爱情,不管他是不是狗娘,不管他是不是便便,他都还是要摆放在我们道路的正前方,一如既往。
也许你已经被现实蒙蔽了双眼。
忘记在爱情里,要的是什么,能给于什么,期待什么。
你会告诉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健康,其次是你的成就以及事业,但是爱情,那个曾经被誉为无所不能的东西却无论如何无法就此撇开。
生活因爱情而缤纷,你也会知道的。
但它毕竟跌了身价,安静躺在附属品的位置,像人生之树的枝桠,肆意虬屈。
所以,你会怀着另一番心境面对,眼神温柔,心中暖暖。
因为,那些甜蜜或者痛苦的过往,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里。
成为了你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成就了你,你没说谢谢,但你知道你爱这所有曾有过的纪念,你选择了各种方式,留下了他们,让他们陪伴着你的脚步,日渐辉煌。
无论我们身在何地。
请记得。
我们看到的月亮,不管在天空还是地平线,都只有拇指那么大。
你以为它变大或者变小,都只是你的眼睛在欺骗你。
I'll see you soon,then.你面朝人海,拥抱着谁。
我会回来,一直陪着你。
再遇到你的时候,我不会那么轻易的放手了,尽管你改了名字,变了模样,背景或者什么都不一样。
我们跟爱情说好的,你会不会遗忘?
爱,很复杂,复杂到了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说明白的地步,倘若有人声称自己懂了爱情那么就离倒霉不远了。
爱,有时也很简单,可能只是在某个时候的某一种心情,突然之间就爱上了某个人,此路走去,是幸福怡人的天堂还是万劫不复的地狱都无从知晓。
有时,也不必知晓。
《分手信》呈现的就是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而且只是相处了短短的两周时间,然后便开始了漫漫旅途上的鸿雁传书。
而实际上的情况是,纵是一天一小时也能莫名其妙地爱上一个人更别说两周时间,已经够长了。
真正的爱情,其实从来不属于理智的人,理智的人从开始便算计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傻瓜才能制造出旷世之恋,因为只有傻瓜才相信他遇上的是一份永恒的爱情,而且往往不计后果。
理智的人没有爱情也不会受爱情的伤害,傻瓜很容易拥有爱情但却常常为爱情所累。
理智和情感,该怎么选择?
这永远是个难题。
影片的前半部分很吸引人,特别是理查.詹金斯扮演的有自闭症父亲的戏份的加入,这种残缺人生酿造出来的亲情感染力竟然隐隐超过了影片所主要想表述的爱情母题,我想这更多地是得益于理查.詹金斯含蓄传神的表演。
父亲对钱币的苦心孤诣的收藏和专研其实守候的是一份对以往的眷恋和儿子的爱,人格上的缺陷让父亲难以正常地和人交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下一代的爱。
只是从分手开始,影片的爱情主题开始暗淡起来,不知不觉地让位于父子二人的亲情。
随着约翰遭遇爱情失败和亲情失去的双重打击之下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影片的情节和情绪竟然也变得有些散乱,所幸持续时间不久,没有给影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不知原著如何,影片对于沙文娜对爱情的突然放弃而嫁作他人妇的原因交代的乍看有些语焉不详,其实仔细一想这才是爱情的本来面目。
爱情有时去得莫名其妙正如它来得措手不及一样。
因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导致心境的改变,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决定放弃也是爱情的一部分,选择了爱有时就意味着同时也选择了痛,就如影片中的硬币永远都有正反两面。
爱情来了就如被抛在空中绚丽翻飞的硬币一样,过程是美丽的,但是当它落下时是正是反,谁又能说得清楚?
沙文娜突然嫁给一个她并不爱的人看起来有些费解,对于期盼纯真爱情的人来说,这种行为多少有些难以理解,既然是真心相爱为何不能守候到底?
然而事实往往的确就是如此残酷,对于沙文娜来说爱情的本质其实没有变,变得只是生活的方式。
在现今社会,没有多少人能独守对爱情的承诺。
孤独和寂寞,愤怒和无助,自暴自弃和自怨自艾等等等等,都能轻而易举地把誓言和承诺打碎。
爱一个人跟和一个人生活有时并不是一回事,世上有多少人是真的同自己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呢?
有时更多地是为了一份承诺和一份责任而驻守一段感情,很多时候这种感情并非爱情,谁的事谁知道。
当我们把爱情的表皮剥落开来之后,往往会发现其实里面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此而已。
不能悲观,也不应悲观,因为生活和爱情从来都是这样,只是大多数人都容易把它们想得太美丽太飘渺罢了。
《分手信》最后还是给了一个光明的结局,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爱是可以回来的,只是需要换一个心情罢了,只是这个光明的结局其实未必更适合整个影片。
影片用缓慢的镜头语言记录这对恋人的美好时光,暮色四合,光影熹微,他走进她的心里,她踏入他的世界,月圆之夜的畅谈,大雨中的拥吻。
他宽阔的肩膀给她温暖,她温婉的笑容给他慰藉。
他珍惜她的善良体贴,她包容他的敏感暴力。
恋爱大抵如此,两块儿蜜糖黏在一起也不觉得腻,只觉得时光短暂,说不完的情话,止不住的情意。
影片到这里就像是一幅写意的田园山水画,淡雅清新,铺开的镜头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尘封已久的回忆,平铺的叙事,简洁的对白,没有煽情的做作之感,这一点难能可贵。
当John回到部队以后,思念如缠绕在掌纹的海藻,疯长。
距离割不断如芦苇般柔韧的想念,我的爱即使跨越万水千山也要风尘仆仆地来到你身边。
“Dear John,Dear Savannah”,还有什么比这更动听,一封封情谊绵绵的信件抚慰着彼此寂寞的心。
细心勾勒的美好未来,情真意切的海誓山盟,就像一个梦境。
这本是电影的高潮,遗憾混乱冗长的剪辑很不给力,同是朗读,《朗读者》中米夏为汉娜录音那紧凑有力的片断截取更能打动人心,中间穿插着John在战场与Savannah在学校的空间对比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距离跨度之感,导演的激情像是强弩之末,心有余力而不足,很是可惜。
镜头语言不如文字稠密,需要恰如其分的拼接,这也是大多数同名电影不及同名小说优秀的原因之一。
九一一事件再次成为了电影的插曲,再次踏上战场,导演把更多的镜头聚焦在John身上,继而又延伸到自闭症人群,对缺乏母爱的John来说,沉迷于硬币搜集的父亲是他解不开的结,正如倒在战场上昏迷的前一刻John所说:“我是美国陆军的一枚硬币,我是在1980年被铸造的。
”“我先被打压成金属薄片,我被加盖、清洗,我也被镶边、切削”“但如今我身上多了两个洞,我不再是一枚完美的硬币”Savannah的分手信让John丧失了热情,他选择留在军队。
那两个洞就像是亲情和爱情烙在John心头的印记,无可取代,不可磨灭。
直到父亲临终之前,又是一封信让陌生的父子冰释前嫌。
零落的战争场景和原本稀少的对白使影片显得沉闷压抑。
处理完后事,John驱车来到承载Savannah梦想的马场,此时她已为人妻,故人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他只是寻一个说法,她只是空守着最初的承诺。
而他得到的结果只是那个打酱油的Tim和Alan需要她的照顾,无论如何,只剩遗憾。
她索要他的承诺,他却只能给她一个“Goodbye ”。
错过便不再遇见,那遗憾足以把人生填满。
一个心碎的转身,不能泯灭的企盼。
当Savannah再次写信给John的时候,Tim完成了他的康复,挣脱纯爱赋予的枷锁,她与他的厮守只需再次相遇。
咖啡馆的重逢,紧紧地抱在一起再也不分离。
很多年以后你还会想起他,想起心如鹿撞的悸动,在他面前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自在,总是小心翼翼,故作姝雅,斜着眼睛瞅着他的笑容,温暖的弧度,很好看,深黑的眸子里藏着一汪如水的温柔…想念那个她,想念那个他,想念爱情来过的光景,想念在没有你的回忆里。
没了你,我只是一枚不完整的硬币。
第一封信是约翰和莎文娜一见钟情在海边度过几个星期的美好时光后第一次分离时莎文娜亲手交给约翰让他在飞机上读的信,其中有对这种认为命定的相遇相知相爱的坚信和忐忑,处处都是很纯情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
爱过的人大概都有体会吧。
第二封信是约翰本来就要退伍可以与莎文娜长相厮守时却因为911事件决定继续军旅生涯之后,两人之间出现隔阂,莎文娜决定分手而写的。
关于这封信,虽然整个书名都因此而来,但是,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莎文娜提出分手的原因,真的是如她所说,爱上了另一个人么?
我可以肯定,背后一定有故事,——果然!
不过,一边读着一边就有些失望了,一切都被我猜到了,而且结局也实在有些俗套。
这另一个人是与莎文娜一起长大的好人提姆,提姆的父母在车祸中意外身亡,两个伤心的人彼此扶持,然后就走到了一起。
再然后,约翰在父亲死后去见莎文娜,发现提姆重病,并自认为也理解了爱决定也扮演一回好人的角色,便将父亲收藏一生的钱币卖掉捐给提姆治病。
一年之后再回去,躲在角落里,偷偷的, 在同一时间地点和已经美满稳定的莎文娜一起完成曾经的誓言,举头望明月。
就像尼古拉斯的另一部小说,《罗丹岛之恋》一样,这也是一部爱情和亲情交织的小说,说实话,真正打动我的是里面的亲情,是约翰和父亲从陌生隔阂到彼此交流,能够表达出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并终于成为彼此唯一的那些片断。
相比之下,那段爱情,特别是后半部分的爱情,多少有点相形失色。
其实,在西方小说和电影中,这实在是一种常见的模式,因为爱情而珍惜亲情,因为亲情而感激爱情,比如《爱情故事》、《偷穿高跟鞋》;有些做的再好一些,再深刻一些,再添入一些关于生命的感悟,像《阿甘正传》、《本杰明巴顿奇事》那样,真的是很显境界了。
至于这一本,也还好,却也不够好。
离开,未必就是真正的爱。
终究是对这后面这小半部分的结局不够满意吧,我对封皮上的这一句话也是怀疑的。
约翰选择离开,选择自己一个人的孤独,我并不认为有多么的高尚,在关于“爱”这一点上,他远不及《告别天堂》结束时江东在天杨的要结婚时还“无耻”的说出那一句:“天杨,跟我走吧”更感人,虽然那一个结局也很小说。
看到有人说,约翰的大爱无私其实也是种自私的报复,太过独特了些,却也不是毫无道理吧。
看这一段精彩的对答:莎文娜的嘴紧抿成一条线,整个人看起来很僵硬。
“所以这就是道别了?
”“对。
”我慢慢转向她,“我想是这样没错。
”莎文娜抱着手臂的指节明显变白,她说:”可以写信给你吗?
”“我觉得这样不好。
”“我不懂。
”“妳懂,妳嫁的人是提姆,不是我。
”我停顿了一下,让她消化这个事实。
莎文娜眼里涌起泪水。
“我们还会见面吗?
”“我不知道。
不过希望不会。
”这种的刚硬和决绝,可以和莎文娜那又多情又无奈的分手信相映成辉了。
我很欣赏约翰的回答,但是,莎文娜该是多么伤心呵!
纵然约翰接着说了,“我爱你,莎文娜!
”但真正的爱,是该留下来,给予她,她真正想要的。
当然,也可以说,只有彼此合适的,才能永远生活在一起,就像提姆和莎文娜;但彼此深爱的,就该天各一方,然后再某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时刻,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像结尾处的约翰和莎文娜。
第一封信亲爱的约翰:好多是想告诉你,不过不确定应该从哪里开始。
是不是应该先说我爱你?
还是要告诉你,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
还是要说,认识你短短几天,我就确定我们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
这些话都是我想说的话,而且都是认真地,可是重读这些话,只希望我们两个现在可以在一起,可以握住你的手,等着你在不经意的时候对我微笑。
我知道未来我会回忆我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回忆里会听到你的笑声、看到你的脸、感觉你双手抱着我。
约翰,你是难能可贵的绅士。
我非常珍惜这一点。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从来就不会想引诱我上床,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表示我们的感情超出肉体关系太多太多,这份特殊的情感,也是我想要永远记住相处时光的原因。
就像白色的光线一样纯洁,令人窒息。
我每天都想着你,心里有一部分很害怕,怕你有一天可能不再这样想,怕你会忘记我们拥有的一切,所以我想请你这么做:不管身在何方、不论生活有什么变化,每个月月圆的第一个晚上,请你抬头仰望空中的满月,就像我们第一次见面那天一样。
我希望你也能想到我,还有我们共度的几个星期。
因为不管我身在哪里,不论我的日子如何改变,这就是我会做的事。
如果我们无法厮守,至少这个习惯可以持续下去到永远。
我爱你,约翰•泰里。
我会记住你曾经给我的承诺。
等你回来,我要嫁给你。
如果你无法遵守诺言,我会心碎的。
献上所有的爱,莎文娜最后一封信亲爱的约翰:现在,我正坐在厨房餐桌前写信给你,这封信很难下笔,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我心里多希望你现在就在我身边,让我能当面告诉你。
不过我们都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我带着泪搜索枯肠,希望你能了解我的苦衷。
我知道这个时机很糟,虽然我努力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太多,可是我没办法逃开那些画面,我很害怕,随时随地都是这样。
每天看新闻、读报纸,想知道你人在何方,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每天晚上,我都祈祷你会平安回家,往后的我也会一直为你祈祷。
希望你永远记住,我们共享的情感有多么美好。
我也希望你知道,你对我的意义,就像我对你一样。
约翰,你拥有一颗少见的、美好的心,我不但爱上你,更重要的是,遇见你,让我明白真爱的意义。
过去两年半,每次望着满月,我就想到我们共有的一切。
还记得第一天晚上跟你聊天,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自在,我也记得我们共享亲密关系的那个夜晚。
我永远都会为自己能跟你分享彼此的一切而高兴。
对我来说,这代表我们的灵魂永远都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只是这样,当我闭上眼睛,你的脸庞就在脑海中浮现;当我一个人走在路上,似乎能感觉你握着我的手。
所有的回忆都那么真实,只不过以前回忆带给我的是安慰,现在它却让我心碎。
我了解你继续服役的原因,也尊重你的决定,至今依然。
但是我们都清楚这段感情已经变了。
我们都变了,我知道你心里也很清楚。
或许分隔两地实在太难过,或许我们的世界都改变太多。
我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
但是每次回家我都痛恨自己。
虽然我们仍爱着彼此,但是把我们紧紧系在一起的那种感情已经不复存在。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借口,但请你相信我,我真的不是有意要爱上别人。
如果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怎能期望你了解?
我们经历过这么多,我就是无法再继续瞒着你了。
继续撒谎,只会让我们共享的感情烟消云散,我不想这样,虽然我明白你觉得我背叛了你。
如果你不想再跟我说话,我完全能够了解,就好比若是听到你说恨我,我也能接受。
我也恨我自己。
写这封信更让我清楚地面对这个事实,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看到一个不确定是否值得被爱的自己,真的。
虽然你可能不想听,但是我要你知道,你永远是我的一部分。
你在我心里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那个地方会永远为你保留,没有人可以取代。
约翰,你是英雄,也是个绅士,你仁慈又正直,不只如此,你是我第一个全心全意爱过的人。
不管未来怎样都是如此,就是因为爱过你,我的生命才能比以前更美好。
对不起,莎文娜。
像一部温情的小说一样,影片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转折点和炫丽的画面,没有大的冲突,甚至没有算得上激烈的争吵。。。
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折射出的小事件。
一对情侣,周遭的朋友,亲人,有自闭症的父亲,爱好收集错印的硬币,不多的交流,不为众人所知的生活琐事。
沙滩上浪漫的偶遇,之后是顺理成章的铺垫,恋爱中的追逐游戏,完美于没有修缮的屋顶下躲避夏日的暴雨,感情上的升华集结于两个人的热吻。
之后是线索的微偏离,看似少言寡语的父亲,在儿子口中被称作“Quiet one”,即便是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只有寥寥几句话,在儿子回家的时候,告诉他“我做了烤宽面条”,即便在儿子领了女朋友回家的初见面,也只有羞怯的握手,在对方表现出对硬币的兴趣之后开口主动说话,和儿子的沟通,在其青春期之后所剩的话题便寥寥无几,沉默着,一直沉默着,偶尔想尝试着和儿子沟通,在被其生气的打断对话并回报以“你把咱们所有的积蓄都花在硬币上,还TM不如买个冰箱!
”,像个无辜的孩童般坐在那里,眼神充满交流的期盼又无可奈何。。
默默地打开冰箱门,把之前儿子愤怒塞进去歪在一旁的牛奶重新放正,再轻轻地关上门。。
对儿子的所有的爱,不断重复地从烤箱中端出的食物,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接受了儿子女朋友之后,食物的分量也自然地做成了双份,然后在得知她不会来之后,又默默地收起一套餐具,小心的摆放进玻璃窗柜中。
没有更多的语言表达合关心。
就是这样,日日的存在于你的身边,同时又不被你重视着。
仿若呼吸习惯的空气般,因为太亲近,所以才更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那个漂亮的“人见人爱型”的女友,融入了这家人的生活中,相较于男人性格中的坚硬,她更像是温和的阳光,暖暖的照到每个人身上,不刺眼,不强烈。。
在男人的父亲穿好西装随车准备拜见女人家长的时候,自闭的性格的限制让父亲决定半路下车回家,男人看着父亲,表现出的更多是气愤和无奈,而女人却温和的对他说“He tried,at least he tried.”温柔贤淑,又兼具包容的心。。
两周的相处,仅仅两周的时间,他们经历了初识,热恋,偶尔的意见分歧,更多的是浪漫到不用费心去想明日和未来只要好好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在经过了那么亲密无间的两周后,男人被派去驻守伊拉克的军队完成最后一年的兵役,女人回到学校中继续完成剩下的学业,一封简短的分别信,道出了彼此的不舍。
男人给女人一个承诺,一个只有在热恋中的人们才愿意相信,坚持和守护住的承诺。。。
见不到彼此的时日,他们用信件述衷肠,告诉彼此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事情,这样,即使无法在一起,也好像相互依偎着一样。。。
一封一封,编排好号码,像保护最重要的信物一样,妥帖的保存起来。
期盼信件到来的日子,期盼见字如面的时候,期盼再次重相聚的那一天。。。
而父亲的生活,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过多的予以交代,只在送别儿子上车的时候,沉默的,如往常般,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又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关爱,看着儿子上车,离去。。。
连亲密的离别拥抱都没有。
影片的后半段,依旧没有大的情节转折,女友无法坚持等待男人遥遥无期的归来,一封“分手信”草草收尾彼此的感情,男人愤怒伤心之余烧毁了所有的信件。。。
再后来,男人在执勤过程中不幸中弹,康复后试图用忙碌转移失恋的情绪发泄,再后来,男人被部队派遣回家,在没有任何预料的情况下见到了已经因中风入院的父亲。
回到家中,手中把玩着那枚自己七岁时无意中获得的错币,被父亲一直珍视的收藏着。
提笔,给父亲写了唯一的一封信。
就是这样的父子关系,平日里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即便是想表达下自己的关爱之情,也仍旧羞于让父亲当着自己的面拆开信来阅读。
为了多年前的父亲的一个问题,儿子最终告诉父亲,在当年中弹之后昏迷时,最先浮现脑海中的是:硬币。
之后的语句开始贯穿起男人八岁时参观美国铸币厂时的种种回忆。。。。
唯一和父亲有共同语言的话题。
唯一连接他们父子情的物品。。
在儿子流下眼泪说了那句“对不起”之后,父亲的手慢慢的抚上他的头,他的脸庞,儿子慢慢埋首在父亲怀中。
最亲密的时刻,就是在父亲即将要离去的时候。。。
再见爱人,是在送走了父亲之后,男人来到了那个农场,女人慢慢的从剪影中走出,看得清彼此的表情。
微笑着,不用多说话,也都明白彼此的内心。
仿若初见,轻声的道一声男人的名字。。
慢慢的诉说着分别后的各自经历与生活。
“其实,她一直爱着你。
”在那个“旁人”娓娓道来一切的时候,女人的现任丈夫对着男人说:“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in my life before,it’s gone now.It’s been wiped clean.I wanted to tell you that.And I’m sorry.I’m sorry for how it happened with you so far away.But I know now that Alan will always have someone to take care of him.He will always be in good hands.”又是一场父子情。
重病即将离世的父亲给自闭的儿子找到了终身可以依靠的托付。
而女人,在男人无期盼的回归时日中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短痛断恩情。
没有给男人任何机会倾听其中的难言,也没有给男人任何企盼重新开始。。
难于做抉择终也要面对现实。。
“因为听见你的声音,我就会改变主意。
”兜兜转转,爱情的牺牲原是为了成全更多。
可是最后,女人还是愿意忠于自己的内心,想要从男人口中获得哪怕一点点一丝丝的慰藉,让她相信彼此还有可能重新开始。
无论再亲密,我们终究会有些事情无法向对方坦言。
那些紧要的,当下没说日后也无必要再说的事情。
慢慢就风化,成为了秘密。
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
“I will see you soon.”最终,时间会消逝,不管过多少年,我知道一件事是真的,很快会再见面。
影片看到末尾,已经无法界定这到底是一部爱情片,还是亲情片。
怎样都好,反正,你只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始终如一的爱着你。。。
分手信是Dear John的直译。
Wikipedia上说,dear john letter指的就是跟士兵分手的信。
所以这个翻译实在不能算剧透~女主角的头发很美丽。
有高光挑染和温柔的贴着脸的弧度。
我喜欢她的名字。
Savannah。
对我这种没啥学问的人来说这个名字很特别,还会让我联想到Sienna还有维也纳等优美意象。
她站在男主身边的时候显得无比娇小鸟依人见人爱。
而且这对情侣在一起实在很可爱而且有爱,很萌很登对!
开场前半小时特别简单爱。
男主是我的菜,在我得知他是舞出我人生1的男主后我更加确认了这点。
好,优点讨论结束。
————————————————下有剧透。
——————————————————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阿凡达跟泰坦尼克不还从禁断之爱像到最后人都变蓝吗。
我只是想不带感情的说这跟恋恋记事本也太像了吧。
1.女主角都漂亮的很特别,很温暖,但绝不到车见车载花见花开的程度。
Rachel McAdams对我来说不是第一眼美女,我就记着她一直穿腰掐的很细的裙子,还有跑的特别快,不过她演到福尔摩斯的时候似乎变美丽了。
本剧的Savannah有金鱼眼,不笑的时候嘴也不好看。
两个人演的都是无公害、微笑像羽毛的乖仔。
Savannah不抽烟不喝酒不乱搞,爱小动物爱小孩子。
So,2.男主都有一种配不上女主的感觉。
John见到Savannah做义工给飓风受害者重建家园直接这么说了。
Savannah非得说自己有缺点,说自己说脏话。
John特不信,说你说一个给我听听。
Savannah说,我在脑子里一直在说呢,但是我不能说出来给你听,因为这话太脏了。
——圣母在人间啊。
记事本里还有门不当户不对这么一说,女主是大学生,男主是一蓝领。
3.金风玉露,一见终身误。
要我说那俩男的那辈子就毁在那俩女的手上了,一副分手后我就哀莫大于心死的劲头,而且伤痛绝不被时间抚平。
宝哥哥死了林妹妹也没比这严重多少。
夏紫薇“一生只爱一次”的爱情观放之四海皆准。
哥们儿你们认识在记事本里就几个月,在分手信里坠入爱河更是俩个星期内的事情,作者你是在提倡传统爱情观吗。
孽缘啊。
笔记本里那男的多少年就耗在改建女主想要的那个大房子上了。
John的兄弟/国家/荣誉和女人只能选一个的两难境地,这要不是爱情片绝对能把这个问题整的的很深奥。
但是在这个片儿里,John决定把军旅生涯作为事业,看上去很像是收到分手信,想找个死法的样子,荣誉啥的都显得次要。
4.女主角都走换我先吻你路线。
作者你这男的太闷骚了。
5.这片儿都是冲MTV的Best Kiss奖去的。
记事本成功得这奖的时候,男女主的原景重现更是一时话题。
虽然刚三月,但我看Dear John有前途~——————————————下有终极剧透————————————————6.女主角都另找了一个。
然后重逢。
之后第三者自然死亡或知趣闪开。
男女主成功的在一起啦!
临近片尾时,小三男对男主说,“她还爱你,她看我的眼神不像看你那么有爱。
”男女主独处时Savannah小爆发,说“我不能给你打电话,因为听到你的声音我就会动摇。
”这时候说这些有什么用。
你自己说你是不是狗血。
这种时候不是应该像张爱玲一样说些“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之类的话么。
但还是这样的结局让我比较安心。
临了儿废话:John跟哥们儿谈论感情的态度我倍儿能接受。
我觉得男的就该这样,闷头烧信,别人问起就说,没什么可说的。
相比之下,Valentine’s Day里的男的都太絮叨了。
临了儿再废话:亲情传说中比爱情可靠。
姑娘会离开你,但你爹不会。
当年你回国省亲,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姑娘。
多年后想想到底值不值。
Dear John
RORO 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 本身三星的电影就因为离我的期望太远只能破格再降一星! 什么狗血剧情啊
给分离的人儿看的……
美式无脑纯爱片。。
See u soon then...
我不喜欢这个结局,相比更喜欢《记住你》
爱情最终崩坏的那点是不再相信,好吧,其实这句话和电影没什么关系~这个女主继续不讨喜~~
就跟他爸爸那点还蛮感人的。。
很想看原著啊
美式纯爱电影,有点不伦不类~~
各种煽情桥段,有点想吐
I don't believe in love anymore
男主角除了身材毫无建树。你们不是圣母更不是撒旦教徒,没有人亏欠。硬币也是体制内的。
看完权力的游戏以后我就在不停的看这些狗血小玩意到底是发了什么神经= =
结尾很清新。
哭点在哪了?不就是耐不住寂寞的劈腿小故事么?
不明白为什么要嫁给tim
美国NC青春爱情片真真比不上国内青春剧了咩?
上半部分还好,后面略略拖沓。
有人说,博爱也是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