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时光

ハッピーアワー,她们最好的时光(港),Happy Hour,Senses

主演:田中幸惠,菊池叶月,三原麻衣子,川村莉拉,申芳夫,三浦博之,謝花喜天,柴田修平,出村弘美,坂庄基,久貝亜美,田辺泰信,渋谷采郁,福永祥子,伊藤勇一郎,殿井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欢乐时光》剧照

欢乐时光 剧照 NO.1欢乐时光 剧照 NO.2欢乐时光 剧照 NO.3欢乐时光 剧照 NO.4欢乐时光 剧照 NO.5欢乐时光 剧照 NO.6欢乐时光 剧照 NO.13欢乐时光 剧照 NO.14欢乐时光 剧照 NO.15欢乐时光 剧照 NO.16欢乐时光 剧照 NO.17欢乐时光 剧照 NO.18欢乐时光 剧照 NO.19欢乐时光 剧照 NO.20

《欢乐时光》剧情介绍

欢乐时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明(田中幸惠 饰)、樱子(菊池叶月 饰)、芙美(三原麻衣子 饰)和纯(川村莉拉 饰)是非常好的朋友,一有空,四人便会结伴出游,彼此之间友情十分坚实。阿明是一名护士,至今未婚,虽然身边并不缺乏追求者,但她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走进一段稳定的关系之中。樱子是一名家庭主妇,和婆婆 一起生活,儿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令她有些措手不及,忙碌的丈夫又总是缺席孩子的教育问题。 芙美和身为艺术家的丈夫即是恋人又是工作伙伴,两人虽然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彼此之间却又一种无法言喻的疏离感。纯正在和丈夫打一场离婚的官司,这段失败的婚姻里,纯是过错方,但丈夫显然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婚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爹地救火英雄死神千年血战篇-相克谭-嘿店有你的时光里狗狗学院第二季非常同伙正面全裸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第三季追凶第一季燕赤霞传之情迷兰若寺亿万少年俱乐部毒舌上司校花妹伤物语2:热血篇死魂盒极限17扣杀我最喜欢的蛋糕凉河擒凶爱上男主播南北兄弟行动时刻别跑太子妃梅花红桃恐惧开始圣殿骑士的宝藏必杀仕事人银河铁道之夜夺命高楼我的名字叫陈怼怼假日达阵:酋长队爱情故事

《欢乐时光》长篇影评

 1 ) 生活是什么,你对得自己诚实

早在看电影之前,我就只带我对这部电影一定会有很多特殊的感情。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正在经历迄今为止最大的“个人危机”,面对生活困境和情感困境,整个人地动山摇。

我决定闭关一天,抛弃所有的工作和学习,只为看完这部《欢乐时光》。

四位素人演员的表演浑然天成,在大量琐碎无意义的日常对话中构建出生活的真实感。

在五个小时的影像里,电影和生活早已融为一体。

我总觉得滨口龙介的电影像一面置在角落的镜子,经过时落上几眼就会看到自己。

生活本身的苦涩从来不来源于某个戏剧化事件的爆发,而是长期积累的煎熬和无奈。

直到最后影片以明的背影戛然而止,我都在期待电影里戏剧的发生。

就如同期待生活的戏剧发生。

但这是一条无比漫长的道路,五个小时都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它只教我一件事:欢乐时光总是短暂。

五个小时的电影,我一直说它在描写生活。

影片最后,我忍不住想生活到底是什么?

我的生活很平淡,是一潭没有风浪刮过的湖水。

每天,我要准备半年后的大学院入学考试,学校里的研究工作,以及不能间断地精进自己的日语能力。

我是一个不喜欢热闹的人,如果没有让我感到足够安心的朋友和环境,我宁愿孑然一身。

写下这篇文字,已经是是2022年的大年三十。

远在美国的我,只把这天当作万千普通的一天的其中一天。

我从未有因今天是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就感到期待或者开心。

我想起最近听的一首歌的歌词“新的一天又有新的麻烦”。

我很喜欢豆友“刘浪”短评里写的:樱子每天在厨房准备饭菜,在阳台收取衣物。

这天,她回到家中,一如既往地进入厨房,操作台上的蔬果堆积如山,冰箱里的食物塞得满满当当,那一瞬间,她怔了很久,也就是这一瞬间她决定再也不想要过这样的生活了。

整部电影都是这样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的迂回瞬间。

迂回。

我想到我某一天晚上从图书馆出来,走着熟悉的路回家,在一个走了百遍的坡道前突然伫足停下。

那一刻我也一定是经历了和樱子同样的迂回瞬间吧。

生活的一切都早已在日程上写到很远的以后,按部就班固然无趣,但不会出错。

我一向小心谨慎,这样的生活不会更悲伤,自也不会更快乐。

究竟是哪个瞬间让樱子决定登上风间的车厢,电影给出了那个万能答案:分からへん。

整部电影最巧妙的是开头“找中线”的活动。

5个小时短暂的影像里似乎所有的违和感都可以用“中线”的偏离来解释:

《欢乐时光》「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っていうより、コンネクトとかエンゲージとかマリッジとか、そうよう幸せな長い心地もいい時間。

でも同時に心地いいんだけどなんかちょっと不安な気持ちもある。

そしたら自分の体が無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らまだ他人とのバランスが崩れて壊れちゃうとか崩れてしまう。

そしたらまた改めて自分の体を聞いて、相手と自分の関係を作り直し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し直して、そしてまだコネクトをしていく。

」明与鹈饲的接吻,樱子的出轨,芙美的离婚申请,纯的逃离。

这是她们在经历了长久的不安之后,倾听自己身心的方式和选择。

这也是她们迈向与对方,与自己新一级台阶的必经之路。

然后她们会在某时重新找到情感与生活的平衡,然后在更久的某时再次被打破,然后再次平衡,进入循环。

这是滨口龙介最残忍的地方,他用借电影里一个小游戏之手告诉观众生活的真相就是不断打破困境然后进入新的困境。

而获得短暂的欢乐时光的方式,唯有倾听自身的声音。

这很像《驾驶我的车》里说的那句「本当に他人を見たいと思うんなら、自分自身を深くまっすぐ見つめるしかないです。

」同样的在《激情》里,男主角的朋友评价男主角「誠実じゃない」。

似乎“对自己诚实,忠于自己”已经成为滨口龙介参透人与人的关系和人自身的法宝。

《驾驶我的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每看滨口龙介的电影,我都有一种被看穿的羞耻感,然后重新正视自己内心的声音。

来美国之后我很快认识了一个来自日本的男生,并且不间断地网上聊天,持续将近五个月。

与他的相处是我在美国丝毫不快乐的生活的少数的「心の支え」,我也把和他的交往看作是我与日本的「繋がり」。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我经常因为这段暧昧混乱的关系焦躁神伤,自然也有无数欢欣鼓舞的时刻。

从9月到1月,Stillwater的冬天来的很晚。

我们从满树绿叶聊到了叶子全都落光。

我们从简单客气变化到真正的朋友关系。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莫过于「今日はどうだった?

」;我们是很不一样的人。

我喜欢看电影,而对方对电影几乎没有什么见解。

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兴趣,在我看电影之后对方都会问我「どんな話?

」。

在某几个瞬间,我真切地相信,我可以接受我未来的伴侣哪怕不喜欢电影。

我喜欢我们彼此熟悉对方生活的感受。

1月初,他回日本了,我们都各自进入毕业前最忙碌的时间。

直到现在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了。

那天我一个人抱着洗衣篮走在去洗衣房的路上,我突然哭了。

「あの時、本当に楽しかった」 那一天之后,我知道我的欢乐时光结束了。

面对纯的失去,纯的丈夫用“风穿过树木间隙”的描述精准形容了最重要的东西失去的瞬间。

「風が木の間を抜けていくみたいに一番大切なものがある突然、奪わさられていく。

」无论是对对方还是自己,纯的丈夫一直都不敢承认对方对自己很重要的事实。

回避对对方的爱慕以及思念。

我又何尝不是同样狼狈。

我不想再因忙碌或者害怕而躲避自己的心情。

如果我在《欢乐时光》里看到了点什么跳脱自己生活本身的东西,那就是面对自己的心情,我想到什么就诉说什么。

就像纯在workshop之后的聚餐上第一次对明和芙美说出自己离婚的消息那样:「言いたかったから言ってた」我想稍微从这部电影里获得点力量,也许我的下一个动作就会成为我期待的生活的戏剧瞬间。

我仍然不知道我的生活会走向哪里。

这就如同明在影片最后的背影。

但我庆幸我开始选择对自己诚实。

 2 ) 《欢乐时光》:每一刻欢愉都像是苟且偷欢

不要被它的名字欺骗,虽然叫“欢乐时光”,但大部分时候,你看到的只有生活的细碎,和进退维谷的苦闷。

317分钟的超长篇,鲜少出现印象中的那种日式温情,留下的只是一张张困在生活中的脸,疲倦而迷惘。

所谓的“欢乐时光”,不过是时不时出现的那些又美又没有意义旋即消失的时刻。

然而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地方。

在导演滨口龙介的镜头下,没完没了的问题、无可沟通的压抑、不知所谓的人生,琐碎、苦闷、困境,这些才是生活的主调,欢愉只是片刻的插曲。

每一刻的欢乐时光,都被拍得像是偷来的,像一次次对生活的本能逃避,像是苟且偷欢。

可这不就是生活的真实面目吗?

真实感,可说是滨口龙介在《欢乐时光》中追求的第一要素。

他试图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去展现真实,5小时17分钟的时长、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大段纪录式长镜、大量并不承载功能的对话,这些不只是形式,也是意义所在,他让我们直接逼视生活的漫长,直接抵达生活最细碎的真实。

这种直接乍看上去显得笨拙,却也是一种最真正的直接。

说到底,“真实感”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事物,只是一种状态,它无从“描述”,只能“触摸”。

这种对真实感的“触摸”,不只是时长的漫长和对话的无意义所带来的生理直接体验,更通过镜头语言传达出心理体验上的真实感。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个镜头,均产生了这种效果。

第一个镜头是四人温泉度假结束后,纯独自坐公交返回,车上巧遇瀑布下帮拍照的路人女子,二人隔着过道并排而坐,开始大段对话。

这里只用了最简单常规的正反打镜头,但当两人的对话从随意的寒暄进行到讲述各自生活遭遇时,滨口龙介的镜头位置发生了一个小变化,由两人的侧面移到了正中间(变成了科恩最爱用的那种对话拍法),很好得配合了角色心理距离的拉近。

另一个镜头是“小说朗读会”。

除去那段略显刻意的插曲小事件,镜头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准正在朗读小说的作者,用几乎等同于“实际时间”的电影时间拍了出来,好像我们也坐在其中聆听。

不得不说,看起来挺枯燥的,但有意思的是,每次作者读到一些略带暧昧的段落时,滨口龙介就会插进芙美和丈夫的镜头。

这种呼应角色心理反应的剪辑,让枯燥中多了猜测的趣味,并且这种猜测随即就在下一场戏“庆功宴”中得到了印证。

在我看来,仅这两个镜头,已经能够说明这部看似生活镜头“随意叠加”的电影其实一点也不随意,它们有着精心的设计和明确的用意,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出导演对生活细微的体察,这两个镜头都触摸到了真实生活中的某种微妙感。

微妙感,正是滨口龙介试图通过《欢乐时光》展示的,并由此引申出“社会人”在现代面临的巨大沟通困境。

这种“微妙感”不好说“只可意会”,但从电影来看,至少是“不可言传”。

电影刚开始不久,这种用意便通过一场“身体重心研习会”显露出来。

这场“研习会”时间很长,从背靠背找重心到寻找身体中线,从聆听身体肠气到额头对额头意念交流,最后再回到集体背靠背起立,所有环节被从头到尾依次完整呈现。

除了艺术家的讲述,参与者之间甚少言语,只有身体纯粹的交流,但她们似乎还是完成了“沟通”这一动作,甚至体会到了比言语交流更亲切的感觉。

“每一个拥抱,都是疲倦时的一张床。

”我觉得这句话很能形容这种感受。

这场游戏般的研习会,无疑是一个象征,看起来身体间的接触,打破了大家的陌生感,从而生出沟通的亲近感。

可这是真的亲近吗?

我们很快在下一场戏“交流会”中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因为发现好友对自己隐瞒了离婚诉讼的事情,之前看起来那么“亲近”的两个人,就闹翻了。

事实上,电影中好友之间、夫妻之间出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因“沟通”而生。

每当她们试图进行真正的沟通,就会陷进一种无力感,问题便接踵而来。

她们的问题反复得到短暂的和解,却始终无法形成真正的理解。

这像极了影片中那场“法庭问询戏”,三位好友坐在纯的身后,听她讲述着与丈夫之间存在的问题,她说两人之间只有表面的交流,没有真正的“沟通”,她感到无人倾听、不被理解。

这之后,闹翻的好友关系得到修复,而几位好友也表示好像重新认识了纯,甚至丈夫本人也在之后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与妻子纯有了真正的沟通。

但问题在于,他们看到的,仍旧不是真正的纯。

之前的“交流会”上,纯和另一位打过离婚官司的男子共同提到过,为了赢,她们都会在法庭上编织谎言,并且纯在律师问询下也露出了说谎的痕迹。

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却又制造出前后对比的矛盾,不停寻找“沟通”的答案而又不断质疑它,就像在“研习会”上寻找椅子的重心和身体的中线。

这种摇摆不定的困境,或许正是“沟通”的答案,一如樱子的婆婆所言,重要的是掌握分寸感。

这么看起来,倒更像是这些短暂的欢乐时光,引发了生活重心的偏离,导致失去平衡,最终一路崩溃。

这种沟通面临的巨大困境,本质是人如何处理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是与他人、与自己相处的困境。

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缠住身处其中的人,进也不得退也不得,进也一样退也一样。

甚至男性女性也都一样,所以才会在最后安排三个主要男性一个辞职找人、一个遭遇车祸、一个蹲在马路上抱头哭泣,这也是为什么比起把本片单纯看作是描绘日本特有的女性困境,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共通的困境,无论男女,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滨口龙介给我的感觉是,他并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拥有真正的理解,至少通过“沟通”无法实现。

所以他并没有像《海街日记》那样,在温情中消解生活的小波折,也没有选择像《恋人们》的结尾那样,露出拨云见蓝天、默念三遍“好了”的希望。

《欢乐时光》没有“苦尽甘来”的结局,将四个女性的困境和生活的溃败一直持续到了结束,留下的只有,从始至终梗在胸口无法排遣的压抑。

这样的处理其实还挺冒险和大胆的,但无疑也是成功的。

《欢乐时光》底色暗沉,偶有欢乐,不温情也不治愈,大概这也就是生活的“真实感”吧。

【文/宇文少横 公众号:乱云堆里(luanyunduili)】

 3 ) 我来提反对意见

先结论:不用看。

浪费时间。

一水儿的五星,一水的夸赞。

恩恩,那些长影评我看了。

也正是因为8.6评分,和那些五星好评,我才看的。

有优点,有所谓“先锋”,有这个那个,是是是。

主要是5个多小时啊!!!

5个小时就这个?

5个小时去看这个?

虽然大家浪费时间成性,但集中5小时看这电影完全没必要。

在各影评中可见高级文艺青年的自我洗脑功夫一流,引经据典,分析头头是道。

但没那水平质量,获多大奖,怎么吹多少人吹也没用。

只能说,醒醒…不至于,动动脑子,真没那么好…

 4 ) 3+2

身体研习会和朗读会的两段实时内容——一次重心校准,一次开始角色们各自互文,刚好划分出了三层——这是一部三加二小饼干!

之前在想影像要如何用原速诠释远远慢于如实的时间;朗读会上的生物学家提到小说家在“不试图捕捉而是如实还原时间”,但受限于经世有限,没有写出遭遇珍爱时往往就是从容尽失想要捕捉时间的徒劳——而生物学家自己则是迟来地认识到这点,爱是认识,而认识没有尽头,从这个角度上说,爱恋中的喜新厌旧是伪题,只是一方或双方退出了认识的冒险旅途,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彼此不再抱有可贵的好奇心了——延展到其它对象的爱似乎也是通用的;为小说家辩护的一方则可以说是流俗地正是小说家爱慕的对象——所以都说了,爱慕根本藏不住的。

说不定滨口龙介所有的主题其实都是“偶然与想象”——意志的庇护所;又或者慢于实速的时间并不需要再被影像诠释什么了,我们已经身处漫漫长时里速率的曲线波谷,影像只是飞翔的视觉,它们才是实速,我们只是太迟又慢了。

 5 ) 中年女士失婚指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高慢慢(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0359534/《欢乐时光》观影笔记 作者:高慢慢(首发于公众号“MOVIE木卫”)据说,日本女人的大半生都在“忍”,从少女时期开始,到成少妇(陈希我《真日本》)。

隐忍个人自由成为妻,“妾本萝丝,依托乔木”,依附丈夫一辈子,妻再熬成婆,家庭就是女人的终身归宿。

日本一度流行的“贤妻良母主义”传到中国,五四时期被一众主张妇女解放者批判。

日本传统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

二战之后,国家鼓励男人为企业奉献,丈夫是工薪族,妻子是专职太太。

一个标准家庭里,女人承担育儿、家务、伺候丈夫的全部责任,而男人承担家庭经济来源(养一家子)。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我的一位日本朋友说,在老一辈人眼中,女人婚后仍应该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

不管情愿与否,有相当一部分的女性也确实这么做。

但其实,也有越来越多70后、80后女性开始不满现状,她们追求自我,未必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唯一选择,或者不婚、或者离婚。

日本社会对晚婚或不婚的宽容度似乎比国内高,2010年,日本35岁男性的未婚率是41%,女性是29%,十几年之后,30岁女性未婚比例从30%增长到50%,已婚男女婚后出轨的比例也不小。

电视剧《昼颜》的余热还没过去,2017年上映了电影版,人妻不伦的话题在少女少妇心里撒下小火花。

早前熟知的林真理子的《三十岁的女人》、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电视剧《不愉快的果实》《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家族的形式》,各种形态的婚姻一直是电影文学作品的宠儿。

2015年这部长达5个小时的马拉松电影《欢乐时光》就像一部长篇小说,用近乎真实的方式,叙述四个三十岁女人的感情生活。

和初恋结婚,当了十几年专职主妇的樱子;渴望从无爱婚姻中解脱的纯;离婚后不乏追求者却一直独身一人的阿明;和丈夫总有疏离感的芙美。

5个小时下来一点不觉得乏味,反而是秋天看过最舒服的电影,温度恰好,日影独有淡淡哀感让时间流逝都变得美妙了,四个女人的生活也微火慢炖一样走进观影者的生命体验里。

“研习会”是电影一个重要的引子,隐喻后文要铺展开的现代婚姻关系。

两个人背靠背融为对方的一部分再互相依靠站立起来;找到对方的中心线,保持两人间的平衡;额头和皮肤接触;倾听对方的身体,从最原始的触碰和倾听来看,语言反而成了交流的障碍。

研习会的目的就是“修复沟通”,修复从表层对话到深层情感的交流。

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夫妻、子女之间都保持的相当距离感,礼貌、克制在这里打破了。

女人是需要被长久注视的动物,《昼颜》里出轨的主妇利佳子说“仅仅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刺激,就能体会到活着的感受,如果没有关注着我的人,我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活。

”《欢乐时光》里樱子也说,“获得关注的感觉真好”“只要是一直触碰就觉得很幸福了”。

其实是情感需求,纯子们的情感需求被另一半漠视了,这是她们觉得婚姻难以忍受的原因。

长久地和不存在的另一半生活在一起的孤独,比起独身一人更是精神折磨。

也因为情感需求总是被漠视,樱子觉得空虚,失去一部分自我存在的价值感。

《昼颜》中,利佳子也是因空虚而出轨,《欢乐时光》里,纯子和樱子的出轨不是玩感情游戏,也不是为了寻找刺激,就是不愿意忍受而做了反叛。

樱子问婆婆她的婚姻是怎么走过来的,婆婆说“一起生活着实不易”“只要忍一忍就行了”。

但是,她们怎么能再接受父辈的那种忍耐过来的婚姻,缝缝补补过一辈子需要牺牲多少自我价值,现代人对幸福的期待越来越高,人生可以追求的东西、爱与被爱的机会又那么多。

谁想委曲求全呢,阿明和芙美就不想。

芙美和丈夫表面和谐,其实疏离。

两人结婚纪念日,丈夫说“我们两真是无趣啊”。

芙美的丈夫没有行为上实质的出轨,然而热情不在自己身上,精神出轨的丈夫还是把芙美刺伤了。

他们之间的对话只停留在表面,两人之间深层的疏离感,旁人也能看出来。

离婚后阿明一直单身,她坦白自己需要男人,有男人存在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女人。

阿明有强烈的感情需求,“并不是为了找刺激才约炮,总之就是想求安慰。

” 但另一方面又抱着矛盾的心态,“上床的门槛是很高的”,对方必须是“能让自己完全信任,能让自己无所顾忌完全放得开的人,否则就没有意义。

”这也是一部分当代女性情感的共性,就算经历过一次婚姻也还是迷茫。

婚姻对她来说不仅仅是找个陪着的伴,也不是找一个经济共同体。

明是一种女性的典型,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的生活,婚姻不是刚需,性和感情的标准没有一个可以妥协。

如果对感情的需求鲁钝一点点,如果对爱、性和婚姻的感受不那么敏锐,她们是不是可以不那么艰难。

从表面看,电影独特在于漫漫5个小时的对谈、独白。

当人物倾诉的时候,往往正面直视镜头,导演试图逼近她们的内心(芙美看到瀑布时的恍惚已然是人物内心特写)。

独白、对谈是用来推动电影情节和人物内心最多的动作,在大段谈话中,是日本人礼貌的距离,隐忍、克制,没有戏剧性的情绪爆发,娓娓道来(即便是丈夫声讨出轨的妻子时也没有歇斯底里)。

向内看,夫妻间的每一次对话又显得那么干扁、苍白——“没有实质性对话”,夫妻生活被没有意义的对话填满了,“亲密”超不出对天气怎么样、吃了没的谈论,内心的声音欲言又止,琐碎闲谈又心不在焉。

在一次次对话中,导演对她们婚姻隐取挖掘相当细腻,可以代表一部分三十岁女性的生活状态。

纯子的丈夫在婚姻中是缺席的,离婚时的庭审是她八年婚姻中仅有的一次与丈夫“对话”,丈夫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为时已晚,纯子在如同丧偶的婚姻中被扼杀了。

纯子遭受到的精神暴力是丈夫几乎不跟她说话,即便说话也没有实质交谈,不走心的对话如同没有对话。

“读书会”上的告白,又表明他不是一个没有温度的人,他只是忘了,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要去理解朝夕相处的妻子的情绪了。

在离婚成本如此之高的今天,纯子的离婚不计代价。

夫妻的社会关系交叉在一起,出轨的纯子立刻被共同的朋友谴责,耗时耗精力打没有胜算的离婚官司。

更重要的是,剧中纯子是极有知性气质的女性,多年专职主妇的生活中,使她在职场上不具有竞争力。

电影有一个细节,纯子只能做一些清洁和生产的零工。

经济上常年依赖丈夫,离婚后也只能住在条件简陋的小房子。

导演并没有在谴责什么,只是铺展一种人生常态——没有情感滋养的婚姻,自然而然、不可自拔的枯竭了。

可是不管婚前爱与不爱,婚姻都可能是爱情的坟墓。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里说,人之性,本是多婚的,男女皆然,所以爱情很难持之永久。

虽然作为理想主义者抗拒这种冷冰冰的论调,但是不能否认“婚姻制度和人性的内在紧张关系。

”李银河老师在《奇葩说》里说过婚姻制度终将消亡,婚姻不适合现代社会融合。

然而尽管离婚和不婚的人持续走高,但是至少这几辈人中,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对大多数人来说,爱情的幸福想象和婚姻仍然是捆绑在一起的。

看《欢乐时光》的婚姻之后,大家也无需自感悲凉。

电影和生活有一千种面孔,结婚也会后悔,不结婚也会后悔,不如都试试吧。

《欢乐时光》里三十岁的女性的生活。

或者独身或者离婚,都不是衰飒的吧,像电影开头的基调那样——小提琴、田园式的林荫隧道,坐在电车上的四个人穿过隧道,阳光也洒在她们脸上。

逃离丈夫的纯说的“自己的人生翻开了新篇章”,结婚也好,独身也好,离婚也好,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女性还可以有的选择也不少,人生就是不断尝试、后悔、再尝试的过程,在不愿意再忍耐中痛苦过,又走出来了,保持再生的能力,一觉醒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6 ) 请给我一点力量。

不是happy end,也不是super happy forever,仅仅只是一段充满幻觉与魔力的happy hour。

在某个瞬间你突然意识到这段时光的魔力已经杳然消失,于是我们陷入痛苦,想办法解决心头的阵痛。

在七个小时的火车上看了五个多小时,平板恰好剩下5%的电。

我已经什么都不懂了,脑子里想起萨特他人即地狱。

萨特现实的选择是开放式关系,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懦弱的权宜之计,要想真正获得安慰与理解,普通的可性交的朋友必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于是我们层层加码,最后关系的重心持续紊乱,轰然倒塌。

重心,重心很重要。

四人组里的重心明显是由纯来支撑的,四个人肩对肩,出力的其实只有纯,离了纯也只能做鸟兽散。

但就算是八面玲珑的纯,面对追赶的丈夫也毫无办法,躲避躲避再躲避。

你很难说这些关系里面谁犯了错,谁又说了谎,好像谁都没错,放在中国我们高低要说一句缘分没到。

缘分呐,有时候缘分发生在一瞬间,明在门口碰到鵜飼于是一句开溜去了酒吧。

鵜飼成了最具反抗性的角色,“想拥有就要奋斗,即使得不到也要奋斗。

”这句台词恰好应对了纯与公平的关系,公平在最后的聪明人聚餐大吵架里也说了:“我已经知晓了获得幸福的办法。

”它其实异乎寻常的シンプル(simple),就是奋斗,即使得不到也要奋斗,“如果就此放弃的话,岂不是太无趣了?

”明作为全片最胆小的角色从来不做错事。

无论是工作朋友还是恋爱,明都是受过伤的,严严实实的保守派,但在与鵜飼的交谈后,明决心改变。

身体受伤换来的是精神的强韧。

谁犯了错?

谁又说了慌?

这些事情其实根本不重要,把它们一扫而空通通抛到脑后吧。

像明一样,我们很多人不是那种自己主动去犯错做错事的人,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仅仅不做错事是不够的,有的人就利用这种空白来作借口。

躲在这样的借口后面,随便做点什么来使自己获得解脱。

我已经什么都不懂了,我唯一明白的就是自己的思绪与心情,要做的事情也异常简单,但对不起,我还是那么懦弱,所以请你,“请你给我一点力量,只要今晚就好”第二天明带着受伤的腿来到医院,她第一次和后辈敞开心扉,第一次决定主动温暖与关心朋友。

我在她脸上看到了比任何时候都更明亮的笑容。

谢谢任何担心我的朋友们,已经没关系了,我已经知晓了获得幸福的办法。

 7 ) 深焦 x 《欢乐时光》导演滨口龙介:我只想表达出女性本身所具有的强大

原文2016年6月4日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同时刊载于2016年3月30日《看电影·午夜场》,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滨口龙介,1978年出生在神奈川县,2008年制作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映象研究科的硕士毕业作品《激情》,获得了国内外电影节的好评。

导演作品有日韩合拍片《THE DEPTHS》(2010)、采访东日本大地震受灾者的纪录片《海浪的声音》(2011/跟酒井耕导演合作)、长达4个小时的长片《亲密》(2012)等。

2015年8月, 《欢乐时光》在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和特别提及奖(剧本),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银热气球奖,《电影旬报》年度日本电影第三名。

本片也将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

2015年11月底,深焦DeepFocus在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间隙,采访了滨口龙介及其摄影师北川喜雄。

《欢乐时光》海报深焦:首先想请问滨口导演成长在一个怎样的家庭,小时候就已经对电影耳濡目染了吗?

滨口:我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家人一起去看电影只是很偶然的事,并非从小就是影迷。

深焦:然后您在东京大学读书?

滨口:我19岁考进东京大学,就读于东大文学部的艺术美学专业。

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约翰·卡萨维茨的电影。

毕业后当过商业片和电视节目的助理导演,但都是很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怎么融入进去。

然后报考了东京艺术大学,它也是日本第一个开设电影制作专业的国立大学。

第一年没有考上,接着又报考了一次。

之所以非常想去东艺大,是因为有北野武、黑泽清这样的日本代表性导演在那里执教,我想没有比东艺大更好的学习电影的环境,把它当作最后的期望,终于考上了。

滨口龙介深焦:从您的老师——黑泽清那里,您学到了什么呢?

滨口:当然,我从他那学到很多。

具体来说,因为东艺大主要是以制作实践为主。

两年内需要制作两部短片和两部长片。

电影理论虽然并不是主要的,但是在黑泽的课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向黑泽讨教。

当时黑泽每年都有新作品面世,我们就会多次向他请教诸如那个场面究竟是怎么样拍的这样的问题。

其中最受用的是:作为一个电影作者到底为什么会那样去做?

到底为什么能做成那样?

让人不得不去这样追问下去。

深焦:是什么让您不得不追问?

滨口:观众。

拍出让观众无论如何都不得不感到震惊的东西来。

这样才是电影,非像一个谜团不可!

还有黑泽平时常说道,摄影机放在哪?

摄影机面向谁?

从什么地方开拍,到什么地方结束?

等等。

这些都是些非常本质性的问题。

《激情》(2008)深焦:您和摄影师北川喜雄先生在东艺大虽然不是同期,但是否是长期合作关系?

滨口:确实是长期合作,但在学校时基本上没有一起拍过片,最多也就帮一天的忙之类的情况。

第一次合作是在2011年的上半年拍摄《亲密》。

他对于我之前当过商业片助导的经历有过质疑,然后互相交谈了各自想法。

虽然这部电影要花费一些时间,一起拍拍试试看吗?

说完后,他非常乐意的接受了。

这种合作关系,我们一直持续到现在。

深焦:后来又为何会拍摄关于3.11大地震的东北三部曲?

滨口:《亲密》拍摄快要结束时,3.11大地震、海啸、核电站爆炸事故接连发生。

当时,收到了来自东艺大的拍摄东北纪录片的请求。

我个人方面,也因为看到海啸视频后被震撼到,就决定去实地拍摄。

《亲密》(2011)深焦:虽然没有看过东北三部曲,但即便是在剧情片《欢乐时光》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

滨口:我想你所说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在《欢乐时光》中主要有两个场景。

一个是workshop,一个是朗读会。

其实我并没有打算用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

从这个电影的特点来看,作为剧情的一部分,它们都事先被写在剧本当中,然后逐一拍摄。

在这一点上,按部就班的拍摄也许和纪录片有接近的地方。

只是这两个场面之所以看起来很像纪录片,或许是因为出场的人物特别多,对于我们来说,人物有什么样的反应很难事先预料:是在哪里发生,发生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

面对这种状况,摄影机变得迟缓,看起来和现实发生的一样。

但总体上来说,是事先做了一定的准备,然后逐一按照剧本来拍摄的。

《欢乐时光》(2015)深焦:《快乐时光》的剧本是如何创作的?

您是如何塑造了这样动人的四个女主角呢?

滨口:关于剧本,首先我们在神户开设了为期五个月的即兴演技培训。

这是一个以制作电影为前提的培训,学员一共有17人。

我们的四个女主角也在其中。

作为培训结果,我们一起创作了三个剧本。

《欢乐时光》是其中关于三十岁女性的一个剧本。

最终我们选择了《欢乐时光》,因为我们觉得它是最能挖掘出所有培训学员魅力的一个剧本。

当初的设定是两个半小时,但考虑到人物特征有更多扩展的可能性,又增添了不少。

但最关键的原因也许还在于,对日本社会里三十岁的女性,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如何去展现她们的魅力,如何创造一个展现她们的魅力的环境。

相对应的,培训当中的其成员如何去协助配合她们。

在这样一种设定上,《欢乐时光》的剧本很容易被实现。

《欢乐时光》(2015)深焦:剧本是在培训前写的,还是一边培训一边写?

这三个剧本都是集体创作的吗?

滨口:对,是培训过程当中写的,也包括我在内,三个人一起写的。

深焦:也就是说是贴着这四个女主角创作的剧本?

滨口:是的,是结合她们特点写的。

首先写好了她们四个中的一个人物的剧情,然后在其余三个人物之间摇摆不定,但确定了剧本最初的一个架构。

可以说是卡萨维茨《夫君》(1970)的女版。

(注:《夫君》是讲述的三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但对于剧本,她们会有感到违和的部分,也有拒绝拍摄的反应。

比如,这样的动作我做不到,或者我不愿意这样去表演,或者非常不愿意,但不得不去这样表演的情况也有。

所以剧本修改了很多次。

在保持原有架构的基础上,但不是写她们想说什么,而是去写,作为她们所扮演的这个人物不得不去这样说的。

因此,很戏剧性的台词和动作,都变得不大可能,所以也就越来越接近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节奏。

同时,她们也慢慢的越来越接近剧本设定中的人物。

产生的最终结果是,剧本变得很长很长。

《欢乐时光》(2015)深焦:但在电影后半部分我们也看到akari的脚受伤了,纯的失踪,朗读会的变故等等戏剧性的情节在慢慢的增加。

这样的情节设定也是事先写在剧本里面的吗?

滨口:确实,接近日常生活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电影前半,后半段开始剧情变得戏剧性起来。

这部电影一共拍摄了8个月,剧本修改了7次。

最初的剧本是包含戏剧性情节的,删除以后又回到很日常,然后又加入了一些戏剧性情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当中完成的。

但是改稿的过程并不是让演员去适应那个角色,而是演员自己慢慢的去亲近角色本身。

然后最终确信可以在后半部分加入更戏剧性的情节。

还有,关于纯的失踪是事先就已决定好的。

深焦:workshop和朗读会的两个场面,是如何调度的?

为什么要用实际的时间长度去表现?

滨口:之所以说为什么不得不这样拍,还是要从我老师黑泽清说起。

比如摄影机摆放在哪里?

摄影机面向什么?

黑泽给我们看卢米埃兄弟的《工厂大门》(1895)。

摄影机摆放在有什么好像将要发生的地方。

这就是电影拍摄中摄影机的位置。

而对我来说,好像将要发生什么的地方就是人的脸部。

拍摄人的脸部产生什么样真实的反应,这一点,可以说贯穿了全片。

比如workshop那一段,现场有什么样的反应,事先是并没有写到。

还有朗读会那一段,即便是事先在剧本里写道“很高兴”,“观众们很感动的听着”之类的。

但实际上并不能就拍成这样,只能交给现场,捕捉现场的演员们的反应。

而且这两段都有很强的连贯性,刚开始就没有剪辑,最后也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

《欢乐时光》(2015)深焦:workshop部分用的是自然光?

其他部分看起来也很像是自然光…… 北川喜雄(摄影师):基本上都是有打光的。

只是朗读会的时候,照明打到了年轻女作家身上。

空间上来说,也有照明,只是把灯光放在不太注意、隐蔽的地方。

workshop一段,滨口导演觉得自然光看起最美。

而且照明无论放在哪里都很碍事,所以整段是没有打光的。

深焦:滨口导演您自己也参与了演出。

滨口:是的,我也出演了。

因为这部电影没有一个职业演员。

职业演员的那种专业表演让她们释放不开。

所以取而代之,剧组员工也出演了,我作为员工其中一个自然地出演了。

《欢乐时光》(2015)深焦:电影前半段剧情是靠四个女性一起行动推进的,到后半段,渐渐地她们四个人在一起的场面减少了,她们各自的家庭、工作的描写开始增多。

到了最后,以她们四个人的反叛而结束。

能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理解日本社会的女性,使得您这样设计剧情?

滨口:并不限定于女性,我觉得在日本社会中困难的是,如何尊重自己情感的问题。

只是这样的问题,在女性的身上显得尤为明显。

因为日本是男性主导的社会,是男性更能容易赚到钱的社会。

也就是说,比起女性,男性在外面赚钱这件事被合理化。

这样的话,从整个社会来说,男性对自己的伴侣,对家庭不关心这件事也可以被正当化。

在这部电影中的四个女性,基本上都是处在一种不被关心的,感到痛苦的境况里。

当然女性处在弱者的社会地位很明显,但男性所处的境况是不是更严重?

在拍这部电影时我这样想过。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男性们并没有得到、唤起他们意识到自己已陷入漠不关心这件事的契机。

而女性们能意识自己被压抑的情感,也能为自己申辩。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为女性助威,还不如说只是单纯的表达出她们本身所具有的强大。

怎么来说,这部电影也向男性们提出了警示。

正因为没有去倾听,没有去感受,因而才陷入这样的困境。

 8 ) 阿明

“开溜吧。

”一个突如其来的信号,从这一刻开始,人物不再屈从于既定的轨道,从而确立起自己的主体性。

阿明,正是以摔断了脚而拄着双拐的这样一个形象,成为影片最后一小时里最具反抗力量的角色。

夜店里这段戏是一个绝佳的变奏。

“想拥有就要奋斗”,如同一句咒语,将她和她们之前的生活经验全部推翻。

而“即便得不到也要奋斗”,自然又是基于残酷的现实的一句宽慰。

所谓现实,也即影片前大半段向我们展现的事实是,女人,尤其婚姻中的女人,是无法奢求“得到”什么的。

她们很少有行动的可能,甚至连“奋斗”的机会都被取消了。

作为唯一一个业已离异的角色,阿明的觉醒成为影片的关键节点。

但这也是以承认身体的脆弱性为前提的,阿明找前夫将她从医院接回家,(从之后的台词大致可以推断出)随后与其发生关系。

这看似与她的态度是矛盾的,但联系她之后所说的话:“请给我一点力量,只要今晚就好。

”不难看出她的真实心理。

一周之内和三个不同的男人发生关系,这恰恰是她宣告自己身体主权的方式。

另外,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在做出重大决定后总是摔倒在地(纯、芙美),也表现出内在意志与外在脆弱性的冲突。

在阿明跌倒前后的这两个跟拍镜头里,镜头水平地前进,阿明的跳跃打开了一个完全与之垂直的空间,这多少颠覆了摄影机的机理。

此时,摄影机本身即是纵深,人物的运动在视觉上是竖直方向的起落,但在空间上实际是一条波动的曲线。

这一拍摄视角将人物动作与画框的碰撞发挥到了极致,体现出挣脱束缚的决心。

然而,一面是远离男人,一面又靠近男人,如同她在随后的对话里全盘托出了:“我需要男人……但自己的那一面又是最不想让人见到的一面。

”所以最终释怀的关键在于“信任”,即是开头重心研讨会的主题,在舞池中被众人托举时的她或许亦想到了他所说的“将自身的重量传递给他人”,于是最后毫无顾忌地扑倒在他怀里。

“没有男人,都快忘了自己是个女人。

”这句话即便作为一句告解来说也显得过于露骨。

她承认了女人这一身份不是本质,而是他者,是永远需要依附主体-男人而存在的客体,是被主体确立的存在。

于是这再一次印证了波伏娃所说的,女人是非本质事物的世界上的一切,是整个他者。

作为他者,她也不同于自身,不同于对她的期待。

(“自己的那一面又是最不想让人见到的一面。

”)作为一切,她从来不是她应该成为的这个;她是永恒的欺骗,是存在的欺骗本身,这存在永远不能完成,也不能与全体生存者和解。

(樱子说“我爱他”,随后却与另一男人上床。

)只有认清这一点,之后的一切才有可能。

观众,如同诵读会上听故事的人,若是能够轻易地进入角色反而代表其作者并不可靠(“阅历太浅”);角色必须同时是行动的实质和阻碍行动的东西。

“她”必须摆脱他的投射,从而在自身之中确立和否定他的存在。

 9 ) 斩断亲密关系的链锁

逐渐露出了四段不同生活的样貌,相敬如宾,相伴为生,纠结情场,率性分离,而这些分别处在四个世界的人们在一场平衡重心实验中从打破到重建,陷落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拉近驶向正轨,庸常生活的平衡点迷失了方向。

倾听与被倾听的幸福感,关注的感觉,舒服的感觉,皆从聆听开始。

一段为己,一段为他人纳己。

重新聆听自己的声音,修复对方和自己的关系,修正沟通。

作为旁观者,看着这几位的每一次桌谈,赞同的天秤始终摇摆不定,他对,她也对,大家都对,可依旧不可避免争议的到来,那还能怎么办?

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弃之不理,都不是好办法,影像还在流动,先跟随在说吧…模糊道德与伦理,引向无解的深渊是滨口的强项,也是让人着迷点。

这一次是《激情》的滨口,是把时间漫延的滨口,不似《激情》的强冲突,强浪漫,更贴近庸常生活的滨口,在平日里不曾谈、甚至不敢谈的问题被温柔的放在台面上,试图让演员——真正融入到戏剧中的演员们靠自己的直觉去寻找其中的平衡点。

这样如实地还原我们的生活时间与世界,且告诉我们,如果用心留意也能如此细腻的捕捉到这些的滨口,是懂得且适合深入交流的陌生人。

关于其中出轨的那一段戏,因为双方的都想赢的心理,导致双方的婚姻生活不断被暴露在法庭上公之于众,即便是编造的事实,还是诚恳的发言,以及证据缺失的溃败,早就注定了这是一场双方都会受伤、不会好过的煎熬。

箴言:千万不要打官司,如果要打官司,也要把自己当成无辜者来演。

如果谁都没有错,为什么自己会感到这么受伤?

一定要是走心的谈话,不走心的谈话等同于没有谈话。

拒绝欺骗,拒绝不坦露心扉,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私,这样子不是也挺好的,但又不理解为什么会感到无聊?

为什么会时常紧绷?

为什么适应了还是不能放松?

到头来想要个安慰却又如此的难。

不知道是不是碍于面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不够聪明,在闹剧的当下,扭头而去做不到,说句抱歉也做不到,身体像是被困住一样,僵硬而不能动……可撇过头来,不知道又在哪天,在哪一天一切都忘了的时候,在哪一天出现的小事、大事之后,想与你和好,想与你无烦恼的想法就涌上了心头。

不见暴力,只剩哭泣,出现在言语中的“不会用暴力解决事件”,听起来还是不舒服,也是意识中的刻板。

爱情里面没有对错,只有残酷,时间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行为也不是唯一可控因素。

无法去定义在爱情的途中,我们最后都会变成怎样的人。

生活在继续,新一趟旅途。

《景深》之上,《激情》之下。

 10 ) 成为地狱的婚姻

“欢乐时光”讲述了四个中年女性的婚姻起伏。

电影的名字“欢乐时光”是指四人作为好友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旅行的欢乐时光,似乎只有在远离各自日常生活的短暂相聚中,才能忘却一切烦恼,短暂欢乐。

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避风港,即使是和朋友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也会偶尔被日常生活中的风暴侵袭,在友谊中生出刺来。

电影很巧妙,通过四人相聚延展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及各自要面临的困境与烦恼,并在每一次相聚中,让暗流涌动的各自生活冲突不断。

四人的婚姻可以说代表了婚姻的几种标准形态。

樱子的婚姻看起来美满幸福,实际上只是从众而已——扮演一个贤妻良母(“扮演”的说法也不准确,樱子从来没想过是在扮演,她没有任何想法,婚姻对她来说,可能跟活着类同,没有必要去思考深层的意义。

她整个人始终处在混沌中。

最后出轨回到家里也是——她对丈夫说,我不打算道歉,也不要求原谅,也没想过离开这个家)。

纯的婚姻处在崩溃中,她与丈夫已经打了近一年的离婚官司。

她的婚姻完全是另一个极端,她试图在婚姻中寻求爱的抽象意义。

她寻求爱的沟通而不得。

她认为与丈夫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她听不懂丈夫说的话,丈夫也听不懂她说的话,所以,她异常坚定地要离婚。

可事实上,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有效的沟通,所以,纯的追求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有意思的是,纯的丈夫也执着于自己认为的爱的抽象意义,所以,坚决不肯离婚。

超级感性与超级理性的人似乎都不适合婚姻,他们太执着于寻求绝对。

芙美的婚姻与其说是婚姻不如说是同一屋檐下的相互陪伴者。

两个人虽然是夫妻,但有绝对的界限意识,给予对方充分的个体自由,绝不对对方重要的事给予自己的意见。

这更像是合住的两个朋友,而非夫妻。

坦白讲,这是我所认为比较理想的婚姻状态。

但在电影中,这段婚姻也失败了。

婚姻是平衡的艺术,有一方失衡,婚姻就要倒塌。

显然,芙美对于两人相敬如宾的夫妻状态已经日渐不满,她需要那种较为亲密的夫妻关系,甚至在很多时候有所暗示。

所以,最后介入的都不能算是第三者的第三者,成为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在电影开始,已经离异,因为丈夫出轨。

电影对明之前的婚姻并未着墨太多,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她所经历过的婚姻形态。

但从明的性格来看,她是个过于自尊的人。

我相信,她的前夫出轨而她坚决不容忍有出轨的婚姻继续,都跟她强烈的自尊心有关。

事实上,他跟前夫没有太大的矛盾,两人离婚后也一直有联系,而且最后似乎还滚过一次床单。

然而,让一个人改变性格是很难的。

所以,明未来的感情之路应该也不会一帆风顺。

写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出,虽然叫“欢乐时光”,可实际上,全是婚姻生活的不堪。

我虽未经历过婚姻生活,但基于有限的观察,也确信婚姻并非易事。

电影中,樱子的婆婆说了很智慧的话——“婚姻啊,过也是地狱,离也是地狱,那不如继续过好了”。

然而,每个人都很自私,都会想,为什么我要忍受,于是,婚姻崩溃就不可避免了。

婚姻是平衡的艺术,有失衡的倾向发生,一定要努力纠正,而不是等到失衡无法挽回。

虽然道理都懂,可生活不是道理。

所以,看完电影,无限唏嘘,也只是无奈。

《欢乐时光》短评

非常平凡、非常不值一提、甚至不至于问一句为什么的日常。一个印象很深但并不重要的平凡镜头:芙美一路从芦尾走回家时,天桥上望去远远近近的白花花住宅楼在晨光里如同一片片云里的山樱花,如同这些模糊又清晰的时光一样虚浮在半空,日常苍茫茫。

8分钟前
  • 赤地潮汐
  • 还行

看了一点-12/31/16 at MoMI

9分钟前
  • sheepfield
  • 很差

这个时长就够离谱hhhhhh

12分钟前
  • 浔野别册
  • 较差

资料馆。5小时基本都在讲一件事:沟通。从第一节的workshop开始,“平时不会做的触碰”、“从来没感知过的肠鸣”,到后面“你不问我当然不会说”、“多说多错”,再到“我丈夫杀死了我”、“时隔二十五年的初次见面”,接着是其他两位女主与丈夫名存实亡的沟通。保持有效沟通的热情太难了,我觉得唯一解就是选对人,任何后期的“运营”都没用。PS. 最震动的场景除了前述的法庭戏,就是在码头送人那段。因为自己撮合才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亲口感谢自己,这种场景想想就感人。

14分钟前
  • Showing V1.4.1
  • 推荐

细腻是很细腻 长也是很长…素人演员们都挺可爱的

19分钟前
  • corbelle
  • 推荐

很奇怪的观感,所有陌生者参与的沟通有多么奏效且惬意(part1里维特式的工作坊及之后的饭桌谈话,part2麻将桌四人的“初见面”,part3读书会及对谈、夜店),那些熟人的沟通就有多么容易激荡情绪——这些矛盾的scenes背靠背地出现,而四女性在这一幕幕中被翻转着两面的属性(其中一面感觉是越来越走向中年人发癫,看到最后很绷),令我对其态度也不断翻转,以至于在最后一幕的时候只喜欢田中幸惠的角色。相信由话语和肢体构成(/传递)的communication的导演也确实很可爱,正如他手中的敢于直视、直面崩坏的镜头(多完美啊!)一样。@CGV2023日本电影展

24分钟前
  • 秋曳子
  • 较差

6。欢乐时光,总是短暂,可是电影时长,又是如此漫长,就像人生一样,日常而又日常。

27分钟前
  • 卡夫卡夫
  • 还行

刷了一通短评,各种华而不实的语句和“影评专用词句”,为了评论而评论,没内容没信息含量,真想看看探讨的剧情,全都“婚姻困境”四个字敷衍了整部电影内容。这里面所有人的人际交往互动真够窒息的。

32分钟前
  • buqimingzi
  • 还行

4.5;片长验证承载日常容器必要性,正如被时光侵蚀和惰性磨损而失去温度的婚姻一样,沉浸于时间波纹涤荡的我们,与被在婚姻中浸染庸常的千张面孔一般被推到“前亦地狱后亦地狱”的境地——“迟早要出乱子,迟早要决裂。”四种家庭模式和「交流」的无效性,「言语」和“文本性的人”在其他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而本片要说的是“身体比起言语更诚实地反映着人的内心。很多年后想到去看瀑布的路上新绿满眼,也会觉得那是最完美的欢乐时光,涓涓细流里蕴藏的隐秘转折(“潜文本会赋予角色们的行为合理性”),我们终将被日常稀释、被打败,终于在放弃伪饰和努力之后还能直面下个地狱;去戏剧化的剧本和表演真是令人惊叹。无数“中线”的建立,无数过肩镜头中前景的虚焦或特写,赋予摄影机和摄影对象之间的“对话”,即为“未来的他者的无穷目光”。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樱子每天在厨房准备饭菜,在阳台收取衣物。这天,她回到家中,一如既往地进入厨房,操作台上的蔬果堆积如山,冰箱里的食物塞得满满当当,那一瞬间,她怔了很久,也就是这一瞬间她决定再也不想要过这样的生活了。整部电影都是这样的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差的迂回瞬间。

41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没看完,也太莫名其妙了啊

43分钟前
  • 娣小踢
  • 较差

完全被四位女主搞脸盲了。

47分钟前
  • ypiggy
  • 较差

滨口龙介剥开影评人,中产观影者们喜爱的文学性之后怎么只有劣质的影像品质呢?还是说因为它是个日本人拍的所以分数就值得这么高的分?

51分钟前
  • 豆友iZyFa75Gt
  • 较差

从假大空到矫揉作,前半段还能较为舒适得入睡,后面就只剩恶心了

56分钟前
  • 后藤一里
  • 较差

1. 就像那个生物学家所说,我好像感到自己成为女性,去感知她们的世界。我也好像从这些人物的脸上,看到了我生活中曾经出现的女性的面孔,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2. 回看这部长片,似乎对导演当下的作品有了更多的理解。主题似乎一直是沟通的可能与不可能性,导演尝试用各种视听语言(镜像、门、火车、桥、船等),来表达人物的错位与重合。3. 导演似乎提出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我们能否真正站在他人视角感知,进而质询电影是否可以做到第一人称表达。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交替构成了电影文本的张力。4. 戏中戏的结构在后来驾驶我的车里发挥到极致,虽然剧情的内核充满戏剧性,然而导演一直强调反戏剧化,用生活的日常来处理生活的戏剧,正如我们每个人所做的。5. 可能是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关于当代女性的电影文本,也许可以和海街日记做比较

1小时前
  • Eric
  • 力荐

5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到片名以为是轻松喜剧,没有想到剧情走向是那么的沉重。整部电影非常的写实,日本文化中的隐忍与压抑在人际关系及婚姻关系中的极致表达,作为观众,也必须要用5个小时去忍受这种别扭和互相折磨的关系,虽然真实人际关系带来的痛苦可能要大得多的多。小纯在游轮上离开的镜头、和芙美在朝霞中走回家的镜头,几乎让人泪目。但尽管如此,仍然不推荐。

1小时前
  • 小海特
  • 还行

银幕内外时间维度的完美交融,年度十佳!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鹈饲景的课确立了“找中线”的法则,而后一旦出现180度正反打,就必有大事发生。高级。

1小时前
  • Lies of Lies
  • 力荐

过于冗俺反而破坏氛围,导演娴熟,演员缺乏亮点

1小时前
  • 米粒多多
  • 较差

全是冗长无味的碎片,但是又不会令人昏昏欲睡,这点能做到还是蛮神奇的

1小时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