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

Tully,厌世妈咪日记(台),论尽爆煲妈咪(港),塔莉

主演:查理兹·塞隆,麦肯兹·戴维斯,马克·杜普拉斯,朗·里维斯顿,艾米丽·海内,伊兰妮·谭,克里斯塔尔·伦伯格,马塞林·休格特,科琳·惠勒,嘉蜜拉·赖特,史蒂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塔利》剧照

塔利 剧照 NO.1塔利 剧照 NO.2塔利 剧照 NO.3塔利 剧照 NO.4塔利 剧照 NO.5塔利 剧照 NO.6塔利 剧照 NO.13塔利 剧照 NO.14塔利 剧照 NO.15塔利 剧照 NO.16塔利 剧照 NO.17塔利 剧照 NO.18塔利 剧照 NO.19塔利 剧照 NO.20

《塔利》剧情介绍

塔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洛(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这三个孩子中还有一个是刚刚出生没多久,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被家务和照料孩子完全填满的马洛感到非常的窒息,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又接到了学校的电话,通知她她的大儿子不能够继续就读普通学校了,需要转到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在弟弟格雷格(马克·杜普拉斯 Mark Duplass 饰)的建议之下,濒临崩溃的马洛请了一位名叫塔利(麦肯兹·戴维斯 Mackenzie Davis 饰)的夜班保姆来帮忙,刚开始,马洛并不信任这个看上去没多大岁数的女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利所展现出的能力和体贴俘获了马洛的心。马洛的人生,因为塔利的出现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诡咒京都寺町三条商店街的福尔摩斯红男爵大错特错野兽家族第六季偷偷爱着你2011我们的虚实人生风都侦探我们做朋友吧告诉我魔法之摆~莉露莉露妖精莉露~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落笔皆是想见你安妮两个情人摸索吧!部活剧周六血溅裳暗夜行者少女天师永生守卫毒蛇俱乐部大君-绘制爱情枫叶少年大盘鸡大院子女美国犯罪故事第二季娘妻伊丽莎·施莱辛格:去掉面纱白夜行隐秘而伟大假面骑士时王:盖茨王权

《塔利》长篇影评

 1 ) 《塔利》有哪些精彩看点?

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丧偶式婚姻的故事。

看来丧偶式婚姻并非只有中国才有,很多国家对男女在家庭中的定位都有类似的看法。

丈夫德鲁并非不爱家庭,只是更习惯于顾自工作,更习惯于闲暇时打游戏,更习惯于较少介入孩子养育\教育;更习惯于当一个啦啦队员,回家说hello,问妻子感觉怎样累不累,但并未有任何实际行动。

行为来源于认知,如果丈夫从心理就认为自己是个啦啦队员,怎么能在家庭育儿的赛场中上场去打比赛呢?

妻子马洛是一个怀有第三胎,马上就要生产的妈妈。

她有一个开始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上小学的女儿,一个略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害怕刺激和对规则秩序有强烈诉求的上幼儿园的儿子。

马洛的压力源:生产前,她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儿子。

1)对儿子自身额外的照顾。

由于儿子有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因此马洛需要每天帮儿子用毛刷刷一遍身体,来帮助儿子进行感统训练,让儿子更容易适应外界的刺激。

因为没有太多的钱去进行系统的训练,于是她从youtube上学到这个方法,并每天都刷,希望儿子尽快好起来。

儿子对秩序和规则有强烈的敏感,比如上学停车,如果没有停原来的位置,儿子就会发脾气。

马洛做的一个梦也是儿子不断的发脾气,在她开车时踢她的椅子,接着突然在副驾又出现了一个儿子。

这让她感到很焦虑和无所适从。

2)儿子校长强烈建议儿子转学。

由于儿子的特殊情况,校长觉得可能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觉得儿子不适合公共的教育,需要一对一的看护。

但是校长说的很委婉,说他儿子quirk,而不是有问题。

尽管这样,这也让马洛很难接受。

她拒绝接受校长说儿子需要特殊看护的问题,她不想面对这个现实。

3)家里经济状况一般。

马洛是公司的hr,丈夫是公职,并没有太丰厚的收入。

于是不管是儿子的系统训练和还是要给儿子请一对一的看护马洛都会感到很大的经济压力。

尤其当哥哥说要送她夜间看护时丈夫的反应,除了觉得不适应外人来自己家照顾,觉得更有经济因素的影响。

4)曾经的好友变路人。

马洛偶遇了曾经的好朋友,但是因为曾经的误会和之后长久失联,两个人再见面除了尴尬无语逃跑,再无任何可轻易唤起的连接。

现在马洛的世界里,被她的family填得满满的。

生产后,她的压力源又增加了。

5)照顾新生儿。

除了生产时丈夫在场,婴儿刚出生丈夫就一直处于消失或昏睡或带防噪音耳机游戏中的状态。

美国不像中国,有父母和月嫂,尤其是生第三胎了,因此所有的照顾新生儿的事情,从不可替代的喂奶,到可替代的哄睡、换尿布、打扫卫生,送小孩上学,被校长约谈,都得由马洛一个人来做。

还好,马洛没有事业上受到影响的心理压力。

不过也许,这在她生第一个、第二个孩子时已经遭遇过了,于是在生第三个时,她已经没有了事业上的追求。

压力下马洛的选择人们在面临压力时会怎么办呢?

Fight or flight?

要么迎战要么逃避。

马洛选择了什么呢?

要战便战!

马洛是怎么迎战压力的呢?

她在巨大压力下重整士气,在各种神转折的剧情里变成完美主妇了吗?

这并不是一个三胎家庭励志的故事。

她给她哥哥留给她的夜间看护保姆打电话了吗?

理论上讲大家都这么理解的,包括他的丈夫,但其实并没有?

她幻化出了一个26岁曾经的自己塔利,那个充满爱心,理智聪明,有着小蛮腰的,充满精力的年轻的自己。

于是每当夜晚来临,塔利如约而至,帮助马洛照顾婴儿,打扫卫生,给儿子做纸杯蛋糕,跟丈夫制服诱惑。

所有马洛失去的、所不能的,塔利都帮她做好。

于是看起来,马洛变得气色变好,精力充沛,开始了跑步,儿子的新学校的老师也是友善亲切,境由心生,一切的一切仿佛都超好的方向在发展中。

如果不看后面,这简直是一部好得不真实的美国好保姆广告,雇佣了夜间保姆就能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然而并不是。

人的内心能量是有限的,幻化出的分裂的自我会有巨大心理消耗。

于是,便来到了塔利要走的那天。

这时马洛选择了逃避压力的应对策略。

于是丢下婴儿,逃离家庭,去downtown喝酒,喝醉,去找曾经的好友,醉驾,撞车掉入海里。

谁能解救她呢?

唯有塔利变成的美人鱼,那个一直在梦境中出现的美人鱼。

美人鱼是现实重压下马洛对曾拥有的自由与美好的期待。

每个女生都曾经有20岁,26岁,有魅力与自由,但是随着年龄和身份的变化,那些时光,却永远不会重来。

苏醒后的马洛重新苏醒后的马洛会重生吗?

1)与塔利告别重新接纳自己幻化出来26岁的自己,其实是因为马洛对自己现状的不接受。

于是马洛需要与塔利告别,尽管很不舍,但是只有告别塔利,马洛才能去学着接纳现实中的自己。

感谢那个曾经26岁的自己,也要感谢现在的自己,在当下存在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2)丈夫会一夜长大吗?

丈夫进入病房很愧疚。

马洛说“你不用抱歉,你什么也没做”。

丈夫说“他知道,这就是问题”。

丈夫直到马洛车祸,才知道其实家里并没有请夜间保姆,那个保姆是马洛想象出来的,那么多个夜晚,丈夫都是在戴耳机的游戏中度过的,并不关心是否真的有人在帮助妻子。

尤其在马洛第二次生产时就得了产后抑郁症的情况下还如此心大的丈夫!

想让一个巨婴长大的方法必须是让他经历点什么吗?

这个代价好大。

而且似乎只能一时有效。

尽管影片结尾时两个人一起听音乐切黄瓜的镜头看起来很温馨。

3)无条件接纳儿子伤后的马洛照常来给儿子刷身体,儿子问她这管用吗?

马洛说她也不知道。

问儿子喜欢刷吗?

儿子说也许不需要刷。

儿子以前那么久之所以一直配合妈妈刷,是因为他喜欢坐在妈妈身边的感觉,他喜欢妈妈。

小孩对妈妈的爱很单纯是无条件的,妈妈也需要无条件的爱和陪伴儿子,即使儿子可能有一些问题,最好的良药也许正是无条件的爱与陪伴。

 2 ) 女子本不弱,为母则更强

还记得“女魔头”查理兹·塞隆吗?

那个《疯狂的麦克斯4》里酷帅强悍的女汉子,《速度与激情8》里性感火辣的大反派......自从出演《女魔头》成为奥斯卡影后,她的角色一直是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强悍女人。

不过她最近演了一部新片,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往的形象。

这部影片名为《塔利》,查理兹·塞隆饰演一位怀孕的中年母亲。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足足增肥45斤!

于是曾经性感火辣的“女魔头”,身材居然变成了这副模样:

大肚腩、大象腿、鱼尾纹、黑眼袋......这还是我们曾经的女神吗?

然而《塔利》这部影片,就是要告诉观众一个残酷的真相:不管是上天入地的女超人,还是火辣性感的女魔头,一旦踏入结婚生子的日常生活,都将远离曾经多彩的人生。

没错,本片可以被称为“今日份反婚反育广告”。

因为查理兹·塞隆饰演的这位母亲,不仅要面对身材走样的痛苦,还要承担“丧偶式育儿”的重担。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片虽然是女性题材,却也是拍给那些做丈夫的男人们看的。

影片开头,是怀着身孕的妻子马洛(查理兹·塞隆 饰)用刷子擦拭儿子的身体。

儿子并没有洗澡,刷子上也没有水,她这样做的意义很令人费解。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得以知道,原来马洛的儿子患有狂躁症,用刷子擦身体可以减轻他的症状。

马洛与丈夫德鲁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有一个8岁的女儿,以及一个年纪更小并且患病的儿子。

照顾两个孩子,已经让马洛感到压力重重,意外怀孕导致第三个孩子的出生,更让她忙碌到筋疲力尽。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白人妇女生孩子的传言,比如说白人妇女生完孩子不坐月子、喝冰水,甚至不休产假,直接上班。

看了《塔利》这部影片,你会发现这些传言有很多夸大之处。

(吃冰块倒是真的)影片中有一幕情景,是马洛手术完必须穿着成人纸尿裤,还要在护士的监督下进行小便测试,如果测试不通过,就要植入导尿管。

更痛苦的是生孩子之后,婴儿晚上哭闹,母亲就必须醒来喂奶,根本得不到休息,只能忙中偷闲在沙发上打个盹。

导演用快速的镜头切换,为我们展示了一名母亲的日常:换尿布、喂奶、洗衣服、做饭、倒垃圾......24个小时安排的满满当当,丈夫的身影只有在早上出门前才会出现,而他所做的只是亲吻妻子的额头。

哦不,还有就是回家的时候向妻子质疑:为什么晚餐是冷冻披萨?

或者当妻子忙着给孩子喂奶时,戴着耳机打电动游戏。

需要说明的是,丈夫德鲁并不是一名所谓的渣男,毕竟一个家庭也需要有人工作、赚钱。

德鲁的问题在于他根本没意识到妻子需要帮助,他可能也想当然的认为:这已经是第三次生孩子了,妻子的经验丰富,自己可以搞定。

而娘家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马洛的弟弟生活富裕,不忍心姐姐受累,打算帮她请一个夜间保姆。

起初,马洛怕花钱,拒绝了弟弟的好意。

但是岁月不饶人,她很快发现自己经不起3个孩子的折腾,于是接受了弟弟的建议,雇佣了一名夜间保姆。

这名保姆就是塔利(麦肯兹·戴维斯 饰),也就是本片的片名啦。

塔利的出现,就像一名天使一样,彻底改变了马洛的生活。

塔利虽然年轻,却有专业的护理学学位,她不仅能照顾好婴儿,做好额外的家务,还像心理医生一样,帮马洛走出产后抑郁。

她们还一起去酒吧看帅哥,一起狂欢轰趴,仿佛回到了丰富多彩的少女时代。

总之,自从塔利帮忙,马洛终于能睡个好觉,心情也变得晴朗。

就当本片的主题由“女性诉苦”向“保姆广告”转变时,画风突然急转直下,又变成了伦理片。

怀孕之后,马洛的身材严重走形,和丈夫已经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

为了帮助马洛修复夫妻关系,塔利居然提出3P的建议,而身为妻子的马洛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接受了这个提议,果然让婚姻焕发了第二春。

而且马洛和塔利还成为了非常交心的朋友,让我不禁感叹美国人民的开放......

不过导演和编剧没有放过观众的大脑,紧接着又是一波反转,愣是把本片拍成了悬疑片。

以下内容有剧透!!!

以下内容有剧透!!!

以下内容有剧透!!!

原来,塔利是马洛幻想出来的第二重人格,也就是年轻时的自己。

因为照顾孩子的压力太大,马洛出现了精神问题。

早在儿子出现狂躁症时,马洛就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当第三个孩子出生后,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及身材走样、儿子失学、丈夫冷漠带来的挫败感,让马洛出现了幻觉,幻想年轻时的自己出现,帮她走出困境。

影片对塔利的真实身份埋下了多处伏笔:1、除了马洛和婴儿以外,片中没有其他人真正见过塔利。

丈夫德鲁由于粗心,根本不知道自己家里有没有这个保姆,3P那晚很可能只有夫妻二人。

2、马洛怀孕时遇到了曾经的室友,两人久别重逢却关系疏远。

塔利辞职的那天晚上,也曾对马洛抱怨自己与室友不和,间接证明了塔利就是年轻时的马洛。

3、塔利完全了解马洛的兴趣爱好,酒、音乐、城市,两个人的兴趣点高度重合。

4、马洛与塔利遭遇了车祸,主驾驶位置的马洛住院,而副驾驶的塔利身上一点伤也没有。

5、德鲁在医院中填写马洛的医保卡,告诉医生马洛的娘家姓就叫“塔利”,这一处线索最为明显。

原来现实中并没有一个聪明能干的保姆帮忙,马洛一直是自己在加倍的做家务、健身,力求让自己变成完美的母亲和妻子,而繁重的劳动终于导致她疲劳驾驶,住进了医院。

得知真相的德鲁,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丈夫的失职,他在妻子的病床前忏悔,并且开始花更多时间分担家务。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个现象,就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结婚生子的欲望却越来越低。

日本作为人口老龄化压力最大的国家,甚至有官员表示“不生孩子的人就是自私”。

那位官员说,以前人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不会觉得生孩子是个负担,现在生活好了,反而有了一种自私的想法,认为没有孩子生活会过得更好。

于是有人质问首相安倍对这种言论的看法,安倍的回答也很经典,他说自己和妻子也没有孩子,“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在中国,类似的“催生”言论和措施也越来越多,人们仿佛一夜之间由“计划生育”时代来到了“鼓励二胎”时代,然而鼓励措施再多,人们(尤其是女性)生孩子的欲望也没有随之高涨。

看完《塔利》这部电影,我觉得很多人也许就像片中的丈夫一样,把母亲带孩子当做理所当然,甚至把不生育斥为“自私”,却从没意识到带孩子的艰辛。

如果说生儿育女是人类繁衍的伟大目标,那么就不要让这个重担由女性一个人承担,希望无论社会还是家庭,多一些对母亲的帮扶,少一些“丧偶式育儿”吧。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3 ) 愿你成为Marlo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曾经的Tully

看完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妈妈是这个世上最难做的,最不容易的。

Thank you,mom,i love you.Marlo,挺着大肚子的中年妈妈,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大儿子还是低能儿且多动症,几次被学校劝退,让她们找私人家教,因为他影响同学上课,而且占用老师太多时间精力,这对其他孩子不公平。

私人家教也更有利于特殊孩子的教育。

看到这,感慨美国教育做的真是精细。

影片中,孕后期,Marlo依然每天为两个孩子和家务事忙碌着,她还有份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艰辛不言而喻。

虽然,她的丈夫很努力工作,晚上回家也帮忙辅导孩子作业,但晚上都躺床上戴着耳机打游戏。

于她,生活辛苦又压抑。

第三个孩子出生时,Marlo的土豪弟弟给她请了一个夜间保姆Tully,以让她能稍微睡好点。

Tully年轻漂亮,身材纤细,活力十足。

她在照顾宝宝之余,也帮助和倾听Marlo。

Marlo渐渐开始有所变化,开始化妆,跑步减肥,变得开心。

在我看来,Tully就是marlo年轻的时候。

她们的交流对话和行为,让我看到影片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女孩变为女人的残酷。

身上的皱纹,臃肿走样的身材,毫无吸引力,不被关注,没有性生活,忘记刚学的语言……甚至迷失自我。

最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大的启发,就是一定要跟老公分担家务,不然只会让自己筋疲力竭。

电影结尾,Marlo的老公跟她一起准备早餐,似乎是光明的转折。

女孩们,愿你们成为Marlo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曾经的Tully.

 4 ) 你好,Tully

怀孕是件不容易的事。

然而分娩并不代表着结束,分娩是怀孕的结束,但分娩也是另一个开始。

影片没有回避怀孕之后带来的“影响”。

身体上,膀胱受压充血,必须要在四小时内排尿;会胖,身材会走样,女孩维持了二十几年的身段会付之一炬,那些年为维持身材吃过的蔬菜沙拉都成了照片和回忆;乳汁淤积会痛,胀痛……而这些她都要默默承受,她不只是她自己,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一个男人的妻子。

她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兼顾一个家。

男人养家不易,而女人持家亦然。

精神上,每晚被孩子的哭声吵醒,明明困得不行,却仍会爬起来,像个没有困意的机器一样“机械”的操作流程,换纸尿裤,哄孩子入睡。

白天还要一如既往地送孩子上学、做饭,睡觉前再给自己泡一壶咖啡……还好。

还好有Tully,那个26岁的Tully,帮她度过了这段时间。

26岁的Tully很开朗很阳光,有无忧无虑,潇洒恣意。

26岁的Tully对40多岁的Tully说,“其实你完成了最大的梦想——你现在所厌恶的那种单调,是你给他们的礼物。

每天醒来替他们做同一件事,你很单调,你的婚姻很单调,你的房子也很单调,但那很了不起!

这就是最大的梦想。

长大成人,变得枯燥,一成不变。

To grow up and be dull and constant.再安全地把孩子养大成人。

”或许吧,这也是最现实也是最好的答案。

PS 台词向:二十几岁能尽情享受,但三十几岁就像是凌晨五点来到你家路口的垃圾车。

等你可爱的屁股下垂,等你每次怀孕脚都会肿一半,到那时你怎么办?现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就不迷人了,你开始变得丑陋……天啊,你应该害怕未来。

 5 ) 接受帮助,也需要能量

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总带着批判的态度。

从塞隆出场,两手各牵一个孩子,还顶着硕大到诡异的肚子,我就感到危险。

当看到其中一个孩子还是异于常人时,更是压力倍增。

然后弟弟送给塞隆一个夜间保姆的服务,她表示不能接受,我为她叹了口气。

再有,做丈夫的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节奏,睡前玩游戏,夜里从不起来帮忙,塞隆对此态度平静,我内心早已万马奔腾。

所以我还真没想到,Tully这个角色,竟是女主内心分裂后构想出来的人物。

看到这儿后,更为她感到悲凉了。

《塔利》这个故事情节,会让人想起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但是后者的焦点是放在了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对女性的桎梏上,在《塔利》这里,矛盾较为隐蔽。

从外在环境上看,塞隆身边是有很多包容和关怀的,即便是看起来责任分担的很不够的丈夫,在情绪上也是一直给予理解和支持的。

但是她依然会精神出问题,确实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无疑,母职是艰辛的。

但我看到的是,塞隆本可以有的选择,在很多时候,她都可以试着去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可是她却都选择了自己一人扛。

当一家人去弟弟家赴宴时,她和丈夫的态度表明了他们其实是有着深深的自卑感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塞隆会选择强撑,因为她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不行,不敢承认和接纳自己的现状。

尽管青春已逝是不可阻挡的,照顾三个孩子是一个人独自难以承担的,但是塞隆把这些理解为遗憾和无能,她希望自己是个三头六臂的完美母亲,她觉得自己应该能做到,所以,是这个希望和这个“应该”,最终把她压垮。

很多时候,能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需要自己内心先有相应的能量的。

据称塞隆为接拍这个角色,短期内增重40多斤,做演员可以做到把自己的身体当作画布一样的使用,敬业精神令人叹服。

但是影片的表现稍稍温吞,重点不够突出,一不小心会看成是对表面现象的麻木的陈述。

评分三星半。

 6 ) 你准备好当妈了吗

母亲节来临之际来看这部电影感觉很有意义。

如果你看完电影,觉着挺温馨,未来希望满满,那么恭喜你你准备好当妈了。

在美国当妈好像比在国内当妈还要难一些,大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产假也休不了多久,要想生完孩子上班托儿所一月起价一千多刀。

美国日常对话习惯就是要尽量装着自己可好了要体面客气,即使自己这天过的像sh*t, 也要用上扬音调回答说自己别提多棒啦。

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你表面上的表现相差太大就容易精神分裂,歇斯底里。

女主开始红着眼圈过度疲劳的样子像极了我好几个有娃上班女同事。

最后谜底揭晓的时候恍然大悟,前面好多奇怪的情节突然都能说得通了。

女儿给妈妈洗头(我觉着超可爱的!

)的时候说为啥妈妈化妆,我奇怪明明塞隆还是素着个脸哪儿有像monster high的Draculaura(看看女二总画俩大粗眼线)。

女儿也说有时候妈妈会不像自己。

还有Tully每次直逼灵魂的发问,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潜意识里还是最喜欢自己信得过自己。

Tully制服诱惑塞隆老公时时(这是2broke girls的制服嘛)塞隆一脸老母亲的微笑感觉怪异极了,其实真相大白诱惑老公的其实是塞隆自己。

影片最后,塞隆车祸住院,老公去医院前台登记保险信息时,老公不解地和塞隆哥哥说她自从请了晚间保姆帮忙,状态看起来很好啊,怎么会疲劳过度…他哥欲言又止的凝重神态,护士问塞隆姓啥,老公随口一答,Tully,一切真相大白。

接下来省略的镜头塞哥就会告诉他其实塞隆从来都没联系他帮忙请的夜间保姆,一直以来照顾塞隆的只是她分裂出来的二十多岁的自己。

也可见老公的失职,这么长时间晚上从没下楼看过孩子,带防噪耳机打游戏,晚上睡的跟死猪一样完全不知道管哭泣的婴儿,不知道塞隆是怎样整夜不睡照顾孩子的。

也完全没发现Tully 从始至终都是不存在的。

还和护士说,不理解为什么塞隆会吧孩子一个人撂在家,护士反问,你不是在家么?

他语塞了。

塞隆每晚拖着身心疲惫的身体上楼看到老公打着游戏对孩子不闻不问的样子,也不生气(要是我早吼我老公了)还是疲惫却充满了爱的眼神。

这个镜头演了两次。

塞隆告诉Tully自己很爱老公,他每天上班都很辛苦努力。

也解释了塞隆愿意自己承受一切都是因为对老公孩子的爱。

作为一个职业女性(hr),只是在休产假,又不是要靠老公养(不是说全职主妇的老公就可以不帮忙)凭啥你天天就工作逗娃打游戏,送娃上学带婴儿做家务做饭全是女人的责任?

生理构造决定了女性天生就要承担更多责任。

我妈说,刚生完孩子你就变成了个奶牛,走哪儿都要带着你的小牛或者吸奶器,否则一会儿就要涨奶疼得很。

这也是看了这个电影跟妈妈讨论才知道的。

作为一个无娃职业女性,我亲身体会是工作其实是很开心的,即使加班到深夜也感觉自己在拯救世界赚大钱别提多爽了。

工作上的挑战超有意思完成之后特别有成就感(也许这是摩羯座特有属性), 工作完回家一躺看电视或者和朋友约着出去玩去健个身,那种you deserve it的感觉别提多爽了。

如果老公超靠谱愿意在家给我带娃做家务我乐意养他。

全职主妇其实才最辛苦,很多人可能还要看别人脸色,因为自己是被“养”这的那一方。

我还没孩子没亲身体会带娃有多辛苦但是我现在已经可以负责任的说那些个bb女的生活好轻松不用打拼赚钱的人都可以闭嘴了,因为家庭被剥夺工作自由的权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那一晚Tully 说自己和室友关系搞砸了,其实讲的就是塞隆自己和影片开始遇到的酷黑姐的恩怨,26岁的塞隆和室友吵架了撂下狠话,然后关系再没能回到当初like she said, girls don’t heal.活到三十岁,朋友渐渐没了,身材也不苗条了,梦想也没了,只剩下老公和三个孩子。

但塞隆用26岁的自己对三十多岁的自己说,这一切都值得,家庭就是她满满的梦想。

遇到人生困难,其实也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结局我相信是个好的。

儿子爱的抱抱,老公醒悟决定多帮忙,一起聆听爱的symphony。

去泡吧去听摇滚和朋友疯是很棒,但是在家给老公孩子切爱的黄瓜也其实不错。

活这一生,什么都想经历一遍,重要的是关注现在,就是现在这一时一刻,好好感受每一分钟,生活也没有看起来那么没希望。

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长得好快,是不是成就感满满呢?

ps. 影片散场一黑人大叔(被老婆拖来看电影的)问我老公觉着这个电影怎么样,估计是想吐槽这种夸张女性责任的电影很无聊。

我老公说他挺喜欢的—“it’s like for woman” 。

 7 ) 写给未来生了孩子的我

第一次看这类电影,好像也没有那么避孕…我可能天生韭菜命,还是不想错过这个体验。

所以!

我们可以学到:其一,不是所有工作都要自己扛,你可以说出来,可以把工作甩出去,就是不要超过自己的负荷,并且每个人能接受的“工作量”是不同的,不行就是不行。

从电影中来说,女主一直没跟她老公说自己有多么无助,从来没有表达出力不从心,虽然她看起来已经不那么好了,可说出来是否会好一些?

毕竟电影播到尾声老公算是整明白了。

其二,我们把做不了的工作甩出去后,还需要更加的“自私”。

不需要把家庭照顾的十全十美,孩子也好爱人也好,身边的所有人都好,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大家有手有脚不是缺你活不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有缺憾的、快乐的、普通的人。

尽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松软的肚子上的纹路,接受奶孩子变得佝偻的胸背。

不如我们试图改变它们?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寻求帮助,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大哭一场,哪怕放下手中的事情,离家出走。

2022 02 22 20:02

 8 ) 贴上喜剧标签的悲剧

电影《塔丽》(Tully, 2018)面对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但解决方案过于独特而且看不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应付两个孩子已经精疲力竭的妈妈玛洛有了计划外的第三胎,丈夫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需要带上耳机、在与尘世隔绝的状态下进入电脑游戏中杀僵尸。

怎么办?

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知道有种特殊职业叫“夜保姆”(night nanny)。

年轻、智慧、略显另类的姑娘塔丽深夜上门,她既能收拾房间,也能烘培蛋糕,还能在玛洛哺乳、泵奶的时候陪聊,效果直逼心理治疗师。

因为有了塔丽,玛洛纷乱的世界很快秩序井然,她的精力也像仅剩2%的电池终于接上了充电线一样,恢复到100%只需要用分钟计算。

我猜测世界上刻意拒绝夜保姆的家庭应该远远少于愿意获得但缺少支付能力的家庭。

这部电影还有可能造成感知错位。

虽然偶有笑料但故事更接近一出生活悲剧,怎么进了喜剧类别?

 9 ) 电影《塔利》:三胎妈妈真实写照,压力大到精神分裂,做“母亲”好难

电影《塔利》讲述的是一位美国的三胎妈妈玛洛为照顾家庭而精疲力尽,直到后来体贴周到的年轻保姆塔利到来后,她的生活发生改变的故事。

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以为它们讲述的是婚姻的故事,看着看着才发现这是关于女性的故事。

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开始庆幸自己还没有结婚生子。

随着电影的进度,你会突然醒悟,“母亲”这两个字承载着女性太多的牺牲。

“女人”和“母亲”分明就是两种生物。

电影《塔利》:与自己和解

这部电影的节奏张弛有度,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表现玛洛的疲惫。

大儿子患有狂躁症,稍有不顺心就会又哭又闹,大女儿虽然乖巧懂事,但是年纪还小,衣食住行都还是需要母亲的照顾。

影片开头顶着大肚子的玛洛下楼,给看起来活泼可爱的大儿子梳理身体的剧情,电影使用特别温暖的暖橘色调,整体给人感觉十分温馨,这一段预示着玛洛心中对于孩子与家庭的爱。

很快随着剧情的改变整个电影的色调整体呈现冷灰色调,画面偏暗,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昏暗、无力,以及对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的厌恶。

她甚至在与弟弟交流的时候突然透露出想自杀的话。

玛洛的老公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只管打游戏,照顾孩子成了玛洛一个人的责任,这种现象很常见,我们中国称这种现象为“丧偶式婚姻”。

儿子在学校被老师同学嫌弃,校长多次与她谈话,她有气没地方发;想喝杯咖啡,陌生人却劝她怀孕的人不适合喝咖啡;在咖啡店遇到以前的朋友,朋友没有结婚,还是身材姣好笑容明媚,这令玛洛心里十分难过,看看自己,马上就要迎来第三个孩子,没有社交、没有工作,有的只是无尽的疲惫。

随着三胎的降生,日子变得更糟,玛洛不停地重复着:“抱娃、换尿片、喂奶的动作”没日没夜地重复着,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恍惚。

这一片段随着紧张的音乐,卡点式的开关灯等一系列动作,给人一种难以喘息的压抑感。

所有的一切都令她精疲力尽,甚至精神崩溃。

直到年轻保姆“塔利”的出现,才领玛洛开始拥有喘息机会。

与玛洛截然不同的塔利,年轻漂亮、身材姣好、精力充沛、自信开朗,对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

在塔利的帮助下,玛洛觉得似乎轻松了很多,塔利将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玛洛也终于开始重拾生活的信心。

这种美好一直维持到塔利向她提出辞职,玛洛慌了。

玛洛在与塔利的对话,说出了很多心声。

玛洛对年轻的塔利的羡慕、不舍,对现实的恐惧,同时塔利也告诉她有得必有失。

但是玛洛只想逃避。

在回家的路上,玛洛的车掉进了水里。

朦胧之间,塔利变成了一条美丽的美人鱼救了她。

玛洛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在精神科医生与玛洛丈夫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在玛洛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之后她便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之后塔利再次出现在她的病房,与她郑重告别。

到这里我们不难猜出,塔利只是一个玛洛在极度疲倦、抑郁的情况下幻想出来的完美的自己。

玛洛是不幸的,她为了家庭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朋友、放弃了自我;玛洛是幸运的,她的丈夫还是爱她、爱这个家的,在这次车祸之后丈夫向她道歉并开始主动参与到育儿日常中。

电影的结尾整个电影的色调终于开始回暖,玛洛拄着拐杖去给儿子梳理身体,呼应着电影的开篇,画面温馨,儿子也忽然变得懂事。

夫妻两一起做着家务,玛洛终于放下了过去的自己,重新拥抱母亲、妻子这个身份。

《塔利》与《82年生的金智英》

近几年来类似于《塔利》的题材不少,相较之下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国内的知名度大大高于《塔利》。

讲述的故事与《塔利》是同一类型,也是一位原本优秀的女性在结婚育儿之后因为家庭丢失了自我,面对着各种压力而出现了精神问题的一系列故事。

尽管《塔利》的最终目的是探讨身为母亲,如何自我接受,如何逐渐完成身份转换的成长。

但我相信任何一个曾经面对、正在面对、即将面对生育的女性,都无法忽视片头一长串深渊式的绝望,当看着她,就像看到了婚育后被生活磨去棱角、失去激情的自己。

故事中的玛洛终归还是幸运的,在丈夫的爱与理解之中,逐渐找回了新的自我。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玛洛”们呢?

她们是否也能如此幸运?

作者 |皮卡兰兰

 10 ) 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还是要向前走啊

刚看完了Tully,这部剧被贴上美式反婚反育的标签,不知道是电影原本就这么宣传还是观众为她贴上的。

不过我觉得本意应该不会是反婚反育,有可能客观上令人有不想结婚生子的想法吧。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美剧this is us,都是讲普通人,活到中年,没有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还遇到各种麻烦事情,然后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调整和应对。

我觉得电影是想把产后抑郁的状态以一种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方式传递出来,让人重视。

还有就是我们都是普通人,虽然很想做到完美,既做好自己的事业又把家庭照顾好,可是这其实真的很难。

能够过好普通生活,就已经是一个成就了。

那些既能够照顾好孩子又能够照顾好自己的才是好妈妈,而Marlo光是照顾孩子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她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Drew一家算不上有钱,典型的中产阶级,一个带院子的House,有社保。

他们家不穷,只是没有Marlo哥哥有钱。

Drew工作也是勤勤恳恳,他也没有说对老婆不管不顾,他也是很爱老婆的,老婆进产房,他全程陪着。

回到家看到晚饭是冰冻披萨他不小心露出点惊讶的语气,但马上就“知道错了”。

在床上躺着打游戏,但是老婆说话也还是听的,而且不是敷衍,是有考虑过再回答的,等老婆话说完之后他才继续戴好耳机打游戏。

这部电影里的Drew就是一个正常的爸爸,丈夫。

Drew不是很体贴,但是也就是一个普通直男丈夫,不是什么奇葩的男人。

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Marlo还是出现了产后抑郁。

她幻想出了一个夜间保姆Tully,这其实就是26岁的她自己。

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Tully好奇怪,她的举动仿佛这里就是她的家,她喜欢的又正好和Marlo一样,她又贴心,又关心Marlo,知道Marlo的一切需求,又帮她做了她想做的一切。

其实这一切都只是Marlo自己做的,她和Tully的对话就是她和年轻的自己的对话。

到最后“她们”去了酒吧,Tully说要离开,还有后面的美人鱼,一切都显得有点魔幻起来,但是只要理解了Tully就是Marlo幻想出来的年轻的自己,这一切就都能理解了。

倒也不能说是反转,只是把谜底揭开了。

等到明白了这一点,再去回想Marlo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觉得有种深深得孤独感,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真的能够照顾她,关心她。

大家不是真的不关心她,只不过大家都没有办法给她她真正需要的东西。

Marlo在和Tully的交流中,与年轻的自己对话,慢慢地也和自己和解了。

Tully多次说过,她是来帮Marlo的,她的出现是为了帮Marlo填补空白,渡过这一段艰难时光。

第一次见面。

Marlo在看着真人秀节目《舞男》,Tully就这么出现了。

Tully对这个家没有陌生的感觉,对照顾孩子也很上手。

她们聊到小女儿的名字Mia,说这是Marlo妈妈的名字。

Marlo特意解释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来自自己的妈妈,取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赶潮流balabala,这也是Marlo的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而Tully则说Who cares,谁要管这个名字流行不流行,这就是一个好名字。

年轻时候的自信,和年纪大了之后的畏缩,这里就是一个对比。

Tully脱掉外套,露出平坦的小腹,Marlo盯着这小腹,想到现在自己的小腹,想到自己被女儿说身材走样,心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吧。

Tully说,她是来照顾Marlo的,Marlo也还是个孩子,让Marlo去睡觉,剩下的交给她就好。

这里Tully引用了Samuel Pepys的话让Marlo去睡觉,其实Marlo自己是学英国文学的,但是她却一下没反应过来,经过Tully提醒她才想起来。

这也是一个侧面证明Tully就是年轻的Marlo。

休息正是Marlo目前最为需要的,她通过Tully来告诉自己要休息。

只可惜,现实中并没有一个真实的Tully,所以Marlo不仅没办法休息,还得做好Tully的工作。

再次次见面,同样是在看《舞男》。

Tully直接就进来了,就像回家一样。

Carlo感谢Tully帮打扫了房子,Tully回答说自己精力过剩,这根本不算什么。

这对年轻的Tully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产后睡眠严重不足的Marlo来说,就是大问题了。

在Marlo和Drew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的房子已经很久没有打扫了(地板积了八年的陈年污垢),而Marlo竟然一晚就打扫干净了,这体力透支可想而知。

把房子打扫干净,是一个家庭主妇的职责,Marlo内心很希望做好家庭妇女这份工作。

Marlo在体力透支之后,借Tully的嘴对自己说,这没关系,我精力过剩,我能撑得住。

但其实她已经很累了吧。

然后谈论到正在看的真人秀《舞男》,当时《舞男》正在播放少儿不宜的镜头,Marlo还有点尴尬,但是Tully则非常坦然,于是Marlo也坦然了,也只有和自己才能这样毫无顾忌地纯粹去谈论与性有关的真人秀,与性有关的事情了吧。

这里Marlo开始对Tully敞开心扉了,也就是对自己敞开心扉了。

Tully让Marlo亲亲女儿说晚安(kiss good night),因为每过一晚她就长大一点,都和前一天不一样了。

上次见面Tully说Marlo也是孩子,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个孩子吧,只不过这个时候的Marlo特别需要得到孩子般的照顾。

这天晚上睡觉,Marlo梦见自己在深海中游泳。

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很压抑,Marlo在深海中孤独地不停地游,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她不知道要游到哪里,没有岸。

但是又不能不游,因为不游就会沉下去。

她被这梦吓醒。

醒来喂奶,Tully又出现了。

这次谈论的是自己的几个孩子。

大女儿Sarah有自己的影子,Marlo感叹了一下,女儿到了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年纪,对于女孩来说,这并不容易。

她知道多不容易,因为她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儿子Jonah会有异常的行为和焦虑,作为母亲Marlo并不能真正理解Jonah的内心,但是她知道儿子很辛苦,因为儿子其实也控制不了自己。

他们负担不起一直请治疗师的费用,就在YouTube上看视频学习,结合治疗师给的建议,买了个刷子给Jonah刷身体,让他对周围环境不那么敏感,降低他的焦虑感。

Tully说Marlo是个好妈妈,她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可是Marlo说好妈妈应该会组织孩子的班级聚会,烤出小黄人蛋糕让孩子可以和全班分享,这些她都没有精力做到。

她已经累到连穿衣服的力气都没有了。

谈完孩子又谈到Marlo的工作。

她在一家公司做HR,英国文学学位。

(Marlo说她现在做HR,英国文学学位真是对此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觉得应该是说反话,表达的意思是学的东西和做的工作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Tully问她,那你想做什么。

Marlo想了一下,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没有实现的梦想,因为她没有梦想。

假如自己有梦想,而因为某种原因梦想一直没能实现,倒是可以对这个世界有所抱怨,只可惜,因为没有什么必须要实现的梦想,现在一事无成也没有办法抱怨谁。

所以只能对自己生气了。

Tully说了句一语双关的话,你被掏空了。

指的是Mia吃完奶了,同时也是说Marlo被生活掏空了。

谈话结束,Tully又说了一次,她是来帮助Marlo的,孩子需要帮助和关心,但是Marlo更需要帮助和关心。

于是这晚,Tully就把纸杯蛋糕做好让儿子Joanh带到学校去和同学分享了。

纸杯蛋糕也是Marlo连夜做的啊,时间和精力就那么多,Marlo为了照顾好每一个孩子,所以只能压缩本来应该照顾自己的时间喝精力,全部给了孩子。

这个时候的Marlo,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可是她的母亲身份让她没有办法照顾好自己,所以她只能让Tully来照顾自己,而自己则全身心照顾三个孩子。

有了和自己的一步步和解,有了Tully照顾自己,Marlo看上去状态变好了许多。

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孩子照顾得也很好,她一步步达成了自己做好家庭主妇和好妈妈的目标,这一切都是在Tully的“照顾”下做到的。

第三次见面。

Marlo问Tully白天在干嘛,Tully说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还开玩笑说自己在试图称霸世界,其实白天都在打盹。

这也是Marlo白天的内心想法和日常吧,这也是Marlo内心希望自己变强大以及缺乏休息的情况。

Marlo终于替Joanh转学到新学校去了。

Joanh对于新环境感到很紧张。

厕所冲水是自动的,声音很大,吓到Joanh了,于是Joanh又开始止不住地大喊大哭。

老师来问她们发生什么事了,Marlo习惯性地向老师道歉。

没想到老师并不像前一所学校那样,表面上很关心学生但实际上并不真的关心自己的儿子。

这个老师不仅帮Joanh止住了哭泣,缓解了情绪,还告诉Marlo不需要道歉,这不是她们的错。

接着音乐响起,用一首歌串联了几个场景:Marlo认真看着孩子,Tully认真看着Marlo;Marlo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Tully拿着一大碗爆米花坐在旁边,两人一起吃;洗漱间里,Tully为Marlo化妆(用口红在眉毛上画图案);厨房里,Marlo在和面,Tully抱着孩子走过,Marlo笑了,Tully也笑了;Marlo和Sarah,Joanh在房间支起帐篷“野营”;Marlo和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Marlo在堆满孩子玩具的桌子上写些什么,表情颇为开心,(联系她的英国文学专业,我猜她可能是在做些文学创作,也算是捡起了所学的东西。

)镜头后面是Tully坐在椅子上哄孩子;Marlo和Joanh玩乐高;Drew出差回来,Marlo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温馨的家等着他。

Sarah,Janh,Drew出现的时候,Tully都没有出现。

Marlo去跑步,被一个年轻女孩子超过了。

她不服,加快速度反超,但是身体实在吃不消,摔倒在旁边。

女孩子过来关心她,看到她奶水涨出来了,最后确认她没事,一脸懵逼走了。

Tully出现在Marlo家,几乎每次都在冰箱里找各种吃的,这次找到了喝的。

在酒的作用下,Marlo终于鼓起勇气做了一直以来都很想做的事情,和丈夫有了一次愉快的肉体交流。

(第二天Drew反馈说“昨晚很棒”)自从生完孩子以后,身材走样,人也邋遢,加上也没有精力和时间,虽然内心有需求,但是也一直没有行动。

这根线其实也一直有铺垫。

前面剧情中两次出现《舞男》少儿不宜镜头,和Tully讨论性,等等。

对于性的需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生完孩子的女人当然也会有。

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也许是自己的原因,生完孩子觉得自己身材也不好,邋里邋遢,也觉得丈夫不会想要跟这样的肉体交流,同时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想这个事情,照顾孩子放在首位,自己的需求暂时让位。

也许也有周围人的原因,可能丈夫也觉得妻子不会想在这个时候做点什么。

等等吧。

Marlo和Drew结婚很久了,他们最近几个月都没有肉体交流,Tully告诉Marlo应该和Drew谈一谈这个事情。

Marlo告诉Tully自己爱Drew,也是再一次确认了对Drew的爱,既然还爱,那么正常的夫妻生活就应该继续下去。

在粉红派对上,Marlo释放了自己,仿佛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最后一次见面。

Tully要离开了,因为Marlo已经慢慢“好”了。

其实Marlo马上就要崩溃了吧。

Tully说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也就是Marlo的内心一团糟吧。

这是Marlo在和自己焦虑的内心的对话,“我们看起来变好了,但是靠近一点你就会发现,我们都披着一层伪装。

” Marlo开着车带着Tully去了自己旧日生活的地方,酒吧之类的。

重新去看以前的生活,回忆以前的生活,这并没能帮助Marlo。

Tully在酒吧说她要离开了,Marlo焦急地想要挽留Tully,说自己需要Tully,问她为什么要离开。

Tully回答说,她是时候向前走了。

Marlo生气了,她不希望Tully走,Tully过着是她生命中最开心的日子,她不希望这些日子离开自己。

20多岁的自己非常美好,她希望就停在这里。

Marlo和Tully发生了争吵。

这段争吵我想每一个人,特别是女人,都会有同感吧。

20岁的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30岁的你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Marlo一直以为自己没什么梦想,但Tully告诉她,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好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慢慢长大,然后变得平淡如常。

回家的路上,Marlo终于体力不支睡着了,开着车。

然后掉进了河里。

掉进河里的场景和Marlo梦中在深海里孤游的场景很像。

梦境中没有人来救Marlo,现实中Marlo靠着想象出来的Tully救了自己。

Tully变成美人鱼,美人鱼是童话故事里的人,Tully是Marlo的想象世界里的人。

这个时候Marlo应该已经意识到Tully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人了。

Marlo在病床上躺着,Tully最后出现了一次。

Tully说谢谢你让我活着,也就是说,Marlo内心深处其实是想过自杀吧,但是她挺过来了。

Marlo最终算是挺过来了,丈夫更多地分担了她的重担,儿子的病也开始好转了,一切都开始往好的方向走了。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还是希望看到一个happy ending,也希望自己能够有happy ending吧。

这部电影平淡而真实,它把一个生完第三个孩子的女人的生活一点点剖开给你看,让你看到她生活遇到的麻烦,内心的斗争,和自己的对话,也是和观众的对话。

生活就是这样,而你需要的是学会和解。

与这个社会和解,与从前的自己和解,与周围的一切和解。

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多的超能力,但是我们都能尽力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抑郁真的是一种很难为其他人所了解的病,在别人看来,你根本就是一个正常人,有说有笑,甚至感觉你比以前更出色,他们根本就想不到你生病了,还病得很严重。

失去生活的希望大概是抑郁的诱因吧,所以Marlo想让Tully带自己回到从前找回希望。

年轻的时候无所畏惧,仗着还有希望也一直朝前走着。

年纪渐增,希望破灭,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可是也还是得向前走啊,因为希望总是在前方。

总的来说,电影表面上平淡如水,但是对人物情感勾勒细腻,仔细品一品,还是很有滋味的。

是那种以小见大的片子。

不过我想,这可能要有点年纪的人或者有点经历的人看才会有点共鸣吧。

《塔利》短评

失望。

7分钟前
  • 忽居孔
  • 较差

这是啥,Mary Poppins续集?疑似ASD后来啥都没了,Tully坐副驾驶满血复活,另外赌五毛钱Marlo穿不上那套制服。这剧情也是666。电影强行夸大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的区别,看着真恶心,我找个20岁的死肥宅来和快60的脸叔比如何?

10分钟前
  • WALL·E
  • 较差

……freaky(褒义)

15分钟前
  • 还行

扎心~你一开始追求的big plan就是现在所处的生活,当你正处于”完美”生活时,你又觉得boring. ——I’m not safe, I’m just scared. 当人类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还怎么好好生活~

17分钟前
  • 盔酱兮
  • 推荐

美帝反婚反育反多孩最新力作。一个妈妈带三个孩子能累到什么程度?累到精神分裂出一个年轻的美貌乐观自信的女孩子帮助自己晚上带孩子,结果最后发现,活儿还都是她一个人干的!男人啊,别拿工作忙当借口,你有时间打游戏,没时间照看自己的孩子?不存在和自己的青春职业理想和解,家庭是两个大人和孩子组成的,无论是离婚还是结婚状态,两个大人都得干活儿,没商量的!不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家庭里带孩子的活儿,大家都得干。妈妈呢,也别逞强,有人帮你,或者花钱请人帮忙,你也不丢人,请专业保姆的钱,总能省出来,一个成年人的标志就是他并不因为承认自己没能力做一件事儿而感到羞愧,该求助就求助,理直气壮去求助,人是社会里的动物,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生存下来,才能过得更好。

22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独特角度的女性题材。成长、独立和内心的平安,最终都来自于自我的觉醒,本身就是有争议的价值观。只是故事本身细腻有质感,塞隆的表演更是一如既往的扎实。

25分钟前
  • 西木的风
  • 还行

塞隆脸还那么惨委委屈屈苦逼带娃 前半很难入戏不是她性格…有几个被生活压死的时刻还蛮有感染力的?结尾强行逆转+HE…有必要吗…她接不到好本子了?

30分钟前
  • Q这一切的一切
  • 很差

31分钟前
  • 伯伯闲
  • 较差

除了叙事上有点过分的野心之外,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尤其是两位女演员之间的化学效应,以及关于随着年岁增长对于现实态度改变的讨论

33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推荐

养娃太难了,需要夫妻双方的付出,而不是一方的自我牺牲。有种无力和绝望....

37分钟前
  • Leo🌊
  • 推荐

这是喜剧?以及后半段完全抓不到重点

41分钟前
  • 苏案
  • 较差

对于【母亲】特征 身份的特写触目惊心。有一句屁话是“女人做了母亲才能完整”。其实应该是,女人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才有资格做母亲

42分钟前
  • 姜不停
  • 推荐

生孩子后,爸爸的生活变化不大,可能就是没有了或者少了性生活,但还可以用工作、出差、打游戏逃脱,有退路。但是妈妈却不同,凭空多出来的工作,哪一样也不能少,孩子总不能让他们消失吧。能够不产后抑郁的,需要得到外界多大的支持啊!

46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故事挺老套的,精神分裂出来的另一个自己自我安慰。在导演片中男人除了每天亲一亲和打游戏之外,就什么也不会做了,还要累到死的女人穿上情趣内衣让他释放。。看完对成为妈妈这件事更加恐惧了,吸奶器,妊娠纹,臀部和肚子都像面袋,妈妈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49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还行

去爱又穷又懒的男人完全没问题 但是不要跟他生孩子除非你是女超人 excellent contraceptive effect!

50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不止婴儿,其实每个大人都会在夜晚长大那么一点点。可他们害怕跌在地上需要搀扶,害怕忘记刚学的意大利文,害怕变成凌晨五点出现的垃圾车。于是他们穿上制服伪装,长出鱼尾逃走,用毛刷安抚不安和躁动。假装坚强的大人们,藤壶对船有害,听觉细胞不会再生,换掉了所有木板,你还是那个勇敢长大的自己。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看完发现好多人都是不由自主的快进,然后打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高分,发感慨的又多是没有经历过婚姻和小孩的。。。

58分钟前
  • 康斯坦丁
  • 较差

家庭主妇版的搏击俱乐部。构思细巧,其实是主妇自己内心的挣扎与自愈。没生孩子的女生们都可以看下这部电影,非常非常不治愈。

1小时前
  • 木偶
  • 推荐

“女魔头”塞隆化身中年母亲,用增肥45斤的身材诠释“女子本不弱,为母则更强。”本片是拍给做丈夫的男人看的,结尾有反转。

1小时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火车上看的,听不见台词光看的字儿,没明白电影的主题。热评里也有,说是给爸爸看的,seriously?就为个这个整了这么长,还弄了个夜间保姆什么的……两星,全给女演员的颜

1小时前
  • AverySu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