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就想看这个,但是觉得所谓吸血鬼变成摇滚歌手还和驱魔猎人谈恋爱什么的太扯淡了于是一直没看……最近在扫电影就在线看了下……嗯嗯,果然很扯淡(死)女王大人虽然穿的像脱衣舞娘但是真好看呀真好看,那个柔软灵巧的腰肢一步一扭的……不过为了表现吸血鬼的野性而老是弓着背这点总觉得很煞风景……所谓吸了女王的血就能在阳光下活动也很扯淡=_=理论上来说A吸血鬼吸了死人的血就会死,B吸血鬼是死人,A+B=吸血鬼不能吸吸血鬼的血……但是这条定律总是在电影中令人伤心地被编剧无视啊T-T女主的行为没有逻辑……爱情也没有逻辑……长得还不漂亮=_=这角色玛丽苏的太不讨好了……而且作为所谓的驱魔猎人还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平时做的事情就是手无寸铁的跑到吸血鬼扎堆的地方被他们调戏然后等着男主英雄救美|||||||||台词也很装13……太讨人厌了……丫就衬被咬了变成抑郁的吸血鬼,一辈子都装13的郁闷下去……所幸她最后真的变成吸血鬼了(让玛丽苏都变成吸血鬼去吧放过我们人类吧=_=)话说吸血鬼之间的战斗方式竟然被设定为咬来咬去……太没技术含量了=_=因为怎么说也算是夜访吸血鬼的续作,多少会让人想要进行这种比较,但是这片子却让人觉得很低成本,服装道具场景都跟不上啊……故事本身也缺乏夜访吸血鬼那种试图对永生的悲凉进行阐述的深厚感(我虽然鄙视所谓永生的悲凉但是作为电影试图给自己搞点深度啥的总是比自暴自弃的好……)我是曾经看过夜访吸血鬼这本小说的,很多装13青年描述原作的时候会用宏大瑰丽史诗般的之类的词语,其实,他也就是暮光之城那种等级的=_=小说真的也就那么回事而已,无论从生物学角度、神秘学角度、宗教学角度……他都谈不上什么,它就是一通俗小说,上火车的时候可以拿着消遣下那种。
但是夜访吸血鬼的电影拓宽了这部小说的深度,布拉德比特在电影院里看到超人的这一幕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一直觉得就因为这一个镜头让这个电影整个上了一个档次,不是单纯的美男云集服装show加狗血基情,而是更有追求了点的一部电影。
吸血女王的话,就完全抛弃了夜访吸血鬼电影的这种努力(废话导演都不是一个),而致力于还原原著的内容——但是原著就一三流女性向小说=_=于是里边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任性又装酷还莫名其妙喜欢上女主角的男主角和玛丽苏女主角……=_=于是这片子就成了一部烂片……其实真不能怪导演什么,不是人人都能从三流小言里拓展出什么的……
吸血鬼编年史(Vampire Chronicles)系列第三部《Queen of the Damned》(《吸血鬼女王》,台版译名《天谴者的女王》)虽不是我最爱的一本,却绝对占据了脊柱般的重要地位。
由其改编的商业大片虽然不能和原著以及同是VC系列改编的《夜访吸血鬼》相提并论,倒也并没有传说中的糟糕,至少我还是会将碟拿出来重复观看。
影片的音乐着实可圈可点。
如何才能表现出作为故事重要索引的先是迷住莱斯特继而唤醒女王的现代音乐的魅力,想来此类怀疑在片头就将烟消云散。
到底是阵容强大,一班著名的哥特金属乐队(Korn,Marilyn Manson……连Linkin Park主唱Chester都一反常态阴郁助阵),加上吸血鬼的鬼魅妖艳绝望低迷,直将感官震撼发挥到及至。
人物方面,全新的莱斯特还能接受。
与整部片子的基调一样,这位阿汤钦点的Stuart Townsend成功颠覆了《夜访吸血鬼》中法国没落贵族形象,切合这一部分的原著描写,全然呈现摇滚巨星的妖冶性感。
Stuart在片中大张旗鼓肆无忌惮勾引为他倾倒的年轻女子。
她们抹着黑灰的眼影涂着浓艳的唇膏,一举一动满是对这个妖艳男子的撩拨挑逗,糅合了崇拜与渴望,眼神却没有太多罪恶。
Stuart先是安静的,然后猫一般伏地爬行,嘴角含一抹笑,魅惑、神秘、嘲讽、冷漠,看着他的待宰羔羊。
虽然听说不少人因莱斯特演员换人而对此片失去了兴趣,我只能说,阿汤版小莱实在是魅力无穷。
不过那也未能忠实反映安妮笔下这个小恶魔的原貌,且即便是当年的阿汤再度出马也未必能做得比Stuart更好。
在这一点上,Stuart倒可说是从另一个角度做了一次全新的诠释,以至于也有人喜欢他超过了阿汤。
毕竟此片与《夜访吸血鬼》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调子,没有太多的寂寥苦涩,更多的是一种肆意喧嚣。
黑女王版阿卡莎亦是一番别样的魅惑撩人。
她走进那个隐秘的吸血鬼酒吧,伴着水蛇腰的扭动,每一个步调都似乎踏着韵律,仿佛懵懂少女初次踏入令人目眩的花花世界,一派天真无知而又野心勃勃。
她走着,吸引一众目光却只是顾自好奇而感兴趣地东张西望,继而被吧台后荧幕上莱斯特的身影吸引。
看着他,她知道她爱他。
当她听到一个吸血鬼对她说出他们打算毁了莱斯特,她的身躯是最妖娆魅惑的舞动,脸上依然带着小女孩般的甜蜜笑容。
她剜出了他的心。
然而除了他俩,其余吸血鬼演员只能忽视。
Marius马里乌斯优雅睿智(虽然变态)的罗马学者形象算是彻底毁了(片中他取代玛格纳斯成了莱斯特的塑造者,显然,他的形象也朝疯狂的老玛格纳斯靠拢)。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因为——我的天,看第二次才发现,那个一直跟个摆设似的(对阿卡莎的覆灭倒是贡献了一点力量)红毛圆脸小毛头难道就是阿曼德??!
若不是有人提醒,导演特意安排他险遭阿卡莎火焚都未能引起我对他半点注意。
还有马以尔、凯曼……在原著中个个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
而电影里,我只看到一群疑似布景的呆板物体……相比之下,酒吧里那些吸血鬼倒是有型多了,很符合对一个充盈欲念与快感的吸血鬼酒吧可能的想象,可惜被阿卡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笑。
由VC首部改编的电影《夜访吸血鬼》曾经大获成功。
时隔多年之后VC系列再次被搬上大银幕。
华纳打造了一部商业片——应该说不论从演员还是音乐阵容都可看出下了番工夫——但是华纳恰是犯下了最大的错误。
它不但抽离了《吸血鬼女王》原著中的主心骨——由双胞胎传说引出的上至古老埃及下至20世纪的今天浩浩荡荡的一部吸血鬼编年史,甚至挖去了原著中最大的两个亮点——阿曼德与莱斯特。
这两个彻头彻尾的小魔鬼,在原著中被文字演绎得如此鲜活(原著引文采用个人认为较好的台版洪凌译文,但是译名统一为译林版本,因为考虑到译林重出单行本VC系列时在译名上还是斟酌了一番)——“你想要钱,丹尼尔?
我会给你的,那真是小事一桩。
”……“我不知道你的喜好,”阿曼德招认,笑意撩人:“所以我把菜单上的每一项都点了。
”……阿曼德开心极了,笑得像个学童,交叉着双手看着他吃。
那是丹尼尔第一次听到那柔软如丝网的笑声,如此地惑人。
他立刻就陶醉其中。
……有一回在纽奥尔良,阿曼德将丹尼尔拖下床去,对他大吼着:“我要你打电话到巴黎去,我要看看是否真的能够办得到。
”“老天爷,你自己拨电话!
”丹尼尔回击他:“你活了五百年还不会打电话?
看看说明书不就得了?
你这样算什么?
一个永生不死的白痴?
”阿曼德看上去是多么地震惊呀。
“好吧,我会帮你打电话到巴黎,但你要付费。
”“那当然。
”阿曼德无邪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百元大钞,散落在丹尼尔的床上。
——阅读这些几乎令我笑倒在地。
窃以为不论是在《夜访吸血鬼》还是《吸血鬼莱斯特》中,阿曼德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形象存在,诱惑着迷惘的心灵仿若魔鬼,但是他不可理解,也无法触摸。
直到翻开了《吸血鬼女王》,那一幕幕与丹尼尔精彩绝伦的爱恨纠葛,才真正展现出他的丰满真实。
可惜,由于主线全放在了小莱身上,如此精彩的对手戏在电影里被删了个精光。
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是这群传奇的不死者在阿曼德的黑夜之岛的短暂相聚——马里乌斯坐在黑色皮椅上,像俱乐部的绅士一样折叠着报纸阅读。
“路易走了。
”他说,还是埋首于报纸。
“走了?
什么意思?
”“他到新奥尔良去。
”阿曼德说,并没有从棋盘上抬起头来。
“他到你那间公寓,就是洁曦看到克劳蒂亚的那地方。
”“飞机在等着你。
”马里乌斯说,还是专注于报纸。
“我的手下会送你到机场。
”阿曼德还是专心致志于棋局。
“这是怎么回事?
你们两个怎么变得如此乐于助人?
我又干嘛去把路易带回来?
”“我认为你还是把他接回来比较好,”马里乌斯说:“让他一个人待在那公寓不是什么好事。
”“我是觉得你该出去走动走动,”阿曼德说:“你已经闷在这里太久啦。
” “啊哈,我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每个人都开始守望相助、相亲相爱起来。
如果这样,一开始干嘛让路易去新奥尔良?
你们就不会阻止他吗?
”——读到最后一句完全可以想象小莱气急败坏的模样。
不可否认,原著中小莱的形象从《吸血鬼莱斯特》起就越来越鲜活,已然超越了电影可以带给我们的直观印象。
尽管无论是阿汤还是Stuart都已做得很好,有一点还是不得不承认,电影有些时候确实是对我们想象的扼杀。
原著里莱斯特,在故事的最后,于内心的挣扎动荡与最终向往之后终于又现出了前两部中为读者所熟悉的小恶棍的本来面貌。
他抱着路易使其与他一同大肆胡闹——夜晚如许甜美,而路易的怒骂正逐渐白热化。
“你是个完美的恶魔,莱斯特。
”他说:“这就是你的原形,你就是撒旦本身。
”“是的,我知道。
”我怜爱地看著他,欣悦地看见怒火使他充满生命力:“而且,我爱死你这样说了,路易。
我想要听见你这样说,只有你可以说到这种地步。
来吧,再说呀。
我是个大恶魔。
告诉我,我是多么坏,这让我觉得好棒呀!
”——而电影的结尾,只是小莱与那个被莫名其妙与他凑成一对的洁曦手挽手,光影从他们身旁飞逝,而他们兀自漫步,从此以后亘古不变……居然,成了童话里的王子与公主了。
全片最大的缺憾,如果不算对原著的肆意篡改,便是有开头声势过大而后劲不足之嫌。
而华纳竟试图用一部片子囊括《吸血鬼莱斯特》与《吸血鬼女王》两书的内容!
虽然《夜访吸血鬼》也无可避免地遗漏许多内容,但终归还是尽量忠于原著。
虽然它也在结尾做了个极富戏剧性却大大背离原著的篡改,但《吸血鬼女王》绝对是将两部书都改得面目全非。
好吧,且让我们暂且忽略原著(除此以外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
站在安妮书迷的角度去看非得吐血昏死),看在音乐与莱斯特和女王这一对带来的华丽视觉享受的份上容忍过去。
总的来说,也许到底有原著的内涵支撑,作为一部吸血鬼电影《吸血鬼女王》还算不错——如果你喜欢哥特金属乐,喜欢华丽妖冶的雌雄美人与凄迷绝望的欲念纠缠,并且不要因原著或是之前的电影《夜访吸血鬼》而对它期望过高的话。
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到底保留了一些原著的精神。
安妮赖斯笔下的吸血鬼总是心思敏锐情感丰富,尤其是VC系列的主角莱斯特,被她牵引着在黑夜里跌跌撞撞却仍向某一光辉的高处靠拢。
电影里Stuart 苍白的面孔被灯光打得耀眼夺目,深陷的眼窝盛了两抹阴影。
影片末尾,洁曦陪伴下的莱斯特蓦然造访研究者大卫的办公室。
椅背转过来的刹那嘴角扬起的一缕柔和弧线,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在他脸上的和煦微笑。
而在他涂满眼睑的烟灰眼影下,是属于他们的绝望,与希望。
You see I cannot be forsakenBecause I'm not the only oneWe walk amongst you feeding, rapingMust we hide from everyone?I'm over itWhy can't we be together embrace it?At last I see……影片最后我又听到了《Forsaken》的调子,一如片头过后的惊艳。
这首歌连同MV都成了我的最爱之一。
You see I cannot be forsaken,Because I'm not the only one…I'm not the only one…not the only one…...在安妮的故事里,莱斯特身上始终有夺目的火焰,伴随永生不灭。
这部音乐剧讲的是一个纯情美丽的不老少女akasha,被丈夫背叛,被小三的亲友袭击身亡的杯具片、这特么简直就灾难片!
主演先是演了这部灾难片,紧接着发生了灾难!!
我们要谴责这种为了小三剁死老婆的渣男,尤其要谴责从此薄情男和小三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结局。。。。。。
阿姨还冻着呢混蛋!!
喂她一口血还能救活
虽然也许不是那么引人入目,不过一向喜欢哥特的我还是不由的感慨一下,相当喜欢男主角Aaliyah的独特嗓音,有种被拉向深渊的感觉,出奇的震撼和惊心动魄。
Lestat用独特的方式召唤同伴,即使死去也不想自己一个人孤单的感觉让我心疼。
最后,本人本来就很希望杰西最后也会变成吸血鬼,比较如意
作为和《夜访吸血鬼》同一原著作者的影片,不论是原著小说还是影片本身,都和《夜访吸血鬼》有一定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从《夜访吸血鬼》开始,到本片,一直延续到后来几乎所有的吸血鬼题材影片《刀锋战士》《黑夜传说》《暮光之城》,都是表现一个内容——作为吸血鬼的一员却无原则地倾向人类,为了得到人类的感情不惜同整个吸血鬼族群为敌,最后成功剿杀自己同类的故事。
影片中,这些不合群的Vampire成员力量强大,甚至进化取得了其他同类不具备的不畏阳光的能力,他们或为了复仇或为了和人类的爱情而背叛同类。
有时候,他们视自己为“怪物”,痛恨自己,更加痛恨和自己一样的Vampire,而无比向往人类;有时候,他们视自己和其他的Vampire不同,并固执地依据自己未泯的人性而自视为人类一员。
不论是哪种出发点,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论的依据。
其实,这种情绪很怪异,很别扭。
但是,它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中,成员在异化的社会现象下的压抑和迷茫,在内心深处对这种社会异化现象的排斥,潜意识里希望对现实的打破,希望回归传统,找寻能够使内心充实的道德的愿望。
马里斯说:我们也曾是人类,他是我们的遗产,我们要保护他。
这也是那个世界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将人类当作食物,而是尊重他的存在。
这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人类的嘲讽。
可怜的人类自以为可以睥睨一切,却连最基本的尊重生命都做不到,不是很可笑吗?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的思维,固然是人超脱于众生的所在,然而,不能正确对待一切存在的思想总也是乏善可陈,可笑幼稚的了。
在西方,吸血鬼的行为本身是恐怖、残忍的,但却被刻画的美轮美奂。
吸血鬼们大多英俊、美丽,穿着考究,因为长生不死而因跨越几个世纪,他们懂音乐、绘画,才华过人,在黑夜中行走,寻找猎物,如果看上某个人,可以让他加入吸血鬼的行列。
这样的恐怖电影更符合我的胃口,当然,如果看书更是一种享受,语言极为华丽,人物内心描写丰富。
是难得的文学作品。
早就到手的片子,一直没看,当时是为了aliyah,那个红颜薄命的歌手而去找的。
后来又听说里面的男吸血鬼绝色,更坚定了要看的念头,看了才知道,原来猫还真的不太感兴趣长成那型的帅哥。
不是不帅,是猫没兴趣。
片子讲述一个吸血鬼从长眠中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了,就决定公开自己吸血鬼的身份,然后召唤其他长眠中的吸血鬼,为了自己不再孤独生活,即便死去也要找到陪伴。
然后这个过程里,吸血鬼女王,号称曾经在埃及生活过的所有吸血鬼的始祖杀了吸血鬼国王,独自复活了。
吸血鬼女王要的是杀死所有人类,统治整个世界,而帅哥吸血鬼想要的只是有同伴陪伴的生活。
更多的吸血鬼认为吸血鬼就应该保持沉默,和人类老死不相往来,除非想吸血才接近人类。
他们认为吸血鬼女王的行为会给整个吸血鬼族群带来灾难,所以决定一起杀了她。
最后吸血鬼女王灰飞烟灭,帅哥吸血鬼找到了一个从小被吸血鬼抚养长大的人类孤女,把她变成了吸血鬼,终于实现了自己不再孤独的梦想。
猫一直都想看一个吸血鬼影片,不是以吸血鬼的灭亡作为结局的吸血鬼影片。
这个片子是吧,最后吸血鬼幸福快乐的生活去啦,没有孤独,没有黑暗,还有永生和青春~~~~~不过为什么觉得哪里很奇怪呢?
电影名称:《吸血鬼女王》电影类型:哥特风格——————————————————————————――在看完《夜访吸血鬼》后,接触这部电影的确是一次失败的旅行.虽然此片的画面是如此的妖艳而让人着迷,可是故事情节却太令人失望.或许应当明白对于哥特与吸血鬼风格的电影,我们更应当注重其风格与美丽画面,而不是去关注一直以来处于弱项的剧情.也许是因为那一切都是传说,所以才导致了每一部都如吸血鬼的脸庞一般苍白无力.此片就像是一个搞笑版的吸血鬼,的确也还能说得过去,用他们的另类加上哥特风格然后演唱摇滚乐,在现代化的美国如果不引出古代不勾引爱情那实在就成不了电影了,其实吸血鬼放在美国本土就有些令人不能接受了,当然作者总是会让你看到美丽的欧洲大陆,当然无一例外的我们也看到了爱情看到了来自几千年前的吸血鬼女王,看到了血腥的美丽与繁华.有位网友曾对我说起当你观看吸血鬼影片时就不能考虑太多关于剧情的问题,我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有了深切的体会…现代勾引古代还能说得过去,当一个吸血鬼手握手机时你还能想些什么呢?还有就是当你在一个现代的演唱会上看到歌星不用任何装备而从天而降时,你的疯狂一定是脑子装满了水泥,而且不止是那么一点点,原来吸血鬼也可以睡在床上,原来他们可以像是中国的神仙一样飞上天就像是飞离了这个地球… …想来也许吸血鬼就是类似中国香港版的僵尸一样的东西,只是香港电影人完全把那个传说中的存在搞成了娱乐版,而国外则发挥了德国人的风格将它们搞得跟真的一样,而且出现了大批的研究者,可能连中国也出现了大批粉丝团.对于吸血鬼的电影或是哥特风格的电影也看得差不多了,想来自己更偏爱的也许依旧是剧情片,所以决定暂时不再搜索吸血鬼,当然如果以后再出现精彩的吸血鬼电影或是文字图片等我想我依旧会着迷.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恐怕就不如前部作品那么多了,即使是影迷,也很难说必定知晓这部电影。
我之所以把其放在前三甲里说,是因为这部电影是艾莉雅的遗作。
《吸血鬼女王》与《夜访吸血鬼》同样都是改编自安妮芮丝的吸血鬼系列小说,可以说是华纳公司在看到《夜访吸血鬼》获得大成功以后的趁胜追击之作。
而主演“女王”阿卡沙一角的艾莉雅,在影片拍摄接近尾声时因为意外坠机身亡。
这场悲剧不仅让艾莉雅的歌迷影迷伤心不已,更让这部以吸血鬼女王复活为主线的电影平添几分阴霾和唏嘘。
另外,这部电影将吸血鬼与摇滚乐联系起来,现代感十足。
好色气 我记得女王在浴缸里咬男主小奶头 我真的记到现在
真是一个好电影 如果不是有lena的参演 我早就给它最牛逼的一颗红星星了!
为什么拍成电影就成了这样…
男主角是越看越帅型~哈哈~
吸血鬼与哥特摇滚的暧昧关系。
实在是太玷污吸血鬼高贵奢华的形象了
啊哈哈哈哈我已经不记得我啥时候看过的这个片子,只记得作为吸血鬼片女主角真得有点弱
老早看过滴,吸血鬼片中的平庸作,两星半
和夜访吸血鬼一个系列 但是拍的真心不增么样 不是那个调调 演员也不符合原著
除了苍白,还有黑暗;除了血腥,还有杀戮。剧透就是一堆同种族的人起内讧
有点跑偏的恐怖片,说不好那个感觉。可能这个导演讲故事不太守规矩
就四个字:姐 看 不 下 去!
我对女王很感兴趣。另外,这个片子名字翻译得也太恶心了吧?
看不下去……斯图尔特·汤森德和玛格丽特·莫罗把我恶心住了,本是来重温一下阿丽雅的……唉。BD-SD 13/02/07
很好。吸血鬼的片子看尽了
看过,很哥特,但逻辑混乱,剧情不知所云。男女主角都选的不太好,浮云了……倒是那个吸血鬼女王身材很好,表演的很夸张,一直扭来扭去,全片也就她还有点看点。
剧情可以再差点~不知道咱是怎么看完的…
男主角是乌玛瑟曼的男友
小汤哥《夜访吸血鬼》被骂后,就不愿再演莱斯特。前作本就争议颇大,换谁来演莱斯特书粉都不满意,所以也不怪此片之后吸血鬼系列再无后续。听说男主本有机会参演指环王中的阿拉贡,但被大胡子嫌弃太嫩,临开拍换了维果。
当年就看过我还有DVD碟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