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第一季

The Tudors Season 1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山姆·尼尔,杰瑞米·诺森,娜塔莉·多默尔,安娜·布雷维斯特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07

《都铎王朝第一季》剧照

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2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3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4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5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6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3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4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5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6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7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8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9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20

《都铎王朝第一季》剧情介绍

都铎王朝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6世纪中叶,英国驻法国大使遭到暗杀,而且死者正是年轻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的叔叔。这让国王极为愤怒,立刻召集大臣,准备兵发法兰西。不过,红衣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权衡各方利益,并不赞成英法交战。因此,他想方设法,让英王、法王通过协商解决了此事。由于王后凯瑟琳只为亨利八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让她逐渐失宠。亨利八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并在宫廷之内寻欢作乐。不过,真正令亨利八世动心的却是一名叫安•博林(娜塔莉•多默尔 Natalie Dormer 饰)的女侍官,后者美艳动人,丰满妖娆,使得他几近疯狂。为了能够明媒正娶,亨利八世跟主教沃尔金密谋,要与王后离婚,此举顿时牵涉到外交、宗教等多方利益。期间,热死病蔓延,引起全国恐慌,一场宫廷震荡也随之而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最后的乘客真爱禁区擎天无影脚黄麒英蓝龙天界七龙婚姻点滴爱情新呼吸光明的未来梦之祭误杀瞒天记前哨纠缠锵锵儿女到江湖陌生人的善意水属性魔法使荒岛重生听见颜色的女孩保利娜为你着迷:无尽的爱信长协奏曲当爱情到来太阳与波莱罗一路疯癫机械杀娃谋杀悬案璀璨的婚礼黑白替婚新娘海边的生与死失忆投捕惊魂半小时

《都铎王朝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to Walsy

Walsy【沃尔西】,都铎王朝里的那个红衣主教(每次看见剧中的这个角色出现时,我都会想起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多么诡异的联想,这个演员的动作实在有点柔。。

但配上他的相貌,真是囧Orz)沃尔西是从亨利八世对其无比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后来的入狱被迫自尽。

像是新旧势力的代表,神权与君权的冲突,随历史的发展潮流(囧Orz),这丫也必死无疑。

只是死得这么凄凉,(其实相比克伦威尔,他又更体面一些),毕竟有些让人唏嘘。

都铎王朝里砍头还是演了不少的,留下深刻印象的还算是沃尔西和安·博林【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的死。

安死得很美(这是什么!

)沃尔西独自一人穿着破旧的囚衣在牢房中,一张小桌子上放着他的食物:一小块干面包、一个苹果。

拿起代表自己主教身份的帽子,面对着十字架,开始作他的忏悔:God, we have not spoke as long as and as often as we should. 于此同时,宫廷里正上演着一幕戏剧:以沃尔西为题材的戏剧,一个化妆得如同小丑一般的人身着红衣主教的服饰,在同两名艳丽的女子嬉戏,捧起一串串珠宝和金银挥洒着,脸上露着夸张而猥亵的笑容。

I'v often been at other businesses. If i want forgiveness, i should ask for it, but i... For all that I've done, 镜头又回到同女子嬉戏的小丑身上,四周观众的笑容哄闹着,克伦威尔站在人群中,刻板的脸上也带着喜悦。

for all that I aimed to do. there cannot be, no forgiveness. And yet I, I think I'm not an evil man.有人手持十字架对小丑脖子挥舞了一下 ,查尔斯欢笑着,博林【安`博林的父亲】也在笑。

四个魔鬼装扮的人围住了小丑,将其捆缚。

Evil man pray louder and seems to seek penalty,画面转向正在祈祷的莫尔,表情很痛苦飞快地念着些什么,半点没有往常那种淡然自如的清淡气息, think themselves closer to heaven than I am, that I shall not see the gate of lord, not hear your sweet words for salvation. 无数个代表邪恶的魔鬼追捕着小丑,推搡着他。

I've seen externaty, I swear...小丑被推置一副画前,太阳之光如天之眼,既普照大地,也俯视、看透世间万物。

小丑如若微醉,似幼儿好奇的目光盯着画,跪了下来。

画被收起,露出燃着熊熊火光的炼狱。

四处的恶魔从小丑身边散去,小丑惊恐地尖叫。

But it was a dream, and in the morning all was gone. I konw myself for what I am, and I throw my poor soul upon your forgiveness. Before all I know, I desire none of your loving hands. 沃尔西忏悔完,划了个十字。

而闹剧的那边,从炼狱门口走出一名牛角怪兽,恶魔叫闹着,欢呼着,观众笑闹着。

小丑也划了个十字,双手合拍,脸上惊恐的表情。

沃尔西起身,走向小桌前。

宫廷里,恶魔们推着小丑向恶魔走去。

恶魔吼道:Welcome to hell! 沃尔西拿起切面包的小刀,朝自己项上剜去。

背景音乐此时达到高潮,又随沃尔西倒下而黯淡下去。

从剧开始,当权的大臣几乎是随着亨利八世换老婆的时间不断地替换,沃尔西,我个人觉得是演员最丑的一个,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权臣。

他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同托马斯`莫尔(还是莫尔·托马斯?

乌托邦这个词就是他的作品衍出的)的信仰是相同的。

莫尔是个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对待异教徒,他的态度和对待感染瘟疫的人是相同的——烧死。

沃尔西也反对异教,会贬斥异教徒,将他们驱逐出境。

但是在亨利八世的宗教信仰正朝着异教发展时,莫尔一筹莫展,只是想起来了沃尔西对他说的话: I remind of something Walsy once told me, that I should only tell the king what he should do, not what he could do, for if the lion knows his own strength, no one could control him. We are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this...God knows what we are going to suffer!我不是很理解沃尔西在忏悔中说的“for all that i've done, for all that i aimed to do”,历史中的沃尔西是如何我并不清楚,我只是在说剧。

剧中的沃尔西的妻子使劲捶打他的背,给他舒展筋骨时,说,亲爱的,我很担心你,你工作得太辛苦了。

在同法兰西国王进行和谈时,国王派来“慰问”沃尔西的美人被沃尔西辞去,之后又很仁爱地说,如果我更年轻更有活力神马的,就。。。

你还年轻很美丽,不应该用来做这样的事情。

在对莫尔以及卡迪诺主教【从罗马教皇那派来管国王的离婚事宜问题的一个主教】的几次对话时,沃尔西是看得最清楚的一个:他明白莫尔和主教卡迪诺的想法,但是莫尔和卡迪诺并不明白沃尔西的远见。

在最后国王特意让他来参加会议却不安排他的住宿时,卡迪诺主教从门缝里斜眼看了一下心力交瘁且有些尴尬的沃尔西,关上了门。

而此时,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大人忐忑地说,如果大人您不介意,请用我的房间吧。

虽然大家不说,但是我们其实是很感激您多年来的关照的。

当然沃尔西在心里焦急的时候,多次对他人是一副威胁和不爽的样子,会迁怒仆从怒吼:you dog! (狗狗惹着大家神马了嘛 哼)会在还未知道安·博林和亨利八世的“奸情”时轻蔑地称,what a silly girl like you can say to a king? 在自己面临威胁时,对人——而这个人也许就是能让他恢复国王的宠信的人——仍是一副傲慢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要忘记,你有现在的地位是我多年提拔你的结果。

(对莫尔说过,对查尔斯说过)沃尔西惹怒国王的根本原因是,他是神权的代表,而国王要君权独掌,二者的冲突无法避免。

其直接原因是,国王要离婚,要娶年轻美貌多才多艺风情万种的安·博林,而沃尔西办不好这个差事。

导火线:萨福克伯爵检举沃尔西在清剿一些修道院时,本该将其弄来的财产上交给国王,却有很大一笔没有上交,而是中饱私囊,还有一部分没有经过国王陛下的同意私自拿去修建牛津大学了。

而亨利八世当时就震怒了,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会这样背弃欺骗我,我很失望。

(我艹!

这种傻逼人渣国王怎么没人来推翻啊?

自己拿了钱只知道打仗。

额,在第四季确实有人起义了) 在一两集之前,国王和沃尔西一同乘车,国王看见沃尔西的宅院,说,你的房子真不错。

沃尔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恭敬称谢谢夸奖。

国王之后又说,也许整个伦敦也没有你这么宏伟的宅子。

沃尔西立马惊了一跳,说,我把这宅子献给国王您了。

亨利八世又露出他那恶心的笑容,with furnitures? 沃尔西心放了下来,笑了笑。

然后亨利就大笑起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亨利八世是个傻逼,治国无方,外交无能,但帝王之术还是很懂的。

中饱私囊不是大罪,但拿了钱不交还不是给自己用,却去修牛津大学这就威胁自己了。

在亨利八世还没决定到底是恢复沃尔西的地位还是杀了他的时候,最终坚定他杀沃尔西的人是莫尔。

亨利八世把在座的五六个人【莫尔一位书呆子,克伦威尔一个精明但不怎么掌权的一只改革派,萨福克伯爵等三位佞臣】吼了个狗血喷头(这丫是英国版咆哮帝无误),说你们半点没有沃尔西的办事效率。

然后萨福克说,但是国王陛下要知道沃尔西为法国效力得更多【解释:有政治抱负的权臣必然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亲法国派主和是沃尔西的方式】,而且他还中饱私囊。

亨利八世不发一言看向莫尔。

莫尔说,沃尔西的确很傲慢。

虽然莫尔没有说的是实话,但正如沃尔西对莫尔说的:if you do not help me, than you are helping them【指那几个佞臣】。

于是沃尔西相当于被判了死刑了其实要相对于克伦威尔,沃尔西算死得轻松的了。

克伦威尔死前本该说些很雄壮的话,但他哭了(大误|||),那个刽子手行刑前被灌醉了,斧头都拿不稳,往克伦威尔背上砸了三四下,后来是旁边的人看不过去,知道是有人故意要他死前受罪,推开刽子手抢了斧头结束了他的痛苦。

比较莫尔和沃尔西,很让我想起《康熙王朝》里那个想劝渡顺治的行森和尚同行森的太师父玉林法师。

前者理想得看不清现实,行森还没看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就被烧死了,而莫尔看到自己不向着沃尔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一筹莫展。

玉林自尽以换来王权与僧人的平和,沃尔西心衰力竭自尽。

克伦威尔为人更精细一些。

行事也更激进,所以连本来和他的信仰相同的安·博林都看不过去他的做法。

克伦威尔原本同博林家族是同一战线的,但是他却偕同其他佞臣诬陷害死了安·博林,毁了博林一家(不过除了Anne我看着有点惋惜和难过,博林一家倒台只有自作孽不可活的感觉)。

他杀莫尔的时候,莫尔说,现下是我,不知什么时候是你。

莫尔死前也算是看清现实了。

——看不清现实就说自己坚持自己信仰的人只是傻逼,看清了现实理解了苦难还能坚持自己的信仰,这样的人才值得敬仰。

莫尔虽然有点迟,但是不影响他仍是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人。

克伦威尔哭了真是囧到我了——不过如果每个有政治抱负的权臣死前都那么铿锵,这个就不现实了看都铎王朝同看康熙王朝的时间相隔并不长,看了每次有很多想说的,但是终究还是不知道写什么,今天貌似写得还蛮长滴。。。

亨利八世在看书方面和康熙的嗜书有得一拼,帝王之术也还可以放一起比比,但论及品行和帝王风范,H8就是一傻逼。

嗯!

话说,,,不是To Walsy吗?

 2 ) 爱情的姿态之君王之爱

我是生活的滞后者,无论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同学一窝蜂的追《都铎王朝》的时候,我没有看。

大家都在追新鲜的美剧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起来。

对我来说,权力的争夺与较量没那么好看,错综复杂的爱情才让我感慨和无奈。

推荐我看的朋友说她最爱中年的Henry,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正值壮年,最成熟、最理智、最有力量。

而我却爱年轻时的Henry,纵使那个时候的他冲动、莽撞、不成熟,却更真诚、更可爱。

Henry一生有六个老婆,其实是有七个,只是其中有一个后来诡异的没有成为皇后而成为Henry名义上的义妹,地位仅次于王后和公主。

Henry的第一任老婆是他哥哥的遗孀,她以处女身份嫁给Henry的。

Henry之所以娶她是因为老国王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愿失去她的遗产。

第一任王后凯瑟琳是当时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的公主,她也是Henry历任王后中最优雅最高贵的一位。

她给Henry生下了公主marry,也就是日后的玛丽一世。

Henry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因为他认为娶自己哥哥的老婆是不被上帝许可的,会因此遭到惩罚。

这种罪恶感一直伴随他们的婚姻,在凯瑟琳一直生不出儿子之后不断发酵,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

凯瑟琳的脸上少有笑容,她沉静的面孔,优雅的姿态无时无刻不透漏出母仪天下的威严,这种高贵让人无法不臣服,让人尊重。

当初她孤身一人离开西班牙来到英格兰,毫无依靠,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对丈夫忠诚而坚定的爱是她内心的堡垒,是她所有力量的源泉。

她其实是一个异常忍耐的女人,对于Henry的风流,她一直保持一个王后应有的克制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男人是永远也无法被感化的动物,尤其是对Henry这种残暴而冷酷的人来说,虔诚的爱根本无法打动他。

Henry跟凯瑟琳是政治婚姻,充满了利益的交换,这个陪伴他成长的大姐姐一般的女人,以及他们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婚姻,最终只是一种既成事实,他在抛弃她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犹豫和挣扎。

安博林是Henry的第二任王后,她曾经是凯瑟琳的侍女。

安博林的故事充分证明什么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但是我最喜欢的仍然是安博林这个角色,我爱风情万种的女人,因为她们不只有美貌,她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灵魂。

一开始安博林并不爱Henry,她接近他、诱惑他只是为了家族利益。

历史上的安博林并不美貌,对于Henry这样极度沉迷美色的男人来说,她能够抓住Henry的心若干年,完全是因为她的个性与才智。

电视剧里演安博林的女演员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安博林与众不同的魅力,她不美艳,却魅惑,聪明、狡黠、大胆让她与那个年代的女人又很大不同。

在Henry的众多女人里,她是唯一敢跟Henry发生正面冲突的,但是她的刁蛮与骄纵最后也毁了她。

最初她用欲擒故纵的手段让Henry无法自拔,后来又利用Henry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鼓动Henry废了凯瑟琳。

最初,她那样让Henry着迷,他们的偷情简直是天雷勾地火,Henry对她的狂热在黑死病爆发的那段时间达到巅峰。

Lady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聪明的,狡猾的,自负的,充满魅力的女人。

当初她从凯瑟琳手里抢走Henry的时候根本没想过有自己也会有这样一天,被自己的侍女以同样的方式抢走自己的老公。

Henry抛弃凯瑟琳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凯瑟琳生不出儿子,而Henry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

他和安博林无比自然的相信,安博林是一定会为他生出儿子的。

但似乎,越显而易见的事情,越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

安博林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

这个被Henry和安博林所轻视的红头发的女孩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她开启了英国的黄金时代。

当然这些,长眠地下的Henry和安博林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Henry的失望显而易见,事实上,他对她的感情在近十年的宗教诉讼中已经被消磨太多,而当她承诺的为他生一个儿子的诺言一次次被打破,他对她的感情已经不剩下什么。

这时候,被Henry称为此生挚爱的女人,简西摩出现了。

简西摩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人,她是安博林的侍女。

二人的上位之路非常相似,简西摩背后也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家族,他们把自己的女儿送到Henry身边,诱惑他,企图让她成为王后,然后鸡犬升天。

简西摩个性温和,有着天使般温柔善良的面孔,更关键的是她的美貌,她轻易就获得了Henry的心,更为讽刺的是,她借用安博林当初欲拒还迎的手段吊着Henry,让他更加着迷。

Henry跟她的偷情就像当年和安博林的偷情如出一辙,只是这个时候安博林正怀着Henry的孩子。

可是安博林却没有凯瑟琳当年的克制与忍耐,她的恃宠而骄让她在看见偷情的Henry时像一个泼妇般爆发了。

她的哭闹并没有让Henry回心转意,反而让自己动了胎气而流产,并且流产的是一个男孩。

当得知安博林流产的消息,Henry是那样的悲痛,但这并不是自责的悲痛,而是愤怒的悲痛,他对安博林怒吼到你毁了我的儿子。

生不出儿子王后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那个时候的安博林可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后果的严重。

刚开始,我认为Henry是很爱安博林的,因为他为了她而力排众议废了跟了她十几年的皇后,甚至不惜与罗马教廷对抗,他为她坐上宗教法庭的的审判席,他让她当上自己的王后。

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年的感情是那样热烈,那是狂热摧枯拉朽,似乎要毁灭世界。

越强烈的东西,越容易腐败,越容易消逝。

后来,当他决定要绞死安博林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他并不是那么爱她的,或者说,他的爱一直参杂太多的东西。

我一直以为他为她付出那么多,是因为爱她,但是他不仅仅是为她而战斗,她利用了他与教会的矛盾,这成全了她也毁了她。

后来,人们指责她偷情,人们希望杀死她的时候。

Henry一开始的愤怒是真实的,他恨她爱的女人背叛了她。

但是他那么聪明和理智,他未必不知道这一切是子虚乌有的陷害,但是他却愿意相信他被背叛了,因为她需要死,教会,罗马,错综复杂的权力角力让她必须死。

当初他名义上为了她实际上为了自己而得罪的那些势力现在蠢蠢欲动,总要有人付出血的代价。

她是一个不忠贞的女人,一个偷情的女人,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所以,她应该去死。

如果她死了,这一切就会终结。

那些反对的力量会逐渐平息,总要有人成为替罪羊。

刚开始,我以为他爱她,因为那是他年轻时那样热烈爱过的女人,但是后来我知道他并不那么爱她。

凯瑟琳死后,他痛哭得像孩子一样,简西摩死后,他痛哭得像失去了生命。

但是,安博林的死,他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电视剧里的这一段拍得特别有张力。

她被关在伦敦塔里,他与他的新欢在一起。

对于处死她,他一开始犹豫,然后焦躁,然后愤怒,最后回归平静。

安博林在死之前回顾她的一生,她比他更明白什么是爱。

如果她最后能像最初一样把自己当做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如果她不爱他,她会是理智的,她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爱他,于是就像所有国王身边的女人一样犯了傻。

她去害凯瑟琳,她去害简西摩,她拼命想去生儿子,她却不知道,他们早已越来越远,对于一个国王来说,爱情去了和爱情来了一样自然。

没有心就不会伤心。

想要独占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最后注定悲剧,无论你曾经多么美丽,多么妖娆,无论他曾经多么宠溺,多么迷恋,都只是昙花一现。

我想Henry是犹豫过,心痛过的,但是他的冷血、他的残暴,他对权势的渴望,让他宁愿毁掉自己爱过的女人。

安博林被砍头后Henry让人杀了湖面上那一对恩爱的天鹅,他残酷的双眼里折射出凶狠和贪婪的光,带着血腥的肉残留在他嘴边,嗜血的本性从这一刻开始展露无遗。

这是他所谓的新生。

Henry的第三任王后简西摩看上去是一个好好人,虽然她也是小三上位,但那个年代,谁不是小三上位呢。

她不算好人,但也不算坏人,她聪明,懂得如何自保。

她带着天使的假面,被残暴的亨利八世称为此生最爱的女人。

她与所有人搞好关系,玛丽,伊丽莎白,最重要的是她为Henry生了儿子。

这简直就是世上最大的荣耀,是对一个王后最大的肯定,是王的女人最大的功绩。

可是这样的人注定活不久,因为所有贤惠的女人内心都是痛苦的,伪装的幸福劳心劳力,她注定早早去见上帝。

她因这个儿子而被Henry永远铭记,被最高礼遇。

她被Henry称为是这个黑暗世界的唯一的光,是世上一切的善良与美好。

Henry决定死后与她合葬。

Henry后来的几任王后,我已经没有太多兴趣去看。

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年事渐高,他的权势如日中天,任何女人,他只要想要都可以拥有。

他爱美貌年轻的女子,例如凯瑟琳,他极尽可能的宠溺她。

但是宠跟爱是不同的,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平等。

就像一个宠物,在被宠,也不可能与主人平起平坐。

故事里,我永远都爱年轻的男孩,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幼稚、青涩、热血而冲动,却更直接、更真实。

随着他们长大,随着他们欲望的增长,能力的增强,他们渐渐言行不一,他们会伪装,会变得残忍,变得可怕。

年轻人之间的爱更容易是平等的爱。

就像我最爱他跟安博林之间的爱,因为那是唯一一段我我觉得真实并且接近于平等的感情。

他爱她,说愿意成为她最忠实的奴仆,她跟他畅谈自己的想法,她可以否定他,她会跟他发脾气。

刚开始,他是愿意容忍的。

最后,他恢复了一个君主的本性。

这是安博林故事的结局。

凯瑟琳跟Henry之间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因为她作为公主的高贵和作为妻子的忠贞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国王的亵渎。

早期的安博林跟他之间也有一种近乎年轻恋人之间平等的爱,那个时候她自信而骄傲,以为会永远拥有他的爱,而那个时候的国王还年轻,还没那么冷血。

Henry后来的女人都是典型的王的女人,她们环肥燕瘦但从本质上都是宠物,哪怕是Henry的此生挚爱简西摩。

她们在他面前伪装,奉承,讨好,让他开心。

而他居高临下的宠溺他们。

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随心所欲的送出和收回他的爱。

美丽的人就像美丽的东西,应该被他占有,占有了之后,他又很快厌倦,然后他就像丢掉一件衣服一幅画一样的扔掉她们。

安博林让我想到甄嬛,甄嬛是加强版的安博林,她们一样最初不爱那个男人,然后他强烈的爱让她眩晕,让她爱上了最后又明白自己不过他众多女人当中平凡的一个。

她伤透了心,然后就没有心可以伤。

只是甄嬛比安博林幸运,她醒悟的早,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她原地满血复活。

因为她不爱他了,她就比他更狠,因为不在乎了,她会比以前更容易得到他的心。

君王之爱,泽被众生,雨露均沾。

自古以来,掌握权势的男人莫不过如此。

中央集权的君主制让皇帝尽享天下美女,同时还要求美女们对他忠诚。

现代社会,掌握权势的男人依然摆脱不了封建腐朽的那一套,他们万花丛中过,不会为一颗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这或许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真的不能,因为做不到。

但是好在今天的女人们没有当时的女人那么悲催。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古代人规劝说,当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的情妇绝不是对你的贬低,风气开放的今天,更是如此。

他可以玩弄你,你也不必必须忠诚于他,随时可以换下家。

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无比年轻或美貌或聪明的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会成为这些男人的此生挚爱,会成为他流连花丛的终结者。

可是她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或不愿相信,成为此生挚爱是要用生命做代价的。

死掉的纯元,死掉的简西摩都是此生挚爱,因为死人才能没有缺点永远完美。

我曾相信爱情只有一种姿态,但事实上,爱情是千姿百态的。

女人们梦想那个男人站在权力的巅峰,还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当时是没什么好嘲笑或指责的。

爱情本来就是一种虚妄。

越美好,越强烈的东西,越短暂,人人趋之若鹜,如飞蛾扑火。

而长久的东西,随处可见,没有人在乎,一点也不值钱。

 3 ) 公主和王子后来怎么样了

《都铎王朝》第一季,满目的浮华香艳,也不过是华丽衣饰下的肉欲和虚荣,就连大国之间的联盟都可以一再背弃,更何况那些说不清是欲望是刺激还是习惯的爱情。

只是在某一个时刻,我也差点信以为真。

看到第九集,玛格丽特公主睡袍上满是血迹,跌跌撞撞地冲到仆人面前,然后倒地。

我再也想不起那个曾经傲慢而美丽的女人,她站在布兰登面前,只淡淡瞥了他一眼,说道:他竟然派了一个连公爵都不是的人来(具体的话我已经忘记了,意思应该是这样)。

从傲慢,到好奇,到喜欢,到爱恋,到怀疑,到抗拒……终至于绝望悲伤——这或许是所有女人前仆后继无力抗拒的心理历程。

又或许我们可以,只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绝望地说,她只是没爱对人。

布兰登是个浪子,浪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新鲜。

所以他的眼神总是那样无辜而清澈,这样的他或许只能说是可怜吧——他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份多么丰盛宝贵的爱情曾被呈现于他,却又被他遗忘和丢弃。

而玛格丽特,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却在短暂的盛放后迅速地萎谢——后宫中的女人,又有几个逃脱了这种不能自主的命运?

Softly love and to love softly,Dew on the sycamore branch,By the creaking gate,Where my heart hurries afterwards,Through the path of wheat,Along the briar to that stone,Under which I lie.

 4 ) 悲伤确实能让我好过点儿

我相当喜欢的英格兰皇后Catherine(Queen of Aragon,daughter of Isabella in Spain)在被Henry VIII抛弃的时候,甚至消减了她的作为一个西班牙公主的所以生活开支时,她说:“ If i had to choose between extreme happyness and extreme sorrow, I will always choose sorrow. For when you're happy you forget, forget the spirit of faith, forget about the God. But when you sorrow, the God is alway with you. (大意是:如果要我在极乐和极悲中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悲伤。

因为愉悦使人遗忘,快乐时你会忘记信仰,忘记上帝,然而当你悲伤时,上帝会永远与你同在。

)也不怪得,佛主释迦牟尼只有在痛苦和极艰苦的环境下,才悟出道来,凡夫俗子怎有此能耐。

 5 ) 历史就是大八卦

作为一个学历史出身的人,我总说如果不是转而投奔了考古,我一定会选择世界史作为研究方向,尤其是世界古代,从希腊罗马一直到文艺复兴。

我最感兴趣的时代就是亨利八世所处及其以后的那个时代,英雄与才子,暴君和小人交相辉映,层出不穷,编织出如此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混乱不堪的历史,一切的成就背后都充斥着斗争、背叛、报复、欲望、奸淫以及乱伦,偏偏欧洲那些国家的领土又小得可以,谁推翻了谁,谁臣服了谁,谁又是谁的远房(或近房)亲戚,连死了个国王都要琢磨着从别国的贵族从拨拉出可能的血缘关系来,这一切一切的混乱交织在一起,造就如此混乱的局面,不过是一些只能活几年或几十年的人们在争来抢去,却为日后我们的观望和探究增添了层层迷网。

说白了,我们只不过是在观望这些人的八卦,只要能够剥离出真相,就可以在这主干之外铺垫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塑造出我们所希望见到的那段历史。

很佩服HBO拍摄的历史剧,精彩、到位、令人回味,连我这样只对温馨喜剧情有独钟的人也不知不觉被其更换了重口味,从《Rome》到《The Tudors》,看的不多,但却钦佩不已。

这部片子里,亨利八世确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摇滚青年,和之前在纪录片中看到的那位肥胖的大叔截然不同,应该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吧,非常之能够理解。

学历史的人总爱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表情来批判当今艺术作品中诸多的失真和歪曲,其实差矣,不过是供人消遣的东西,能让人在看过之后心满意足就已达天命了,何必事事都摆出如此认真的面孔来?

所以我是带着娱乐的心态来看这些历史的八卦剧,所幸的是HBO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是惊喜重重。

哪怕是其中暴力和露点的镜头够多,但至少够真实。

当然,题外话一句,像亨利八世这样的君主,我是远远不敢给予肯定的评价的。

 6 ) 有感慨,没有感动

经人推荐,但我觉得真不怎么样。

就是一个男人的离婚史。

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为离婚而努力着。

其实到后来,离婚不单单只是因为安·博林,想要得到“独一无二的”“王权和神权的统一”,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公主死后,那个放浪的丈夫只说了句对不起,然后留下了一滴鳄鱼的眼泪;威廉爵士死后,那个说爱的作曲家又变成了异性恋,还先后跟一对姐妹搞上。

这部剧里没有感动,更多的时候,我恍惚这是一部政剧,所以抱歉我没看完。

给我感慨的还是安·博林,这个女人应该是被人们常说的那种“聪明且美丽”的女人,但她的结果却是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的,说到底,依附于男人的女人,企图自己兴风作浪定乾坤,还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从她决定做依附于皇帝的女人开始,她就失去了决定权。

对都铎王朝感兴趣的朋友,不如去看看布兰切特主演的《伊丽莎白一世》

 7 ) 改观

一开始看,觉得美国人拍历史剧简直就是小儿科,那些所谓历史上的勾心斗角风流韵事,放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里都是不值一提的小打小闹,但是看到后来,又觉得蛮有意思,虽然宫殿很小,虽然排场不大,虽然政治斗争很小儿科,但是看惯了辫子戏,拿欧洲历史开开胃也是不错的,何况美国人演欧洲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束手束脚的东西,一旦要表现H8的风流,就直接上限制级,都不用隐晦或者遮掩一下,喜欢历史8卦的都会看得很爽第一季完全围绕第一任皇后凯瑟琳被废全过程来展开,饰演那个著名小三安博林的女演员,虽然脸很可爱,但是眼神是在让人难忘,仿佛镜头一到她面前,眼眸里的光彩就会穿透镜头射过来看到H8和安携手起舞的时候,就好似看到纣王和妲及...相当强烈的“狗男女”的感觉,说明三角恋演得很成功...不知道是不是美国人也开始明白噱头的百试百灵,硬是把托马斯塔利斯的断背史拍出来,这个音乐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决没有那么重,但是其与威廉爵士的断背那叫一个唯美拍的先是在宴会上被女人搭讪然后冷漠回绝引起了威廉的注意,然后是威廉刻意的跑去听tom的风琴演奏,某晚在过道中,tom举着蜡烛独自穿行,威廉突然出现,只说“答应我”...下一幕就是t和w同床共枕,w熟睡中,t举着五线谱谱曲,最后当t坐靠在树上的时候,w走过说“I love U”,t回答“I'll miss U”,完全没想到竟是诀别,w染上寒热病死去,t从法国回来只看到一座孤坟,抓起一把土又松开,最后把随身的琴砸在十字架上,琴碎...第7集t很莫名其妙的娶了一个女人然后甜言蜜语的调情,这个女人死去的姐姐总是一副鬼魂样出现在两个人身边,完全不知道这跟故事主线有什么关联...希望这条线不要在第2季被埋掉...不然就成bug了...

 8 ) 八卦亨利八世

民众一向喜欢把皇帝拉下马,《都铎王朝》也选择了类似的切入点。

也难怪,亨利八世的6位妻子先后“离婚、砍头、病逝、离婚、砍头、幸存”,也够看的了。

都铎王朝的皇位是亨利七世靠武力夺来的,为了广结盟友,他将两个女儿远嫁到苏格兰和法国,又为亨利八世的哥哥娶了西班牙最小的公主凯瑟琳。

可惜公主克夫,新婚燕尔新郎就死翘翘了。

本应让她回家的,但她要走了,不仅西班牙不会再帮自己制衡法国,到了嘴的丰厚陪嫁也得飞走,亨利七世曾经想自己干脆从公公改当老公,但娘家人坚决不干。

后来教皇受命出面让18岁的小公主再配给12岁的亨利八世。

18岁那年,亨利八世登基后迎娶了寡嫂。

据说他们的婚姻除了政治还有爱情和尊重的成分。

凯瑟琳王后是旧道德的典范,谦卑顺从、知书达理、宅心仁厚,深受国民爱戴。

即便有娘家人撑腰,凯瑟琳王后对亨利八世与侍女之间络绎不绝的风流韵事保持宽容,他们的婚姻持续了24年。

教规说弟弟娶嫂子会以无子终老,他们就像受了诅咒,连着夭折了几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血腥玛丽。

这时血统更纯的老贵族也对王位蠢蠢欲动,谣传包括白金汉公爵,他有两个妹妹,一个被王后宠爱,一个被国王宠爱,不过这都没能阻挡国王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以叛国罪把他送上断头台,同时没收了家产。

凑巧的是公爵的爸爸和爷爷也都被以前的国王砍了脑袋。

亨利八世在聚敛地产方面颇有手段,识趣的人会自动奉上,附带家具,比如渥西主教的汉普顿宫,当时全国最华丽的建筑,有英国的凡尔赛宫之称,内部有1280间房间。

有人说白金汉公爵的死起因于他两年前在宅邸给国王举办的宴会太过豪华,让国王眼热了。

其实亨利七世死时留下将近200万镑的财产,足够让亨利八世召集军队干预西欧大陆的纷争,不过都铎王朝的国王都爱钱,也许正是这种对财富不加掩饰的欲望给国民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全国性的圈地抢钱运动。

那个时代企图借助自己的漂亮女儿来分流国王钱袋的父母都争先恐后地把女儿送去当侍女,不过她们对亨利八世来讲,来得容易去得快,而且精明如亨利八世,即便热恋时送出去的财富,也会在茶凉的时候想方收回来。

当然生个男孩来巩固王位的压力依然在,虽然他和侍女也有过私生子。

安妮·博林的出现才让离婚变得迫切。

她是托马斯·博林爵士和伊丽莎白·霍华德郡主的小女儿,她爸爸先买通关系给国王送上了大女儿,捞了一笔,很快国王就厌了,博林爵士自然舍不得到手的钱财又被收回,就前赴后继地派出了小女儿。

说来安妮·博林和辛普森夫人颇有类似之处,长相极其一般,身材平坦如飞机场,脸黑得多涂几层粉,出身商贾,但她在法国深造过,信新教(跟凯瑟琳王后截然相反)、擅言辞、富才情、会掉泪。

而且她使出了安妮斯顿吊皮特的高招:不入洞房,休想上床。

即便亨利八世源源不断地送上连王后都戴不起的珠宝也无法突破防线。

安妮·博林的手腕之高超,如果她肯传授,一定是情场的葵花宝典,而且她老爸也可以当古往今来第一星爸了,据她的情敌们留下的历史纪录来看,安妮·博林还擅长巫术、会变脸,总之,亨利八世完全在她股掌之中。

为得到她,亨利八世赌天咒地要娶她,待她如王后,并避而不见凯瑟琳。

他向教皇申请离婚,教皇可不想得罪西班牙,就拖,这一拖就是6年。

1533年安妮·博林使出了杀手锏:奉子成婚。

她买通了大夫说她怀了男孩,星象大师更预言这个孩子将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

他们除了把性别搞错之外,那孩子还真是千古流芳,她就伊丽莎白一世!

为了避免孩子变成私生子,国王跟安妮举行了秘密婚礼。

亨利八世为了强迫凯瑟琳离婚,逼迫她们母女分离,不给俸禄。

但凯瑟琳不吵不闹,只淡淡地说,只要教皇没有承认婚姻破裂,请允许她依然把自己当成国王的妻子。

她侄子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即西班牙国王曾写信给她说如果亨利八世敢离婚,就发兵。

凯瑟琳却回信说,无论西班牙还是英格兰的子民,都是她最爱的。

她绝不希望为个人的荣辱,让两国人民蒙受流血战乱。

另外,凯瑟琳和玛丽宁愿坐牢也不肯改信新教让亨利八世更加恼火。

亨利八世本来就对教廷的威望不满,对他们的财富和土地更垂涎已久,他就势向教廷抗税,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

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自此亨利八世的王权更加绝对。

这时国民、国会、法院都同情凯瑟琳,在安妮·博林的加冕典礼上,忠心的臣民都对玛丽欢呼致意。

教皇盛怒之下,于婚礼举行10天后宣布无效。

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在罗马教廷的眼中始终是个私生女无权继承王位。

此时安妮·博林名副其实地成了灰姑娘的后妈,让玛丽当佣人、伺机在她晚饭里下毒、还要让她下嫁男仆。

被流放的凯瑟琳终于被激怒了,及时警告了安妮。

1536年初,凯瑟琳死在放逐地,尸检发现她的心脏是黑色的。

伊丽莎白出生后,国王失望至极,他大骂那些预测孩子性别的医生、星象师、取消了所有庆祝活动。

不过依然安排议会立法确立了伊丽莎白的继承资格,把玛丽变成私生女剥夺了继承权,玛丽被迫给小伊丽莎白当侍女。

尽管安妮·博林夺得了皇冠,却渐渐失去了国王的欢心,亨利八世毕竟不是一个长性的男人。

加上安妮·博林积极参政,严禁国王偷腥,动则河东狮吼,生不出男孩还光流产,亨利八世终于用通奸和叛国罪把她抓了起来。

审判中亨利八世也不太顾及面子了,罪名一是利用巫术迷倒了国王,让国王抛妻弃女;二是对国王阴谋下毒;三是与5个男人通奸,甚至包括她的亲弟弟。

安妮·博林年轻时和姐姐一起在法国做宫廷侍女。

法国国王戏称她姐姐是自己经常骑的英国母马。

安妮·博林先用贞操做挡箭牌吊足了亨利八世的胃口,后来却又忍不住向亨利八世传授奇技淫巧。

不管这些指控的真伪,亨利八世并没有给罪犯机会辩驳,安妮·博林于1536年5月19日被处决,成为第一个被砍头的王后。

11天后,亨利八世和简·塞穆结婚。

亨利八世好像对侍女有特殊的偏好,第二任王后是第一任王后的侍女,第三任王后是第一任和第二任的侍女。

简·塞穆也是外貌平平不入洞房决不上床的那种,不过她比安妮白、比安妮温顺、比安妮人缘好、比安妮会收买人心,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善主,她屡次让安妮在公共场合失控自己则扮演纯洁小白兔博得同情。

不过这个小白兔在产下小王子十几天后就死了,亨利八世在知天命的年纪得子丧妻,大喜大悲之下他认定简·塞穆是他此生的最爱。

此后媒人蜂拥而至,其中包括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克伦威尔,不过这次他求功心切了,他把德国克里夫斯公主安妮夸得天仙一般,加上一幅美如圣母般的画像,亨利八世马上下旨要迎娶这位公主。

公主和她的哥哥百般推拖还是没拗过大英国王的热情。

待到亨利八世见到公主的真身,反映强烈不亚于贾宝玉揭开宝姐姐的红盖头,先是大吵大闹,勉强入了洞房又立即悔婚。

安妮公主也如宝姐姐一般温良有涵养,同意了离婚,得了善终。

有人说安妮公主的智慧甚至在宝姐姐之上,男的千方百计寻找休妻的理由,女的却暗示恩爱无比,且对前妻的子女宠爱有加,在世人面前品行也完美无缺。

至于媒人克伦威尔,亨利八世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学徒不精的刽子手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练功。

与安妮公主办完离婚手续,亨利八世在同一个月迎娶了第五任王后,刚满15岁的美女凯瑟琳·霍华德,说她天真也好,说她轻浮也好,都不足以砍头,可惜她信天主教,成为英国大主教的眼中钉。

虽然比起第二任王后受审之时的墙倒众人推,凯瑟琳·霍华德至少还有国王的宠爱,可惜这个臃肿肥胖的老国王的自信心已极度脆弱,他甚至不敢面见美女怕自己会心软。

小姑娘前言不对后语的歇斯底里加上情夫在重刑之下描述的春宫画卷,让国王悲愤成疾,无法在行刑书上签字,主教为免节外生枝,伙同国会借用国王的图章把凯瑟琳·霍华德送上了断头台。

连同当年凯瑟琳·霍华德进宫的众多保举人和监护人也没能逃过此劫,不过他们都是极其富有的老贵族,国王在失去一个王后的同时变得无比富有。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亨利八世对娶妻一事心灰意懒。

直到凯瑟琳·帕尔的出现,她相貌普通却学识渊博,连大主教都很敬重她的学问,她有点类似写《女诫》的班昭,极其推崇妇道。

有人甚至赞美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女性的代表,知性与母性的完美结合。

而且她也到了行事稳重的中年,之前有过两次忘年婚姻和丰富的遗产,遗憾的是她深知伴君如伴虎,不肯亲近王颜,再者她也有了心上人,就是第三任王后的哥哥,著名的美男子托马斯·塞穆。

亨利八世一气之下给托马斯·塞穆派了个闲职支到海外不得回国,凯瑟琳·帕尔被迫嫁入王宫。

凯瑟琳·帕尔当了王后,也没放松学习研究,甚至还借亨利八世的名出版了两本书,旁征博引论述宗教改革的成功,要知道亨利八世自己文笔也不错,曾经亲自撰写声讨路德教派的檄文。

不过,比起他老婆来,还是略逊一筹。

凯瑟琳·帕尔膝下无子,她承揽了伊丽莎白、玛丽、和爱德华王子的教育。

伊丽莎白、玛丽都对她敬仰有加。

当然宗教改革反对派也曾谋划推翻她,国王也听信谗言给她下了逮捕令,不过凯瑟琳·帕尔的智慧对付这些还是游刃有余的,而且她的追随者也跟革命烈士一样忠贞不二,打死不说。

1547年她终于平平安安地把亨利八世送终。

至于凯瑟琳·帕尔、托马斯·塞穆和伊丽莎白之间众说纷纭的八卦,那就是后话了。

第一季的后半截节奏转慢,反复说明围绕离婚事件各方的观点和利益,让人不耐烦起来。

加上不喜欢主角的长相,我已经失去兴趣跟了。

同一时期的影片还有: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478/The Other Boleyn Girl2007年出品,亨利八世的情妇之一、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姐姐,看介绍似乎导演要给她翻案。

Lady Jane / 九日皇后 / 梦断英伦 1986出品,1554年,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美女女王简·格雷,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伪造遗嘱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伊丽莎白 / Elizabeth / 伊丽莎白一世 1998出品,重点讲述1554年-1558年她登基前后的风云。

被逮、被审、登基、谋杀、政变、战争威胁、求婚、爱情。

   Elizabeth I / 伊丽莎白一世传奇 2005年出品,她在位后期1587-1563年的两段爱情、战争、宫廷阴谋。

和《大明宫词》的后半截对比看会很有趣。

 9 ) 把阴谋讲简单点,把历史说清楚点

第一季短短十集,断断续续看了怕有半年。

拖啦这么长的时间,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故事不那么精彩,看完一集之后没有连续钻研的兴致,能放放松松去睡觉;其二,每一集的故事都讲得很清楚,印象深刻,隔段日子再去看不至于犯糊涂。

因此初看的时候觉得不如《罗马》好看,不过全看完以后觉得制作算是精良。

“都铎”是一个姓氏,“都铎王朝”指的就是这一家人前后110年的统治。

这仍是一个封建王朝,但是就在这个王朝手里,英国大治,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迈出了一大步,把欧洲列强远远抛在了后面。

说起来这个家族,名人可就多了。

电视剧是从二代目八卦主角亨利八世开始的,在第一集里面也出现了他女儿,日后凶名在外的女王“血腥玛丽”。

那会儿,这孩子的妹妹,日后也是大大出名的女王伊丽莎白还没出世。

亨利八世已经够凶蛮的了,为啥她女儿也这么猛呢?

因为这可怜小孩的爹妈要打离婚......英国的国王,亨利八世,喜欢上了这个叫安.博林的女子,脑子一根筋,非要休了现在的王后不可。

王后是谁呢,她不但深受英国国民爱戴,同时还是西班牙的公主(她娘是当初支持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那个著名女王)。

当时的西班牙可是欧洲强国,经常欺负法国,还曾经联合德国兵一起攻陷罗马,把天主教的教皇都给关了起来。

这里面还有一大堆八卦就不说了,反正王后不干。

西班牙当然也不干,教皇......那会儿正被西班牙恶人和德国恶人追得四处躲避,焦虑啊......也不支持。

英国大主教沃尔西刚刚竞争教皇失败,他是想尽了法子要想在离婚案上遂国王的意,以保证自己在英伦的势力。

但是他的种种努力,始终没有什么成效。

安.博林的家族这就紧张了。

要知道博林老爷有两个女儿。

他先是教唆大女儿献身给国王,哪料到被国王吃了以后没几天就扔了......于是再次献上小女儿,只不过叮嘱她说,怎么也要想点法子吊着这个男人的胃口才成啊。

安于是一直守身如玉,魅惑成功,可是真要上位......王后哪里是那么好扳倒的哟......于是各方势力就陷入了僵局。

这要是倒退100年,估计英王就得低头让路。

而且在过去的100年,也不知道有多少国王低头让过路呢。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在德国,路德教派掀起的宗教改革已经如火如荼。

这新教在英伦的代言人是克伦威尔(后世用铁血征讨了整个英国的克伦威尔的祖先)。

这时候他还年轻,正是国王身边的顾问。

他认为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全是人渣,天主教的教义也早就腐朽。

因此,他找到安.博林嘀咕,给国王进言说,凭啥要听罗马那帮老朽的话呢?

新兴的基督教说啦:国王自己觉得该咋办,就咋办呗。

亨利估计也不是啥虔诚信徒,他当然超级喜爱这个对王权极为有利的教义。

这时候,一个公开的法庭审理了国王离婚案(厉害吧,瞧瞧人家的王可怜成啥样儿了),罗马的使者最后说,不。

那后果就是,夹在中间的跋扈主教沃尔西彻底倒台,对手博林家族上升。

而罗马,从此失去了英国。

电视剧的第一季到此结束。

后来...国王离婚,娶了安。

整个英国倒向了新教。

后来国王喜欢上别的女人了,安就被砍头。

电视剧的第二季到这里结束。

后来,统共算起来,这个国王前后一共有6个正式结婚的老婆,其下场分别是“离婚、砍头、病逝、离婚、砍头、改嫁”......因为一夫一妻制,看起来这个八卦国王把整个教廷和神学院折腾得够呛......后来亨利和西班牙王后的女儿玛丽上台,天主教复辟,杀了很多人。

后来亨利和安的女儿伊丽莎白上台,新教复辟,杀了很多人。

那是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

再后来...不论这些男人们和女人们如何,那些宗教领袖们又如何,草民们又如何,总归是新教胜利了,并且传播到新大陆,大英帝国富强了。

---欧美拍的片子,一点也没有什么大义和理想,有的全是八卦和对私人利益的考虑。

所谓历史事件,里面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人事,卷入漩涡的各人都从自己出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挣扎。

可是他们也并不单打独斗,而是审时度势,各自寻找机会和盟友来一起折腾,分分合合,直至胜利。

宏观上看起来,可不就是历史的大趋势。

手头上有关于美国宪法的那段历史的介绍,看起来也是这样的感觉:与会的那些各州代表们的发言和争执,大多数也都是关于本人、本州、本阶层的切实利益的殚精竭虑的维护。

每个人都真正维护自己的利益,历史自己会知道该怎么走的。

---网上有不少朋友对着里面的宫廷和阴谋嗤之以鼻......我的看法是,那时候的欧洲,国王被教廷压制着并不能为所欲为,后宫里面又是一夫一妻制,况且一个国家的大小也就当我们一个省而已,这能折腾的资源和舞台确实就小些。

再加上人家编剧为了把故事讲清楚,其实是把很多阴谋的细节都撇去不谈了......嗯,这样比较直线条的阴谋好啊,我们这样单线条的脑子也能看懂了,多好。

--官方网站 http://www.sho.com/site/tudors/home.do?source=shocom_nav这个链接是官网的人物说明 http://www.sho.com/site/tudors/characters.do《淑媛》对几位女王和公主的介绍http://blog.2008.qq.com/qzone/622007475/1218700814.htm天涯小筑的政治经济形势背景材料http://donatino.skygate.cn/post/21/1304

 10 ) 我最近的新宠——Jonathan Rhys-Meyers

Jonathan Rhys-Meyers——   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蔑视一切规则       1998年,他19岁,出演了Velvet Goldmine(《天鹅绒金矿/紫醉金迷》)中的Brain Slade,这部影片在嘎纳电影节首映“特别艺术成就奖”;    同年,他被英国的《世界杂志》评为“全世界百名最性感的男人”之一,排名为第34;    2005年,他出演的4小时迷你剧Elvis Presley(《猫王》)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他被艾美奖提名,赢得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和一个金卫星奖;    同年,他出演著名导演Woody Allen(伍迪•艾伦)的电影Match Point(《赛末点》)的男主角,因此片他获得嘎纳电影节Chopard最佳新人奖。

并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06年秋,他成为HUGO香水的新代言人;    07年,SHOWTIME的年度大剧《都铎王朝》(The Tudors)中,他饰演著名的亨利八世。

   Who is he?

   He is Jonathan Rhys-Meyers!

   一定需要注明的是,这个男人连中学都没上完就被赶出了学校,更别说影视表演学校了,但是,他现在却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星之一。

  似乎,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一切规则,都是拿来被破坏的。

     危险的光芒       如果没有乔纳森•莱斯-迈耶斯(Jonathan Rhys-Meyers)的脸庞总是以特写的镜头出现,相信对英国近代历史并不熟悉的国内观众对《都铎王朝》(The Tudors)并不会有这么浓厚的兴趣,甚至对这位英国历史上以“杀妻癖”闻名的亨利八世也不会投以太多的关注。

毕竟这位满身肥肉的君王远不如英明神武的凯撒、风华绝代的埃及艳后以及那位机关算尽的屋大维在历史上更为闪耀。

   于是,当闻说SHOWTIME在HBO成功推出《ROME》之后,紧接着会隆重上演《The Tudors》时,很多观众都仅仅持观望的态度。

SHOWTIME这个一贯以尺度大胆闻名的电视台会怎样将这段绯闻漫天的历史演绎成堪比ROME的巨作?

   但,当预告片推出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乔纳森•莱斯-迈耶斯(Jonathan Rhys-Meyers)——这位新崛起的爱尔兰帅哥让那段充满血腥的历史霎那间就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毕竟,一个帅哥的罗曼史要比一个胖子有吸引力得多。

   当The Tudors的片头曲定音在最后一个音符时,乔纳森•莱斯-迈耶斯穿着中世纪的华服端坐在王位之中。

白色衬衣的花领簇拥之上,是他凝视你的双眼:充满了诱惑却又像利剑一般闪耀着危险的光芒;表情冷峻,只是下一秒,会有怎样的癫狂或者激情,这一刻,你无从揣摩。

空旷的皇宫里,唯有他和他的王座发出金色的闪耀光芒……    这是乔纳森•莱斯-迈耶演绎的亨利八世——“一个闪着耀眼光芒但充满危险气息的摇滚明星”——《时代》周刊如此评论。

在目前播出的10集里,整部戏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专场演出,而其他人,即使那位可以把亨利八世迷惑得灵魂出窍的美女安•博林也不过是一个光芒微弱的陪衬。

这样说,并不是在指责其他演员的演技,他们都很好,好在不动声色地把乔纳森•莱斯-迈耶簇拥得光彩夺目。

   他一出场就雷霆万钧地准备向法国宣战,因为他的大使在法国被刺杀,而后,在红衣主教沃尔西巧妙地劝说下,接受了与法国的议和,功劳自然归与他的身上;但在议和之前,仅因为在剑术上输给了法国国王,就脾气暴躁地想要撕毁沃尔西千辛万苦才与法国达成的和平协议;紧接着,便笑纳了投怀送抱的美女……回国后,先将与王后的侍女偷情所生下的孩子立为公爵,而后又看上了皇后的另一名侍女——费尽心机想要取代王后的安•博林——然后,故事的主线就展开了:这位亨利八世像一个情窦初开的痴情少年,不顾一切阻挠誓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娶回家,为此不惜与教会决裂。

   到目前为止,《都铎王朝》里的亨利八世完全没有一个我们所以为的君王应有的心机、沉稳与手腕,他所有的表现都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喜好为所欲为,喜怒无常,有着最单纯的爱慕与最直接的残忍。

   好在是乔纳森•莱斯-迈耶出演这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眼里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纯粹,即使是他在请求自己的王后与他离婚以便他能迎娶其他女人时,他也不会表现出丝毫的内疚、闪烁、逃避与不安,语气坚决而恳切,仿佛在请求母亲赐予他一件他钟爱的玩具般坦然而急迫。

当曾经他的亲信主教沃尔西在办理他的离婚案失利时,他青筋暴起、歇斯底里地怒斥,眼里居然包含着失望的泪水,那泪水让主教大人诚惶诚恐地在他面前下跪,仿佛一个让自己心爱的孩子深深失望的父亲一样,被自责的痛苦推向了深渊。

   这个孩子可以让道德的对错磨灭界限,只因为你不忍让他急切凝视的双眼变得黯淡;如果黯淡,下一秒,则是黑暗的残忍滚滚而来,不会有一丝怜惜。

        灰色天空下,神在唱歌       去年,著名的HUGO香水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他们新的形象代言人,看广告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人居然就是很多年前一部曾经震撼过我的电影Velvet Goldmine(《天鹅绒金矿/紫醉金迷》)的主演乔纳森(Jonathan Rhys-Meyers)—— 一如既往地性感,只是当年电影里单薄青涩的身形如今变得成熟结实了,虽然,那眼里的闪烁着的脆弱和以前一样令人疼惜;   还有他那标志性的微微上翘的双唇,永远,你都抗拒不了想要吻上去的冲动。

      1998年,出演完Velvet Goldmine(《天鹅绒金矿/紫醉金迷》)的乔纳森(Jonathan Rhys-Meyers),久久沉浸在Brain Slade这个角色中不能自拔。

Brain Slade,这个涂着紫色口红、画着蓝色闪耀眼影、穿着高跟鞋的妖艳鬼魅的男人,从伦敦最底层的酒吧混迹成一个空前绝后的摇滚明星,在迷乱与癫狂的幻想中用最华丽的摇滚歌唱着最灰暗的世界。

那舞台上的炫目造型,那腰肢扭动的舞步,与张国荣的绝代风姿不相上下。

   这一年,乔纳森才19岁,他用一种近乎于天才的演绎方式再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华丽摇滚(Glam Rock)领军人物Iggy Pop——电影中Brain Slade这个角色的原形,而在此之前,他不仅没有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更是在16岁时就被永远地从学校赶了出来而混迹街头。

   在这部惊世骇俗,甚至可以用险象环生来形容的电影里,乔纳森的表演完全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存在,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颤抖的双手,每一场舞台上的全情投入的演唱(这部摇滚史上划时代的电影中,很多歌是乔纳森本人亲自演唱的)都是他本人的另一个写照——颠覆一切的叛逆、放浪不羁却又有着最单纯的理想或者说幻想、属于天才的颠狂与绝望……       他的成名是这个日益程序化、规则化的世界里的一个奇迹,一个神话:不遵守任何规则,拒绝一切妄图定型他的好意或者不怀好意,只听从自己内心最隐秘而真诚的渴望。

        《MOKA视线》第10期:   http://www.moka.cn/public/magazine/detail/164/1076/index.jsp

《都铎王朝第一季》短评

布景服装美轮美奂,宫廷的荒淫腐败表现充分,甚至无必要的过于充分。国家之间的权利角斗最为精彩,亨利八世的反复无常和虚伪很清晰。主教沃西是最有意思的人物。

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权利的游戏……可怜的沃尔西啧啧,如果查尔斯来演亨八就好了,帅啊……据历史记载王后是很宽容淡定且很有爱心的,所以好女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坏女人则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真的不喜欢男主长相啊!!!!!!

5分钟前
  • 更擅长摆烂
  • 还行

小时候就看过,亨利八世的故事其实很狗血,换了六位皇后,大部分都不得善终,一辈子都想要儿子,但是死后反而是女儿超长待机改变历史,黑色幽默

10分钟前
  • 林焰
  • 较差

无法想象亨利最后还是要处决安娜。。。一个国王的爱情故事和一个主教起落的故事。下一季应该是新教入驻英国了

15分钟前
  • 孤海扁舟
  • 力荐

黄片

19分钟前
  • csh1122
  • 较差

跟《罗马》比起来,简直一无是处

21分钟前
  • 永无乡
  • 较差

剧情拖沓,离婚能拖个一季还没离完,有的剧情又流水账,观感很差

23分钟前
  • 🌟
  • 很差

太长了~~

27分钟前
  • 厨房里的ATC
  • 还行

介绍看起来很桃色很深刻,但是我却难以继续看下去,让他在D盘沉睡吧。

29分钟前
  • 朴实L
  • 还行

啪啪啪,啪啪啪

34分钟前
  • fu*k!
  • 较差

片中的亨利八世真是一个在外交和家事上都自负而失败的国王。前面几集还不错,可是越往后节奏越慢,直至把一整季都变成了<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的超级加长版。

35分钟前
  • 五月.
  • 还行

华丽的服装啊

38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还行

不要笑 一场离婚讲了一季 不是因为注水 而是因为“法律” 这是东方封建制度下从未存在的

39分钟前
  • 劇場🎭
  • 还行

这真不是在讲御男术吗?国王打离婚官司什么的多有笑点你们也真能拍得这么正剧。古装政治剧美术道具服装置景营造氛围,政治剧每个人都为自己利益选择立场。这季安明着出彩,皇后后面小宇宙爆发。PS:想着中国的宫廷戏是多么辉煌与富丽,哪像腐岛的乃们,政权夺利的都是石头椅子。

44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没有传输的那么好 宫廷跟中国比起来弱爆了;国王太幼稚;演员就在那儿说话战争什么的一点都没有表现;色情暴力也欠缺~

45分钟前
  • renzherl
  • 较差

如果說作為歷史劇的話,未免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改動太大太多,如果說只是想拍一部改編宮廷劇的話,演員大多數都不夠養眼,劇情也撐不起來亨利八世除了渣男的屬性之外,在政績上還是頗有成果的,但是這劇里小喬演的亨利簡直就是一個荷爾蒙過剩🐔大無腦的傻瓜,另,就我個人的偏好來說,因為喜歡伊麗莎白,所以一直不喜歡瑪麗,連帶著也不喜歡瑪麗的媽凱瑟琳,但是看了這個劇之後,重新思考了一下,覺得凱瑟琳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無論是作為公主還是作為王后,無論是作為妻子還是作為母親,她的高貴真的是與生俱來

46分钟前
  • 劉半眉
  • 还行

小乔太有帝王范了~~~更爱他了!~~~O(∩_∩)O~

47分钟前
  • 豆瓣用户
  • 力荐

貌似看过一丢丢

48分钟前
  • 今日月亮的温度
  • 较差

英国国王离婚记,离了整整一季,到最后也没离完,且待下季。

5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纯粹为了乔纳森看的,当然对都铎王朝也有兴趣,看伊丽莎白一世的父母的故事是我的心愿。但是不甚好看,还有三季实在不想看了。

55分钟前
  • dod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