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男主最近很是火爆啊,互相救赎的成长线也是一贯被编剧用烂了的……说实话我刚开始纯粹是奔着两个男主的颜来的,目前看了两集半,竟然还不错!
开局就是一场紧张刺激的乒乓球比赛,把气氛拉满,双男主在乒乓球赛场上对峙,这是一场等待了10年的对决,谁也不知道这10年里他们两个都经历了什么…于是,镜头一转,回到了10年前。
这一年,徐坦和于克南二人年仅16岁。
俩人都打乒乓球。
徐坦看起来是个弱鸡,但实则天赋异禀。
于克南小小年纪就把乒乓球赛事的各大奖项拿了个大满贯,进了国家队,却又因打人喝酒不遵守纪律被退回省队。
两个人小时候是打过一场比赛的,当时徐坦输得很惨,也记住了那个碾压他的对手——于克南。
几年后,一场大区集训,让两个人再度相遇。
于克南桀骜不驯,徐坦坚毅恒久,两个人简直就是完完全全的互补,或许这就是命运,安排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经历完全相反的男孩重逢,必定是为了掀起他们各自命途中的惊涛骇浪。
这剧亮点很多:几个教练都是老戏骨,演的很细腻又很舒服,两个主演虽然年轻但演技也是值得肯定的。
整个画面的滤镜和色调给人一种电影感,很高级。
关于国球的科普小视频还有PPT都做得不错,看得出来剧方是很用心的在向大众科普了,楼主表示真的有学到。
目前处于佛系追剧状态ing,会不定时更新哒~
05年的时候,国内乒乓球确实不太顺,04年奥运会,男单冠军韩国柳承敏,女单亚、季军韩国金香美、金景娥。
说起乒乓,我们总是调侃,仿佛冠军是囊中之物。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的乒乓球是厉害,但也没有到毫无威胁轻松碾压的程度。
剧中展现的就是在地狱模式的中国区,众多乒乓球运动员的悲与喜。
哪有什么天才,有的只是90%的努力+10%的天才。
剧中人物于克南,训练很晚,往往最后一个回寝室。
训练量也比其他人大,一心只有乒乓球,连社交都基本不做,到国家队是“为了拿冠军,不是为了交朋友”。
剧中徐坦,虽然是脑力型选手,但训练量也不小,时常和队友加练,例如和刘石加练削球。
以为会是个无聊的体育运动剧,但是意外地发现剧情很饱满。
群像人物每一个都很生动,目前的主要人物四对师徒和总教练,总教练大局在握不动如山,于克南和滕指像孙猴子和如来佛,徐坦和雷指像父子(也像女婿和岳父哈哈),刘石和秦指像兄弟,阿春和郑指像严师高徒,不同性格的师徒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和训练成长的故事,每一对都很有看点,有搞笑有温情有冲突有热血!
很想知道暴躁小甜心、天才但努力的于克南什么时候被降服,怂但内秀、脑力担当人缘最好的徐坦什么时候能大声喊出“飒”、颓废的秦指背后有什么故事,最稳重也最懂事的阿春会不会带伤遗憾退役……还有众多配角,大区集训时期的“新西兰”和教具小队“江南七怪”、二队时期的小胖和“解说组合”、一队时期的夏可方岳、“扫地僧”贺老、女队等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和喜怒哀乐的故事,仅用寥寥几笔,不喧宾夺主也不脸谱化,却刻画的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故事真的是个好故事。
最近几年看剧没有1.5倍速、2倍速根本看不下去,也不知道是自己浮躁了,还是剧注水太严重,大家不再认真讲故事了。
但是这部剧,我一直是正常倍速看的,即使不是主角出场的戏份也看的津津有味。
但是,悲哀的是,本身体育题材受众就少,乒乓运动更是不好拍,估计适合的演员也不好找吧,要有运动员身材,还要肯花大力气、花大量时间训练固定的动作和套路,听说训练4个月,拍了5个月?
看花絮导演还画了分镜,这年头画分镜的真不多了,可惜剧播出0宣传、争议还挺大,被骂得狗血淋头,简直是吃力不讨好,听说导演还想拍篮球题材,真的是勇气可嘉。
有这时间拍个小成本的狗血偶像剧多好,用脚写个剧本,花钱上几个热搜买多多的营销号买多多的水军,肯定一部热剧到手还能赚钱回本……额,不是,还是要说正能量的话的,那啥,导演要再拍篮球题材,我还会再看的哈!
先在心里做个选择题:有两个人,一个人天赋不高,但是持之以恒,有着超强的耐力和毅力;另一个人天赋很高,但是激进浮躁、急于求成,两个人都对梦想极其热爱,也足够努力,你觉得谁会成功?
徐坦开篇一幕,徐坦体力不支,被别人打球打到跪在地上,还被其他人嘲笑他是真的弱,他就是那个天赋不高又极其努力的普通人。
之后,徐坦进入了大区集训,认识了新的朋友,在新的宿舍还被之前的同学恶意贬低实力菜,他性格腼腆内向,别人说什么他从来不反击。
在大区集训中运气还算不错,留在了国家二队,就这样慢慢地打球,慢慢地进步。
当然随着他渐入佳境,身边的人也越来越优秀,认识了好多厉害的人,比如大区集训的于克南、特殊打法的刘石、优秀的付竞春、极其崇拜的方岳。
徐坦的个性善良纯粹,这是我极为欣赏这个角色的一点,大区集训的时候“小眼镜”林昊之欠了65组多球训练,徐坦默默地陪练,手酸了也转过身活动一下,怕林昊之有愧疚感;因为叫室友起床,想和室友一起去训练却迟到,为此连累于克南挨罚跑万米,徐坦买了面,对于克南说都怪自己让你挨罚;当特殊打法球员来到国家队当陪练,国家队瞧不起这些人的时候,只有徐坦和他们关系最好,周旋于新旧朋友之间;当于克南惹事砸坏奖杯的时候,怕于克南受大处分无法留在国家队,他陪于克南一起受罚......于克南反观于克南,出场便是和他的父亲在国家队的宿舍楼大闹一场,特立独行的不羁少年,“天生的冠军、伟大的球员”,打乒乓球极其有天赋,又极其的激进浮躁,几乎没交什么朋友,让教练滕彪操了太多心。
体能方面极其优秀,所有运动指标接近完美,让徐坦和队友们十分佩服,徐坦在日记上面写下“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更大的目标,咬紧于克南”。
爆发力强、耐力弱、识人的眼光也不准,被在国家队交的第一个朋友贾昱设局陷害,因赛前喝酒、失控后殴打队友,被降级到了省队。
双子星:冰与火的较量与交融徐坦、于克南两个人小时候因为比赛就有一次相遇,再次相遇就是大区集训,冰与火的较量就戛然无声的开始了。
这两人幸运的地方就在于国家队的器重和教练尽心尽力的栽培,不管犯下多大错,惩罚永远和乒乓球的体能增强、个性的磨炼有关,徐坦受罚去过器材库搬运器材、拳击馆练习拳击,都是为了提升体能、练出骨子里压抑着的狠劲;于克南则是陪练女队、踢足球、农村养猪,这些都是为了让他更加的稳重、耐心,磨平他的急躁与。
两个人的关系也因为一次次的交集升温,后来队里直接把两个人组成双打,还想出了“甜蜜的铐铐”的妙招,两个人配合越来越默契,因为好的双打成绩两个人也直接进入了国家一队。
但是进入国家一队后,两个人逐渐产生了难以缓和的冲突,失去了两位对自己尽心尽力的教练,每天给优秀的队员陪练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更加迷茫,恰巧因为付景春被替换,阴差阳错,于克南获得了进入大赛的资格,步步惊人,成为了用最少时间获得大满贯的国家队队员,可是徐坦因为要求换教练,被国家队开除,进入了师范大学学习经管专业,“双子星”就此没落。
因为一次大运会冠军,徐坦燃起了自己心里的火,希望自己可以再夺冠军,争取大满贯,重新被选入国家一队。
在于克南享受着冠军的荣耀、粉丝的欢呼以及各种财富、流量和追捧时,徐坦默默发力,最后在世乒赛与于克南激烈比拼,两人那个时候都有严重的负伤,徐坦膝盖重伤、于克南肩膀重伤,那场球赛两人因为伤痛几次倒在地上,中途暂停比赛多次,3:3的局面,就差最后一场,休息室里教练、朋友劝他们不要再比下去,否则可能永远打不了球了。
方岳问徐坦:“你连大满贯都不在乎,你为什么打乒乓?
”刘石问于克南:“你已经是大满贯了,你为什么?
”徐坦、于克南:“因为喜欢。
”最后徐坦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这也是第一次两个人这样畅快淋漓的较量,两个人双双满脸幸福满足地倒在地上,从此两个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很大的缓和。
这是我在剧中非常感动的一幕,棋逢对手是一种幸运,而徐坦一路走来,能和曾经的偶像于克南比肩,是一个梦想绽放的奇迹。
奥运会上,“双子星”重出江湖,两个冠军再度成为双打组合,“准备好了吗?
冠军”、“你准备好了吗?
冠军”......漫长的成长之路回到我们开篇的选择题,其实那个天赋不高的徐坦在自己顽强的拼搏中,早已经超越了那个曾经弱小、怯懦的自己,那个浮躁激进的于克南早就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变得沉稳、踏实。
回望徐坦和于克南的夺冠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太多太多的积极因素。
徐坦爱乒乓是因为爷爷的鼓励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想要拿世界冠军的梦想,雷诚教练数十年的栽培和指引也帮助他一点一滴地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国家队的高强度训练和特色的培养方式让他有了血性与胆量,于克南、付竞春、方岳这些优秀的朋友和前辈让他的信念更加坚定。
于克南在父亲对于乒乓的执着与热爱中,一点点地从乒乓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信仰,滕彪教练针对他火爆的个性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加上他极高的天赋,让他练就了一身强有力的、不可替代的真功夫,与徐坦的结合也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几次特殊的训练让他内心坚硬的地方变得柔软,最后顺利夺得大满贯。
令我十分感慨的一幕,就是曾经嘲笑徐坦的省队队友,在看到徐坦的球赛时流下来激动的眼泪,苏顺说:“这些年我终于明白,他不是吊车尾,也不是关系户,他是真的爱乒乓!
”我看到剧尾的时候,徐坦和于克南相对于之前默默努力的时光,都十分渴望那个冠军的标签,当然这也算正常,就差临门一脚了,谁不想一战封神呢?
不过,我还是想说,人生不是百米赛跑,我们也不是运动员,成功和幸福并非只有一种标准和定义,不妨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追逐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
愿我们都有于克南的勇敢无畏,也有徐坦的坚定不移。
说实话,在我打开这部剧之前,从没有想过会从昨天晚上八点看到凌晨三点还意犹未尽,兴冲冲打开某个社交平台想要抒发自己的喜欢和开心,然后就被迫接受了许多的不开心。
我看到了另一个圈子的不满与批评,可能是我没接触过乒乓圈吧,但我能隐隐约约感受到他们的不开心。
可是我还是好喜欢好喜欢这部剧,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很立体:徐坦很温柔很可爱,小太阳一个,很有韧劲地在一步一步成长,是个技术型人才即能统筹大局又能研究技术战术,而且看得出来他是有天赋的不然根本没办法成长得那么快;于克南就不用说了,从小天赋极高小刺头一个,易冲动又内心柔软,傲娇的很;二队种子选手付竟春也很有意思,一句你需要对手我也需要对手让我记住了他;后面出来的刘石一开始让我非常讨厌他但今天的两集过后又让我喜欢上他,跟他相反的是那个小胖儿马川今天过后我已经有点讨厌他了;除了这些人,"新西兰代表队"、特殊打法小队还有教练团们每个人都各有特性。
跳过技术方面的专业性,在我看来这部剧剪辑节奏很燃很热血,故事发展也很有戏剧性,甚至连主题曲和插曲都好好听。
我从来没有追剧二刷过,但是在我昨晚熬夜到快五点的情况下,今早九点我就醒了,又重新从第一集看到了第八集,没有倍速快进连片头片尾都没跳过,我看得很开心。
虽然不知道后面会怎样,但今天的我对后面的剧情还是保持着一种心痒痒的期待。
最后补充一句,在这十集里我感受到了乒乓也能很热血,体会到了体育健儿们的辛苦不易,被科普到了各个顶尖球员们不可思议的战绩,了解了一些关于乒乓的小知识,同时在体育选课的时候选择了乒乓球,这是这部剧带给我的收获,所以能不能对它有一点点的包容心,就一点点。
─────────────────────────── 本来是按时追剧的,但到32集的时候因个人问题停了一段时间没看剧,今天又突然捡起来通宵看完十几集(开始是真有事,后面是被隐隐约约剧透,首页剧透的人情绪都很低落并透着些许暴躁,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接着看,挠头)现在到我看完了大结局,感觉编剧有个大病。
白瞎了演员阵容和OST,之前我觉得剪辑和导演其实节奏把握得还挺好的,可后面剪成啥样了啊。
还有编剧!
真的绝了,前面34集加上大结局的两集我个人感觉能值4星,如果再加上后面的剧情,在我这,这部剧只值3星。
我之前刚看完前10集的时候觉得这部剧虽然有点小缺陷,比如徐坦的人设问题,大区集训省队第四顶了别人第三的名额,明明是个小太阳人设但在于克南被连累跑圈的时候没有跟着他一起跑,可这部剧那时候还是能使我欲罢不能,毕竟成长型男主嘛,总要压低一下起跑线给个突飞猛进的进步空间才有爽点嘛,而且其他的人物刻画的都不错。
但是我想问问编剧,谁家男主是得到一点点进步之后马上被打压,一两次也就够了,每次都这样,而且打压的手段仅且仅限于徐坦,就为了体现他夺冠的艰难故意针对他呗。
徐坦,省队第四然后名不正言不顺的到了大区集训,在大区集训改了爱看笔记赛前多想的毛病升到2队,到了2队马上因为教练让改打法变垫底,坚持自己的打法之后有了点起色马上因为替于克南着想顶了奖杯的锅而停训,到仓库大爷那补了体能和技术的短板后马上因为升1队的时候于克南的让球而停训,到拳击馆增了打球的锐气之后靠双打进了1队,在1队坐冷板凳陪练,这是坦实力不行我认了,于克南受不了了拉徐坦去找傅指换教练中途又不说清楚直接叫坦别去,徐坦已经到门口了怎么可能因为不明不白的一句话放弃,好嘛,直接被踢到大学去了,行,这是徐坦自己的决定我也认了,好不容易有了女朋友在大学补全了自身的的能力短板,家里还出事了必须打联赛赚钱,后面拿到大运会冠军回到1队,明明实力可以却被一句没有大赛经验拒绝,打遍大赛拿到积分世界第一后,女朋友没有了,积劳成疾腿有事了,哟吼,马上被于克南“无意间”“酒后”透漏出去,腿伤了之后赌上一切都想要参赛夺冠,还要被人说阴郁心机重爱算计为了赢不折手段,我的天,坦明明是小天使啊,都被逼成这样了,做的事情却从未害过人,为什么宋昱还死认定坦在利用他,好好的一个战术分析提点偏要理解成算计,这什么啊,坦是打不过苏还是打不过宋啊,一个完全不接受于克南让球的人会不敢跟苏正面刚吗?
徐坦这样居然都没有黑化真的是我看完这部剧最大的困惑,以至于我觉得最后两集大团圆结局根本衔接不上前面的剧情。
我真的对打乒乓就是为了赢这句话有ptsd了,之前因为这句话被狙,现在坦真的变成这样了也被狙,坦坦嘤嘤哭泣...明明标榜是一部青春热血剧,却只有打压打压无尽的打压,逼得徐坦一步一步走成这样,他从回到国家队开始就没怎么笑过了。
搞得我现在对赢这个字都起了厌恶之心。
输了,菜是原罪,赢了,心机算计。
绝了,绝了。
这部剧除了徐坦的人设问题,其他的主要角色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于克南表现他天才球员情商欠缺也就算了,前期傲娇刺头性格挺讨喜,怎么后面的剧情还搞成智商问题了。
刘石出场的时候也不大讨喜,还好后面性格不错,结局退役却也参加了最后一场比赛没有留遗憾,并且得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但他想要证明削球手是单打之王的不甘心又岂是这样的结局能够弥补得了的!
本剧性格最好的就是付竟春了吧,但他也太惨了,比坦还惨,坦至少参赛且赢了,而春又得到了什么?
一身的伤痛!
带着遗憾退队!
春,呜呜!
在这里真的感谢坦,在那一战用了他们俩的打法,可我想看他们本人在赛场上打呜呜,dbq是我太贪心了😭。
本剧最大反派甲鱼,他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啊,编剧能不能讲清楚点,一开始是处于嫉妒算计于克南?
但于克南的天赋这么高,甲鱼算计他能得到什么?
一个在1队垫底的球员搞走于克南有什么用啊?
后面算计徐坦又是因为什么?
因为上海那个俱乐部是他的吗?
还是因为他签了于克南的经纪约,为了保证于克南的100%的胜率才对徐坦下手?
救命,一个横跨了整部剧搞事的人居然没有镜头解释动机,就离谱。
最后,谢谢演员们在我心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意难平了一整天,零零碎碎写下这篇观后感。
还有谢谢台前幕后各个工作人员,没有你们就没有这部剧,即使我这不满那不平的,但还是谢谢你们让这部剧出现。
着重感谢一下编剧,谢谢你,编剧,我谢谢你(咬牙切齿)。
本剧评仅代表个人观点,主观主观很主观,谢谢。
有很多评论指出了电视剧的不合理处,我来讲讲让我们维护的真实国乒,到底是什么样子。
心平气和,无意对立,算不上科普,更像是回忆自己青春:互联网记忆告诉我,16年夏天里约奥运,乒乓球热度曾覆盖半个追星圈,内娱、欧美、二次元的画手作者剪刀手大粉全部慕名而来。
为什么爆火?
没有资本炒作,没有文艺作品推动,也不是因为张继科长得到底多好看。
究其根本是因为国乒本身就是一支热血澎湃又生动有趣的冠军队伍——每一个球员单拉出来都是传奇的成长史,是“这一秒是球台两侧对手下一秒并肩双打为团队作战”的CP羁绊,是从此刻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训话,而赛场下的他们又是快乐的年轻人,上到老双子星下到二队弟弟妹妹,造梗无数,甚至自己做春晚直播给粉丝看。
那么如剧里所演,运动员就没有意志消沉说丧气话的低谷期吗?
有,是个人的人生里都有,更别说竞争无比激烈的中国乒乓。
张继科被诟病火了之后不好好打球混娱乐圈,可鲜为人知的是,他的打法必须与他强悍的身体素质挂钩,15年已经饱受伤病困扰,16年又在国家队的需求下硬拼着站上赛场,成就三剑客的团体冠军。
刘诗雯,已经三十岁的天才少女,18岁拿到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却在此后长达十几年的大赛中总缺了那么一丝运气,直到19年世乒赛化茧成蝶,拿到一半的奥运单打入场券,即使不是她球迷的观众都在盼望她圆梦东京,却因为疫情又陷入命运的等待。
但他们只会说,竞技体育就是要赢,即使伤病再痛苦也绝不后悔,愿意用生命去换一次奥运冠军。
另,像剧里情节,国乒输过吗?
丢过奖杯吗?
输过,丢过,真的。
即使不提远的,17亚锦赛女乒主力丢掉了冠军,我在现场,颁奖典礼时全场无论谁家球迷,集体在日本国歌中沉默。
可是然后呢?
比赛失利录像在国乒训练馆,对着丢掉冠军的现世界乒乓球女子排名第一陈梦反复播放了整整一个封闭期,再出来,拿到冠军的平野美宇对国乒女线主力非主力球员13连败!
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克服伤病、应对技术改革、0-3落后逆转、小将初出茅庐干掉主力、老将带队的无私传帮带……哪怕是照搬拍出来都是燃的,可这部剧的主创,拿着优秀作业抄了个30分,还标榜自己辛苦调研?
请编剧导演去乒超赛场上体会一次吧,把《乒乓球在中国》仔细看一遍吧,听那些顶级运动员的真实心路历程吧,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应该高于生活,而不是远不如生活,甚至诋毁生活。
最后,在这部剧立项之初,就有很多质疑的声音,直到今年宣布播出,里约热度已经大幅度下降,我当年的的胖球圈姐妹基本进入养老状态,预告片一出,对着高度还原的队服眼泪汪汪地回忆青春。
大家都说,看看吧,还是要找时间看看,也许是心里对乒乓球仍然有独一份的热爱,也许是想给当初狂热的自己一份纪念。
但实际播出后,大家都知道了,胖球圈仿佛文艺复兴,不论什么属性都觉得剧情设定非常离谱,毒唯都想做团粉骂一句“国乒岂是你们随便玷污”的程度。
最后,胖球粉与剧粉、演员粉的确站在不同视角,而作为共同的电视剧观众身份,真的没有“为黑而黑”,没有“演员无论怎么样都不会被认可”,没有“以纪录片的要求在看剧”。
互相说服或许无意义,但请试图理解我们究竟在为什么而愤怒。
ps:随便放点手机里的存图
世乒赛的奖杯,每次推出去,再推回家
龙队
继科
新双子星的双打,最喜欢的一套星星队服
追现场的日子,头箍手幅可以,灯牌no
冠军也怕跑步
也是时尚芭莎拍过的CP……
颜值巅峰期的孔令辉
里约的夏天,第一次为他们早起看比赛
奥运赛场三面国旗冉冉升起,不可复制的传奇
在《荣耀乒乓》里,白敬亭饰演的徐坦和他自己有多像? 白敬亭觉得是“都比较倔强和执拗,设定一个目标就一定要达到”。
白敬亭眼中的乒乓球运动员徐坦,“前期性格内敛,经历过很迷茫的阶段,后期逐渐找到自信,进入了有气势的状态”。
徐坦前期的性格和白敬亭不一样,“我比他更坚决更果断,而且我一直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明确的方向”。
随着成长,徐坦的性格逐渐与白敬亭本人相似,白敬亭也在拍摄的半年时间里努力健身塑形,让自己的外形更贴近运动员徐坦。
“我上一部剧《平凡的荣耀》的角色要呈现出很瘦弱的状态,所以拍摄《荣耀乒乓》前我只有120斤左右。
在确定进《荣耀乒乓》剧组之后,我观察到乒乓球运动员肢体基本都会比较健硕,剧中徐坦也是前期比较瘦弱后面会比较健硕,于是就开始着手训练吃蛋白粉去增加体重,做到了角色前后期的一个变化,出组的时候差不多到了150 斤。
”白敬亭将每天健身的习惯保持到了现在,“是这部戏促成我养成了坚持运动健身的习惯”。
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一直是我喜欢的。
因为热血,因为励志,因为它是一束光,让人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成功可以幸运,但没有侥幸。
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一般有几个主要类别:人物传记,重要赛事事件,职业运动行业。
这三类又相互交集,虽然各有偏重。
人物传记也是由这个人物经历的重要赛事和事件组成;赛事事件里又是因为当时参与的人;而一个运动领域里,更是由众多的人物、事件组成。
而影视剧的创作,无论选择偏重哪个类别,都要从现实中寻找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达到创作目的——感人,让人感受到力量,并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运动,起到普及作用。
一、我们为什么可以包容日本运动题材作品?
日本曾经特别喜欢拍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和动漫作品。
中国女排拿冠军的时候,日本的《排球女将》特别火爆;中国游泳跳水厉害的时候,日本的《绿水英雄》又有着高收视率。
动漫作品里的《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等等也都在中国有着广泛的读者粉丝。
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日本啥运动不行,就拍部这项运动的影视作品。
但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足球小将》,日本有很多孩子爱上踢足球,日本足球的水平在亚洲提升是很快的;因为《网球王子》,日本有多少孩子都去学习网球了;甚至因为木村拓哉的一部《PRIDE》,冰球运动在日本得到极大的推广。
这些作品的诞生,是得到了民众的推崇和呵护吧。
如果只挑毛病,那么这些作品早就被喷死了。
《排球女将》里的尤佳其实就是有美国名将海曼的影子,最后都是心脏病死于球场;《灌篮高手》里大家都觉得流川枫的参考了乔丹,虽然作者也说所有人物并没有对应NBA里的任何人。
木村拓哉是我永远的男神,但实话实说,他打冰球的动作和真的运动员有很大距离吧,至少他的身板比较纤瘦。
这些要是放在国内,不是要被某些所谓的运动粉丝给喷死?!
二、我们为什么挑剔中国自己的运动题材作品?
为什么中国观众都会对这些日本作品宽容,但对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运动题材作品如此“苛刻”?
对,我就是要为《荣耀乒乓》意难平,包括前几年一部足球题材的作品。
有些人为什么不能正向的去看待作品,而要以批驳的态度去挑刺,然后显示自己的“专业”?
我觉得这种“自大”很可耻。
如果我不精通球类运动,是你们口中的伪球迷,那我有没有资格看球赛?
凭心而论,中国体育运动有两大国人引以为傲的王牌运动——跳水的梦之队,大满贯常客的国球乒乓。
我也非常喜欢这两项运动。
特别是乒乓球运动,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谁小学没打过两把。
正是乒乓球的普及,我们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才如此好。
如果我们像巴西那样,大街小巷都充斥着踢足球的孩子,中国的足球也不会差吧(我扯远了)。
《荣耀乒乓》这部剧不是从正面在宣传乒乓球运动吗?
它有对我们乒乓球运动抹黑吗?
拍摄的演员不敬业吗?
他们没有提前四个月进组训练,尽量靠近运动员的身材体型吗?
练动作都是得到专业运动员的指导,慢镜头拍升格也不显得突兀吧?
这难道不是剧组全体人员的努力?
我看了《荣耀乒乓》,我就愿意让我的孩子去学乒乓球,可能像我这样的人还很多,难道这不是一部作品带来的正向力量吗?
如果不是那么多所谓热爱乒乓球的“球迷”们去喷剧,原本《荣耀乒乓》会得到更多普通人的喜爱和收看,更多孩子可能会因为这部剧去学习乒乓球,国家乒乓球队不是有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我对乒乓球感兴趣还是80年代的一部老电视剧《阿团》,讲的是第一代冠军容国团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如果拿到今天,估计又要被某些球迷喷死,容国团还因为谈恋爱影响了比赛呢。
怎么了呢?
运动员也是人啊!
(这部电视剧也是根据真人事迹加以了艺术加工啊!!!
)现在看来,如今的某些观众还不如80年代的观众,观赏水平是下降了不少,理解能力也堪忧呢!
或者,就是无脑黑,为黑而黑,那真正抹黑中国乒乓球的,是你们这些人!
三、有诚意的作品,应该有正常的评价“内卷”这个词如今被常常提到。
竞争的残酷性可能超过以往的认知。
我只想说,在众多可选择性里,人应该保持自己的立场,尽量客观的看待事物。
《荣耀乒乓》,通过几个球手从青涩到成熟,从年少莽撞到勇夺冠军,他们将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展现给了观众,将这条路的艰辛和竞争的残酷也展现给了观众。
唯有拼搏多壮志,青春的热血在这部剧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没有人生来就是冠军,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把热爱化作动力,去夺得冠军——徐坦有些人是天才,但孤傲的性格也是人生进步的阻力,上场是比赛,也是人生——于克南无论是年少成名,还是蜗牛前行,我们终将会走到人生的峰顶,只要不放弃,就能看到最绚丽的风景。
这就是《荣耀乒乓》让我看到的,让我热血澎湃的,让我重回青春的,能量。
所以,没有看过《荣耀乒乓》,可以去看看;没有看过《荣耀乒乓》,不要跟风黑;如果你还爱乒乓球运动,还想让更多的人喜欢乒乓球运动,多点宽容,多些呵护。
荣耀乒乓,整体上很不错的一部剧,没有什么奇怪的滤镜演员肤色很真实,演技自然,热血,很努力。
重点表扬一下演员开拍前半年就已经开始跟国家队训练,他们整个团队都是想用心做好剧的。
荣耀乒乓 (2021)6.1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运动 / 程浩 李嘉 / 白敬亭 许魏洲
这部剧让我们普通人知道了乒乓运动员在我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刻苦的训练背后的伤病,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哪有天生的猛虎,都是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你随便去街上问一问除了奥运会拿金牌得乒乓运动员剩下的,有几个能被人记住的,这部剧至少让我们知道了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我觉得这立意就够了但是有些人硬要拿只训练了四五个月的演员和练了十几年球的专业球员比动作的专业度?
你是在瞧不起谁呢,你让你自己支持的球员情何以堪,人家练了十几年球都是在混日子吗,有本事你让他们和两位演员比比谁戏演的好,你看他们会不会演的尬出天际。
你们现在做的事说好笑都是给你们面子.好了这点不说了,有人要当聋子打雷都听不见的 聊聊剧,于克南和徐坦身上分别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体育精神,分别结合了很多运动员身上的故事,其实我挺理解编剧的,他是舍不得好的故事,全中国那么多打球的,多少心酸多少血泪,许多故事都值得被人记住写下来,现在拍成片子我觉得纪念意义非常好,和剧情结合的也好。
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谩骂,运动题材本来就不好拍。
请不要把创作者心血和热情都浪费了,这样下去运动题材这块没人在敢动了。
你要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里讲的是所有乒乓运动员的故事这里不是一个人的故事,是整个团体的故事,把许多运动员身上的经历加工在创造,重新塑造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故事。
于克南和徐坦代表的是两种精神,而不是单一的个人。
这部剧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请不要因为你们某些人的过激行为让他变成一地鸡毛互相尊重共勉
恶意刷低分真的不至于。
这是影视剧不是纪录片,你不能指望着演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能达到专业水准。
影视剧有自己的表达手法,为了塑造角色以及提升观感,在动作表情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夸张的成分。
这是一部带有科普性质的热血竞技剧,国内已经很少有排这样题材的了,如果评分如此不公那以后就只剩…(不是说不可以,但不觉得一点意思没有了吗)演员们演得很棒了,至少能唬住像我一样大多数观看这部剧的外行人,让他们能对竞技比赛对运动员有更多的关注,这不就是这部剧的意义吗?
我曾经也当过运动员,这部剧让我找回了当初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
剧情的很多细节都很真实,在队内的迷茫期,与队友的奇妙关系,对教练方式的质疑…这些我以前真的经历过。
希望大家能公正的对待这部剧。
体育题材最重要解决燃点到底是什么,以及跟纪录片的边界在哪里,毕竟咱是要做一个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开头的比赛戏尝试设置一个悬念钩子,但其实并没有勾住人,就直接进十年前了,你得先告诉我这是个怎样的人、让我先发起对他的好奇、再闪回、我才能进入他的命运,现在这样真的太着急了点。其实还不如把亲情牌挪到前面,上来就告诉我,是因为小时候有哮喘、爷爷喜欢乒乓、于是就练乒乓了,所以即使膝盖伤严重到以后都可能上不了战场,也要打完这一场,可能是爷爷的关键时刻,之类的构建逻辑,可能会更好。反正整体就也挺水的吧,尤其是那个姑娘一出来,鸡汤撒得太随意,剧情节奏一下就一泻千里了,先让情节的刺激度保持住,不要那么快进入日常戏,会比较好。整体来说没有提供新的解读体育题材片的视角,所以不吸引人追看。
矮油又来双男主鸭,真香定律虽迟但到,于克南嘴上说死活不参加训练营,身体却很诚实实际训练比谁都用力,许魏洲演戏那种劲劲儿的赶脚也贴合角色,直直CP给我锁死
我看了觉得还挺好看的不用快进,然后打球挺燃的,养猪也很好笑,俩人手铐铐一起更好玩,也没啥真的坏人,男女朋友互动也特别甜,如果大家没剧追的话可以看一看,看了让人心情愉悦,最后想说许魏洲也太帅了吧
无语..
看过乒乓球的人,绝对不会觉得这东西拍得好。这是歪曲抹黑国手吗?拍不明白就不要拍,搞得那么悬浮又中二夸张,膈应谁呢?
Hello?什么天道酬勤,人家本来就是天才少年,这么喜欢yy不如拍国足吧。
看乒乓球不能带灯牌😒
敢吹竞技体育,胆子也是够大,还有预告片白敬亭说出的那句,我不想拿世界冠军和大满贯,只想好好打球。。。我呸,竞技体育就是争个你死我活,只想打球的话,和隔壁公园老大爷去打吧。第一集一来就是苏州世乒赛,好家伙,我当年就是苏州世乒赛入坑的方博,现在偷梁换柱,乱搞。编剧,我真的想骂死你,明明就是融国乒那些段子的梗,好意思吹原创,我呸!!!
很励志
太棒了,看了十几集,大陆十几年了终于有一部正经讲运动员的好剧了,很热血很励志也很真实,演员都很棒,白敬亭和许魏洲的角色性格鲜明,配角也很出彩
我觉得还行
指导教练就是运动员的伯乐,运动员每一次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指导员对运动员性格、体能、精神状态的观察和琢磨。尤其看到腾指导,面对于克南那种青春叛逆的运动员,一边要关注他的球技,一边还得操心运动员的父子关系,这个指导做得太不容易了。
喜欢里面每个人的成长故事,看老戏骨飙戏好爽(✪▽✪)年轻演员也很不错,希望他们继续加油😊里面的歌曲也好听,总得来说质量不错,值得一看,已推荐给弟弟妹妹。
是能气死胖球粉的程度!但凡16年夏天zqsg追过里约没有失忆的都受不了吧🙃又是苏州又是里约的 把别人的人生东拼西凑在一起再魔改一下 问就说没有原型 没融梗 不如直接放纪录片 颜值还能吊打男主虽然脱粉了 还是要喊一句 张继科就是热血漫本漫 电视剧就离谱
徐坦就像是学霸,天赋不足但一直努力,拿着自己的小本本认真做笔记。于克南就像是学神,天赋高被寄予厚望。但是不管是哪一类人,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比起爽剧主角开金手指,《荣耀乒乓》则告诉大家没有人能轻易成功。
俩主演不像马龙张继科,像隔壁有多动症,动作夸张的森园政崇。今天这场森园政崇又开始手臂划圈深呼吸了世乒赛这太尬了,那正手动作让我怀疑是不是四火教的,和春晚大淇模仿的太像了世乒赛决赛退赛。。。。。。教练脑子有病???还喷雾,封闭打脑子上了?竞技体育打到这种级别的赛事,只见过拼尽全力的现场观众全是演唱会的灯牌。。。其实我们看球都拿手幅、扇子、发箍,灯光会影响运动员的视线,那老些个是要闪瞎他俩吗。。。你说没有原型,人物介绍就差写上张继科马龙了,你但凡架空下这个世乒赛我作为方博球迷都不会这么生气🙃魔改吧这是苏州两场决赛别碰,至今能给你撕的稀碎
不如直接去看张继科马龙的比赛
和同期上映的《山河令》、《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一起观察,确实性格外放型角色会在播出前期占很大优势。《荣耀乒乓》里白敬亭饰演的角色也很有层次感,但是性格不外放,比起许魏洲饰演的角色就没那么占眼。《荣耀乒乓》只能给个及格分,叙事节奏还是有些慢,前几集一直在把角色性格做踏实,却没有让观众感受到期待的热血,作为运动类型的剧集,确实这一点不太及格。拿《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做个比较,《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叙事节奏就很明快,用几句对白和演员表情就能把人物的第一层性格做扎实,通过不断的事件发生,人物的性格有了层次递进,还有了成长弧光,这样子,剧情抓住了观众,观众也越来越爱人物。
💜你不配
虽然我不是铁杆球迷,但是对基本乒乓球知识还是了解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现实人物是谁,但是又疯狂改编了人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