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去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之前b站一直在直播画稿,有时候闲的没事儿会去看看。
客观来说画风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几个主角配角人物塑造都各有特色,青黛的设定让我幻视哑舍。
再加上阿b大力宣传,就顺便去看一眼,还好心里这么多年对国漫还是有预期的,当个精美ppt来看总不至于太失望。
电影的质量真的挺一言难尽的。
豆瓣有个短评形容的好:“我像是在看大学生的毕业作品”。
不过我得指正一下,这电影的故事水平很可能还比不上真正好看的导演系毕业作品,像《识途》之类相似题材的作品都是要甩这个“小小姐”故事几条街的。
至于“橘势大好”这样的问题,我个人倒是觉得没有太大可以指摘的地方,这部电影在女女方面的描写之所以会受到批评单纯就是因为写的太烂。
随便举几个例子,芳文社的《恋爱小行星》、入间人间的《终将成为你》、京阿尼的《利兹与青鸟》甚至是《玉子爱情故事》里的小绿,别人的情感为什么能写的感人至深,我想这应该不是取向的问题。
而电影的本身给我的感觉用八个字形容会很贴切: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一部95分钟的电影,塞进了包括主线在内的四个故事,每个故事平均分摊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
时间的不足也同时意味着背景的缺失、人物塑造的不足以及感情线的莫名其妙,具体在电影中的体现就是主角和配角都常常在“发癫”,每个人的行为逻辑都是爆发式的。
女老板一念之下就迷倒男主“谋财害命”;铜镜仅仅因为别人照镜子就心生嫉妒;男主在不知道青黛出铜镜会变成人的前提下就莽撞的送死……
电影里很多逻辑都经不起推敲,而电影却一味的吹捧自己“画面好看”来遮羞,确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2016年,在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尚可以说追求画面没有过错,但《大鱼海棠》除了人设在现在看来逆天了,故事还是完整的。
这8年过去,怎么能在剧本方面还有退步的情况出现?
而即使仅仅就画面而言,在我看来《伞少女》的审美也和《大鱼海棠》差距明显。
先不讨论眼睛的画法和瞳孔为什么要做成日漫风,单就女主青黛的整体造型,设计师敢说和《药屋少女的呢喃》一点关系没有?
当然了,和“旋律相似不达到八个乐节就不算抄袭”一样,这都是死无对证的事情。
只能说,《伞少女》是一部把宣发玩明白的电影,这可能也是近期国漫的缩影。
想仿照《大鱼海棠》、《大圣归来》,但人家的优秀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英雄”,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多少有点没眼力见了。
想学新海诚玩壁纸狂魔,且不说新海诚从《天气之子》开始自己都玩不明白电影了,哪怕是他的前中期作品,在精美的前提下都有着足够改编小说的剧本。
《言叶之庭》49分钟的故事比《伞少女》95分钟还丰富,那剩下的也不好再由我多说什么了。
只能说今年的国漫电影真就一个能到合格线的都没有,虚伪繁荣的动画市场表象下,掩藏着国产编剧的缺失、文化底蕴的浅薄和刻板印象的底色悲凉。
故事题材可以总结为:《我在念物阁修文物》主题主旨:万“物”有“灵”。
人是活人,物非死物。
万物有灵,物能化形;所化之物,即为物灵;所谓物灵,终其一生,被困一隅。
整体评价:原著漫画尚可,作为二维动画电影来说,质量难以评价。
画风评价:画风与成片的画面效果基本可以给满分,以物灵的角度切入打造故事也很有新意,希望多一些高质量的动漫来宣传中国美学,而不是强行堆砌。
主角形象:日系,与整体画风缺乏协调感,本人非漫画党,扼腕叹息。
剧情节奏:在剧情节奏、人物塑造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前四十多分钟很拖沓、无聊,后面发力又进展太快,主线故事不够明确,宏大的立意毫无根基,人物形象不够立体。
可以看看原著漫画《伞少女梦谈》,主题故事逻辑性更强一些。
剧情介绍:《伞少女》以一把青罗伞的物灵青黛为主角,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冒险与成长之旅。
前朝公主镜折将自己心爱的青罗伞送至念物阁珍藏,临行前她希望青罗伞可以陪伴着前朝将军的黑玉剑。
青罗伞的物灵青黛为实现主人的愿望,在念物阁寻找到黑玉剑的物灵忘归。
而忘归却一心想为前主人报仇,找到机会逃出了念物阁。
为了阻止忘归再次在人间挑起战争,青黛与天才工匠少年墨阳一起踏上了寻找忘归的路。
一路上惊险重重,在一人一物灵的通力合作下,最终他们成功让忘归放弃仇恨,并且阻止了念物阁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然而,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万物有灵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影片巧妙地将前朝公主镜折的深情寄托与青黛的执着追求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既富有浪漫色彩又充满哲思的故事框架。
青黛不仅是为了完成主人的遗愿,更是为了探寻自己作为物灵存在的意义。
万物有灵,器灵化形。
器灵的使命是什么?
没有完成主人的使命,器灵会消失吗?
不会,那只是主人的心愿,不是使命。
器灵也可以自己做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物的存在,是对死者的纪念,更是对生者的安慰。
”物因和人的羁绊所产生的情感,与人间的七情六欲并无不同。
《伞少女》中,念物阁作为核心场景,不仅是一座珍藏奇珍异宝的宝库,更是非遗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从青罗伞的精致工艺到黑玉剑的寒光凛冽,每一件器物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它们不仅仅是死物,而是承载着情感与故事的活生生存在。
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生动的叙述,让这些非遗物件“活”了起来,它们或优雅、或威严、或温婉,共同编织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
影片中的书法绘画、古建风貌等元素,也无一不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罗伞、台绣、绒花、鱼灯、鬼工球等非遗文化元素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较于国内较为经典的国漫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伞少女》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方式上显得比较平淡。
没有局限于宏大的历史背景或激烈的战斗场面,而是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探讨了人与物、过去与未来、仇恨与宽恕等深刻主题。
主人公说:伞盖所及,全力守护。
关于女性话题,是很容易爆火的,但是她只是把伞,太弱了,毫无攻击性,但也正因为她是把伞,自己淋过雨,所以想替自己爱的人撑伞,这种强有力的内涵没有传递出来。
影评中的守护一开始只是忘归,且是为了完成主人的愿望。
“不论晴天,还是雨天,我都会在你身边,为你遮风挡雨。
”
相对于青黛的日系,忘归的形象相对武侠风,但是两个人之间的孪生关系没有交代清楚,矛盾冲突又不够激烈,有种强行推动剧情的感觉。
墨阳说:“不管有没有人在乎,都要相信自己,爱自己,做一把自由自在的伞”,男主推动了青黛的思想变化,但是青黛个人说出来的话,更有说服力。
另外,两个人的故事可以写得更细腻,男主也牺牲得有点突兀,可以共同守护修补文物,传承工匠精神。
对于青春期女性来说,算是一部温暖治愈的故事了。
毕竟,感动还是有的。
即使没有阳光,你也要做自己的星辰。
图片来源:豆瓣
伞少女大三结课的时候,我根据小红书看到的一个帖子写了一个剧本。
1万多字左右,当时有一个小红书的博主发帖,说是因为有一户人家的老人过世了,老人的子女将老人的书籍、物品、信件等拿来当废品卖掉,然后博主通过这些物品判断老人生前应该是一个教师,总之是属于知识群体吧,博主很唏嘘,将这件事发到了小红书上,于是我根据这篇帖子以及相关的评论故事写了一个1万多字的剧本,叫《永续旧物》,这个剧本表现的核心思想是:即使人过世了,但是他们生前用过的物品仍然承载着主人的故事和思想,继续传承下去,因此从侧面反映出,过世的人并没有从世界上消失,他们仍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并影响着这个世界。
但是当时的那个老师,他让我把这个剧本改的更有冲突和看点,和我想表达的那种煽情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最终成片有点儿像抖音短剧。
我们小组仍然以这个剧本交了最终的期末作业。
其实我当初看到这个帖子延伸想了很多,然后觉得整体的概念和构思有点像小时候看过的那本叫《哑舍》的小说,但我当时没想着抄《哑舍》,纯粹是受到了小红书那篇帖子的启发,只是说她写的是古遗物,我写的是些不重要的小玩意,同时也有点像那部讲墨西哥亡灵节的那部电影。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曾经我以为自己创意很牛的点子、角度很特别的剧本,原来别人早就拍出来了,而我还只能停留在自嗨的剧本层面,唉……说到底,还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罢了,我还是书看的少了。
今天去看了暑期档唯一的二维动画电影《伞少女》,电影唯美的画面没辜负顶着大雨去观影的我,真的太美太梦幻了,我真的太喜欢了。
《伞少女》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漫画《伞少女梦谈》,讲述了随着前朝覆灭,只有皇室可用的青罗伞被其主人前朝公主送到了念物阁珍藏,为达成主人心愿守护黑玉剑,青罗伞的物灵青黛、天才工匠少年墨阳和他的物灵小剪刀一起踏上了寻找黑玉剑和他的物灵忘归的旅途,成功让忘归放弃仇恨并化解了念物阁危机的故事,主角青黛也在这场关于守护与救赎的奇幻冒险之旅中寻到本心,完成自我的成长与蜕变。
“万物有灵,物能化形,所化之物,即为物灵”,《伞少女》的世界观中,那些受到主人喜爱或是凝聚造物者心血的物件在时间的洗礼中会逐渐生出灵性幻化出物灵,影片女主角青黛是前朝公主最喜爱的青罗伞幻化的物灵,她高贵、美丽,在珠链卷动、纱幔轻舞间显得仙气十足。
光影变幻之间,天上的纸鸢、水中的荷花灯摇身一变幻化超萌小萝莉,小梳子、小剪刀、石敢当……无数物灵随之闪现,三彩方形枕、溪山秋色图、龙泉青瓷……各种古人使用的器皿物件以“物拟人”的设定呈现在大银幕上,绒花、越剧月中仙、台绣,非遗与国漫碰撞出了东方美学的极致浪漫,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隽永古风感,每一帧都唯美的可以当壁纸的节奏。
电影通过一个个单元小故事将“人与物”“物与物”的羁绊缓缓的向观众展现。
物灵小梳子一直牢记主人的心愿——送信给春桃,并将之作为自己存在的意义;物灵鹰笛在主人去后即使已经破破烂烂也依然不忘主人遗志,示警友人,但也为主人的音乐传承下去而追随新主;物灵古镜会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看到并喜爱夸奖它而产生嫉妒之心,从而引发念物阁危机;物灵忘归会因主人前朝将军自刎,产生自我厌弃和为主人报仇之心,但也会因青黛记起,杀戮也是为了守护而甘愿牺牲;物灵青黛本没有自我,只知“伞盖所及,定当全力守护”,在与墨阳的陪伴中学习、鼓励中成长,因墨阳的牺牲而蜕变,将墨阳的工匠技艺和精神传承下去……物灵于喜爱中诞生,但却无法被喜爱的人看到,好像“什么也做不了”,找到自我,才能真正生存下去,成长的路上总有风雨,即使没有阳光,你也是自己的星辰,爱人要先学会爱己。
总的来说,《伞少女》对于喜欢唯美国风的观众还是可以看的,有点儿国风版铃芽之旅那味儿了,偏单元剧的形式再加上时长使剧情稍显平淡,属于偏温情和治愈的那类,但这个画面质感,大到每个人物,小到每个物灵、每件器物、每个角落,都好精致好细节,美到想哭,颜值即正义,同时电影融合非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工匠精神都是一次正面的宣传,我认为非常适合学生观看。
可惜十八线小城市没有惊喜场,简直羡慕哭了,真的太喜欢那些周边了,国漫真的是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相关文创也越来越好,国漫加油!!!
《伞少女》在动画制作上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可谓是近几年较为不错的作品。
再加上漫画家编剧左小翎和魏莹本身就是国人特别熟悉的漫画名家,自然让人倍感期待。
猜谜:打伞的大姐姐是谁?
就比如上面这张海报来说,是不是有一种美感?
到底是连载过多年的漫画家,出手必然有好作品,而缘叶也是在看了这些插画后才感兴趣的。
一、幼儿剧本没办法动画是给小孩子看得,这是目前国内所有能上映的动画和动画电影所拥有的共识。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伞少女》的剧本肯定是菜的一A,就拿最后忘归破除古镜的台词来说“最后输给了自己的良心”(大意)来看,台词改成:我们本就一体,保护她不也是很正常吗;我是杀戮,也是破魔(动画中有很多百姓把剑当作附身符!
)等等,就显得更好了。
总得来看,这次的剧本是没办法能做得更好了。
但有一点缘叶是持反对意见,很多人都说:剧情走向事关家国的宏大叙事之处,让人觉得剧本较为幼稚。
缘叶认为本身青黛(伞)和忘归(剑)就是一个保护和破坏的处境,不管联系宏大叙事还是个人主义,都是没太大关系,毕竟漫画还在连载,总要有个开头和结尾。
这样一想得话,《伞少女》虽然在剧本上幼稚了一些,但能上映也算是一种福气。
二、国漫变动画电影国产漫画想要做成动画电影,这是一种梦想和荣耀。
不管是哪个漫画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做成动画,但能做得到得又有多少呢?
本次《伞少女》的上映对于左小翎和魏莹来说,也是一种福气吧,能看到自己的漫画做成动画上映,做梦都会笑醒。
再加上人物设计可爱;编舞李云霄老师(插曲和原创越歌也是这个名字,不晓得是不是本人);古物(非遗?
)的描述让人看得特别满意,可爱的也有,好看的也好,古怪的也有,看得很有意思和创意满满等等,都让本作变得特别吸引人。
再比如在宣传上使用“顶级国风美术”几个字,在缘叶看到确实是值得这个票价的,可见对于动画美术本身,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资本和安利的价值。
这图笑疯了233从这里也看出来了吧?
对于漫画家来讲,自己的漫画能变成动画,一定是需要一定的优势的,向这次的顶级美术来看,确实是让人特别满意的作品。
对于左小翎和魏莹来说,使用有限的经费来达到本次的美术目的(剧本没办法)确实是已经让人特别满意了。
三、宣传不够聊了那么久后大家也都看出来了,缘叶对于这次的《伞少女》动画还是表现出了较高的肯定,可在写稿的时候、下午34点多的时候,还是没有上到几个关于《伞少女》动画电影的热搜,这是很令人无奈的一面。
较为优秀的作品,却缺少了一些必要的宣传和热搜的话,让本作在票房上面要大打折扣,希望在。
虽然现在才上映第一天,但票房也才600多万,希望多来几个热搜让票房多增加些,那就开心啦。
当然,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2500万的票房,就看它的宣传效果啦。
贝壳子
口袋巧克力再比如漫画家贝壳子和口袋巧克力等名家绘制了很多同人图,可见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也是很看好《伞少女》这部动画作品的。
希望在多个热搜上面能看到有关《伞少女》的资源和宣传,毕竟美术效果不错的前提下,安利安利也是很让人开心呢。
PS:1、《伞少女》的动画电影并没有那么多图片和资源,随便戳几张图意思一下,去看该片就行了。
2、ps:本文写稿是下午3点,18点多后终于有热搜了!
恭喜
我不明白,底下有个说娇妻文学落后200年明显找骂的都给过审。
我甚至一句贬低的都没有,怎么这都不过?
哪里有问题啊?
优缺点都有分析,画面精美,剧情有改进空间,我依旧很喜欢这部电影,有问题吗?
相比一些差评,和我以前的一些差评,这篇温柔多了。
这都不给过审?
哥,我刚看完电影是影评兴致最高的时候,别审了我花了有十几二十分钟写的。
一句都没骂呢。
对不起,我不是想故意黑伞少女,也不是对大鱼海棠有什么不满。
我只是觉得这两个作品真的很像。
绝美的画面+屎一样的剧情。
前期宣传有多好,看完电影心情就有多糟糕。
电影电影,首先它得讲一个观众能看得懂的故事。
没有故事,光是在画面上面炫技,大家看完只会觉得味同嚼蜡。
当然,如果你还花了超过20元人民币以上,你就会觉得它不仅仅浪费了你的时间,更消耗了你的金钱和生命。
就好像一个包装的再像巧克力样子的屎,吃到嘴里,还是屎,并不会因为包装的像巧克力就真的变成巧克力。
话糙理不糙。
实际就是这样。
伞少女是昨天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的,还是我推荐她去看的电影。
非常抱歉,给她磕一个,毕竟我不是故意想带她去吃屎的,何况电影票还不便宜。
对比我今天自己去电影院看的点映的《落凡尘》,不吹不黑,人家故事是真的非常完整,人物塑造也是非片面化的。
当然,可能是因为先看完伞少女,所以再去看 《落凡尘》 真的觉得一个是下水道地沟油,一个是三星米其林了。
总而言之,谢谢伞少女给我的教训,我以后再也不会只看宣传画面美就去买票看电影了!!!
伞少女,还凑合,立意和画风特别棒,我真的超爱这个国风画风,立意是万物有灵,这种在哑舍啊物华弥新啊啥的都差不多,那种历史感与东方美学,再加上点或婉约或荡气的故事,多好的设计啊,主题也是一个灵魂的自主觉醒之路,都很棒。
但就这个剧情太拉胯了,这个剧情属于是前半段看着还挺好,属于几个支线小故事还不错,突然主线就是从镜子出来以后剧情发展就跟没编剧了一样,都什么玩意,豆瓣看了一个影评特别搞笑,数位板有物灵不得狠狠砸死编剧导演。
这种感觉就是本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结果下家捏了四个东风还是打七小对,憋屈啊看的,可惜了这么好的制作了。
镜子哪来的啊?
为啥帮剑啊?
剑怎么突然醒悟啊?
都在干嘛啊?
ε=(´ο`*)))唉,一个只会完成使命的角色有了自我的认知和理想进而活出自我,这主题本可以拍的更好的。
不过有几个语句堆砌的挺妙的,“被爱包围的人,就算迷路,也像是一场旅行”。
希望国漫变好吧。
《伞少女》,效果大于预期的一部电影。
前一阵看到一些宣传,但是不得不说我已经被国漫伤了几次,有点PTSD,所以想着就先不看了 。
但是,今天下午临时有段时间没安排,近期的新电影又都看完了,所以来了这一场只有四个人买票的《伞少女》,结果没想到,真的心情很复杂。
第一点,是震撼与震惊。
从电影开始,直接让我梦回九十年代的洛可可画风日漫,此处先不讨论国家,先说技术。
繁复、华美、场景变化极快,但是各处细节都注意到了,如梦似幻,如临其境。
相信每一个观影的朋友都受到了同样的视觉上的震撼。
震撼之后,就是震惊。
真的毫不夸张的说,国漫起码近5年来,3D都是主打,2D动画真的屈指可数。
而且不论是3D还是2D,我觉得非常客观地说,都没有画面精美程度可以比肩《伞少女》的,这部作品真的让人感受到了原来我们自己的国漫行业,并不缺好的审美、好的技术、好的画面呀!
那这么多年出的粗制滥造没啥美感的动画片,你们是怎么敢的呢?
童年对国漫的美好记忆已经在这几年被消耗殆尽,终究是错付了。
所以这部作品的出现,我觉得对很多朋友而言,是一剂强心针,对于我们的国漫,还是可以有点信心的,他们真的不全都是敷衍和圈钱的快消品,还是有这样的精致的有审美的作品的。
第二点,是认同与期待。
这部作品在技术和美感上,可以说说服了我,而且我认为,看过它的朋友应该没有人会觉得画面不好看不认真。
那么再说说内容。
片中以“物灵”为主题,物品因为与主人的羁绊而产生了灵,万物有灵。
这个大设定之下,结合了我们国家的各种文物、非遗工艺作为角色,算得上是如今国潮风格与爱国情怀高涨之下非常受欢迎和有眼光的。
有点想起来前一阵某短视频平台很火的“国宝拟人”,现在这样的选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伞少女很不错。
我觉得他们后续也可以考虑尝试动漫剧集,这样的技术与选题,完全可以把《伞少女》的故事展开得更大,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经典。
最后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好美好美好美
看这部电影的最大感受是——抖音上经常刷到的小鸟国风人物图变成了电影《伞少女》中的各种物灵形象,独具特色,相比之下男女主的形象设计就十分草率,平平无奇,忘归的形象越看越像“灵文”,可能现在动漫界高冷的女神形象都是灵文这种黑衣冷脸的御姐形象。
我还挺喜欢灵文的,她的戏应该是很有张力的那种。
她身为将军佩剑,本该陪将军征战沙场平定天下,但将军却用她自刎与战场,她没办法释怀,于是放弃念物阁安宁的日子,只身为将军报仇。
(另外将军为了天下安宁自刎这一点有点牵强了)这种内心挣扎痛苦的戏剧张力,电影根本没关注,她的戏全都用台词堆出来,反而一直聚焦青黛,相比之下青黛本质上没有灵文有戏。
说回故事,物灵为了完成主人的使命而甘愿牺牲自己的设定很让人感动,最后墨阳为了青黛和念物阁甘愿牺牲自己,也很让人感动。
故事的高潮是古镜造反,但是古镜在第一幕完全没有交代,高潮时出现地很生硬,而且古镜的台词太累人了,什么愚蠢的人类,真的让人尴尬,150矮个子非常穿恨天高装190高个子一样的尴尬。
结尾不是很理解,念物阁主人的徒弟墨阳为了救青黛和物灵们死了,死了,是死了啊!
就算青黛你要走,你也跟人打个照面,解释一下来龙去脉并致谢才对,她居然就那样走了,见都不见人家,那么龟甲老爷爷居然还用画外音说青黛做得对,不必在于别人的看法。
你听听你说的是什么话!
我非常不能理解!!!
留下一时片刻跟人家解释清楚就那么费劲吗???分析一下结构:开端部是介绍青黛和忘归之间的关系纠葛,以及念物阁和物灵们是什么存在。
展开部的矛盾青黛墨阳被一个算卦的女人算计。
渐进部的矛盾是青黛组织忘归杀大将军。
高潮是古镜造反,忘归迷途知返帮助青黛战胜古镜。
发现了没,对抗部跟高潮部就不在一条线上,编剧真的不行。
整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各种动漫小故事编在一起的,完全不融合,割裂感真的很严重。
比如算卦的给墨阳下药的那个老板娘,那真的是工具人,纯是给墨阳找麻烦而设置的,真没什么意思
终于有不一样的方向了。
说实话一开始根本没看懂,看到最后觉得好像教育宣传片啊,但现在还有人费老大劲做动画电影只为文物保护宣传目的吗?不理解,直到点开友邻短评区赫然看到一句“主创是不是想表达皇权像一把伞保护苍生”……那一刻,真的好恨自己花了时间看完啊。
今天参加的汉服国风专场,观影氛围太好啦!映后还有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油纸伞特别受喜爱,还搞了大抽奖,简直满载而归。再说回电影,以物灵视角为核心,通过青黛与忘归心怀不同愿景的旅途,穿插了一个个小故事,讲述很多传统工艺和无处不在赞扬工匠精神,匠人会用生命来守护传统技艺。画面也很唯美,整体画风娟丽,自带烟雨蒙蒙的温婉江南气息,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隽永古风感,和今天国风专场好契合呀!
画风太美了,古色古香,被青黛,忘归,墨阳,还有其他物灵守护器物执着于主人愿望的执念所打动,最后忘归和墨阳牺牲自己永存于古镜为了挽救众多物灵将故事和情绪推向高潮,太感动了,人类挽救了物灵,物灵带着他的心愿变成人类代替他看着太平世界。即使没有阳光,你也是自己的星辰,治愈触动。看背景应该是唐朝刚建立时,这里面器物的一些主人都是为了太平盛世做出牺牲,而器物也是跟随主人的心愿做好自己的守护,格局很大
念物阁是一个挺高概念的设定,我们身边那么多物件儿他们也有自己独立意识吗?他们承载了我们的一些忧思和情丝吗?电影做出了自己的解读,我个人是感触很深的。基于各种身份(就好像是物灵都有自己的主人一样,片中提到的自由自在的大侠除外),我们都会有各自的责任和担当(物灵要完成主任心愿,否则自己就身陨形灭),但我们仍然可以去疗愈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难以预测的人生天气中,准备一把伞,随时变出自己的晴天,掌控自己的人生!
3.5星。2D,画面绝美,精致细腻,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有文物和非遗技艺,绒花那段让人印象深刻。如大家所说,剧本弱,人物的行为动机太弱了,没有强烈冲突,没有看点。以《月中仙》那段为例,本身是个很好很感人的故事,但是短短几个镜头就讲完了,第一遍看的时候真的有点云里雾里。音乐也太现代了,和整体的古风不搭。影院上映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去看,排片也太少,还是有点可惜,国内的2D动画不多,还是想支持的。
美不胜收,乐不绝耳,情不自禁
国风画风确实很美,中间很多场景简直是奔着超精美壁纸去的。物灵的idea不新鲜,但是有一些有趣的引申,比如自刎的剑和得不到表扬的铜镜。勉强表扬完了,来讲讲缺点。感觉想表达的太多了,反而感受不到一个一以贯之的内核,以至于片尾出现的那句话,都会让人疑惑蛤电影讲的是这个主题么... 另一个是,讲大道理这件事虽然剧情合理,但容易让人反感,尤其根本感受不到为啥剑灵就被嘴遁成功了...
算是好看的,立意和题材结合的蛮好,挺新颖的。有点强行催泪,但剧情逻辑又没强到让人潸然泪下的地步,反而因为留白足够多,鹰笛那一条支线剧情比主线更动人。台词一股小学生无病呻吟的味儿,转折生硬,编剧文笔一般。剧本在国漫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上够不着哪吒,往下又比大鱼海棠强一些,美术很好,2D动画在大荧幕本来就单薄,但美术功底撑起来了,足够精美。配乐我很喜欢,几首纯音乐都很入耳。真的希望国漫能在剧本上多下些功夫,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和美术功底。三十几的票还是值得一看的,两星给美术一星半给剧情。
做成和虫师类似的动画剧集会更适合,一路修复物灵,一路听故事
做得还挺有诚意的,唯美,配音,音乐,画风。
画风唯美,情感清新,剧情稍弱,守护BE…
还行吧,要画风有画风,要剧情有画风
是有点刀在里面的
3.5星,比预期好一些,起码没有什么离奇神经大bug,只是故事本体的体量可能1个小时就够了
就比较口号和低幼,一眼看穿意图🤷
画风很美,有些内容也挺有想象力,在非遗文物保护方面的展现看得出文化底蕴,只是想讲的东西太多,很杂乱,配乐风格非常不统一,感觉像几个故事组成的短篇集,不知道漫画是什么形式。
看了一眼演职员表,没想到国内做动画的无论有名没名的都来做这一部了。对于现在的国创来说,美术早已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能否把故事讲的周整。之前的大雨没做到,但是这一部做到了。其实观众并不求故事的内核多高深,只要别太抽象就行了。而且本片角色设计的水平已经可以跟日本2D干一下子了。另外还有跟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对文物修复及保护者的行业致敬,算是意外之喜了。总的来说还是挺推荐的
电影的硬伤是没有交代好背景。从战争到将军自刎献城,保全当地安居乐业,是一个类似于“纳土归宋“的故事。在这个背景下,才能了解到忘归复仇的执念不合时宜。但电影没有交代,会感觉目前的故事就比较碎片。
那个修复簪花梨的故事非常的感动,修复和还原其实正是见证着时间情感的过程,母女分别放下芥蒂的种种具象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