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导演都想用肤浅的方式来探求哲学命题。
只是这电影感觉都很套路化。
貌似想拍点真感觉来,却弄的忒没趣。
剧本十分烂。
李冰冰同学最好以后也别尝试灵异电影了,比林嘉欣还有巨大的距离。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首才换得今生的相遇即已相遇,何又分离?
寻一刻清净,化尘埃于渡,觅觅不觉,已是几世……前尘皆尽,怨无缘。
素面,脂粉未施,信手拈花,竟也惹得落英纷飞。
湖面宁静如隔世藏于你眼中的弘,倏地涟漪,飘落昔日旧梦,刹那,绚烂芳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红颜依旧,是为那故人流连。
往日情若今日还,何必苦相恋。
冷弦凝脂轻触,一曲终罢,两相无语。
逝情如昨,杯中渐满,若此刻即诀别,若誓言将消逝若渡船,似晚霞烧红天……生死一天涯,弹指一挥间,如风,弥散……我将站于佛前,不停回首,直至能够相逢的五百次下辈子想做什么?
给你一次选择。
佛说垂首,敛眉,幽幽叹息请给我……千年飘渺 万世孤独
我想,总不至于用“化蝶”来比喻吧。
一个人在客厅里看的,没有开窗帘,但是还算是个白天吧。
有恐怖片的情节,却没有那个气氛,有喜剧片的细节,却并不可爱。
仔仔的台湾普通话和李冰冰的绝对的大陆普通话给整部剧带来了不和谐的感觉。
论声音表情,仔仔比李冰冰还要丰富,可这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背景,又让整部电影给人感觉有点错愕。
会产生“到底是要怎样”的疑问。
李冰冰演不出轻喜剧的效果,整个在高速公路上那幕戏倒是象在演恐怖片,尤其是碰到一个也是鬼魂的交警,那段情节我足足反应了1分钟才发现原来是一段搞笑戏。
但是这一幕也算是唯一一个可以带着“杜琪峰”出品旗号的地方了。
整体来说,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不象是“蝴蝶飞”,倒像是“飞蛾飞”,乱得不得了。
总是在消失了才刚刚明白所以说心就会期待总是静下来时心跳如钟摆在无处可逃才对自己坦白可惜在要把一切放下来才更懂什么是爱纠缠时眼睛睁不开清醒时只有无奈遗憾在念念不忘受过伤害才怀疑那是因为爱遗憾在失去了沉默的关怀才感悟感情无需要表白仔细品味,故事情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别出心裁,但它还是赢得了我的眼从在海边两人的正式面对到东东爸爸保留的东东房间的整洁直到在医院东东爸爸哭着说对不起的时候泪一下子崩溃了他正在去一个风平浪静的地方,他不会再晕船,他永远都记得那个和你一起钓鱼的地方也许真的是 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才在怀疑那是因为爱,永远逃避不了纠缠,逃避永远得不到清醒。
唯一的答案只有坦白……‘手是要这样子用的’闭上眼他们回到了过去,从认识开始的点点滴滴直到那句:“我坏 ,我不好,可是我喜欢你,我一定要喜欢你”他们找到了初衷……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愿意,永远可以找到。
可以是开始也可以是结局。
浩瀚的大海一页扁舟,寻找的是它自己的旅途。
虽然影片的情节理论上漏洞百出,但是既然要欣赏一部影片又何必太过较真,每天都有新片子,都这么比来比去的,也许某一天就失去了电影的意义吧。
偶是影视外行人,只讲感性无理话^-^
“我一直在等着你看到我 你也一直在等着我來找你”不管是換算成三年前 再詳細一點 兩年零八個月九百七十三天 兩万三千三百五十二個小時一百四十万一千一百二十分鐘 捌千四百零六万七千兩百秒或者是更加微妙的時間刻度時間過去了 我還在原地 不斷的想起你 再試圖不想起你我沒有別的選擇 這也不是我的選擇是我的身體告訴我自己 我無法忘記你“所以你就吞兩顆鎮定劑 來趕走我我喜歡你 我坏 我不好 可是我喜歡你 我必須喜歡你”關於你問我的那個問題 即使是死 也要得知的真相是否真的還那麽重要 只是 要做出遵從與内心的回答其實 就已經是太困難的事情儅所有的意志力都用來控制正常生活的步驟儅夜幕降臨 我知道你會出現在身邊我應該要視而不見的走過還是在見過之後的十二個小時裏 不斷回憶你的體溫是的 你知道的 我喜歡你 這是遲到的回答我們也終于可以找回 當時不肯放開的擁抱“總有一天 你會完全不再需要吃葯而總有一天 我會去到那個沒有顔色的地方 永遠不會再回來”做人 還是做鬼 都會有自己的運氣執著于過去的時候 也不要忘記力所不能及的部分 那屬於時間和命運 任誰都無能爲力和命運談條件 也是要看出得起的砝碼有什麽即使心裏認真地想 用一切來換一個滿意的結局一切 可能也不算什麽 還是被命運打了槍那麽生活還是要繼續 要學習放過自己你知道 有些能力不會喪失 只是潛伏在深一點的地方如果你願意 你隨時都可以找得到
像我这样一个无比善良的人,为什么要把我在豆瓣电影评价中目前唯一的最差给这部片?
实在是因为他是部烂片并且导演是老杜同志。
对杜琪峰吧,不说多欣赏爱戴,但仍然觉得他的电影的水平一般都维持在中上,故事讲得也很有意思,而且也好看。
但是这么一部所谓的中国人鬼情未了实在让我无从说起。
周渝民演的那个鬼徘徊人间不可离去,只因还有未了之事,一句执拗的喜欢不喜欢,和相互无法体谅的老爸。
彭顺彭发看着是不是觉得好笑呢?
这就是一部低智版的塚爱或者鬼宿舍啊,更糟糕的是,相对于整个电影,这个概念还要稍微高智能一点。
我不爱看李冰冰站在路上歇斯底里地大吼,我一直不喜欢演戏过度用力的演员,表示崩溃,表示愤怒,表示悲伤,只会用肢体语言和高分贝,实在有点经不起推敲。
周渝民我想可以直接忽略了,讲着一口莫名腔调的鬼也太磕碜点了吧。
这和一些瞎搞的烂片不同,人家本来就是奔娱乐去让大伙一乐就完的。
这是一部貌似严肃的制作精良画面优美的烂片,抱着感动大家的念头制作出来的,这一点尤其令人发指。
我看完后一点想法都没有,我看剧中人在那苦苦挣扎我就觉得挺好笑的,于是我苦苦思索,只得出一个结论,不是他们都脑残了就是我自个儿脑残了。
东东和佳佳……真是谢谢您了:(看完以后再看神探,我就有了惊艳的感觉。
我大胆猜想,蝴蝶飞的意义是否在于方便我们对比,最后得出杜琪峰还是拍男人戏的料。
杜导说以后大家伙就别老指责我不关心女性题材了,实在是力不能及爱莫能助啊!
如果你只把它当作爱情来看,当然你可以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看到的是,一个人该怎样为自己疗伤,怎么样走出回忆中的懊悔,怎么样走出自己布下的困局。
没有鬼魂,也没有幻觉。
只不过是自己寻找走出困局的路,成功了,就是一片耀眼的阳光。
如果能做些什么,如果能改变些什么,也许生活会更有些意义。
尤勇扮演的父亲在病房中的一幕让我深深的感动。
昨晚看了《蝴蝶飞》,有些小失望。
电影在宣传时拿影片开头的床戏做噱头,而事实上这段大概2分钟都不到的“激情戏”毫无激情可言。
这不免有些弄虚作假的成分,当然也让那些冲着李冰冰或者仔仔心存幻想的人失望透顶。
电影本身也够让人失望的。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评价其“不知所谓”,我是赞同的。
看完整部电影的确没有抓住什么很明确的东西,可以感受到一些导演想传到的东西,但是很模糊。
而有人把它和《无极》列为同等,我是大大地不赞同的。
《无极》冗长而无趣,还偏偏要挂着大片的名头摆弄特技来上演一个完全不符合逻辑的故事,纯粹是欺骗劳动人民感情。
《蝴蝶飞》至少至少没有烧掉那么多人民币,仅这一点就足够把《无极》比下去。
而我认为从客观上讲,影片的结构和运镜都是不错的,只是稍欠一点充实。
但不管怎么说,拿那么含蓄的所谓“激情戏”宣传就是不对的嘛…有很多人都批评李冰冰说她演的不好,我倒觉得其实她演得挺好的。
导演可以通过后期配乐和灯光让观众感受到那么一些恐怖气氛,但作为演员其实是感受不到的。
而李冰冰在初次遇到仔仔的那几场戏中拿捏得很好,感情很饱满。
另外,影片尾声她坐在小巴上,许绿禾开着摩托车追她的那场戏也很出彩,她的表情、眼神和后期剪接的回忆画面配合得恰到好处。
只不过是一部平平的商业片,犯不着拼命挑刺,我就是不喜欢豆瓣上的那些愤青们。
如果不喜欢,可以不看,本来挂着杜琪峰的名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商业片,喜欢矫情的人就应该知趣地不看。
既然看了,就别嚷嚷着到处挑毛病好似自己真的是个文艺青年一样,让人腻歪。
http://imvicky.blogbus.com/logs/14838918.html
好久没从电影院中途开溜了,原来香港电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原来杜琪峰的脑子早已进了大米粥。
这还是那个拍出孤男寡女的导演么,如果是,他看上这剧本哪了?
这整个片是不是一个“潜规则”的产物啊?
电影院还把片子归成“惊悚”,结果还不如哈里波特惊悚,所谓惊悚,是靠悬念支撑的。
得有谜,再揭谜,才能显出点惊悚味。
本片呢?
男主角持续骚扰女主角,纠缠在“你到底是不是真喜欢我”这个问题上,摆出一副痴情的样子。
可悲的是,他除了以尸体的形式出现一次,大秀伤疤之外,其他时间都与李冰冰互吐心声,相谈甚欢。
还说是东方的人鬼情未了,我拜托它啊,人鬼里 一 女主角看不见男主角 二 女主人公有生命危险而不自知 这就制造出了矛盾,一个鬼如何传递信息就构成了看点。
本片呢?
当然不能再用这个戏码,于是编出一个少年犯,掺合进男主人公的家里去,这有啥意味?
是等着一场前男友和追求者的人鬼大战制造惊悚?
当然我没有看完,或许所有的惊悚集中在最后?
他俩是亲兄妹?
那什么有外星人?
少年犯是男主角的弟弟?
说真的,就算以上三种情况出现,也没啥可悚的。
如果放弃惊悚,探讨本片的爱情描写,就更加令人痛苦。
人对鬼的身世大感同情,这聊斋早玩腻了!
男主角对李冰冰的咬牙切齿的恨莫名其妙就消解了。
描写男主角身世痛苦是为了博取观众同情?
从而为他俩的爱情感动?
这男主角要是冤死的也就罢了,可他自己和他女朋友才是杀害自己的凶手,这样的悲剧哪值得同情?
现在看来,或许这是一部教育意义颇为浓厚的影片。
一 教育广大女生,韶华已逝,请珍惜青春,不信看邵美琪,衰老得多么快。
二 教育恋爱中的男女,还是真诚坦白点好,是有人能扛欺骗,但这样的人太少了。
三 教育正在觅友的人,找对象擦亮眼,脾气秉性都摸摸清,不然很有可能抱憾终生。
最大的教育意义是,以后对港片,杜导的片,还是慎重慎重再慎重吧。
蝴蝶是一种诡异的动物。
幽暗而美丽,翩然如同不甘命运的灵魂。
总是听得王菲唱:早知蝴蝶飞不过沧海,只是不忍心责怪。
飞是一个动作。
舒展而开阔的动作,渐行渐远的动作,释然自由的动作。
这是一部关于灵魂的电影。
关于幽暗而美丽的灵魂如何获得释然和解脱。
蝴蝶是稚嫩而脆弱的,感性而易受伤害,一如人们的灵魂。
单薄的翅膀之所以不能飞翔,往往因为,不能承受之重。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只蝴蝶。
每个人都曾经年少轻狂。
因此我们不能承受,不能承受年少轻狂是所犯的过失,为我们灵魂的蝴蝶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三年只是一个数字。
更多的蝴蝶被囚禁在自我逃避的罅隙里,不得救赎。
爱人的逝去,亲人的落魄,自我的堕落,可能世界上每一片凋零的叶子上都有我们错误的痕迹,我们越是想要努力的去忘记,灵魂上的绳索就会勒得越紧。
追问和求索,都没有答案。
我们无法面对的,只是我们灵魂里真实的自己。
回忆原本并非是利刃,就象遗忘并非就是良药一样。
只是太多的人选择在回忆里刻舟求剑,跌落在过去某一分某一秒的沟壑里。
于是往事变得暗无天日,灵魂一次次的在噩梦里惊醒,遗忘就是逃避的开始。
人们总会说,如果能够让那天的意外不发生,我愿意用全部去交换。
这是人类最天真的自欺。
当历史再一次历历出现的时候,我们和我们的灵魂依旧别无选择。
最爱的爱人永远已经死去。
我们关起自己,再一次的、再一次的、再一次的在往事里看他死掉,那一幕象火焰一样灼烧、蔓延,我们可以假装忘记,而灵魂依旧无所遁形。
人们之所以忘却,是因为他们记得太牢。
一切可以是开始,一切也可以是结局。
如果我们的灵魂能够亲历我们自己,我们将无法在感动与爱里再用刻舟求剑的残忍来欺骗自己,无法在眼泪的咸涩里用恐惧和懦弱来麻醉自己。
那一刻,她说,我喜欢你,我知道我很坏,但我必须喜欢你。
那一刻,他说,对不起,可不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
那一刻,即是开始,也是结局。
蝴蝶翩然而翔,沧海渺渺,只影茫茫。
必须牢牢铭记,才能够真的遗忘。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