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少看台湾的电影2.这个片还有海角七号都展现出了非常细致的情感,能够打动我3.随着亲人的离去,似乎有些童年也就随之远去,我深感小时候的记忆在被模糊着4.不管在哪里,有些情感是相通的,这部片又提醒着我一些东西5.我不是一号,我有点像是二号6.我曾经胆小地畏缩在世界的角落7.或者我现在穿越了异次元,我强大了,却再也回不去8.我不想回去,我们都不想回去,我们都只是怀念那些时光
原文寫於 2008 年。
【慢一點,讓童年的勇氣追上你】昨天才同朋友聊到,隨著年紀增長,勇氣正一點一滴地流失,完全無法回想起來以前的自己,究竟是為什麼可以活的那麼快樂,那麼地勇敢,遇到任何挫折都一笑置之,反正睡一覺起來又是新的一天,想不起來,也找不回那種感覺。
總覺得眼前就是一片灰茫茫的世界,焦慮、貪婪、恐慌等種種負面情緒充斥體內隨著血液四處波動。
今天被拉著看了這部電影,影片播放的前期,我一直捧腹大笑,因為看著二號就好若以前的自己,我也是與奶奶同住的獨生子,小學時的玩伴就是隔壁住家大我三歲的哥哥,跟著他四處東奔西跑,見識到了好多東西,在他們相對成熟的外表下,那些人的一言一語都讓我深信不已。
到了中學,我找到了有如一號般存在的好朋友,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放學後就是到彼此的家裡鬼混,兩個國一生存到了一千元就買了車票到台北市去冒險,當然有過誤會,有過歡笑,也有過淚水,升了高中,跟彼此說再見,生命趨於平靜,在同學眼中變成文靜且沉穩的人;笑聲轉變成了從鼻腔壓抑而出的「哼哼」聲,我再也無法像二號那樣豪放的笑,笑到幾乎岔氣還得掩住鼻子才能止住笑意。
成長,是從我們每一次說「再見」開始的。
每一段再見的過程都令人感到悲傷與不捨,但......分離,不一定悲傷;如果告別讓我們明白了一些事情,那麼眼淚會變成一種幸福。
曾經是那麼的純真,因為那份純真讓我對世界充滿了希望,但在成長的過程中,那種純真會被扼殺,只剩下醜陋不堪的現實。
聖誕老公公是不存在的,這世界不可能有變形金鋼,別傻了,套上腰帶再拿起手機撥555,你永遠也不可能變成假面騎士,那只是商人要騙小孩的把戲罷了。
所以夢想開始消散,雖然也浮出了新的夢想,但那些夢想都是市儈的,我夢想著買一台BMW大七系列,我夢想著交到一個像桂綸鎂一樣有氣質的女朋友,我夢想在左營區買一棟透天;我不再認為自己能夠成為黃金聖鬥士,看到小孩子披著圍巾大喊變身時,除了露出淺淺一笑,我不再跟著他們一起大喊騎士踢!!
因為很可笑,但其實有一部份在對自己苦笑。
(2017 年追記:回頭看看自己當初的夢想,還真的是無言。
)囧男孩不斷地在男孩的夢想與現實中交錯,我們隨著一號二號做夢,但又被一號父親的呆滯表情,二號父母的爭吵與推諉給拉回使人厭惡的現實。
電影到了後段讓我開始感到心疼,電影落幕以後,我不禁露出微笑,因為我回想起好多以前的趣事,當時曾經有個大哥哥在電動間告訴我們幾個小朋友說:你只要一直投,投到 Credit 99 時,就可以選出大蛇(KOF97),我們真的湊到了錢以後,卻發現那個渾球騙了我們。
接著踏出電影院,不禁嘆了一口氣,我已經一腳踏入異次元,再也回不去了。
我或許不是個成熟的大人,但我已經成了小王子眼中那醜陋的大人。
<節錄自小王子>大人們喜歡數字。
當你談到你新交的朋友時,他們從不會想知道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他們絕不會問說:「他的聲音好不好聽?
他最喜歡的遊戲是什麼?
他有沒有收集蝴蝶?
」他們只會問:「他幾歲?
他有幾個兄弟姊妹?
他體重多重?
他父親賺多少錢?
」如果你跟大人們說:「有一次,我看到一棟漂亮的、粉紅色的磚砌房子,窗戶上綴滿了天竺葵,鴿子們都棲息在屋頂上。
」他們絕對無法想像那棟房子到底長什麼樣子。
你得說:「我看到一棟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
」然後,他們就會大叫:「哇!
多美的房子呀!
」我得感謝導演與整個劇組,讓我在這90分鐘裡搭上時光機做了個美夢。
也感謝將這部片推荐給我的朋友。
「只要記得微笑,就不會害怕了。
」當二號的叔叔及祖母為了失蹤的妹妹在大吵大鬧的橋段,讓我感到一股錐心之痛,很想流淚,但為了顧及顏面,只能咬著嘴唇不發出聲。
我的父母親也曾與奶奶在我面前上演過這種戲碼,吵著誰生誰養誰照顧的,當時的我只是微笑著站在一旁觀看,如同二號躲在人群裡所露出的那種調皮微笑。
我不知道二號這麼做的用意所為何處,但我知道為什麼我當時要露出微笑。
因為,除了微笑與遺忘,我們無法做出什麼抵抗。
每每产生特别喜欢或者特别重视的感情时,反而会丧失殆尽表达能力,不知该如何准确描述出来。
对人一样,对事物一样,电影亦是如此。
所以只能简单说明这部片是除了蓝色大门外,和人鱼朵朵一起并列在我心中最好的故事,我简直不晓得有什么理由可以不为它打五颗星。
开始因为片名关系一度不很决定是否要看,没想到最后的震撼竟能够如此强烈,(请注意,我用的是“震撼”)以至于昨晚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入眠时一想到二号奶奶说“你们都是没人要的小孩”时心里仍难过的紧。
一直很想不通凭什么有人可以如此不负责任,生下来小孩又一副完全事不关己的姿态,仿佛事情发生后就和每天要走路要穿衣要吃饭一样稀松平常。
一条鲜活的生命,若当初没打算好没计算清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责任的问题,那么拜托请不要随便就把他们制造出来。
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单独个体,并不因为谁站在父母的立场就有权利任意施加伤害,何况这种伤害会生根发芽,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并壮大,成为孩子心里如影随行的阴霾无法挥去,你们说怎么就能狠得下这心肠。
想说片子里真实场景和童话部分结合得很完美,理所当然就应该衔接在一起的样子,看起来感觉非常舒畅。
一号很有眼光么,喜欢的女同学又可爱又坚强,多么难得。
那种清澈的眼神,是只孩子才有资格拥有的湖泊。
请你一直一直保持微笑。
一号的疯爸爸,二号和妹妹都被抛弃在的奶奶家,还是大人那个不负责任的社会话题。
有什么办法,人们往往在长大后就会忘掉自己曾经也是小孩子,曾经缺乏安全感、总是孤独,需要强大的关爱给予保护,需要不断肯定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父母始终站在身后担当最坚定的支持。
为什么大人总喜欢说谎,总喜欢给孩子带来灾难性打击,事后还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样子让人讨厌。
一号被带走后疯爸爸终于发出声音和二号抱头痛哭。
爱一直都在心里吧,虽然即使神志不清,可这爱也无法挥去无法消失。
你看,在不知不觉中,原来我都已经这样爱你,我忘掉过去,不去想将来,甚至忘掉你,可是这爱却无论如何都忘不去,你说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沿着秘密通道爬回去,在第一百次的时候,我是否可以返回过去。
开开心心地去看此片,越往后情绪越不对、每次1号爸爸在海边出现的镜头,总会让眼睛湿乎乎的,直到1号被抓去,煽到极致!
~ 坏人,这片是一个人推荐的,明明说是励志! 结果把人看哭了~~~我要学2号和他啊麽,地上翻滚~~~这片是每个仍怀有童心的大人对于逝去童年的一场纪念。
是心底一块暖呼呼、湿漉漉的沙滩,将成人世界拒之门外——这块沙滩就叫异次元!
它就是1、2号的那个桥洞!
是1号爸爸靡乱却诗意的海边之家!
是2号沉浸去的那个玻璃钢!
是阿拉巴斯幻想的动画世界。
虽然本片的小演员和一众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好到可以说是不着痕迹的程度。
但导演的每个场景过渡和对具体剧情的设置,有明显的痕迹——是能看出精心选取的——在这点上,符合处女作。
长大了的阮经天,身材是那么好。
黝黑的肌肤,透过手指圈望向的远方,结合Fly Away摇滚气息的音乐一上来,还是让人从低谷走了出来。
很明显,里面的3个小主角,都是家庭不幸的人!
1号没有妈妈,爸爸是个精神病患者;2号被爸妈遗弃,跟着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个爸妈虽在却也常被丢到奶奶家的妹妹。
还有他们2人共同的“梦中情人”林艾莉,是妈妈死掉的。
然后导演很理想化地把他们都描绘成是坚强、勇敢,笑对生活的人。
1号是讲故事和撒谎大王;2号是聪明调皮耍性子大仙;至于林艾利,少年老成,被塑造为许多台湾文艺片里那种清清爽爽、话不多,却吸引人的角色。
她的一个"名言"是:妈妈教我的,只要微笑就不会害怕。
所以当1号终于与林艾莉在10台风扇造成的异次元里看对眼的时候,2号一个劲的笑。。
镜头马上切换为林艾莉写给这2个人的一张带有微笑的贺卡:上面就是那句名言。
电影里有很多精心设置的这样明显是导演富有用心的“交代”:比如把妹妹搞丢这段,特地让2号在第一次去找的时候心不在焉,等发现是他和1号为了报复不守信用的妹妹的爸爸时,会恍悟:怪不得他会有之前的表现。
奶奶也是电影的一个闪光点:错综复杂但终归性情。
看似凶悍却满腹爱心。
对社会时有讥讽。
幸好此片的大多角色都趋向“彪悍”,也不会让1、2过于纯熟的心智显得突兀和扭捏。
表演上,大家绝对都5颗星!
要说比较不自在的,就是1号跟爸爸间的了。
1号过于俊俏的相貌和善良义气懂事在一起,只会减分——虽养眼。
其实他是为2号这个角色服务的。
这是一个故事本来有轻重的属性,但还是可以塑造得更潇洒些。
(特别是被抓走那段,我不太喜欢他对远处角落里的2号微笑挥手——有点伟大,没有1号的使性子来着真实)电影的配乐也是经过精选的。
无论是口琴还是钢琴,很合拍。
还有很多向一些电影致敬的嫌疑:比如图书馆里2人在黏书,2号一连窜的问题很像麦兜在买鱼丸面。
还有卡达天王的动画想象,这种插播有很多艺术电影里迷幻的质素,就像《对他说》里经典的进入女性生殖器的那个长达8分钟的镜头。
总之,这是蛮认真的一本电影。
前面很可爱,中间有点阴沉,结尾还是光明的。
很好看。
很少写影评囧男孩,一部看了感触很多的片子。
两个男孩,一号二号,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或许只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两个男孩有着相似的经历,一样无奈又天真的童年。
一样的调皮,一样的爱幻想,也一样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是如此简单,也没心没肺,看着别人痛苦就会快乐,因为是孩子,我们不能怪他们。
异次元的梦想配合快乐王子的童话故事,很交错的感觉,但是都是梦想,梦想自由,梦想长大,梦想不再平庸,梦想能成为想成为的人。
扭蛋,卡达天王,学长铜像,还有那个因为妈妈去世变得更坚强的可爱女孩,都是符号,童年记忆的符号。
记得小时候也有许多传说,故事在小朋友之间流传,越传越真,很有意思,长大了,现实了,这些传说也渐渐消失,是庆幸我们成熟了还是悲哀我们失去童真了呢?
我想应该后者多点吧。
玩具店老板象征了越来越世故的长大成人,而囧男孩却还是那个囧男孩,梦想着到异次元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
看着对讲机上挂着的卡达天王,愿它陪伴着他直到永远。
只是我的童年渐渐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谁错了?
难道长大是人生必经的溃烂,不知为何,这句话显得很有道理……
[小兵张嘎]之所以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在于其建立起高大全主题的同时,把张嘎子同学塑造得鲜活生动,相比而言,[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同学虽然虎头虎脑,但未免早熟得有点过分。
[囧男孩]中的一号和二号黑黑瘦瘦,自然没法与潘冬子比卖相,跟嘎子倒是一路货,于是不靠脸蛋吃饭的[囧男孩]也就摆出了一部正常儿童电影应该有的嬉皮笑脸,渗出了一部优秀儿童电影应该有的人生况味。
[囧男孩]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完整故事,只是记述了一号和二号两个小骗子的无数童年蠢事。
虽然装火星人骗钱这样的天才创意我们想不出来,女老师的烈焰红唇我们也无福消受,但满嘴“屎尿屁”的连篇蠢话,被臆想中的鬼怪吓得尿了裤子,对着风扇说话以制造颤音,对选择卡达哥哥还是卡达弟弟左右为难,在只有一个芒果的关键时刻大义灭亲,热心给阿嬷捶背赚零花……这种蠢事我们都做过吧,在成人都用成人逻辑来叙述儿童的时候,杨雅喆却用起了如假包换的小学生逻辑,加上潘亲御、李冠毅、梅芳极度生活化的精彩表演,让每处细节都真实到恍若被揭了自己的老底,都可笑到好似看见了愚蠢的曾经。
然而,在屎尿屁的调性之上,[囧男孩]的格局却丝毫不见小。
二号叔叔把女儿抱来给阿嬷抚养时,阿嬷的絮叨中带出了二号自幼被父母遗弃的事实,影片行至一半,我们又看到了一号精神不正常的爸爸和缺失的妈妈。
如此的身世背景在杨雅喆手中,却只是不经意间随意点出,而且未多做渲染。
但看似轻描淡写的身份背景,在导演的叙事框架中,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掌控着一号二号的人生,从顽劣脾性,到妹妹事件,再到“卡达天王”、“异次元”事件,无不是其延伸物。
尤其在玩具店主给出三千块还是卡达天王的选择时,在一号举起石头冲向玩具柜台时,现实的残酷和少年的无力让人实在禁不住潸然泪下。
“卡达天王”?
还是“异次元”?
其实是杨雅喆给一号二号设置的一道关于“童年”还是“成长”的选择题。
一号从最初就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异次元”,舞台上一个鞠躬完成了对童年的告别。
二号则一直在两者间徘徊不定,直到见识了同学的离别、大人的无赖、友情的失落、现实的残酷后,二号才念完了一号没有念完的《快乐王子》,拉上了图书馆的窗帘,完成了如一号之前在舞台上般的谢幕,攀登起传说中通往异次元的滑道。
影片结尾,长大了的二号终于与一号重逢,二号守着通往异次元的入口,对讲机上挂着一号当年送的卡达天王,一号也把关于异次元的梦传给了下一代。
看到一号和二号不管用什么方式,终于带着卡达天王来到了异次元,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为此,不仅想要感谢杨雅喆。
原文刊于《看电影》
如果你曾在『海角七号』里,找到长大遗失的勇气,也许你也会在『冏男孩』里,看见发光的童年自我。
朋友问我『冏男孩』和『海角七号』哪个比较好看?
其实都很好看,两部电影也分别拍出了我们记忆中的台湾;电影中熟悉的氛围,像是许多人从童年到长大的缩影。
不同的是『冏男孩』以孩子单纯的眼光看待对他们而言太过巨大的世界;『海角七号』则以大人的角度面对所谓现实社会的生存之道。
而最微妙的地方在于两者呈现出的内在心境恰巧相反,前者从简单走向复杂,后者从复杂回归单纯,感觉像是一体两面,从不同角度看见真实世界的面貌:『海角七号』给了无可奈何的成人世界一道不可思议的「彩虹」,相信坚持到底,奇迹就会无所不在,彷佛回到童年世界的单纯与专一。
善良心性带着美好希望,让人不再茫然无措,困惑难安。
于是,从海角七号走到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光。
【冏男孩的感伤:回不去的童年世界】相形之下,『冏男孩』看似嬉闹的孩童世界,却潜伏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事实,那是用尽全力微笑也难以抹去的感伤情怀:每个小孩都梦想着赶紧长大,长大以后,就能为自己做主,不必再受大人控制,然而,偏偏大人的世界又不是那么美好,大人很会赖皮,可以有一百种借口,说到却不做到。
大人世界充斥着令小孩讨厌的谎言与背叛,大人们对自己的错误总是视而不见,只会一味地互相责怪,推卸责任,而当小孩指出大人的错误时,反倒模糊焦点,变成了大人眼中的「问题小孩」。
不对等的关系,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有能力的人说了就算,没有所谓的黑白分明,只有白变成黑,黑越来越黑的世界,想来真令人感到哀伤。
懂得是非对错却没有权力的小孩,终究无法一直在地上「耍赖」(虽然耍赖的明明是看起来理智的大人)只能孤单的闭上眼睛,从地上站起来,远离他们无能为力改变的童年世界。
可是,走进大人的世界,真的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
答案未必是肯定,但走进去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你只要进去,就再也出不来的世界。
小孩变成了大人,当童年的想象力逐渐被现实磨平,两个小男孩梦想中的「卡达天王」与「异次元」成为遗落在童年的光影,带不走也忘不了,只能成为回忆。
电影中唯一「不赖皮」的大人是一号男孩的父亲,但他却是常人眼中的精神病患,不言不语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和孩子一样单纯,却无法保护一号男孩不受现实的侵害,最后他也只能和二号男孩抱头痛哭,沉默许久,终于真情流露,心痛,却仍无继于事。
像是许多社会新闻的缩影,社会眼中的坏小孩其实也是受害者,如果大人能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起责任,言而有信,就不会有这么多无辜受害的小孩。
当我看到一号男孩离去前,像大人一样,要父亲记得吃药照顾自己时,不禁感到一阵心酸,那隐藏在极度搞笑与极端愤怒背后的灵魂,竟是如此纯洁美丽。
我在想,当他带着孩子般纯真的心性走向大人之路时,会不会记得那曾经不顾一切热烈活着,单纯喜欢的感受?
【笑着流泪:就这样面对悲伤】我喜欢『冏男孩』中的童话元素,像是与童年爱看童话故事的自己重逢。
虽然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明明是一个感伤至极的寓言:快乐王子看尽都市的不快乐,宁愿舍弃自己拥有的一切造福他人,最后王子一无所有,连帮助他的燕子也死了,还遭受到遗弃的命运。
小时候看完故事,只觉得王子好伟大,那些被他救助的人一定得到很大的温暖,那时候想得不多,却很容易受到感动,得到快乐。
现在会想,王子真的快乐吗?
还是他也被迫接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微笑王子,内心其实在流泪,快乐王子,不过是人们合理化自己行为的借口。
原来,快乐与悲伤竟是如此相似的感觉,就像电影中可爱的小女生林艾莉,面对母亲骤逝的巨变,她仍一如往常带着微笑去面对生活,二号男孩不解,甚至直接戳破她已失去母亲的残酷事实,林艾莉的笑容瞬间冻结,取而代之的是藏在心底的眼泪。
小女孩不知道怎么面对失去母亲的恐惧?
但她永远记得母亲告诉她:『只要微笑,就不会感到害怕。
』有时候面对残酷的世界,我们所能做的好像也只有尽量让自己好过一点,保持一点曾拥有过的温度,让微笑和快乐不再只是飞扬时感觉,它们也可以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姿态。
【回忆之光:人生唯一不变的风景】看了『冏男孩』,我不禁想起最近重温的卡通『小甜甜』,从小到大,一直记得主题曲的最后几句:『每一个孩子都勇敢,每一个孩子都乐观,自立自强有信心,前途光明又灿烂。
』这是我们从小学到大的向上信念,然而,现在仔细看小甜甜的故事,发现它其实并非纯真浪漫的童话,反而比较接近真实的成人寓言,命运多舛的甜甜:从小是孤儿,心爱的初恋情人安东尼坠马而死,后来钟情的陶斯也无法与她厮守,要好的朋友也战死,接二连三的打击,皆诉说着长大必然面对的忧伤,唯一不变的是甜甜始终相信幸福的笑容。
或许,不断「改变」就是世上唯一的「不变」,环境会变,心会变,但回忆不会变,我们在人生中与他人共谱的回忆,将留在那个永远回不去,且不会改变的世界里,继续发光。
所以,长大以后的二号男孩仍在心里保留着关于「异次元」的梦,它不会被实现,只是静静待着,不妨碍任何人。
然后有一天,另一个执着的小男孩,开始来回反复的溜着水上滑梯,宛如他和一号男孩的童年翻版。
于是,他终于明白,异次元的世界其实早已存在,那里不止一号二号两个小男孩,还有无数带着「卡达天王」,相信梦想的小孩,在那里来追逐奔跑,即使不小心跌倒了,他们也会笑一笑,勇敢的再站起来。
冏男孩最终还是要长大,尽管成人世界比童年的想象丑陋许多,尽管忧伤与分离是人生必然的结果,然而,只要安然无恙的活着,总会有许多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在发生,就像最近看到的一句歌词:『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在珍惜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拥有许多无形却实质存在的美好。
希望长大以后的我们,都能带着冏男孩的勇气,朝着海角七号的光亮走去…………
王子不一定当得上国王,公主也可能会嫁给乞丐,并非每个童话故事都有完美的结局。
小美人鱼最后化成五彩缤纷的气泡于天空里消散;燕子在寒冷的冬天死去,和快乐王子裂成两半的心脏一起被扔到垃圾箱,这才是成人的世界。
一个星期休息2天,有数不清的家务要做,纠葛不断的感情故事,永远没完没了的工作安排,眼看父母长辈的行动越来越迟缓,调皮捣蛋的孩子怎样才可以健康成长?
早晨醒来总觉得精力在涣散,而又要去思考职场的下一个方向,人生有那么多事要面对,世事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当然,在孩子眼里,成人的世界就是童话的终点,没有作业没有束缚,自己赚钱自己花,可以满足无数的欲望,可以和喜欢的女孩永远在一起,荆棘丛里会开出美丽的百合花,王子和公主总是白头到老。
那是个多么美好的世界,想去吗?
只需要在水上乐园里最大的水滑道上玩100遍,天空就会湛蓝,把你带到那个叫“异次元”的世界里,从此变成大人,可以随心所欲的生长。
喏,这是骗子一号,这是骗子二号,也可能就是你或我。
我们一起作弄女生,打架说谎骗钱,被老师一次次惩罚。
我们放学后必须在图书馆里黏书,一直要做到放暑假。
我们都喜欢全校最美丽的那个女生,希望和她交朋友。
我们又都很不好意思,看到她就忍不住斗嘴,摆出不屑的样子来,其实心里紧张个要死。
我们在桥下有个隐秘的场所,那里是只有彼此才知道的秘密花园。
我们一起攒钱,准备暑假去水上乐园。
我们从不怀疑对方的友谊,觉得就这样生活,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直到某一天,或者是一号或者是二号,忽然消失在对方的人生里,以后也杳无音信。
留下我一个人需要独自面对成长,真是太孤独了。
于是我想起异次元来,似乎长大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变成大人了就可以摆脱这一切。
所以在暑假的某一天,我带上心爱的书包,坐在水滑梯的最高点向过去挥手,老师再见!
同学再见!
妹妹再见!
阿嬷再见!
我就快变成大人啦!
只要滑100遍嘛!
当然,童话就是童话,只有小朋友才会相信。
最后我还是没有去成异次元。
所以我灰溜溜的回来,依旧坐在满当当的课堂里上课,下课。
人群鼎沸,我的心却像是沉在50米深蓝的海底,空空荡荡又安安静静,寂寥的能听到心跳,和血在血管里流动的声音。
那时候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长大以后的世界有多美。
却没有想到,当我终于变成大人时,我来到这个异次元里,却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只好故作轻松的向童年挥挥手,说:再见!
她们说:慢一点,让童年的勇气追上你。
看了这名儿就知道我是个没有姐姐的,大凡很多没有姐姐的或许会如我这般不切实际的想法。
有个姐姐做什么?
小时候可以撒娇,长大之后可以诉苦?
可事实是,现在我已经不小了,没有撒娇的机会。
现在我长大了,就算真的有姐姐,可满腹的心事却也未必对姐姐说呀。
我没有姐姐,我是长子,下面有个弟弟。
母亲就生我们 两个。
每次遇到不舒心的事情,或者是长年累月的围绕锅台转,洗衣做饭,浆补衣裳,她有时就会自言自语的说,倘若你是个女孩子多好。
我那会很奇怪,不理解母亲的心情。
心想,为什么我是个女孩子就会好呢?
后来我明白了一点,我家和三伯家同住一个屋檐下,三伯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家懂事得早,很替父母操作,打小就能担当很多的家务,所以三伯母好福气,很少自己上灶、下河洗衣。
但我想母亲说我是个女儿家就好,却也不仅仅只是如此。
或许,她还想一个能够和自己说贴心话的女儿,一个长大之后能经常回娘家走亲戚的女儿。
可惜,她没得这个福气,生了两个儿子。
偏这两个儿子都不太懂事,从小就瞎折腾,不爱做事尽想着玩,成天给家里捣乱。
时不时总是会有人上门告状,于是母亲伤心之余莫勉把我狠打一顿给别人看。
我也不伤心,也不记恨她,谁让我是个不懂事的长子。
及我后来慢慢长大了,我真的愈发体会母亲的这种心情,自己也很想得到一个姐姐。
小时我和弟的关系不好,经常打架,往狠里打。
母亲每每看到我们打得头破血流的样子,就长叹一口气,你们两个上辈子是冤家对头呀,这辈子到我这里来还作了对头。
我却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其实弟是从小跟着我长大的,后来我读书之后就对他很生厌,很是不喜欢他跟着我。
那会,他就像我的尾巴,不管我到哪里,后面总是跟着他。
我很讨厌这个尾巴,很生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生气,于是就找他泄气。
小的时候,他打不过我,却也不还手,打了之后还跟我。
母亲看到了就狠狠打我,说没良心,没慈悲。
后来弟慢慢长大,我再打他,他也自然奋力还击。
他比我胆大心狠,有时我也怕着他了。
就这样打着打着,两个人就长大了。
忽然有一天再也不打架了,那之后我们兄弟的感情愈发的融洽。
那会,我就想要一个姐姐。
我想,我是受了三伯家堂姐的刺激。
三伯最小的女儿七妹和我一般大,真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可她福气好,上面有个姐姐一妹,还有个哥哥。
我却没有。
那时的七妹是最幸福的,家里的老幺,哥哥姐姐都宠着,偏生家庭条件也比我家好。
于是,她总有好吃的,好玩的。
女儿家就是不一般,生性温柔体贴,所以堂姐一妹对待她的妹妹七妹绝对不会像我这般拿着拳头对我弟弟。
一妹真是一个好姐姐,打我记事起,每天早上就能看到七妹端端正正的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姐姐给她梳辫子。
吃饭的时候她优先,读书的时候姐姐照顾她。
可我没有,却要照顾比我小的。
所以,有时候我很嫉妒七妹,嫉妒她有个好姐姐。
一妹也是我堂姐,对我其实蛮好。
我现在都还能清晰的记得年少的那些事情。
我七岁启蒙读书,第一天笔墨纸砚都没有,第一个铅笔头是堂姐一妹给我的。
她们姐妹两个出去打猪草也是带着我,甚至有时候睡觉也让我过去。
那会,我就把堂姐当作了亲姐姐。
可女儿家总是要长大的。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堂姐已经到了乡里读小学的五年级,她似乎懂事了很多,变得安静起来,不象过去那般的和我们一起吵吵闹闹的。
那会,我很郁闷,绝得忽然两个人之间就生疏起来了,再也没得以前那般的亲密无间。
再往后,是七妹,奇怪的也是我们同读五年级那年,她也和她姐姐一般变得安静起来,开始像个姑娘家了,不再和我打闹,不再让我进她们的房间,更不准我睡她们的床。
郁闷之后,忧伤紧随。
我想,如果真的是我姐姐,便是不如此的。
长大后,我明白了,那会她们真的逐渐长大了,开始像个姑娘家一样的处事了。
可我老长不大,还是像个孩子一般。
那晚我一个人安静的看《囧男孩》这部电影,两个男孩,国小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经常恶作剧或者欺骗另外的同学,于是被老师冠名“欺骗一号”和“欺骗二号”,女教师用唇膏将自己的嘴唇图得异常的红艳,然后分别吻在一号和二号的脸上以作惩罚,让人啼笑皆非。
老师罚他们两个在校图书馆里粘书。
于是在书中,一号和二号变得快乐起来,他们更加向往那个没有欺骗,没有歧视的异次元世界,就说去水上乐园那个滑水的通道下滑100次就能通向异次元的世界。
还有一个办法,找十台电风扇一起开通,超强的龙卷风也能把他们带到异次元去。
于是,他们决定做这个实验。
恰好,那个一直都在微笑的,一号暗恋的林艾丽因为转学来告别,三个孩子在周围一圈的电风扇里开怀敞笑,在漫天的卷起的棉花絮里畅想异次元世界。
临走的林艾丽送给一号一个信卡,上面写着“妈妈告诉我,只要微笑,什么都不会害怕”。
那一刻,我觉得林艾丽就如同一个姐姐一般。
一号的父亲是个神经病,长长的头发,肮脏邋遢的身体,母亲在遥远的夏威夷,他靠邻居街坊照顾着。
二号跟着奶奶过,父母生下他之后就不管了。
在这两个迥异的家庭里长大的一号和二号自然有着和别的孩子不一般的情感经历和友谊。
二号抽奖抽中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卡拉天王模型,但店主说没货,要么等,要么给钱。
一号做主要了钱,二号很懊恼,两个人的友谊就此中断,一号拿起了石头咂向了中奖的店面,也把自己咂向了少儿所。
二号从此孤单的一个人慢慢的长大。
长大后的二号有一次去水上乐园,遇到了一个拿着卡拉天王的孩子,那个孩子告诉他,只要朝着那个滑水的通道下滑100次就能通向异次元的世界,这一刻,二号仿佛又看到了一号。
难得让人温暖如春的电影,两个不是专业演员的男孩子温开水一般的演着,哪里是演戏呀,分明就是他们自己而已。
那些软软的闽南语,那些温柔的台湾国语,都好像糯米团一样软软的,黏黏的。
我被莫名的感动着,就在那个寒冷的深夜里。
这是2008年度最好的少儿电影,充满了纯真和恶作剧,让人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光,虽然偶尔的阴霾却不能抵挡年少的阳光,无比回味当年的苦涩和纯真呀。
在2009年开初,给了我一个惊喜的电影,虽然节奏缓慢,基调平淡,却在晃晃悠悠之间展露了波光潋滟的年少往事,和《电影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绝妙联系。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看,偶尔闪烁的泪花会让你内心温暖很久很久,会让你不经意就想起了少年的那些朋友和那些事。
我忽然觉得《那些花儿》这首歌和本片是珠联璧合的契合,没有一点的细缝,实在是美好之极的温暖呀。
没有专业演员的演员才能让人返璞归真,两个小年孩童的本色演出让电影回归真实的生活原貌,在那些恶作剧和充满了世俗的歌谣里,你的耳边是否想起了当年那些自导自编的恶心下流的歌谣呢?
真是好电影呀,虽然和我这个话题没什么关联。
可我固执的认为,那是有关联的,那是儿时一些纯真的记忆,里面变成了太多触动鼻翼的感情。
我不是二号,堂姐一妹也不是一号,可我看着看着就莫名的想到了我堂姐一妹,继而又想到了堂妹七妹,想到了弟弟,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如果我有个姐姐会如何如何。
以下不是评论,只是对屏幕上那光影带我穿梭时空拾回的一些零碎的抄录——那三个男孩被数学老师分别冠以的“大胖”、“二胖”、“三胖”之号一路尾随他们度过了小学最后几年,甚至还跟着进了初中。
另一个男孩得的是个苏联名儿——“达德洛夫”。
也即“大个萝卜”。
老师解释道。
“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将来的出路就只一条——去读日本农学院的苞谷系,当‘日脓包’!
”这是恨铁不成钢的殷切,还是恶毒的诅咒加摧残?
来自我的小学的班主任。
后排的男女生上课时你一言我一语抱怨学校小卖部卖的面包硬得完全可以当海牌踢,他们嚅动的唇型很快被数学老师发现,遂宣布要买两张公园的门票供二人去湖心岛谈心。
“不知趣”的家长因“有贵州人在街上拐小孩”的传说而理直气壮地加入了我和同桌星期天到工人文化宫坐电梯上顶楼看高倍望远镜的活动,一路上,大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时政要闻和小道消息,声音洪亮,破坏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约会”。
自然老师惯于边扣文明扣边徐徐步出男厕,我们都很不是滋味地相信他继而用那只手举起办公桌上的茶杯,接着再翻开我们的作业簿,一页页,批改。
本班两个女生的妈妈的工作单位比邻于学校对面那栋红砖大楼第一层,东边的化工店和西头的肉铺。
此点,提供了班主任一把锐利的攻人之矛,她会问:“你是不是在××家妈的店里抓了什么当早点吃坏了脑细胞?
‘六八四十二’都背得出来!
”,“你上辈子是被×××家妈摆在案板上割的吧?!
”我们家没被关进渣滓洞办《挺进报》多么可惜!
我的爹、妈都曾模仿我的笔迹与我在深夜里共同完成那数量众多的家庭作业,并且,于次日安然过关。
小学高年级时收到的贺卡,上面写的祝辞基本批发自汪国真。
“什么蓉儿靖哥哥,拍这种电视的人——黄蛋!
”班主任哪曾想到这句话泄漏了她比任何人都更带劲儿地收看香港武侠剧。
“有的人,用冬天里生冻疮的左脚都比有的人夏天里好端端的右手画得好!
”美术老师这般大落差“抑扬”的夸奖,怎能叫我接受得自在?
本校居然宁可连续组织我们看三遍《三宝闹深圳》,也不似隔壁的我妹子她们学校“少而精”地去同一家影院观看宫崎骏的《天空之城》。
一入小学就成了班里宣传委员负责出黑板报,对班主任居然能识出自己爱好“涂抹”很觉“知遇”。
事实是:那无非一项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子女班级建设的“举措”。
眼见自机场恭迎伊丽莎白二世归来的“礼仪队”成员们个个彩妆浓艳,只能暗自庆幸因病躲过了也让脸蛋沦为猴子某个部位的一劫。
……让粗鄙、漠视、启蒙、滋助归大人,让快活、尴尬、蹒跚、自愈归儿时的我等。
幻想、诨名、疯狂、不屑、捉弄、暗恋、报复、私心、裂隙、悔恨、……狠狠挑动观众的笑神经之余,电影《囧男孩》也惹人惘然。
“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童年。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少女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题记太理想了。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萧红在《永久的憧憬与追求》里,写过这样的句子。
“冰冷和憎恶”总与“温暖和爱”相交织,“无忧无虑”的传说背后,大多数人的少儿时期,都躲不过或这或那的“失意”。
而他们中的很一部分,纵使经历一次次“失意”,却从未真正orz下去,或许很出乎长者的意料,在“呵护”匮乏的年代里,孩子也可以强大得心存ots,起码,全心全意做一个满怀美好憧憬“私奔”到火星寻找乐土的梦。
而我,在顺利成年后,已必要地丧失了多少?
还将丧失哪些?
影片戛然止于“2号”与“1号”两个前“囧男孩”可能的重逢。
胶片上时光流转,看到他终究以把守“火星通道大门”为业,看到另一个他当了家长也不忘向儿子口授如何去往火星,我,很不争气地湿了眼。
媒体太能吹,片子一般般啦,成长么~
我看到了,你看到了嗎。楊雅喆還真是易智言帶出來的。進入異次元就是大人的世界了,喂,你還要去么。那快樂王子動畫肯定和雷光夏MV是同一撥人做的。p.s.男孩不囧,囧的是銅像學長居然算是納豆演的。
异次元和卡达天王引发的童话
年少的友情和梦想总是那样美好
美国
特别特别特别喜欢这部片子~~!
没怎么看得懂~童年的故事~昨天在KTV唱着罗大佑童年~莫名的感慨涌上心头~
童年的欢乐与悲伤有谁知道?
小时候也有那样的小梦想
不知所云
可是到了异次元变成大人就再也回不来了。你还要去吗?
不要骗小孩,做个好爸爸
很可惜 电影没有抓到我 可能我小时候太精彩了吧呵呵
真的很囧 囧的我只觉得很囧 特别喜欢中间穿插的动画童话 快乐王子 还有1号2号的感情
台湾片的剧情总是没有什么起伏,那一点点的高潮总是在结尾轻轻的就带过了
1号对生活和爸爸始终都笑着的脸,让我觉得有点难过
两个身世悲惨的小孩 为了一个卡达天王 哎
缓慢的让人窒息,以后少看台湾这种电影~最有意思的一段,老师涂口红,亲两个小孩那段
一直对台湾电影喜欢不起来,扭捏!
童年题材。梦想题材。最后怎么感觉很悲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