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is strange,看过电影,再看看片名。
爱,怪吗?
不怪吗?
一切的一切可能始于瞬间多巴胺。
但要在一起,不是一朝一夕,有多少人渴望着平平淡淡,一起到老的日子。
本和乔治,一起走过40年的风雨。
我们对他们一起经历过什么不得而知,但那次雨天的相拥、音乐会后的额吻把我的心都融化了。
本,走了,没有过多的交代,但那次两人在地铁站,用长镜头记录的夜色中的告别,似乎已经在暗示着什么。
joey在戏中是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少年的爱的领悟成为影片的另一条线索,把人从悲伤地情绪中能向外拉一些。
一个人在周六的下午,安安静静得在家中品味这样一部平平淡淡的电影,爱是什么,love is strange
佐治同BEN一起多年,他們打算結婚,誰知一結婚佐治任教的學校就借口開除他,二人在收入大減的時候只好賣掉房子,分開住,BEN寄住在親友家裡,本來關係相敬如賓,但住在一起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家都不好意思也都無奈,兩方都不好受!
分隔不同地方的二人兩三天不見就非常想念對方,擔心對方過得好不好…有幾幕他們因為一人太寂寞委屈終於能夠相見後來個深深擁抱,我都覺得好感動!!
生活需要这样安静的电影,一个人看看,感怀一下生活,配乐里那些肖邦的钢琴曲美不胜收。
“白发苍苍的爱情,带着甚于生活的含蓄隽永,连眼神变成无声胜有声的语言!
”我不会告诉你看本片时流了多少泪,但是我会告诉你我是有多么感动——我感动的是,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也要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我感动的是,即使生活再苦涩,也要挽着手去听音乐会;我感动的是,即使出名的几率微乎其微,也要告诉对方,他是最优秀的。
看到本片,我总会不禁想起迈克尔 哈内克的《爱》,同样是面对生命的终点,无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常生活,唯有陪伴、信任和相互支持才是爱情的真谛。
本片的镜头朴素且克制,爱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一个拥抱,几句情话,默契全然写在脸上。
当两人挤在侄孙的小床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爱早已成了习惯。
爱不能打败偏见,甚至遮盖不了现实的残酷,正因为如此,乔治与本的情比金坚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四十年的友谊也敌不过一纸明文规定,充满艳羡的侄子夫妻其实本质上还是存在恐同心理,看似豪爽的警察朋友也只顾自己享乐,倒是意外相遇的陌生人抛来橄榄枝。
人生就是这样喜怒无常。
本终究没能住进温暖的房子,满是遗憾,如同那幅没能完成的画作。
【导演说那是他丈夫画的】从某个层面来说本片更像是《点亮灯光》的延伸。
从青葱热血的爱恋冲动,到历久弥坚的亲情升华。
从琐碎的生活片段了解人生,从只言片语的对谈中体会到爱。
爱又很奇怪,爱到流离失所,爱到老无所依,当生命戛然而止时,爱却还在继续。
进入婚姻以后,要面对的是与所有婚姻一样的各种磨合和意外的难题。
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相爱相处都是最难的课题。
彼此支持彼此相扶的爱情,心底如水一般柔软温暖,感动不已……爱很怪,怪在超越了性别,超越了时间,超越了世俗与偏见,让两个陌生人也可以相伴走完一生。
相伴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爱,我们寻寻觅觅也不一定能找到,却依然有人不放弃。
结尾那逆光中跳耀着的青春正是对那些仍然无法宣誓的遗嘱爱的续写和缅怀!
片子很清淡,就像纪录片似的,只是慢慢叙述一个故事。
可是,却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他们需要得到承认,可是结婚后却不得不被分开。
两位老者,多么不容易,却要那样寄人篱下。
我最记得雨夜后George去找Ben,在他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那是怎样的悲凉与温暖交织!
不得不哭,每次钢琴曲一出现,常常便忍不住泪水。
其实他们需要的也就是那样简单,不过就像每天一起陪伴着彼此生活罢了。
可是却那么那么困难。
影片刻画是很细致的。
有时候我是忍不住笑起来,比如Ben止不住和那个女作家聊天的时候,不经意说到,有人跟我说话我没法工作。。。
阴阳两隔的片段,倒来得非常快,甚至我都没有反应过来。
而悲伤也并不是突然迸发的,恰恰在那一份压抑。
而对于少年的描写,确是耐人寻味的一段。
他与阿飞那么情投意合,却要说明自己不是gay,而且不喜欢gay。
而最后的定格定在他与女孩子一起滑滑板,似乎也意味深长。
我并没有特别懂这最后的镜头。
对了,豆瓣看到一段评论,我极喜欢,附在此:Love is strange,不是因为他们是同性伴侣所以strange,是因为爱上一个人的那刹那,决定与之共度一生的那刹那,相拥的一刹那,亲吻的一刹那,甚至争吵的那刹那。
完完全全不相干的两个人,就这么惺惺相惜,却无法解释的那个“爱” is strange。
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同性,只是同性促使了某些条件的发生,比如在这样的年龄突然被解聘,没有子女一时无家可居。
两位主角身处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中,各自体会不同的寄人篱下之感,即使别人并没刻意排斥,雨夜开门的相拥让我鼻子酸酸的,相伴39年的了解信任和分离,就在那隐忍的哭声和相拥里。
一次美好温馨的约会后,他们俩告别各回各家,转眼已天人相隔,没有任何交待,我们不需要用一场戏剧性的永别来作为电影的高潮,相濡以沫我们已经懂了,人生即如此,
爱很怪腊月二十九的晚上,结束了七个工作日的一周,玩了一天的墨墨也早早睡了,收拾好一切才九点多,终于可以看个电影。
这次看的影片是《爱很怪》,好,我的影片推荐就从这部电影开始。
这部电影我给四颗星,推荐。
它讲述了一对老年恋人最后的爱情时光的故事,适合一对心意相通的恋人安安静静地观看。
导演的表达非常克制,没有刻意地煽情也没有突兀的冲突,你不会流泪也不会大笑,但看完后你会觉得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对相恋39年的同性恋人,本和乔治,如果不是他们决议举行一场婚礼,也许他们的生活会继续平淡温馨下去。
婚礼当天,本和乔治一人弹琴一人唱歌,这是电影中最欢乐的一段。
而婚礼后,乔治失去了工作,失去工作的他们也失去了公寓,他们只好分别借宿到亲友家里。
两个人的相互依赖和互相理解也从这些小事中表现出来。
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受了委屈的乔治不顾大雨去找本,本看到乔治什么都不说便紧紧抱着他,乔治委屈地哭着像个孩子;即使不方便,两人还一起相约听音乐会,看完后会争论歌手的唱法是否浮夸,一起到酒吧喝酒吹嘘年轻时的时光,一起讨论最喜欢本的哪个作品。
本过世后,乔治看着本未完成的画,一直静静地看着,也许他在想本会如何画剩下的部分。
本的侄孙正是叛逆的年龄,他四处挑衅。
本温和地问他是否爱过,鼓励他如果再见到一定要去表达。
影片的结束,本的侄孙和他的女友一起在阳光下骑单车。
我想这就是导演最想表达的,爱很怪,不分年龄性别。
爱如此美好,怎会奇怪。
人生的意义有很多种,爱一定是其中一个。
我还是更喜欢香港的译名《流离所爱》,片名取自于“流离失所”这个词,片中两个中老年男人因为一次事件失去了原有的住所要寻找新的公寓,暂时的“流离失所”。
得承认,看完片子,感觉还是很温暖的,一对交往了39年的男同性恋伴侣,相依为命,对话和相处中充满了信任、温馨、依赖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我觉得判断一段感情的标准之一就是时间,片中的Ben和George在一起39年而温情不减,《断背山》里的Ennis和Jack顶着巨大的压力秘密在一起了20年,爱情最好的承诺,就是长久的陪伴。
之所以给7分,而不是8分,是因为电影对故事情节交代的取舍上有些缺憾,比如Ben突然就死了,是因为心脏有问题?
后来有没有就医?
都不清楚。
Ben和侄媳妇的最后一次吃饭是不欢而散,那他是带着这种遗憾死去的嘛?
Ben对侄孙的影响的描写也有些暧昧不清。
《流离所爱》完全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好。
LOVE IS STRANGE, 这是个很怪的名字,配着这部电影,却真让人叫绝。
比起片中人和人之间的各种爱,两位老爷爷的忘年同性恋真的算是最不奇怪的爱了。
在影片开头,幸福指数爆棚的婚礼聚会让人有种天下大同的幻觉,哇,有亲戚有朋友欢聚一堂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他们怀着最纯洁的爱说着最真挚的祝福,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没有人不沉浸在天堂一样的温情里。
直到,回到残酷的现实,婚礼结束,George被教会解雇,房贷无法偿还,两位刚刚新婚燕尔的爱侣不得不卖房借宿、分居两地。
一个住在侄子家,一个住在好友家,和亲友们住在一起朝夕相处,才发现“想说爱你不容易”。
这样的爱很怪,是George和Ben意想不到的充满距离感的爱。
相处的时间越长,越发现亲友的爱变淡变少变的无情,他们却不懂得自己错在哪里。
错在哪里?
错在他们身陷现实的纽约而幻想着柏拉图式的爱,当你失去了爱的物质基础,你也就失去了获取爱的保障。
亲友之爱,除了父母对子女,都需要建立在相对平等的喜爱和敬爱之上,如果你在生活上成为了亲友的负担——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负担,都将失去这种平等的爱,而沦落为被施舍的对象。
中国人或许比美国人更含情脉脉一些,独立惯了的美国人即使有再高的道德理念,也难以接受这种外在的负担。
有句很美的概念叫做“让我们优雅地老去”。
听上去是很简单的一种愿景,实际上要求你从年轻的时候就必须未雨绸缪:首先,优雅的最基本前提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其次,优雅不是现学现卖的一节课程,优雅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最后,优雅需要强大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安全保障,才能让人做到由内而外的从容。
George和Ben连家都没了,狼狈不堪身心具疲,想要优雅地相守到老也只能变成一种奢望。
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这是一部让我看完当天平静,事后想来会流泪的电影。
本叔叔问乔伊“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少年第一反应回答说“我不是gay”,我猜,这是导演的题眼吧。
受委屈时会不顾大雨去找分居的另一半,乔治问本“你有没有因为这件事怪我?
”,本说“从来没有”,那个时候他们因为乔治的失业,生活已经走向窘迫。
乔治平静的在喧闹的派对中告诉帅气的年轻人“我和相爱39年的爱人最近在找租金便宜的住所”。
两位叔叔意外的得到帮助,开心的去酒吧喝酒,一个人老谋深算的骗酒,另一个开心的捧场,说起年轻时候的丑事两个人大笑而过,言辞中云淡风轻的道出两个人的感情也有过问题,最后两人在地铁口依依不舍的道别。
下一个镜头,我以为会是两个人搬到新家,生活又回到过去的温馨,而故事的转折特别好,叔叔的生活越来越明朗,而我的心情从云端落到地上,这就是无常,这才是现实,两人相爱几十年,逃不掉有一个人要先道别的时候,但好在,留有长久的回忆和他的未完创作,活着的人有真实的精神支撑。
最终,16岁的乔伊懂得什么是爱,导演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我喜欢本叔叔的遗作,叔叔眼中的纯白少年和楼顶的无限风光,都是老人对生活保留的美好。
谢谢两位老戏骨精准的演绎,对生活、对他人不留一丝埋怨,让我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爱克制而深厚,这份感情有眼前的苟且也有他们喜欢的远方,即使,一个人喜欢浪漫的渲染,一个喜欢原本的情绪,两个人求同存异,就这样平静幸福的一起走过。
人生能有几个40年?
爱如世间小事,不过如此。
是有点怪。
虽然久经各种影片和各种宣传口径的考验,但看着两位大胡子老男人结婚还是需要调整一下下心态,才能认真地、平静地把这部其实很平淡、很温情、很缓慢、还有点忧伤的片子看下来。
相爱了40年才结婚,这绝对是真爱,当然还因为社会压力。
时至今日,看来除了一些宗教,同性恋基本都可以被看作是正常社会现象了。
当然,不管是什么恋,都摆脱不了经济基础的影响。
老年同志电影,一开始的皆大欢喜就暗示了悲伤的结局,相伴40年终于结婚后逐渐在不利环境在下生活,解雇、分居、寄人篱下、被家人和朋友误解等等,最后生死两隔,但就是在这么一个几乎倒高潮的影片下,逐渐剥离出的情感却是越发真挚,so,爱很奇怪。
如歌的行板,如诗的咏叹调,如画的纽约风情。伴随着略响的古典音乐,两位老同志的晚年这么磕磕绊绊地走来,教会了我们人生和态度。小有逼格,前半程较枯燥。
"Follow the rhythm. You can't just create your own rhythm to Chopin."
「Life has its obstacles, but I've learned early on that they will always be lessened if faced with honesty. I believe the world is a better place if people aren't lying.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injustice,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即便有着惊艳的留白,仍然在配乐、情绪上意图做得太满,抵消了个干净
难的不是精神的契合,是生活,是血缘关系的磕碰。空镜头很美好,像一首小诗。
强迫症巨无聊还是看完了
描写细腻,但是剧情平淡无奇。说实话,个人觉得没有评分那么好看。
看都没看完就删了
7分。b站
这是一部描绘了没有性爱场景却甜蜜中带着太多心酸的老年基情故事。文化程度,社会包容度,“政治正确度”全球几乎一流的领土,也会存在着至多的各种歧视。在同性恋领域里,这种歧视还得持续N久。但是,导演能做的就是通过接近写实的生活场景让更多观众了解熟悉这样一小群社会人,他们的艰辛和不易。。
我感受不到你们说的岁月静好,看完一点也不感动。
平淡就是真 ps外国友人真的太有礼貌~
成人的生活充满了艰难和无奈,且行且珍惜。
这种反而被西方电影运用的游刃有余的留白实在是很强大,观影过程几次忍不住想哭。能够把生活中的琐事,小到每一个小动作都真实的电影都是伟大的。主人公从一对老同志到小男孩的转换非常顺畅。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凄惶的。通过这两个人也写出了一个家庭和一群年轻人。
爱很怪,不因岁月而苍老;爱不散,以各种形态存在
【3.2】高效的压缩省略和稳定的情感表达。
Love Is Strange,贴上同性对这片太局限了。
Make Way for Tomorrow's Gay Version
7/10. 生活流,跟着生活流,躲不过的细碎纷扰,也有执手相视的静谧时刻来慰藉。“爱不会因不公而快乐,但会对真相感到欣喜。” 从细处折射生活和爱情,但是失衡略过,爱情的方面似要静静渗透却着墨过浅,让人对片名的选择略觉不解。转场的节奏和细节的把握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但这么拍下去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