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洁瑶
主演:陈德清,林詹珍妹,洪金辉,林亭莉,林孟君,黄瀞怡,张祖钧,李瑄,辛甘,黄信赫,法爱,黄智靖,嵬浪·斗力,陈宇,黄镫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泰雅语,台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故事讲述三代同堂的泰雅家庭,哈勇阿公是家族的精神支柱,代表着部落传承的阿公过世后,家族成员各项价值的冲突不断,一场选战,更让家族感情一夕冻结,如同高山上冬季的那一场雪。详细 >
风土人情,真挚实感。
基督教入侵深山了。金钱选举没意思。
从原住民的视野看台湾金权选举,背后是传统社会规范和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织,又温馨又讽刺,剧情紧凑流畅,风景如诗如画。
永远在杀猪,下辈子投个好胎。
祖父离世、父亲竞选、外来女婿,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更是一个纵使伤痕累累仍心心相连的家庭。传统原住民受现代文明所冲击,真挚的信仰也败在了利益之下。结局的少年终于拿起了刀,而大雪之夜全家围坐火炉前,一切波折起伏都化为了无声的感动。
只有Ali把头靠在Andy肩膀上时才稍稍喘口气。
一星半。
传统与现代的纠缠与间隙从语言上就彰显出来了:熟悉日语和泰雅语的祖辈、精通泰雅语闽南语和普通话的父辈,以及掌握了英语的子辈;同时在电影最后,当宗教、历史与地域的文化节日相互碰撞,彼时发酵于原住民社群的多元意义得以展露更宏大的面貌。但是导演却并不旨在于此,更多的目光被「保守」地放置在了本土上,当无法被理解的杀猪典仪借由一个突然的闯入者之眼得到注释之后,选举与家庭的同一性被重新强调,横亘在乡村上空的先祖之魂也在不知觉间介入到一种现代性的想象中,与《核磁共振》互为参照。
人生何处不是落起落落。7
7。也是少数民族的当代生活,更多的是民族融合和保留传统的议题。现代哈勇已经忘记自己的节日了。
竞选和基督耶稣一样,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迫害。
在今天再来表现现代文明对原住民文化的同化与侵入实在有些老生常谈,编导选择了一个比较婉转的角度,用台湾电影最擅长的散文语汇表现一个原住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平视生活的方式来表现文化同化的老主题是全片最大的优点。西方女婿、现代民选、基督教文明都在与这个家庭发生着不大不小的冲突,女婿带出原住民的婚姻观保守,但性观念却相对自由;选举则是将贿选违法与乡土民情做冲突;代表传统精神的阿公与信奉基督教的阿嬷,每次重大节点都以杀猪作为仪式的传承,而随着文化不断融合,大哥下山、女儿生产、侄女当兵,杀猪仪式最后成为对去世的阿公唯一的传承,内里还是对传统文化逝去的惋惜。不过整部电影的拍摄还是电视剧感,倒不如索性真换成金发碧眼的西方女婿,以及直面杀猪整个血腥的过程,这份刻意的婉转还是令影片失色不少。
台湾电影在讲人文传统这一块儿是真的有一套。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台湾电影真的很喜欢丧葬仪式这一部分,然后每次搞得我都很感同身受,很难过。会想起当年去花莲的时候在路上看到的竞选广告,看完电影会觉得这样的竞选制度简直是灾难般癫狂。这样子的文化与传承,都不知道有没有意义,但是他们一家的确是很团结啦。
泰雅族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通过地方政治选举和讲英语的女婿表现出来。好像第一次在台湾电影里看到下雪,想到“玉山白雪飘零”的歌词,台湾也是会下雪的,只不过那属于高山上的原住民。
还是很有意义,有很多细腻之处
拍得真好,借真切的原住民生态引入诸多视角的思考。家庭的冲突、民主的黑箱、繁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维系与消亡。叙事前半程温馨平实,后半程急促而揪心,却一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演员群戏都好到位,台湾高山风光好美。意外发现台湾原住民讲普通话的腔调和海南黎族好像,但什么时候我们的少数民族群体也能出这样的好作品。
挺老实的,该怎么拍就怎么拍,该怎么演就怎么演,剧情上没有耍弄心机,演员没有不合时宜,一切恰如其分。
3.5分,原住民电影。一开始的切入,质感还挺原生态的。不过随着剧情的推进,还是挺戏剧性的。
看不懂就是,但却莫名其妙的压抑
尽管剧情老套,但台湾宜兰泰雅族原住民的这一家还是看的挺带入的,想起何伟的《寻路中国》。有的剧情看的人忍俊不禁,比汉人开放,但吃生猪肉,吃生猪肝的镜头又看的我心惊肉跳。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风土人情,真挚实感。
基督教入侵深山了。金钱选举没意思。
从原住民的视野看台湾金权选举,背后是传统社会规范和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织,又温馨又讽刺,剧情紧凑流畅,风景如诗如画。
永远在杀猪,下辈子投个好胎。
祖父离世、父亲竞选、外来女婿,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更是一个纵使伤痕累累仍心心相连的家庭。传统原住民受现代文明所冲击,真挚的信仰也败在了利益之下。结局的少年终于拿起了刀,而大雪之夜全家围坐火炉前,一切波折起伏都化为了无声的感动。
只有Ali把头靠在Andy肩膀上时才稍稍喘口气。
一星半。
传统与现代的纠缠与间隙从语言上就彰显出来了:熟悉日语和泰雅语的祖辈、精通泰雅语闽南语和普通话的父辈,以及掌握了英语的子辈;同时在电影最后,当宗教、历史与地域的文化节日相互碰撞,彼时发酵于原住民社群的多元意义得以展露更宏大的面貌。但是导演却并不旨在于此,更多的目光被「保守」地放置在了本土上,当无法被理解的杀猪典仪借由一个突然的闯入者之眼得到注释之后,选举与家庭的同一性被重新强调,横亘在乡村上空的先祖之魂也在不知觉间介入到一种现代性的想象中,与《核磁共振》互为参照。
人生何处不是落起落落。7
7。也是少数民族的当代生活,更多的是民族融合和保留传统的议题。现代哈勇已经忘记自己的节日了。
竞选和基督耶稣一样,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迫害。
在今天再来表现现代文明对原住民文化的同化与侵入实在有些老生常谈,编导选择了一个比较婉转的角度,用台湾电影最擅长的散文语汇表现一个原住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平视生活的方式来表现文化同化的老主题是全片最大的优点。西方女婿、现代民选、基督教文明都在与这个家庭发生着不大不小的冲突,女婿带出原住民的婚姻观保守,但性观念却相对自由;选举则是将贿选违法与乡土民情做冲突;代表传统精神的阿公与信奉基督教的阿嬷,每次重大节点都以杀猪作为仪式的传承,而随着文化不断融合,大哥下山、女儿生产、侄女当兵,杀猪仪式最后成为对去世的阿公唯一的传承,内里还是对传统文化逝去的惋惜。不过整部电影的拍摄还是电视剧感,倒不如索性真换成金发碧眼的西方女婿,以及直面杀猪整个血腥的过程,这份刻意的婉转还是令影片失色不少。
台湾电影在讲人文传统这一块儿是真的有一套。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台湾电影真的很喜欢丧葬仪式这一部分,然后每次搞得我都很感同身受,很难过。会想起当年去花莲的时候在路上看到的竞选广告,看完电影会觉得这样的竞选制度简直是灾难般癫狂。这样子的文化与传承,都不知道有没有意义,但是他们一家的确是很团结啦。
泰雅族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通过地方政治选举和讲英语的女婿表现出来。好像第一次在台湾电影里看到下雪,想到“玉山白雪飘零”的歌词,台湾也是会下雪的,只不过那属于高山上的原住民。
还是很有意义,有很多细腻之处
拍得真好,借真切的原住民生态引入诸多视角的思考。家庭的冲突、民主的黑箱、繁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维系与消亡。叙事前半程温馨平实,后半程急促而揪心,却一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演员群戏都好到位,台湾高山风光好美。意外发现台湾原住民讲普通话的腔调和海南黎族好像,但什么时候我们的少数民族群体也能出这样的好作品。
挺老实的,该怎么拍就怎么拍,该怎么演就怎么演,剧情上没有耍弄心机,演员没有不合时宜,一切恰如其分。
3.5分,原住民电影。一开始的切入,质感还挺原生态的。不过随着剧情的推进,还是挺戏剧性的。
看不懂就是,但却莫名其妙的压抑
尽管剧情老套,但台湾宜兰泰雅族原住民的这一家还是看的挺带入的,想起何伟的《寻路中国》。有的剧情看的人忍俊不禁,比汉人开放,但吃生猪肉,吃生猪肝的镜头又看的我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