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媽媽」這部劇是講的越南背景,一對從美國回來的同性戀人💑。
其實故事真的很簡單,就是在愛情與親情,社會與個人的選擇!
我很喜歡奶奶的設定,得了老年癡呆的奶奶誤以為朋友是大孫子,在客人面前出櫃,替「孫子」撐腰,忘掉了很多世俗眼光,過的簡簡單單,「你把你的愛人介紹給你的親人,這怎麼都不是錯!
」媽媽的角色其實很不容易,守寡多年,替丈夫收拾一堆爛攤子,一直希望兒子回到越南成家立業結婚生孩子,但是最後知道兒子的事情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站在兒子這一邊,所以回家的車上在哭泣,但是結尾她要學會開車的鏡頭,是真的很打動人,母愛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
裡面有一個片段是兒子蜷縮在目前前面,看著媽媽的鏡頭——不管你多大,在媽媽面前永遠是孩子!
其實我沒有講兩個人的故事,因為我覺得大同小異,但是我很喜歡裡面有一句話「你為什麼陪我回來,你知道會面對什麼啊!
」「我怎麼忍心你一個人面對這些東西」愛情應該相互支持,相互靠近,而且好的家庭真的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溫柔而有力量!
雖然一點點淡淡的憂傷,但是結局還是很好的!
值得一看
原来向家人出柜可以处理的这么清新,这么自然。
我太喜欢那个护工小男孩了,温暖可爱亮晶晶的眼睛,趴在石桌上向爱人的奶奶介绍着与爱人的第一次初遇,带着点委屈,还有数不清的雀跃。
和恋人争吵,说我不该陪你过来,说是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没有被强迫,我陪你过来,是不想你一个人面对。
怎么会有那么温暖可爱的人啊,请问存在这样的直男吗?
哪里可以领?
每天定了闹钟从恋人怀里重新睡回自己的床,怕被人发现;只敢在独立的浴室里接吻;被无数次的当面询问,什么时候结婚;在衣橱里发现妈妈重病的诊断单……有人说这是抓马,我却觉得挺正常的,躲避害怕担忧,生活突然降下的极其操蛋的折磨,成年人每天不都在对着这些顽强抵抗吗?
生活有的时候更加抓马,但是依然有些什么可以抵御这种无穷无尽的消耗吧——分离了很久激动地冲出来抱住你的母亲,把你青年时期的照片随身携带的奶奶,拿小鹿般澄澈的眼睛深情地凝望你的爱人,大雨时被冲刷的植物与从窗户里透进来的泥土的气息,厨房里炒饭“滋啦”的油声,书包里放着的一本小说……这些镜头存在在这个电影中,除了服务于剧情,形成风格,可能本身就是种宽慰。
这部电影我私人非常非常喜欢,它有很多缺点,可能别人看来平平无奇,但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
太细腻太自然了,也太贴近我的生活了——从机场到家那段很漫长的车程,看着风景从巨大的广告牌,面包车,混乱的十字路口变成了绿色的田野,陈旧的三轮车,车子开进大院子里,一大家子的亲戚热情欢迎,表妹长大了不少。
我一直觉得自己相比于城里人有一种乡土的愚钝,虽然出生地算是城市,但我身边的大人都是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很多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谈起什么过去的农家器物或者习惯,我的同学们大多一脸迷惑,只有我轻轻点头说知道。
我曾经长时间的为这种愚钝自卑,不懂怎么吃西餐,分不清各类甜点,没去过迪士尼……但是慢慢的我能够感受到这种乡土气赋予我的另一些东西,我对于平常人的生活有着更深刻的感知。
就好像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亲戚的纷争,明白了表弟的嫉妒,明白小姑子对嫂子掌家的不满。
这些家长里短的纷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苦闷,我仿佛一开始就置身于其中。
暑假去到贵阳旅游,随意走在街边,潮湿的空气,穿着汗衫的小商贩,摆在街头巷尾售卖我不常见到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的水果摊,本地人讲着难懂的方言,我交谈了好久买了根冰棍。
这些我以为忘记的东西在看着这个电影的时候纷纷回到了我的眼前。
没错,这部电影的风景与人物都与我经历的太过相似,就好像我生命体验的某部分被变成了电影语言,写上了荧幕。
我太喜欢这种体验了,新奇而美好。
感谢这部电影。
越南电影与东方情境的表达最近连着看了两部越南的电影:《双郎》及《再见,妈妈》。
《双郎》男主角之一是越南传统戏曲里的小生角色,长得眉如墨画,唇若涂朱,颇得几分柳湘莲的神韵。
电影描摹了戏曲小生一段尚未开启便黯然谢幕的爱情。
两位男主角在停电的夜晚萍水相逢,竟如从小一起长大的密友一般,情不自禁对彼此敞开了心扉。
“小时候每当停电之际,月亮就会格外明亮……”当你对一个人心存爱意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地回溯生命中某个难以忘怀的时刻,整个世界就像湖水般温柔荡漾开来。
男人之间欲言又止的爱与戏曲点到为止的默契在片中形成某种别有意味的互文。
东方戏曲根植于朴素的乡土伦理与爱憎分明的道德观,舞台上的小生扮演的自然是符合大多数人认知的传统丈夫角色。
当台下的观众沉浸在台上男女主人公生死悲欢之际,却浑然不知扮演异性恋角色的男主已与内心暗许的同性爱人天人相隔。
这是一种暗示,亦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深刻到骨子里的悲哀。
越南电影《双郎》海报《双郎》情感的隐晦宛转与数年前由崔健执导的《蓝色骨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规避shen cha,《蓝色骨头》用一段男子芭蕾的独舞来倾诉一段特殊年代的同性之恋。
然而这样的压抑,这样的爱不可得,这样的千回百转,却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憾人心魄的舞蹈一幕。
《蓝色骨头》中的男子芭蕾舞与《双郎》的压抑相比,《再见,妈妈》的情感表达就显得明朗多了。
两位男主角的气质是海洋般的清新中融合了一点绿色麦田的淳朴与宁静,其中一位男主阿文是护士出身,这个身份设置很有意思,在我们的文化里,“护士”属于传统女性职业的领域,也因之,“护士”这个词也就与我们想象中的女性特质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中选择护士职业的男性不但鲜少得到认同与理解,有时甚至可能招来歧视的目光。
——从此角度来说,选择做护士,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不仅需要对这个职业的认同,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阿文所表现的性格特质亦与他的职业身份相符。
在经历了乡里亲友的逼婚之后,两人都为此有些受伤。
怀着内疚心情的阿棕试图安慰阿文,自责不该带爱人回来。
阿文的回应则是:(我是自愿和你一起回来的),因为我不想让你一个人经历这一切(人们对单身状态的不认同不理解以及逼婚)。
阿文被奶奶错认为孙儿诺(阿棕),奶奶睡觉要抱着他。
阿文虽有些不适应,但为了安慰老人,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被一个陌生老人抱着睡觉其实是不舒服的,但阿文并未因之回避。
罹患阿尔海兹默症的奶奶彷佛回到了童年的状态,喜怒哀乐的表达率真烂漫。
奶奶对阿文的心疼不仅仅是主观情感上的喜欢,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到了这个男孩子的体贴与温柔。
请看阿文回忆与诺(阿棕)交往的一段。
其中提及他对阿棕的认识:他(阿棕)总是一个人,偶尔生病了,也不告诉别人。
简短的话语里包含了他对阿棕细致的观察、理解与心疼。
阿文也非常细心。
妈妈送他们去飞机场,阿文特意坐在副驾位置,他要留给阿棕和母亲单独相处的空间与时间。
当然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是他在奶奶面前情不自禁地坦白心迹。
细致、温柔、善解人意以及勇敢,是阿文令人感到甜蜜与暖心的缘由。
《再见,妈妈》海报可能因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东方血缘伦理的观察与思考,这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是温和而又克制的。
两位男主唯一一段亲密的镜头是发生在卫生间。
阿文也不由感叹:这里是我们唯一可以享受自由的地方。
但这部电影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之处大概也在这里。
同样的东方伦理,同样的血缘文化,这里有我们熟悉的乡土气息,有我们感同身受的成长记忆。
隐忍又温柔的情感倚靠也是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勇气之源吧。
尽管有种种的不足,可还是愿意私心奉上五星。
很显然的,只有在亚洲国家才能拍得出这样的题材,整体的故事确实如其他人所说,有《喜宴》中向家中人隐瞒同性恋身份最后向家人出柜的走向,也有如《别告诉她》中在外国回到家乡并最后不舍地分离的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胜在是真正的以越南这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出发,展现越南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的现状。
观感十分的好,非常地舒适。
尤其在前半段,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是单纯地带领我们在越南乡村度假。
后半段所制造的矛盾就太过于刻意、突兀了,导演似乎想不到用其他方法来推动故事的走向了。
但结尾又处理得十分细腻,在机场与母亲分离,分离时大家都忍住内心的不舍,等到分开后才爆发,非常的东方化。
最后的最后又以妈妈学习开车寓意着妈妈走向新生,走向脱离大家庭的独立。
另,男主真的某些时刻长得好像陈晓,奶奶非常可爱,妈妈很东方美。
好爱男二啊,如此的细腻、贴心,上天啊,赐我一个像他这样的男生吧!
感动的眼泪哗哗掉下来!
好爱剧里的妈妈和奶奶啊,他们都超级温柔、可爱!
再见,妈妈 (2019)8.12019 / 越南 / 剧情 爱情 同性 / 郑霆黎明 / 岭清 武田家辉这种好电影真的让我无从说起,因为太好了,从无下笔。
我超级爱这种平静又温暖的影片,很贴近现实生活!
首先,两个男主之间的爱情传递,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伊恩不经意给阿棕夹菜的动作;出去玩,阿棕半路被堂弟拦下喝酒唱K,伊恩一直坐在院子里直到阿棕回来;两个人每晚一起睡在地铺上,为了不被家人发现,阿棕定了闹钟,提醒自己天亮前爬上床;阿棕带伊恩骑自行车看自己小时候走过的地方;一起去体验晚上夜市;一起做饭给家人吃;一起在洗漱间里洗澡宣泄;一起帮助家里工作;伊恩被打,阿棕温柔的帮他上药,又去打堂弟,帮伊恩出气等等之类的小故事。
再者就是奶奶。
她有老年痴呆,错把伊恩认作自己的亲孙子。
奶奶对伊恩好温柔,好爱护,最感动的一幕就是海报上的画面,奶奶睡在两个孙子中间,阿棕亲了一下伊恩的额头,然后互相看着对方,好温暖,我又要哭了😭伊恩把他和阿棕的事情都倾诉给了奶奶,奶奶说的一句话,我瞬间就要哭了,她说: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最后是妈妈。
阿棕在洗漱间门外对话伊恩,结果是妈妈在里头,自己出了柜,妈妈也好温柔,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默默支持他们两个。
因为家里的财产分,阿棕的姑姑、叔叔与妈妈闹翻了,还嘲笑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妈妈也毫不在乎。
结尾的时候,妈妈把两个儿子送到机场,回来的路上哭了,又说自己想学开车,但最后学会了,妈妈也开心的笑了。
我个人理解是,等两个儿子再回来时,再也不用麻烦别人,可以亲自开着车去接儿子们了!
我好羡慕能有一个互相深爱的男朋友,可以带着我去他的家乡,体验他小时候的生活,多么美好!
❤️
今天看完《再见,妈妈》这部越南电影,可以说继《断背山》后又一部要我每年一刷的电影了。
快两个小时后的我,还走不出。
我也幻想能够带我爱的人,回到我家小破镇,让他去我生活十八年的每个角落,我的爸妈把他当作另一个儿子,我和他分享我的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我也想和他回到他的家乡,可能在相距千里的北方,也可能在班车可以抵达的距离内,他会勇敢地向他爸妈介绍我,介绍这个会陪他走完下半程的我,我们会在某个乡村里,可能骑着一辆摩托车去镇上赶集,我会吐槽他的家乡菜,我会感受他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会在某个夏夜的夜晚,跟着蚊虫的叮咬和当当响地电风扇,躺在地板上的凉席上,用我的粗大腿压在他的身体上,然后就这么睡一整晚……我会用我全部的勇气向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介绍他,虽然不奢求能够得到他们的祝福,甚至可能要背负一辈子的罪恶感,但是如果他是我决定的一辈子,我愿意这么做。
我希望他也能有足够的勇气,我希望我能够和他一起爱着我未来的叔叔阿姨。
如果他奶奶还健在,我会将我对已在天堂的奶奶的歉意和爱,好好爱着另外一个陌生的老人。
这部电影,太真实了。
我想好好等着,等带我回家的那个他。
2020.8.15
难得是一部结局好的电影,为了父亲的移墓,定居美国长达九年的阿棕,睽违许久回到家乡。
他带了伊恩一起回来,但全家族并不知道伊恩正是阿棕的男友,而此趟阿棕也正打算与母亲出柜。
长久以来,母亲一直希望阿棕能够早点成家,让她可以抱孙子,就跟所有平凡的家庭一样。
阿棕一直找不到最适当的时机开口,就在此时,他意外得知母亲罹患重病的消息……
一对彼此相爱的母女,却因为思想上的隔阂,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生争执,彼此折磨。
在痛苦和绝望中,女儿以死作为刺向母亲的一把匕首,企图以此给母亲留下永远的遗憾,最终酿成一出悲剧。
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不断地上演着,这样的人间悲剧循环往复着,这仿佛是人类难以解脱的宿命,感伤、无奈而又悲凉……[1
一。
伊恩真的超级爱阿棕。
好多的表情细节都流露出伊恩满满的爱意啊,还有有意无意的污段子,也是带着满满的挑逗爱意。
被阿棕强吻后,伊恩幸福地翻白眼这个表情真的太让我感觉伊恩就是深深的喜欢着阿棕。
这种惊讶又内心无比窃喜兴奋的表情。
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嫌弃,但是掩盖不住的是无比的欣喜。
阿棕醉酒后,伊恩置气的小表情担心阿棕不能入睡的伊恩,在屋外和奶奶等了阿棕好久,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还悄悄的和奶奶吐露了和阿棕的过往。
但是醉酒回来的阿棕不仅态度暴躁,而且听到伊恩把一切都告知奶奶后,也没有在意,而是戏谑的调侃。
这要是我,我估计得气炸了。
但是伊恩很隐忍啊,虽然内心气愤,但是被他对阿棕的爱压住了。
只是自己生闷气,没有和阿棕吵起来。
这里的阿棕真的是大猪蹄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点都不顾及伊恩的感受。
伊恩后面这一段的表情演绎的太棒了,后面那种气愤化成委屈的表情,再到后来忍不住要落泪。
这目光,我滴天
伊恩仰头痴笑伊恩这个憨憨一样的痴笑,真的是表现出一种难以按捺住的幸福感。
他真的超级爱阿棕啊。
迷离灯光下的眼神交错,镜头大部分都在刻画伊恩满满的柔情的爱意浓浓的目光,直到最后面实在难以按捺内心汹涌的爱意与感动,才会对着天痴痴的傻笑。
要不是迫于外界的目光,伊恩肯定是按捺不住爱意,看着爱人的眼睛 轻轻的亲上去的。
可是在这里不能这样,他需要隐忍克制,而慢慢地一种幸福感越来越强,越来越觉得遇见阿棕的难得与宝贵。
感觉幸福到了极点的他只能痴痴傻笑。
二。
阿棕也深爱着伊恩啊阿棕无疑是爱伊恩的。
一开始奶奶睡觉时,偷偷的亲昵;
伊恩有意无意开车时的心领神会却不会戳穿;
每天晚上偷偷地搂着伊恩睡觉,在黎明前又小心翼翼地回到自己床上;
洗澡间迫不及待的吻,以及柔情至极的对视;为伊恩上药;
伊恩被公开处刑后的愤怒、怜爱、心疼、自责,以牙还牙地暴打,轻轻的上药,怜爱的目光,以及悄悄地吻。
简直太多太多了,真的是满满的爱意啊。
幸好结局是那样美好,不然我真的要原地爆炸,久久不能释怀。
两位演员的演技真的是极其细致入微,就像是假戏真做一样………故事虽然老套,但是演绎地特别细致,特别让人回味,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看剧中,我就想看到两个人抱在一起啃上好几分钟,就想看到一对人深情地对视。
哎…可惜一切都有点太过于美好了
从开始阿棕伊恩出场,刻画出阿棕外向伊恩内向,进门男左女右的行李箱,到床铺的谁上谁下,到你的床硬我的地铺软,都刻画出阿棕外向攻伊恩内向受的性格,典同人设达成,但是随着剧情展开,发现阿棕更内向,在外习惯一个人生活,在家遇到不喜欢的事如喝酒和在台上发言也不敢提出拒绝,反而伊恩的思想更美式,可能不在他的家或者家庭背景教育不一样,直到最后在机场,英语开头,亲吻脸颊,都表达阿棕的自我认知和坚定想法,思想的再次转变,人设成长很清晰;至于剧中其他人物,亲戚一家的可恶,作用于突出异性恋平常人和亲戚朋友对同性恋的态度,厌恶和高姿态,就算我打人我赌钱败家我窝囊废一家却比你同性恋高贵,比你生了个同性恋儿子高贵,生气却又觉得现实就是这样,可能导演拍出这个片子就是给同性恋父母看的吧,让他们能感受这不公平的待遇,所以虽然很生气,但是还能怎么样,无奈却真实,最后一家子也没任何惩罚…不过还好没有狗血到阿魁是深柜,然后一群酒友强暴伊恩害死奶奶的戏码,那就太drama了,最后说一句奶奶头号粉头,可爱!
说出那句感动的话!
放在中国也能完全成立的故事,从贯穿始终的LGBT人群出柜难这件事,到后面突如其来的亲戚撕逼剧情,虽然狗血,但又很真实,毕竟谁还没一两个人渣亲戚呢。
“你向你的家人介绍你的爱人,怎么会有错?”
一个很传统老套的题材,但在人物设置上和各种感情的细节表现上真的有打动到我。奶奶这个角色出现得太妙了,亲情的羁绊不止在血缘关系啊…妈妈最后那句“我该学会开车了”也是点睛之笔。整部片子节奏把控也不错,其实换个背景说是中国的故事也毫不违和,唉…东亚…还在为出柜做斗争啊(可惜我们连拍都没得拍哦…
唉,我们亚洲人啊!为什么总要遇上疾病、衰老、死亡、伤害……才能看明白,才会懂取舍,才会想到爱最重要,才会想要真实做自己呢?
细腻,很李安
关于出柜的那点事。这种题材大多都千篇一律,躲不开的亲情束缚,挣脱不掉的道德绑架,虽然题材受限却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越南的风土人情随着若隐若现的蛙叫、蝉鸣,随风轻舞的蚊帐和摇曳的蒲扇,一股股芬芳渗出荧幕,略显沉重的题材也觉得清新舒爽。
我怎么觉得这部才是19年最佳男同题材呢,它有更贴近东方语境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我们更熟悉的东方伦理/亲子关系,尊重血缘伦理的同时也不失批判。甚而让我想起《三心两性》。既然我把《三心两性》都搬出来了,当然也说明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啦。PS:小男主是护士出身,男人做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女性的细致和温柔,更需要莫大的勇气。看完你就知道他是多么甜蜜、暖心及勇敢。
真的是……很疲乏的故事,唯一的欣喜可能就是奶奶宴会打人帮忙官宣吧。每个镜头语言都过分刻意
第一次看越南片,可能本身的期待偏低,所以整體而言竟然非常驚豔,不過純論故事來說還是不夠扎實,技術部分也沒有太多可看性,對我來說像看新奇動物一樣,因為第一次所以有比較好的觀感,但可能也僅限這一次。
带男友回家,想要和家人出柜的故事。剧情俗套,没一点新意,甚至连情感细腻都算不上。想走写实文艺,却只让观众感觉悬浮,有一种电视剧支线情节里对于homo的展现。疯狂快进都抵不住,最好看的就是封面了吧
5/10。颜值没有期待中那么高,可能是太蜡黄了。奶奶的角色设定几乎是言情小说的标配,妈妈是全片的灵魂人物。一直在强调美国身份,但我完全感受不到两个男演员身上的美国气息,只是简单的符号堆砌。
这个故事也太温情了吧 连虐都是当着温度的··奶奶太可爱了!神助攻 也许脑袋糊涂的人才更能用心看事物···最后的和解 妈妈沉默的认同也好好哭哇···
东亚国家的家庭、宗族观,隐忍,压抑的情感消解在美丽的风景中,谈而浓烈的情感中,缓慢的叙事里不失为一种善良和美好。
故事老套到我哑口无言,十分刻意的剧情冲突和没必要的配角线。
硬生生扯!8.1??????啊?!?这!!!!!
越南跟中国太像了,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吃饭用筷子,起坟的时候子孙要在场,周年纪念会有流水席,拜拜的时候要烧香,会有家族财产分配的矛盾,妯娌之间的口角……这么一个出柜的故事发生在东亚除了日本和几个穆斯林国家的任何地方,都是这么个拍法。片中的小受实在太可口,身上散发着一种击中人心脏的美好,看到他,就有一种想要呵护他的冲动,我不知道,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否借鉴了刘烨。本片导演临摹李安,很成功。
剧情还是那么个剧情没有惊喜,内敛又含蓄的表达着同性之情。
让她看到,你并不孤独,你过得幸福。这才是答案。我已不再有机会,但倘若你还来得及。
前半部分的还行后半部分乱七八糟说是东方气韵 但拍法和故事不新鲜也不地道 除了狗血还有点老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