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
La mort de Louis XIV,路易十四的最后时刻(港),The Death of Louis XIV,Last Days of Louis XIV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维森·阿泰欧,菲利佩·杜阿尔特,何塞·瓦伦斯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语言:法语,拉丁语年份:2016
简介:1715年,八月。一次外出散步后,路易十四感觉腿有些痛。接下来的几天里,国王依旧忙于处理国家政事,但却难以入眠、发起高烧。他几乎停止了进食,身体迅速虚弱下来。这就是路易十四——法国最伟大的国王所遭受的漫长痛苦的开端,而他的亲戚和医生们都难逃干系。详细 >
有点像纪录片,但却又拍出了油画般的精致
想起了《大明王朝1566》《女伯爵》,位高权重的之人孤独与悲哀。hold住下面的人真是费心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一帧一帧地瞧着太阳王路易十四怎么走向生命的终点。电影拍得跟油画一般。
死亡足以褪去一切用来遮掩的头衔,在终焉降临之时,最高贵的太阳也只是个臃肿而迟钝的耄耋老人。
7.0。固定機位單一鏡頭內視覺與聽覺元素的無止境探索。
古典主义+慢电影潮流+神演技 今年戛纳的大闷片 可是单看将死老国王的鬼魅形象还是蛮有趣 最后一幕解剖观摩内脏也让我感到猝不及防 片尾字幕起来时竟然觉得意犹未尽;“交响乐响起,路易十四直视镜头。这是路易十四对死亡的最后一问,也是最后一搏,他直视的,正是死亡本身。”
3倍速看完的,感觉节奏正好。道理我都懂,但还是看不到它长于30分钟的必要性
本日黃昏自身突如其來的發燒抱病;邊看著銀幕上年老的歷史人物慢慢趟在床上死去。平衡時空;穿梭古今,感覺和戲中的主角從沒如此親近過。畢竟皇室貴族抑或平民百姓,只是角色與身份大不同,到頭來接受與否還是得面對生命的最終章。
记录一位有权威的老者的死亡过程 拍得却像油画 看完都要起鸡皮疙瘩了 如此缓慢难熬的记录
外国人太崇尚科学了
室内空间的闭塞反而呈现了塞拉最激烈的一作,从自然世界的广阔和存在的绵绵延展,收缩至死亡前的凝聚时刻。是迈向沉寂的坍塌过程,也是在停滞前向外辐射余能的降解过程,就把原来匀质的时空折叠成高度密集到窒息的弯曲时空,像是靠近黑洞之前几近凝固的光线。密度的颠倒使得空泛的等候变作一次耗费精神的煎熬,时间-光线不止弯曲着往前走,也止不住往下沉。如果说自然时空的重量有大地作为承托并且进行拉伸和分摊,那么这小小一幅床则承托起了整个欧洲的权力块路(路易十四作为前现代欧洲的集权象征)折叠为一间屋子的重量,影片就建立在这种不对等的极限压强关系上而带来了一次终极的临场体验。换个视角看,就像用恒星终结的这一凝缓的宇宙视角赋予路易十四,即太阳(王)的终结,从活的星体解体为物质材料,人的能量转化为可见的客体质量
+。如果导演不是塞拉可能还会高一些,对他期望太高了。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是奥利维拉来拍会怎么样呢?
暮
可是无论太阳曾如何光芒万丈,终了也只是手里的一抔黄土
真的很闷很困
Albert Serra把赌注全压在人的脸和身体上…
信不信我一秒一秒死给你看(话说都这个年纪了头发真是蓬松)
很复古的画面
路易十四躺在华床之上,留恋着,痛苦着,呻吟着,同死亡挣扎。我和他一道,躺在宿舍上铺,昏沉着,等候着,强忍着,同睡意挣扎。利奥德演得好,油画般的光影画面好,然而太矫揉造作,不好!
好似是将墙上的一帧帧油画搬离画框,形成活动影像的视觉盛宴。塞拉在巴黎的画廊中游览,便拍成了电影,这一行为,本无意义,何必追求死亡所带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