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端午节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一部胆敢在“阿汤哥”《明日边缘》的阴影下上映的电影,没有一点依仗肯定是不可能的,想要在如今这愈加残酷的电影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在与进口大片的正面对抗中得以幸存,手上要是没点真东西,那简直就无异于自寻死路,能在影院混个一日游算是不错,大部分电影整个城市中都很难找到几块荧幕去放,票房一次就谈都不要谈了。
本片之所以有这种勇气,无非就在于一方面对自己的故事有信心,一方面对自己的制作班底有底气,从而对电影的票房回报就有了野心,看看海报也就不难知道这底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黄晓明、陈乔恩、黄轩、曾志伟、邵兵、董璇、于小伟、谢晶晶、吴辰君看看这一长串名头或大或小的腕儿们,排在开头的也是在海报中占据最中间位置的两位——黄晓明、和最近风头正劲的宝岛美女陈乔恩,可以算是最为重磅的筹码了,然而冲着黄教主去的人恐怕是要失望了,这整部影片中他出现的时间好像总共不超过10分钟,所做的最大贡献也就是一句被反复念叨的台词“划进省队、划进亚运、划出金牌、划出彩虹”。
而在演员列表的最末段居然还发现了郭美美的名字,真是让我意外,不知道这位话题人物是怎么混进去的,是不是赞助了不少银子,来换个角色玩玩也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看居然还有鼎鼎大名的导演吴宇森做监制,这就更是加重了本片的吸睛砝码。
影片的故事主题其实还是不错的,一群非常阳光的小伙子以及他们划龙舟的故事,典型的励志题材,再加上一个有故事的美女教练,应该算是不错的组合,不过呢编导在学习好莱坞同类影片上,好像只学到了一点点皮毛,没有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的深入人心,没能唤起观众们的太多共鸣,没能将那些应该能煽情的桥段处理到妙到颠毫。
不过呢值得有一点学的还算可以,那就是对于男色的消费,一帮小伙儿在镜头前清一色的半裸,古铜色的肌肤再加上略显健壮的肌肉线条,多少还有那么点意思,可惜的是他们只是去比赛划船,而不是拿起钢刀去玩“血与沙”。
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看类似题材的励志作品的,这片子虽说拍的不算好,但还是要以示鼓励的,三星相赠。
在优酷上看到有这部电影,名字比较抓人眼球,感觉会有荡气回肠的情节。
海报上是我喜欢的演员,陈乔恩和黄晓明,很难想像这样聚集了俊男美女的片子会难看到哪里去。
然后再看介绍说是黄晓明师生虐恋,头脑里浮想联翩,已经做好擦眼泪的准备了,就果断点进去。
是快进着看完的,完全没有美感。
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宣传亚运会。
怪不得这个片子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而且找来这两个演员也是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选择了一种爱国情怀才接拍的。
校园剧可以拍成这样索然无味,让人完全没有想法。
但作为一部体育运动的宣传片,还是给予肯定的,但是就像是要立牌坊的婊子,两头都不着。
皮划艇的小月为了搞清楚过世男友为何那么爱划龙舟毅然决然跑到一所中学去当教练。
学生们从一开始的反抗,到后来的接受再到最后知道真相被感化后的齐心协力,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到结尾。
类似情节的电影看了又看,已经可以闭着眼睛指出矛盾的突出点又如何化解的招数了,感觉编剧很敷衍。
而黄晓明只是作为一个死去的鬼魂出现在女主的绵绵回忆里,也是醉了。
其实剧组还是下了本金的,请来那么多俊男靓女,就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影片的亮点。
可惜再多的重金都比不上这个本子本身的薄弱,所以画面再美也无法吸引人,就像一个外表靓丽内在去空无的布娃娃,你会被她的外表所一下子迷惑,但却永远不会长久拥有她。
幸好,没有去电影院花冤枉钱。
看这种青春爱情电影,让人感觉不到惊喜与新意,冥冥之中固定的结局让整个故事都沉浸在一种行将就木的氛围当中。
中国就是不欢迎这种类型的电影,因为这样的情节只适合八九十年代的品味,虽然重新穿上了新时代的皮囊,其内核还是一个古老而沉闷的心。
主打青春与激情,电影里我们只看到了陈乔恩,对于其他电影的剧情部分,恍若过滤在眼前而视而不见。
叛逆的学生与隐忍的老师,戏剧冲突甚至没有穿裤子寄皮带来的深邃复杂,一味的只是凸显矛盾与制造矛盾,行为背后总是洋溢着一种简单而又庸俗的心灵鸡汤的味道。
现实而又复杂的社会不需要这种简单而又明快的幸福,内敛而又隐忍的苦情戏似乎还是抓不住我们的心。
电影里面的剧情相对于现实来说冲动而又儿戏,根本就没有认真严肃的去创作所谓的剧情,过于主观而又缺乏依托的空想只会虚假的表现出电影过于理想的人性与缺乏原则,看似渲染感情的桥段实在满足不了人们对现实的想象与感情的宣泄,反而纵观全局的爱情主线却成了电影自圆其说把柄与证据,这不得不说拿苦情来推动大团圆结局的做法不但毫无营养,更否定了成功所带给人最励志的动力。
电影从一开始就不断的对女主角进行偏向性的排挤与挤兑,故意将女主角渲染成为一个弱势且受人同情的这样一个人物,而正因为如此,电影却没有公平公正的去对待女主角所遭遇的各种困难,反而更主观与想当然的不断的将幸运天平向女主角一味的倾斜。
电影不但没有将遭遇困难的女主角展现自己的实力与真诚,反而有一种娇蛮任性的态度去放任自流,虽然最后还是以真诚来感动人,可是这种一味的示弱一味的忍耐来博取同情实在不应该是电影所宣扬的思想。
国外有很多调教烂仔帮的电影,对于一群不服管的孩子们也是进行重新做人再教育,相对于那种积极的调教与想尽各式各样的办法来斗智斗勇,中国的电影反而更为简单的多,以唤起别人的同情心作为电影扭转局面的杀手锏,也许也只有我们中国电影就这样的博大善良的思想情怀。
作为电影的剧情起伏,情节来的太快太直接,甚至没有给足铺垫的事件与描述,直接就上马激烈碰撞的对手戏码,只感觉这剧情实在是来的太快太直接了,完全还没有做好准备就风马牛的扑面而来,实在让人感觉高潮来的太快太刺激了。
电影为了营造足够多的剧情戏码,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收集各式各样的桥段,只要能用的上的,都会齐刷刷的全上阵。
至始至终我还是不能理解一开始女主角为了找寻男主角的龙舟梦和教一帮孩子们划龙舟有什么关联,也没见的在划龙舟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和女主角男朋友的龙舟剧情相呼应的故事,生拼硬凑为电影提供一个主题思想,着实为难了编剧们奇思妙想的想象力啊!
作为电影的看点,明星是电影最值得卖弄的实力,陈乔恩一人独挑大梁实在委屈了这个柔弱的小女子,虽然有当红小生黄晓明的加盟,但似乎对于剧中的戏份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没有什么能够影响到整个剧情发展的作用。
作为绿叶的黄晓明也甘愿只是友情的客串一下,没有什么太过于吃重的表演与演绎。
对于陈乔恩来说,看这部电影主演是欣赏她的灵动与美貌,至于表演和演技什么的,都是浮云。
对于崇尚青春与激情的电影来说,燃起我们对青春年少式的热情是推动电影蓬勃发展的动力,可是对于向这样的电影来说,颇为应景的应运而生,添加青春年少的主题却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只是电影在创作上有明显的缺乏创新与动力不足,难以有促及灵魂与内心的东西,没有思想上的东西,连心灵鸡汤都不是,只是一味的拿激情青春来包装,实在没什么看点。
配合一干青年演员,我们看到的只是陈乔恩与所谓的激情。
说实话,这个片子实在没办法说是一部好电影,不过好在故事还是完整的,两位教主的影响力挣分,不过两位教主对于片中觉得的诠释感觉都不到位。
不过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个点击中了我。
队员们扛着龙舟去比赛,他们终于明白了龙舟赛比的是什么。
于我,正在创业寻人建团队阶段,拿龙舟赛做个比喻,我希望做一名好的鼓手,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队员一同出发,有着共同要赢的目标,齐心费劲,知道在什么时候换成什么划桨的方式前进。
我也还在跟教主似的在寻找,有挣扎有未知还有感动。
同舟共济,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今天激浪青春上映了,等待了四年的小月,你终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晚上八点,在我上学的地方只有这么一场,我还是去看了。
小月真的很感人,她在外面是一个麻辣教师,金牌划手,但在天华面前是一个小女孩,乔恩的演技张力十足,她的眼睛会说话,实力派的她,优秀的她让我好爱,小月好心疼你,想起拍摄时因为不喝水,得了肾结石进医院,就让我好心疼啊,剧情笑点泪点十足,当小月流下眼泪的时候,我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她对天华的爱,对那些顽皮孩子的不放弃,她是一个好的老师,励志的小月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乔恩的爱,她永远都是那么棒,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很怕晒的她,也晒得黑黑的,怕水的她,也勇敢的拍了这样优秀的电影,她对爱的传递永远是那么的充分,我想,这样的小月怎么能让人不爱!
作为一部励志体育题材的电影,人物的塑造很优秀,每个人的个性也展示的很充分,他们的饱满,看得出是主创们的诚意之作,我们等待了四年,并不是白等的。
一部很棒的电影,影片中的大男孩们是大一的孩子,我现在也大一的孩子,我想人生这么奇妙,那就要好好向上,珍惜,不是吗?
乔恩,爱你,票房大卖!
也许是因为现在影坛流行着一股回归之风,陈凯歌的搜索,张艺谋的归来。
而这部激浪青春何尝不是监制吴宇森意向回归的一个暗示。
激浪青春绝对是一部值得珍惜的电影,同时也将是一部坎坷的电影。
不是因为它的监制是挑剔的吴宇森,也不是因为黄晓明在影片上映当天指责片方越位宣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的命运之所以不甚明朗,单单是因为它的题材是运动,它的灵魂是体育精神,它的标榜是励志。
一个标准的港式导演意向回归校园青春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
它历时了将近10年的制作和等待时间,反复的修改,导演监制编导为了一句台词而争执不下。
所幸的是这些摩擦最终还是使得激浪青春成了一部优秀的运动题材青春电影。
用港式电影的欢脱和直爽向人们展示一个荷尔蒙洋溢,气势十足的青春。
中国人现在有这种奇怪的偏执。
呈现纯粹而真实的美好时,大家反而显得无法接受,人性本恶这种嘲讽嘴脸反而更能招至赞同的声音。
也难怪片商想用爱情故事来遮盖这部电影真正的意图,中规中矩的励志片说出来之后别说会失去在风尘中摸爬滚打过的中年群众,叛逆的年轻看官听了也会心生逆反,怕自己沦入一部枯燥的说教式电影的陷阱。
但其实仔细想想,哪部电影不是在说教,美国英雄主义大片变着法子向人们展示生命的可贵,法国浪漫主义电影用最浪荡的手法告诉人们再糜烂的生活也掩饰不了爱情的高贵。
电影是否枯燥才是是否让人反感的关键。
激浪青春试图用体育运动来告诉大家齐心协力心灵相通那一瞬的刺激多么让人兴奋,它做到了。
无疑从选材到电影节奏的控制,激浪青春都做的非常贴合精准。
电影最后那场龙舟比赛的剪辑和拍摄角度都非常巧妙,完整的向观众展示了鼓声震天的气势。
演员坚毅的脸,严肃的表情,奋斗的姿势,还有在脑中呐喊的同一个信念之声,所有的画面都让人热血澎湃,不禁感慨:如此青春。
除此之外电影的节奏也是颇为欢快的,坐在影厅中间听到周围的笑声不断就证明了陈柏坚惯用的港式笑点非常奏效。
而操着一股台湾腔的陈乔恩以一个气势十足的金牌运动员的角度阐述的爱情观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赛场如战场,陈乔恩饰演的女主角以一个战士的姿态在绝望的爱情中寻找自己的出路。
这一点比起那些沉浸在缠绵悲痛之中期期艾艾的爱情故事要来的爽快的多。
它毕竟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不能太过挑剔它的细节,能和青春主题做的如此贴合,已经非常难得。
何况整部电影勉强也算一气呵成,最后结局收尾的非常巧妙,影片越往后越见真章。
作为在中国凤毛麟角的运动题材电影,激浪青春这部电影绝对要支持。
而体育运动题材电影何以光芒万丈,因为它激情洋溢,热血沸腾,总能带给人们肾上腺素分泌那一瞬的快感。
《激浪青春》上映的第一天,周五的中午独自一人在影院看了这部片子。
这个时间点很好,人不多,安静地看着一部热闹的电影。
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电影,里面有很多种触动人心的东西,比如激情热血、拼搏奋进、团结友爱,但是最触动我的,还是里面的爱情故事。
激浪青春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爱情电影,但是这里面的每一种类型的爱情都很有代表意义。
首先,是龙舟队的少年跟花游队少女青春恣意的校园爱情故事。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大学,是培育爱情的温床,是恋情滋生的土壤,校园里的爱情故事就像梧桐的树叶——每一片树叶飘落,就有一个浪漫故事花开花落。
校园、成长、友情、爱情、励志、理想,这些独特的元素幻化成青春的符号,造就了最自由、活力、纯真的恋爱。
少年们加入龙舟队的目的很简单,每天打着训练的旗号悠闲度日,肆无忌惮地对着一群面容姣好身段完美的妹子流口水。
作为一个爱情故事,这个开头充满喜感,但正是因为年轻,这种情感单纯直接毫不见龌龊之处。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看到花游队姑娘的激励对少年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少年的爱慕终于转化成向上的力量。
本来打算故意输掉的一场比赛,因为女孩的鼓励而用尽全力,在划着龙舟溯游而上筋疲力竭的时候,是依靠对心上人的那份爱恋才能支撑下去。
爱情会让人学会很多东西,那可能是老师无论怎样声嘶力竭都做不到的。
这部电影中的校园爱情故事能让人轻松愉悦地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尽管我离那段生活已经很久远,但看着电影想起过去嘴角依然会露出微笑。
当你在校园里拥有一份纯真炽烈的爱情,人会变得精力充沛,阳光向上。
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可以散发出怎样的光芒,一个眼神可以缔造怎样的信念,一个微笑可以传递怎样的力量。
你会比任何时候更懂得完善自己,善待他人。
《激浪青春》告诉年轻的学子们一个道理:在大学校园里谈一场无忧无虑的恋爱,并在这个过程中打磨着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
第二种感情,游杰跟张瑶瑶迟钝、羞涩、暧昧的爱情。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比暗恋更傻的事情是什么?是在青春里互相暗恋。
游杰姓游,人却完全不够油滑,他木讷、内敛、害羞,不管是对花游的漂亮女生布置战术进行训练,还是帮阮小月据理力争反对龙舟队下水,他都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但是面对心爱的姑娘,他却面红耳赤连一句话都说不完整。
同样,张瑶瑶虽然学的是西洋乐,但在对待感情问题上却被动、保守,面对让自己心动的游教练,她眼神闪烁、表情紧张,看着老实男迟迟不表白,她也只是焦虑地等待。
整场电影下来,张老师最主动的一次也就是在电梯里的那场戏,她向心上人递出了橄榄枝,可惜阴差阳错反而造就了本片最大的笑点。
陈乔恩曾在书里写到:爱情在暧昧不清时最美丽。
暧昧、含蓄的感情的确更让人心动,那似有似无的情愫更加撩拨人的心弦。
每一个流转的眼波,每一次意外的相遇,都能让人心跳加剧、头脑空白。
而这种感觉也只有暗恋、暧昧的时候才有。
然而这种感觉固然让人回味无穷,但毕竟要有个度有个期限,把大好青春全部空耗在猜测、焦虑、失落这些负面情绪上实在是不值得。
最近流行一句话:最傻的是暗恋,比暗恋更傻的是在青春的岁月里互相暗恋。
两个人能在亿万人中相遇、相爱本就是莫大的缘分,又恰好是年轻未婚的异性,更是天大的福气,要知道这世间有多少无耐的感情,诸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相逢未嫁时”“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等等总是让人绝望嗟叹,人生七苦,最失落莫过求不得。
如果不是阮小月的出现,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真不知游张这对恋人还要蹉跎岁月到几时。
好在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在比赛胜利的那一刻,爱终于说出口。
第三种感情,阮小月跟谢天华浓烈却悲剧的爱情。
天华对晓月的爱充斥了包容、宠溺、陪伴、奉献。
在生死关头,天华推开了爱人,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爱人的生命。
求生本是人类的本能,当时的天华没有任何犹豫,他对她的爱超越了本能。
这种爱情中无私的坚定和勇敢让人敬佩。
天华的爱无私无畏,那个爱发脾气、爱撒娇,在男友面前放肆任性的小月,她的爱同样是无私无畏的。
有些爱,表现在不惧死亡,有些爱,表现在坚强生活。
小月在训练室想起了天华,一边流泪一边划桨,喊着天华的口号“划出金牌、划出彩虹”,看到这一幕,心很酸涩。
想念至爱的人,所以去体验他喜欢的东西,认真走他走过的路,看他看过的风景,说他说过得话,脑海中想象他跟自己说话、拥抱的样子。
因为这样,仿佛一直与他在一起,从未分离。
把自己活成了爱人的样子,这应该是世间最为最深沉的爱吧。
一个人死后留在世间的唯一凭证就是活在别人的记忆里,因为小月的痴情,所以天华从未远离,精神不灭,灵魂不死!
观影后,我一直在想,如果发生车祸的时候,给天华一个选择的机会,他还会再一次推开小月么?
世上最爱自己的那个人去了,要承受永远失去至爱的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无止境。
如果时光倒流,他舍得么,是不是宁愿让小月先走,把这份无尽的痛楚留给自己?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人生七苦最苦莫过爱别离!
强风把树叶吹上高空,享受翱翔飞舞的乐趣?
可是,当风倏忽消失无踪,叶片从高处摔落地面时,那样的疼痛风如何能体会……
我不知道这么好看的电影,为什么评价这么低?
我知道这跟传统的“大片”很不相同,画面震撼,惊险刺激。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大片”里演的东西跟现实生活有多少关系?
这部电影感觉就像生活中拍摄的纪录片,里面的人物性格却又十分鲜明。
看到这群大男孩,仿佛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让人喜欢得不得了。
里面蕴藏的能量,会让你深受感染。
也许有人说最后赢得很没理由很假,那我只能说你不懂童话不懂艺术。
是的这就是这样一部童话。
有外国媒体评论说中国的年轻人被中国的高房价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在一个年轻人没有梦想,也没有人去谱写童话的国度,那才是悲哀的。
其实这部片子主题很明确,一个Team需要一个得力的Leader和一群齐心的Members。
我们不能怪这部电影剧情过于老套,毕竟电影拍摄于四年前,那么剧本可能更老。
在这个头条新闻分分钟遍布全球的信息化时代,四年时间已足够更换N波潮词,因此我们最好还是来思考一下这部电影想要向我们传达的信息。
这不是一部青春励志片,而是一部体育片,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激浪青春》本是要在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公映的以龙舟为主题的电影,因此它要讲述的是以青春的激情灌溉的体育精神,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体育。
作为一个团队项目,齐心协力是最重要的,自古以来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俗语,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喊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
队伍要想团结就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人,这个人就是团队的Leader,很显然,阮小月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她只是她曾经所在团队中的一个member,完全没有作为Leader的“工作经验”,而且我们的软(阮)妹也不是诸葛亮,不能一出山就带兵打仗。
最重要的是她根本就不知道除了已故的男友什么才是她划皮划艇的动力。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如何能把散沙般的年轻气盛的大一新生聚拢成一座坚固的宝塔?
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加上同事的冷言冷语,软妹的铩羽已成定局。
接下来我们插播一段槽点。
槽点1:按照剧情的需要,这是一个先打散再聚拢的招式。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我看到了团队被冲散,我们也知道下一步就该聚拢了,但是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聚拢,显然编剧也不清楚怎么再把队员们聚拢到一起,所以他们在离开后没有和软妹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就回来了,还背了一套用于搪塞的“官方发言”。
其实队员们离开后不是没有牵引他们回去的线,只不过因为女生的几句嘲笑就回去这一条理由是不是略显单薄?
槽点2:小伙子们因为受到刺激和感到愧疚去传说中的村子寻找龙舟,可是村长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还能这么善良,突然闯进来一群陌生人说要借龙舟,竟然一点不怀疑,竟然毫不犹豫加极度热情就把龙舟借出去了!
我们知道龙舟是一定会借到的,但这是不是太容易了?
如果有一天我风风火火的跑去你家跟你说我要借你家传家宝一用,你会不会借我?
槽点3:陆上训练还没有结束,也就是说这帮小家伙还不能下水,村长传授了“划水六式”之后竟然能赢了往届冠军,我想问问村长您传授给他们的是龙舟界的九阴真经么?
吐槽结束,回归正题。
这部电影的高潮点应该就是在结尾处了,我想这应该是公认的,这也是全篇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Leader的回归,众人空前的齐心,以及比赛过程中不断变换的鼓点和“划水六式”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条信息:人心齐,泰山移!
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也就是在这一刻,软妹明悟了男友对皮划艇热爱的原因,也明确了她自己运动生涯的新动力。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团队的力量。
美国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拯救世界的英雄,潜伏在敌方阵地伺机而动凭一人之力摧毁敌方老巢的英雄,等等。
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不然,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存在于他们心中的理想而已,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那些影视剧中的英雄,在他们成功的路上遇到了无数的机遇和帮助他们的人,最终才成就了他们的一番事业,这也算是团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吧。
美国人虽然想要突出自己的英雄地位,但最终还是把英雄都放进了团队中。
有一款曾经很风靡,现在国内仍然余温不减的网游《魔兽世界》曾深刻阐述这一道理。
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下副本打BOSS必须要团队齐心协力,而对于野外的怪,玩家最多只能做到一对三。
和现实中一样,你就是再能打,双拳也难敌四手,这里没有英雄,只有合作。
合作默契的团队可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没有合作的团队即使全是精英也发挥不出来一成功力。
回想一下皇马刚开始聚集大批大牌球星的时候,比赛连连输球,惨不忍睹,个人能力再出众,在团队中不懂配合也是白搭。
这部电影歌颂了合作的可贵,赞美了运动精神,同时也激励着年轻人不要轻言放弃,勇敢向前追寻。
虽然剧本比较烂俗,但是主旨脉络还是比较清晰。
这是一部笑容和泪水交加的电影,电影人幕后的努力才会有今天。
很好看,很赞,它虽然不是什么大片,但它所蕴含的能量太大太大,电影中有两句话我记得最深“极限是用来超越的”“划!
用力划!
划出省队,划出亚运,划出金牌,划出彩虹!
”在这部片子里我可以看到成长与坚持,“齐浆”真正的意义应该就是齐心协力与团结吧。
它虽然是四年前拍的一部电影,但激情、青春、励志是永不褪色的话题。
谁的青春没浪过!
支持激浪青春!
预祝票房大卖!
晓明哥纯打酱油 戏份还没有曾志伟多 陈乔恩用力过猛 但还是可爱的 董璇真好看 黄轩这时咋还是小配角呢
居然二教主的光都有人要沾,尽管黄晓明不代表任何事,但这片子把黄晓明写在第一位也实在是太骗人了。
求婚啊告白啊啥的请别在马路作死啊,要么死在马路上,要么死在回家的车上,真想理个“作死在马路的告白者们”flag大合集啊!(还有黄宗泽邓丽欣那个)
只觉得,陈乔恩的演技没那么差
不忍直视
乔恩帅cry
傻逼,精神污染
我能在端午找到那么应节的烂片也是不容易
影院
很励志,多希望晓明能陪着乔恩
哭成狗 爱情 向日葵 热血小鲜肉 龙舟 陈乔恩
剧情扯,演技撑
很简单的道理却很难明白。终于知道齐桨是什么意思了。
陈乔恩千万不要演电影!黄晓明在这部剧里还赶不上当时没出名的黄轩……
内景戏拍得都跟情景喜剧似的,这个糙
林俊杰的《她说》
直接乡村非主流,拍的也太不用心了
唯一可怕且难以战胜的人就是你自己!青春的迷茫、无知和孤独,或许能培养很多懒惰的习惯,他们明白了这些必须经历的成功和失败,才能淡然处之。年轻真好!有理想真好!有梦想真好!能战胜自己真好!用力划!划出校队、划到出省队、划到奥运!成功,就是不停的训练自己,不放弃梦想,不忘记自己
第一次认识黄轩是这部电影哈哈哈
电视台播的…演员配置都还行啊…怎么演成这个鬼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