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城
Сэр сэр салхи,City of Wind,Ser ser salhi
导演:拉娃杜拉木· 普雷夫-奥其尔
主演:特日格勒·宝乐额尔德尼,诺民额尔德尼·阿云比亚木巴,阿努乌金·特尔玛,布尔干·丘伦巴特,甘佐里格·特斯格,Tsend-Ayush Nyamsuren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蒙古,葡萄牙,荷兰,德国,卡塔尔语言:蒙古语年份:2023
简介:萨满是蒙古社会中重要的角色,时常被人们视作提供道德和精神指引的导师。但如果这位萨满是一名年仅17岁的高中生呢?影片的主人公泽是一名17岁性格温和的蒙古萨满。他既要履行他的巫者职务,又要兼顾高中生的课业,以求在当代蒙古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详细 >
都快睡着了给一群人狗叫给震醒了
一般
@2023PYIFF.因为临时就地支持翻译映后Q&A,只看了下半场。第一次看到这样充满生活细节的少年萨满形象,喜欢课堂的狗叫协奏曲,老中青三代无处可去的困境,看到现在第三部表现起飞视角,第二部有红蓝光惊艳幻化的了,另:捕捉在角落拉伸转圈的赵涛
游牧与城市,古老与现代,传承与流行,迷失与觉醒。
年轻萨满的悉达多之旅。在乌兰巴托初夏也飞雪,这是长风吹过的寒冷国度,群山环抱都市,与自然相连的年轻萨满,被现代化城市化侵蚀。可惜没有更多体现萨满教的内容和哲思,是带着一种“不相信”的眼光去拍的。顶着厚重羽饰的孩子,在扮演祖先之灵,以年轻的身体表达天地的慈爱,管老人叫做孩子,而自己面具下的自我正待重新发现,拍了很多少年少女的情爱探索,住在高楼的女孩拥有机械的心脏,向往草原却最终去往韩国都市,住在毡房区的少年想住智能房间,等待他的是建设工人的未来,终于在体验欲望和肆意后,灯红酒绿中感到精神被侵蚀,“然而我胸中之鸣鸟尚未死去”。孩子时被认为具备言灵,长大后用语言安抚各样破落的灵魂,时不时带着不寻常的慈悲笑意,在一束天光下敲鼓起舞,终究是女导演的电影,最后扎起头发的主角不仅是去年龄化,也是去性别化的
看那么多好评突然想打两星了,怎么说,一个很能做出东西的选题最后越写越烂
影片的主人公泽是一名17岁性格温和的蒙古萨满。他既要履行他的巫者职务,又要兼顾高中生的课业,以求在当代蒙古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9.9 披着萨满皮的校园青春片
离谱 如果他萨满是真的 那为啥还要上学 如果真的通灵 那他学的这些科学怎么解释?
2023PYIFF//太惊喜了。用轻盈的人物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压迫里找到了最舒适的存在。城市是没有中心的,却始终能勾起人的欲望,又与人物时刻保持了距离,导演用亲密关系探索古老的神灵,这是蒙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刚啃完英字中字就译出来了,奇观终究只是奇观,核心还是围绕着恋爱、绩优,萨满身份在男女主相遇后基本就失去了意义,进入青春片部分选取的符号(染发、蹦迪)都相当刻板,风景拍的挺好看
浪费两个小时。套着萨满壳子的青少年恋爱,讨厌直男的意淫讨厌直男脸上浮现的微笑。浪费!
#Venice80 很无聊,闷闷的。我大概在影院看了三次表,普通的青春少男少女的故事套上萨满文化的使命感并没有让这个故事显得特别,而且意外的没有什么我所期待的蒙古片的异国情调。普通小城故事,不痛不痒,关于一个少年的成长可是我对这个少年毫不在意。
这么老套的故事,除了萨满的设定,放到哪个国家不能成立。写作和拍法完全是欧洲电影的方式,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流畅好看,劣势是这究竟和蒙古电影有多大关系,整个电影更接近欧洲人视角下的蒙古。
剧情很松散和套路化,但是 eye film museum 是阿姆最好的电影院!
2.5 切入视角尽管很西方猎奇但也挺有趣,问题出在男孩和女孩开始dating后,整个剧作就一路坍塌,堆砌着陈词滥调和没有节制的表达。男主这个角色对于演员来说太好了,形象非常突出,加上男演员也选得好(有点可),过目难忘,很能理解拿到地平线最佳男演员。
三部pyiff里最喜欢的一部了,没想到蒙古的电影也这么好啊。真的很好,想起一部小说“爱上少女后,诗人不再写诗”,这部就是“爱上少女后,萨满不再通灵”,因为爱情摄人魂魄,真好
虽然视听语言技巧似乎有限,并且配角的塑造扁平,但是看到群鸟在房顶打转的神性时刻这部电影就变得特别起来了,也应该停在那里就结束的。里面的女孩每一个都特别漂亮,我的审美真的非常西伯利亚审美。年轻人的生命和苦闷以及乌兰巴托的空间平移到国内任何一个三四线城市也是成立的,这是我们的连结。
平遥首映看完的。导演的故事和镜头很细腻,细节也很多。尤其是关于萨满的部分真的很多小细节 虽然是导演的第一部短片但能感受到很大的诚意 在夜店蹦迪那个part泽躺在沙发上灯光来回切换的时候两个灵魂的泽反复切真的要感叹导演太会设计了 很多镜头光影和构图都很棒 推荐!
非常不精致的一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