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曾掀起过一阵“台语电影”风潮,所谓的“台语电影”,即指以台语配音,使用台湾本土资源拍摄的,反映台湾本土文化的影片,当时的台湾当局登记为闽南语片。
在这段台语电影辉煌的年代,一年365天最高曾产出过122部电影,也就是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部电影上映。
即使在今天来看,这个数量也是很惊人的。
而这部《阿嬤的梦中情人》,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发生在当年“台语片辉煌年代”里,一个关于梦想与爱情的故事。
这是一部在电影中拍电影的电影,为了让不熟悉台语电影的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影片从“外孙女”的旁白开始,以“外公”的回忆为主线,用倒叙加插叙的手法,从祖孙两人的对话中,逐渐揭开了一段尘封往事中的曲折恋情:“外公”刘奇生是当年台语片大热时期的金牌编剧,曾经有过同时开写七个剧本的骇人纪录,当然因为串写剧本过多,导致其出现将一个剧情写入另一个剧本中,于是出现了武侠片中的人物常常出现在科幻片里面,外星人闯入古装片中的荒诞画面......“外孙女”听得云里雾里,而“外公”则继续沉浸在美好往事的回忆之中......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前几天,由王柏杰饰演的万宝龙、天心饰演的金月凤领衔主演、刘奇生编剧的电影“七号间谍”在台湾上映,为了目睹大明星万宝龙的银幕风采,众多慕名而来的花痴粉丝将“好莱坞大剧院”围的水泄不通,由安心亚饰演的蒋美月(即“外婆”)也是其中之一。
但无奈火爆的“七号间谍”一票难求,执着的蒋美月为了不虚此行,遂决定翻墙入戏院,就在她翻下墙头的那一刻,遇到了后来相恋一生的刘奇生,一段刻苦铭心而又历经曲折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阿嬤的梦中情人》表面上用这样一个戏中戏的方式,阐释了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我更愿意将其看做是一个送给所有痴迷并追逐电影梦想的人们的怀旧礼物,仰或是导演对那段台湾电影尘封往事的追忆与致敬。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嬤的梦中情人》与上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有着相同的情怀,至少在对黑白电影的追忆上,有着相同的诉求,只不过《艺术家》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好莱坞默片正被有声电影逐渐取代的1920年代,而《阿嬤的梦中情人》则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台语黑白片被国语彩色电影慢慢取代的1970年代。
透过一段浪漫爱情从邂逅到经历波折最终圆满终老的感人故事,《阿嬤的梦中情人》完成了现如今台湾电影人对过去那个辉煌年代电影人执着精神的传承,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社会风情和“台语电影”风潮的无限热爱与追忆。
虽然无论是影片中的戏中戏,还是这部电影本身,看上去都有些许夸张过火的表演、过于煽情直白的情节和一些稍有拖沓的剧情。
但两位导演萧力修和北村丰晴,几位主演蓝正龙、安心亚、王柏杰、天心以及所有的幕后工作人员,都为观众带来了一部如此具有情怀又不失精彩的影片,作为影迷,如此幸福。
晚上刷豆瓣的時候看到右邊的廣告可以在線購票,記憶中是27號才要上映,趕快看了一下原來27號是臺灣上映日期..於是有了人生第一次在豆瓣上購電影票的經驗.週六中午場,準時到達放映廳.隨行杯帶了一壺茶水,安靜的欣賞全片.影片在拍攝的時候名字叫做<臺灣有個好萊塢>,不知道到臺灣上映的時候還會不會沿用這個名字,總覺得到這邊改名改的比較失敗了.顯然這是一部向曾經臺灣風光一時的台語片致敬的影片,雖然是以一位阿公的回憶錄形式拍攝,穿插著阿公阿嬤的年輕時的浪漫愛情故事,但還是不能作為主要劇情來宣傳的,畢竟這不是一部愛情片啊.拍攝的時候一直有關注,因為我家二姐天心在裡面有演出,但是整場片子看完不覺有些失望,雖然是叫特別演出,但是這戲份也太少了一點吧?倒是沈海榮的加入讓我眼前一亮!看瓊瑤劇長大的孩紙表示還是很喜歡這位戲骨的!至於藍正龍,外表不用說,一個字帥!安心亞不熟,感覺戲演的一般,還是花瓶演員..劇情方面,天后一出場,美翻了!然後"寶島曼波〜曼波寶島〜"音樂一響起我就笑了!但為什麼用國語唱?!一部講述台語片的故事全部對白都轉成國語配音果然遜色很多><以至於很多橋段失去笑點.不知道廣電局的病根什麽時候才能治好..攤手攤手╮(╯▽╰)╭不過對於懂臺灣的人來講找到這部片子的笑點無壓力!\(^o^)/不管是找fu還是聽到蔣美月的名字下意識敬禮的橋段,都是那種台客才會理解的笑點.總體來講這種小成本的本土片拍攝和宣傳的時候造勢力度都太小,檔期又不夠好,(正好是春節和情人節的時間段)恰逢這邊哈比上映,夾在哈比雲圖電梯驚魂這種大片和純屬打偶像牌的西遊在一起101求婚中,很辛苦吧!有那麼一點點香港文藝片的感覺--即不會很文藝,有點無厘頭橋段..而二姐飾演的金月鳳看似是一個耍大牌的明星,其實是一位很懂得感恩的人!有點本色出演喔!(偷笑).在舞臺上阿公阿嬤跳舞的橋段是全片最唯美和浪漫的!總之本應該四星的影片由於後期重新配音和更名的原因忍痛割掉一星,其實全片還是值得靜下心來看看的!片子是一部獻禮片,但是範疇有些專,所以註定不能像艋舺和當年的海角七號那樣輝煌了,甚是可惜.不知道電影公司能不能在後期再造造勢,畢竟我可不希望再有一個人包全場的情況了..
前面的情节的被大片的台湾黑白片的无厘头情节占据,刘奇生和蒋美月的相爱也是几分狗血。
七分情义三分冲动的蓝正龙不是我的菜,安心亚34D的大胸倒是足以让女人捶胸顿足、男人垂涎三尺,脑残追星女就这样和流鼻血的热血青年相爱了,一直到一小时,我都想不通怎么豆瓣能上7分。
快进20分,蒋美月对着监狱里的刘奇生大喊“你导我就演”,被迫生计四处奔走等着出狱的刘奇生,居然泪就止不住了……一直留到片尾的“太阳还没出来,换月亮”的对白。
相比大陆千篇一律的命题作文式电影,不得不佩服台片的独到之处,没有太多的震撼与华丽,踏踏实实的细节,不经意间将你打动,或许这才更接近生活本真的面目?
有梦最美,月娘相随。
电影可以放二轮,但人生永远都只有首轮。
也应照了刘奇生的跌跌撞撞但用无比精彩的一生,得到了什么呢?
心生欢喜,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作为一个闽南人,看台湾本土片总有说不出道不尽的亲切感,不得不说,《阿嬷的梦中情人》是久违的台湾本土味儿十足的电影了。
就和《艺术家》《雨果》一样,这是向台语黄金时代致敬的电影。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盐吃多了,泪点有点低,笑中带泪地看完了这部原本期待不高最后却深深打动我的电影。
台湾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文艺的忧伤的搞笑戏剧化的带着各种情节的导演,展示着这个小岛最本土化的人文情怀,每次都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文化不是那么容易消亡的,那么容易消亡的文化不值得花大力气去保护,只需要建立好纪念馆,偶尔去回忆去悼念就好。
当然如此讲来是非常残忍的,但事实上确实如此。
随着社会的更迭,一种文明如果无法融入到新的文明中去,被甩在身后是迟早的事情。
尽管每一段兴衰都会经历萌芽、发展、伟大、崩解。
影片《阿嬷的梦中情人》便是为了纪念这样一个盛极一时却又令人唏嘘的时代。
影片是史上第一部以这段真实台湾历史作背景的电影,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所处当代台湾电影环境,回头检视台语电影的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台湾影坛曾创造了无数的经典作品和巨星。
例如《旧情绵绵 》、《望春风》、《少女的祈祷 》、《悲情城市》、《王哥柳哥游台湾》、《孤女的愿望》、《白贼七》、《龙山寺之恋》,演员则有文夏、田清、白兰、何玉华、金玫、金涂、戽斗、柯俊雄、陈秋燕、陈扬、洪一峰、阿匹婆等。
《阿嬷的梦中情人》中男主角刘奇生所编剧的《爱你入骨》、《梅花七号》、《大侠梅花鹿》皆有出处。
万宝龙和金月凤这对影坛情侣,更是重现当年台语电影之盛况,群众如何为影星痴狂,影迷为了看电影、看明星,不惜翻墙、挤破头就是要一睹巨星丰采。
故事主线爱情的展开,恰是因为作为影迷的蒋美月疯狂想要见到万宝龙,而误打误撞。
另一方面当年因为台语电影轰动和热门的程度,最高纪录的1962年创下单一年度120部的惊人年产量,最炙手可热的演员,甚至同时要轧上8部戏;最当红的剧作家,同时要撰写高达7部的剧本。
这些史料在影片中也均有体现。
电影中唯一的“坏人”电影公司老板萧智高虽然因为时代的终结而坑了刘奇生,不过最初刘奇生也是清楚的。
事实上,萧智高是个一流电影人,一向看人看片极准,无奈投资无着落,不得不搞起下三滥的植入。
但迫于彩色电视崛起、政府推行国语化政策、电影成本低落开始粗制滥造三面夹攻,最终无回天之力。
宏观而言,萧智高就是整段台语片兴衰史的缩影,一切的欢笑到辛酸、伟大到扭曲、繁华到崩解,都在他身上一览无遗。
没有人想到一个时代的衰亡可以这么快,这么猝不及防。
四年后刘奇生出狱,刘奇生当年的换帖兄弟白漆说到,“现在的人,不是躲在家里看彩色电视,就是出门看国语电影。
”影片恰是将当代台湾电影的拍摄手法,标准的商业电影路子、文艺清新片儿风格,与老的文化相结合,呈现出别样的创新与思考。
文|苏筱兀。
注意到这部片子是喝奶茶的时候,看到店里在宣传。
只是觉得预告片中,美月说“你这个红面鬼”很搞笑。
于是特别记住了这个一直在奶茶店宣传的台片。
可是看完后才发现,这部片子和名字真的一点都不符。
算是一部温情的,怀旧致敬台语黑白片的轻喜剧。
虽然手法夸张,但不能否认,导演把杂乱平淡的故事讲的生动精彩。
整部片子节奏快慢有序。
循循渐进。
从轻快的相遇。
到激烈的相爱。
最后缓缓的牵手HAPPY ENDING。
还不错。
至少比同时段出的国产偶像毫无逻辑的爱情垃圾片子好太多了。
这只是我昨天的观影小记罢了。
磨了半天,他终于也跟着我去看了《阿嫲的梦中情人》,如果不是想一起去看,我估计我会等着看免费的吧。
结果泉州只有两家电影院上映,去的那家晚上只有10:35的,结果,我们是第一个买票的,也是最后买票的,当然,我们就包场了。。。
其实,电影和预告长的不是很像。
电影,更加平淡;预告,感觉更加有看点。
海报上说,那些年,阿嫲很抢手,结果,原来蓝正龙更抢手。
其实,多了那些年、多了九把刀的话,反而觉得一部其实蛮不错的电影掉了一点价。
本来说好的原声电影最后变成了配音,大呼不过瘾后,我们开始自己用闽南话配音了。
为什么红玫瑰会念成红面鬼,这也只有懂闽南语的人才会懂吧。
结果,一些只用听闽南话才能听出的笑点意外之间消失了,感觉平淡了许多。
不过不得不说,其中的一些镜头确实太……毕竟放映厅里只有两个人包场了。。。
结果,电影外的对话就变成了。
你的内裤什么颜色,你的胸有多大。。。。。。
好吧,不得不说,男生可以找机会带女生看包场电影。。。
我觉得这部影片就是适合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看的影片,果然场下有个神吐槽意外地不够专心,结果感觉影片有些平淡,情节有些不明所以,很散漫的感觉。
情节跳跃的感觉十分强烈。。。
不过感觉很美好。
电影里,蒋美月和刘奇生的爱情故事在上演,场下,我觉得两个人的感觉也很不错。。。
影片里,某位男演员穿着白色的西服,他说,我也要买一件这样的衣服,我说,然后呢?
他说,骑着白马去你家接你。
我不知道,对于我来说,我看的不够仔细,我只看见了爱情。
在电影工作背景下的爱情。
如某个预告中所写的:“forever love,"其实很多时候,世界上演的是,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局的故事。
电影未上映,聊到了他弟弟和他女朋友,结果,几年的感情也分手了,其实谁知道会不会走到最后,他最后也肯定不会骑着白马来找我。。。
结局谁也不知道。
只是依稀记得,2013.2.22,我们一起看花灯,一起看电影。。。
只有我们两个人自己的电影。
不知道结局,也许是电影里的forever love,也许是台湾落寞的黑白电影。
可无论结局,曾经的记忆都不会磨灭,曾经一起走过的街,曾经一起聊过的天,亦如电影里边的人,曾经一起拍过的电影,曾经一起做过事,说过的话,出过的丑。。。
这些,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这是我看到的电影,仅此而已。。。
出了电影院,寂静无声。。。
走在大街上,人烟稀少的路。
可是,心是暖暖的。。。
因为。。。
有梦最美,月娘相随。。。
推荐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拍的有多牛逼,而是影片的诚意与情怀都足够让人动容。
《阿嬷的梦中情人》在内地已经上映几天了,也不知道票房到底怎么样。
档期有些悲情,想来夹在正火爆的好莱坞大片《霍比特人1》和余热未退《西游降魔篇》中排场肯定好不到哪儿去,说实话有些可惜。
不能拿这样的电影去跟好莱坞那些成熟的商业电影比较,当然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但若是拿来跟内地那些狗血爱情电影比的话,《阿嬷的梦中情人》真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更是一部献给六七十年代黑白台语片的情书,各种天马行空的桥段以一种后现代式的拼贴效仿与台式搞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忍不住都要用台湾国语腔大叫一声“超赞”。
若不是导演不舍得删戏,使得剧情略显拖沓,否者我还得给这部好玩好看又有情怀的电影再多打几分。
更让我所料未及的是拍摄这部献给黑白台语片的情书的两个导演中的一个居然是日本人(同时也出演了一个搞笑配角),若不是真正喜欢台湾老电影的影迷或者说是电影人真的不可能把那种怀旧的味道拍的那么浓,一段跨越几十年的爱情(当然还是集中在青年时期),但也见证了黑白台语片的兴盛与衰落。
影片很多桥段就是在以模仿的方式致敬《爱你入骨》、《梅花七号》、《大侠梅花鹿》等黑白台语片,在影片结束后,还特地将原版的片段作为花絮放出,让人既动容又好笑。
影片中的每个演员都极具个性,甚至觉得谈演技什么的已经没什么意义,就是看一群人笑中带泪的去集体讲述一段情缅怀一个年代。
《阿嬷的梦中情人》像一锅入味的大杂烩,非常好吃,但这是优点但也是缺点,配菜太多,调料也多,让人一直吃一直吃未免就吃累了,饭局上有时候还能说歇口气再吃,但电影院却不可能半途停止放映,会让你一直看一直看,势必就会觉得太过冗长。
对这样一部讲述历史,但又没当史诗片来拍的电影来说,再剪掉半个小时也并不为过。
想想,可能也是因为导演太过迷恋那个黑白台语片辉煌的年代,也想让观众们多看看那个年代电影圈一个编剧与女演员的爱情是如何的浪漫,所以才会显得有些拖沓。
不过,不可否认,蓝正龙与安心亚再加上王柏杰、天心这样极具偶像气质的组合让影片显得非常养眼,而安心亚几次露背露底裤的镜头也足够让男观众们流鼻血了,绝对乐而不淫。
另外说下,很喜欢影片的配乐,都是一些很经典台语歌,如《山顶黑狗兄》和《旧情绵绵》,还有几次出现《思慕的人》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影片的氛围,甚至让人看完影片还忍不住哼着《思慕的人》去回想片中的镜头。
第一次看开头,一段蛮长外孙女的介绍,那时台湾黑白台语片风光的时候,可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漫天星际,总觉得开端有点无厘头。
外公有点不正经老顽童的感觉,外孙女的声音很有现代台湾妹子的口气,看的版本口不对声。
蓝正龙一开始貌似一个愤青的角色,敢于挑战老板,公然谩骂他,可是三番四次还是屈就于老板,最后更被屈坐牢。
万宝龙,很典型粤语残片中的丑角,虽然是万人迷的身份,不会讲台词,只会摆pose,跟男主角斗气到底,个人觉得王柏杰演的很到位,很有那个年代的人的fu。
看天心真的会很留意她身上那几两肉,还是觉得她的现代气息比较浓,不像黑白片时代的人。
安心亚还是演傻傻呆呆的角色。
看到她爬墙进电影院看万宝龙那幕,骑在刘奇生身上,真心好笑。
以白牡丹亮相确实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黑白片的剧情虽然很假、很简单、很白痴,但相对当时的生活条件,那些电影就是当时台湾人生活的唯一娱乐。
那些疯狂追星直到现在还是会出现。
台湾黑白片这段历史跟HK邵氏电影一样,值得回忆,作为一段珍贵的文化珍藏起来。
因为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原来片中的对白、人物、电影均有出处。
看到片尾那些珍贵的黑白台语片,突然感悟,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快乐时光啊。
连电影频道的编辑都不知道,这部电影竟然在内地上映过!
2013年情人节的档口,人们都还沉浸在《西游·降魔》的惊悚,和《第101次求婚》的坑爹中,于是理所当然的错过了这部信息量过大的台湾小清新,直到网上有了下载,才发现原来只要导演有真爱,脑残如蓝正龙和安心亚的搭配都能比黄渤和林志玲好看太多!
电影从一位失忆的大妈和一位躁动的大爷开始,失忆的大妈自称是黑白片时代的一线小生“万宝龙”的太太,躁动的老大爷则一直自称是“最红王牌编剧”。
有一天躁动的大爷玩滑板环岛时不慎摔伤,恰好失忆的大妈出门迷了路,于是大爷焦急的让孙女带他到处找,一面找一面讲起了他们年轻时混电影圈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失忆的大妈和躁动的大爷还是又傻又楞的安心亚和非常像陈坤的蓝正龙,他们混电影圈的时候,正是台语片的风光年代。
而台北的北投,则是那个时候电影片场的聚集地,当时的台湾电影人都称北投为“台湾好莱坞”,他们早在彩色胶片到来之前,就形成了电影工业化生产模式。
在《阿嬷的梦中情人》中,插入了很多台语黑白片繁盛时期真实存在的影片片段,那些早年间带着内地样板戏风格的表演,老一辈在床戏尺度把我上的夸张,甚至还有如今看起来像《龙门镖局》里才会有的生硬又无厘头的台语植入广告……每个打着时代印记的细节都让人唏嘘。
那时候,蓝正龙是个编剧,安心亚是个死跑龙套的,他们所在的剧组是当时最红的大片《七号间谍》(也是一部真实存在的影片)。
蓝正龙在龙套女安心亚与剧组的女主角天心之间周旋,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台语电影产业繁盛的边缘。
导演猝死,制片方让怀有电影梦的蓝正龙签下空头支票,当起了导演。
正当蓝正龙踌躇满志打算把《七号间谍》的续集拍成一部登月科幻片的时候,制片方卷款而逃,他则被关进了监狱。
在监狱的四年,外面的世界飞速变迁,只有入狱前安心亚在他身后喊的一句“只要是你导我就演”一直萦绕在耳边。
等他走出监狱的时候,黑白电影已经被彩色电影取代,而当年一起混剧组的小伙伴儿们也都改了行,小伙伴儿们说,安心亚如今在台北的各大红场驻场唱歌,拼命挣钱,据说是为了买下什么地方。
故事发展到这里,镜头迅速切回当下,躁动的老大爷突然想到该去哪里找失忆的大妈,于是飞速的摇着轮椅来到了好莱坞大戏院门前,原来,当年拼命挣钱的安心亚,就是为了在蓝正龙出狱的时候,买下好莱坞大戏院,让这个戏院永远只放映蓝正龙编剧的《爱你入骨》。
这是一部致敬台语黑白片时代的电影,像拿了奥斯卡的《艺术家》一样,讲不断变迁着的电影产业中的故事,植入到两个普通年轻人的爱情之中。
而与《艺术家》不同的是,《阿嬷的梦中情人》始终没有表现,彩色胶片时代的到来,让曾经的电影人遭受了怎样生不如此的时代,只是告诉我们这两个人曾经因为电影走到一起,后来被时代淘汰,到老了一个坐轮椅,一个失了忆,但仍能对的出当年的台词。
没人告诉我们,他们一起走过的后半生中都发生了什么,有没有改行做了其它行业,靠什么为生,是否有遗憾,但从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中,我们却可以明白即便再也不是电影工作者,电影也一定与他们相伴一生。
我们该如何表达对电影的热爱,也许靠的不是站在各种领奖台上的夸夸其谈,也不是凭票房榜上飘红的数字来证明自己,而是将对电影的感情融入到对生活的信念中去。
(文/宋小卡)http://ent.163.com/13/0904/16/97ULLCDF00034R78.html
难得看到一个不那么沉闷的台湾片。
美丽怀旧
为了纪念那个年代吧
有梦最美,月娘相随。
20131123
台语片致敬影片,情节细节时好时坏,情绪把控的还可以,但结尾拖得有点厉害,导致情绪积累完又卸了。
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台湾电影令人沉醉之处,但是这部电影没有丝毫的乡土,而让人“想吐”,剧情太假,人物太假,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女主角似嗲非嗲的腔调,做作得令人起鸡皮疙瘩,连剧中她的外孙女,也是这德性。本来是一部向曾经辉煌的台语片时代致敬的电影,却拍得如此令人丧失敬意。
各种细节稍想下挺ok的~前后插交错也不混乱~还是可惜在剧本上~要是个欧洲小语种来讲肯定好很多~胖次梗玩的这么认真不愧是日本导演~说是台版《The Artist》不如说是台版无视效《the fall》混合《hugo》~台词抽离感太强~只有天心一直hold住了~演技真真~~然后跟胖子一致觉得北村导演蛮萌的~
剧情太幼稚了,湾湾太无聊
天心好美,安心亚好丑!
教育我们 爱他 就给他买一家电影院 每天放他最爱的电影 即使年华老去 永远不会忘记的还是那几句台词。。。BTW片尾字幕精彩
如果不是看过《雨果》,我对这样的致敬片真的看不下去…BTW天心真美阿!!!以及蓝正龙几个角度真的好像厂花
迫不及待遗忘的故事用不着怀念。
居然没有一条评论!台湾好莱坞版的《艺术家》开篇,国片风光时代的浓郁怀旧牌。片名选取是本片的一个致命哽!如果改用《台湾有个好莱坞》或许还略有的拼。
挺好看的,用台语片的发展做了大背景的爱情故事,结尾挺感动的,好想去翻一下台语版的,全程普通话有些地方看起来怪怪的
看似天马行空荒诞不经,实则向台语片致敬。影片最后半小时引爆我的泪点。彩蛋部分让我心酸: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辉煌又有多少人知晓?
除了怀旧,还有什么?
拍得跟狗屎一样
劇本很不錯,尤其最後用暗號當做恢復記憶來確認彼此的愛,真的有讓我感動到。
对于节奏感怪异的片子,不强迫自己的看下去,真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