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之前居然听到二手评价说不好看,吓了我一跳。
然后又听说原来人家觉得1也不好看,于是就放心了。
这片子怎么可能不好看呢,连我这种想象力十分不丰富的都觉得太好玩了。
时间有点久,前头两部具体讲了啥都记不清了。
反正知道每续拍一部都得引入个新人物。
上一部是美女飞行员,这一部是圣战骑士帅哥。
刚查演员才发现滴蜡鼻子骑士居然是大表哥,怪不得这么帅。。
话说好歹大英博物馆俺也去逛过,为啥里头N多场景俺都完全么有印象啊。
希腊罗马那些残缺的雕像是有的,亚洲馆那头蛇妖是哪儿来的。。
这是罗宾威廉姆斯最后一次出现在电影里么?
下一部罗斯福这个重要人物怕就要被拿掉了吧。
这一部的英国胖妹还是很萌的,估计一下子就红了吧
文/梦里诗书从《博物馆奇妙夜》到这部当是收官的三部曲,时间横跨近十年之久,岁月仿未能在演员身上留下应有的痕迹,电影依旧上演着博物馆各种生物拥有生命后那天马行空的奇想,而作为罗宾威廉姆斯这位喜剧大师的遗作,光影呈现了他最后献给观众的欢乐作为一部已然都足以能打情怀牌的电影来说,第三部的笑料喜点可能在某些方面已然化作了老梗,博物馆生物们的一夜复活更可能已然没有了第一部时的新奇与惊喜,所以这次本·斯蒂勒饰演的夜班保安拉里主场走出了国门,他带领一众小伙伴们开启了是一场全新的大英博物馆历险记,而在英国从门卫胖妞到帅气的骑士兰斯洛特,从大战中国元素的蛇妖相柳再到搞怪庞贝末日,还有那金刚狼的意外客串,种种新颖的元素搭配一张讨巧的情怀牌,这一切或许无法让《博物馆奇妙夜3》成为一部值得典藏的佳作,但确是称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喜剧童话。
对于罗宾威廉姆斯,这或许是他最好的谢幕,《博物馆奇妙夜》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威廉姆斯所饰演的一直都是罗斯福总统蜡像,他在电影中也一直都是和蔼可亲的智者,虽然仅是诸多博物馆人物的配角,但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总能但当起电影中情感的积淀,这一如其曾主演的喜剧电影《心灵点滴》《早安越南》《窈窕奶爸》等等,他从来不是一个仅能将人逗乐开怀的小丑,而是一位在荒诞喜剧里能立足人性深度的巨匠,《博物馆奇妙夜3》里当黎明来临他被定格回蜡像的那一刻至少我有感动容。
当剧情难见波澜,大英博物馆历险记的因果转折更是一个幼稚的笑谈,但剧情的简单与平庸却无以成为枚举电影拙劣的例证,这不仅源于罗宾威廉姆斯的情怀,更因为这本就是一出未有丝毫低级恶趣,满载欢乐的童话之夜。
生活中的一切皆艺术。
至少对于美国人来说是这样。
博物馆奇妙夜,当我在地铁中看到海报时,就非常地吸引我,下定决心要去电影院过一把瘾。
从没看过前两部的我,连夜“补了课”,一开始便欲罢不能。
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博物馆夜班保安,却经历着博物馆发生的奇妙一切。
悬念、搞笑,一切的一切都随着电影慢慢大幕拉开。
复活的博物馆?
这在我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所有故事发生的背景。
莱瑞在这个背景下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所谓不可思议,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想不到,只是这只是属于孩子的思维,作为成人的我想不到,当我慢慢长大,身上早已经找不到那个童年整日追问为什么的孩子的影子了,想象力也被应试教育和压力剥夺得差不多了。
但美国人不同,他们的想象力并没有随他们的成长而消失,反而越发重要得发挥着它的作用,苹果手机的普及,美国电影的受欢迎,google的闻名遐迩,不都在证明着这个判断吗?
电影的制作更加需要这珍贵的想象力,只有感想才能敢做,才有动力愿意做,电影方面的成功引领着美国在其他各领域崭露头角。
作为电影,仅仅情节吸引人,并不能算成功。
我认为真正成功的电影应该在片后让人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博物馆奇妙夜,同样能带来。
带给我最深影响不就是剧中的罗斯福还有莱瑞。
无论是什么困难的时候,罗斯福总能引领莱瑞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像他在做美国总统时替国家和人民做出一个个重要的决定。
而莱瑞从一开始的不想做到享受做在到放弃做再到重新做,这所有的转变都伴随着一个心理的改变,最终他发现“人幸福的关键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起初制作着自己的发明创造,但是渐渐地他发现无法生存,随之而来的还是妻离子散,为了儿子他做了夜班保安的工作。
在工作中,他与博物馆所复活的一切都产生了情感,他为这份感情卖掉了自己的公司,潜入联邦档案馆拯救他们,在这集中,他更是为了这些展品迢迢来到大英博物馆,当最后一切展品为了埃及法老一家团聚而做出的牺牲是最让我感动的。
家人比一切都要重要,虽然这样的代价是他们永久变成展品,而莱瑞也在这之后辞去了夜班保安的工作。
或许展品每晚的复活才是他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
现在他不在拥有动力,也就是放弃的时候了。
美国的许多电影就是这样在剧情中蕴含哲理,让整部影片老少皆宜。
就这部影片而言,孩子被有趣的剧情所吸引,而大人则是在剧情的背后更能感悟一些深层的东西。
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电影所缺乏的,要不就是喜羊羊这种大人看来有些幼稚的电影,要不就是智取威虎山这种小孩看来有些无趣的电影。
在重口难调的电影市场,博物馆奇妙夜的存在实在难得。
东西方国家对博物馆陈列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几个小时的博物馆逛下来,就能大致了解古代、近代和现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而文化常常是相通的,有时在一个博物馆看到的东西,却能和千里之外另一个博物馆的展品联系起来。
例如介绍长沙马王堆的汉墓时会同时介绍湖北荆州的汉墓,比较一下陪葬品和棺木厚度就能看出墓主人的地位高低和生前兴趣爱好。
每次看到这种发现,总是大脑里的多巴胺会突然增加不少,因此wikipedia的诞生极大增加了我们这些“线索”爱好者的乐趣 -- 世界是一张巨大的网,一个结点连接着另一个结点。
而中国历史悠久,博物馆以呈现历史文物为主,鲜少人物形象和故事的介绍。
《博物馆奇妙夜》系列难以在中国实现,因为总不能让鱼纹陶罐和青铜方鼎的复活成为买点。
荆州的博物馆就挺典型,文物太多,已经挤满了整个博物馆,看看那些名字念不出来的锅碗瓢盆,就能转上大半天。
几次带亲戚朋友去荆州博物馆,感受都不相同。
那些喜好中国历史的大学生,对博物馆里的物件兴趣十足。
但本身对文化不感兴趣的客人,却在观光时不停打着哈欠,漫不经心地走过装着价值连城文物的玻璃展柜。
再加上中国的博物馆通常不会涉及自然科学,因此,科技馆看似更接近英文”museum”的含义。
不过,在近些年中国的博物馆里也越来越多人物塑像,展出形式也越来越生动。
像是成都市内的金沙遗址,有3D 成像展示古代成都人的生活;长沙马王堆汉墓,也看到了以前课本上复原的辛追夫人全身塑像。
所以总的来说,博物馆里传统的陈列方式更适合有些文化和阅历的大人,而西方或者近几年中国博物馆流行的那种生动方式,更有利于科普教育。
但作为一个博物馆控和《博物馆奇妙夜》控,我居然不知道他们拍了第三部。
并且惊讶的是几位主演的容貌和身材与第一部毫无差异,而这之间已经过了八年。
当年大二,在全班几乎都通过四级以后,英语老师也把上课当成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娱乐。
课程的主要内容也从课本转移到了电影上。
因为我来自的的那座历史名城深得英语老师的喜爱,而一直又帮着他在课堂上解决仪器问题,所以他总是把放电影的“重任”交予我。
那时候刚被好友带入影迷界,看电影不分类型,照单全收。
而全班50多号人众口难调,第一次电影课之前,我在机房刷了一下午豆瓣,想找一部从内容到内涵上都能称得起台面的片子。
后来还是拿不定主意,就咨询了一位资深影迷好友,什么电影适合在英语课上放给大家看? 他说喜剧最适合大家一起去看了,那部《博物馆奇妙夜》不是挺不错的嘛。
恰好电脑里还有这部电影,就拿来在英语课上分两次课放完。
班上同学对这部电影的反响还不错,我心里挺感谢那位提供建议的朋友的。
只是英语老师对这部电影略有微词,他说“美国没啥文化,拍个电影拍出来的都是别人的东西”。
我想想,也对,电影里的罗马将军、 匈奴、百慕大塑像、中国劳工等等,都是从别的文化里采摘过来的。
其中属于美国人自己的文化代表,是印第安女孩、总统和牛仔。
他们存在的时间,也不过200多年,比不上咱荆州博物馆水池里的一只老龟,更何况那龟还是活的。
下课之后我和老丁走回寝室,我说之前看过一部美国国家地理的纪录片,说东西方对博物馆的理解不一样,西方喜爱把全世界的元素都集合在一起,让观光客们一天内就能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
而东方的博物馆更具有地方性。
老丁立刻义愤填膺地说:“那是因为他们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抢来的!
”老丁说的也对,那慈禧的耳环、康熙的玉玺,在外国拍卖会上被拍出天价,哪一个不是八国联军侵略紫禁城的时候拿走的呢。
老丁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卖国贼了。
在对自己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之后,在美国哪个博物馆看到的中国文物,在我眼里都觉得能倒映出八国联军龇牙咧嘴的贪婪样儿。
可惜我没多少钱,不然也把圆明园剩下的那几个生肖头像买回来,无偿送给家乡的博物馆藏着。
不过,愤青的年纪过去之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前几天去了圣安东尼奥艺术馆,亚洲文化馆里设置了中国文物展厅。
其中有件龙袍,指明说是清朝某位皇帝的。
在这个美国南方中等城市艺术馆里看到如此多而珍贵的中国文物,心里还是挺惊讶的。
只是如今不再去为宝贝的流失而抱不平了。
好东西放在哪,不都是展出给人看。
况且人家也没说这是美国皇帝的袍子,标签上大大地写着“CHINA”,突然在这儿看到了,还有些祖国荣誉感。
不过还是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怕的是这收藏家和西方观光客领会不到飞龙背后的故事,一如,我知道雍正曾经穿着这件代表当时最高纺织水平的龙袍吃烤鸭,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件宽大的衣服。
回到电影本身。
这一次的奇妙之旅被搬到了英国。
Larry带着埃及王子、总统、印第安姑娘、匈人首领(一直以为是成吉思汗,其实是阿提拉)、原始人、猴子、罗马将军和牛仔到英国寻找阻止魔力金砖腐蚀的方法。
唐顿大表哥的出现让这部电影增色不少,只是圆桌骑士的形象和大表哥在成名作里相差甚远,以至于回来搜IMDB才惊呼那就是Dan。
另外看到Dan鼻子融化的样子,我简直想把眼睛遮起来,高喊大表哥你来美国发展竟然是为了演这么个丑角。
罗宾威廉姆斯的去世让这部喜剧蒙上了一丝阴霾。
总统向拉里道别的一幕,竟已成了罗宾的绝笔。
电影结束之后,我还坐在椅子上等待纪念罗宾的片段。
意外地发现已不在人世的演员竟不止罗宾一人。
除了两位已经去世的演员,演员欧文威尔逊的心理状况也让人担忧。
作为旧瓶装新酒, 同样的演员和题材很容易让观众觉得厌烦。
再加上好莱坞人员流动太大,给编剧和选角带来很多麻烦,续集往往和前几部脱离了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是《变形金刚》系列和意外失去Paul Walker的《速度与激情》系列。
《博物馆奇妙夜》系列能花这么多年讲述这么完整的三个故事,主演也一个都不漏下,确实难得。
这也刚好映照了这部电影本身的主题:片尾大家决定让那块魔力金砖地留在英国博物馆里,而自己再也不能在夜晚复活,换来埃及王子和家人的永久团聚。
而几年以后,英国博物馆的管理员带着金砖来纽约巡展,老友们又在这奇妙的夜晚相聚了。
大家在博物馆大厅里跳着舞唱着歌,一切都没有改变。
真切希望这个系列能继续拍下去,也希望罗宾威廉姆斯的告别只是沉睡前的晚安。
过了一年,回忆不起剧情了,看了影评才拾回一些记忆碎片。
是在哪儿看的呢?
好像是15年1月和LXP去京基看的。
作为一部适合小孩儿观赏的温馨电影,总体处理上是合格的,剧中基本都是好人,大家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问题。
主演们还是原班人马,实属不易。
这部电影也再次彰显了英美之间的一衣带水。
别的也没什么可说的,在下并非博物馆控,对其他文明的古老历史有兴趣,但不抱有特别的兴趣。
这一部特效经费很足嘛,星座好炫。
儿子长丑了,不知道是换演员了还是真长残。
然而每一部的剧情走向都还蛮莫名其妙的,略牵强。
又看到你了,Fat Amy!
馆长浮夸得有点可爱啊。
心疼那些损坏的文物。
好喜欢法老小哥啊萌萌哒。
第三部仍然继续着小人奔跑的镜头切换,又基又好笑。
狼叔客串玩金刚狼梗2333333小人握手泪目了。
Robin Williams, magic never ends.
1、英俊又温柔的兰斯洛特爵士兰斯洛特是亚瑟王传说中圆桌骑士的成员之一,他是众弟兄中最英勇善战的一个,也是王后桂妮薇儿的秘密情人。
2、西奥多-罗斯福——请来总统山看我,没我还没泰迪熊呢!
老罗斯福是总统山的四位大佬之一美国第26任总统,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
他因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获诺贝尔和平奖,也竭力推动了巴拿马运河工程。
他还是著名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远房堂哥。
3、萨卡加维亚——背着孩子来拓荒,我出现在美元硬币上!
印第安人,美国历史上西部拓荒时期的传奇式女性。
匈奴王——呼噜呼噜,阿鲁希鲁拉尼!
4、丑萌丑萌的匈奴王匈奴王阿提拉是一个狡猾又残忍的恨角色,是匈奴人最伟大的领袖。
他让罗马人和日耳曼人都闻风丧胆,被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
5、门卡拉&阿卡曼拉——历史上没有我?
黄金牌匾可是我家的!
6、屋大维、杰迪戴亚——自古英雄爱美男/西部大开发我在行一对好基友屋大维是罗马帝国首任皇帝,统治罗马长达43年。
他是凯撒大帝的甥孙和养子,亦被正式指定为凯撒的继承人。
他的名字奥古斯特(Augustus)也是8月(August)的起源。
7、杰迪戴亚-史密斯则是美国著名探险家,第一个从美国东部进入加利福利亚的白人,是西部大开发的先锋,牛仔的鼻祖。
开脑洞:同性恋在古罗马是一种公认的社会文化,美男子们互相爱慕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小兵人屋大维如此迷恋大表哥的蓝色双眸,再想想他和小牛仔一路以来的基情满满,是不是懂了点什么?
8、相柳、揭路荼与铜狮——怪兽与萌物都来试试身手相柳是《山海经》中的上古凶神,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
提起相柳就不得不说说它的Boss共工,共工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
原来它是神话中的水神,发动洪水伤害百姓,后被治水大拿大禹击败。
而它的手下相柳继承了共工的遗志继续作怪,结果还是被大禹杀死。
揭路荼又名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巨鸟,主神毗湿奴的坐骑,中文常译为金翅鸟或大鹏金翅鸟。
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国徽上都能看到此鸟的形象。
它一般被视作力量的象征,不过在博物馆奇妙夜的旅途中,它是负责卖萌的。
而四只铜狮是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的“吉祥物”。
该广场中央耸立着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纪念碑和铜像,而四只狮子则是其座下的“萌宠”。
100多年前,在英国的华人海员还把这个广场戏称为“大狗广场”,没想到在《博物馆3》里,它们被大伙儿当大猫耍了!
9、艾雪的画——荷兰错觉大师的魔幻世界戴利与兰斯洛特争抢黄金刻写板的时候,掉入了一张黑白的画之中,那是著名荷兰版画大师艾雪的作品《相对论》。
他擅长利用错位来创作,作品中加入对称、密铺平面、多面体等数学概念,常出现多个空间的融合、矛盾、无限拼接等形式,有趣又诡异。
他也因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视为二十世纪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这幅《相对论》的概念也曾运用在《辛普森家族》中哦。
10致敬与回忆——罗宾-威廉姆斯与米基-鲁尼在最后的最后,电影为两位演员致以了崇高的敬意——罗宾-威廉姆斯与米基-鲁尼。
罗宾-威廉姆斯就是泰迪-罗斯福的扮演者,泰迪一直忠实地守护着戴利,也和印第安妹子有着一段纯纯的爱情,可以说是该系列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而罗宾于2014年初因抑郁症自杀身亡,这个曾获奥斯卡的喜剧演员,给了我们太多的欢乐。
而电影的结尾也恰如其分——泰迪在晨曦中变回蜡像,永远沉睡,但他留下了一句话:“再见了,魔力永不消失!
”,仿佛在提醒我们,即使他已不在,但快乐永不消逝。
米基-鲁尼饰演的则是前任夜班警卫,就是在第一部中,戴利第一天上班就吓唬他的那个恶狠狠的老头,他在《博物馆3》中坐着轮椅出现。
鲁尼生前的作品包括电视,电影和舞台剧,曾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2个金球奖和1个艾美奖。
他还和好莱坞著名女星艾娃-加德纳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
鲁尼在《博物馆3》杀青不久后去世,活了93年,其中演员生涯近90年,真可谓用一生在演戏。
11、彩蛋——跟我跳一曲“辣身舞”吧!
在影片最后,大伙儿在夜间的博物馆狂欢,英国胖妞和原始人赖赖共舞了一曲,赖赖还把胖妞托举了起来(不容易啊),这个舞姿是致敬80年代的一部美国电影《辣身舞》,而当时的背景音乐正是因这部电影红透半边天的《生命中最好的时光(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
《辣身舞》讲了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还被评为“给女孩们看的《星球大战》”。
连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也对该片爱得不行,她表示:“我爱的电影不少,但没有一部会像它这样,能让我看一遍又一遍的。
”
我几乎从来没有看过首映吧好像,每次去电影院看电影大都是口耳相传。
这次是个情理之中的意外吧。
最开始看博1,应该是07年的夏天,我初二,14岁,在二外刚刚修建好的顶楼(初三考了一整年的第一考场)。
人总是把自己看的很重,所以第一段话献给2015年,22岁的自己。
历史是什么?在中国春秋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齐国的大臣崔杼把庄公(因为庄公给他戴了绿帽子这件事我就顺嘴一说,再顺嘴一说崔杼的老婆是他在葬礼上看上的遗孀,怎么怎么乱啊!
春秋嘛……)因此当时的史官就把这件事情给如实地记录下来:“崔杼弑其君。
”崔杼一怒之下就把这个史官给杀了,本想杀一儆百,可是令他实在没有想到的是,接替的这位史官是原来被杀的那个史官的弟弟(那时候史官应该多是世袭和家传),他也这样在史书上记录道:“崔杼弑其君。
”崔杼又一怒,又把他也给杀了。
再接下来还是这一家史官的弟弟,他接过沾有兄长血腥的史笔,也还是这样记录道:“崔杼弑其君。
”更加恼羞的崔杼于是又把他也给杀了:“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最后史官家还有最后一个兄弟又来接替哥哥们的事业,他也还是这样记录道:“崔杼弑其君。
”最后史官全家的大无畏的正直和不屈精神终于令崔杼收敛起了手中的屠刀——他手软了,他杀不下去了,再这样杀下去就该把史官们杀绝了,那时候就不好收场了。
不过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人不得不击节赞叹的事情:“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乃还。
”也就是说作为“南史”的史官因为消息不是很灵通,就听传闻说正直的“大史”史官一家都已经遇害(“南史”、 “大史”都是当时国家设置的不同分工的史官名衔),于是就又拿上自己已经写好的史书继续去接替(赴死),终于等到他在半路上听说还有一个活口并且已经如实记录了“崔杼弑其君”的事实后,他才(满意地)返回(我就知道你们想看彩蛋:后来,崔杼也在齐国的又一场内乱中被杀了。
)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历史就是好笑:以前皇帝是不能“正大光明”的看史书的,但自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唐太宗李世民起,史书就可以给皇帝随时看了。
)高晓松说历史不是镜子,是精子,牺牲亿万才能成就今天。
我很喜欢的一位高中老师和我们说:历史是流动的政治,政治是静止的历史。
东方人(受儒家学说浸润了几千年)对历史的重视,使得更得的历史变得扭曲进而模糊。
那么,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
不是历史老师给我们的刻板印象,不只是枯燥的文言文,不只是冰冷的年代表,不只是“串线索”,他不只有冰冷严肃的一面,他更有着温情的一面。
历史是由一个个有温度有情感的人构成的,生活在不同时间轴的人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而有着不一样的价值观,但人性的相同,但怕我是蜡做的罗斯福你是塑料做的印第安人,我们也还是可以在一起的。
博物馆奇妙夜的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爆米花式的娱乐型电影,事实上,它影响深远——我每次看博物馆的时候,都会“幻想”他们是活的,而事实上,它们真的是鲜活的,当你真正了解的时候。
看完明朝那些事之后,在看博物馆里每一件瓷器上“宣德”“正统”“弘治”“正德”的字样的时候,你都觉得他们格外的有温度。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去博物馆?
我想,是为了了解我们的过去,那些曾经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山的,鲜活的人,以及他们波澜壮阔的时代。
《博物馆奇妙夜》系列的第一部是在2006年上映的,时隔八年第三部也在中国登陆了,对于不少观众来说这个系列都已经算是童年回忆了吧。
连本•斯蒂勒都已经露出两鬓白发,还有片中客串的米基•鲁尼(曾获1983年第55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和罗宾•威廉姆斯均在2014年去世,让人唏嘘感。
尤其是罗宾•威廉姆斯,诸多优秀的银幕形象依然清晰在目:《机械管家》里陪伴小主人一生并且选择自然死亡的机器人、《死亡诗社》里的captain、《早安越南》里风骚的morning call……恰好《博物馆奇妙夜3》片尾中有段罗宾所饰罗斯福的深情告别,加上片尾字幕对他的致敬,实在有些戳泪点,想不到和他最后的银幕诀别竟然是这样一部轻松喜剧。
本想写个观影指南,差点又变成了威廉姆斯的祭文,跑题了。
说回《博物馆奇妙夜3》,总的说来还是一个很轻松欢快的合家欢影片的,现场观影感觉不错。
第一部就是赶着圣诞节上的,第二部估计想挑战暑期档放到了五月上映,看来效果不佳,第三部又搬回到圣诞节档期。
北美12•8上映,本来这种老少咸宜的片子放进咱们元旦档期就再合适不过了的,也不知是不是出于保护国产片的缘故,该片最终定在1月4号上,错过最佳元旦档期,不知票房后劲如何。
片子的形式内容大体和前两部差不多,无非就是埃及法老的魔法牌匾让博物馆里的各种展品活了过来、一通打闹,只是这次场地从海登天文馆挪到了大英博物馆。
展品多了、主角还是那几个老面孔,追逐、卖萌、千年老梗、一些无关痛痒的大危机。
对于我们这些看片稍多的成年人来说,这个片子就如同午后甜点,太过甜腻无趣了。
不过片子本身针对的群体就是比较低龄化,带有科普历史知识的功能,划分到儿童片里也毫不为过,我们要是非得和那些不合逻辑之处较真反倒是显得矫情了。
而且该片作为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提名影片,特效画面上也是很扎实的,如果我有孩子我肯定会带他去看的,总比看现在那些国产动画要长想像力吧。
既然是儿童片,也没什么可分析讨论的了,每部里面出现的历史人物、典故倒是蛮有意思,我也简单整理、盘点了一下:新增人物:野人莱啊——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距今20万到3.7万年前的时代中,因为首次在德国尼安德特河谷附近发现而得名。
在他们的坟墓中已经出现了鲜花等陪葬品。
尼安德特人最后随着冰川期的蔓延而灭亡,被克洛马农人取代。
)说是新增人物,但其实是本•斯蒂勒一人分饰两角扮演的。
三角龙化石兰斯洛特爵士——亚瑟传奇里亚瑟王(King Arthur)领导的圆桌骑士(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中的传奇人物。
由大表哥丹•斯蒂文斯扮演,相信不少颜控都会为他而进影院的。
揭路荼——Garuda,印度教神话中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半人半鸟样子的神兽。
现为还是印尼航空的吉祥物、泰国国徽。
片中以西藏法器形象、化身小萌物出现。
相柳——《山海经》里所提到的上古凶神,蛇身九头。
影片中则以九头蛇形象出现。
特拉法尔加狮子——特拉法尔加广场的标志雕塑。
影片中四头狮子活灵活现如同大猫。
梅伦卡雷——埃及法老,阿赫门拉的父亲,和儿子一样属于该片虚构人物。
五小强:泰迪·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任总统,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
(总统有次参与打猎却毫无收获,同行的人为了讨好总统把一只小黑熊绑在树上,泰迪没有射杀这只无自卫能力的小熊,终把它放生了,事件被漫画家用作政治漫画的题材,恰巧此时美国掀起入口德国玩具熊的热潮,于是便有了泰迪熊这一叫法。
)小罗马指挥官人偶——盖乌斯·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
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
)小牛仔人偶——杰迪戴亚·史密斯(皮毛商人及著名的探险家。
1825年他带领17个手下从大盐湖启程向西北加州方向前进寻求新的贸易路线。
)匈奴王——阿提拉(古代欧亚大陆匈奴人最伟大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印地安少女——萨卡加维亚(萨卡加维亚是肖肖尼族印地安人,她的头像被印在新款的一元美金纪念金币上。
)僧帽猴——(名字源起于它们头部的颜色,非常酷似嘉布遣会修士的尖顶风帽。
)其他彩蛋:庞贝城——影片中两个小人偶误闯进庞贝古城沙盘中。
(古罗马城市之一,公元79年8月24日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火山灰覆盖。
)金刚狼自黑休•杰克曼在片子客串一个话剧演员,并且做金刚狼招牌姿势“要是光着膀子效果会更好”。
名画M.C.埃舍尔 荷兰科学思维版画大师,影片中主角掉入画中在扭曲空间打斗《现实》1953
博物馆的三部曲,这部应该终结了。
全场没怎么发笑,反倒是该局最后的告别让我想到了许多。
本斯蒂勒和博物馆的兄弟姐妹们依依惜别,当我们知道该说”再见“的时候,无疑是满含热泪伤离别,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至少我们有机会表达那份恋恋不舍,至少我们有机会感受到自己对于对方也同样重要。
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如果再见发生的无声无息,我们也许并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感触,一切随风去,我们豁达的面对那份也许自己都不曾感受到过的”再见“,或许多年以后我们心中隐隐的想起了他或她,也只是感叹那句”我们仿佛在哪见过“。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明明有机会说再见却没有说,明明有机会告诉对方有你真好却直到再也不见也没能说出口,生活就是这样充满遗憾的,此种的惆怅才最磨人。
为了丹丹龙和 Rebel Wilson 特地去影院看这蠢蠢的片。并没有预期中那么糟糕,特别是太阳出来的时候,能在影院看到罗宾·威廉姆斯的最后一次演出……呜呜。btw,导演太喜欢折腾丹丹龙了。
所以定位成喜剧就非要有喜庆的结尾不可么。罗宾·威廉姆斯一剑向阳定格永恒,即使前面的笑料和新鲜感相较上两部已经消失殆尽,但一切回到原点,伤感圆满地结束多好。却冒个傻逼若干年后,像制作方看完成片觉得不能继续圈钱老可惜了逼着编导补拍似的。狗尾续貂,好感全无。★★☆
IMAX都看睡着了...
小儿科,低龄化,笑点都是硬挤的,完全笑不出来!
这里有从高中开始的回忆,有奇思妙想,有梦有情,有我心爱的船长!不过都要和你们说再见了,farewell!
故事讲了三遍,已经失去新鲜惊奇感;过了近十年,特效也已经不算炫了。还是没能在电影浪潮中推陈出新而仅仅是老套地模式刻画,十分可惜。
有很多东方元素,挺不错的
挺亮眼的,这次有了中国元素,虽然是在山海经里的怪物。对于兰斯洛特爵士,我对这个角色还是挺熟悉的,虽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对于亚瑟王、圆桌骑士的故事,我之前也非常的兴趣。兰斯洛特除了英俊潇洒、热心帮助之外,他与王后的私情也成了诟病,也是些因为他,让亚瑟王传奇陨落。他在电影里骁勇善战,替主角一路解决了不少麻烦。可是也就是关键的时候,他忠实于自己的亚瑟王,抢走了石碑,差点害死了所有的展品。特别是在舞台剧,他遇到了客串的演舞台剧的”亚瑟王“休叔,玩起了金刚狼的梗。一本正经的搞笑让人忍俊不禁。这部作品也算是完结作,毕竟这么久还能把原班人马凑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且这样的结尾虽然有些伤感,但他不失为合适的结局,让一切变得有那么合情合理。或许,博物馆里的文化碰撞的继续,就交由观众书写吧。
不怎么样,要剧情没剧情,要特效没特效
[Disney+]估计不会再有续作了,但那些珍贵的美好会铭记于心。充满想象力之作。
作为续集,还是很好看的。这些神奇的经历,每次去一个博物馆都会脑补一下,夜晚这里所有的朋友们都会「活」了。
對大表哥發春,想牽牛仔手的屋大維啊。休叔大戰丹丹龍片段顏值互飆不要太爽。以及第一眼把休叔認成RA【我錯了。
所謂「情結」就是看這種片子都能看到哭出來啊。我們希望「船長」不要走,希望魔法永遠別失效、博物館每晚開party、好基友們永遠別分手,希望泰迪熊活過來,希望叮噹不要回去,希望大雄最終能娶到靜香,正因為我們長大了,才更希望連載的故事永遠別完結。
羅賓·威廉姆斯最後一個鏡頭的告別讓人唏噓。兩星都是給他的紀念。
挺好的。没看过1.2
越来越没意思了!
差强人意,女保安和原始人太扯了= = 但为了罗宾威廉姆斯最后一个告别还是多加一颗星!magic never ends!
3.3
已经对前两部印象不深了,这一部所有的情感基础也都是特别机械化,还是个段子片;不过休·杰克曼客串是真有意思。
很爱很爱这个系列啊,如果还有以后,只是不再有罗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