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这是电影不如说更像是一部戏剧,作品是按照戏剧模式展开剧情,类似于《雷雨》,全篇能很明显的感受到“郁热”氛围,到结尾时将所有的伏笔等等进行收束,将矛盾爆发出来。
电影是将一部电视剧需要演出的内容浓缩到一部电影里,但不妨碍这部电影比同期的电影都要好看。
加上这个题材和类型,都是第五代导演的老传统拍摄模式了,类似于张艺谋最近的《一秒钟》。
都是好演员,也没过好这个年…真是太多想表达的了,却都没说清楚也都不怎么让人记得住。
但后来想想,这是不是也是导演那一代人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呢?
千头万绪,无从话明了,唯有一吐为快,懂不懂随意!
因为戏是在我司拍的,所以特意来看了看,又,导演导过我小时候记忆深刻的《好爸爸坏爸爸》以及小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学生们一起去看的《我的九月》都堪称童年经典,是我们那代人的共同回忆。
然而时过境迁,导演如今一手好资源,比过去戏里的那些演员牛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却找不到过去的日常温暖直指人心了,时代是变了,生活也是好了,可到底我们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更幸福?
我说不好,胡言乱语,权且到此
正如本片主演吴刚老师所说,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没有令人震撼的视觉特效,没有喜剧元素做点缀,更有没有流量明星的参演,排片低得吓人。
但就是这样一部剧,朴实,温暖,接地气。
在寒冷的冬日带给我们细微的感动,让我们心热了起来。
吴彦姝饰演的母亲落的泪真的是击打中我的心了!
父母操劳一辈子,就是为了让一家人整整齐齐啊!
哪有什么厚此薄彼,手心手背都是肉哇!
有什么比一家人整整齐齐在年夜饭上畅谈更有意义的呢?
哪怕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母亲也毫不吝惜得播撒自己的爱,比如那个二十七年如一日给家里带来两桶油的学生。
母亲俨然把它看做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
在这个学生遭遇重病的时候,母亲慷慨得把自己一大部分资产用于该学生的救助和康复。
这是怎样博大的爱呀!
电影细节做得特别生活化,比如老年人向孩子炫耀说自己坐公交车不花钱;离家前会把包好的饺子放在冰箱里给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孩子;无论怎样,分配都是公平公开,每个人数额一样……有这样切一位任劳任怨的老母亲。
她舍不得丢掉过期的红枣,她为我们费心张罗这生活的大事小情,她对于我们的不懂事以及情绪的宣泄总是选择忍让和宽容。
电影当中的大儿子一样,看似给母亲提供了优渥的生活,实际上是母亲用自己的能干和宽容给孩子构建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电影对于社会热点话题做了大胆揭露:裸贷,整容,婚外恋,官商勾结,环境治理,留学,甲方乙方,性无能……我特别喜欢电影中的陈平一角。
刚出场时,他是文弱的,但后期他又是强势的,是他推动着男主角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养奸。
他渴望一个无菌的社会,于是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对抗一个罪恶的集团,对家园被环境污染的人民群众施以援手,他做到了牌匾上的誓言:为民请命。
另外,江珊饰演的妻子一角也让我动容。
她看似是一位主内的传统女性,但是她面对丈夫的冷落和敷衍勇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委屈。
生活再苦,人也要有尊严!
电影《没有过不去的》是冬日的一声问候,也是一句提醒:你有多久没有去看望至亲了?你有多久没有去倾听亲友的心里话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去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
希望看完电影的我们都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电光幻影# 《没有过不去的年》,凌乱的世界,琐碎的生活,世界默然推动,人是在编排里最无处安放的彷徨。
大约已经算是冷门了,这部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上映时期短,排片数量少,导演尹力过往背景辉煌,演员阵容算得上是惊人的戏骨级组合,然后配合了格外神奇的剧本,组了一部让人特别纠结的作品。
注定是评价两极化的一部电影。
影片的节奏、剧情、剪辑、高潮点,都充满了令人纠结的处理。
就好像是一种观察距离,如果靠的太近,可以非常亲密的了解到电影传递的信息,给予的内容表述,配合演员的称职表演,几乎是近距离的看了一场人生咔咔的大戏,特别生活化,生活化到已经不是在讲述生活的故事,而是在生活。
什么鸡毛蒜皮,什么狗血剧情,什么零七八碎,一点不含糊的劈头盖脸的扔到了大屏幕上。
其实影片刚开场的时候,吴刚与吴彦姝两位老师的组合出场,配合着医院的场景故事,还是给影片的初始亮了一下睛的。
毕竟都是戏骨级演员,一次出来俩,加上镜头颜色调得乌拉暗,看起来可有生活气息了(我就是这么好骗),在那个时间点里,我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值是很正常的。
不要求精彩,但至少平实。
后来发现是我太天真了。
说到观察距离,如果这部电影只靠近距离感受,那么大概会在各种琐碎中度过非常不安的两个小时时间。
因为信息的琐碎程度,以及影片的破裂式剪辑,已经到了令人崩溃的地步。
并且非常持续。
电影时长多久,电影的琐碎和破裂式剪辑就坚持了多久。
以我看电影一直还算比较自信的信息处理能力,就这部电影给予的信息内容,我几乎是零零碎碎的在那儿捡。
每一次都在接受还很乏力的情况下被迫熟悉一个新的信息点,抱着这个信息还没混熟悉,又跳出来一个新玩意,就这么蹦跶蹦跶的玩耍着,这部电影愣是用了可能快一半的时间在那边默默扔炸弹。
感觉身为观众的自己太难了。
并不是信息理解有困难,剧情线是有的,但是就好像一条埋着就不给你看的信息线,总是抛出几个点就算完事,大量的信息化处理最终靠的都是观众自己。
这年头当观众感觉也是很不容易的。
影片的故事线还是清晰的,至少是埋在主创们自己心里的,所以连贯性蛮好。
这也就是整部电影除了近距离观察,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观察距离的拉远。
而一旦观察距离拉远,故事重点要讲的细节就都变得模糊起来,或者说,是根本不再需要去那么认真的记住每一个点,他们就像是生活里的那些碎片一样,只问线面,不算枝节。
当虚着态度看过去的时候,这竟然像是条条框框下,社会属性里,每一个忙忙碌碌,又浑浑噩噩的我们。
并不是没有精彩,并不是缺少金钱,并不是没有收获,并不是不懂得爱,一切皆在其中,但是,一团迷雾。
人生,也就是这样,近看成灾,远望彷徨。
很难解释影片的好与坏,想来多数人是并不想看这样一部电影的吧,我猜。
并不是认真的好好的讲了一个故事,更像是生活的片段,把日子过了起来。
没有绚丽的色彩,可是色调也不算难过。
有长有短,有喜有乐,唯独,往往没有选择。
值得自己品味吧。
演员表上大牌林立,是我心中真正的大牌们。
吴彦姝、吴刚、江珊、郭涛、丁嘉丽、林永健,以及其他一些戏很认真的人们。
演技就不用纠结
这是部优缺点都很明显的片子优点:演员阵容强大,表演精彩。
短短99分钟的电影,剧情相当丰富,后劲很足适合细品。
缺点:主线不清晰,内容有些松散凌乱。
看的过程中觉得剧情很紧凑,但多少有点被电影拖着走的感觉,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导致看起来像是一棵久未修剪的大树,文艺是够了,情节却不足。
感受:“闹心”一词足以概括,发生在主角周围的生活好似一团乱麻,让人焦躁难安,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如老人高血糖吃红枣,不肯去美国非要回老家过年,到人生危及如自己摊上官司家人涉嫌贪腐。
从出轨裸贷网络暴力等当代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到生活压力官商交易亲子关系等大的论题,处处是矛盾处处是麻烦,剧情中的这满地鸡毛确实像极了生活。
不是部成功的剧情片,但是足够现实。
总结:值得一看,但是千万别把他当一般贺岁片看。
比较适合35+的朋友们吧补一句,是因为吴老师去看的这部片,吴老师演的很优秀,但如果以吴老师的其他作品当参照物,王自亮这个角色最多能拿70分。
每个镜头每个人物……件件随身,事事两面,看着看着竟然能跟里面的每个人产生共情。
没有倍速播放,老人、家庭、夫妻关系、兄妹感情、成长中的孩子……慢慢看着心里怪沉重的,联想到自己,越想越操蛋,继续想着想着也就笑了。
35+旅居外省多年,讽刺的亲情、狗血的感情、糟糕生存都经历了些,妈蛋,发现自己三观还正心态还好,真棒!
忍不住的鼓励自己爱自己😊😊
不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任凭别人怎么说,自己也只当一个故事;如果自己经历过,稍微看看,就能感觉眼泪直流啊。
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有老人要照顾,有孩子要上学,这需要时间,也需要金钱,所以要想办法挣钱,要是不小心有了小三,还得费尽心思周旋;有兄弟姐妹的,还得平衡兄弟姐妹的关系。
对一个中年妇女来说,害怕丈夫出轨,整天想着孩子上学,还得想着照顾家庭;对一个离婚的中年女人来说,更是忙的不行。
对一个老太太来说,孩子比较多,怕给孩子添负担,还要面对孩子们之间的矛盾,还怕孩子们生活不好。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活着不易,都有难处啊,凑合着过呗。
剧情乱的一踏糊涂,从刚开始的环境污染打官司,这该是个大事件,电影里提了一句后就没后文了……后面又发生了王自亮找了个小三,见了小三妈妈后也没下文了……这时候那个免费帮自己打官司的“正义律师”在酒店被两个彪形大汉“突脸”后也没下文了……当王自亮的出轨照片被女儿妙果发现后,王自亮带妙果来到公园,试图缓和关系,当王和女儿看到大屏幕里发生车祸的时候,王自亮他老妈被她老妈新收的儿子脚滑了一跤,随后新收儿子的老婆哭着给王自亮打电话说:赶紧回来吧,剩三个月了。
随后一番热闹的过年惊喜,王老妈妈精神抖擞的高兴,什么情况?
到底谁出事了?
电影演的太乱了,看到这里,才照应了电影标题-过年。
总结:剧情太烂俗了,导演尹君牵扯的小事太多了,导致剧情混乱不堪,毫无头绪,今天腊月二十一,我上午刚把家里雪铲干净,自己做了个饭,悠闲快乐的看这个电影,是越看越气!
给各位踩了个雷,这个雷是我用一下午好心情换来的,别看了,太烂了。
没有过不去的年 (2021)5.6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尹力 / 吴刚 吴彦姝剧情杂乱无章,看的头疼,现实都不敢这么演!
个人影评:1.在北京看病过三关:停车关,进门关,挂号关!
车停不好直接拖走,外地人看病先多交三百,号不是你想挂就能挂的上的!
最好的医疗也是最难的医疗!
2.每个孝子都以陪在母亲身边为容,可真正被照顾的是孝子,而不是母亲!
3.男人真的好难,得能赚钱养家,能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照顾兄弟姐妹的家长礼短,照顾媳妇儿的心情感受,照顾孩子们的理想信念,有条件的还得把彩旗挂的光鲜亮丽,一样不到位,就是不称职!
太难了!
4.人呐,有目标是对的,有能力也好,但别拔份儿!
否则做的再好,也是不周全,就是众矢之的!
5.有一种病,穷病,真的治不了!
你下药,下猛药,可能把自己治死!
6.公粮这东西就是地主恶霸收租,交不上?
借贷也得交上啊!
因为你欠人家的啊!
7.兄弟姐妹没有隔夜仇,都是一奶同胞,各有个性,欠的就都是感情账,捋不清,讲不明,怨的是父母的偏心,可父母哪来偏心啊?
哪个不是心头肉啊!
8.人都在处,处的好了,就是亲人,处不好,亲人也变路人!
9.有钱人的家庭生活一定不好,老百姓的婚姻生活往往更加美满!
因为有钱人讲钱,没钱人谈情!
有钱人处感情得靠钱💰,发小都一个原则,没钱人他没钱,把情看的比天都大!
钱可以欠,情必须还上!
10、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即使五十多岁了,一家之主,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爱哭鬼👻!
11.立的是牌坊,干的却是黑心作坊!
白山黑水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那个衙门上不挂着明镜高悬?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过年前后发生的故事,却没有展现出太多的阖家团圆时的温馨,而是着重体现了成年人生活的艰辛和困难。
老大王自亮看上去是个相当老实的人,实则出轨了他媳妇,脚踏两条船。
老二王自亮还进去坐过牢,过年时难得回家探亲,也想瞒着老母亲。
老母亲想着将老房子卖了,却得到了几个孩子同时的想分家产。
影片非常写实,没有太多浓厚的亲情,偏文艺气息,值得一品。
7分吧,对有些人来说很真实。虽然我个人不喜欢“生活一地鸡毛,终日怨天尤人”的态度(如果不满意,就改善。改善不了,重头再来。对自己心软得不行,甘于沉沦,可悲可鄙),但现实主义作品是有价值的,这部片子也是有它的受众群体的。PS如果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当下,善待家人。PS各大视频的弹幕最好都别开。
中年男人,书来说起还是裤裆里那点事儿。
就是个活着,每个人都是故事
一个北京编剧,包着小三,老婆两女儿在美国,这生活没法共情。科普下主卡消费副卡看不到也收不到信息。
看到最后我哭了,电影散场的时候,一个小伙子经过我说了一句,这是啥啊,看不懂,突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想起一句话,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今年即将发生的一些事,让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传记一样。看到结尾,片中的琐碎也不算什么了,这不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吗?比起每个人的一地鸡毛,更加可怕的是在片头出现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那可是徽州啊,到现在我的电脑里都保存着一张偶然看到的雾中徽州的图,电影里也展示了同版镜头,本以为是人在家在的故乡,其实早就物是人非回不去了。太阳照旧升起,阳光底下无新事。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的生活太可怕了
如果你最近看过春江水暖或者孤味,你就能感觉到本片不如意的地方。演员表演都是在线的,碎片叙事且又没切回主题上,这才是电影最大的灾难。
尹力能这么创新其实值得鼓励的,虽然最后落向了俗套。
大过年的,一家团聚。
⒈一堆演技派,合伙给观众演一出流水账,其中还掺杂了家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节奏简直是灾难,剧情更是难看,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完全看不下去;⒉大型家庭伦理剧,老大忍受着事业的不顺,妻女的分离,于是只好选择出轨,同时还有官司缠身,可幕后却是自己的兄弟,而且还让家乡朋友生病,这是一个圈吗?⒊无论有什么难事,过年还要一起吃饭,无论身犯什么罪事,也要陪亲人过最后一个年,另外那个女儿真令人讨厌,平时也不管母亲,结果争家产出来了!
尹力的导演功力更需要“壮阳药”。
看似光鲜的中年生活,实际上危机重重,举步维艰。
表面体面,背后不堪,都市中层精英中年的一地鸡毛
感觉很真实吧 生活满地鸡毛 演员塑造的也很好 就是生活化的电影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似乎很多人都能找到自己,想到自己。
宝藏电影啊,生活就是这么琐碎,就是拍的真实耐看。没有阅历的人是看不下去的,或者说为了消遣看的人会觉得垃圾。
看似描写烟火气的真实生活,但是更像贴上几个典型符号的舞台剧,太过正统。吴刚老师这次居然演的是一个有缺点的男人,意料之外。一个命题作文,于电影而言,少了惊喜。
整体营造了一种心不在焉的体验
确实剧情非常琐碎,而且虎头蛇尾,很多东西没有深入下去。但是从中还是看到了很多我们的现实生活,一地鸡毛,无奈至极。个人觉得很多评论都有些主观和道德至上吧,很多事情知道容易,做到太难了,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价值观混乱、物欲横流、人的罪恶令人震惊的时代。
适合三四十以上的家里老大看,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这不是丧,这是这个时代的烙印。
琐碎但是真实的生活,唠叨但是有爱的妈妈,匆忙但是鸡毛的工作,平静但是温馨的家庭。我们期待团圆与和睦,我们向往真诚与付出。我努力不让父母失望,我努力成为后备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