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几个上部都经历过了杀手而存活,现在一男四女居然打不过一男的?
还有这电影导演不到最后一刻不让杀手死,每次打杀手前都要跟他说一声我来打你了!
特别是记者盖儿部分的时候,旁边地上有枪不拿去拿杀手手上的刀,真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最离谱的是,女主拿枪打杀手的时候居然还喊了杀手一下?
搞不明白这6点几的评分怎么来的?
剧情还算是过得去,比前作略强,不过这刀刀不致命属实是给我看出戏了,尤其是最后老黑没死真是炸裂,最少捅了二十多刀,这怕不是个超英系列吧,这四个人可以组合一直干到第十部,致敬速度与激情系列..不过作为一部恐怖惊悚片它绝对及格了....................................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t0vrXvtzLdoIO3_ZGrT2g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惊声尖叫6》。
片名Scream VI / Scream!! / Scream 6 (2023),别名夺命狂呼6(港)。
《惊声尖叫》系列一直是比较经典的砍杀电影,影片从开场的开胃菜开始,一路砍瓜切菜直到最后的杀戮大混战。
只要身处在《惊声尖叫》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无法逃脱鬼脸杀手的阴影。
鬼脸杀手身穿长袍、戴着鬼脸面具,挥舞着尖刀,他杀人时没有愧疚,而且总能很好地隐藏自己。
因此电影中的角色都会人人自危,即便远走他乡也无法躲过。
山姆和塔拉在《惊声尖叫6》中也遇到了类似难题,她们躲过了上一部的危机,外出上学,结果还是被鬼脸杀手找上门来。
这次她们要和她们的朋友奎因、查德、明迪一起面对杀手。
为了增加自己的存活几率,他们要不断地总结前面几部作品的经验教训,寻找归纳鬼脸杀手的身份规律和作案手法。
当然,老粉丝观众也会知道,这种猜测最大的作用也就仅限于自我安慰……在《惊声尖叫6》中,影片借着角色之口开始解构砍杀电影。
角色们对着空气一顿输出,分析点评地头头是道,列举出砍杀电影一个又一个规律。
有些规律很正确,有些规律很牵强,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些潜在的受害者们无法阻止即将发生的惨案。
这一期就不做视频了,番茄酱太多,估计做出来也难过审。
《惊声尖叫》系列能够经久不衰,秘诀就是这个系列总能不断自我重塑,鬼脸杀手在充分总结前作的基础上升级作案,实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在幸存者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以往系列里的幸存者都可以在续作里刷刷存在感,比如这次柯比回来了,每一次的最后幸存者也不再仅限于“最后一个女孩”,这些改变保证了《惊声尖叫》系列的生命力。
别看幸存者众多,里面的人种分布十分政治正确,要说不是在搞政治正确,我都很难相信。
整体而言,《惊声尖叫6》要比《惊声尖叫5》好看得多。
鬼脸杀手更加大胆,更加肆无忌惮,丝毫不在意犯罪场所。
角色之间的互动也不再空洞,尤其是山姆和塔拉之间的关系,让人看到了久违的善意。
《惊声尖叫6》是该系列第一部出现三名鬼脸杀手的电影,观众可以尽情猜测谁是凶手。
之前最多只是出现两名鬼脸杀手,也是第一部两名鬼脸杀手同时攻击受害者的电影。
其实原本《惊声尖叫2》(1997)最初设定也是三名鬼脸杀手,但因为剧本泄露,后期修改了剧本。
和《惊声尖叫2》一样,这里鬼脸杀手之一是前作鬼脸杀手的父母。
本作也是该系列有史以来幸存者最多的一部,足足有7名幸存者:盖尔·韦瑟斯、柯比·里德、山姆·卡彭特、塔拉·卡彭特、明迪·米克斯-马丁、查德·米克斯-马丁和丹尼·布拉克特。
当然《惊声尖叫6》也遵守了系列惯例,鬼脸杀手在演职员表走完后继续亮相,只不过这次他并不是挥舞尖刀,而是拿着霰弹枪。
地铁上的COSER百鬼夜行出现了大量著名恐怖砍杀电影角色,杰森、针头人、小丑……恐怖片爱好者可以细数这一小段时间里出现了多少熟悉的角色。
关系更多更复杂,解构更深更丰富。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2023美国恐怖片《惊声尖叫6》,全球累计票房1.68亿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6.2,IMDb评分7.0。
这个IP真有生命力,2022年第五部重启后,第六部的口碑和票房都超越了第五部,看来肯定还会继续拍下去。
《电锯惊魂》都在拍第十部,《惊声尖叫》才六部,路还长着呢。
第六部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不过IMDb评分很高,7.0,是系列第二高,仅低于第一部7.2,实际观感确实不错,节奏紧凑,惊悚氛围全程在线,几乎没有一惊一乍式的低级吓人手段,砍杀动作戏很带感。
第六部应该叫做《惊声尖叫6:大开杀戒》,砍杀戏贯穿始终,分布均匀,从头砍杀到尾,死了好多人。
没细数,不知道是不是系列伤亡最多的,爱看砍杀片的观众会喜欢第六部。
第六部在剧情上很下功夫,多次反转,衔接了多个前五部的角色,剧情与前五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前五部形成了一个大故事。
没看过前五部的观众不建议直接看第六部。
跳过前五部直接看第六部,只能说看个热闹,看不出门道和情怀。
第六部与前五部密切关联的剧情构思,很像《电锯惊魂》系列的剧情构思,后面的系列衔接之前的剧情,将观众牢牢拴住,整体就像在看一部完整构思的剧集一样。
和前五部一样,第六部调侃了很多砍杀片的剧情套路(说得很有趣,想一想确实如此),调侃了第六部是重启的续集(第五部既是续集又是重启,第六部自然就成了重启的续集)。
第六部的英文片名很有意思。
第五部的英文片名是Scream,不是5,没有数字,没有副标题,和第一部片名相同,片名走的是重启路线,可是如今的第六部却加上了VI。
前三部续集的片名都是数字234,第六部却不是6而是VI。
片尾高潮戏不错,双杀手+大反派=三个反派的设定是六部曲在反派设定上的创新。
最后女主穿着鬼脸服装反杀大反派的构思很好,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系列IP结尾的杀手揭示是影片的高潮戏,不过每当杀手揭示为女性时,都显得很不合理,因为影片中杀手的身材和杀人的力道不是女性所为,前五部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第六部也是如此,并且女杀手明显偏爱,和鬼脸杀手的高大身材是不符的。
砍杀片在片名前刚开篇时被砍杀的演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而本片刚开篇被砍杀的竟然是《辣手保姆》系列的女主萨玛拉·维文。
萨玛拉·维文虽然不是一线女星,起码也算二线,竟然在本片中出演刚开篇被砍杀的小角色,这算客串还是接不到戏了。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部是系列中最长的,长达123分钟,极少有砍杀片超过2个小时。
《惊声尖叫6》,在今年三月份初上映了,这个系列已经拍到了第六部,我都感觉自己老了。
我个人并不反感惊悚片,况且惊声尖叫这个IP成名已久。
站在商业的角度来看,即使惊声尖叫拍到第七部,第八部,我也不会有半点意外。
赚钱嘛,不寒碜。
在已有五部前作的情况下,《惊声尖叫6》想要拍出新意,其实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
影片开头,导演按照惊悚片的套路,先安排了两场血腥的残杀,给观众们开开胃。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就跟网文的黄金三章一样,既省力又好用。
我在看开头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只要凶手戴上鬼面,就跟开了金身一样,所向无敌,无论你拿平底锅还是手枪,你都不可能打败他。
而一旦凶手摘下鬼面,那他的金身时间就过去了,就像开头的第一个鬼面人,刚到家就给人噶了。
其实这是惊悚片的一条定律,在电影里,鬼面人是一个符号,代表了绝对的恐怖。
导演绝不能让鬼面人逃跑或者死掉,否则,电影将毫无恐怖感可言了。
另外,从推理小说爱好者的角度看,《惊声尖叫6》的剧情更像是一场屠杀版的谁是凶手的游戏。
简而言之,就是不能相信任何人,直到找出你身边的鬼面人。
作为推理迷,在《惊声尖叫6》里,我看到了熟悉的配方,或者用推理小说的话讲,叫诡计。
其中一个诡计很常见,但是挺不好猜的。
诡计的内容是,凶手将自己伪装成死者,从而避开怀疑。
这个诡计简单好用,应用面很广。
从青山刚昌的《名侦探柯南》到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说它不好猜的原因是,在《惊声尖叫6》里,死的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想要盲猜凶手并不现实。
电影里还有一个诡计设计得挺巧妙,我称它为双重反转,或者说反套路。
在推理小说里,作者一般会先抛出一个嫌疑最重的家伙当诱饵,让读者咬钩。
这招已经被《名侦探柯南》用烂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只要稍微有点经验,观众们就会知道这个嫌疑最重的家伙,其实只是诱饵,真凶另有其人。
但是《惊声尖叫6》玩了一个反套路,预判了观众的预判,设计了一个双重反转,在鬼面人揭下面具的前一秒,我才想到这里是双重反转的设计,不免小小惊讶了一下。
不过,双重反转的缺点也很明显,观众虽然会吃惊,但是吃惊程度一定不够。
因此,这个诡计通常不能直接用在大BOSS身上。
在《惊声尖叫6》中,导演也深谙此道,在揭开真相前,大BOSS从头到尾,都没有受到过明显的怀疑,直接拉满惊讶值。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使用这么多的诡计,是导演把鬼面人分成了多个部分,让每一部分完成一个诡计。
单看每个诡计,或许算不上新颖,但组合在一起,效果其实还是不错。
总的来看,《惊声尖叫6》的质量不差,在剧情上,也达到合格的标准。
适合喜欢看惊悚片的同学打发时间。
今天看完惊声尖叫6,总的评价一下就是最逆天的一部,前面几季的角色几刀就下线了,这部到好,有些人物被捅几十刀都还活着,像查德(小黑,塔拉的男友)明明她们亲眼看到倒在面前,结尾又没事。
但是剧情看着挺不错,将前面五部的人物、面具等串联起来,给人许多惊喜,对角色的怀疑也是一直在变化(凶手让人出乎意料,没想昆妮是假死,也没想到伊森是有的假名和贝利是瑞奇的父亲)看到曾经凶手们戴的面具老化破裂也有种无力感,总体是不错的。
虽然不敌第一部剧情开创性的新奇,人物的颜值总体也没有先前的高,西德尼多好看,有些时候人物的情绪转换也略显僵硬(像刚死人哭了几下,谈话是却没有一点情绪波动)。
特别是有一点说是缺点也是优点,凶手在杀入时被害者总是放声尖叫,可以讲是呼应标题,但太不符合常理,人被捅被刺时拿来那么多力气,况且全身上下的血都在翻腾,能不能说话都是一回事,所以导演注意点吧。
不过对于大部分恐怖电影爱好者来说,没有任何一部恐怖片(仅限海外恐怖片)是差点,惊声尖叫、月光光心慌慌、十三号星期五等片子再怎么拍基本都能适合观众胃口。
外加一点,惊声尖叫的尖叫程度和电锯惊魂相比太假了,同时血腥程度也不在一个层面,希望能和温子仁多学习学习
惊声尖叫终于看完,期待在第七部中西德尼能有更多的戏份(不要像第五版那样出来打了个架就走了)西德尼才是惊声尖叫系列的灵魂,虽然山姆的塔拉也不错,但小西跟来观众这么久,也是有情感的,希望能早点看到惊声尖叫7,最好是能在国内上映,就算不行我也第一时间找到资源。
最后说一句但愿惊声尖叫永不完结,不然我会替导演们亲自导演一部属于自己的惊声尖叫😝😝😝。
写于2025年3月7号 晚上9:27p
我看过的第1476部电影,《惊声尖叫6》我给6.7分。
2022年1月14日派拉蒙影业出品《惊声尖叫5》在北美上映,时隔十年回归的《惊声尖叫5》以只有24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在全球范围取得1.4亿美元的票房!
《惊声尖叫5》在2022年好莱坞小成本电影盈利榜排在第四名!
利润率达1.45!
《惊声尖叫5》票房大获成功,使得派拉蒙影业在2022年3月就早早官宣了《惊声尖叫6》的档期定档在2023年3月,《惊声尖叫5》的两位导演马特·贝蒂内利-奥尔平,泰勒·吉勒特也将继续执导《惊声尖叫6》。
《惊声尖叫6》的制作成本3500万美元,截止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取得了1.68亿美元的票房!
《惊声尖叫6》剧情承接上一部,影片中有着对《惊声尖叫》系列创作的调侃和吐槽。
期待《惊声尖叫7》!
平心而论,《惊声尖叫》这个系列我还是挺喜欢的。
所以去年第五部时隔十年之后再度回春并且找准了自己定位(恐怖片吐槽恐怖片),第六部其实还是挺期待的。
没想到,跟大部分恐怖片一样,掉进了降智剧情的坑。
凶手好不好猜因人而异,但咱能不能不要一看到鬼脸杀手就跑,最夸张一次足足六个人,六个人哎,一个杀手,就算一人一只手一只脚,还能富余出俩人来捅凶手,结果你猜怎么着,就主打一个跑,当然结果就是被分开然后被干掉。
这智商,只能编剧来背了。
一路上放弃以众敌寡,到最后大决战倒是主角光环来了,开挂一打三(此处涉及剧透),也是服。
而且作为系列第六部,上一部对于前面几部的致敬跟回忆杀被好评了是没错,但你也不能过度致敬跟回忆杀吧,感觉都要翻阅编年史才能理解有些情节了,对于新粉丝也太不友好。
连我这种系列都看过的,隔了这么多年,有些也想不起来了好吗。
其实已经看完第六部啦,但我就想起这个标题!
最近上班上麻了,压力与病痛碾压我,终于令我想起我还有个以毒攻毒的办法——看恐怖片!
不对所有人适用哈,但绝对是治愈解压不二之选!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失眠啦(内含大量剧透,是本人恐怖片回忆录,不喜慎点!!
)
连看6部《惊声尖叫》,我现在精神状态非常好,一闭眼就能看到鬼面具举着尖刀向我刺来。
黑夜里,开门的瞬间,照镜子,房间某处传出异响……哪哪都有鬼脸面具。
但我无所谓,有本事刀了我,就可以不用上班啦,这个破班谁刀了我,谁替我去上吧。
然后我就能看见鬼脸面具飞快退回墙角,老实站岗。
Holy shit!
推荐《惊声尖叫》系列,主要因为它既经典,又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
相比起我觉得是一团shit的《鬼娃回魂》系列,它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
当然,还有炎炎夏日,看恐怖片是我们的老惯例了,心静自然凉嘛故事永远始于一个电话,始于那句“你喜欢看恐怖片”吗?
如果你不幸接了电话,和那头的人聊了几句。
就会感觉鸡皮疙瘩逐渐爬满皮肤,那个阴沉冷漠的声音逐渐变得尖锐刺耳。
他吐出的每一个字,无不在嘶吼着:“我要杀了你!
”
当然,你完全可以不信那个邪,挂了电话,不理会他的疯言疯语。
但那骇人的语气回想起来还是会叫你脊背发凉,言语威胁令你惶恐不安。
那么,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半。
你一定要记住,你是他精心挑选的游戏,他不会那么简单放过你。
他会出现在门后,墙角,衣柜里,人群中,如影随形……在你转身的瞬间,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将那把尖刀刺入你的胸膛,在你挣扎时,抓住你的脚踝,让你没法逃脱。
你强忍住疼痛,握住那把刀,鲜血顺着刀尖滴落在你脸颊上。
大片大片的殷红在你身上绽开,你身上已多了很多伤口。
你不想死,但当最后一刺扎在你的心口处,你彻底撑不住了。
涣散的瞳孔里,不断放大的,只有那张扭曲疯狂的鬼脸面具…以上,是几乎所有死者亲眼所见的最后一幕。
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怖。
然而,《惊声尖叫》系列和我们惯常看的恐怖片区别之处是,它并没有鬼魂邪灵。
凶手却比鬼还要阴魂不散,不断犯下嗜血凶案,代代传递,让死亡气息萦绕不散。
每次出现必备三件套,鬼脸面具、刀子、变声器。
变声器,是他模糊身份的工具;刀子是他残害无辜者的武器;鬼脸面具则是一种象征,一种阴森黑暗,叫人灵魂战栗,却也令人兴奋躁动的形象。
是的,总有一些人对凶杀案陷入狂热,他们痴迷其中,甚至将其拍成电影。
《惊声尖叫》就是这样的戏中戏。
一年前,女主希德妮的母亲惨遭杀害。
后来学校的一对情侣突然被杀,派对上,女主的闺蜜惨遭毒手。
希德妮一度怀疑凶手是其男友,但又没什么证据。
她也以为自己疑心病,直到男友比利手染鲜血出现在她面前。
他和他的共犯杀害了那么多人,并没有什么理由。
共犯只是觉得好玩才加入而已。
男主能给出的唯一理由是,希德妮的母亲出轨了他父亲,导致他母亲离开自己。
他将一切归咎于希德妮母亲头上,所以连希德妮也该死。
最后,在希德妮的反抗,记者盖尔和警察杜威的辅助下,两个嗜血的凶手付出了代价。
时间流逝,本来噩梦该告一段落,奈何导演要拍续集。
升入大学的希德妮开启了人生新篇章,交往了新男友,即将扮演自己的第一个女主角。
可是,鬼脸杀手出现了…记者盖尔将他们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被搬上了荧幕。
刺杀轰轰烈烈在影院上映,观众们打扮成鬼面的模样,边看电影边挥舞刀具。
与此同时,一对黑人情侣在电影院被残忍杀害。
观众狂热的叫喊声中,女生被捅了个对穿,鲜血四溅。
荧幕上倒映着她恐惧痛苦的面容,直至她失去呼吸,不再动弹。
凶案发生,希德妮知道,噩梦又来了。
明明前男友已经死了,尸体早都烂成泥了,到底是谁?
曾经被误认的凶手无罪释放,希德妮被推上风口浪尖。
对方不断纠缠,想让她帮他出名,那是她欠他的。
希德妮压根猜不到凶手是谁,当然,按规律来说最有可能是她的男朋友。
即使对方看起来温柔体贴,也无法排除嫌疑。
毕竟,在爱情上栽跟头她不是第一次了。
不相信所有人,是活下去最重要的法则。
作为身在恐怖片里的人,他们也有其他常规法则可遵循。
电影迷能对这一切侃侃而谈,虽然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活下去的未必是电影迷,也不是装备精良的警察,但总是九命猫CP
女主主要是靠“不相信任何人”幸存的,男人果然是女人成功路上的最大阻碍!
向女主致敬
经历了一桩又一桩惨案,希德妮身心受创,隐居避世。
即便如此,她也在尽最大努力做一些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他不幸的人。
她值得一个美好的结局,起码一段平静的人生,但很快平静又被打破。
《血腥刺杀》再次被搬上大荧幕,每当发生一系列惨案,盖尔就多了新素材,电影公司对此趋之若鹜。
明明是人性阴暗面酿成的悲剧,却没人在乎死去的人命和真相。
电影公司贪婪地渴求票房,观众则把这一切当做发泄狂欢。
直到《血腥刺杀3》的演员被杀,凶手打来电话,看似给受害人一点提醒。
但和之前每一次一样,这都是猫和老鼠的游戏,只有一种结局。
演员惨死的新闻一经曝出,立刻人心惶惶,警察开始寻找希德妮的下落。
那个跟凶案联系最紧密的幸存者。
有人怀疑她是凶手,为了名气自导自演,也有人认为是她导致了这一切。
恐怖片的拍摄仍在继续,鬼面也不再掩饰对演员们的杀意。
但他最想要的,还是希德妮。
他不惜耗费大量力气逼她现身,抛出诱饵,“你不想知道谁杀了你母亲吗?
”太多人因为她付出了生命,凶手偏激疯狂,希德妮知道自己必须得出现了。
却无法阻拦悲剧发生,演员们一个个被拖走,割喉,刺穿肚肠,房子里回荡着绝望的惨叫。
凶手宛如恶魔,纠缠着他们不放,直至他们推测出那个令人惊诧的真相。
关于希德妮母亲遭遇的一切。
关于凶手的身世,也就不稀奇了。
但为何总要以报复作为目的呢?
憎恨命运不公,于是将这份痛苦化作浓烈的杀意,反刺回来。
说到底,还是人性的阴暗面罢了。
无论是《惊声尖叫》的连环凶手,还是《刺杀》戏中戏的凶手,他们都只是载体。
只是盛放人性的容器,只有他们戴上鬼面,穿上黑衣,才能肆无忌惮暴露出黑暗的一面。
电影里说,“他们总会复活的”,在你以为尘埃落定,放松警惕时,突然奇袭。
但凶手并非刀枪不入,他们只是屈服于黑暗的残魂。
真正杀不死的,是人的恶意。
是拙劣模仿连环凶手的后继者,也是那些口口声声受害者有罪论的家伙。
而媒体在其中添了一把柴,让人们的恶意有了宣泄的对象。
希德妮周围的人一再死去,她走到哪儿都被戏称“死神来了”。
第四部了,她依然没能逃脱这一切。
不过她已经振作起来,能够回望过去,将经历写成一本书《冲破黑暗》。
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她确实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光明,并想要把这份光明传递给更多人。
新书巡回签售,本该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却再次出了意外。
包括希德妮的签售会负责人在内,三个女孩相继被杀,凶器更是被放进希德妮的后备箱里。
主角团因为凶杀案再次被凝聚到一起。
时间也同样残酷,希德妮变得成熟智慧,野心勃勃的盖尔却被困于巴掌大的小镇,因为希德妮亲自写书,她没有可写的东西了。
而这一遭,他们又被紧密联系起来。
盖尔为了抢新闻素材,永远冲在第一线,尽管她这些年的作品都有些博取眼球,并非完全真实。
但她在吸引凶手注意力上,做的很成功。
世界在变化,凶手作案方法也在升级换代,当然刀子是传统不能舍弃。
在盖尔沾沾自喜拿摄像头拍凶手时,凶手也用捕捉人物的摄像头,拍下自己的杀人过程。
险些,盖尔就把小命耗在追查凶手上了。
杜威及时到场,救下盖尔,凶手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怎么看最危险的都是希德妮,凶手总爱拿她身边的人开刀,慢慢折磨她,让其他人误解她。
这是每一届凶手都循环推进的过程。
他们杀死了她表妹的朋友,杀害了表妹的母亲,让她再次陷入绝境。
不过,她已经不再是那个手足无措的小女孩了,经历那么多伤害,叫她学会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恐惧。
凶手可能是任何人。
不管他抱着什么目的,必须干掉他,才能结束噩梦。
尽管她强大起来,现实还是狠狠打脸,什么抓马事情都可能发生。
从未想过的对象,竟是凶手。
希德妮恨不得自己从未遭遇过这一切,却有人把“受害人”的身份当香饽饽。
想通过杀掉她,成为唯一受害人,来赢得大众关注和同情。
人心是无底洞,总有人为了粉丝和热度不惜一切代价。
举起屠刀如此,其他行为更是难免。
主角团和凶手激烈对战,最后合力把凶手击溃,看得人提心吊胆,到热血沸腾。
这本来是个圆满结局,但你知道,主角没死,导演他喵的肯定还要拍续集。
看《惊声尖叫》系列最大的疑惑,是美国人的家门到底多不结实,就不能好好装个防盗门吗?
是房屋面积太大,屋主从不关门,所以凶手才混进去的吗?
就不能长点心吗!
好吧,始作俑者还是导演和投资方。
只要他们想拍,编剧总能把剧情合理化,让凶手神出鬼没,飞檐走壁。
没办法,我还是喜欢看恐怖片,就跟《鬼娃回魂》一样,为了解压拍多烂我都能看下去。
边看边骂也是解压方式之一,you know?
第五部发生在蚂蚁出走的25年后。
作为万千恐怖形象之一,鬼面杀手早已不再流行,但对伍兹伯格这座小镇来说,他还是并未彻底消散的噩梦。
这次被鬼面缠身的是二代女主塔拉,和她的姐姐萨姆。
深夜,塔拉接到鬼面的电话。
鬼面杀手要求她答对所有的问题,换朋友的性命。
但她实在不是个专业的电影迷。
她侥幸说出最后的答案,以为逃过一劫,却没想到被盯上的人是自己。
鬼面闯进了她的家里,刺穿了她的身体,踩断了她的腿,看她奄奄一息地挣扎。
被绝望淹没…
但她好歹是女主,妹死。
萨姆听闻袭击事件,立马赶回家中。
但得到的只有白眼,大家都觉得她抛弃这个家了,为什么还回来。
直到她告诉塔拉家族隐秘,真相揭开。
她们其实是同母异父,萨姆亲生父亲正是当年的第一个鬼面杀手比利。
萨姆质问母亲时刚好被塔拉父亲听见,后者离家出走,一个完整的家庭破碎。
她没脸面对年幼的塔拉,所以在对方成年之际,立刻逃离了家。
所以鬼面杀手,是冲着她来的。
她害怕自己和比利一样,以为自己离开,就能让塔拉远离危险,太天真了。
和以往每次刺杀过程一样,凶手盯上了主角的家人朋友,甚至同学。
仿佛只要沾上一点边,就会传染到厄运。
但埋怨自己并不是解决办法,他们能做的只有提高警惕,防备凶手。
即便对方,无孔不入。
人都不可能睡觉时都穿着盔甲,何况连警察都总是鬼面的刀下亡魂。
躺在医院里的塔拉再次遭遇袭击,她忍着剧痛推轮椅逃跑,但哪里能比过擅长跑酷的鬼面。
千钧一发之际,是萨姆和杜威他们赶来,将凶手击倒。
可是,就像编剧生怕大家不受刺激,多次踏入鬼门关的杜威这一次,被祭天了。
他死前的最后一眼,也是令他分神的东西,是盖尔打来的电话。
那个兜兜转转跟他纠缠了半生的女人,狡猾自私,不择手段,却也美丽聪明,勇敢坚强。
他再也没法保护她,甚至远距离看着她的新闻日复一日。
因为他要迎接自己的生命倒计时。
这就是系列电影,续集的残忍之处,英雄也是会没命的。
得知噩耗的盖尔痛不欲生,但她知道,重来一次,杜威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就是他,一个小镇再平凡不过的警察,一个为保护他人不惜生命的傻子。
不管多么悲伤,她得振作起来,因为这一切远没有结束。
希德妮也来了,再次发生惨案,初代不得不被cue回来。
初代和二代主角也正式见面了。
此刻她们都面临着同样的伤痛,凶手不断在她们的伤口处再次插刀。
将她们当玩具对待,可是凭什么?
因为她们原生家庭的不幸?
因为她们的人格破碎?
因为痴迷电影,想要拍出一部颠覆性的续作?
还是因为,凶手自大狂妄,只有在杀人游戏中才能找到存在感?
二代的想法是逃避这一切,远走他乡,但初代知道事情不会因此结束。
遗失的呼吸器,让一切绕回原点,那栋死过很多人的房子。
鬼面举起了冷漠无情的刀刃,砍向他的猎物们,享用着他们的恐惧和痛苦。
当面具摘下,里面的人脸再熟悉不过。
其实故事一早给过答案,凶手永远你的身边人。
只是人都潜意识希望情况没那么糟,如果连自己的爱人朋友都是凶手,还有什么可信任的?
但真相就是如此残酷。
死亡面前,室友会拒绝给你开门,甚至将你推出去。
爱人也可能是深夜里,联合他人偷偷举起屠刀的恶鬼。
要活下去,就没有人可以完全相信。
这样才能做到,“不是余生都活在对那些杀人犯的恐惧中,而是让他们恐惧我”。
谋杀还在继续,你准备好了吗?
横跨二十多年,《惊声尖叫》拍到现在,有褒有贬。
但它依然属于很经典的青春校园恐怖片,可能除了第三部?
主角都步入社会。
电影请了好多美女演员,除了希德妮和盖尔的扮演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鲁·巴里摩尔。
也是第一部最先挂掉的角色!
她实在太好看惹,让我爱的美女挂掉,感到生气!
电影也吐槽了不少关于女性总是恐怖片受害人的设定,虽然惊声尖叫它也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对此狂热的异性,增加电影票房。
如果说这样,我期待多一些帅哥们挂掉的电影,很乐意走进影院,赶紧拍!
谢谢你讲述的恐怖片规则,兰迪!
以及第四部,谁说通讯录在恐怖片里有免死金牌啊?
电影里充斥着很多对经典恐怖片的吐槽。
如果你说,“我一会儿就回来,那么就不会再回来了”。
续集一般都比原片烂,这点说的很对,就算不是恐怖片,也烂。
这点也对,后来…恐怖片主角就变成了黑人,从炮灰受害人变成了主角受害人。
详情参见《逃出绝命镇》《US》。
从《惊声尖叫》的存活规律来说,它还蛮规则类怪谈的。
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可疑对象虽然不多,但柯南来了也不一定打得过鬼面,毕竟编剧给鬼面叠太多buff了。
除了前两部,几乎人手一件防弹衣,力大无穷,车祸都撞不死。
女主要不是有主角光环,只能靠把身边人都鲨了,来苟活。
我押不对凶手,我选择All in.
PS.再拍下去,主角和凶手的亲戚都不够用了,只能拍远房他大舅他二舅上阵…《惊声尖叫》的两个初代女性角色,实在选的很好。
科特妮·考克斯,也是《老友记》的莫妮卡,再适合不过这种果敢精明的角色。
起初你会以为她只是个利欲熏心的记者,为了曝光率不惜一切。
但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太自我。
所以她没法安于小镇和杜威过一辈子,她的性格注定了她需要从事业中获得满足和自我认可。
她的性格也像一把利刃,但随着经历丰富,她学会了收敛锋芒,适时收手,包括躲闪希德妮和萨姆的拳头。
对啦,有时候这记者嘴脸真的很欠揍啦。
但又像杜威眼中的她,并没有害人之心,她只是曾经迷失过,而写作是她最快乐的时候。
杜威的死,是很多影迷无法接受的事。
把老角色喊回来搞死,真是不讲武德。
他和盖尔这对九命猫CP几乎贯穿整个尖叫系列,是恐怖片极其难得的一对,不然就是温子仁罗琳夫妇啦,那确实是一对骗子。
我才知道,戏外科特尼和大卫也曾是夫妻,久违地嗑一口,嗑到一嘴玻璃渣…
这类恐怖片拍下去怎样也需要一个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的护花使者角色。
于是第五部就出现了查德接替杜威,目前觉得justsoso但要杜威死而复生,显然也是不可能滴。
电影凑齐了很多好莱坞小花,但通常都是被利用一下子,最早承担较大戏份的是艾玛·罗伯茨。
再之后,就是詹娜和梅丽莎了。
如果看过《星期三》,很难不对詹娜有所期待。
但没办法,编剧把连环杀手女儿的身份给了她姐。
我最爱的还是内芙·坎贝尔,初代女主。
在我被德鲁的美貌射中心弦时,并没有太关注她。
随着看下去,逐渐发现她再适合不过这个角色。
正如导演的评价,“她仿佛有一种天生的独特气质,在迷人自信的外表下隐藏着脆弱的东西,那是一种——受伤的感觉”。
那也正是希德妮身上最珍贵的东西。
脆弱之中,能涅槃重生的坚韧。
深陷连环凶杀案的女孩,被恶魔视作玩物,残忍伤害。
她满身是伤,却并没有放弃,没有被这个世界逼疯,而是强大起来,长成了一个坦然应对危机的人。
把亲身经历总结成经验,让更多人知道,危机来临时该怎么做。
从看起来脆弱易碎,吸引那些嗜杀的疯子;到不再畏惧一把把尖刀,她神色冷静,举起了枪。
他人即地狱,但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期待,不能让他毁了你。
“这是生活,不是电影”,“这就是电影,这都是”,但我会努力选择类型。
本片的前半部给我的感觉还是很惊喜的,一开场就是来了个致敬第一部的开场(维文身材真棒!
)。
然后又来了个反套路,凶手直接露脸了。
接着,鬼脸杀手不装了,直接当街当着一群路人的面就杀人,还直接用枪了。
本片最佳的戏是几个人分别坐上两辆载满各种经典恐怖片角色的列车,既有各种彩蛋,也有捉摸不定的惊悚氛围。
本片犯了一个恐怖片很容易犯的问题:就是一些角色总是傻愣愣的看着别人被杀,多个打一个都打不过,然后拿起武器用一次就扔了,又或者不补刀也不摘面具。
还有,不报警。
这个系列发展到今天已经没办法猜凶手本身了,套路、反套路、反套路的套路都有可能,可以说是全员嫌疑人以及全员亲戚,杀人凶手或被害者的亲戚快不够用了。
虽然猜不到真凶,不过还是被我猜到了凶手的数量。
本片即可以说是系列死人最多(路人),也可以说是死人最少(主角团)。
塔拉的新男友堪称恐怖片里角色的“躲避王”,各种砍不到,即使身中数刀也能活下来,究极钢铁之躯。
两个鬼脸同步杀人抹刀的动作真帅啊,感觉会成为之后的经典动作。
最后的最后来了个反客为主也挺有意思的,如果女主来个黑化就更好了。
本片作为砍杀恐怖片竟然有123分钟!
各个角色互相心理治疗的桥段太多了,拖慢了节奏,为什么而且全世界都在family!?
上一部拉来了系列的三个主要角色,这次更是直接拿出前几部的道具来了个全系列回顾,搞成一个博物展览馆,真是满满的情怀和仪式感,可是很多细节我已经记不住了,电影中也不搞个闪回。
PS:珍娜奥尔特加才155cm,和梅丽莎巴雷拉(没查到多高)站在一起太小只了,公开处刑。
目前6部曲里最差的一部。凶手毫无铺垫。主角团开锁血挂。反派智商,武力值下线。
最喜欢喉咙那一🔪
智障系列,贩卖傻缺情怀,一部比一部登峰造极,设定随机凶手组团虐杀主角一行人,行动慢拍,剧情乱掰,对峙毫无逻辑依据,一度故作待宰羔羊,反转又能大杀四方,尖刀乱捅,全员毫发无伤大团圆,这个系列再做下去简直快沿袭到它的恶搞姊妹篇《惊声尖笑》的假正经气质了,一群人在那装无知,冷兵器还能用到下个世纪,两个小时的无脑大集锦,除了打桩机式的瞎捅,杀人都杀不出花样来,文本还在蹭陈芝麻烂谷子的上代烂尾故事,又一集全程冒着傻气的吃老本续集项目,真好奇这个系列的受众群是批什么样的人。★
在打破与固步自封中反复徘徊。
这电影能有两个小时是因为有磨叽的杀手+不补刀的受害者
演员阵容不错,连啦啦队长都来了,虽然还是有点一惊一乍的感觉,但是悬疑的氛围还是有了。
还能玩儿出花!当然反转设定也多少跟第二部相似了一些。
7.4 除去约定俗成对恐怖片惯例(It's a franchise,not a sequel!)的吐槽,不再执着于完成多重文本,而是从戏谑的变革开场逐渐演变为传统的悬疑剧模式(主角个个不死小强,配角通通一秒狗带)并辅以一些形式更高级的迷影趣味,剧情居然出乎意料的紧凑且合理,恐怖感也借助现实因素的影响飙升。不过既然结尾都演到这个地步了,下一部真得不考虑搞个弹丸论破v3式结局嘛hhhhh向小高老师学习学习来完成彻底的自反。
Wednesday真的好小只
完全可以剪成100分钟,中间的戏份太多余了!希望喜剧成分再多加一些,毕竟喜剧恐怖电影太少了~
意外的还不错,剧情整体紧凑,场景与情绪调度自然连贯,少了些许对社会的讽喻,多了些无厘头的插科打诨,也算是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青少年恩怨戏、推理戏和杀人戏都很无聊,这系列的精髓丢了
3.5,6能拍成这样还不错,努力串联前几部,也评价了其它恐怖片套路,顺便自嘲,有意思
《惊声尖叫》的核心创意其实不太能支撑的起一个长寿恐怖电影系列。恐怖电影是一个对创新要求特别高的类型,而这个系列受到现实背景的限制,再加上鬼面人就是普通人扮演的杀人狂,无论是凶手设置还是谋杀场景都很难做到一部比一部“更宏大,更刺激,全面升级”,反而只能逐渐走向自我重复。Wes可能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第二部加入了一些元恐怖片要素,意图给这个系列增加新的卖点。如果说第五部暌违十年,主要是对前四部的致敬与衔接,这一部却没有在第五部的基础上走的更远。虽然在悬疑度上做的还不错,比起前几部凶手设计有创新(但也更犯规),但没有发挥元恐怖片的特点,也没有为整个系列的后续走向创造出开拓性的设定(如《猛鬼街3》《鬼娃回魂4》),因此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续作。另外这个系列有速激化趋势,动不动就是family.
90分钟能说完的故事硬要拉时长,比上一部还烂
这些人tm的是被蠢死的……而且剧情贼tm冗长,这么无聊的故事是怎么拍到两个小时的!
我对这部电影没意见,但讲真这对姐妹撑不起这个系列,一部也就罢了,又来一部,而且继杜威之后,灵魂女主西德尼似乎也渐行渐远,这部电影唯一的贡献就是让人再度审视那些恐怖片续集以及召回前作那些经典瞬间的魔法时刻。
剧本也就比上一部稍微好一点的水平,导演水平跟维斯克雷文差的太多,真想玩大点还不如直接来杀手视角走到底
近期看了这么多虐杀片,第一次希望主角团快点死。昨夜看到一半睡着了…5里战斗力智商都在线的姐妹俩,在这一部里被强行降智。无语。
richie kirsch自编自导自作自受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