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idea算讨喜的,李雷和韩梅梅,这对英语课本里的C P,是一代人的回忆。
作为80后,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名字,是足以勾起我的情怀去买这张电影票的。
在演员表里看到张子枫这个妹子的时候,我对电影还是有一些小期待的。
毕竟,她在《唐人街探案》里面所扮演的腹黑少女,还是贡献了一些演技。
电影一开场的时候我略有小惊喜,纸板英语书动画片头配上好听的曲子,让我对电影充满期待,接下来的初中段落,虽然质感略为欠缺,但是正太Jim和双胞胎Lucy and Lily,还有鹦鹉Polly,这些熟悉的名字充分满足了我的情怀需求,尽管女主韩梅梅颜值很不在线,但是在情怀的遮蔽下,一切似乎都进展良好。
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却急转直下。
首先韩梅梅同学应该是得罪了造型师,英语课本里的韩梅梅的发型,明明是乖巧的姥姥头,哪里是这样的炸毛鸡窝?
身边的女配角的颜值随便拎出来一个都甩韩梅梅好几条街,虽说主角不一定要最美,但也不用差这么多吧?
没有颜值,可以有个白净皮肤,没有皮肤,可以有个苗条身材,没有身材好歹也有个发型。
咱韩梅梅同学真是啥都没有,黑胖土包还花痴,那骑自行车的彪悍姿势,加上本来就难看的发型再被风一吹,让人不忍直视。
男女配角的颜值和造型倒是照着偶像剧的标准来选的:扎了两个麻花辫女配角,和戴着炫酷发带某男配,这种造型连大学都比较少见,更不用说压力山大的高中了,违和感一秒出戏。
然后剧情的主线就是花痴韩梅梅,各种倒追高富帅李雷,中间插播补习班老师坑钱以及肿瘤女孩募捐演唱会。
到这里我又忍不住了,准备演唱会这种事情,不是大学才发生的吗?
整部电影就是把高中生活拍成了大学:谈恋爱、组乐队、篝火晚会、出国分手。
焊接技术哪家强?
高中李雷来帮忙最后的最后,本应该是影片的高潮了吧,结果丢了一个大雷:焊接技术哪家强?
高中李雷来帮忙!
李雷出国前给韩梅梅焊了一个收音机。
你没有听错,就是收——音——机——,而且,收且只收韩梅梅一个电台哟!
有木有很浪漫!
然而韩梅梅同学却并没有get到学霸李雷充满巧思的爱意,抱着这个全然不知所谓的大铁块子哭了一个晚上——换我我也得哭,见过最瞎的告白方式没有之一。
转眼间十年以后,韩梅梅从黑胖大妈摇身一变成了妖艳贱货版的白富美。
十年间,诺基亚辉煌过,阵亡了;乔布斯领袖过,西去了。
而我们的学霸李雷和白富美韩梅梅,彼此从未联系过,并且用收音机实现了第一次通信!
在满大街都是二维码的年代,在卖凉皮儿小哥都用微信收款的年代,你们,居然在用收——音——机!
李雷用超越蓝翔的焊接技术,为韩梅梅打造的全球独家电台,品质十年不变——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片尾居然还用了彩蛋,韩梅梅带着哭腔,给大洋彼岸的李雷发了一个无线电:“Hello, I’m HanMeimei.”。
唉,真正想哭的是观众吧,那些被辜负的情怀,那些——被糟蹋了的青春。
后悔来看这部片子了,李雷和韩梅梅是我们初中英语课本里的人物。
作为一位已经三十多岁快四十岁的大叔,看这部电影无非想重温一下情怀。
但是片子既不是在讲李雷和韩梅梅在我们初中年纪时的故事,也不是讲李雷和韩梅梅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的故事,tmd讲高中的小屁孩故事,写影评时我一口老血差点吐手机屏幕上。
整部电影只有片头一点点lucy、lily、jim、poly什么都出来卖了点情怀,后面压根儿就跟他们没关系了。
整部片子就是披着情怀外衣的高中小屁孩早恋的烂片。
这阵子太忙,睡眠不好,清早起来吃海底捞提神,顺道包场看了个电影。
我勒个去,本来睡眼惺忪的我立马精神大振。
全片以八十后初中英语课教材为素材包装,一丝不苟的诠释了烂片的底线是普通观众无法定义的深刻哲理。
然而全片除了基本人设和鸟设外,完全不着调。
我印象中,初中英语课里,李雷是个平头,着装朴素,然而片子里是个身着Old Navy廉价T-Shirt的时尚靓仔。
可是我根本还来不及去思考这牌子进中国大陆的时间,李雷老妈的贵妇形象就登场了,顷刻间把我那些朴素的少年记忆一个不剩的掐死在风中了。
外国人百合姐妹花和吉姆绿都是一点而过,而且出场上场都不明不白。
那个玻璃鹦鹉也是乱入,再揉进早恋、老师办辅导班收黑钱、校园音乐会、出国留学、流星花园等各种题材……绝对超越“东北乱炖”。
从商业的角度看,这片子定位紊乱达到超级赛亚人水准。
表面上走八十后情怀,实际上小鲜肉套路瞄准的是零零后市场。
这不,六月九号上映,零零后刚刚高考结束,可以来看了!
来吧来吧,九块九一张票,同学们排好队!
那个帮你们写好剧本的人就是徐誉滕。
一切就在那首同样叫《李雷和韩梅梅》的歌里——后来听说李雷和韩梅梅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Lucy回国 Lily去了上海身边还有了那么多男朋友Jim做了汽车公司经理娶了中国太太衣食无忧林涛当了警察Uncle 王 他去年退了休我心中的《李雷和韩梅梅》是这样的——多年以后,当散落人海的李雷和韩梅梅再次偶然相遇,回想起当年那段心照不宣,彼此都小心翼翼不去捅破的小暧昧,回想起那一段充满梦想和激情的青葱岁月,回想起已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回想那时的喜怒哀乐。
当回忆戛然而止,两人擦肩而过,彼此都没有说出那句“好久不见。
”因为他们都已经有了另一个他和她。
林涛在警察局里做着户籍统计工作,稳定而无聊。
Lucy回国嫁人,当了家庭主妇,每天为照顾三个孩子头疼不已。
Lily在上海当白领,在无休止的加班中度过每一天,自己都数不清自己有多少前男友。
Jim成了大家心中的成功人士,有房有车有娇妻,却总感觉生活越来越无趣,妻子越来越衰老。
uncle王退休了,儿女去了国外定居,每天只能靠跳广场舞消磨时间。
每个人都过得不错,每个人都过得不好。
只有天空中,那只叫Polly的鹦鹉还在自由地飞来飞去,它永远都不会衰老,就像年轻时的他们,就像年轻时的我们。
首先主演是符合演校园青春电影的,演员演技在线,张子枫的演技没话说,为了突出年轻时那种对感情的懵懂,用了大量的近景与特写,而主演也是抓住了主人公的特点,很巧秒的在电影中表达出来。
电影连贯性很强,不拖拉。
并没有那种痛苦的生死离别,勾心斗角,而是把青春中所经历的各种感情一一展现出来,友情,师生情谊,还有懵懂的爱情,很甜蜜。
不过唯一一个缺点就是结尾,这就会让观众有些不解的,有点仓促,我想导演这样子安排也是想给观众一个联想。
最近国产院线中,最大事件应该当属是《李雷与韩梅梅》的导演,在微博上指名点姓怒怼豆瓣了。
这并非是国产导演与豆瓣之间发生的第一次争执,但却是受关注度最高的一次。
有好事者扒出《李雷与韩梅梅》存在买票房,强制学校毕业生观影刷票房等事件,来反衬导演指责电影“在猫眼格瓦拉都是高分电影,为什么豆瓣上却只有三分?
”的言论,还各种假托著名影评人、共青团等媒体的正面评价舆论造势。
(以下摘取自导演给豆瓣CEO阿北的微博中的一些话)
而又有好事者扒出,说根本就是导演因为影片收不回成本,自导自演的影片异类“宣传”,是源自对去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冯小刚怒斥豆瓣“都是大尾巴狼,不知道什么是蒙太奇就不配看电影,不能写影评”的言论。
可我觉得冯导这个话说的有失偏颇,因为但凡有点审美的人,就算不知道什么是蒙太奇,也该能分辨他们观看的电影好坏吧。
其实在国内院线中,某些国产电影的口碑与票房是不一定成正比,比如在国外获过奖的《路边野餐》《颐和园》。
但分歧化严重的电影一定是票房最好的,因为观众都想知道争论焦点是何种模样后才能参与讨论,做出自己的站队。
就像这次的《李雷与韩梅梅》,无人问津没关系,我们自己来搞事情制造分歧。
(以下是从豆瓣中截取关于电影五星好评论者与真正评论情况汇总)
(五星评论者都是些只有一篇影评的“真人号”)
我猜想片方应该是看收不回成本,才出此下策。
因为这件事不论怎么搞,他们都是最大受益方。
不论是否买了票房组织学校观影还是抹黑豆瓣,它都让民众参与转发评论,通过口耳相传讨论无形中增加了电影本身的曝光度,而这种利用人们的窥探心理有助于立场的传播,所以微博上“导演的一封信”才成为热点事件。
才让人们注意到还有这么一部电影存在。
从一开始,这个事件中的诸多细节就都充满着偏见、隐喻、攻击与羞辱,这是新闻中偷偷把真实隐藏而后偷换概念的经典案例。
也是做曝光宣传的一种手段。
所以不论你的站队究竟是哪一方,都宣传了她的电影。
而《李雷与韩梅梅》的导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最后,如果大家那么积极去讨论谁是过错方的问题,倒不如也花些时间思考一下国内导演有一天能不能不要用大家拍烂的题材和剧本拍出这样的电影,用耳目一新的态度,能去到国外电影节斩获奖项,也让国产电影业界振动一下呢?
再者说,社会舆论应该需要的是一个充满各种声音的平台,拥有各种理性的非理性的、全面的偏颇的、义正言辞充满诡辩的,而不是谁出名谁就有理大众就听谁的。
而某种言论的出现只能叙述事情在他眼中的始末以及看法,并不能代表整个事件,认为代表的那都是不公允的表现。
所以在你下次看待“热点事件”时不要着急分辨对错方,寻找蛛丝马迹拼凑所谓真相;因为这个世界始终只存在“你所认为的对错”与你说了算的“真相”。
微信公众号:杏仁核秘密
册那,为了你我重新登录了豆瓣账号,但是发现我的账号在6-13永久停用,可想而知我的账号有多久没用了,为了你我还重新用其他方式去登录。
按照排位来看,已经是咸肉的我主要混迹场所的黄易,胡子拉碴剔着牙摸着脚趾缝喷社会的年纪,我来了。
册那电影我没看,不过看到电影导演说我TMD努力了,你必须给我好评,我就怒了。
努力就要好评?
就像花了20分钟前戏,然后3秒结束,对方就要说你很棒?
你很努力了。
结果对方没有感觉,就不能评分差了?
上网查了下导演,83年女士,我看名字我以为是男士,百度热搜一看跳出来的是一位70后3D画师,后经过不懈努力的找到了原来是您啊。
总之,我是没看电影,等我哪天有空了电影院下架后我在看。
找80后讲情怀?
这一波的恨死你;找90后的讲共鸣?
简直扯淡;找00后讲英文教科书历史?
还是谈谈王者荣耀吧。
70?
EXO,李雷和韩梅梅是谁?
在蝴蝶爱花娱乐中,尤征曾经采访过导演杨永春,下面是具体的采访过程。
尤征:您的梦想是什么?
杨永春:拍出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好看电影。
尤征:用三个词形容一下自己?
杨永春:努力,善良,纯真。
尤征:您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杨永春:志同道合。
尤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什么?
杨永春:朋友的误解,亲人朋友的离去。
尤征:工作中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是什么?
杨永春:专业、信任我、靠谱。
尤征:现阶段的困惑是什么?
杨永春:想拍合家欢的大片,找哪家影视公司合作最适合呢?
尤征:排解压力的方式是什么?
杨永春:想办法解决压力。
尤征: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杨永春:睡到自然醒,每天看看书,看看电影,听歌,旅行,拍电影。
尤征:目前与【美梦成真】有什么项目的合作诉求?
杨永春:想和更多爱工作爱生活的可爱善良的人交朋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电影《李雷和韩梅梅》。
个人从她的一句回答,三个字形容自己,竟然分别是努力,善良,和纯真,这是一个成熟的人该对自己做出的评价?
还有现阶段的困惑,竟然是想找影视公司,难道不是演员,或者剧本的打磨上吗?
这是一个说自己努力的人,然后重点是在找影视公司,难怪《李雷和韩梅梅》拍出来的评价能那么差,本人没有看过,不打分。
但是手撕豆瓣的话,我就上来打一分了。
不是豆瓣不能撕,而是你说话请给证据。
最近,国产电影《李雷和韩梅梅》遭到观众和网友的恶评,制片方批评说,豆瓣网允许网友如此评分,拉低国产电影的评分,这是在危害中国电影产业,让电影人举步维艰,甚至还说豆瓣网是黑恶势力帮凶。
怎么,观众看完电影觉得上当看了烂片,票钱是要不回来了,来网站上打个低分,就成了黑恶势力了?
威胁中国电影产业的黑恶势力,从来都不是评分网站,更不是愤怒的观众而是电影产业自己,是烂导演,烂制片,烂电影。
请允许我引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点评房地产行业的一句话,来描述电影产业:电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炒的。
观众买票进影院看电影,当然希望看到好看的、精彩的、难忘的电影,但是偏偏事与愿违,许多导演、制片方和电影公司,利用畅销书概念,粗制滥造,滥竽充数,仓促上马,借机圈钱,打着振兴国产电影的旗号,欺骗群众,忽悠观众买票进影院,难道还不允许观众看完之后惊呼上当,去评分网站打个一分?
(本来我们想打零分和负分,但是网站设置不允许,所以应该感谢这些评分网站,对国产电影的大力扶持和宽容,不然肯定有负分)今年,中国提“供给侧改革”提的特别多,河北的许多钢铁厂关闭了,许多煤矿也关停了,因为要淘汰过剩的低端落后产能,要追求更高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当今,中国的电影产业,更需要“供给侧改革”,因为拍的烂片太多了,像《李雷和韩梅梅》这种,被人民群众异口同声打低分的电影,就是低端落后产能的代表,因为拍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是观众想要的、想看的,背离了电影产业服务于人民的初衷,忘记了初心,应该深刻反省。
中国电影产业,有太多的泡沫,应该挤除,太多假借振兴国产电影,其实为了自己圈钱的勾当。
列宁同志说过,堡垒总是在内部被攻破的。
这些坚持拍烂片的中国电影人,完全是在搞垮中国电影,给外国大片以可乘之机,他们是中国电影产业的蛀虫。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烂片圈钱,必须旗帜鲜明地打低分,给予警告。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真正热爱中国电影的观众,必须做到:好片来了有好酒,若是那烂片来了,迎接它滴有哦猎哎枪(请用郭兰英老师唱腔高唱)因此建议,想要拯救国产电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取消买票进影院的制度,都改成“天桥模式”,看完了打赏给钱,好看多赏,觉得难看就一分不给,下次就不敢拍烂片了,因为会赔到光屁股。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央的号召,实现中国电影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淘汰过剩低端产能,挤除泡沫,电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炒的。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当我看着韩梅梅开始慢慢地喜欢上李雷、开始为了让李雷喜欢上自己付出努力、开始慢慢变得更好时,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电影中的这些情节都很贴近现实,会让我想起我的学生时代,想起我曾经喜欢的那个男孩,想起我曾经的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觉得韩梅梅就是每个青春期女孩的真实写照。
影片结尾,韩梅梅终于发现了李雷对她的告白,正是用我们学生时代最流行的数字谐音来表达:21521。
看到他们终于用电台联系上的,我很激动。
作为观众当我看到这个结尾时,我很满意的。
他们还有未来。
即使十年没联系了,韩梅梅一直都保留着电台,李雷一直都把电台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他们心里一直都有彼此啊。
这真的是很珍贵很珍贵的感情。
当初李雷写下的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is as pure as crystal. 谁能说他想表达的不是我们之间的感情像水晶一样纯洁呢?
因为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来豆瓣看看影评。
只是我没想到,这部电影豆瓣评分竟然这么低。
竟然有人认为,不看电影也不影响打出一星的评分。
why?
你连电影看都不看你怎么知道好坏。
我真的觉得很无语。
而且这部电影里,饰演韩梅梅和李雷的两位演员演技很好。
他们真的把两个人物演活了。
特别是他们的眼神,还有李雷在跟韩梅梅说自己要出国了留下的眼泪,都很打动我,会让人有代入感。
我觉得很真实。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也是这样的反应吗?
虽然非常非常不舍,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看完很有感触,所以在豆瓣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从我自己的内心出发,我认为这是一部十分打动我的影片,它让我遇见了曾经的自己。
所以这部电影不管从专业层面来讲怎么怎么样,它都是我心中的五星。
我觉得还行吧,最起码找的小演员都复合高中生的设定~剧本太差了,不是把所有关于青春的符号都堆叠在一起就能称之为好电影的!不如好好用心讲一个好故事!
我不行,我也不拍
这么垃圾的剧本和导演当初还有脸怒斥豆瓣评分低。。。。 这特么三分完全是给张子枫的(挺适合这个角色的片中也讨喜),换个表情再死板点的其他人我要报警了为什么不能打负分
多少尊重点你们卖情怀的对象吧
其实还是有年代感的 就那个隐形笔真的勾起回忆 小学那会儿可盛行了。最后理工男的浪漫啊!
这是大学生毕业作品吗?奇怪的打光,毫无cp感的主人公还有数不清的陈年老梗……唯一让我坚持看完的是对张逸杰的蜜汁喜欢。
我有个同学就叫李雷,他说一直在找韩梅梅,你找到了吗?亲爱的雷子,五星给同学情
作为八零后,现在的英语老师,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兴趣,只有一丢丢,正片十分钟后就荡然无存了。
2017年,在IP热度已经退了的时候,还有人用这样的IP圈钱,不过显然还是好用。。如果没有李雷和韩梅梅,这片子排片估计都没人愿意给你排片吧。本来没想打一星。。碰瓷豆瓣不能忍
国产的青春片依旧的风格
每个人的青春都各有不同,但每一部国产青春片都千篇一律。碰手低头欲语休,单车乐队玩个球。为你偷把日记写,跟你跟到家门口。反抗坏老师,救助病同学,就像扶老奶奶过马路,多少年的套路玩不够。出品人的审美简直低到尘埃里,好意思写信来碰瓷,找骂也活该,炒作更可耻。
也还行吧 略尴尬
虽然很多人差评,但是却是我看过最能引起共鸣的青春片了,比其他成年人意淫的高中生活,这片子真实多了。不算非要强行高潮的演唱会剧情,大多数人的高中就是暗恋和无疾而终,最后失去联系,女孩子中学时代黑黑胖胖,上大学后逐渐变美,喜欢的人也未必就是校草,只是有某点闪光,总之我还是打5星
除了乐队 筹款 结局 其他都很好啊 极其青春我天
中规中矩没什么惊喜 只是让我们回忆小时候的英语教材而已 韩梅梅再怎么长也长不成电影里十年后的样子 一定整容了
还行吧,感觉有点时空错乱🤦♂️
看弹幕笑到下巴脱臼……
这真的不是网友不给面子啊,导演是真傻逼啊
豆瓣评分好低哦,但是我觉得意外地好看
女一演员可爱给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