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爱她的丈夫,为他的不爱找尽了借口,只有唱歌是自己唯一的出口。
所有人都恭维她的歌声,私下里却嘲笑她。
她不管,执着做着自己的唱歌梦,并要在真正的舞台上表演唱歌,为了她丈夫能听见。
她在台上卖力地唱,台下哄堂大笑。
她在音乐角色中寻找自我,幻想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引起丈夫的注意,希望丈夫引以为荣。
所有人都希望她面对真相,录下她的声音让她听。
她当场晕倒,丈夫终于赶到。
她只在乎她丈夫的在乎,只要她丈夫能来,她就要上台。
舞台上倒下了,他终于陪在她身边。
唯一真心支持她的就是黑人男管家,为她打通所有通路,完成她的心愿。
女主角用自己的生命赢回丈夫的关注。
女人各种作来引起丈夫的关注,情况可能一样吧。
全世界的女人都一样。
玛格丽特虽然走音到最后也没有实现让听众享受她的歌声她的梦想,但她发自骨子的乐观优雅和向上深深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从记者对她的改观可看出,她的生活态度其实成就了记者和女2。
影片中多次出现丈夫的汽车在家到巴黎程中树下的场景,丈夫从开始的故意弄坏车阻止玛格丽特的演出到最后为赶时间挽救玛格丽特却无意料到车子在树下熄火,这一场景意犹未尽,提现了丈夫从头到尾对妻子的改观,他愿意继续瞒着妻子支持她的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生活给予我们两条路可以走,我们可以毁掉他们,也可以成就他们”。
与其说医生和记者们最后决定告诉玛格丽特真相去“救”她,还不如说这倒毁掉了她。
玛格丽特的结尾虽惨淡,也反应当时拥有自己个人想法的人总是会被大众所嘲笑,但玛格丽特的形象永远留在一些人的脑海中,甚至是精神榜样。
但影片中大多数情节过于浮夸和不现实,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这么多人忍着耳朵受折磨也要捧这个富婆,一点也不奇怪吧,大家都是想追求些什么的,有的人是想从女主身上捞好处,有的人纯属是为了填补一下精神的空虚,就跟那时候凤姐这些人走红一样,一战后的法国陷入和平主义的空虚,所以才有了红磨坊康康舞的风行。
毕竟一个富婆咋捧都不过分,就像当年勃列日涅娃一个年老色衰的大胖娘们也有一大群少男哄她开心。
女主只要不唱歌,我觉得在现实当中会是个很受欢迎的朋友,真诚慷慨,只因为坐拥财富所以身边围了一群小人。
其实我觉得女主一直知道真相,当她独自一人在卧房时眼中的寂寥通透让我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单蠢的女人,闲人观伶伶观人,不知道到底是谁在配合谁演戏。
女主其实也明明白白的说了,她追求音乐就是为了应对生活的空虚寂寞,为了不让自己发疯。
她对丈夫说,我是为你而唱,我觉得这不是假的,其实妻子是沉溺于丈夫对她生出的爱护之心,这是之前丈夫不曾给予她的,所以即便心底里知道其他人都在嘲笑自己,可是她还是高兴于丈夫在保护自己,在维护自己,如果能让爱留在身边,让自己变成小丑又何妨呢?
女主对音乐的追求也不是假的,当她在剧院里看着舞台,满眼冒星星的眼神是那样纯粹。
她只是一个困在金丝笼里的小女人,当她一个人走在夜晚街上,光脚手提高跟鞋走回家的时候,她和现代都市里那些操劳了一天走回家的女性其实都没有差别,与财富地位无关。
这样一个单纯真诚的女人,到最后成了一个待在精神医院里出不去的妄想症病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等的都是她心爱的丈夫,一如从前在家开演唱会时苦苦等待丈夫时的模样,只是这一次丈夫是真心的奔向她,可她却没能等到。
女主的一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说不幸是因为那么多人都在欺骗她利用她,婚姻不幸福,与丈夫的沟通不畅;说幸福是因为到生命的最后终究还是有真心的朋友陪她到最后,丈夫也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到生命的最后,实际上她一直都能感受到爱。
其实影片的主题,最终还是在一个爱字,一切的悲剧只在于女主满心的爱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谁又敢说,穿新衣的皇帝不是真心喜欢自己赤裸的样子,只是因为怕回到冷冰孤单的皇宫,宁可从头到尾配合大家演一场“被骗”的戏呢。
在电影中,有个歌剧女演员问吕西安,她的丈夫从来都没有勇气告诉她其实她唱得很难听,你也从来不对我说我唱得很好。
吕西安沉吟良久,答说,也许他怕失去她。
显然这是一个歌剧版皇帝的新衣,环绕玛格丽特周遭的全是谎言,他们中一半是迫于“皇帝”的威势,一半是从中渔利的市侩;小报记者卢西安和无政府主义艺术家克里尔抱着利用的目的接近玛格丽特,可莫名把她带入一个“美丽新世界”。
在一场达达主义的闹剧之后,玛格丽特自以为找到了音乐的“真谛”,她为登上舞台啼血而歌,虚心叵测的记者,想利用她,把她带到了陌生观众前面,运用一些愚人的技巧让她相信他的歌声是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
她想要在更多的观众,真的剧院面前表演。
在医院里醒来,并要承受医生为治疗她的幻想灌制唱片、用最残忍的方式向她揭示真相。
黑人仆人最为致命的恶毒,她不是死于自己唱歌不好的真相。
而是,忽然醒悟到没有人真正爱她,因利益,因有所求,在各种聚会上邀请她唱歌,极力吹捧她,让她的幻想进一步真实化。
今天真没少听到“保持初心”。
也没想到是一部移植到法国的关于时代的电影,不少极致的细节还原。
通过主人公玛格丽特对其“无稽"的戏谑表现,同时又带着一丝忧伤的怀念。
凯瑟琳·弗洛 Catherine Frot将自己擅长的喜剧特质与真挚、脆弱矛盾结合,去年威尼斯大热没能获奖实在可惜,因为她整个表演生涯值得一尊有影响的奖座,还好今年凯撒终封后。
女孩问吕西安,他的丈夫从来都没有勇气告诉她其实她唱得很难听,你也从来不对我说我唱得很好。
男孩沉默片刻,微笑的回答说,也许他说怕失去她。
或许我们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抨击玛格丽特的虚伪、脆弱,她的财富、身份、地位无一不是缔造皇帝新衣最完美的元素,作为一个迟暮的美人,怎么可能在黑色童话里自我陶醉了这么多年?
华丽的肥皂泡最终被本应早就知晓的真相刺穿,幻灭中生命也随之消亡,这个世界如此残酷,我们怎会允许"荒谬"的事情存在数十年?
假如玛格丽特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出生于战火或贫瘠之地,,又或是一个与病魔苦苦缠斗多年、即将离世的病人,他/她的梦想就是在舞台上唱一首生命之歌,那么我们是继续放纵自己的刻薄去尽情嘲讽,还是会怜悯的报以掌声和鼓励?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回想一下,玛格丽特其实伤害了谁?
电影原型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被誉为"谋杀女高音",唱歌毫无音准与节奏感,在私人会所威尔第俱乐部献唱30多年,门票只赠送给至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最后一尝夙愿,76岁高龄在顶级音乐殿堂肯塔基大厅举行个人演唱会。
这一生,从1912唱到1944,她用对音乐的痴迷和努力抵抗一切恶毒攻击,极致的简单与快乐,固然离不开巨大财富的支持,但她的追求有错吗?
当然,电影里的玛格丽特备受身边人的宠爱:偷腥的丈夫溺爱有加,音乐导师也堕入她的私密世界一起"过家家",黑人管家永无限度的配合支持对抗着自我对她的怀疑,最后定格的那张照片,像是记录这个童话最有力的证据,至少,我们看到的爱比伤害多,在她离开世界之前,她是快乐的。
从诞生到离开,这漫长岁月里,容颜被风霜侵蚀,纯真被世俗玷污,唯独玛格丽特内心那个孩子从未远离,这样的一生,我们为何要满怀恶意的说三道四呢?
这可能是我2020年的年度最佳。
玛格丽特出场前我就有一种挖到宝藏电影的感觉。
整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无法言说和表达的挽歌般的美。
华美而沉寂,梦幻又落寞,浪漫又悲哀。
虽然是关于玛格丽特的故事,但所有人的灵魂都不单薄,交织在一起推动着视线在舞台间游移。
布满屋子的白色花朵、白色盘子里白色的食物、燃烧的火焰与烟雾、暗房里的红色、摇晃的水晶吊灯、萦绕全片空房间里动物的叫声……视觉形式感重,帧帧油画,叹为观止的法式美感。
听觉精妙,空间中有天然而浓烈的情绪气氛,是我最爱的类型。
重复与巧合、执着与放弃、癫狂与毁灭、癫狂与静谧、热烈与悲凉……贵族与贫民、天才与疯子、艺术家与凡人、发声者与附和者、表演者与观看者、宣传者者与表演者、宣传者与观看者……从最细微而隐晦无法言说的情感出发,一层一层丝丝入扣又折回去,对艺术的爱与对人的爱,就是玛格丽特世界里的一切,也是理想世界的一切。
对人与对艺术对社会对现实的矛盾的情感是最精彩也最绝妙的立意。
不论在立意上还是在制作上表达上,都堪称完美。
天真热情善良女主,赤诚地热爱着歌剧演唱及所有的艺术形式及艺术家们,偏偏却五音不全毫无天赋,多么悲催。
婚姻中的孤独更驱使女主在炽爱的音乐中寻求心灵的抚慰。
不管如何荒唐可笑可悲,女主的那种对艺术及艺术家们的赤子之心令人动容,纯粹不带丝毫功利,真正的投入热爱在所不惜。
片中女主从剧场出来后回望,在黑暗孤寂的街道上独自一人向心中的艺术神殿遥遥膜拜虔诚地致礼,太戳心了,剧情中女主再怎么跑调破音,都令人为之暗暗心酸。
女主老公最终没有辜负那个善良的灵魂,发自内心地想保护好女主的梦想和象牙塔般的人生,很好。
女主的师傅 ,那位穷困潦倒的歌剧大师,完全就是抢戏高手,一出场就抓人眼球,动作表情特有戏,自带重量级的幽默感。
剧中他的歌剧排练小丑的唱段,完全是听觉盛宴,声音浑厚醇香情感饱满多变,不得不承认音乐的震撼性的感染力。
从最后一场女主站在大型音乐厅的舞台上的汇报演出结果,不得不承认女主花费巨资并好吃好喝地供着该位大师及培训团队,取得的进步可不是一点点,与影片开头女主独唱时笑死人吓死人吵死人的经典鬼哭狼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咏叹调,到影片最后大舞台上的很有美感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咏叹调,完全就是两个人的唱腔,有些唱段还是引起大师师傅的眼睛一亮好友们的欣慰一笑老公的大松一口气渐露微笑,虽说结果仍是即便重金打造但整体表现无法企及真正的歌唱家、一如既往地引发观众们哈哈大笑不止的惨不忍睹一场闹剧。
管家心思深不可测令人齿寒,女主就是他内心里如上帝般旁观嘲弄利用的蝼蚁,冷血阴暗至极。
日久见人心,一心换一心,女主的一腔善意厚道可能会感动天性纯良之辈,但小人们永远不会,再美好的花园里也会潜伏着嗜血的毒蛇。
一开始那场荒谬的俱乐部演唱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随后在真相是不是要说出来或者会如何被说出来的剧情推进中,作为观众的我们有了一个最简单直白的念想,这仿若又变成了一场悬疑。
当然没过多久,喜剧就不再好笑,真相也不重要了(虽然这可怕的歌声还是很伤耳),倒是玛格丽特的纯洁和孤寂充满了屏幕,一切都成了哀伤的辩证论。
她周围的人,我相信多数一开始是为了钱而掩盖真相,之后多数是不忍伤害玛格丽特;出轨的丈夫是为了钱跟玛格丽特在一起,却最终想好好保护完全没有恶意的妻子;一直关心爱护主人的黑人管家,最后却一反常态的主导了这场闹剧的收尾。
反问自己作为台下的普通人,如果主流都说好,我能勇敢提出质疑吗,还是只是藏起来问自己到底是有毛病呢;真爱和纯粹的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社会所赋予以上两者的交流和利益之用,这三者之间交叉和原则界限又是如何运作的,这是不是也算电影对达达主义的表达,事实上我并没有看到答案,个人有个想吧。
我说不上自己曾有过的坚持,它算得上是不是艺术。
以现在的标准,我也从来没让它在一个公共的场合之下,得到过任何评判。
但我知道,也看过别人的坚持。
大多时候,那会是让人在第一次接触中不太舒服的。
主角本身,还是观众对于这种热情的邀请的态度而言,都是令人失望至极的悲伤。
原因就在最初的时候,他们都是带着成见来的。
他们慢慢的,从她给予的有利可图的条件下去寻找赞美之词的来源。
这是所有占了便宜的人所认为的她应得的一点额外的不公平交易。
抢在表演结束,确定的鼓掌之后,第一个向她谄媚的人是多么的幸运。
他能够享有不说谎且尽力讨好的最大限度的选择,就她的糟糕的作品之外,轻而易举地以花冠头上的一根孔雀翎为切入点。
还有服装。
他说从来没看过这么富有坚韧和张力的演出,就像跟着她歌声那样抖动起来的生气勃勃的羽毛——她的服饰,脖子上闪亮的珍珠,指头、腕上的珍宝——是那样地和形容本身契合。
于此同时,第二个人保持着温莎式的优雅姿态,心里则一个劲地诅咒着前者。
他们排着队的那个场景与面试者无异——忐忑不安,紧张地想要获得侥幸。
没有人会拒绝免费地享有一次宰杀。
在一场场的精心安排的舞台里。
无论是女仆和管家事前摆好的桌椅,彩条,糕点,设备;他们为此而做的打扮抑或是她在化妆镜前的每一次扑粉,每个折磨,令人难受又乐此不彼地勇往直前。
都被认为是一种可敬的付出,因为每一个人都赢得了他们认为的值得他们为此花费时间的代价。
他们的梦想可鄙或可敬,建立在互相的慷慨里,大多是源自她,因为这场完全是具有奉献精神而言的策划,被认为是愚蠢和可笑,而在利益面前,大家又不得不用稍微就行的克制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他们都无权对这种明知不利己又偏要这么做的态度评价。
我说的是,她并不知道自己有多糟但知道自己需要多么的不容易。
接受用扭臀部,肚子上压一叠书,不停地吼她的嗓门来认真对待的态度。
她需要被叫停,是值得一个坚定不移地陪伴她走过任性的一次又一次的人。
这中间从不会缺少对她的善意。
但善意会让位于另一种形式的坚持。
那种坚持,以搜集她所有在这个过程中的照片为乐趣。
从她这么做开始,穿各种服饰,插一对翅膀,他们送花到焚烧这一切。。。
笑过却不知所措
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包括: 她是为他而唱……
居然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可能导演为了让人人都抓到情节,把走音拍得夸张了点,以致观众不知道该不该嘲笑她。音乐还是不错的
Florence Foster Jenkins,他周围的人都不愿告诉她真相。
还以为一开场出现的歌手是女主角,结果豪宅主人才是女主角,这么执着唱歌🎤到吐血。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译制。
看过以前的一版,没有太大长进。还是喜欢以前的。
歌剧是一点都不了解,她唱的再好,也只是维也纳金色大厅那一小部分观众的最爱,就算给我恶补个三年五载的歌剧艺术,我也听不出来歌剧有什么好。这部电影直接从歌剧入手,锁定了观众群,让我实在是没办法,只能看过也说没看过。
6.0 六公主可能另有所指。剧作有一定完成度,只是围绕女主的几个年轻配角反应出的情感没有更深刻画,只有听众群像
关于媒介的战争
4.0 出乎意料的好。虽然中间故事穿插有些弊病,但是主角老戏骨们真是抗下了这些意外风险。以及电影结尾写的太棒了。年度必看法国片。
睡着了……还是更喜欢梅姨的版本,看来还是鸡汤好喝啊……
好奇看了一下原型人物的生平,一个喜气洋洋癫狂得有几分娱乐至死的故事,在这里变成了一个痴爱一生却被所有人蒙骗的傻白甜美人...
无爱有钱老女人的生活。玛格丽特是个有钱的老女人,嫁给了有爵位没钱的丈夫。丈夫不爱她有外遇,她花钱在艺术和艺术家身上,获得各种各样有所图谋人的马屁,她公鸭嗓唱的歌被媒体夸上天。她热衷各种社交和演出,表面受追捧,私下被嘲笑。在丈夫眼中她就是个怪物,却还要敷衍她。 玛格丽特把音乐当作自己唯一的出口,也希望通过音乐引起丈夫的关注。她耗尽心血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包括丈夫,自己却在得知自己公鸭嗓的真相后倒下。典型的自己催眠自己,自己感动自己,但是观众挺投入。
不要拦着我给文艺片打一星
飘过
有钱就是好
动力之源绵软无力,蜻蜓点水,可惜了
既是喜剧,又是悲剧,其中还夹杂之闹剧。
其实是好残忍的一个清冷黑暗的故事啊,美国人原型的故事被拍得法式不知所云却充斥着深深的无力感,无论追逐的梦想还是爱情
在群嘲声中执意表白着自己天然纯情的坚持,在对于自身天赋能力的无知当中快乐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