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心永不变的故事,这是一个注定赢得不了许多观众的故事。
这是一个不可能让更多人懂的故事,这是一个让我一直哭一直哭的故事。
越来越发现,人与人之间要若是建立联系其实是很艰难的事情。
你会发现你投递的信笺,杳无音信;你会看到你发出的信息,石沉大海;你拨出的几通电话,对方始终不在。
很多时候这也不是刻意,只是失去联系或从不曾建立联系,信任不在。
抑或你也可以认作是命运对你没有适时对这份感情投注情意的惩罚。
这个时候你若是不惶恐,便失去,直至习惯从而永不得。
你若是强求也终于求之不得,但是你可以试。
可是我们都知道,那些重叠的生活轨迹,那些命运让我们交汇的时光将永不复返。
那些相交的线,早晚变成了平行线。
那些所谓的机缘真的是巧合。
始终记得朋友妈妈讲起她年轻时挚友是怎样的言辞:“那时候是真的很好,后来也知道彼此在干什么住在哪,就是不再联系了,觉得可惜。
”这也就是走着走着就变成GONE了。
那样悲伤的感情我是不要的,有的时候就是有,好的时候就是真的好,不会怀疑也没有猜忌。
过去永远不会过去,至多是不再相信和在乎。
想了没做的事,约定了拖延的事,许诺了荒芜了的事,做了没做好的事,都会让人难受。
所以也不能容忍可惜的事,怎样都要尽兴。
哪怕是暂时拥有,彼此也都是真心。
是什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从来不是酒,因为连一起微醺的日子也离我们太遥远了。
也不是那些旧日时光,因为与我们各自拥有旧日时光的人从不是少数。
让我们不离弃的是生命里最后的青春、是勇敢与贪婪,是我们能够认出彼此的缘分。
回想起来,除了亲情,就没有为什么感情努力过。
可却正是那些任性而为的情感,那些无所求的爱,孤独路上来自陌生人的拥抱,始终不被摇撼的让人踏实,感到真切幸福。
试图赢谋的关系从来只是虚假繁荣,内里亏空。
从来是相信命运,虽然从不肯屈从,也清楚看到他的手在生活里指手画脚。
生活在一起的人,要不问缘由,你自明其中的道理。
心在一起的人,说同样的语言,不必相见也是我们。
这是一个真心永不变的故事,只给值得拥有的人。
爱是只能付出,不能问的。
最伟大的爱,甚至在付出的时候,都应当避免让对方感觉,免得增加对方的负担。
女人天生是感性的。
你可以莫名的发脾气;可以明明没道理,还让我道歉认错;可以让我陪你去做,你觉得很浪漫其实很奇怪甚至很二的事。
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我爱你这个女人。
但是男人不能是个女人都爱的,所以抱歉我必须用对待男性创作者的标准来看待这部片子。
这片子有三个问题!
没有逻辑!
没有逻辑!
还是没有他妈的,没有逻辑!
以下可能剧透,不过作为一部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让人意想不到的剧情发生,透不透根本无所谓了。
(以下出现脏字完全是为了突出语言的痛快感,同“真他妈爽!
”一样,而并非攻击任何人。
)关于女书开篇是写女书的一组镜头,开篇是奠定影片基调的关键,我当时得到两个信息,第一女书是影片的关键信息及线索;第二,某老人(从手看出来的)灯下写女书肯定是故事里很重要的一个段落。
但是,我错了,我高估了导演的想法,因为从后面的故事里,看不到任何深入的挖掘及呼应。
一个元素的使用,一定要做到无法替代的效果!
影片里女书如果换成普通文字,剧情完全不受影响,影片所有出场的人需要懂女书的都懂,没有任何交代,更没有对女书有任何文字上的解析。
而且女书作为一种女人间的秘密交流,一定要满足以下逻辑,因为女人A想告诉女人B一件事,但是中间有可能被男人C知道,于是A和B用一种C不懂的语言来交流。
但是影片里,李冰冰跟全智贤的女书交流大多居然是亲手传递???
导演您想什么呢???
也许导演想到了这一点,所以里面有一段情节是小脚李冰冰按誓言要去什么庙见脚不够小的全智贤,李的婆婆说得让一跟班跟着去,接下来李紧张的拿着一“秘扇”请求跟班交给全智贤。
顿时跳戏:有病啊?
又不是不让你去,你自己不会亲自给啊?
再一想,难道是之前我听错了?
也许吧。
可是紧接着一道惊雷就把我焦了,李居然在桥头让跟班留步,自己过桥会见全!
然后亲手交给全那把秘扇!!!
什么情况?!!
什么情况?!!
导演你想肿么了???!!!
你是要彻底超越《战国》里跳舞交秘物的脑残程度,做到真正纯粹的脱裤子放屁吗???
关于女书,最致命的两点是,他妈全片根本就没有男人好奇这俩女人在写些什么!!!
写女书,有必要吗?
还有全片根本就没有人阻止过这俩女人见面!
而且从影片看来,两人住得并不远!
写女书,有必要吗???
女书被您这么一诠释显得真他妈的幼稚!!!
另外,开篇用毛笔写女书的老女人的手是谁?
写的是哪一段?
别告诉我那只是女书作为民俗的一个展现!
跟剧情无关!
如此这样,请问:这还是电影吗?
关于人物李冰冰不想说了,从病房那个转身我就看出了她的不自信,到后面读信的那一抬头,我就知道,什么叫套路,什么叫有板有眼,什么叫没有灵魂的演出。
全智贤的角色并没有太多展现演技的机会,脸很耐看,不过跟李冰冰一个镜头里体型看起来有点MAN。
金刚狼……居然对一个几乎不说中文的韩国人用蹩脚的中文唱歌示爱,导演你要么用韩文,要么就全英文,虽然是很老套的想法,但是一旦要落实,实行起来就要彻底!
别这么四六不靠,别扭死了!
姜武姜大爷!
大胡子!
屠夫!
纯爷们!
但是能不能打架的时候别用抓的啊?
这种婆娘的招数不是您能用的!
本片的配角是我观影以来见过最蹩脚的!
没有之一!
媒婆的那台词啊!!!
让我恍惚间感觉是在影院观看一部学生作业!
还有画廊里那女的谁谁谁,表演各种木讷,操作女书输入法的眼镜少年还瞟了一眼镜头!!!
关于语言本片语言的混乱实在是有点黑猫警长大战变形金刚的感觉。
李冰冰有个当英语老师的爸爸,所以她英语从小就很好!
所以她教不会说中文但是英语也很棒的全智贤同学说中文。
我猜测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1.全智贤之所以跟李冰冰同学成为好朋友,是因为其他同学的英文都不好,于是李冰冰同学为了全智贤同学永远只跟她一个人玩,从来不好好教全智贤同学中文,所以全智贤到最后还是没有学好中文。
2.如果说李冰冰和全智贤说英文是基于全智贤代表韩国,那李冰冰和邬君梅说英文搞毛啊?
邬君梅不会说中文啊?
真作为美籍华人代表美国啊?
这不是搞什么民族情绪,是有这个必要吗?
想在国际上装逼,靠的是电影技术,不是弄几个华人站在镜头前说他妈的英文!
而且你要用英文对白就低调点,非得中间插一句:我就知道那人不靠谱!
来提醒观众其实这是一个华语片!
真服了!!!
3.小脚时代,两人是在湖南,所有人都说的是普通话,这本来完全无所谓的,但是不知道导演哪根筋不对,非得在后面安排个角色出来说四川话!
你雷死我吧!!!
你是要表达当时全智贤从湖南远嫁到四川吗???
那全智贤,李冰冰等等怎么不说湖南话???
那太平军那段李冰冰说他老公要来接她是指从湖南去四川接她吗???
那最后全智贤的女儿跑来找李冰冰是从四川跑来湖南的吗???
望你画龙就罢了,结果画蛇还添足。
关于剧情1.结为老同是片子缘起,而结拜仪式就弄一媒婆在那跟神父一样叨逼叨的念着,整得跟结婚似的,能有点新鲜的设计吗?
当然更重要的是结为老同整个事件的其他各种荒诞离奇!
第一媒婆到底是去做媒还是去介绍老同?
李冰冰长那么完美的三寸金莲对于媒婆来说理应是意料之外的事,可才说出需要结个老同,一拍手小全智贤就进来了!
这什么情况???
而且台词能看出一个小全智贤家住富人区,哪能说一拍手就进来的?
而且就一小孩?
父母也不在?
还是富人家的孩子?
而且来了就住在穷人家了?
从逻辑上来说,结为老同,穷人应该图的是门第关系,以便门当户对,那富人为什么要结老同啊???
为了让孩子去穷人家体验生活???
这些东西不做扎实了,如何撑起之后的故事???
2.全智贤高考是肚子痛意外?
是故意放弃?
故意放弃是因为父亲的去世?
还是为了满足考不上就回高丽的条件?
如果李冰冰填名字是为了全智贤能高考成功,不回高丽,那全智贤到底想什么?
导演你有交代吗?
从何可以得知?
另外这一段高考时李冰冰的笔貌似不接戏,一会钢笔一会铅笔,但是剪辑并没有体现出时间的跳跃。
3.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个说四川话的大妈作为“小三”让两人疏远,那最后是不是该她去找李冰冰说出实情?
怎么能想出是女儿呢?
雪花秘扇!
可在我看来,雪花这秘密除了李冰冰不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而且还不是看扇上女书得知,全是说出来的!
导演这些你怎么做的功课啊???
4.这是我最为愤慨的一点!
不能因为导演是女人就严重低估男人的智商!
全智贤穿一西装进澡堂就没人能认出来?
里面洗澡的男人全是瞎子还是全是gay啊?
难不成金刚狼所说只能去男人的澡堂意思就是这真是一个男同性恋的聚会场所?
那他爹岂不就是个gay?
再说,一个“娘炮”在更衣室不脱衣服,只对着储物柜拜爹也没人知道?
想想,在一个全是裸体男人的空间里,聊着女人,聊着黄段子,而一个女人穿着西装在储物柜里拜自己死去的爹!
导演您敢将自己带入那个情景中吗?
为了掩饰这些突兀的设计带来的重口味感,导演决定做一件掩耳盗铃的事,就是安排澡堂老板这个角色,一开始就说是拿父亲忘了的东西,多大的事儿啊?
真不知道磨叽些什么,接着却进去主动清场?
凭什么要清场啊???
而且从老板的表演到台词,都看不出他是知道用储物柜供老爹这事的,但是这一切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又证明老板似乎知道这事的,如果是真的,那这老板也太他妈仗义了!
相比金刚狼唱个歌算屁啊!
他才是为全智贤付出最多的角色!!!
5.观影之前,先听了传闻说是部拉拉片,然后又看了导演的辩解,说跟同性恋没有关系,在这样的铺垫下我去了影院。
在金刚狼示爱的那场戏后半段,交代李冰冰吃醋,所以导致下一场两人的吵架,最后分道扬镳。
如果没有同性恋的情绪,那李冰冰吃毛的醋啊?
如果你要说这是女人的情感,你们男人不懂,那我想问,拍一个电影的初衷是什么?
是说服别人,让别人体验一种自己独有的情感体会。
还是说出自己的那点事,然后爱看不看?
女人之间的友谊在于,她们彼此能够察觉到男人所不能察觉的,女性特有的敏感,难过而不说,而在那个时候给予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
请问,这片子里有吗?
一部剧情上没有情感上的关怀,只有动作上的又傻又机械的付出,怎么能打动观众?
关于意象女性的感性本是处理意象的利器,但是片子里面出现了几个意象的镜头,因为整体没有基本的逻辑,没有贯穿的情感,出现时也没有让人感到应有的感动。
而且说实话,俩小脚女人在现代上海为背景的阳台绣花的画面,这种不知什么年代的想法出现在今天的电影里,真的让人很害臊,而且当两人的特写出现时,我就一直祈祷,千万别看过来,更千万别微微一笑!
没几秒,导演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这片子就是如此让人不意外。
最后千万不要拿“这是女人的”来说事,成熟的作品是不分男女,不分界限的,只有幼稚的作品才会拿圈子来保护自己。
1. 看到明明两个中国人非得用chinglish对话,还突然来句中文,真是让人崩溃;2.姜武一出现就全场笑翻;3. 所谓的姐妹情深明明在向女同方向发展,却让人一点都感觉不到有爱;只是为了抒情而抒情;4.全片亮点在金刚狼唱给我一个吻,全MM头一偏,然后霸气的吻了他一下,穿着那红裙子真是风情万种婀娜多姿。
5.台词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吧,所有人-从猪脚到男佩到媒婆都说着一口文绉绉的装B文艺腔。
这翻译是个文艺控!
6. 全MM太高了,长得太洋气了,古装各种不搭,而且还一口韩国味普通话,演得已经够卖力了,但是在先天有限。
7. 冰冰偷窥雪花和丈夫行房那里,仰躺着,用手摩挲下巴,我真怕她手一直往下到胸开始揉身体==|| ,还好及时打住,算到位了。
前言:介素一个关于《雪花秘扇》高雅的影评。
看完此片小生素准备新浪微博的。
无奈微博140字,我等实在是无法拿捏精准以及恰到好处的表达出对此片滔滔不绝连绵不断的崇高敬仰之情。
哎,人生真的是有很多无可奈何呀。
正文:老早就跟帆童鞋约好去看场电影,无奈近期木有大片上映。
3D的,姐们又都戴着边框眼镜,要姐们戴着两层边框看那浩浩荡荡的电影屏幕,坚决不干。
于是只能在“矮个里面选高个”,好吧,《雪花秘扇》姐们观影来了。
话说回来,姐作为一个非典型的豆瓣er,养成了只要素看电影都会去看下豆瓣评分的优良习惯,先前也是做了功课的,介个电影在豆瓣也素7.几分的。
宣传不也说是适合闺蜜一同去看的片子吗?
真是见鬼了,看完片子姐深深的怀疑豆瓣分数有假,五毛党真厉害...要姐给分,绝对只给2分,还是看在各国演员说着不必要的各国语言,让姐们与国际接了个大轨,,,再说一下观摩此片的感受,介个片子基调奠定的异常的压抑以及诡异,时空来回穿梭,你以为在拍盗梦空间呀,当然主要是情节异常的平和,木有高潮,其实也木有哭点(但是姐居然看哭了,关键是姐的问题,姐一直哭点低,中途看的时候还找帆童鞋要纸来着,她问了句要哭了呀,我说不是,已经哭了),有尿点(介个真是大实话,碍于片子纯洁的像白纸一样,姐拼命的喝水,一直想着等着高潮来了,姐可以痛痛快快的哭一场,让尿转化成泪,可惜了我的一厢情愿,片子不给机会,一直等呀等,最后差点憋死,还好命悬一刻的时候,片子完了,感谢党呀)。
再再说一下,其实片子可以不要那么矫情。
好吧,老同,情谊无比坚贞,海枯石烂山崩地裂,姐知道你们其实是深爱彼此的,但是一直木有表达出来,何必那么隐晦捏,虽然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但素你俩都心心相惜成介样了,还在彼此欺骗隐瞒观众,岂止是无耻,简直就是无耻。
还有那片子两次画面都定格在你俩的大头上,神马毛孔呀,细纹呀都历历在目了,明眼人一看就是要接个吻了,但是掉胃口呀,因为是片子定位纯友谊,于是那么那么那么接近的嘴唇终究是离别了。
我靠...(记得第一次俩大头在屏幕上暧昧的彼此上下左右以微乎其微的距离摩擦空气的时,姐对帆童鞋感叹了一句:到底是亲还是不亲呀!
)最后说一下,此片到最后,姐们把它定位为后现代喜剧片。
为神马?
请大家着重看那个“后”字,是指看片结束之后。
为神马?
因为在众人莫名其妙的看到了片尾字幕出来后,灰常自觉的起身准备离开了,或许此时大家都还沉浸在怪异的压抑中,最前排的某位男同胞深深深深深的叹了口气,引得全场爆笑,介个爆笑一直延续到了大家走出影厅,然后我和帆童鞋上完厕所,等公交以及之后还回味无穷。
在此,感谢那位不知名的童鞋,是你的叹息,使我们全场终于释放了情绪从而达到了空前的共鸣,解脱了。
然后“现代喜剧片”,顾名思义,就素说我们生活在党的热情关怀下,看了介种清汤寡水的文艺片,还能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发现笑点然后自得其所的畅然开怀。
姐们对此片如此高尚良好的定位,实则是对美好生活的自我发掘以及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呀...结束语:姐必须爆个粗..雪花秘了个扇,你倒是腐一下给姐看呀...岂止各种坑爹坑妹,简直就是坑了一大家子户口本,折腾得如此清澈友谊,介又素为哪般...姐们情何以堪...ps:姐依稀记得众人爆笑的走出影厅时,偶用灰常嫌弃自己的口吻对帆童鞋说了一句:介种片子,姐居然看哭了,我日!
pps:介影评素姐刚写在扣扣日志上的,现在搬过来豆瓣。
昨天看到评分素7,几来着,现在居然评分只有6.1了,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呀...众志成城还是敌得过五毛党的...可喜可贺呀...姐果断给了2分..哈哈
豆瓣上能人辈出。
看了《雪花秘扇》后郁闷了一天,憋着写影评之际,打开豆瓣一看,乐了。
所有我想说的,豆友都说过了,不仅恰如其分,而且入骨三分。
所谓众乐乐,独乐乐,孰乐?
看来诸豆友无不身体力行之。
摘几段经典的:“如果你喜欢无极,你也会喜欢雪花。
”——有点狠,不过是有道理的。
“有段落陈述,没感情延续。
剧情亦步亦趋,每一个起承转合制片方都是掐好了时间布置的,动作到位了,却没有半点感情传达出来。
”……“最后LBB自言自语懂得了什么叫做“姐妹情深”,老纸估计看完后所有正常的男性和女性都会不明白什么叫做“姐妹情深”!
“有文化堆积,没文化视野。
尼玛哪个地方的媒婆说话像乡村女教师啊,媒婆还传到授业解惑啊,想把韩愈气死啊!
”“难以想象银幕前的《雪花秘扇》,画面精良唯美,故事单薄惨白,节奏拖沓沉闷,演员形同虚设,空前华而不实。
《雪花》原著中分别发生在清末和当代两段女人之间的凄美委婉感情,由于大量插入累赘的空镜头,慢慢腾腾、废话太多的叙述,根本缺乏悬念与吸引力,她们婚姻、寂寞、以及为人母亲的欢喜和悲伤,被空镜头无限度放大,相反真情实感、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则被缩减得荡然无存。
”好了,基本想说的,豆友都说了,我就没出息地挑点具体的细节硬伤吧。
先罗嗦两句。
不知是中国电影太渴望成功,还是被电影审查阉割了。
自从老谋子的《英雄》将观众重新请回电影院开始,院线电影一部接着一部,大多制作精良,画面精美,演员大牌,连道具布景都非同一般。
可是,几乎所有的电影又都犯着一个相同的小小的毛病:剧本阳痿。
具体来说就是:没有故事,情节虚假,缺乏细节与真情实感。
就好像洞房花烛夜,烛光、美酒、婚床、美人都有了,接下来应该顺利成章,可关键的一招就是使不出来。
只要这一点没有,再多的美酒,再浪漫的烛光都是白搭。
具体就《雪花》的电影讲几点,如果是我没看懂,那就求高人解答。
电影一开始,全MM一直在打电话,接着就出了车祸,冰冰姐为此内疚不已。
可全MM急着打电话是想说些什么呢,这个到最后也没交代。
她是想说,我的孩子没了?
可是孩子早就没了,她非得这个时候说?
她想说,我故意让你恨我,是因为我不想你为我放弃去纽约的机会?
可冰冰姐马上就要走了,她这么一说,不存心让人心里隔应,去不成?
这一点,若能交待得清楚,或许观众对冰冰姐接下来的感情投入能有更多理解。
否则看来看去真是看不明白,全MM出了意外,又不是冰冰撞的,为何如此内疚?
半夜里,冰冰姐被普陀区某医院的电话唤醒,既然是本土的医院,护士也知道打给一个中国人,电话里何须全英文呢?
我本来以为既然全MM是韩国人,或许制片方会聪明些,把故事处理为住在外资医院,这样这种全英文对白,还说得通。
不过明显地外资医院出的赞助费不如普陀区医院出的多。
医院里,冰冰姐领到了全MM的包,包内的东西都是塑料袋一包包地封好的,知道吧,就是领取遗物时的那种塑料袋分类法。
那分钟,我差点以为全MM已经挂了。
剧本中对全MM的病情没有透露过半句,她究竟是小脚趾骨折呢,还是肺气肿,还是港片中的桥段——随时可能清醒的植物人?
由于没有这一细节的透露,使得观众对她的同情分少了许多,而冰冰姐接下来没日没夜的奔波和焦虑也显得无厘头。
另外,冰冰姐半夜接到电话时,身边睡了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是谁,自始自终也没有点明,或者出现过。
半夜里的电话,身边又有动静,男人似乎不该睡得像猪一样,而应该转脸关切地问问,并表示可以送冰冰姐去医院,而冰冰姐拒绝……。
如果说这个男人的出现完全没必要,那何不安排冰冰姐自己睡,还非得添个不必要的背景?
也有人猜,那个男人就是冰冰姐银行的男同事,如果这样,他更应该露露脸,以便为后来冰冰姐说,我还不能到纽约去与你会合,进行感情上的铺垫。
高考过后,全MM突然就飞走了,究竟飞去哪里,为什么走,什么时候回来的,又为什么回来?
冰冰姐的际遇或多或少还有些交待,大概知道她是一勤工俭学的上进青年,那么全MM呢?
她的际遇如何,她回来后又在干嘛?
究竟冰冰姐又为她操了哪些心?
一点交待和铺垫也没有,显得两个女人间的感情极不真实,观众也实在无法为她们的姐妹情深而感动。
全MM什么时候开始写扇子的,什么事情让她突然对秘扇的故事感兴趣了,依然没有交待与铺垫,大伙一点发现内情的兴奋感也找不到。
每个情节出来,大伙的反应统一为:“啊?
”,而不是情节或猜测得到印证后的“哦!
”金刚狼是亮点,这个不多说。
但他们究竟去没去澳洲,怎么着孩子就没了,他怎么突然走了,又突然回来了的,这个剧中吞吞吐吐地说了说,但实在晦涩得令人费解。
古代部分的硬伤没有这么多,除了丫鬟叫“勇刚”。
但两个人除了百合去探访雪花时,发生了一些故事外,两个人的生活就是两条平行线,实在无法令观众有更多的情感呼应。
最后再说说“美”的问题。
影片中呈现的情景固然应当客观真实,但是依然可以表达得更美些,这样才利于对观众进行感情引导,为剧中人物加分。
影片中全MM的住所,实在惊悚两字才可以形容。
她究竟是混得有多糟,才能住在这样的毛胚房里?
房间里连门框都没有,而是砖头构成的门洞。
房东的睡衣包租婆造型倒是不错。
另一方面,在上海市区住得紧凑局促是常态,而这么大的露出砖头的毛胚房,都改成了创意园区,或者艺术家工作室,真要租来居住,还真不容易找到。
由此,又不由得要问,她究竟是混得有多好,才能租到如此抢手的房子?
再看全MM的房间,桌子上堆满书稿,这还算了,可是那张床,被子乱堆着,真跟猪窝一样,再对比国色天香的全MM,让人情何以堪?
最后,冰冰姐找到了答案,虽然观众们还是一头雾水,但是她并排和全MM躺在一起,美美地笑着,双眼微闭,睫毛闪烁,笑魇如花,而一旁的全MM呢,经过了那么多天的治疗,按说肿早就该消了,可脸上还是青一块紫一块地。
再想起雪花也是鼻青脸肿,让人想问,制片方,你们究竟是有多恨梨花MM呀,肿么都是这个造型呢。
我以为,最后并排躺在病床上的这一幕,是可以穿越处理的:镜头中冰冰姐的脸缓缓地躺下,落到枕头上,手中的扇子也抓到了全MM手中,这时候镜头缓缓移动向上,出现全MM的脸和全身,她完全是雪花的造型,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穿着美丽衣饰的雪花,脸上光洁美丽,幸福地微笑着。
于是21世纪的妮娜与18世纪的雪花,被秘扇连接在一起,她们都理解了什么是不变的姐妹情谊……(最后PS:雪花的儿子死了,被老公暴打,有观众在旁说,该打。
想想也的确该打,大冷的雪夜,深山里,那么小的孩子,两女人不说搂着小孩,反而把小孩丢在最边上,自己搂一块儿睡了,这叫什么事儿呀?
不说冻死,也要给狼叼了。
不过估计雪花和百合没有那么缺心眼,缺心眼的那个应该是编剧吧。
)
我本着来自女书发源地的身份和一全智贤忠实男粉丝同去电影院看了首映,虽然两人目的不同,结果是一样的,非常失望!
其实所谓的“老同”概念被无限夸张(其实真的没有丁点“女同”的含义),女书也被渲染得神乎其神(搞不懂现代的全智贤怎么会有那么多女书作品,她明明只是在编故事呀,难道还跑到了江永去采风?
),然后不断切换的各种语言,各种时代,让全场观众嗟叹不已……就是讲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孩之间的友谊呗,怎么搞出那么多复杂的元素?
又是纽约,又是澳大利亚,还硬生生扯了杰克曼来演个莫名其妙的角色……当然原著是这样写的话,电影也照样拍吧,这就显示出导演的水准了……难道不可以稍微做点修改?
比我更失望的是我的同学,他完全是冲着全智贤去的,结果她只打了个电话就变成床上的熊猫眼了……此后穿越到清代,她的造型又是如此地俗气和老土,我的同学多么拼命来挖掘一点点她美丽的剪影,结果少之又少……最后出来说,要打个-20分才解气!
只能说这部片子就在国外炒炒中国元素吧。
女书的融入真的生硬得很。
原著作者毕竟只是对女书肤浅的了解,就在国际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丰富的联想,本人心生佩服。
但是,元素真的太多了,完全忽视了对女性之间友谊的挖掘。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你们一起经历了童年,少年和青年,你知道他的喜怒哀乐,他了解你的兴趣喜好,因为她赴汤蹈火,他为你两肋插刀。
看《雪花秘扇》中,一对结为老同的闺蜜,如何守护一生的友情。
十九世纪的中国,妇女还保留着过小脚的陋俗。
在湖南的某个小镇,白合与雪花按照当地风俗结为老同,自幼生活在一起,靠女书交流彼此的心事,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无人能够取代。
随着年龄的增长,百合与雪花必须嫁作人妇,从此开启了各自的苦难人生。
【吐槽向,勿较真】1.由于看电影是个临时决定而看之前买票的人看着片名跟我说这部是武侠片,于是对于接下来发生的剧情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看到第一幕的时候心情就正如你看了个热血的片头以为是部少年漫结果却发现是个耽美向一样的失落……)→由于对于“老同”这个词完全没有概念所以看完了整部剧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位两个女主之间的关系。
→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定位两个女主的关系于是整部剧看得我很纠结,到最后还是云里雾里。
2.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完了这104分钟之后对我来说全剧最亮的地方就只有休杰克曼的那一段英文+中文的《给我一个吻》。
3.回来查了一下老同的定义,百度百科说“在人与人交往接触中,当两人觉得相互关系比较好,又谈得来,能够推心置腹,可以永久交往时,就可以结交,这就被成为老同。
”(←虽然说这不一定靠谱)按照这个来看,老同之间的关系类比过来应该是桃园三结义之类的男人之间的友情。
但是剧中各种暧昧不清的小动作似乎又告诉你,这两人可没这么简单哦……如果说那两人是女同吧,感觉似乎又没有点到点上。
此剧好像在说女主很暧昧很暧昧很暧昧,但是不是女同哦,只是心心相印、相守一生的闺蜜而已。
4.此外,感觉剧中清末那对媒婆安排的老同也好、女书秘扇也好、三寸金莲也好,都是在那个历史条件下男权主义下的产物。
女书应该是男权主义强盛时期被迫产生的次文化,与之相关的那样的老同关系应该也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但是此剧是现代版和清末版两条线穿插着的啊。
然而剧里告诉我们的,似乎这两对老同之间的应该是同样的感情、同样的关系。
总觉得现代版的男权主义色彩稍稍重了点吧…… 全智贤现代版弄得好像没有澳洲商人、没有李冰冰养着就活不下去一样。
而李冰冰的角色,清末版是因为嫁了个好人家,现代版是因为有了份好工作(还有塞巴斯蒂安?
),才有了说话的底气,才有了后来那些要帮助全智贤的前提。
关于女书,百度还说“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不仅都是个性张扬的‘女强人’,强烈要求和男性地位平等,而且她们极端厌弃鄙视男性所热衷的功名富贵。
”(←当然这也不一定靠谱) 剧里完全没有体现啊。
有的只是两个“好女人”之间的感情罢了。
5.不搭边的说一句,看完雪花秘扇之后不禁感慨,还是少女革命好看啊(←虽然说完全讲的不是一件事嘛)不过不管是在哪里的女人,都要学会成长、独立与坚强。
文/又又華裔導演王穎的新片《雪花秘扇》講述了分別發生在晚清湖南和現代上海的極其相似的老同故事。
這一題材無論對西方人還是現代東方人來說都比較陌生,尤其是其中極其強烈的女性意識和女性視角,顛覆了傳統銀幕上以男性為中心的特點,影片又巧妙地融入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性的衝突。
可也正是由於導演想表達的主題過多,各種元素只是點到為止,未有深入挖掘,難以有機融合為一體,導致觀眾入戲不深,甚至產生難以理解或認同的感覺。
此片反映出國外的華裔導演在拍攝東方傳統文化時遇到的尷尬困境,以及女性電影在市場上碰到的阻礙。
東方傳統文化導演王穎雖已晋升好萊塢大導演之位,但其骨子裡生長的依然是華人的根。
每個華裔導演都想方設法在自己的作品里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但由於久離故土,脫離中國的文化氛圍,因此作品往往會被國內觀眾批評為東方神秘主義的產物。
比如王穎的舊作《喜福會》就因其濃重的東方主義色彩而受人詬病,被認為是“拍給外國人看的中國電影”,強化了東方在西方人眼中封建落後、愚昧無知、神秘莫測的怪異形象。
《中國匣》亦是如此,將東方極度神秘化,外加濃烈的世紀末情懷,東方的形象就如同鞏俐和張曼玉在裏面扮演的角色一般風情萬種卻又神秘莫測。
在表現中西方文化衝突這一方面,普遍被認為比較好的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的前兩部(《推手》《喜宴》),這兩部都是以生長於東方的父輩一代來到西方后與下一代之間的文化衝突,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劇情的逐步展開中自然顯露,而兩個故事都以相對平靜圓滿的“和而不同”作結,最終體現的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而相比之下,王穎的《喜福會》雖同樣以老少兩代不同的成長經歷、文化背景為線索展開敘事,但故事中大量展現老一代過去在國內的痛苦成長經歷,戰亂、娃娃親、暴力欺壓、甚至割肉做引等等,都體現了女性在封建黑暗的歷史中經歷的苦難,這就會讓觀眾覺得導演刻意為之,爲了滿足西方對東方的幻想和期待而落入東方主義的陷阱。
而《雪花秘扇》里展現晚清婦女受到的苦難也不少,裹小腳時骨頭發出的脆聲、母親無奈又嚴厲的訓導、媒人包辦婚姻的習俗,種種都體現出封建家庭和社會里女性極其低下的地位。
然後這種表現又讓人感覺不自然,和《喜福會》類似,都是刻意放大女性的苦難,放大封建社會的黑暗。
誠然,傳統中國史裏面書寫的大多是當權者的歷史,也就是男性的歷史,女性史的確應該得到重視,但電影畢竟不是真實的歷史,刻意為之反而會有種不真實的虛假感。
張藝謀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同樣是表現封建家庭的黑暗,裏面的一家之主“老爺”卻從頭到尾沒露過面,象徵無處不在的父權已經深深滲入封建家庭,片尾鞏俐飾演的四太太不斷徘徊在高掛著紅燈籠的庭院里,暗示女性永遠也逃不出封建父權。
然而《雪花秘扇》卻缺乏這些藝術表現手法,只是一味想要還原晚清女性生存的環境。
片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及“女人生來就是要送出去的”“女人不用管外面的事”“女人快點去祈求生個兒子”,這些臺詞大都刻意提醒觀眾女性在封建歷史上的低下地位,觀眾似乎在看歷史教科書般只能看到表面,卻無法深入體會人物感情,更少了獨立思考的空間。
女性視角與女性意識傳統的大銀幕上展現的均是以男性為中心的視角和父權的意識形態,一般的電影大多從男性的視角展開敘事,影片中充斥著男性窺視(male gaze),女性在電影中大多淪為被窺視、被物化的對象。
而這樣的電影大多是主流電影,可以“安全”地進入市場,只因其未對傳統的父權社會產生威脅。
然而近幾年,女性電影也逐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從小製作的獨立小眾片漸漸轉變為主流電影甚至大製作的商業片,《雪花秘扇》也正是這一背景下誕生的文藝商業片。
王穎的舊作《喜福會》以其敏銳獨特的女性視角為特點,在充斥父權的銀幕上獨自書寫出一段段屬於女性自己的歷史、故事、情感。
而《雪花秘扇》也繼承了這一特點,故事里主要角色均為女性,甚至難尋男性的蹤影,就連故事中四個女性角色的丈夫或男友出場的鏡頭也少的可憐。
劇情方面,纏足、老同、女書等都是構成女性史的重要元素,鮮有電影能夠用到這一題材,長期被忽略的女性史就這樣徹底還原到了銀幕上,雖然表現方式的確刻意了些,但至少能讓觀眾瞭解到“老同”“女書”等以前也許聞所未聞的東西,這無疑對提高對女性史的重視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片中有不少場景都可以看成是對父權的威脅和挑戰,比如雪花和百合這兩位晚清女性能在家庭以外能夠有屬於自己的一位同性摯友,甚至產生比友情更為親密的感情,女性能在封建婚姻之外有自己的感情生活,這已經是對封建父權的很大挑戰。
而片中的女性都學會書寫“女書”,亦是對“方塊漢字”這種為男性服務的文字和話語系統的反抗。
片中有一場景最能直接體現出影片的女性意識,那就是百合去雪花家的那個夜晚,百合從地板的空隙中偷窺到雪花和她男人的床弟之事。
這一幕可以說是全片的經典場景,百合的偷窺類似希區柯克《驚魂記》中Norman透過牆上的小洞偷窺Marion換衣一幕,只不過偷窺者從男性換成了女性,雖然《雪花秘扇》中的被偷窺者是一男一女兩人,但這一幕還是詮釋了電影中鮮見的“女性窺視”(female gaze),也就是女性變為慾望的主體,在性別關係上掌握了權力。
之前雪花提出當晚要和百合在一起,但遭到丈夫的斷然拒絕,看似男性的權力遠遠大過了女性,熟料之後百合在樓上偷窺著樓下的一舉一動,這一上一下似乎也暗示著此時權力關係的倒轉。
百合偷窺完,隨後做出了撫摸自己身體的一系列動作,雖然表現得比較含蓄,但這短短的一幕卻體現出對女性慾望的極力放大。
而她卻是看到自己深愛的女人和其他男人發生關係時才會有情欲的反應,女性能從偷窺中獲得快感,這早已打破傳統父權對女性之間情欲的否定,傳統的性別權力關係在此全部被顛覆。
值得思考的是,同樣是出自華裔導演手下的表現傳統東方文化的電影,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是以父權為中心,三部片中的主角均是“父親”一角,因此本片又稱為“父親三部曲”,在本質上是維護鞏固了父權。
這三部作品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引起廣泛好評,而相比之下,挑戰反抗父權的《雪花秘扇》卻得不到國內觀眾的支持,相當多的觀眾表示難以理解或無法認同故事中女性之間的情誼。
這是否意味著純粹的女性電影還是難以成為賣座又廣受好評的成功商業片?
誠然,李安的成功也與作品中的戲劇張力有關,而王穎無論在敘事、結構,還是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比起李安都略遜一籌。
但除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手法上的高低之外,意識形態的不同是否也大大影響著影片的成功與否?
傳統與現代的對比除了在地域文化、性別權力方面的差異與對比外,不同時代的對比是本片容易忽略的主題。
片中多次出現現代上海的各種施工畫面,一個個建築工地將城市染上一片片灰色,這個城市正處於大步邁向現代化甚至國際化的進程中,原本的面貌難以尋回。
一些畫面讓人聯想起賈樟柯的《海上傳奇》,只是後者更著重於讓觀眾自己體會城市、人物、歷史、文化之間的關係,而《雪花秘扇》結尾則借景點題:世界瞬息萬變,唯一不變的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相對來說,《海》將個人的情感上升至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的共同情感,但兩者帶給觀眾的反思其實有共同的地方,即在時代的變遷中,民族、歷史、文化、情感究竟處於怎樣的位置。
在現代上海的部份,Nina在姑姑的藝術廊看到了小繡花鞋、寫著女書的扇子,一切都披上了現代化的藝術色彩,而在裏面工作人員的演示下,屏幕上出現了由電腦軟件自動將方塊漢字轉換過來的女書。
現代化的高科技早就揭下了“女書”的神秘面紗,成為人人都能用電腦書寫的文字,然而冰冷的機器輸出的文字真的能和古代女子一筆一劃寫出的蘊含深切心意的“女書”等同嗎?
用這種方式保存下來的東西真的是“傳統”,是“文化”嗎?
影片展示出傳統文化遭遇現代科技時遇到的困境,這雖然不是影片的最重要的主題,卻也值得所有人反思。
另一處傳統與現代的對比體現在古代的“三寸金蓮”與現代的“高跟鞋”。
晚清的百合因為自己的一雙完美小腳嫁了個好婆家,新婚之夜百合的丈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欣賞”百合的小腳,形體上的小巧刺激男性慾望,這種“戀物癖”(fetishism)造就了一千多年中國女性的悲痛歷史。
然而在現代社會,對女性肢體的束縛仍未解除,片中有一幕,Nina在辦公室脫下高跟鞋,撫摸著自己酸痛的腳。
高跟鞋對腳的束縛不遜於纏足,然而爲了符合男性對女性的審美要求,爲了成為男性眼中的完美“觀賞品”,女性不得不犧牲自己的身體而換取男性的眼光。
時間跨越了幾百年,女性卻仍未擺脫身體上的束縛,可歎之餘更感可悲。
雖然《雪花秘扇》從敘事、結構、藝術手法、題材挖掘等方面來看不能算是一部優秀成功的電影,然而它帶給觀眾的思考卻仍是多方面的。
王穎導演能將這樣的題材搬到大銀幕上變成一部能在國內上映的商業片,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膽、成功的表現,本片的意識形態、表現主題也都值得肯定。
這是一部同時拍給外國人和中國人看的電影,一部純粹的女性電影,一部另類的“好萊塢大片”。
1、题材。
“老同”,如同精神上的婚配,情谊可延续一生。
光看简介就着实吸引了我的故事,神秘如承载少女间独特沟通方式的“女书”,缠绵如传递少女间情谊的“秘扇”。
雪花和百合都是美好的名字,我也毫无根据地认为这应该是充满的故事的两个名字。
“同”如果是精神上的交合,原谅我竟从海报中也看出了满满的暧昧,在秘扇下禁闭的双唇所想要诉说的,很难是友情,也很难是爱情,而我就是爱死了这种取不出名字的感情。
2、情节。
相对够沉闷,也绝对够无聊。
两世情缘,三个时间段的故事,每一段都平铺直叙得有够明目张胆,节奏过于拖沓,情节设置机会没有喜剧冲突,片长过半作为观众的我还是云里雾里(看《盗梦空间》也云里雾里,可关键在于盗梦的云雾在于情节本身,而雪花的云雾源于情节的缺失)。
无力的故事无疑给叙述方式造成先天硬伤,以至于来回的时空穿梭也没能拯救这个苍白轮回。
3、演员。
李冰冰和全智贤,美貌和号召力都没得说,但坦白说本片中两位美人都没有机会出彩。
李冰冰够低调也不够妩媚的气质其实跟片中的百合是相配的,这一点在古代部分由于社会环境的压抑可能没有多大的发挥余地,但在现代戏中由于人物承载了全片的线索功能而能在许多走心戏中得到体现,但在过分的“裸妆”和过于冷色系并且臃肿无层次感的服装搭配下,美人只能失色。
更悲剧的是全智贤,似乎由于语言障碍,在全片中几乎没有“说清楚话”,人物塑造得过于无关轻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打酱油了。
4、立意。
关于本片到底是在讲什么,如果真要在爱情和友情之间选一个的话,相信没有人能果断选出答案。
并且我也固执地认为,在这样伟大的选材之下,本片也不该是光讲的爱情或者友情。
所以可以想象当片尾字幕上打出“友情永存”之类的语句时我是有多无语是有多愤恨……特别是在联想到片中姑且可以取名为“百合意淫”的那个场面,我只能说,这花钱去看一部电影绝对不是冲着一个伟大且纯洁的升华去的,至少对本片不会。
总结:噱头,一切都是噱头。
创作者要是再大胆一点点别搞个那么不着调的生活,或者干脆故作粗心让观众自个儿琢磨去,都比“友谊天长地久”这样的口号要来的有用一点。
对不起,我愤而离席了。
在Publix看到有租碟的还激动了一把,租回来一看完全是浪费表情。
王颖为啥拍这部电影?充满了华裔对中国的臆想。
太烂了全片沉闷的毫无亮点,导演是个弱智根本无法承担起几条叙述线的情节灌输,靠三寸金莲的中国文化的西方猎奇,两位女猪脚毫无火花演技呆板台词渗人,金在里面被撞被操是故意安排整韩国演员的吧?剧情烂到极致已经无力吐槽。
最初以为这是一部武打片呢。。
前半段比较好看 后半段有点啰嗦了。
卖腐卖了一半,戏拍了一半,演员演了一半。有几句台词很雷,医院打电话来说英文很雷,金刚狼大叔唱中英文合并版“给我一个吻”很雷,全智贤雪花的配音也很雷,让我感觉是好几个人配的…一下韩式中文,一下又正常了…总的感觉就是整部片子都很粗糙,导演想说的没说透,演员的表演也似乎不在状态。
是老同不是女同,是友谊不是爱情。。。其实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总是那么模糊不清的。。。剧情编排尚可就是这个编台词的好拖出去枪毙了。。中国电影上来直接开英文,以为全片英文结果开始爆中文,故事发生在上海,不就就开始爆上海话,,全的爸爸后来直接开韩文模式。。我了个去啊。。。能不这么穿越不。。
李冰冰为全智贤操了八辈子心~
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竟然是“没钱我就是个赤佬!”
现在gay片已经这样拍了。。。
不知道在讲些神马!!!!!!!!!!!!!!!!!!!!!
不错不错很意外很惊喜
李冰冰英文没全智贤说得溜= =
前人通信的文采真是霸气侧漏啊!!!
摄影赞,表演赞,构图赞,画面赞。
原来是两个女人的故事……看名字还以为是神马武侠片呐!细节处理有点粗糙,义结金兰的故事,勉强及格。
女版《断背山》。人类已经不能阻止你们了——在一起吧,老同。这电影尤其适合两个女孩手牵手一起去看,看完之后一定会感动的相互抚摸,然后立下永不背叛的誓言。
喜欢这个感觉,就是有点重
古代情节完全没有拍摄的必要,即无论从商业还是艺术上都不成为电影;现代情节稍有看头,但通篇虚假和肤浅到不成样子。烂片之奇葩。
李冰冰只能走红毯不能演戏;全智贤只能穿洋装不能演古装戏。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