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接受另一半有前度?
可以接受到多少?
什么程度?
开始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准备探索这个问题,谁知道,看着看着,跑偏了,又跑到爱情上去,变成一个速食小品而不是文艺片,这个新生代80后小说家导演麦曦茵,导演和剪辑的手法非常成熟,整个电影干净、时尚、美不胜收,但又非常家常,想必这是个作者熟悉的故事,也会引起不少共鸣。
李敖曾经说过,前妻,是地球上最恐怖的动物,令很多曾经离婚再娶再嫁过的人,感慨万千。
不过我觉得李敖这句话,胡茵梦说最恰当,作为前夫,李敖是地球上最恐怖的,有谁见过和人离婚后,开电视节目每天开骂骂一年的前夫吗?
这部电影告诉大家,就算不是前妻前夫,单单是Ex,前度,杀伤力已经非同小可了。
本片不仅探讨了恋情的终结,还探讨了男人的转变,陈均平,是个文艺青年,Designer,大学毕业,因为底线设置比较高,郁郁不得志,和女友周怡蜗居新界的村儿里,两人的爱恋,温馨满屋,浪漫满怀,但有时也不免吵吵闹闹,许多次,女方都会赌气提出分手,而南方就会苦苦挽留,但陈均平有个特点,苦苦挽留,只会进行两次,如果女方执意分手,他就会沉默下来,let it be....每一次都是,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事不过三?
当然,一个高傲的文艺青年,未经沧桑怀才不遇自我期许颇高的艺术家,挽留两次已经颇为不易了,然而,女孩子要人疼惜,一万次都不够。
所以,虽然同居六年,但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若干年后再见,已经物是人非,机缘巧合之下,不得不共处一室一段时间。
电影也是从此处开始的,真是个精巧的结构。
再次相处的几天中,两人都从彼此身上发现了自己的成长(或者堕落),最后开开心心的分开了,这一刻开始,他们才真正的将“Ex” 放下,开始新的生活。
男人的成长,是从底线降低开始的,陈均平现在是Producer,不再是designer,这是个转型,看到他在海边BBQ,一边对着手机另一端讲同样的话:艺术家也要吃饭的嘛,你想清楚,签了这份约.....周怡想到他们在一起时,他还在电话的另一端,彬彬有礼但斩钉截铁的回复Producer:多谢您照顾,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啦。
从手机的另一端走到这一端,就是分手之后,男孩故事的全部。
而女孩的故事更简单:她只不过想找个人,带她去旅行。
电影结尾时,又旁逸斜出一个主题:妇女要解放,女性要独立。
周怡的妈妈--一个酷爱旅行,青春不老的中年妇女,告诉女儿:不用找人带你去旅行,你可以自己去旅行的。
然后,她就自己去旅行了,开心的像只小鸟,仿佛换了个人。
吃饱饭后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追求的第一个事情就是爱情,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本领,是不停学习的过程,在此问题上,人人都该理性一点,找到对的另一半,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不明白这个道理,放不下完美爱情的执念,就会像片中陈均平的现女友阿诗一样,聪明,美丽,大方,但最后被伤的一塌糊涂,不知所措---因为她也缺少一种必需的修炼:独立。
爱情最残忍最动人处就在于可以单方宣布死亡,爱情死去的那一刻,正确的态度是放下执念,开始自己新的生活,这不仅仅关乎爱情,也关乎人生。
不知道是不是基因决定,这个功能,男人更容易掌握,“经历了很多,感觉不会再爱了”,移情事业,做一个再不相信纯粹爱情的cynical,往往是男人成长的标志之一,而大部分女生,往往拿得起放不下。
阿娇演这种历尽波折追求爱的小女生再合适不过(同类角色,邓丽欣演技非常差,假的不得了),《公主复仇记》也是这么一个角色,这部电影把她拍的很傻很天真,很美,很纯--虽然在片中,她换过三四个男友。
看完这部电影许久,加上自己最近的经历,忽然觉得有些想法应该写下来。
电影内容不再赘述,直接写感想。
或许我应该加个背景音乐——《十年》。
陈奕迅在这首歌最后唱到“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知道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这句话或许很好地诠释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无心。
有的人没有用心去爱一个人,所以不会为对方流泪,而对方只看得到眼泪,却看不透TA的心,于是将爱错付。
如果真的那么爱,怎会忍心放手?
如果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又怎会是真爱?
之所以会分手,必然是有分的内在原因,不是有人说,一个人下定决心跟另一个人分手的时候,连放屁都会成为争执的导火索。
我们和最初的那个人分享彼此的梦想,为对方加油打气。
多少年以后,物是人非,你屈服了现实放弃了梦想,再遇到她,你想找回最初的感觉,可惜你没发觉,她从不用承担你的梦想,更不是你的梦想。
前任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倒不如丢去喂狗。
看得闲炒饭的时候,很讨厌陈伟霆,看完前度,倒觉得还成。
这大约是港男港女现代爱情故事的真实写照吧,所以各位主演都大致演得真实自然。
其实我是理解不了的,一个照面就爱上,分开时,居然还痛得入心入肺。
戏里阿娇的角色的性格,其实有点神经质,平静试探,突然发飙,然后便把一切原本好好的东西全部推翻。
其实,我也讨厌吵架扔东西的人。
其实我并不觉得这部戏里有多少深刻的无法忘记的爱情,陈伟霆对阿娇的“翻挞”并不是因为未忘情,我觉得充其量只是一个男人本能的下半身反应。
一对爱侣,假如是冷静和谈然后平静分手,那么我觉得他们真的永世不会再有复合的可能。
但假如只是一时意气,后来多次错过,那么最后重遇,就真的是那一句,“和朋友做”。
戏里最可怜的是诗雅,温柔善良,试图用身体绑住一个男人,但那个男人终究,不是爱别人,而是太爱自己。
很喜欢里面阿娇与恬妞的母女关系,恬妞说了一句“旅行唔使人地带噶,自己去咪得咯”,被无数影评提到。
也喜欢里面的曾国祥,虽然我很烦他的恋人絮语,但是他在里面,是一个深情的,远距离默默守护的男配角。
至于阿娇,出落得越发漂亮了,五官精致,眉眼间都透露出一股让人心动的气息。
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洋娃娃般的女孩,真的如洋娃娃一般不聪明,曾经那么“天真”。
但总归是祝福的,脱去玉女枷锁,或许你能走得更远吧。
还有,恬妞说得对,我知不知道有什么关系,你自己清楚就行了。
要想清楚,你爱的,究竟是哪一个。
这辈子只谈一次恋爱,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回忆。
前度是无聊看的,看完却让我的心莫名其妙的深刻起来。
我记起了那些年的他,或者他。。。
他没有留下什么,但是在我的生活留下了影子。
片尾音乐响起,那些黑底白色的字幕,那么一瞬间,刺疼我的心。
火车站,巴士站,学校门口,同济校区,网吧,游乐场,小饭馆,快餐店。。。
那些地点,逐渐清晰起来。
在路上的争吵,半夜手机的对骂,很多时候,最美好的时间沉浸在最深的记忆里。
只是多年以后,有的人忘记,有的人却在某天记起,问我的心难过否,只能说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一次次分分合合之间,遇见了谁,又是谁的际遇,每个回眸,都不一样,却似曾相识。
有天,不知你们会否像今晚的我一样把我记起,只是那时侯你们心里怀的是什么感觉。
再见,那些年,我最美好的时光,还有时光中,最美好的你们!
没当过“周怡”的人也许觉得周怡是不幸的,恐慌前女友的人们觉得周怡是具攻击的。
这世界上的“周怡”们,哪个不是真实的付出过? 遇到钟意的男人就全心的爱着,希望他就是共度一生的人。
可周怡,遇到的,不过是些自私、劈腿的男人们。
“共度”变成了“前度”。
总有人不懂你,类似周怡,总有更多人不懂。
“为什么你爱过不止一个人? 你不专情吧!”周怡愿意和阿平委屈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分享着阿平的梦想,周怡是幸福的。
可,连搬一个小小的沙发椅,都能遇到阿诗。
这男人的心,也太容易被搬起了。
周怡问阿平:“你有别人了吧? ”周怡摔两个杯子,阿平就摔所有杯子。
阿平说:“那就分手啊。
”面对阿平这样的烂男人,周怡还是蹲下来打扫残破的碎片。
周怡不知道阿平是烂男人吗? 不,周怡知道。
但,她爱阿平。
他们还是分手了,为什么? 因为那些琐碎的小争吵?错,不过是因为阿诗。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说:女人总是不断的栽在同一类男人的手里。
为什么? 我想,有的女人只喜欢那一类人,你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吸引你的特质,不如反过来说,具有某种特质的那一类男人才会吸引你。
周怡遇到了阿昇。
周怡染了红色的头发,她想离阿昇的世界更近一点。
她不在乎阿昇没有工作,她去餐厅打工赚钱。
她爱这个男人,全心付出。
可是,阿昇还是要走。
争吵中,周怡的手机掉落水里。
她和阿昇拉扯时大声问阿昇:“为什么你们每一个人都这样? 说过的话不算话! ”阿昇走了,周怡蹲在码头哭。
她无助。
她需要迫切的找到一个人。
她打给妈妈,收讯却不好。
她想到了阿平,她打给阿平,接电话的却是一个女人。
周怡遇到了阿树。
阿树爱旅行,周怡对阿树说:“带我去旅行。
”阿树也劈了腿,和去了澳洲的前女友。
我想换成其他的女人,不会像周怡这样敏感加第六感准确。
但,周怡毕竟是周怡。
周怡和阿树分手了。
这次的周怡没有像阿昇离开时那样无助和痛哭。
因为她,开始慢慢懂得了男人。
所以这次的她,只有气愤没有伤心。
周怡搬到了阿平和阿诗的房子里。
那一件件摆设,触动了周怡的回忆。
她曾经付出的青春,曾经用真心爱过的男人。
这个男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梦想,他变得势利。
阿诗上班不在家。
周怡坐在曾让阿平遇到阿诗的椅子上,和阿平“忆当年”。
然后,说着说着……阿平向周怡表白。
他们拥抱,他们接吻。
阿平想要进一步的时候,周怡说:“例假。
”真的是因为例假?就像当初,周怡和阿平分手,真的是“没有别人”?周怡这样的女人,她会因为“例假”而拒绝和她爱的人做爱吗?她不会。
此时的阿平在周怡的心里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她可以为他付出一切的人了。
她心里还有阿平,但心里的阿平和她眼前的阿平已经不同了。
阿诗回来了。
阿诗让周怡离开。
周怡换下阿诗的衣服,看着躲在房间里的阿平。
那眼光里的是恨? 还是鄙视?阿苏来接周怡,周怡发着脾气,却被阿苏的一句“对不起”逗笑了。
周怡一路没有哭。
阿苏载她到空旷的河边,窗外飘着小雨。
周怡撑伞站在河边,望着远方……周怡哭了出来。
周怡因为阿平哭? 不,周怡这次的哭,不同于当初祈求阿平的不分手,也不同于阿昇的食言。
不是因为此刻无处可去,也不是因为刚刚阿平的懦弱。
周怡这次的哭,是为了自己。
她会想起这些年用心经营的这些感情,想起已变势利的阿平说:“我现在是制作人,你呢?
你是什么?
你还什么都不是吧!
”周怡哭,因为她这么多年为了爱情付出了事业付出了自己,付出了所有。
可是,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周怡撑着白色的伞。
白色是最透明的颜色,白色和任何一种颜色混合到一起,都会变成那种颜色的相近色。
白色的周怡曾经为了爱情,愿意把自己的白色变成男人的依附色。
她以为这样调合在一起,这个男人就不会走了,就不会变了,就会一直和她爱了。
可是,阿平、阿昇、阿树……周怡长大了,懂了。
周怡的妈妈回来了。
同时,前男友阿树也回来求周怡再给一次机会。
周怡和妈妈在房间里,周怡说:“选错了才知道身边不是最喜欢的那个。
”妈妈说:“错,不是身边的那个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我是说,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已经不在身边。
”妈妈教给周怡,“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周怡想让妈妈带她旅行,她含着泪,她想让妈妈带她离开,离开这些过去,离开这些苦难。
妈妈说:“去旅行,自己去就可以了。
”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旅行。
我们会遇到同路人,但你无法知道,这次的同路人,会不会陪我们到最后一站。
他们陪了我们一段路,然后离开。
只是这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会。
周怡终于能放下过去的心结。
画面转到阿平,他拔开洗手池下的管子,发现周怡紧张的是当初和他一起的情侣耳环。
阿平想着周怡,他不知道周怡现在在哪里。
这时,阿诗回来了,阿诗看出了阿平心里所想,阿诗亲吻阿平,想用做爱来证明这个男人还爱她。
清晨,阿诗小心翼翼的问了。
阿平直接的说了。
不是塑胶杯子就摔不碎。
塑胶杯子的裂缝足以将水漏空……戏剧的是,阿平和阿诗的分手,却播放了阿平和周怡当年的分手片段。
这个男人爱周怡吗?
还是爱阿诗?
更爱谁呢?
其实,这个男人真正爱的是他自己。
他和周怡在一起时遇到了阿诗,他就爱阿诗。
他和阿诗在一起时又遇到了周怡,他就爱周怡。
反反复复,重重叠叠……不过是个自私的男人罢了。
周怡在阿苏的车上,阿苏送她去机场。
周怡要一个人去旅行。
阿苏说回来记得找他。
周怡说,为什么你不来找我。
暗示了,周怡找到了对的同路人。
阿苏说他没有带护照。
周怡说,那就迟一些的时候。
周怡下了车,脖子上挂着拍有阿苏照片的相机,她不时摸了摸相机,她知道,阿苏一定会来找她。
轻松前行的周怡是那么的美。
她轻轻的撩动头发,迈着大步子,向前走着……¨¨¨¨¨¨¨¨¨¨¨¨¨¨¨¨¨¨¨¨¨¨¨¨¨¨¨¨¨¨¨¨¨¨¨¨¨¨¨¨¨¨¨¨¨¨¨¨周怡是不幸的吗? 当她遇到一个又一个“坏女孩头衔”的质疑时。
我反而觉得,那些过去,也是另一种幸运。
没有他们,周怡不会更懂得人生。
有人说,通过爱情来看人生的女孩,注定要流很多眼泪。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眼泪能把眼睛擦的更明亮,更加看清楚所谓“人”和“情”。
应该要羡慕那些“青梅竹马”的爱情吗?
不要了吧。
所谓“一次成功”的爱情只是被外人的眼光加了光环的装饰品。
那些与初恋结婚的人就不会婚外情了吗?
那些与青梅走进婚姻的竹马就不会在青梅变成黄脸婆之后爱上另一支红梅了吗?
我不能保证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但,我们经历的真实又残酷的爱情,很难面对却慢慢懂得了的现实,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
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懂得。
只有懂得了,才能更好的生活。
不要去怕感情的苦,也不要去怕人生的苦。
因为,没有什么苦难是过不去的。
相信我,所有的苦难会过去。
只要,你懂得了一切,然后放下一切。
只要,你有了一个人去旅行的勇气…… 爱情,会去找你。
电影里面,完全get不到恋人们(无论是ex还是现任)的爱意,就只是在铺张矛盾是怎么产生的,曾经做过和现任类似的情形。
感动不到人,所谓对ex的眷恋,不过是人们对着已经不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标签的一种盲目的推崇。
电影里企图铺张的回忆,不舍,藕断丝连,做不做得了朋友有什么值得回忆,不过是你没有得到更好的有什么值得不舍,不过是你嫉妒别人占有了你曾经有的东西做不做得了朋友这种已经俗到烂的问题,个人有个人见解,有什么值得一再追问的。
我当看搞笑片的,我也有ex,可是完全觉得乏味至极。
今年看的第一部片子。
OST配的很好。
阿娇很美很心旷神怡。
周怡问阿树,分手之后能不能做朋友?
反正我深信不疑的原则是,如果还能做朋友,要么就是其中有一个还爱着对方,要么就是两个人根本没有真正相爱过。
所以,ex什么的,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谁能保证面对自己的前度,可以做到一点都没有回忆涌上来?
很多时候仅仅是睹物,就可以思人了,何况还要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
于是不可避免的忆起过往,荷尔蒙作祟,燃起了小火苗,脑袋一时不清醒,就觉得自己还爱对方。
陈均平和周怡分手之后本来可以相安无事的各自生活,不就是因为一次偶遇又迸出了小火苗?
可是最后呢?
陈均平觉得自己深爱的是周怡,和现任女友阿诗分了手。
而周怡也有她的纠结,最后独自逃离去旅行。
就算他们又重新在一起,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想起其他的ex,谁能保证他们不像曾经那样激烈争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再分手?
当初分手时候的理由,多半是无法克服的,不然两个人好端端的在一起为什么轻易说分开就能分开?
所以还是省省吧,掐灭心里那噌噌窜上来的小火苗,少折腾了。
别以为复合了就能好好过,当初为了什么分开的,到时候多半还会因为同样的理由再分开。
二度伤害这种事情,不是傻逼做的么。
很爱它的结尾。
那个不停漏水的塑料杯,是周怡在阿平生活里留下来的影子。
因为周怡喜欢在吵架的时候乱砸东西,所以阿平就算是分手之后也索性把新家的杯子换成了塑料的。
镜头慢慢切换的阿平现在大房子里的小物,再到他跟周怡曾经生活过的小屋里面的物件们。
它们或许承载着主人的故事,可是,这两个人再也回不去了。
ex,是属于past tense的。
他尽可以在你生活的每个细枝末节犄角疙瘩里留下或明或暗的痕迹,可是如果可以,还是不要再有牵扯的好。
不如,就让故事都经过。
就算有一天你已经认不出我来但我们一起过的日子永远都会在我的生命里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恋爱超过一次的人。
给爱过的人。
感情太丰富就会危害社会,一段一个人的回忆也要牵扯若干人的幸福。
性格残缺的孩子是要比别人多得到一些宠爱,暴戾,激烈或者冲动,在时光轰轰烈烈的掳掠过程中,他们留下的记忆往往比较坚挺,也更容易让人想起自己曾经为之承受过的苦痛和拥有过的快乐。
但是玩咔需要比别人更丰富的创造能力才好,否则一长串又一长串的小细节,时时刻刻被勾起复制重现演绎,对自己敏感的神经来说,难免是种凌迟。
什么大房子小壁虎啊,什么大笨钟小耳坠啊,这辈子有过一次就够了,切莫见了谁的卫生巾都觉得是自己男朋友买的。
分手也是寻常。
很多时候是不甘心,为什么我要先找你而不是你先来找我,更多的时候是没缘分,我找不到你的时候你恰好也找不到我。
连散场也充满了天意。
然后那片海还是送走了你也送走了他,所有前尘往事,都是浮夸,所有错误都是你不爱我,即使你们的人格再迥异也会变成统一的代号,EX。
但是最终我们都会长大的,长大到可以一个人独自拖着行李箱,对身边的人说,不如一起走这段以爱为名的旅程。
没准备好么?
那抱歉,我拍你的样子,吻你的脸颊,下个路口有机会再会。
我们只愿意身边是爱着自己跟着自己恋着自己的人,不爱我的,我爱着也是不爱。
至于那些爱玩儿暧昧的女孩儿,只能祝她们年轻之旅一路好运。
毕竟不是所有作家都是好马,愿意回头。
麦导让每一个女生在周怡身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她的暴戾 感情复杂 不知冷暖,总是过了头,可年轻如她,又怎么懂得控制?
“太理智就唔系青春”周怡搞砸了自己的生活后又无意“闯进”了EX的生活。
她发现EX有了新的住所,新的工作,还有..新的女友。
她试图找到她所熟悉的EX,可EX终究只属于过去式。
放在现在,只能是进退两难的尴尬。
电影有很多镜头的转换,床单,壁虎,耳钉,争吵。
都想要隐藏赤裸的变化,可越这样就越是显得这变化无情的可怕。
六年的相识,他们比对方自己更了解对方。
他们在一起难以掩饰的默契,熟悉的语气,以及轻易就能使对方暴跳的本领。
谁能说这不是爱?
对于没能终成眷属的遗憾,无能为力却又留恋不舍。
像是“当初为什么你不能...现在你又...”这样的埋怨也开始积蓄。
可遗憾终究是遗憾,放开的手即使只有短暂一秒也收不回温暖。
EX问“你到底想怎样?
”周怡转过头表情漠然的说“不想怎样”对,不想怎样。
不然还能怎样?
想隐藏的只有最真实的自己,能埋怨的也只有那个曾经冲动懦弱的自己。
即使再刻骨再难忘,也只是回不去的前度。
再然后,玻璃杯换成塑料杯。
激烈躁动换成平淡安稳。
以为终于安全,却还是从裂缝渗出苍白。
捉襟见肘的爱情,终熬不过太久的年岁。
当阿诗意识到她的爱情有了大危机时,她惊惶失措的在门外来回踱步,硬着头皮撑着笑脸假装一无所知的面对残局,笨拙的用身体弥补缝隙。
可最终还是听到了那一句“算了吧”算了吧,别勉强了。
算了吧,别再小心翼翼了。
算了吧,别再自欺欺人了。
算了吧,我给不了你爱情。
卑微和退让换取的爱情,只是一个安于平淡的借口。
这样的爱情,还是算了吧。
从陈均平到阿升到阿树。
每一次分手周怡都像是迷了路,不知该去哪儿。
周怡一直想要和男朋友一起去旅行,身边的人换了又换也没能如愿。
最后她趴在床上问妈妈可不可以带她去旅行的时候,我才明白,周怡一直找的是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或者说是归属感。
“去旅行,不用别人带,自己就可以了,你已经长大了。
”周怡妈妈是这样的回答。
而人生,也是如此。
人一旦勇敢,就真正自由。
麦导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次成长。
就像最后周怡选择一个人旅行,陈均平放弃了乖巧懂事的阿诗。
收拾心情,把过去交给时间。
然后认真爱自己,也更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只为自己的。
周怡是坏脾气爱任性的港女。
陈均平是不得志又满腹梦想的小青年。
不知道他们那个时候多少岁,但那时候的生活是有多美好。
他们躺在床上互相呵痒。
他在雨夜跑出去给肚痛的她买生理用品结果傻傻的买成护垫。
他和她窝在简易衣橱里听假壁虎的叫声。
再遇见,她和男友在机场分手,撞见他和女友。
她看着他和女友在隔壁屋里笑闹,她看到雨夜他不再买错的卫生棉,还有她看到他打死了他曾经说是会吃蚊子的好壁虎。
一样的塑料杯,一样的password,一样的耳环,一样的贴画……又如何。
你看到结局了。
塑料杯也会裂。
也许是细小你没发现的伤口,但静静渗出的水已经证明。
在书房里,她换下衣服,拎起行李箱,冷冷的看了他最后一眼。
他们终于没能一起旅行。
无论是她想去的台北,或是他向往的有大笨钟和摩天轮的英国。
每一个前度,都是一次成长。
ex!ex你妹!还爱就不要分开啊,都分开了还纠缠不清算什么,没有把上一段感情清空就开始下一段感情真是混蛋行为!看的人真火大!
其实他们俩的现任都蛮不错的,老跟过去扯不清楚是没法好好过日子的~突然发现曾志伟的儿子蛮有爱~
像我这种没什么刻骨铭心“前度”回忆的人看前度属于不痛不痒,没触到我的点。阿娇表演很出色。最后的结论,旅行是不需要别人带的。
教你就要交学费好么
过去的永远最美
现在最讨厌这类型的F
谁没有爱过几个人渣?谁爱的时候又不是拼尽全力呢?感谢你离开我,才让我成为现在的我。感谢陈均平们
……
当时的月亮是这个意思啊
女人,有点骨气好不好。做现任,就别去计较与仇恨他的前任。做前任,就别去打扰他的现任。去旅行,不需别人带,自己去就行了。爱情里,活在当下就好了。一个男人,需要抓破脸撕破裙去抢才是你的,需要用足了三十六计才是你的,那么他早已不是你的,因为胶杯没有碎,却不等于不漏水。
哇靠,突然发现这个海报和艳照门好像!!!要我发对比图吗亲!!!
入場前反復的查看有沒有帶紙巾 因為害怕流淚 雖然電影院里很黑 可是每次流淚我都覺得一樣的狼狽 出乎意料整篇下來我竟然連一次微小的眼眶發酸都沒出現 有的只有會心一笑或者偶爾的心酸 嗯 我想愛過的人真的都懂 即使從前的愛人已不再可能成為愛人 但卻留下閃耀愛的印記的種種回憶 知足!
HK新生代文艺编剧、导演。这个小品还挺不错的,送给所有恋爱超过一次的人~~
無 heart 。無 feel 。無 point 。無立場。無聊爆。
男女配角都好好看,阿娇在里面真是美得一塌糊涂。没想到音乐是二汶做的,好棒!最后我想说爱情里每件事最后都会被完成,不过是我为你,你为他,他为她,她为他罢了。我能说这爱情片看着像纪录片吗~
远离EX,珍惜生命。
阿娇在里面好美。
到底在讲什么……
阿sa男友和阿娇 精彩。
没有ex的人默默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