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刷腾讯视频,跳跃快进着看完了这部电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浑身难受。
我不是没看过烂片,但是像本片这样,让我看完想要主动献上脚抠三室一厅和五百字挖苦的烂片真的不多。
果静林,一个名字会让人想起果郡王的中年男性,本片导演,男主角董教授饰演者,曾在狗十三等影视作品中呈现了出色的表演,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戏剧舞台表演经验。
并且通过这部电影的执导水平,我们可以看出,果导是一位很专业的话剧男演员,否则怎么能忍受如此简陋的布景,如此尴尬的台词,如此矫情的情节和如此多的逻辑漏洞。
如果你想象一下,你看的不是电影,而是话剧,是不是一切就合理得多了?
所谓记忆切割的手术过程,是不是只能是通过白衣红唇女子躺在舞台中央的木板上,周围垂手站着七位中华立领实验员,这样来体现?
从尘封记忆中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过程,是不是必须多次重复挤眼睛,或者打牌一类的大段台词,观众才能看懂?
反正观众距离舞台远,所以聘请一位三十五岁的女演员涂烈焰红唇演一位二十一岁的患者,并且再聘请一位六十二岁的女演员梳同款发型演这位二十一岁患者的母亲,这样其实非常恰当?
如果说观众感觉年龄方面不够匹配的话,那一定是台词和表演还不够俏皮——哦,我s过了,不好玩——哦,看来我也需要吃一点冰淇淋,你看,这观感不就立马青春起来了嘛!!!
女主醒悟的时候,是不是必须得制造撒面粉或者强弱光一类的屏障,否则实验员和父母的演员不能互相替换?
女主母亲就算发现女主情况有好转时,是不是也只能背对着女主故作镇定抽烟否认,否则说台词的时候就背对观众了?
女主和母亲走出阴霾时,是不是应该双双飞升一下,舞台剧吊个威亚,那多难得多帅啊!
还有结局,当然是男主角躺在舞台中央裹个抹胸说一些玄之又玄且zzzq的废话了,否则怎么达到升华主题开放结局教育观众的戏剧效果呢!
我说的是不是特别有道理!
如果你想看到底有多烂,那你等手机可以看了再看,千万别费钱。
那个强奸的故事,能跑还回去扶别人,那个男的楼梯下来那镜头,旁边就是开着的大门,偏偏要往厕所跑,绝了。
不承认自己是妈妈,没人问她自己在那说自己整容了以为你认不出来,自己说不配做你妈妈,最后来了一个飞升,他妈真绝了。
不是演员的问题,导演就是一坨屎,全程一点逻辑性没有,乱七八糟的。
很久没看过这么无语的电影了,无语到不想过多解释。
奉劝各位不要浪费电影票,实在因为徐峥想去看看的朋友们 坐家里看看《催眠大师》也可以啊…… 莫名其妙的情节贯穿首尾,演员的表现让我尴尬的满地找头~尽管最后强行解释一通,但我认为并不能掩盖导演这种不知所云拍摄手法的行径。
现在什么电影都能上院线了吗?
门槛这么低了吗?
一开始是冲着导演去的,想想应该不是烂片挺好看的电影刚开始就有被吓到,像恐怖片悬疑也不像悬疑,还有点催眠,反正同行的朋友睡了,看的吓死一转头他睡了,笑死不知道卖的啥情怀剧情稀里糊涂这结局有也莫名其妙,有一幕还让我想起了“洪世贤和艾莉手牵手在云上”的场景结局还不如,小姨就是小姨不是妈妈,因为很爱女主所以一起做了记忆切割,最后她们都以为俩人是母女关系(其实看完电影我是这么想的)
今天去看了«记忆切割»真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情了,虽然外面下着雨,但是«记忆切割»治愈了我所有的不开心!
董教授先后为张辛儿进行了三次记忆切割,故事大结局张辛儿和刘梅母女得以相认,她们比谁把玻璃珠扔的远。
这两颗玻璃珠都是刘梅在张辛儿幼时送给她的,一颗张辛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另一颗由于记忆混乱最终找回自己家后重新取得。
两颗玻璃珠被扔入水中,意味着这时的张辛儿已经解开了心里的结,有了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如果把这两颗玻璃珠理解成张辛儿过去岁月里的精神支柱和回忆,那么这时认回了母亲、扔掉了玻璃珠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一次一次的记忆切割,回忆的穿插和现实来回转换。
董教授的推理穿插在其中,怀疑、推翻,让人有追索真相的欲望,悬疑氛围足,代入感极强。
观看过程中,影片虽然只有90分钟,但细节却做的很用心:张辛儿家的柜子和绿色的玻璃珠贯穿全片;三次记忆切割实验室里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张辛儿去李家村看到的路牌的内容和实际上路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张辛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追溯记忆真相时挥洒的白粉,父母的长相被还原;刘梅藏身的柜子,也正是辛儿童年里被关的地方,记忆切割进行中都用了第一视角让观众声临其境的感受这个柜子逼仄狭小,代入感很强;妈妈教张辛儿的童谣,她始终只记得六句,在相认之后,妈妈为她补上了后面的部分,同时意味着张辛儿心里的缺失得到了弥补。
看到后半部分张辛儿的痛苦回忆,我哭得眼泪停不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影片的感染力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个人做下的错事,后果却波及到了受害人和她的女儿,原来人的一生,真的不能行差踏错一步。
因为男方的过失而导致女方未婚先孕,却怎么也等不到男方负责,只好嫁给了别人,却不想遇人不淑,连年幼的女儿也要被迫协助贩毒,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上学,对于年幼的张辛儿来说却是难于登天的奢望。
她也许什么都不知道,也许知道的不过是一角冰山,但她的痛苦却因为“爸爸”这个称呼而加剧,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亲近的人,被最亲近的人如此对待,心愿无法实现,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又亲眼目睹了父亲用枪恐吓母亲,母亲失手杀了父亲,回忆里呆呆坐着的张辛儿让人心疼极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想到了一些事引起了共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遇到相似的情况总是忍不住物伤其类,最容易伤到人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他们给予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父母的手里握着最钝的刀,对孩子的伤害却最重,身上的伤会慢慢痊愈,但心里的伤却很难得到治疗。
虽然有很多痛苦的回忆,但就算以后真的可能会出现记忆切割这样的技术,就算它成熟了,我想我也还是会选择保留的。
痛苦的回忆固然令人难过,但我依旧希望自己的记忆是完整的,因为这样的我,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我,如果没有那部分记忆的影响,我也不会是现在的我,宁愿在痛苦中活着,也不希望为自己营造一个真实的美梦,再真实的美梦,也不过是梦而已,也许总有被打破的一天。
开头,几个变换的镜头,诡异的色彩,说实话还有点悬疑的感觉,有几个画面还有点梦核的感觉,这时候气氛还是可以的。
好,到这里为止还是可以的,虽然说那个切割我有点没搞懂咋切的,往哪一趟搞个透明板子就开始了?
之后就越发开始不对劲了,两个人去吃冰淇淋,以为他们要讲关于主角父母死因了,好,我竖起耳朵,讲半天讲一对男女的违法故事?
有点疑惑但还是继续全神贯注,好,事办完了,故事结束了。
我?
不是讲解谜团,你来这个,然后教授来反应了,你是谁?
女人轻轻一笑,我是主角的姨,你是主角她爹。
这下我懵了,悬疑故事还能这么讲,开眼界了。
看到这里我已经十分不解,叹了口气,碰上烂片了,不过冲着开头姑且看完吧,没想到我还是低估了这部片子,结尾居然是母亲保护孩子强杀家暴丈夫,把我恶心坏了,期待半天的结局就这啊,四叔就一打酱油啊,前面铺垫那么多,最后屁都不沾是吧。
看到这里我已经吐血了,然而我还是低低低估了它,正当我以为这部片子要结束它罪恶的一生的时候,它又给我来了一记猛击,前面那些都是小意思,重头戏这才来呢。
女主一记,妈妈,直接打的我吐血三升,晕头转向,不,不会吧,没想到妈妈一生长叹,女儿,我对不起你啊,这下我已经面如土色,无法言语。
然后庄严音乐响起,女主与妈妈深情对视,螺旋升天,我鲜血狂喷,肝胆俱裂,全身抽搐,倒地不起。
已经倒地的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世上果然只有妈妈好。
所以这几把电影是从善良辅导员求冷面医生看病的故事,到良性姨母与负心男补偿孩子的故事,最后变成一家三口的爱恨情仇。
有一说一,这玩意能恶心的我一个月不想看电影,毫无逻辑,节奏混乱,主题不明,到最后我都没明白,为什么,女主要怕狗啊?
这部剧怎么说呢?
标签是悬疑片,猛地一看是科幻片,看着看着是悬疑片,最后回归到怀旧的伦理片,就比较困惑😂故事大致就是一个希望通过修改记忆而忘掉痛苦的过去,最后得到救赎的故事吧!
这个里面记忆操纵的方法是通过在沉睡中构建一个新的记忆来抹除原有的记忆,但是这里是为了让张辛儿忘却痛苦。
虽然是有这样的差异,但是人物前后性格的冲突并没有表达得非常的明显,而且这中间怎么说呢?
就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转弯转弯再转弯,本来你跟着他的思路,你觉得你探究到了一点点,但是下一幕他又告诉嘿,哥们儿,你猜错了。
就是总有一些我意想不到的转折,当然前期,虽然不是说多好,但是还是马马虎虎的,重点来了,后期那母女情深以及僵硬的人道主义光芒,堪称一绝,尤其是最后母女二人一起飞天,中间还有一个老鹰环绕着他们飞了一圈,并且发出来鹰鸣,我仿佛在看30多年前的老电影一样,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有了点怀旧的感觉😂
亮点回忆的穿插和时间的转换。
一次一次的记忆切割、张辛儿的回忆、董教授在记忆切割过程中的推理穿插在一起,悬疑的氛围足足的,也很烧脑,引人入胜,代入感极强,让观众不由自主沉浸其中,不自觉地脱离观影人的角度、站在剧中人的角度根据所得到的一切信息去看待这些事并进行推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理的难度,站在观影人的上帝视角推理出的东西,在观众不由自主转换到剧中人视角并沉浸其中的时候,往往就会被怀疑、推翻,观众会跟着剧中人一起产生新的疑惑,对自己的推理的怀疑会越来越严重,剧情不断的反转实在很吸引人,让人有追索真相的欲望。
小缺憾不得不提的是将近片尾时张辛儿刘梅母女相认时的场景,周围的景物逐渐虚化,母女二人相拥着,带着笑意飞上高空。
非常文艺的镜头,个人也能理解背后大约是张辛儿终于解开心结和妈妈相认了,达成了理想结局圆满的样子,但还是觉得有些突兀,着实让人懵了懵。
真相大白后,张辛儿和刘梅一起站在船边,比谁把玻璃珠扔的远,扔的两颗玻璃珠,一颗正是张辛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另一颗是她找到家之后找到的。
两颗玻璃珠被扔入水中,意味着这时的张辛儿已经解开了心里的结,有了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如果把这两颗玻璃珠理解成张辛儿过去岁月里的精神支柱和回忆,那么这时认回了母亲、扔掉了玻璃珠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影片最后,董教授的总结也很发人深省:任何高超的科学技术最终无法战胜生物最原始的情感。
也许记忆可以被切割、被改变,但留存在心里最原始的情感是永远也无法战胜的。
真的是,无言以对。
果老师咱能不这么玩吗?
东北有句老话,形容人工作太累了。
叫“实在不行就雇人吧。
” 真的想对果老师说,实在不行就雇人吧。
编剧也要署名,是不是太过分了一些。
给编剧枪手个机会,也顺便积点德吧。
导演的工作更应该放出去。
找个中戏的学生,肯定也不至于如此,带带新人。
这样下去,把自己的路也走绝了。
直接告别了当导演这个事。
演员发起狠来,真的是连自己都怕。
郭采洁真可爱
🎬 其实不是悬疑惊悚片也不可怕。如何让一颗受伤的心获得真正的自由?童年的负面情绪回忆或是创伤压力,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遗忘或失忆是人类与生具来的保护机制。整理创伤记忆,或许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疗愈的一个做法吧,与亲情连结,与自己和解,放下过去的伤痛。郭采洁饰演张辛儿,她表现出恐慌郁闷的状态,演技在线哭戏很投入,她说想死的那个表情感染力很强,我并没有觉得出戏或是有顾里感。
好久之前在电视上看的,比较文艺,感觉还好。也没从头开始看。
只能说导演野心蛮大的
为了赚片酬什么片都拍吗
还不错
这部片子在酒店的电视上可以免费点播是有其原因的……
??全程槽点太多,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槽
至今仍没有放出评分的史诗级烂片
开始你以为这是个高概念科幻片,看着看着开始怀疑这是个多年前黑暗揭开的悬疑犯罪片,到后面画风一转突然又变了亲情片。导演兼编剧兼主演到底要表达什么呢?谁能告诉我郭采洁竟然还有人请,表演简直是一场灾难。刘雪华原本定位是个泼辣悍妇,住大酒店却要偷房间烂茶叶,为一杯茶跟服务员争吵,一会又掏出一沓钱,一会苦苦哀求求治,一会冷笑着威胁,一会衣着简朴犹如买菜大妈,一会风衣外套如贵妇人,最后演着演着突然就琼瑶剧上身变成了云端里的好妈妈。最夸张的是徐峥,一共2场戏,一场打麻将,一场杀人,虽然贡献了本片最好表演,但放到演员表第二也太过头了吧?
哈哈哈吃早饭时无聊点开的,确实被演员表里的徐峥骗了。故事完全扯淡,而且拍摄手法和镜头表达都特别诡异,感觉导演审美极差,最后一个镜头也太恶心了
还可以呀,就是不知道为啥说记忆切割失败,哈哈哈
阅片到了一定的量,对于一部电影的好坏,可以由片名与开头五分钟的剧情,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预估。《记忆切割》恰好验证了我这个判断的可信性,若不是徐峥客串,郭采洁主演,此片与一般的网大没有任何区别。悬疑这个题材,若非实力导演,还是谨慎触碰为好,不然最为露拙。
正在看电影院只有10个人没人看后悔了
我以为结局还会反转,没想到导演躺平说别想了,就是这么简单
郭采洁还挺适合这个角色,不过剧情也太套路了,而且很狗血很扯淡啊,郭采洁真的要变成烂片女王了?
这种不知所谓的烂片为什么还要拍出来丢人现眼?
给我看吐了。
要是我有这个技术,我拍个电影最后把大家一催眠,切割掉你看过的记忆,你就能再贡献票房了
免费看都嫌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