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问起希望在什么样的地方成长,我恐怕会想有一个安逸的民风淳朴的美好地方。
这是刚刚看过电影八日目の蝉的感想。
原著探讨没有血缘关联的母女二人的亲情羁绊的可能。
我想偷走情人的婴儿用尽全力去抚养,给这个孩子全部的母爱是完全可能的。
曾经印度有过狼孩事件就是说失去孩子的动物仍然不能克制抚养幼崽的本能。
人类本来也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哺乳动物,有时未免难以掩盖天性或本能。
而电影导演的镜头更多关注在女婴薰的成长环境。
世外桃源般的小岛,郁郁葱葱的树林绵延到海平线,善良的人们,安定的生活,传统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寺庙行事。
薰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与小伙伴们渡过,在并不知情的虚构的母爱里幸福着。
直到再次造访这里,薰心中对这里的所有牵挂与依恋才终于被唤醒:原来我一直都这样想回到这座岛上。
合理与否,我们心中都有一段最好的时光,一直在寻找着回到幸福的道路。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其实很久不曾看电影哭成这样的,我知道养母诱拐孩子是错的,她也因此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不是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给了熏最美好的母爱,也正是这份母爱才会让我多次泪奔……因为这部电影我是在腾讯视频上看的,所以不免会看到许多的评论,各个都在骂养母是人贩子,有人感动了,还要诅咒别人将来丈夫找小三和丢孩子。
我只想说,思想就不能健康一点,养母是偷孩子了,可是也不算是人贩子吧,我映像中的人贩子是依靠拐卖儿童谋取利益的人,但是这个电影里的养母显然不是,再说小三的问题,她明明是被小三的,还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一切因都源于那个没有担当的渣男父亲不是吗?
不过,孩子最后说了,她不恨所有人,这是宽恕其实也算是解脱了吧,只希望她和她的孩子可以不在重复之前的路。
其实我看到很多人在说生母十年都不能温暖孩子这个问题,其实仔细想想很容易就明白了。
孩子之前和养母在一起的时候,养母付出了所有的爱,所以一直和养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更亲近养母,可是这恰恰是生母最不能接受的,因此就总是歇斯底里的面对孩子,导致孩子越发恐惧与其相处。
所以孩子更在乎养母不是挺正常的。
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了陈可辛的亲爱的。
虽然题材是拐卖,但最后也同样留下了对“养母”这个母性角色的思考。
当然,贩、偷妇女儿童肯定是违法,也应受到严惩的。
就某部分“养母”,对非亲生的孩子,视如己出,让“孩子”有了该有的童年,可能其中有艰辛和躲藏,但相对另一部分同样遭遇的儿童来说,是99%完整的童年成长。
当孩子最终被还以血缘父母时,亲生父母与“孩子”的难以道清的疏远,还有“孩子内心深处的阴影”,八日挖的比亲要多的多。
毕竟是以成年后的视角在回忆。
两者比起来,八日的角度,更让我难受。
看开头我就在想,即使薰有生父生母养大又如何?
那样的一对男女,男的花天酒地,女的尖酸刻薄不饶人,小薰未必就能健康地成长。
反倒是希合子给了她一个虽不富有甚至贫穷落魄但却充满温暖和爱的童年。
不管是在天使之国还是后来的小岛上,小薰都过得非常快乐。
12岁的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里,日本大概没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在米国,亲生父母把一个四个月的婴儿单独放在家,大概不会比带走孩子的希合子承担的责任少。
这个电影涉及很多命题: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婚外恋等等,可能还涉及日本社会本身的社会问题等等。
首先,这是一个女性电影。
并且,这部电影回答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女人为什么要生小孩?
现在网络上有太多女人,好像生小孩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父母给的任务;或者好像生小孩是为了男人,生完小孩这个男人好像一辈子欠她债似的。
诸多理由当中,很少听到女生说,我就是想生个小孩。
她们没想过,她们可以为自己生个小孩,可以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更充实,带领小孩去见识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可能,这些,很多人都没想过,因为她们自己还是小孩呢,还没当够女儿呢。
这是一部非常女性视角的电影。
可以看到女性在生存中的种种无助,种种无奈,被社会现实压迫,被社会世俗堆积在最底层,无从言说,只有独自默默落泪。
电影里的每个女性,都值得同情。
偷人女儿的希和子,她那种被心爱的男人欺骗的无助感;被偷女儿的妻子,那种被背叛,生活被扭曲所导致的神经质;女儿,被畸形婚姻所养成的压抑性格,以及性感美丽的小池荣子饰演的总是驼着背或佝偻着身子的女记者,甚至那个天使之家,都让人感受到女性在男权世界中的无奈,痛苦,压抑和无助。
女人或许和男人有很多不同,女人感受幸福的方式也和男人不同,女人感受到的幸福也和男人不同,却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懂。
那些不懂的男人,以理解男人的方式理解女人,认为你应该知足了吧,你怎么还不开心,你怎么这么作,等等。
很奇怪的是,电影里讲男性存在方式的男性电影,很少。
这方面的女性电影却有不少。
可见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真是亟待被了解的一个命题。
女性是和灵性更接近的生命体,是更容易看见美好的东西,只是这世界,美好的东西,总是被压制。
被野蛮粗俗落后,所压制。
不怎么爱看日剧,以为日剧总是在反面找切入点,也就是总是在主流价值观的反面,给人一个冲击,这个冲击,让你觉得,原来反面好温馨,反面也有苦衷,反面的世界也如此美丽,是的,可是我们要带一些脑子,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当你把自己代入反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不是反面的一方,而是被拐孩子的一方呢?
如同国内拍的几个电影“亲爱的”那样,如果你是那样的境遇呢?
我看很多评论的抨击她的亲母如何如何,可是造成她这样的是她自己吗?
不是孩子被拐这个事刺激的吗?
没错20年了,一个人应该接受现实,做一个正常人才能回归正常,可是当你这么想的时候,那是因为你不是她,对她来说失去的是什么?
失去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那几年,而母亲是感性的,男的是理性的,所以她亲爸可以做到理性,但母亲很难,所以当有人评论亲母不如假母,血缘不如感情的时候,这跟这个电影没有关系…不要拿个别情况做比较。
真的她是想念她假母嘛?
她是想要一个健康的童年,不是那个假妈,而恰巧这个童年是假妈开的头,但是亲妈失去了又没办法恢复正常,这个电影讲的是对比,讲的是对一个家庭的破坏。
你以为她亲爸为什么出轨?
当一个理性的人,面对一个经常失常的感性人,你觉得会怎么样,最后亲妈都拿上了刀子了,明显的从始至终就没走出来,而且还成魔怔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去各种地方,跟妈妈一起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所有漂亮的东西。
”“比如海?
”“嗯!
大海呀天空呀花儿呀星星,还要看秋天冬天春天,妈妈要上班哦,用工作赚的钱给你买漂亮的书和巧克力。
”“巧克力?!
”“嗯,什么都给你,什么都让薰看。
”在看完这段对话后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以前虽有人为我讲过《第八日的蝉》的大致情节,但在我看到她们的新生活,她们的依偎,我还是满心希望她们就能这样在小岛上度过明天,后天,大后天,一日日,直至老去。
我是相信命运的。
当野野宫希和子第一眼看到薰,那个哭喊的婴孩向她绽放一瞬的微笑时,她觉得她罪孽得以赦免。
我仿佛与她融为一体,与她一起突破理智的茧,将情人的孩子抱入怀中,跌撞的冲入大雨之中,就像是抱着生命中最后的依靠。
一路的辗转流离与艰辛劳累,天使之家的剥削与封闭,薰在这样的环境里咿呀学语,走路,不曾受到伤害,宫希和子把人性中最暖人心的母性毫无保留地交给了这个孩子。
哪怕在离开天使之家,在逃亡的路上,她为她的女儿哼起了歌谣,在漆黑的夜里为她点亮了一盏不灭的明灯。
是的,我们不能否认她是绑匪,绑架了她的情人的孩子。
但同时,她把她自己也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这个孩子。
薰的四年,亦是幸运而快乐的,当她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想和妈妈结婚,永远都不要分开时,宫希和子也是无法言喻的幸福与感动。
但命运早已铺设好轨道,节日的庆祝,暖人心的微笑被定格在了相机里,一经发行,故事被迫拽入深渊。
宫希和子入狱,啼哭着的薰被警方抱起,哄着没事了没事了。
我不禁觉得可笑,他们的任务的确结束,但新的悲剧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秋山惠里莱,薰被赋予了新的名字。
虽还幼小,但与父母的的隔阂难以抚平。
冷漠,自卑,独来独往成了她成长的标签。
夏日里是蝉的烦躁的喘息,她喝着啤酒,喃喃道:“要是所有的蝉都在七天后死去,那也不觉得寂寞了,因为大家都一样。
但是,如果有一只活到了第八天,伙伴们都死了,只剩下自己,这样才悲惨。
”因而当有人对她好时,她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与她“妈妈”相同的道路,爱上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
在一定程度上,毫不夸张地说,在灵魂的某一处我与她是相通的,我成长的历程让我懂得她对生父母的情感,与对情人的依恋。
幸而她比她母亲来得勇敢,当她怀了他的孩子,明白自己所有的不过是几句温柔的谎言,她选择了感谢,然后转身离开。
我同样懂得她赌气对她母亲说她为了不让自己去绑架别人的孩子,不愿做一个空壳子要生下这个孩子。
纵然外表坚强与坚定,内心却满是犹豫与挣扎。
正如她哭着说“我不会养孩子,因为我不知道,不知道该怎么疼爱孩子,怎么骂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好好相处,我当不了母亲。
”她的歇斯底里恰恰是她成长的真实写照。
当她怀着孩子重新踏上这座岛时,儿时的记忆慢慢地浮现。
在岛上的快乐时光,她与妈妈许下的愿望,看过的戏剧,拍过的照片,一一浮现。
泪水冲破了她坚毅的外表,她哭喊着:“我一直都想回这个岛,其实,是想回来的,可是一直想着不能这么想。
”她瘫坐在地上,对生活,对亲人,对接下来的路,对肚中的孩子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我要工作,然后带他看好多东西,给他穿可爱的衣服,带他吃好吃的东西,告诉他什么都不用担心哦……告诉他没事了,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要说好多次。
”是的,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八天的蝉,能看见其他蝉看不见的事物,或许,那是,或许是些非常美好的事物”。
这是我的第一部五星影片。
我承认并不客观。
这部影片让我有强烈的代入感。
女主角“熏”让我想起库房隔壁每天被妈妈骂,被爸爸骂的眼镜男孩儿。
让我想起来自己的童年。
让我想起,从未谋面就被我冷漠地处理掉,我的孩子们……从影片角度讲,由始至终,诱拐事件只是起因。
给孩子带来一生无法磨灭的阴影,是妈妈暴虐的性格,父亲的伪善,懦弱,和种下的恶。
这世上有一种关系无法竞争,有一种关系竞争是不道德的,前一种是父母血缘亲情,后一种是夫妻两性爱情。
第八日的蝉就像超越庄子中的寒蝉一样,本应不知道什么叫四季的蝉,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这部影片就展现了另类的亲子关系,非血缘,且非道德、非法!
但却远超真正的血亲。
就是这样的另类逻辑下所形成的另类关系、另类经历,乃至带给孩子的另类感受、另类观念,还有那种完全包容,融化所有善恶的爱。
另一个寓意,蝉在地下多年,而最美好的时光也许就是那八日。
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虽然不像蝉一样在生命终结之时,却也是短暂的,就在那触碰到暖情的那些岁月。
影片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一切皆为因果,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特点都是成长过程所留下的痕迹,包括那个一直在女性群体中长大、对男性充满厌恶的闺蜜……
如此有深度的电影,在于它的多元性。
相对于黑白分明的一元童话类型电影,多元电影的魅力就在于,给予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正反两面的多重角色,亦正亦邪。
从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判断标准下,会有不同的颜色,而多种颜色交融下的人性光辉更加美妙。
演员就此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人物更加真实,剧情的冲突性与激荡性也更丰富。
从叙事角度,影片没有像讲童话一样,只讲述了一段故事和结果,如同“公主王子幸福地在一起”就结束了。
影片没有只描述一个多重角色下的人物(绑匪母亲)所表达出的复杂情感,而是利用时间之镜,折射出孩子内心中同样的双重角色情感。
特别在孩子长大之后,所形成的“到底是被爱方、还是被害方”的思辨。
从记忆中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从女孩回忆的视角中展现那段普通人领略不到的人性。
这样的表达方式,真的体现出导演深厚的功力。
转:总的来说,就是女人对待男人和自己孩子的探寻吧……传递的非常主流的想法……无论如何,孩子都是上帝的礼物……男人什么的,无视就好了……细节嘛,摄影大叔很专业啊……= =保存16年照片……而且见人就知道是谁……记者妹子很强大啊……单反全程最终……男人嘛,他喵的没钱也能包二奶啊……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啊……这些都是很多片子都有的啦……最重要的,还是名字《第八日目的蝉》剧中两处,直接探讨了“蝉”的话题……1.当时的结论是,第八日目的蝉,是孤独的……因为,其他的蝉都死掉了,只有他一个人面对未知的世界2.当时的结论是,第八日目的蝉,是幸运的……因为,他比其他的蝉多活的时间,可以面临崭新的世界……不过,这两处并不是全部……整个片的元素,还构筑了第三处,= =可能成为内涵吧:第八日目的蝉,是悲伤的,因为,他活过来了,但,注定会死,而,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也许下一秒就失去所有了,也许,可以一辈子都好好活下去。
她妈,基本就是八日蝉的典型……一直希望可以永远和熏在一起……但,她知道,也许就是下一秒……正是这样,被捕的时候很有准备吧……她爸,也是……外遇了……也许,像他说的,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有孩子……但……也许,就是下一秒,外遇就被发现了天使教主也是………………………………………………另外……片子两次让记者评价了女主(20岁那个,她和她妈一样,都代表这第八日目的蝉)……说她并没有错……确实,活到第八天的蝉,有什么错呢……又不是她做的选择错的,应该是自然的法则吧……= =(也就是社会的法则吧……)最后还是很好的……女主至少喜欢上了她的孩子……但,能不能在钱钱钱的社会,好好带好孩子,而不出现悲剧???
= =第八日目的蝉……也许一辈子,也许下一秒,活着或死去………………
男人的错
第三者,婚外恋,偷走别人的孩子。第一次看到有把自私自利拍的这么大义凛然的。毁了孩子的一生,这就是爱?
让我看这种文艺范又拖沓得电影实在太难为我了。。。看了一半,弃
说小孩子4岁之前的记忆是空白么不是 为什么这这小孩4岁之前的记忆那么深刻那么丰富。。。赞这母女 突然觉得单亲妈妈也不错 小孩子只属于我 好想跟她看天看海看花看草 幸福啊~
故事不错,最后也感人,就是中间拍得有点拖沓,本给4星,剩下1星给了永作博美
日本小说翻拍的电影感觉都是超级终于原著的!!!!
渡边好美完全取代了芦田爱菜在我心中的位置!
5星,因为电影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天知道那本《第八日的蝉》看得我多揪心多郁闷,主要一直接受不了女主为了能和薰在一起把全财产都捐出去的事实……那可是好多好多钱呐~不过在看到薰最后终于找到爱的方向那一刻统统释怀,钱神马的那都是浮云。
永作的哭戏
看得非常累,小萝莉很多大叔喜欢吧
对这类型题材的电影完全无感……三观不正什么的……井上真央也成演技派了啊
电影内容阴暗
永作博美姐姐,你的笑你的泪都让我不能直视啊!永作博美的表演是亮点。
原著就不喜欢,真拧巴,只要有爱一切都无所谓爱最高尚的幌子太恶心。日本这种判官贔屓情结太严重了,本来是为小豆岛看的,看完也不想去了。
很好的一个故事,拍得太差了。如果不是永作博美的演技撑场,真的塌掉了。
其实技法都挺普通的,打动人心的是里面所有角色的情感困境。被背叛的妻子,被欺骗的第三者,在生活情感双重夹缝中长大的孩子,里面的男性角色作为罪魁祸首却不受惩罚。希望我mao还能遇上这么好的剧本。
整整仨礼拜才把它看完 很有种当年看永远的仔的感觉 苦逼
很无聊,没耐心看完,跳着翻到了后面一小时,还是很无聊,弃。只会利用极端事件来煽情,水平可见一斑。
两个主要角色的长相都不是很喜欢。有心理学专业的同学说最后女儿的决定不应该是把孩子生下来。不过其实我不懂啦
歌比片好"看"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