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好奇的看完了,原来中介行业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他们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努力着,坚持着,改变着。
简单写写自己的观看笔记,不是很完整多多包涵。
第一部分:我要活下来这部分讲述的是新人的挑战,房地产行业周期是八个月淘汰一批新员工,他们需要在六个月内开出自己的第一单,故有“剩者为王”之说。
除了业绩的考核,新人最大的一关是心理关,如何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
第二部分:诚实的代价这部分讲述的是中介市场的竞争,在假房源和真房源的处境中从业员的选择。
诚实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得到客户认同的同时,也意味着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客户,会被跳单心疼。
诚实需要付出代价,但它也更有力量。
第三部分:没那么简单这部分讲述的是从业者面对的最大难题。
房产经纪人其实是和人打交道,因此是和客户的内心需求打交道,而需求来源于客户对房子的了解和认知,为此过程,他们平均需要1000小时的努力。
第四部分:我命不由我这部分讲述的是从业者面对的偏见和成长。
第五部分:我是985这部分有点刷新我的认知,房产经纪人也有跨行,也有高学历,他们在做着难而正确的事,推动着服务业的进步。
第六部分:公平不缺席这部分有意思哈哈哈,讲述的是陪审团在寻找公正的故事。
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中,中介行业经历了巨大变迁,房产经纪人在日常作业中经常不被理解,被看轻,甚至遭受过许多骂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房地产经纪人已大不同于以前,他们通过学习与考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他们教老人用手机,帮居民取快递,让自己更加贴近社区融入社区,他们努力着、坚持着、改变着、成长着,秉承着价值观去做难而正确的事,向新时代的经纪人致敬。
在接触这个行业以前,因为不了解,确实并不看好房产中介经纪人这种职业,这部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拍摄,直观的阐述了当前社会最真实的房产经纪人行业现状。
虽然有众多诟病,但是并不能否定有很多经纪人是因为梦想而加入这个行业,为了家庭不断的敦促自己学习、进步,期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真诚的服务每一位踏进门店的客户。
即为客户找到满意的家,也为离自己所期待的家更进一步。
他们中间,有中学毕业,但越来越多的本科、研究生加入队伍,是时候摘下我们的有色眼镜,重新审视这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这是一群年青、朝气的当代年轻人,都是为了梦想,为了事业而不懈努力。
房产中介的服务质量和行业口碑,会因他们而改变。
看完之后对于房产经纪人的偏见多了一份理解和反思,如果说你有需要找到他们,他们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真诚的态度帮你解决了找房问题,那么这个中介费用就是他们的服务费,是应该的。
如果我们自己的工作有报酬,为什么要求别人免费服务?
我们有时候的偏见其实就是行外人的价值评估,你觉得别人的工作量和价值感不如自己的岗位高,自己就理所当然地轻视他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一位女房产经纪人说过的一件事情:“和客户看房子的时候,电梯特别多人,有人就说你们中介坐什么电梯?
”,如果一个人无缘由地不尊重和轻视别人,那么也许他对自己的岗位也是没有底气的自信,因此想通过和别人的对比来获取微弱的优越感。
虽然这次采访的是房产经纪人,但是他们的很多感悟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真诚是需要勇气”,“放弃是最容易的选择”“如果客户不信任你,那么自己做的事情都是隔靴搔痒”…每一个行业先别说金字塔顶端,能够踏踏实实,不急不躁地坚持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了。
这部职场纪录片可以看到新人小白的焦虑和迷茫,对成功和赚钱的饥渴,也可以看到职场老油条的责任压力和对平台、公平机智的思考。
每个人的梦想目标可能是一致的,“我想要成为经理”、“我想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不同人坚持的时间线却不一样,是改变自己的工作心态还是转换工作?
新人和油条各有自己的权衡和选择。
昨天刚好看到薛兆丰对跳槽的一个看法:你可以跳,但要成功,没有一个人是一直通过跳跳跳来成长的,因为每个行业你必须投入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学到最专业的知识,因为最后其实都是疯子之间在打架。
因此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挑战和值得尊重的地方,每个人当下有偏见的时候,这也很正常,毕竟我们都是带着主观的视角看待世界,但是当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对他们印象,是让自己意识到自己那自大又卑微的一面。
阿苦各黑真的太励志了,好家伙真的太励志了虽然是个宣传广告片,但是确实大家不应该有偏见!
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无关职业都已经2021年了不希望大家还带着偏见去看待这个世界。
阿苦各黑从四川凉山走到浙江宁波,从扛水泥到店长,养着一家七个弟弟妹妹,真的好励志啊,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房子
纪录片中提到所谓“985的学生去做房屋经纪人就是浪费”让我深感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精英主义的傲慢思想。
社会的正常运作需要有的人成为一颗颗螺丝钉,而有的人去挑大梁。
金钱不是唯一的价值,社会地位也不是职业的唯一评判标准。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行业中追求梦想的人,发挥自己所长,摆脱职业歧视,与自己达成和解。
偏见少一点,理解多一点,重新认识经纪人这个群体,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职业不同、工作内容不同,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努力而已,而且现在经纪人越来越职业化,学历也越来越高,每个人也都希望可以通过自身改变大家对于以前这个群体的固化思维和认知,让大家重新认识房产行业、重新认识房产经纪人,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努力,不要片面或者直接否定我们,我们也在很努力通过规则、通过企业文化来提升自己,约束自己,不触碰规则,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原则,一起努力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中间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更加可贵,甚至可以说,它们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搭桥者、认证者、强制者、风险承担者、礼宾者、隔离者。
中间人正是通过这6种角色的不同组合提供价值,为客户提供服务的。
而房产经纪人作为最典型的一种中间人,大众对于他们的认知主要还是停留在搭桥者这个角色上,但我们是需要或者说在有些情况下也是享受着认证、与风险承担这两个角色福利的。
六只小短片都看完了,深深的被这些人所感动,这是一群努力,向上有着自己坚持的人,希望通过他们能够改变哪怕一点点大家对与中介对于房产经纪人的看法。
片子一共六集,一部电影时间刚好刷完。
应该说对这个经纪人这个行内真实还原度再90%以上,每一集主角身份和切入视角的也比较聪明,六集放到一起就更丰满了勾勒出这个行业的全貌,用偏见、信任、坚持等主题来破题也很巧妙。
这两年出来好几个挺赞的职业纪录片。
医院医生日常的《人间世》的两部曲,主题天然放在生命思考和医患,冲突和深度都非常直接显性;《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平淡语音阐释与文物的对话中,把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等的历史韵味自然融入;《大国工匠》更不用说,主题宏大儿具体,高端技师们本身又身怀绝技。
相比之下,《中间人生》里的房产经纪人群体本身特殊性并不足,天然冲突性弱一些,但因为事关房子,又有一种特殊重要性,而且大家都会接触到,且大多带着偏见。
这样主题围绕偏见、信任、坚持等来展开,就比较有意思。
剧情本身和拍摄手法都不复杂,本身可说的东西不多,但有几个点比较有意思。
1、 名校毕业生卖房子。
这本身冲突比不上“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但这两年,名校出身甚至在知名公司做到中层的,出来做微商、买保险的也不少。
房子销售本身门槛越来越强,第三集里上交毕业的鲁璐那种专业度,第四集里北航硕士张永刚那种思维模式,也确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不少新东西。
据上海链家现在招本科毕业生新人,给8000的保底工资,整体本科率超过50%了,趋势非常明显。
2、 第六集的故事最有意思,主角们不光是普通经纪人,还是其他经纪人交易纠纷出现时的调解员、陪审员,这个角色当然不是一般房产经纪公司会设置的,它出现在把很多经纪公司能笼络在一块的贝壳找房上,后者的商业模式就是房源公盘、不同经纪人之间要合作分佣,如此才有纠纷,才有陪审团。
房产互联网从信息发布到融入交易,这是这个行业很大的变化,贝壳现在也是估值100多亿美元的小巨头,这种角色显然会加速这个行业的变化。
3、 真要看的话,大概只有第一集《我要活下来》的主角王依晨代表了这个行业大多数经纪人的状态——到现在二三线城市不少经纪人一大早还要对着镜子喊上几遍“我要开单“,甚至有大街上喊得。
这才是常态。
现在中国房产经纪人差不多有200多万,至少有100万以上还是这种状态——朝不保夕,不知道下一单在哪儿。
链家老板左晖说过这个行业平均从业时常8个月,意味着巨大的流失率,很多人根本坚持不到开单就会流走。
从长远看,这种现象显然支撑不起来一个高质量服务业。
这也是左晖们总把推动经纪人长期职业化放嘴边的原因。
4、 第二集里《诚实的代价》里的徐铁,代表着更有意思的一拨人,在这行叫店东——就是一个个中介门店的小老板。
他们大部分是经纪人出身,积攒了点钱自己开个店,和去大餐厅后厨学习两年自己开个小餐馆类似。
但相比开餐厅,一个店东对旗下经纪人素质的影响就太大了。
甚至可以说,这个行业能走多远,有多大价值,这十几万店东的作用非常非常大。
另外,徐铁纠结的真房源、中介费透明、如实告知客户房子缺点,这些东西这几年应该说在一线城市问题不大了,这里面链家的鲇鱼作用和标杆作用非常大。
但三线一下,还是那句话,基本还是常态,顶多有一些好转。
这条路还很长。
5、 最有意思的故事是第四集《我命不由天》。
大凉山彝族小伙阿古各黑,从大山里走出来融入城市,一路受挫、一路打拼,用2年时间就在城市里安家,供7各兄弟姐妹上学——这种小人物的城市拼搏逆袭的故事,是过去二十年中国城市里时时刻刻发生的故事,也是房产中介一直还能吸引那么多人来试水的原因。
这样的故事未来一定还会发生,也是这个行业魅力所在。
和很多行业一样,房产中介行业野蛮生长20年,在社会环境和市场选择下,每一个个体都会不自觉地走向一条路:套路和欺骗越来越少,专业度越来越高,最终,就沉淀成一个普通但“正常“的职业,连接一个个平凡的人生。
很真实的一部片子,通过几个典型的人物展现了房产经纪人的工作生活状态。
之前社会对中介行业的偏见声音很多,贴了很多不好的标签。
其实经纪人也是一群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他们在努力刷新自己的服务品质,获取客户的认可。
行业在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再是套路的时代,而是拼服务的时代,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致敬每一个为梦想努力的人。
不就是…链家宣传片吗?
一共6集,每集也不长,所以很快也就看完了。故事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选取的主人公都很励志,基本也把这个行业的很多焦虑写出来了。但其实选材也有很多有失偏颇的地方,比如选取的主人公基本都是销售冠军,虽然他们的故事更精彩,但其实很少有人能够像他们一样做到这么优秀的位置,大部分的人很快也就走了,应该来个一集,采访一下这些离开的年轻人,给他们一些话语权。整体来说,这个行业还是太复杂了,黑中介一旦碰上一次,真的是害怕,对于中介的信任也会降的非常低。片子选取的中介都非常良心,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中介真的不多,这或许也是目前中介的一个困境吧。话说回来,这个行业确实还是太难了,即便依旧还有缺口,最后能够留下来的人真的不多,没有销售业绩支撑,谁又能够继续走下去呢。
985毕业跑去卖方挺正常的吧。我接触过的经纪人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现在社会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挺好的一件事情。感觉胃里经纪人群体应该会有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
比想象中要好很多,制作组还是蛮有诚意的,感触特别深的一句话是一位中介说以前看到穿着西装骑电动车的人感觉很low,但没想到长大后自己也变成了讨厌的模样。生活不易啊。
很真实的描绘了中介人销售 的状态,选择诚实真的是难.
希望这个行业越来越好,越来越正规。
贝壳的宣传片吧,满满正能量,感觉都不像我们所认识的中介了
广告味还挺浓的……幸存者偏差也挺厉害的。不过煽情倒是挺能煽情
的确是一个行业认同感很低的职业,专业又辛苦!
感觉像是贝壳、链家宣传片,但也是体现出了一定的真实与行业人的纠结。最喜欢的是唱着《不要怕》的彝族小伙那集,大家族的温暖、一个人背井离乡打拼的不易、职场人的成长历程都在其中。希望房地产行业越来越规范、透明,每个人都能有属于自己的家。
平庸的商业纪录片
特别励志,感觉自己现在受的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有些情节确实夸张,但是相对也真实,说是纪录片,这是记录加演绎并未是真实记录很多东西,这一行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
多感受不一样的选择和人生,对我们很有必要
垃圾!6集全是贝壳广告!!!!!不是纪录片,是广告!!!贝壳app 大型长视频广告,整个视频既对购房客户宣传收贵佣金是因为服务好,又对求职者传达做来贝壳平台有多好,贝壳有多公平(有陪审团),高学历甘于做经纪人的,有农村来了贝壳出头的。看吐了!6集TM都是贝壳旗下的经纪人出来吹捧,你一个贝壳能代表全国地产中介吗?充斥着以偏概全,特例当普适。每集找个经纪人出来讲励志故事,鼓吹贝壳好!第一集本科生,后面还985,再后来还有陪审团(宣传公平机制)看到评分8.4,不信邪硬着头皮看完,我到最后一集才见到片尾出品的贝壳大logo,被喂了6集屎,真是最大失策!
猝不及防就6集
2067——干一行爱一行——2021.3.21(世界睡眠日)
和同学在宿舍里经常开玩笑说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去当中介卖房子。虽然我认为这是个玩笑,但我觉得我并不对这个职业有偏见。相反我觉得业绩很好的中介还是挺赚钱的。干销售毕竟业绩为王。让服务者有尊严。
廣告片。
把广告拍成纪录片,贝壳也是拼了